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外經】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3:55 | 只看該作者

第五十八篇冬夏火熱

 

胡孔甲問于岐伯曰:冬令嚴冷凜冽之氣,逼人肌膚,人宜畏寒,反生熱症,何也?


岐伯曰:外寒則內益熱也。


胡孔甲曰:外寒內熱,人宜同病,何故獨熱?


岐伯曰:腎中水虛,不能制火,因外寒相激而火發也,


人生五臟非火,無腑非火也,無不藉腎水相養。


腎水盛則火藏,腎水涸則火動,內無水養則內熱已極,又得外寒束之,則火之郁氣一發,多不可救。


胡孔甲曰:火必有所助而後盛,火發於外,外無火助,宜火之少衰,乃熱病發于夏轉輕,發於冬反重,何也?


岐伯曰:此正顯火鬱之氣也。


暑日氣散而火難居,冬日氣藏而火難泄,難泄而泄之,則鬱怒之氣所以難犯而轉重也。


胡孔甲曰:可以治夏者治冬乎?


岐伯曰:辨其火熱之真假耳,毋論冬夏也。


胡孔甲曰:善。


陳士鐸曰:治鬱無他治之法,人亦治鬱而已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4: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7-10 05:00 編輯

第五十九篇暑火二氣

 

祝融問于岐伯曰:暑與火皆熱症也,何六氣分為二乎?


岐伯曰:暑病成于夏,火病四時皆有,故分為二也。


祝融問曰:火病雖四時有之,然多成于夏,熱蘊于夏而發於四時,宜暑包之矣。


岐伯曰:火不止成于夏,四時可成也,火宜藏不宜發,火發於夏日者,火以引火也,其在四時,雖無火之可發,而火蘊結於臟腑之中,每能自發,其酷烈之勢較外火引之者更橫,安可談暑而不談火乎。


祝融曰:火不可發也,發則多不可救。


與暑熱之相犯有異乎?


岐伯曰:暑與火熱同而實異也。


惟其不同,故夏日之火不可與春秋冬之火共論。


惟其各異,即夏日之暑不可與夏日之火並舉也。


蓋火病乃臟腑自生之熱,非夏令暑熱所成之火。


故火症生於夏,仍是火症,不可謂火是暑、暑即是火也。


祝融曰:暑火非一也,分二氣宜矣。


陳士鐸曰:暑與火不可並論,獨吐至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4:55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篇陰陽上下

 

常伯問于岐伯曰:陽在上、陰在下,陽氣亦下行乎?


岐伯曰:陰陽之氣,上下相同。


陽之氣未嘗不行於下也,常伯曰,寒厥到膝不到巔,頭痛到巔不到膝,非陰氣在下,陽氣在上之明驗乎?


岐伯曰:陰氣生於陽,陽氣生於陰。


蓋上下相通,無彼此之離也。


陽氣從陰,出於經脈之外;


陰氣從陽,入於經脈之中,始得氣血貫通而五臟七腑無不周遍也。


寒厥到膝,陽不能達也,非陽氣專在上而不在下也。


頭痛到巔,陰不能降也,非陰氣專在下而不在上也。


天地不外陰陽,天地之陰陽不交,則寒暑往來,收藏生長,鹹無准實,人何獨異哉。


陳士鐸日:陽宜達,陰宜降也。


二者相反,則達者不達,降者不降矣。


論理陽之達有降之勢,陰之降有達之機,總貴陰陽之不可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5:36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一篇營衛交重

 

雷公曰:陽氣出於衛氣,陰氣出於營氣.陰主死,陽主生,陽氣重于陰氣,宜衛氣重于營氣矣。


岐伯曰:營衛交重也。


雷公曰:請問交重之旨。


岐伯曰:宗氣積于上焦,營氣出於中焦,衛氣出於下焦。


蓋有天,有陽氣,有陰氣。


人稟天地之二氣,亦有陰陽,衛氣即陽也。


由下焦至中焦以升于上焦,從陰出陽也。


營氣即陰也,由中焦至上焦以降于下焦,從陽入陰也。


二氣並重,交相上下,交相出入,交相升降,而後能生氣於無窮也。


雷公曰:陰陽不可離,予既已知之矣。


但陰氣難升者謂何?


