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441#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5:55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頓咳即百日咳,獨見於小兒;


因其具有傳染性,又稱為「疫咳」。


近年來隨著百日咳菌苗接種的推廣普及,本病的發病率已大大降低,但農村仍時有所見。


據臨床觀察,患兒一旦發病並發生持續性痙攣性嗆咳,巾西醫治療均很棘手。


病情嚴重者還往往合併肺部感染(肺炎喘嗽),甚則驚厥。


從理論上講,應當早期發現,早期隔離和及時治療,但在臨床上,至今還沒有「截斷扭轉」的方藥,病家醫家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患兒逐漸進入痙咳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2#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6:13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乙


頓咳的早期症狀與一般外感咳嗽很難區別,所以只能按外感咳嗽來治療。


我就曾遇到過幾例,按外感咳嗽治療無效,遷延數日,愈咳愈頻,直至出現持續性痙攣性嗆咳,並伴有特殊的深長吸氣聲和雞鳴樣回聲,方知確實是頓咳。


於是按照《景岳全書》所示,用桑白皮湯(桑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黃芩、黃連、山梔)加減瀉肺鎮咳,療效不好。


又轉而試用錢氏瀉白散瀉肺清熱,《千金》麥門冬湯潤燥降逆,《千金》葦莖湯清肺豁痰,效果均不滿意,真是「千方易得,—效難求」!


今觀老師使用簡氏頓咳方加味治療本例頓咳,效果不錯,似有所會悟。


但老師將其病機概括為「毒傷肝腎,肝火刑肺」,聽起來頗感生僻(特別是「毒傷肝腎」4字),不知這一病機概括有何根據?


[老師]頓咳的典型症狀表現在痙咳期:持續性痙攣性嗆咳,並伴有深長吸氣聲和雞鳴聲,甚則吐食、鼻衄、目衄,顯係肺金嚴重受戕,導致津枯液乏,痰火上升。


這種連續不斷地向上衝激的邪氣到底是何物呢?


換言之,人身之中,到底哪一種邪氣才有這樣大的衝激之力?


我看恐怕只有肝氣和肝火才能肆虐如此。


因為肝氣橫恣上逆,可以導致肝火升騰莫制(氣有餘便是火)。


對照《易經》,肝屬木,於卦為震,震為雷,則肝中所藏之相火為「雷火」;


因其威力強大,又名「霹靂火」,故能反侮肺金,中醫稱為「木火刑金」或肝火刑肺。


若再深入一層,雷火本來靜謐地潛藏於肝木之中,何以會浮越於外而升騰莫制呢?


我個人認為,可能是由於百日咳桿菌這種邪毒秉強烈的燔灼之性,而嚴重地耗傷了肝腎的真陰(根據乙癸同源之理,肝陰傷則腎陰多傷;


腎陰傷水不涵木,又可加重肝陰傷),肝腎陰傷,則肝中所藏的雷火失於滋潛,必浮越於外而刑傷肺金。


這樣一種病理機制,可不可以用「毒傷肝腎,肝火刑肺」8個字來概括,大家可以進一步探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3#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6:29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丙


既是肝火升騰莫制,理應重劑清肝瀉火,但觀老師所用方藥,似乎並非如此, [老師]肝火有實火與虛火之分,但將肝火稱作雷火之時,王要是指虛火為患,故宜乎滋之涵之潛之。


況肝為將軍之官,其性剛烈,縱然兼夾實火,亦不宜使用苦寒重劑。


因苦寒可能化燥而進一步劫傷肝陰,則肝火愈益升騰莫制。


故我遵師訓治療此證,恒以滋養肝陰,斂戢雷火為主,配合滋腎解毒,潤肺豁痰,而慣用簡氏頓咳方加味:白芍、甘草配地龍、蟬衣、黃連養肝斂火,玄參、麥冬、生牡蠣配貫眾、僵蠶滋腎解毒;


北沙參、麥冬配天竺黃潤肺豁痰。


方巾還寓有三蟲湯(僵蠶、地龍、蟬衣),配合驗方蜈蚣甘草粉,解痙通絡鎮咳之力頗宏,所以療效較為可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4#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6:42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


老師用的是簡氏頓咳方的加味方,請問原方是由哪些藥物組成的?


