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361#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0:02 |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因風之眩暈


又分外風、內風兩種。


外風,即外感風邪所致之眩暈,此證每於感冒之後發作,具有眩暈、頭痛、惡風等症。


《症因脈治?外感眩暈》說,「頭痛額痛,骨節煩痛,身熱多汗,上氣喘逆,躁擾時眩,此風邪眩暈之證也」。


治宜解表祛風,可選菊花茶調散加減。


內風,即肝風上亢所致之眩暈,《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嚴氏濟生方》又云「肝風上攻,必致眩暈」。


此證每於情志刺激則發作益甚,具有眩暈、耳鳴、頭脹且痛以及心煩、少寐、面色潮紅、四肢麻木等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0:16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因痰之眩暈


亦有痰濕、痰火兩種。


《丹溪心法》云「無痰則不作眩,……又有濕痰者,有火痰者」。


痰濕眩暈,症見眩暈、胸悶、嘔吐、口淡,舌苔白滑膩。


治宜祛痰化濕,可選半夏白朮天麻湯。


痰火眩暈,症見眩暈、胸悶、嘔吐、口苦,舌苔黃滑膩。


治宜祛痰瀉火,可選黃連溫膽湯加天麻、鉤藤之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3#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0:29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因虛之眩暈


此證起病緩慢,持續發作,每多見於老人、虛人,或大病久病之後併發眩暈。


對於虛證眩暈,古人認為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心虛、脾虛、腎虛、肝虛諸類。


然臨床所常見者,主要為脾虛和腎虛兩種。


脾虛眩暈主要在於生化乏源,氣血不足。


《證治匯補?眩暈》說,「脾為中州,升騰心肺之陽,堤防肝腎之陰。


若勞役過度,汗多亡陽,元氣下陷,清陽不升者,此眩暈出於巾氣不足也」。


表現眩暈、欲嘔、食少、神倦、面色皓白,舌淡苔白,脈細或虛。


治宜補脾益氣養血,可選歸芍六君子湯。


腎虛眩暈主要在於腎精虧損,以腎主藏精生髓,腎虛梢虧則「髓海不足,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故症見眩暈、耳鳴、精神萎靡、腰膝酸軟,甚則遺精、盜汗。


治宜補腎填精,可選左歸飲,杞菊地黃丸或龜鹿二仙膠之類。


上述因風、因痰、因虛三個方面,概而論之,不外虛實兩端,虛者,啤虛、腎虛為病之本;


實者,風邪、痰濁為病之標。


而臨床所見則純虛純實者少,虛實夾雜、本虛標實證者多。


辨治大法。


當審其症狀特點,視其標本緩急,補虛瀉實,標本兼施之。


水文所舉驗案即是標本兼施的實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4#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0:51 | 只看該作者

腹 瀉 案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 倪X X,女,25歲,工人。


罹患腹痛瀉下5年餘,診斷為:慢性腸炎,經反復治療不愈而前來中醫就診。


1981年12月31日初診。


自述腹痛作瀉5年之久,現右小腹疼痛,腸鳴,腹痛即瀉,瀉後痛緩,每日大便3?


次不等,納差,食後脘脅脹痛痞滿。


形羸肌瘦,面黃少華。


舌質淡,有齒痕,白苔,六脈沉細。


中醫認為,腎司二便,久泄傷腎,以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衰則不能生土,土虛則木不達,乃至脾腎陽虛,木不疏土。


故治宜溫補脾腎之陽,調達肝木,兼以澀腸止泄。


宗四神丸合痛瀉要方加減化裁:補骨脂15g,吳茱萸10g,肉豆蔻15g,炮薑10g,白朮24g,杭芍15g,陳皮10g,防風10g,茯苓15g,炒訶子15g,炙罌粟殼15g,炒苡仁15g。


水煎服,日一劑。


1982年王月4日二診:服上方3劑,大便成形,每日 1次。


但近日出現頭昏。


飲食尚可,舌脈同前。


認為眩暈之所以出現,乃係泄瀉日久,損傷脾胃,巾氣不足,清陽不升,故於方中宜加入增強補中益氣之太子參15g、炙甘草10g,味辛氣溫、利九竅而升陽之細辛5g,鼓舞胃氣上行之葛根12g。


1982年1月11日三診:服上方後頭昏欲僕之狀已除,尚右小腹隱痛,時有腸鳴,腹痛欲便,便後痛止,大便仍稀。


苔薄白而潤,脈沉細。


瀉利日久,脾腎虛寒,腸失固澀。


故改擬真人養臟湯以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藥用:潞黨參15g,白朮18g,桂心 10g,炙甘草6g,炮薑10g,罌粟殼15g,肉豆蔻15g,訶子15g,廣木香6g。