岐伯曰:陰氣精專,必隨宗氣以同行于經隧之中,始于手太陰肺經太淵穴,而行于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而又始于手太陰肺經。


蓋陰在內不在外,陰主守內不主衛外,纖折而若雖升實無晷之不升也,故營衛二氣人身並重,未可重衛輕營也。


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營衛原並重也,世重衛而輕營者,不知營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6:08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二篇五臟互根

 

雷公問于岐伯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餘既知之矣;


然論陰陽之變遷也,未知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亦有定位乎?


岐伯曰:陰陽互相根也,原無定位。


然求其位,亦有定也,肺開竅於鼻、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厥陰與督脈會於巔,此陽中有陰,陰居陽位也。


肝與膽為表裡,心與小腸為表裡,腎與膀胱為表裡,脾與胃為表裡,肺與大腸為表裡,包絡與三焦為表裡,此陰中有陽,陽居陰位也。


雷公曰:請言互根之位。


岐伯曰:耳屬腎而聽聲,聲屬金,是耳中有肺之陰也。


鼻屬肺而聞臭,臭屬火,是鼻中有心之陰也。


舌屈心而知味,味屬土,是舌中有脾之陰也。


目有五輪,通貫五臟,腦屬腎,各會諸體,是耳與腦有五臟之陰也。


大腸俞在脊十六椎旁,胃俞在脊十二椎旁,小腸俞在背第十八椎,膽俞在脊十椎旁,膀胱俞在中膂第二十椎,三焦俞在腎俞之上脊第十三椎之旁,包絡無俞,寄于膈俞,在上七椎之旁,是七腑陽中有陰之位也。


惟各有位,故其根生生不息也。


否則虛器耳,何根之有哉。


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無位而有位者,以陰陽之有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6:49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三篇八風固本

 

雷公問于岐伯曰:八風出於天乎,出於地乎,抑出於人乎?


岐伯曰:八風出於天地,人身之五風合而成病,人無五風,天地之風不能犯也。


雷公曰:請問八風之分天地也。


岐伯曰:八風者,春夏秋冬,東西南北之風也。


春夏秋冬之風,特令之風也,屬於天。


東西南北之風,方隅之風也,屬於地。


然而地得天之氣,風乃長。


天得地之氣,風乃大。


是八風屬於天地,可分而不可分也。


雷公曰:人之五風,何以合天地乎?


岐伯曰:五風者,心肝脾肺腎之風也。


五臟虛而風生矣。


以內風召外風,天地之風始翕然相合。


五臟不虛,內既無風,外風何能入乎。


雷公曰:風既入矣,祛外風乎,抑消內風乎?


岐伯曰:風由內召,不治內將何治乎。


雷公曰:治內風而外風不散奈何?


岐伯曰;內風不治,外風益入,安得散乎。


治臟固其本,治風衛其標,善治八風者也。


雷公曰:何言之善乎。


請志之,傳示來者。


陳士鐸曰;小風之來,皆外感也。


外感因於內招,故單治內不可也,單治外亦不可也。


要在分之中宜合,合之中宜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7:37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四篇八風命名

 

少俞問岐伯曰;八風分春夏秋冬,東西南北乎?


岐伯曰:然,少俞曰:東西南北,不止四風,合之四時則八風,不足以概之也。


岐伯曰:風不止八,而八風實足概之,少俞曰:何謂也?


岐伯曰:風從東方來,得春氣也。


風從東南來,得春氣而兼夏氣矣。


風從南方來,得夏氣也。


風從西南來,得夏氣而兼秋氣矣。


風從西方來,得秋氣也。


風從西北宋,得秋氣而兼冬氣矣。


風從北方來,得冬氣也,風從東北來,得冬氣而兼春氣矣。


此方隅時令合而成八也。


少俞曰:八風有名乎?


