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神識昏蒙】
長春中醫學院教授 肖永林 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周世民 宮X X,男,61歲,吉林省集安縣人。
1983年7月來診。
該患於半月前發病,始覺惡寒,發熱,嗣後惡寒漸解而發熱日重,體溫達39.5℃左右,曾於當地醫院治療10餘日,病勢不減,且漸漸出現神志昏蒙,間有譫語之症。
經人介紹,求為診治。
詢其發病過程及證悄,言於20餘日前,先感覺身體疲乏無力,身重肢倦,食欲不佳,於半月前,忽一日覺惡寒,頭重而痛,全身酸痛,體溫38.5℃o又有胸悶噁心,脘腹脹滿,不饑不渴,即入院治療。
因患者本人即是老中醫,當地縣領導與醫院都很重視,曾用各種中西藥物治療。
西藥以靜脈給抗生素為主;
中藥大抵以清熱解毒,養陰涼血之劑為主,雖一再用藥,而病情不見好轉。
又細問其各種證情的變化,開始1?
日有惡寒,後即解除,而發熱漸重,達39.5℃,上午較輕,下午加重,夜熱更甚。
發熱雖高,但不覺燥熱、口渴。
每於體溫升高時,可有汗出,汗後體溫稍降,可致38℃左右,過2?
小時體溫升高後,又有汗出,1日內能出幾次汗。
始覺全身酸痛,頭部重痛,近些日疼痛大減,而頭仍昏重。
近三四日來於午後及夜間時有神識不清,譫語,曾用安宮牛黃丸數丸,每次服藥後半小時左右,體溫可下降至37℃左右,但2小時後體溫反而更高;
大便尚可,不燥不溏;
小便量少而色黃;
雖數日不欲食,而脘腹脹滿猶不稍減。
患者舌體淡胖,苔白黃而膩,脈象濡緩。
據其發病過程,臨床表現,所用藥物及服藥後之情況,特別是現有的症狀、舌象、脈象等情況綜合分析,此病屬於濕溫,證為濕熱並重。
擬以化濕清熱之法為主,稍佐清心開竅之品。
為其疏方:杏仁10g,厚朴15g,菊花10g,白蔻仁10g,半夏)5g,梔子15g,連翹15g,滑石15g,竹葉 10g,鬱金15g,菖蒲15g。
水煎,日1劑,分3次服。
2劑後體溫下降至37.5℃,下午至38℃。
各種證情均有明顯好轉,神志昏蒙,譫語減輕。
又服前方2劑,體溫降至36.5℃,下午37?
7.5℃。
舌苔已大體退淨。
病情基本好轉,唯胃納欠佳。
用下方以善後:白蔻仁5g,藿香葉5g,薄荷葉5g,荷葉10g,蘆根15g,竹葉5g。
加溫水適量浸泡1小時左右,放火上輕煎至有香氣出為止,泌出藥液,再加水煎1次。
合併2次之藥液,分3次服。
2劑後,熱退身和,胃中脹滿全無,納食漸加,舌象正常。
於次日返回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