【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30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2:03 | 只看該作者

⑤肝火頭痛


頭痛且脹,頭熱面紅目赤,頭筋突起,心煩易怒,口苦咽乾,便秘溲赤,嚴重者兩耳暴聾,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或弦緊。


常因惱怒而引起發作。


怒氣傷肝,肝火-上逆,則生諸症。


屬實火。


治宜清肝瀉火,方用龍膽瀉肝湯(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生地、當歸、柴胡、甘草)加夏枯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2:21 | 只看該作者

⑥肝鬱頭痛


頭痛胸悶不適,精神抑鬱,情緒不寧,善歎息,神疲食少,女子多有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脈弦而虛。


常田情志不遂引起或加重。


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若情志所傷,肝氣不能調暢,則鬱而生諸症。


治宜疏肝解鬱,方用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煨薑、薄荷、炙甘草)加川芎、白芷、蔓荊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2:35 | 只看該作者

⑦痰濁頭痛


頭重脹痛,常伴眩暈,胸門滿悶,嘔吐噁心,舌苔白厚膩,脈弦滑。


多見於素體痰濕偏盛者。


痰濁屬陰邪,上擾清竅,則清陽不得舒展而頭痛。


餘皆為痰濕內阻之象。


治宜健脾化痰、理氣利濕,方用加味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川芎、蔓荊子、細辛)或半夏白朮天麻湯(半夏、天麻、白朮、茯苓、橘紅、甘草、生薑、大棗)加蒼朮、澤瀉、麥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2:46 | 只看該作者

⑧寒厥頭痛


頭痛畏風怕冷,常欲蒙被而睡,面容慘澹憂鬱,微帶青晦,嘔吐清涎黏沫,四肢不溫,舌苔白滑,脈沉弦緊。


本證又稱「厥陰頭痛」,乃肝經寒氣上逆所致。


寒氣橫犯脾胃,故吐清涎而肢冷。


治宜暖肝降逆,方用吳茱萸湯(吳茱萸、人參、大棗、生薑)加當歸、肉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3:04 | 只看該作者

⑨腎虛頭痛


可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兩種。


腎陰虛頭痛,頭腦空痛,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無力,虛煩不眠,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腎虛精髓不足,不能上榮於腦,故頭痛且空。


余症皆為腎水不足之象。


治宜滋養腎陰,方用杞菊地黃丸(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菊花、枸杞)加牛膝、白芍。


腎陽虛頭痛,頭痛從巔頂連及前額,特別怕冷,見風如直入腦戶,得溫則痛減,故熱天也帶厚帽,四肢不溫,舌淡,脈沉細弱。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督脈虛寒,陽明脈亦衰,故巔頂前額冷痛。


治宜溫腎扶陽,方用右歸飲(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加天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3:26 | 只看該作者

滌飲通絡治脅痛


棗介紹香附旋覆花湯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患者,女,35歲。


患慢性肝炎3年,經常脅肋掣痛、刺痛,伴胸悶腹脹、嘔惡、暖氣。


選用中、西藥物,症狀改善不明顯,舌質偏紅,邊尖滿布紫暗小點,苔薄黃微膩,脈弦細。


體驗:肝肋下3cm,GPT60u,TTT9u。


辨證為懸飲阻塞肝絡。


投以香附旋覆花湯加減:香附(醋製)10g,旋覆花10g(包煎),法夏10g,茯苓15g,陳皮10g,杏仁10g,薏苡仁20g,瓜萎仁10g,降香15g,桔梗10g。


2日1劑。


病人服至15劑,脅肋掣痛消失,刺痛及其餘諸症亦減輕。


乃守前方,去法夏、陳皮,加丹參15g、丹皮10g、茜草15g、赤芍10g、廣蟲3g(炙,軋細吞服)、蔥莖9根。


病人又服15劑,脅肋刺痛消失,舌質轉淡紅,邊尖已無紫暗小點,苔薄白,脈弦緩。


遂疏柴芍六君子湯加味以善後。


前後服藥3個月餘,除偶感納差、乏力、易疲勞外,一如常人。


病人經複查,肝肋下1.5cm,肝功能正常(此案已載入《中日青年中醫論文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3:42 | 只看該作者

學員甲


這則醫案,看似平淡無奇。


但在參加對日交流,收入《論文選》公開出版後,又被《秘方治療17種頑固病》一書轉載,說明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老師]哪里是什麼撁胤綌!