岐伯曰:東風名和風也,東南風名薰風也,南風名熱風也,西南風名溫風也,西風名商風也,西北風名涼風也,北風名寒風也,東北風名陰風也。


又方隅時令合而名之也。


少俞曰:其應病何如乎?


岐伯曰:和風傷在肝也,外病在筋。


薰風傷在胃也,外病在肌。


熱風傷在心也,外病在脈。


溫風傷在脾也,外病在腹。


商風傷在肺也,外病在皮。


涼風傷在膀胱也,外病在營衛。


寒風傷在腎也,外病在骨。


陰風傷在大腸也,外病在胸脅。


此方隅時令與臟腑相合而相感也。


然而臟腑內虛,八風因得而中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非空言也。


少俞曰:人有臟腑不虛而八風中之者,又是何謂?


岐伯曰:此暴風猝中,不治而自愈也。


陳士鐸曰:八風之來皆外感也。


外感因於內召,故治內而外邪自散,若自外病者不必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8:17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五篇太乙

 

風後問于岐伯曰:八風可以占疾病之吉凶乎?


岐伯曰:天人一理也,可預占以斷之。


風後曰:占之不驗何也?


岐伯曰:有驗有不驗者,人事之不同耳。


天未嘗不可占也。


風後曰:請悉言之。


岐伯曰:八風休咎,無日無時不可占也。


如風從東方來,寅卯辰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從北方來,申酉戌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從南方來,巳午未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從北方來,亥子丑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後曰:予聞古之占風也,多乙太乙之日為主。


天師臼:無日無時不可占也,恐不可為訓乎。


岐伯曰:占風乙太乙日,決病所以驗不驗也。


風後曰:舍太乙以占吉凶,恐不驗更多耳。


岐伯曰:公何以信太乙之深也。


風後曰:太乙移日,天必應之風雨。


風雨和則民安而病少,風雨暴則民勞而病多。


太乙在冬至日有變,占在君。


太乙在春分日有變,占在相。


太乙在中宮日有變,占在相吏。


太乙在秋分日有變,占在將。


太乙在夏至日有變,占在民。


所謂有變者,太乙居五宮之日,得非常之風也。


各以其所主占之,生吉克凶多不爽也。


岐伯曰:請言風雨之暴。


風後曰:暴風南方來,其傷入也,內舍於心,外在脈,其氣主熱。


暴風西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肌,其氣主弱。


暴風西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皮膚,其氣主燥。


暴風西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其氣主清。


暴風從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寒。


暴風東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兩脅腋骨下及肢節,其氣主溫。


暴風東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筋紐,其氣主濕。


暴風東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重著。


言風而雨概之矣。


岐伯曰;人見風輒病者,豈皆太乙之移日乎。


執,太乙以占風,執八風以治病,是泥於論風也。


夫百病皆始於風,人之氣血虛餒,風乘虛輒入矣。


何待太乙居宮哉。


陳士鐸曰:人病全不在大乙,說得澹而有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4:59:25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六篇親陽親陰

 

風後問于歧伯曰:風與寒異乎?


岐伯曰:異也。


曰:何異乎?


岐伯曰:風者八風也,寒者寒氣也,雖鳳未有不寒者,要之風各異也。


風後曰:風與寒有異,入人臟腑亦有異乎?


岐伯曰:風入風府,寒不入風府也。


風後曰:其義何居?


岐伯曰:風,陽邪;寒,陰邪。


陽邪主降,陰邪主升。


主降者由風府之穴而入,自上而下也。


主升者不由風府,由臍之穴而入,自下而上也。


風後曰:陰邪不從風府入,從何穴而入乎?


岐伯曰;風府之穴,陽經之穴也。


臍之穴,陰經之穴也。


陽邪從陽而入,故風入風門也,陰邪從陰而入,故寒入臍也。


陽親陽,陰親陰,此天地自然之道也。


風後曰:風穴招風,寒穴招寒,風門,風穴也,宜風之入矣,臍非寒穴也,何寒從臍入乎?