水煎服,日1劑。


1982年3月18日四診:服藥後腹中痛瀉已見成效,精神穩定,自信心增強。


近來出現每逢寅時,腹痛作瀉,時有腸鳴,胃脘微脹。


舌淡紅白苔,脈沉細。


觀其病情,虛衰之體得以改善,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陽氣漸復。


張景岳云「陽氣未復,陰氣極虛,命門火衰,胃關不固而生泄瀉」。


故仍按前法,加強溫陽補火之力,仿張錫純加味四神丸,輔以柔肝健脾之品,擊鼓再進。


藥用:補骨脂15g,豆蔻15g,吳茱萸10g,炮薑10g,炒白芍10g,白朮15g,訶子15g,葛根15g,茯苓15g,罌粟殼15g,天生黃10,九香蟲醜0g。


水煎服,日直劑。


1982年4月8.日五診:服上方痛除泄止,但覺疲倦,夜寐多夢,已思食味香。


舌質稍紅,白苔,脈沉細較有力。


宜在上方加五味子10g,以收斂肺氣,滋腎水,氣運水升則心腎交合,其夜臥自然安合。


處方:補骨脂15g,吳茱萸10g,肉豆蔻15g,五味子10g,炒白芍15g,白朮24g,茯苓30g,葛根15g,罌粟殼15g,炮薑10g,天生黃10g,九香蟲10g,陳皮10g。


服湯劑有效,改成蜜丸常服。


1982年10月21日患者因患中耳炎來診,談及腹瀉舊疾,欣然告之,經過前段的精心治療,腹痛泄下已痊癒,一直未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5#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1:10 | 只看該作者

醫生甲


本病基本病機是什麼?


疾病的演變過程?


用何方處之?


[老師]《內經》告誡我們,要緊守「病機」,是分析、治療疾病關鍵所在。


弄清疾病的演變規律,是認識疾病的深化過程,便於全面掌握疾病,才能更好地把握「病機」,審證施治。


本案基本病機乃係泄久脾腎陽虛,木不疏土。


病人年僅20歲,即患腹痛泄下之頑疾。


結合病人平素食少脘脹,消瘦神短,面色萎黃、少光澤,可知患者素體脾虛。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穀之精微。


脾與胃相為表裏臟腑,脾宜升運,胃主納降,脾升胃降則氣機協調;


若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則氣機紊亂,諸病叢生。


脾與胃均屬中土,土虛則氣血生化之源匱乏,肝失所養,疏泄不及,因而形成鬱象,臨床上稱之為「木不疏土」。


.正如《金匱要略》所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所選藥物,一方面要健脾,選白朮、茯苓;


脾與胃相表裏,選和胃之陳皮、砂仁。


另—方面要補肝柔肝,選當歸、白芍;


還要疏肝解鬱,選柴胡、香附。


常用處方逍遙散、痛泄要方。


由於患者素體脾虛,運化失司,水濕下注,因而致泄。


泄下之初尚屬脾氣不足,由於治療不當,泄下不止,脾氣虛進一步發展致脾氣下陷,進而造成脾陽不振。


按五行學說,脾為陰土,腎中命火為火,火能生土,亦屬母子關係,子能令母虛,稱之為「子盜母氣」。


因此泄下日久,由脾陽不足而導致腎中命火不足,出現脾腎陽虛。


又腎為水,肝為木,肝腎為母子關係,「母病及子」,腎中命門相火衰而導致肝之相火不足,火不足便生寒,此乃陽虛是也。


中醫所說「肝主疏泄」是其功能,這種功能的發揮是靠陽的作用,因此肝「體陰而用陽」。


今肝陽已虛,勢必功能減弱,臨床上往往出現腹瀉,瀉前腸鳴、腹脹,腹中一痛即泄,泄後緩解,並不立即消失,是其一大特點。


這種表現稱之為「木不疏土」。


由脾虛發展至腎虛作泄,主要表現為瀉下時間在早晨,泄前腸鳴、腹痛,瀉後痛除。


多選用四神丸,我在臨床上多仿張錫純加味四神丸,效果甚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6#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1:30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乙


痛瀉要方如何運用?


方中為何選用防風?