明明是《溫病條辨》中的香附旋覆花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4:07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乙


雖不是秘方,但本例慢性肝炎脅痛,是在長期使用疏肝理氣、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養陰柔肝等治法而症狀改善不明顯的情況下,轉用滌飲通絡的香附旋覆花湯加減治癒的,說明本方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據我所知,臨床治療脅痛,確有忽視滌飲通絡這一治法的。


[老師]我認為首先是忽視了懸飲阻塞肝絡引起脅痛這一特殊證型。


大家知道,肝居脅下,經脈布於脅叻,故脅痛為肝病之確徵。


《靈樞•五邪篇》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


此「邪」字當包括飲邪在內,前賢早有明訓。


如《金匱要略》說,「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


《溫病條辨》下焦篇第41條說,「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症狀,不可誤認柴胡證,香附旋覆花湯主之」。


吳鞠通認為此種脅痛,即《金匱》水在肝尚用十棗湯之證。


因其為患尚輕,僅用香附旋懸復花湯滌飲通絡即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4:24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甲


古書上說的是飲後、伏暑、濕溫引起的脅痛,但本例是肝炎引起的脅痛呀!


[老師]據臨床觀察,飲邪脅痛來路多端,非僅限於飲後、伏暑、濕溫等,但飲邪阻塞肝絡,不通則痛的病機則一。


近代認為此證類似於西醫學的滲出性胸膜炎、胸腔積液。


我近年所治的一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哮喘等病,亦有如此者。


不過,為了準確無誤地使用本方,最關鍵的是要掌握這種脅痛的特徵•陸症狀——掣痛。


請注意不是脹痛、刺痛或隱痛,而是牽掣作痛。


即體位固定時不痛或僅微痛,——旦移動體位,如翻身、轉側、俯仰、走路等,便牽掣疼痛不已。


此皆得之於問診,故疏於問診者戒之!


而此證初起,易被誤診為柴胡證者,亦緣於未嘗掌握其特徵性症狀之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5:11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老師是怎樣發現這一特徵性症狀並悟出特殊治法的呢?


[老師]古云「三折肱乃良醫」,我早年哪有這樣的慧眼和悟性!


這完全是江老傳授的。


而江老早年是在生病自療、陷入困境時被其業師陳鼎三老先生點破迷團的。


江老20歲寸,仲秋月,偶感寒,咳嗽,脅肋掣痛,寒熱如瘧。


自書小柴胡湯加減不效,其業師笑曰,「此非柴胡證,乃香附旋覆花湯證也」。


即書原方(生香附、旋覆花、蘇子、廣陳皮、茯苓各9g,法夏、苡仁各15g)。


江老頗惡藥味之苦澀難咽,咽下便嘔,半日許,斷續嘔出黏涎碗許,不意脅痛、寒熱竟完全消失。


江老暗喜本方之妙,乃請教先師。


先師出示《溫病條辨》下焦篇第41條時,江老才茅塞頓開:原來是誤認了柴胡證!


但既非柴胡證,其脅痛、寒熱又當作何解?


吳鞠通自注,「此因時令之邪,與裏水新搏……」,真是一語破的!


待到江老閱歷漸多,乃復取柴胡證與香附旋覆花湯證對照合勘,益知二證之寒熱雖相似,而胸脅之症狀卻大異之。


柴胡證為胸脅苦滿,或兼痛,但絕非牽掣作痛,乃無形邪氣鬱於少陽,偏於半表;


香附旋覆花湯證為胸脅牽掣作痛,而非苦滿,乃有形水飲停聚胸脅,偏於半裏。


二證之鑒別診斷,關鍵即在於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5:48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丙


這就無法完全回避一件古今醫學聚訟紛紜的「懸案」——少陽病的病位問題。


[老師]雖說無法完全回避,但至少可以避開純理論方面的糾纏,而把眼光移向臨床。


江老認為,柴胡證與香附旋覆花湯證是臨床上少陽病最為常見的兩大證型。


而確定少陽病位,歸根到底就是確定腠理與胸脅歸屬於哪一個臟腑的問題。


《金匱要略》說,「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


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可見腠理是歸屬於三焦的。


而胸脅即是胸腹腔,處於軀殼之裏,臟腑之外,亦是三焦部位。


所以陳修園說,「少陽內主三焦,外主腠理」。


這就是少陽病的病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6:11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乙