岐伯曰:臍非寒穴,通於命門,命門火旺,則寒不能入,命門火衰,則腹內陰寒,臍有不寒者乎。


陰寒之邪,遂乘虛寒之隙,奪臍而入矣,奚論寒穴哉。


風後曰:善。


陳士鐸曰:陽邪入風府,陰邪入臍,各有道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5:01:31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七篇異傳

 

雷公問曰:各臟腑之病皆有死期,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有四五日死者,有五六日至十余日死者,可晰言之乎?


岐伯曰:病有傳經不傳經之異,故死有先後也。


雷公曰:請問傳經。


岐伯曰:邪自外來,內入臟腑,必傳經也。


雷公曰:請問不傳經。


岐伯曰:正氣虛自病,則不傳經也.


雷公曰:移寒移熱,即傳經之謂乎?


岐伯曰;移即傳之義,然移緩傳急。


雷公曰:何謂乎?


岐伯曰:移者臟腑自移。


傳者邪不欲在此腑而傳之彼臟也。


故移之勢緩而凶傳之勢急而暴,其能殺人則一也。


雷公曰:其傳經殺人若伺?


岐伯曰:邪入於心,一日死,邪入於肺三日,傳於肝四日,傳於脾五日,傳於胃十日死,邪入於肝三日,傳於脾五日,傳於胃十日,傳於腎又三日,邪散而愈,否則死。


邪入於脾一日,傳於胃二日,傳於腎三日,傳於膀胱十四日,邪散而愈,否則死。


邪入於胃五日,傳於腎八日,傳於膀胱又五日,傳於小腸又二日,傳於心則死。


邪入於腎三日,傳於膀胱又三日,傳於小腸又三日,傳於心則死。


邪入苧膀胱五日,傳於腎又一日,傳於小腸又一日,傳於心則死。


邪入於膽五日,傳於肺又五日,傳於腎又五日,傳於心則死。


邪入于三焦一日,傳於肝三日,傳於心則死。


邪入於胞絡一日,傳於胃二日,傳於膽三日,傳於脾四日,傳於腎五日,傳於肝不愈,則再傳,再傳不愈則死。


邪入於小腸一日,傳於膀胱二日,傳於腎三日,傳于包絡四日,傳於胃五日,傳於脾六日,傳於肺七日,傳於肝八日,傳於膽九日,傳于三焦十日,傳於大腸十一日,複傳於腎,如此再傳不已則死。


邪入於大腸一日,傳於小腸二日,傳于三焦三日,傳於肺四日,傳於脾五日,傳於肝六日,傳於腎七日,傳於心則死。


不傳心仍傳小腸,則生也。邪入於膽,往往不傳,故無死期可定。


然邪入於膽,往往如見鬼神,有三四日即死者,此熱極自焚也,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移緩傳急,確有死期可定,最說得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5:02:29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八篇傷寒知變

 

雷公問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何以頭項痛,腰脊強也?


岐伯曰:巨陽者,足太陽也。


其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寒邪必先入於足太陽之經,邪入足太陽,則太陽之經脈不通,為寒邪所據,故頭項痛,腰脊強也。


雷公曰:二日陽明受之,宜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矣。


而頭項痛,腰脊強又何故歟?


岐伯曰:此巨陽之餘邪未散也。


雷公曰:太陽之邪未散宜不入陽明矣。


岐伯曰:二日則陽明受之矣。


因邪留戀太陽,未全入陽明,故頭項尚痛,腰脊尚強,非二日陽明之邪全不受也。


雷公曰:三日少陽受之,宜胸脅痛、耳聾矣。


邪宜出陽明矣。


既不入少陽,而頭項、腰脊之痛與強,仍未除者又何故歟?


岐伯曰:此邪不欲傳少陽,轉回於太陽也。


雷公曰:邪傳少陽矣,宜傳入于三陰之經,何以三日之後,太陽之症仍未除也?