[老師]痛瀉要方主要用於肝脾不凋,中醫認為脾與胃屬中焦,《內經》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為赤,是謂血也」。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虛運化不足,氣血虧虛,肝失所養,而致肝不疏泄,因此方中用白朮健脾助運,用白芍補肝,柔和肝體,二藥合用則養肝健脾,使脾得健運,肝得疏泄。


肝能疏泄則脾胃氣機升降協調。


我在臨證時治療腸鳴腹泄,泄前腹痛,泄後痛緩之肝脾不調泄下證,常以本方合苓桂朮甘湯加炮薑,每獲良效。


至於方中用防風,是根據「氣順則風散」如烏藥順氣散;


「風散則氣順」,本方中防風能祛風理脾,使氣機和調,則腸鳴腹脹自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7#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1:45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丙


肝陽虛如何補法?


用何藥為宜?


[老師]肝陽虛乃相火不足。


相火是一種能源,臟器功能的原動力。


人體在命門、肝臟、膽腑及三焦內均有相火,總根源在命門。


人有兩腎,左右各1枚,《難經》指出「左為腎,右為命門」。


由於命門相火衰,而導致肝之相火不足,當然補命門相火,會有助於肝臟所藏的相火,補腎陽即補肝陽。


肝氣虛和肝陽虛,表現為懈怠、憂鬱、膽怯、頭痛麻木、四肢不溫、腹痛泄下等症。


《聖惠方》上說,「肝虛則生寒」,寒即陽不足的意思。


若寒邪傷肝,當用溫劑辛散,若肝臟本身陽氣不足,宜以溫養肝陽以助其生髮之性。


常用藥物如肉桂、桂枝、吳茱萸、細辛、胡椒、菟絲子、艾葉、茴香、骨碎補、肉蓯蓉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8#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2:06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丁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摷遊端納褳钄用生硫黃,老師在方中用天生黃何意?


四神丸為何能治黎明腹痛泄瀉?


[老師]問題提得好。


人之所以黎明作泄,請看張錫純是怎樣論述的:「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人身一小天地也。


天地之一陽生於子,故人至夜半之時,腎係命門之處,有氣息萌動,即人身之陽氣也。


至黎明寅時,為三陽之候,人身之陽氣,亦應候上升,自下焦而將達中焦。


當臍之處,或兼有凝寒遮蔽,即互相薄激,致小腹作疼。


久之陽氣不勝凝寒,上升之機轉為下降,大便功工即溏下。


此黎明作瀉之所由來也」。


又云,「夫下焦之陽氣少火也,即相火也,其火生於命門,而寄於肝膽。


故四神方中,用補骨脂為補命門,吳茱萸以補肝膽,此培火之基地。


然瀉者關乎下焦,實又關乎中焦,放又用肉蔻之辛溫者,以暖補脾胃,且其味辛而澀,協同五味於之酸取者,又能固澀大腸,攝下焦氣化。


然此藥病輕者可愈,病重者服之,間或不愈,以其補火之力猶微也。


故又加花椒、硫黃之大補元陽者以助之,而後藥力始能勝病也」。


服用生硫黃法,錫純自認為乃「係愚之創見」也。


服法從小量開始,徐徐加多,以服後移時覺微溫為度。


此正合《傷寒論》服理中丸法之意。


考硫黃具有補火壯陽,疏利大腸作用,適用於腎中命門火衰,下元虛冷諸證,臨床可治療虛冷便秘,如半硫丸。


硫黃為何有緩瀉、軟化大便作用,據研究認為,內服後成硫化氫,刺激腸壁而致瀉。


我在臨床上曾在方中用硫黃(市面上藥房所用之硫黃)治療腎虛作瀉,並未能止瀉,反而瀉下更多,恐怕就是上述的原因。


我在臨證時往往用硫黃的升化物——天生黃,不但能溫陽而且能止瀉,屢用屢效。


寇氏云「治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泄,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


多年來我用此藥治癒許多沉寒錮冷之病,不勝枚舉。


用補腎壯陽之方救治了不少沉屙固疾。


此案是運用四神丸加味治癒頑固性腹痛泄下之1例,自始至終抓住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這個根本,正如張景岳所云,「腎為胃之關,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極盛之時,則令人洞泄不止」。


結合臟腑之間關係,全面綜合分析,隨著疾病的不斷變化,緊守病機,鍥而不捨,窮追到底。


使陰寒散,陽氣復,氣血平和,痛泄自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9#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2:22 | 只看該作者

醫生戊


老師治病可謂妙,善於守法變方,抓住根本,而且用藥不凡,請指點。


[老師]我以為「發展中醫學術,臨床是基礎」。


深層次的臨床,要靠深層次的理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深刻地理解與認識高深的理論。


譬如《傷寒論》、《金匱要略》是在實踐中產生,就必須通過大量的、多層次的臨床實踐,才能加深對他的理解與認識。


大家對腎陽虛、脾陽虛的診斷與處方用藥,可以說作為一個臨床大夫拈手即來,而對肝陽虛的認識則略顯不足。


都知道「肝主疏泄」,但肝為什麼能主疏泄?