我認為尤其不應回避的是,本例慢性肝炎脅痛,並無寒熱往來或寒熱如瘧等外症,若嚴格遵守「方證對應」的原則,就不應使用香附旋覆花湯。


[老師]不一定要有外症才可使用本方,這一點也是江老從自身體驗中總結出來的。


用他的話說,叫做「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他年屆6旬時,患面神經炎初愈,亦在仲秋,偶著涼,外症不顯,惟右脅掣痛,未介意。


至夜,脅掣痛加重,牽引腎區。


夜半,脅痛增劇,不敢翻身和深呼吸。


家人扶坐,亦難支援。


次晨,西醫診為「小葉性肺炎」,欲用抗生素。


江老自書本方加降香、白芥子、瓜蔞仁,服直劑,至傍晚,脅痛大減;


又服1劑痛止。


數十年來,江老曾用本方治癒過不少胸膜炎、胸腔積液病人,亦大多無外症。


一般用2?


劑,便可止住胸脅掣痛。


而將本方擴大運用於治療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哮喘等屬於飲邪阻滯肝絡者,亦大多無外症。


而在守法守方的基礎上隨症加減,堅持服用,亦可默收敏效。


所以江老提倡讀古書時,一不要以文害辭,以辭害意;


二不要脫離臨床,死於句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6:26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我看本方藥物較為平淡,而療效卻不同凡響,其中必有加減秘訣,才能化平淡為神奇,是這樣的嗎?


[老師]大多數經方或著名的時方,其藥物組成都較為平淡。


依我看,只要準確地針對病因病機,療效顯著且經得起重復,「平淡」又何妨:吳鞠通自注本方,「香附、旋覆,善通肝絡而逐脅下之飲;


蘇子、杏仁(原方無杏仁棗筆者注),降肺氣而化飲,所謂建金以平朮;


廣皮、半夏,消痰飲之正;


茯苓、薏仁,開太陽而閻陽明,所謂治水者必實上,中流漲者開支河也」。


以臨床效驗視之,吳氏自注毫無溢美之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6:41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吳氏說,「香附、旋覆,善通肝絡而逐脅下之飲……」,但旋覆花根本不入肝經。


[老師]香附主入肝經,可以引領旋覆花入肝通絡。


若伴邪阻腠理,乍寒乍熱,可加青萵、柴胡開腠透邪;


伴飲邪上逆,眩冒,可合苓桂朮甘湯化飲降逆;


伴脾虛失運,脘痞腹脹,可合香砂六君子湯健脾助運;


伴濕濁困脾,舌苔厚膩,納呆,可重加石菖薄、佩蘭、廣藿香化濁醒脾;


伴瘀血凝絡,脅肋刺痛,可加降香、丹參、茜草、庶蟲等祛瘀通絡。


此非秘訣,觀其脈證,洋察兼夾,隨證化裁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6:58 | 只看該作者

談談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幾種思維方法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乃治療太陽、少陰兩感證的高效方。


原書謂,「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湯頭歌訣》曰,「麻黃附子細辛湯,發表溫經兩法彰;


苦非表裏相兼治,少陰發熱曷能康」?


因太陽、少陰兩感證的基本病機為心腎陽虛,復感寒邪,表裏同病,故用麻黃發表散寒,附子溫腎強心,細辛搜剔、溫散深入少陰之寒邪。


本方藥僅3味,配伍精當,功專效宏,臨床運用機會頗多,遠遠超出了原書的適應範圍,而可廣泛運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科等多種病證。


目前臨床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有的醫者畏懼麻辛附而不敢使用;


有的即使遇到適應證,亦不願單獨或僅稍事加味使用(僅加一二味),而必加減得面目全非,或喧賓奪主。


若此者療效自然降低,其至無效。


適至反思之時,不咎思維方法之誤,反怨經方難用。


俗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茲結合若乾病例,談談運用本方的幾種思維方法,以期抛磚引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7:21 | 只看該作者