岐伯曰:陽經善變,且太陽之邪與各經之邪不同。


各經之邪循經而入。


太陽之邪出入自如,有入有不盡入也。


惟不盡入,故雖六七日而其症未除耳。


甚至七日之後,猶然頭項痛、腰脊強,此太陽之邪乃原留之邪,非從厥陰複出,傳之足太陽也。


雷公曰:四日太陰受之,腹滿嗌幹。


五日,少陰受之,口乾舌燥。六日厥陰受之,煩滿囊縮。


亦有不盡驗者何也?


岐伯曰:陰經不變,不變而變者,邪過盛也。


雷公曰:然則三陽三陰之經皆善變也。


變則不可以日數拘矣。


岐伯曰:日數者盲其常也。


公問者言其變也。


變而不失其常則變則可生,否則死矣。


雷公曰:兩感於寒者變乎?


岐伯曰:兩感者,越經之傳也,非變也。


陳士鐸曰;傷寒之文,世人不知,讀此論人能悟否,無奈治傷寒者不能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5:03:55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九傷寒同異

 

雷公問于岐伯曰:傷寒之病多矣,可悉言之乎?


岐伯曰:傷寒有六,非冬傷於寒者,舉不得謂傷寒也。


雷公曰:請言其異。


岐伯曰:有中風,有中暑,有中熱,有中寒,有中濕,有中疫,其病皆與傷寒異。


傷寒者,冬月感寒,邪入營衛,由腑而傳於臟也。


雷公曰:暑熱之症,感于夏,不感于三時,似非傷寒矣。


風寒濕疫,多感於冬日也,何以非傷寒乎?


岐伯曰:百病皆起於風。


四時之風,每直中於臟腑,非若傳經之寒,由淺而深入也。


寒之中人,自在嚴寒,不由營衛直入臟腑,是不從皮膚漸進,非傳經之傷寒也.水王於冬,而冬日之濕,反不深入,以冬令收藏也,他時則易感矣。


疫來無方,四時均能中疫,而冬疫常少二症,俱不傳經,皆非傷寒也。


雷公曰:寒熱之不同也,何熱病亦謂之傷寒乎?


岐伯曰:寒感於冬,則寒必變熱,熱變於冬,則熱即為寒,故三時之熱病不可謂寒,冬日之熱病不可謂熱,是以三時之熱病不傳經,冬日之熱病必傳經也。


雷公曰:熱病傳經,乃傷寒之類也,非正傷寒也,何天師著《素問》,有熱病傳經之文,而傷寒反無之,何也?


岐伯曰:類宜辯而正不必辯也。


知類即知正矣。


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傷寒必傳經,斷在嚴寒之時,非冬日傷寒舉不可謂傷寒也。


辯得明說得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5:04:58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風寒篇殊異

 

風後問于岐伯曰;冬傷於寒與春傷於寒有異乎?


岐伯曰;春傷於寒者風也,非寒也。


風後曰:風、即寒也,何異乎?


岐伯曰:冬日之風則寒,春日之風則溫,寒傷深,溫傷淺,傷深者入少陽而傳裏,傷淺者入少陽而出表,故異也。


風後曰:傳經乎?


岐伯曰:傷冬日之風則傳,傷春日之風則不傳也。


風後曰:其不傳何也?


岐伯曰:傷淺者,傷在皮毛也。


皮毛屬肺,故肺受之不若傷深者入于營衛也。


風後曰:春傷於風;,頭痛鼻塞,身亦發熱,與冬傷于寒者何無異也?


岐伯曰:風入於肺,鼻為之不利,以鼻主肺也。


肺既受邪,肺氣不宣,失清肅之令,必移邪而入於太陽矣,膀胱畏。


邪,堅閉其經,水道失行,水不下泄,火乃炎上,頭即痛矣。


夫頭乃陽之首也,既為邪火所據,則一身之真氣皆與邪爭,而身乃熱矣。


風後曰:肺為胃之子,肺受邪,宜胃來援,何以邪入肺而惡熱,口渴之症生,豈生肺者轉來刑肺乎?


岐伯曰:胃為肺之母,見肺子之寒,必以熱救之,夫胃之熱,心火生之也,胃得心火之生則胃土過旺,然助胃必克肺矣。


火能刑金,故因益而反損也。


風後曰:嘔吐者何也?