則在撎逡醵醚魯方面的認識又路顯不全面。


在用藥方面,一般性的方藥人人皆用,對冷僻的藥、猛烈的藥、毒性大的藥則望而生畏,或用量極小發揮不了作用。


本案只言及硫黃,若用量小不會起作用,用量大會出現燥熱反應,因此常不被選用,它的特效之處自然會丟失。


這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0#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2:43 | 只看該作者

心悸8年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女患,40歲,1987年12月25日初診。


主訴:心悸8年。


患者產育後曾人流3次,患過腎盂炎、慢性腸炎,體質漸差。


8年來經常感覺心中悸動不安,胸膺窒悶,隱痛,短氣,冬春季節及陰雨天諸症明顯加重;


且每因情懷不暢、受涼、勞累而誘發早搏及心動過速,心跳可達150~180次/分;


夜眠或午眠時,於目合而將欲入睡之際,往往突發早搏而難以入眠。


經心電圖檢查,心臟無器質性病變,西醫擬診為「房性早博」、「陣發性心動過速」。


長期服安定、心得安、穀維素、維生素、復方丹參片、腦心舒等,中藥曾疊用安神定志丸、歸脾丸、天王補心丹、復脈湯,療效乎平。


刻診:症如上述,身形瘦削,面憔悴,眼眶、顴部色稍黯,經期少腹痛,經色偏黑夾血塊;


舌質紅,邊尖有瘀點,舌下靜脈呈紫暗色,苔黃薄膩,脈細,偶有促象。


考慮為心陰虧損,心陽不足,痰瘀阻滯心絡之證,治宜滋養心陰,溫通心陽,化瘀祛瘀通絡。


予生脈散合桂枝甘草湯、溫膽湯化裁:潞黨參15g,麥冬20g,五味子6g,桂枝15g,炙甘草6g,法夏10g,茯苓15g,陳皮10g,枳實10g,竹茹10g,苦參10g,甘松6g,五靈脂15g(包煎)。


6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1#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3:06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心中似乎較前平穩—些,餘症如前,脈仍偶有促象。


上方去陳皮、竹茹,加桑寄生20g,北細辛6g,三上粉6g(吞服),苦參增至20g,甘松增至12g,6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2#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3:28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服藥期間適逢月經來潮,小腹痛減輕,血塊減少,心悸明顯緩解。


舌質淡紅,邊尖瘀點已暗淡,舌下靜脈色基本復常,脈細已無促象。


上方加黃耆30g,石菖蒲10g,炙遠志6g,6劑。


微火烘脆,軋細,煉蜜為丸,每丸約重10g,每次l丸,日3次,連服40天。


效果:1年後因他病來診,言服完1粒心悸進一步減輕,乃照方炮製續服2粒。


數月來雖偶發早搏及心動過速而出現短暫心悸,但無須服西藥,稍事休息即安。


眠食正常,氣色較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3#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3:43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心悸是心係疾病的主要證侯之一,有虛有實。


虛證有心氣虛、心陰虛、心脾兩虛、腎陰虛、腎陽虛等;


實證則有痰飲、瘀血。


若為純虛證或純實證,治之不難。


但臨床所見者多為病程較長的虛中夾實或實中夾虛證,治之較為棘手。


如本例心悸8年,此前曾人流3次,患過腎盂炎、慢性腸炎,體質漸差而累及於心,虛象昭然。


但長期服用鎮心安神、補養心脾以及滋養心陰、溫通心陽之方藥而療效平平,可見不是純虛之證,而是虛中夾實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4#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3:58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乙


從患者眼眶、顴部色稍黯,經期小腹痛夾血塊,舌有瘀點,舌下靜脈呈紫暗色等來看,夾有瘀血是很明顯的。


但老師還考慮到痰的方面,言其「痰瘀阻滯心絡」,不知這「痰」從何處辨來?


[老師]從整體上看,患者似無痰可辨。


但患者有一個特異症狀:睡覺時於目合而將入睡之際,往往突發早搏而難以入眠。


這一特異症狀便是痰飲停於心下的確徵。


為什麼呢?