1.方證對應法


方證對應,又稱方證相應、方劑辨證、湯證辨證等,乃張仲景著作的一大特色。


按照方證對應原則,只要臨床特徵性症侯與仲景書中的描述相符合,就可將經方信手拈來,而不必受後世創立的諸種辨證方法的限制。


直而言之,這實際上是在重復仲景當年的臨床實踐,堪稱運用經方的一條捷徑。


如1992年3月曾治我院某男,62歲。


患者周身惡寒,背部尤甚,困倦欲眠,但臥床又難成寐,已曆3日。


其人形瘦色蒼,嗜煙多年,宿患肺氣腫。


3年前曾攝胸片發現肺部有一陰影,初疑為腫瘤,經抗炎治療後陰影消失。


但3年來每年均發病3~4次,每次症狀均以惡寒思睡為主,且必須住院0.5~1個月,疊經輸液(藥用抗生素、維生素、肌苷等)、輸血方能漸漸緩解。


西醫每次診斷均為「肺氣腫」、「重感冒」。


這次本應住院,但患者一想起歷次輸液時手背腫脹難忍,便心有餘悸,故欲先服中藥一試,如不效再住院。


刻診:體溫36.8℃,精神萎靡,困倦思睡,納尚可,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傷寒論》少陰病篇提綱證是「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今患者發病伊始,便周身惡寒,困倦思睡,脈沉細,顯係寒邪直中少陰,而與提綱證基本符合。


故筆者不受本醫歷次的同一診斷與治療的任何束縛,而擬使用方證對應法,投麻黃附子細辛湯溫經解表。


但慮其年老體虛,且發病已3日,恐汗多傷正,故不用生麻黃而用炙麻黃,再加炙甘草以匡扶正氣。


處方:炙麻黃10g,熟附片15g(先煎半小時),北細辛6g,炙甘草6g。


服1劑,並無汗出,但周身惡寒,困倦欲眠等症漸漸消失,精神轉佳。


隨訪1年未復發。


可見方證對應法,實為準確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一條捷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7:46 | 只看該作者

2.病機推求法


《內經》要求醫者「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


而「謹守病機」的前提是準確地推求病機,即在盡可能詳盡地審疾察症,完整地佔有四診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歸納概括,分析綜合,最後作出病機診斷,以利於遣選高效方藥。


如前所述,在《傷寒論》中,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基本病機是心腎陽虛,復感寒邪,表裏同病。


這是就外感時病而言。


若係內傷雜病,其基本病機則為陽虛寒凝。


實踐證明,臨證時只要細心體察,準確地推求出這樣的病機並不困難。


然而在四診資料不全時(病人函診時經常遇到),就比較麻煩了。


如《中國鄉村醫生》1993年第7期刊出拙文(左小腿劇痛25天)之後,於9月初收到江蘇省張家港市化肥廠衛生所范醫生來信稱:其妻右膝關節疼痛多年(有右膝外傷史10餘年),經X光攝片,診斷為「右副韌帶損傷伴脛骨上端輕度骨質增生」。


該市一醫院曾動員其手術治療,但患者已44歲,估計手術效果欠佳,便予以封閉治療。


因經常復發,特函診求服中藥。


筆者讀信數遍,茫然無從下手,連擬數方,皆不中意。


不得已勉力從俗,寄去慣用治療久痹的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活血通絡藥物;


並告以四診資料不全,無法推求病機以明確中醫診斷,希望補充云云。


范氏於10月13日來信說:眼藥6劑乏效。


患者雙下肢酸重,局部腫脹,壓痛明顯,右膝肌肉輕度萎縮,近2天因參加田間勞動,頓覺行走不便……中醫四診:面色少華,舌淡紅,根部有少量白苔,脈濡緩,痛處喜溫怕冷。


筆者據此推求其病機可能屬於陽虛寒凝,遂寄去重劑麻黃附子細卒湯加味:生麻黃30g,熟附片50g(先煎1小時),北細辛20g,熟地60g。


囑服6劑,范氏於12月30日來信說,「您寄給我的處方,我愛人服後效果很好!


共服6劑,右膝疼痛全部消失,同原來一樣。


經劇烈的體力活動,或勞動亦無任何不適」。


又說「經多次病例驗證,麻黃附子細辛湯對治療腰腿痛病例有特效」。


所謂「特效」,故為偏激的美譽,但功;


足以說明推求病機法對於遣選高效方藥的重要性。


而遣方不諳病機,猶如盲子夜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8:15 | 只看該作者

3.體質辨證法


人之體質,稟於先天,成於後天。


而人稟五行,各有偏重。


早在《內經》.上就記載著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以及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的心理、生理、病理特徵與治療宜忌等內容。