[老師]原方係我的老師簡裕光老先生創制,是治療痙咳期的基礎方,其組成只有6味藥:白芍15g,麥冬15g,玄參15g,五味子6g,生牡蠣30g,貫眾15g,此方創制於60年代末期,那時連續幾年的冬春季節,川西農村流行百日咳,不少處於痙咳期的患兒,遍用成方及單驗方乏效。


簡老乃擬此方,以白芍、五味於養肝陰,麥冬潤肺燥,玄參、生牡蠣、貫眾滋腎解毒。


藥味平淡如斯,但隨症加味,多能很快緩解痙咳。


若非親眼所見,簡直難以相信。


其加減之法約有:發熱加青蒿、生石膏;


咳血、鼻衄加柏樹果、白茅根;


目赤或目衄加木賊草、密蒙花;


嘔吐加竹茹、生赭石。


如連服2劑效差者,配用僵蠶、蜈蚣、地龍、蟬衣,軋為細末,蜂蜜水調服1.5g,1日3次。


簡老嘗曰:痙咳期多屬肝肺腎三臟之真陰受傷,而致肝火升騰肆虐,故用頓咳方加味之時,忌加升提、發散、苦寒、滋膩之品。


遵斯訓而用之者,多曆驗不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5#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7:05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觀老師使用頓咳方時所加之藥,是以僵蠶、地龍、蟬衣等蟲藥為主,其療效較好的主要原因恐在於此吧?


[老師]蟲類藥物泄熱、熄風、解痙、鎮咳等功效遠勝於草本之品。


近現代擅用蟲藥的名醫當推章次公和朱良春。


朱良春介紹了3首治療頓咳的蟲藥驗方,我都分別試用過,確實有效,除了本例用過的蜈蚣甘草粉之外。


另2首是:①頓咳散:蟬衣、僵蠶、前胡各6g,生石膏、杏仁、川貝、海浮石各4,5g,六軸子、北細辛、陳京膽各1.5g,諸藥研極細,每次1歲服0,3g,1日可服4~5次(間隔3小時),白糖開水送下。


②蜂房冰糖液:露蜂房1個,先用開水泡4~5次,至無紅湯為止;


再用清水漂幾次,用紗布包好,加水2碗,煎數沸,再加冰糖50g,煎取藥汁,候溫頓服。


但頓咳散有的藥物難配齊,故我在使用簡氏頓咳方加味之時,多配用蜈蚣甘草粉或蜂房冰糖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6#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7:27 | 只看該作者

眩暈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 陶怡 眩暈是目眩與頭暈的總稱。


目眩是眼花或眼前發黑、視物模糊;


頭暈是頭運時即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站立不穩。


二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


嚴重的伴有噁心、嘔吐、汗出,甚至昏倒。


造成眩暈的原因,有外感與內傷之不同。


外感所致眩暈,主要是由於六淫之邪外襲,蓋頭為諸陽之會,耳目為清空之竅,外邪侵襲,則表陽與清道首當其衝。


內傷之眩暈多屬肝的病變,可由風、火、痰、虛等多種原因所致。


眩暈最早始見於《內經》。


有關本病的記載,歷代醫籍論述頗多。


歸納如下:①外邪致病,《靈樞?大惑論》載「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入於腦則腦轉。


腦轉則引目係急,目係急則目眩以轉矣」;


漢代張仲景《傷寒論》指出,邪襲太陽,陽氣鬱而不得伸展。


或邪鬱少陽,上乾空竅。


並立小柴胡湯治少陽眩暈;


刺大椎、肺俞、肝俞治太少並病之眩暈。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風頭眩候》云,「風頭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腦,而引目係故也。


……逢身之虛則為風邪所傷,入腦則腦轉而目係急,目係急故成眩也」。


唐,王燾《外台秘要》及宋代《聖濟總錄》亦從風邪立論。


②因虛致病,《靈樞?衛氣篇》說,撋閑樵蜓;


