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瀉 案】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 倪X X,女,25歲,工人。
罹患腹痛瀉下5年餘,診斷為:慢性腸炎,經反復治療不愈而前來中醫就診。
1981年12月31日初診。
自述腹痛作瀉5年之久,現右小腹疼痛,腸鳴,腹痛即瀉,瀉後痛緩,每日大便3?
次不等,納差,食後脘脅脹痛痞滿。
形羸肌瘦,面黃少華。
舌質淡,有齒痕,白苔,六脈沉細。
中醫認為,腎司二便,久泄傷腎,以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衰則不能生土,土虛則木不達,乃至脾腎陽虛,木不疏土。
故治宜溫補脾腎之陽,調達肝木,兼以澀腸止泄。
宗四神丸合痛瀉要方加減化裁:補骨脂15g,吳茱萸10g,肉豆蔻15g,炮薑10g,白朮24g,杭芍15g,陳皮10g,防風10g,茯苓15g,炒訶子15g,炙罌粟殼15g,炒苡仁15g。
水煎服,日一劑。
1982年王月4日二診:服上方3劑,大便成形,每日 1次。
但近日出現頭昏。
飲食尚可,舌脈同前。
認為眩暈之所以出現,乃係泄瀉日久,損傷脾胃,巾氣不足,清陽不升,故於方中宜加入增強補中益氣之太子參15g、炙甘草10g,味辛氣溫、利九竅而升陽之細辛5g,鼓舞胃氣上行之葛根12g。
1982年1月11日三診:服上方後頭昏欲僕之狀已除,尚右小腹隱痛,時有腸鳴,腹痛欲便,便後痛止,大便仍稀。
苔薄白而潤,脈沉細。
瀉利日久,脾腎虛寒,腸失固澀。
故改擬真人養臟湯以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藥用:潞黨參15g,白朮18g,桂心 10g,炙甘草6g,炮薑10g,罌粟殼15g,肉豆蔻15g,訶子15g,廣木香6g。
水煎服,日1劑。
1982年3月18日四診:服藥後腹中痛瀉已見成效,精神穩定,自信心增強。
近來出現每逢寅時,腹痛作瀉,時有腸鳴,胃脘微脹。
舌淡紅白苔,脈沉細。
觀其病情,虛衰之體得以改善,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陽氣漸復。
張景岳云「陽氣未復,陰氣極虛,命門火衰,胃關不固而生泄瀉」。
故仍按前法,加強溫陽補火之力,仿張錫純加味四神丸,輔以柔肝健脾之品,擊鼓再進。
藥用:補骨脂15g,豆蔻15g,吳茱萸10g,炮薑10g,炒白芍10g,白朮15g,訶子15g,葛根15g,茯苓15g,罌粟殼15g,天生黃10,九香蟲醜0g。
水煎服,日直劑。
1982年4月8.日五診:服上方痛除泄止,但覺疲倦,夜寐多夢,已思食味香。
舌質稍紅,白苔,脈沉細較有力。
宜在上方加五味子10g,以收斂肺氣,滋腎水,氣運水升則心腎交合,其夜臥自然安合。
處方:補骨脂15g,吳茱萸10g,肉豆蔻15g,五味子10g,炒白芍15g,白朮24g,茯苓30g,葛根15g,罌粟殼15g,炮薑10g,天生黃10g,九香蟲10g,陳皮10g。
服湯劑有效,改成蜜丸常服。
1982年10月21日患者因患中耳炎來診,談及腹瀉舊疾,欣然告之,經過前段的精心治療,腹痛泄下已痊癒,一直未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