《傷寒論》上提到的「酒客」、「淋家」、「瘡家」、「衄家」、「亡血家」等,亦屬於體質辨證的範疇。


歷代醫家大多重視體質辨證,如近代名醫張錫純關於體質辨證的論說更為確切具體,且經得起臨床驗證。


他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寫道,「外感之著人,恒視人體之稟賦為轉移,有如時氣之流行,受病者或同室同時,而其病之偏涼偏熱,或迥有不同。


蓋人臟腑素有積熱者,外感觸動之則其熱益甚;


其素有積寒者,外感觸動之則其寒益甚也」。


而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體質病理便是素體陽虛。


故筆者治療風寒外感,常存一「素體陽虛」之念於胸中,使麻黃附子細辛湯大有用武之地。


如1991年冬治一男患,47歲。


其人反復感冒1個月餘,曾用過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桂枝湯合玉屏風散等,均無顯效。


刻診:眠食尚可,能堅持工作。


惟下午及晚上背心發冷,頭面畏風,流清涕,舌淡紅苔薄白,脈稍弱。


似無明顯陽虛之象,緣何以上方藥無顯效呢?


細詢之,方知其人經常腰痛綿綿,脾胃素畏寒涼,夏季也不敢吃生冷之物,屬於陽虛體質無疑。


乃投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生麻黃15g,熟附片30g(先煎半小時),北細辛15g。


僅服1劑,諸恙霍然。


回憶30年前,筆者在成都讀書時,我校劉教授頗善醫道,惟自身常年失眠一證,遍用諸方,療效平平,深以為苦。


因聞城裏一老中醫一年四季治病,無論男女老幼,亦無論所患何病,開手便是麻黃附子細辛湯,竟爾門庭若市,門診人次逾百,且經年不衰,於是「火神菩薩」聲名鵲起,便往一試之。


既至,老醫令其伸舌,隨口吟曰「麻黃附子細辛湯」。


助手立即抄方與之。


劉教授悻悻然,又轉思不姑妄從之,遂抓藥2劑。


不意服完l劑,當夜竟然安睡!


筆者因訝其異,曾訪問過一些病者。


據說此老中醫經年累月如此開方,債事者偶爾有之,但有效率仍然很高。


至於其觀舌之「訣竅」則是:凡舌質不現明顯熱象者,便一律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此與明代張介賓治病,凡無熱象者便賞用溫補藥物,豈非如出一轍?


筆者附記及此,絕非欣賞這種置四診八綱的簡單化、公式化的所謂「絕招」,只不過是說明麻黃附子細辛湯適應範圍廣,運用機會多而已。


若能講究臨證思維方法,其效必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8:35 | 只看該作者

不思食案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 案1 方X X,男,70歲,四川人,幹部。


患者於1980年7月28日因心窩部疼痛而住某院,入院診為冠心病、慢性胃炎。


因服藥效果不顯,於1980年7月30日邀中醫診治。


詢之口淡無味,不思飲食,胃脘疼痛,喜溫喜按,噁心便溏,伴有頭昏乏力,精神欠充,少氣懶言。


舌淡紅白苔,脈弦。


證係中焦虛寒,法當溫中散寒,宜理中湯。


方中人參、白朮、炙甘草補益中氣,乾薑溫中散寒,加廣木香、元胡行氣止痛。


全方共奏振奮陽氣,消除陰寒。


1980年8月9日二診:服上方僅2劑脘痛止,精神漸充,還食少納呆,飲食不馨,舌淡苔白,脈緩無力。


係脾胃氣虛,健運失司,用健脾開胃香砂六君子湯加焦四仙、草果。


1980年8月16日三診:服上方4劑噁心除,胃中舒適,胸中豁朗,精神爽,思食有味,食量恢復正常每日300-500g(6-7兩),二便調和。


攜帶上方,愈而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20:18:51 | 只看該作者

學生


老師,患者有冠心病,為何只治中焦脾胃,不治上焦心臟?


為何選理中湯?


[老師]中焦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病者中焦虛寒,脾不健運而致氣血化源匱乏,心失所養,故治在中。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篇》云,「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人參湯亦主之。


」人參湯即理中湯,因其本方具有溫運中陽,調理中焦的治療作用,故取名「理中」,此正合《傷寒論》所云「理中者,理中焦」之意。


中陽得運,氣血化生之源充足,心有所養,因此抓住中焦論治,就抓住了疾病的根本,內經所謂「治病必求其本」即是這個道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6:31 , Processed in 0.10937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