大家知道,人之所以能入眠,全賴心腎相交,即心陽下降交於腎,腎陰上升交於心,而成「水火既濟」之態。


今痰飲停於心下,則於心陽下交於腎之道路上成阻,使心陽不能息息下達,必鬱結而內陷,且化熱化火,火熱擾亂心神,則驚悸而不能入眠矣。


此乃心臟突發早搏而驚悸不寐之緣由也。


況痰飲之與瘀血,總是交互為患,難分難解,是以古賢今賢,鹹謂「痰瘀相關」。


這就提醒臨證者治療心悸之時,不僅要重視瘀血,而且要在胸巾存一「痰」字。


縱無顯性之痰可辨,亦當細推是否存在隱性之痰;


何況痰飲停於心下而致驚悸不寐,本係顯症乎!


若此者,則當於補益心臟氣血陰陽之際,配合化痰祛瘀通絡藥物。


徒事補益,非其治也。


即如清代醫壇怪傑陳士鐸,其治療心悸怔仲之證,偏不補心而去養肺,或滋腎,或壯膽,但也不忘配用貝母、竹瀝、白芥子、竹茹、遠志等化痰之品。


而本例初診在用生脈散合桂枝甘草湯補益心臟氣血陰陽的基礎上,配合溫膽湯化痰清熱寧心,加五靈脂祛瘀通絡,苦參改善心律,同時加甘松醒脾悅胃,而防苦參之苦寒傷脾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5#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4:15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甲


苦參本為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利小便之藥,老師卻用於改善心律,有何依據?


[老師]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苦參有降低心肌收縮力,減慢心搏,延緩房性傳導及降低自律性等功用,故能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過早搏動,心房顫動與撲動等病。


古人雖無法知道得如此確切,但也不是茫然無所知。


如《神農本草經》謂苦參「主心腹氣結」,後世藥物歸經學說將苦參歸入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其歸心經是放在首位的。


《本草經百種錄》謂苦參「專治心經之火」,《肘後方》以「苦參一兩,醋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治療「中噁心痛」。


還有本例二:診時加用的桑寄生,傳統僅用於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等,而經藥理研究證實,桑寄生有類似異搏定之作用,對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陣發性房顫有一定療效。


可見治療本例房性早搏及陣發性心動過速之加用苦參加桑寄生,屆於「辨病施治」。


臨床實踐證明,治療心律失常,應當辨病與辨證相結合,首重辨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6#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4:39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是辨西醫的病還是辨中醫的病?


[老師]這裏是指辨西醫的「病」。


西醫認為,心律失常分為功能性與器質性兩大類。


功能性者多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器質性者則是心臟病的合併症;


前者易治,後者難醫。


而患者之心律失常到底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單憑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是無法辨認和確診的,而必須經心電圖檢查,有條件者可使用超聲心動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7#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4:55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丙


我理解老師強凋治療心律失常時要首重辨病,目的是明確診斷,做到心中有數,以便製定綜合治療方案,並準確地判斷其預後,但絕不意味著倚重「辨病施治」而貶低辨證論治。


[老師]非常正確!


診斷要首重辨病,要儘量利用現代醫學的各種檢查手段,但治療則要求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專量專藥與辨證論治相結合,以期提高療效。


若患者之心悸並非經年宿疾,而是突發或偶發的新疾,在檢查條件不具備時,單用辨證論治或方證對應即可。


如江老在少數民族地區行醫時,曾治一彝族婦女,28歲,突然發病,感覺陣陣心悸欲落,發作時全身振顫不能自己,臥床月餘,入縣醫院後經西藥治療無效。


一日夜半,心悸大作,家屬急呼搶救。


江老見其蜷臥床上,厚覆被褥,全身顫抖,乃至床欄亦動搖不已,但自覺並不惡寒。


江老對照《傷寒論》真武湯證條文,「心下悸,頭眩,身困動,振振欲擗地……」,急書真武湯加龍骨、牡蠣,當夜連服2劑,振顫漸止。


守服數劑,心悸振顫即未復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8#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5:13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據說老師治療心悸,除了慣用本例方藥之外,還喜歡用張錫純之方?