《靈樞?口問)云撋掀蛔銛;


《靈樞泛B邸匪擔瑩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


仲景提出,胃陽虛、清陽不升;


陽虛水泛,上犯清陽。


用真武湯治少陰陽虛水泛之眩暈。


明,李東垣《脾胃論》方補中益氣湯治療中氣下陷,清陽不升所致眩暈。


明?張景岳特別強調因虛致眩,認為「無虛不能作眩;


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二耳」。


在治療上認為「當以治虛」為主。


陳修園把眩暈的病因病機概括為「風」、「火」、「痰」、「虛」四字。


③與肝有關,《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眩暈》華岫雲按,認為眩暈乃「肝膽之風陽上冒」,其證有夾痰、夾火、中虛、下虛之別,治法亦有治胃、治肝之分。


火盛者先用羚羊、山梔、連翹、花粉、玄參、鮮生地、丹皮、桑葉以清泄上焦竅絡之熱,此先從膽治也;


夾痰者必理陽明,消痰如竹瀝、薑汁、菖蒲、橘紅、二陳湯之類;


中虛則兼用人參,外台茯苓飲是也;


下虛者必從肝治,補腎滋肝,充陰潛陽,鎮攝之治是也。


④因痰、飲致病,仲景在《金匱要略》指出,痰飲停積於心下,清陽不升。


用苓桂朮甘湯、小半夏加茯苓湯、澤瀉湯等治痰飲眩暈。


明,李東垣《蘭室秘藏》所論「噁心嘔吐、不食、痰唾稠黏、眼黑頭旋、目不能開,如在風雲中……」,即是脾胃氣虛,濁痰上逆之眩暈,主以半夏白朮天麻湯,並說「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


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


元,朱丹溪更力倡「無痰不作眩」之說,《丹溪心法?頭眩》說,「頭眩,痰挾氣虛並火,治痰為主,挾補氣及降火藥。


無痰則不作,痰因火動;


又有濕痰者」。


《醫學六要?頭眩》記載濕痰、痰火證侯立方;


《證治匯補》、《醫學心悟》亦提出濕痰類型及治療。


⑤因瘀致病,明,虞摶在《醫學正傳?卷四?眩運》中說,「外有內嘔血而眩暈者,胸中有死血迷閉心竅而然」。


對跌僕外傷致眩暈已有所認識。


王清任《醫林改錯》提出用通竅活血湯治療昏暈。


⑥因火致病,金?劉完素主張從「火」立論,「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


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


明,徐春甫的《古今醫統大全?眩暈門》提出「七情鬱而生痰動火」。


《醫學六要?頭眩》及《醫學心悟》分別提出痰火、肝火致眩。


⑦與運氣有關,《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木鬱之發……甚則耳鳴眩轉」。


此外,部分醫家還認識到眩暈與頭痛、頭風、肝風、中風諸證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如元,朱丹溪與明?虞摶認為,眩暈者,乃中風也。


明,張景岳亦謂,「至於中年之外,多見眩仆卒倒等證,亦人之所常有之事。


但忽運忽止者,人皆謂之頭運眼花;


卒倒而不醒者,人必謂之中風中痰」。


清,華岫雲在《臨證指南醫案?眩暈門》按語中更明確地指出,「此證之原,本之肝風;


當與肝風、中風、頭風合而參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7#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7:44 | 只看該作者

1、病因病機


綜合歷代醫家論述,結合現代認識,眩暈的病因病機可歸納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8#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8:03 | 只看該作者

1、1 肝陽上亢


肝力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其性剛勁,主動主升。


凡臨床上遇到肝陽的作用有浮動現象,便稱做「肝陽上亢」或「肝陽旺盛」。


引起肝陽浮(動)的原因,一種情況是由於肝熱而陽升於上。


見於素體陽盛之人,陰陽失衡,陰虧於下,陽亢於上,上擾清空;


或憂鬱、惱怒太過,肝失條達,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傷陰,陰血耗暗,風陽上浮。


另一種情況為陰虛而陽不潛藏。


如腎陰素虧不能養肝,水不涵木,木少滋榮,陰不維陽,陽亢於』:。


但是肝熱引起的肝陽亢盛可兼陰血虛,陽血虛引起的肝陽亢盛亦多見內熱,前者偏於實,後者屬於虛;


總的來說,肝陽的性質近於熱,基本上是一個虛證。


肝陽上亢的主要臨床特點是,既有陽亢於上(主要表現在頭面部)的上盛症狀,又有陰血不足於下的下虛證侯,故稱作「上盛下虛」。


正如《臨症指南?眩暈門》華岫雲按說,「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為諸陽之首,頭為諸陽之首,耳目口鼻皆係清空之竅,所患眩暈者,非外來之邪,乃肝陽之風陽上冒耳,甚則有昏厥跌僕之虞」。


《類證治裁?眩暈》載,「良由肝膽乃風木之臟,相火內寄,其性主動主升,或由身心過動,或由情志鬱勃,或由地氣上騰,或由冬藏不密,或由高年腎液已衰,水不涵木,或由病後精神未復,陰不吸陽,以至目昏耳鳴,震眩不定」。


這段明確指出內風之起,皆由肝之陰陽失調,肝陽上亢所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9#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8:16 | 只看該作者

1、2 氣血虧虛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思慮太過,或勞疫過度,飲食不節,則內傷脾胃;


或先天稟賦不足,或年邁體弱,陽氣虛衰,而致脾胃虛弱,水穀運化失司,氣血之源匱乏,或久病不愈,耗傷血氣;


或失血之後,氣隨血耗,氣虛則清陽不升;


血虛則不能上奉於腦。


正如《景岳全書?眩暈)所說,「病原之由有氣虛者,乃清氣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陽而致,當升陽補氣;


有血虛者,乃因亡血過多,陽無所附而然,當益陰補血,此皆不足之證也」。


說明氣血虧損是造成眩暈的主要原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0#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8:33 | 只看該作者

1、3 腎精不足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髓聚而成為腦。


故腦為髓之海。


若年老腎精虧虛;


或因房事不節;


或先天不足,陰精不充;


或勞役過度,傷骨損髓;


或陰虛火旺,擾動精室,遺精頻仍;


或腎氣不足,精關不固,滑泄無度,皆可導致腎精虧耗,不能生髓,髓海不足,上下俱虛,發生眩暈。


正如《靈樞?海論》所說,「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暈,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8:46 | 只看該作者

1、4 痰濁中阻


飲食傷胃,勞倦傷脾;


若過食肥甘厚味,或憂思太過,損傷脾胃,以致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濕生痰;


或肺氣不足,宣降失職,水失通調輸布,津液留聚而生痰;


或腎陽不足,不能化氣行水,水泛而為痰;


或肝氣鬱結,濕鬱生痰。


痰阻中焦,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故引致眩暈。


正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頭眩》中強調指出「無痰則不作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2#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9:01 | 只看該作者

1、5 瘀血阻滯


跌墜損,頭部外傷,瘀血停留,阻滯經脈,而致氣血不能榮於頭目;


或瘀停胸中,迷閉心竅,心神飄搖不定;


或婦人產時感寒,惡露不下,血瘀氣逆,並走於上,追亂心神,乾擾清空,皆可發為眩暈。


如《醫學正傳?眩運》說,「外有因墜損而眩運者,胸中有死血迷閉心竅而然,是宜行血清經,以散其瘀結」。


《景岳全書?婦人規》論述產後血暈時說「血暈之證本由氣虛,所以一時昏暈,然而壅痰盛者,亦或有之。


如果形氣、脈氣俱有餘,胸腹脹痛上衝,此血逆證也,宜失笑散」。


足見血瘀致眩暈,在臨床上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3#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9:20 | 只看該作者

1、6 六淫外襲


蓋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又為髓海所在,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於頭,若氣血充足,陰陽升降如常,則頭腦清晰,輕勁有力。