[老師]張錫純治心病有兩首名方,一為定心湯,治心虛怔忡;


一為安魂湯,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用之多驗。


定心湯用龍眼肉補心血,棗仁、柏子仁補氣,更用龍骨入肝以安魂,牡蠣入肺以定魄,並配用山萸肉,便能收斂心氣之耗散,再少加乳香、沒藥流通氣血以調和之。


經臨床驗證,若兼有熱象者,酌加苦參、桑寄生,療效尤佳。


安魂湯則是在用龍眼肉補心血,棗仁補心氣,龍骨、牡蠣安魂定魄的基礎上,配用半夏、茯苓消痰飲,赭石導心陽下潛,使之歸藏寸:陰,以成瞌睡之功。


為何要消除痰飲?


張氏自注云,「方書謂:痰飲停滯心下,其人多驚悸不寐。


蓋心,火也;


痰飲,水也。


火畏水刑,故驚悸致於不寐也。


然痰飲停滯於心下者,多由思慮過度,其心臟氣血,恒因思慮而有所傷損」。


故在補益心臟氣血陰陽的基礎上,必須配用消除痰飲之品,方克有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9#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5:29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乙


近年來屢見運用《傷寒論》炙甘草湯治療心律失常獲良效的臨床報導,我用之卻療效平平,是何道理?


[老師]《傷寒論》云,「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審係心臟陰陽兩虛之證,炙甘?草湯誠為首選之高效方。


而使用此方獲得高效的關鍵,除了認證無差之外,還有兩點:一是照搬原方的劑量,二是如法煎煮和服用。


據柯雪帆等學者考證,張仲景時代(東漢)的1斤合250g,1兩合15.625g,1升合200ml,柯氏等人經多方面論證之後認為,張仲景方劑中藥物灼劑量,應當按照上述資料來折算。


這樣,炙甘草湯的劑量就比目前臨床常用劑量大得多。


例如方中生地黃1斤,折合今之250引炙甘草4兩,折合今之62.5g。


其餘藥物的劑量亦當照此折算。


至於如法煎煮和服用,是指方後之注「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


溫服一升,日三服」。


我曾遵此治過幾例室性早搏,療效確實不錯。


但脾胃虛弱者,服之易致滿悶或溏泄,用之宜慎。


慢性肝炎案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 患者,男,34歲,幹部,四川人。


罹患慢性乙型肝炎10餘載,肝功時有波動,近2年以來ALT持續上升,HBsAg始終陽性。


經常感覺腹脹腸鳴,納穀不馨,食油膩胃中不舒,偶有噁心,喜熱飲食,怕食生冷。


兩脅隱痛不適,精神疲倦,不耐煩勞,大便溏泄,腰酸腿軟,性欲低下。


患者曾多方醫治效果不顯,痛苦萬狀,方來求診。


詢之,曾服清熱利濕、解毒降酶之劑,口苦、尿黃等好轉,但畏寒肢冷;


服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之劑,脅痛略減,但氣短神疲;


服益氣健脾,和胃降逆之品,雖精神稍充,大便成形,胃中稍舒,但終不能愈。


ALT依然異常,HBsAg仍陽性。


觀其面色灰黃面晦暗,消瘦。


可見肝掌、蜘蛛痣。


舌紫暗,白苔而膩,脈沉弦而滑。


症見:神疲倦怠,嗜臥多夢;


納呆腹脹,胃中痞滿,噁心欲吐,偶有口苦,眩暈耳鳴;


脅肋隱痛,脅下痞塊,腰脊酸痛,腿軟沉重,性欲減退,夜尿1-2次,小便清或淡黃,大便溏泄,晨必臨廁,便急時不能自控,畏寒肢冷。


實驗室檢查:ALT 500u,Bil 3.4mg/dl,HBsAg(+)、HBeAg(+)、抗-HBc(+)。


診斷為: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


中醫認為,屬於肝腎虛損,脾虛失運,痰濕內阻,血氣瘀滯。


治宜溫養肝腎,益氣健脾,疏肝散結,解毒除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0#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4:45:44 | 只看該作者

處方用藥


①選擇「溫陽補氣」之鹿茸為君,輔以黃耆、硫磺、大棗、胡桃、甘草、乾薑等;


②選擇「清熱解毒、化濕散結」之大黃、黃芩、石膏、綠礬、銅綠。


輔以行氣的青皮、川棟子等。


以上諸藥煉蜜為丸,每丸重3g,每日2次,1次1丸,早晚分服。


並用下方煎湯送服丸劑。


茵陳15g,補骨脂15g,肉豆蔻15g,吳萸10g,五味子6g,杜仲15g,元胡10g,半夏10g,菟絲子12g,柴胡15g。


水煎服,日1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9:39 , Processed in 0.531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