倘六淫之邪外襲,上犯巔頂,邪氣稽留,阻抑清陽,則頭腦眩暈不清。


大凡外邪入侵,多因起居不慎,勞倦太過,或坐臥當風,易感風、寒、濕、熱之邪,而又以風為先導。


所謂「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巔頂之上,惟風可到」。


故外邪自表侵襲於經絡,上犯巔頂,清陽之氣受阻,氣血不暢,阻遏絡道,故而致眩。


且風為百病之長,多夾時氣為患,若挾寒邪,寒凝血滯,絡道受阻;


若挾熱邪,熱擾清空;


若挾濕邪,濕蒙清竅,清陽不展,皆可致眩暈。


若伴有濕邪中阻,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呈現噁心嘔吐,苔膩淡黃等症。


綜上所述,眩暈一證,致病因素以內傷為主,但也不可忽視外感致病因素,每遇臨床由於外感致眩,或素有眩暈,招至外邪而眩暈更甚,徒從內傷辨治,非但眩暈未能治癒,反致閉門留寇,愈治癒甚。


《內經》云「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做到「審證求因,辨證論治」。


一般中醫在分析疾病時,首先要弄清是外感還是內傷,儘管眩暈一證多數屬於內傷所造成,現在教科書中未談及外感病因及辨證類型,仍然要遵循《內經?至真要大論》所指示的「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精神,嚴格區分有邪與無邪,一般說來,有邪當先祛邪,倘若有邪不祛,徒治內傷,不但眩暈未愈,恐他病叢生,甚至變成壞證。


這是臨床醫生值得注意的。


內傷所致眩暈較為多見,或因於素體陽盛之人;


或因於七情所傷,如憂鬱、惱怒太過;


或因於飲食不節,肥甘厚味太過;


或因於憂思勞倦、勞役太過;


或因於先天稟賦不足,年老腎虛;


或因於久病不愈、房事不節;


或因於跌僕墜損、頭受外傷,諸種因素,皆可導致眩暈。


臨床所見以肝陽上亢、氣血虛損以及痰濁中阻為常見。


古人所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等等,均是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


病變的肝、脾、腎三臟為重點,三者之中,又以肝為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09:39 | 只看該作者

2、診斷與鑒別診斷

 

2、1 診斷


眩暈的診斷,主要根據目眩、頭昏等臨床表現,患者出現眼花或眼前發黑,視外界景物旋轉動搖不定,或自覺頭身搖動,如坐舟車,嚴重者伴有噁心嘔吐,甚至昏仆、汗出等症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10:02 | 只看該作者

2、2 鑒別診斷


眩暈應當與下列病證鑒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6#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10:21 | 只看該作者

2、2、1 眩暈與頭痛


可單獨出現,亦可二者同時並見。


病因上外感頭痛較多,內傷眩暈較多見;


在辨證方面頭痛屬於實證者多,而眩暈則屬於虛證者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7#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10:38 | 只看該作者

2、2、2 厥證


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發作後一般常在短時間內逐漸蘇醒,醒後無偏癱、失語、口眼歪斜等後遺症。


但特別嚴重的,也可以一厥不復而死亡為特點。


如《素問?厥論篇》說,「厥……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


」眩暈發作嚴重時,也出現昏倒或眩暈仆倒,但神智清楚,往往伴有噁心欲吐,昏後汗出乏力,恢復後一如常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8#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11:10 | 只看該作者

2、2、3 中風


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偏癱,失語;


或僅以歪斜不遂為特徵。


本證昏仆必然昏迷不省人事,且伴有歪斜不遂,與眩暈昏仆迥然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9#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11:33 | 只看該作者

2、2、4 癇症


以突然仆倒,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移時蘇醒,一如常人為特點。


本證昏仆與眩暈昏仆相似,但癇證發作前有先兆,常出現眩暈、乏力、胸悶等症。


癰證之昏迷亦必然不醒人事,但往往伴有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等表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
 樓主| 發表於 2013-7-9 15:11:47 | 只看該作者

3、辨證論治

 

3、1 肝陽上亢


即肝陽旺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12:14 , Processed in 0.29687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