岐伯曰:此風傷于太陰也。


風在地中,土必震動,水泉上溢則嘔吐矣,散風而土自安也。


風後曰:風邪入太陽,頭痛何以有痛不痛之殊也?


岐伯曰:肺不移風於太陽,則不痛耳。


風後曰:風不入於太陽,頭即不痛乎?


岐伯曰:肺通於鼻,鼻通於腦,風入於肺,自能引風入腦而作頭痛,肺氣旺則風入於肺而不上走於腦,故不痛也。


風後曰:春傷於風,往來寒熱,熱結于裏何也?


岐伯曰:冬寒入於太陽,久則變寒,春風入於太陽,久則變熱,寒則動傳於臟,熱則靜結於腑,寒在臟則陰與陽戰而發熱,熱在腑則陽與陰戰而發寒,隨臟腑之衰旺,分寒熱之往來也。


風後曰:傷風自汗何也?


岐伯曰:傷寒之邪,寒邪也。


傷風之邪,風邪也。


寒邪入胃,胃惡寒而變熱,風邪入胃,胃喜風而變溫,溫則不大熱也,得風以揚之,火必外泄,故汗出矣。


風後曰:春傷於風,下血譫語,一似冬傷於寒之病何也?


岐伯曰:此熱入血室,非狂也。


傷於寒者,熱自入於血室之中,其熱重傷於風者,風祛熱入於血室之內,其熱輕也。


風後曰:譫語而潮熱者何也?


岐伯曰:其脈必滑者也。


風後曰:何也?


岐伯曰:風邪入胃,胃中無痰則發大熱,而譫語之聲高。


胃中有痰則發潮熱,而譫語之聲低。


潮熱發譫語,此痰也。


滑者,痰之應也。


風後曰:春傷於風,發厥、心下悸,何也?


岐伯曰:傷於寒者,邪下行,傷於風者,邪上沖也。


寒乃陰邪,陰則走下,風乃陽邪,陽則升上。


治寒邪先定厥,後定悸,治風邪先定悸,後定厥,不可誤也。


風後曰:傷於風而發熱如見鬼者,非狂乎?


岐伯曰:狂乃實邪,此乃虛邪也。


實邪從太陽來也,邪熾而難遏;虛邪從少陰來也,邪旺而將衰。


實邪火逼心,君而外出,神不守於心也。


虛邪火引肝,魂而外遊,魄不守於肺也。


風後曰:何論之神乎,吾無測師矣。


陳士鐸曰:風與寒殊,故論亦殊,人當細觀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5:05:47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一篇陰寒格陽

 

盤盂問于岐伯曰:大小便閉結不通,飲食輒吐,面赭唇焦,飲水亦嘔,脈又沉伏,此何症也?


岐伯曰:腎虛寒盛,陰格陽也。


盤盂曰:陰何以格陽乎?


岐伯曰:腎,少陰經也,惡寒喜溫。


腎寒則陽無所附,升而不降矣。


盤盂曰:其故何也?


岐伯曰:腎中有水火存焉。


火藏水中,水生火內,兩相根而兩相制也。


邪入則水火相離而病生矣。


盤盂曰:何邪而使之離乎?


岐伯曰:寒熱之邪皆能離之,而寒邪為甚。


寒感之輕則腎中之虛陽上浮,不至格拒之至也。


寒邪太盛,拒絕過堅,陽杜陰而力衰,陰格陽而氣旺,陽不敢居於下焦,沖逆于上焦矣,上焦沖逆,水穀入喉,安能下入於胃乎。


盤盂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以熱治之。


盤盂曰:陽宜陰折,熱宜寒折,今陽在上而作熱,不用寒反用熱,不治陰反治陽,豈別有義乎?


岐伯曰:上熱者,下逼之使熱也;


陽升者,陰祛之使升也。


故上熱者下正寒也,以陰寒折之,轉害之矣,故不若以陽熱之品順其性而從治之,則陽回而陰且交散也。


盤盂曰:善。


陳士鐸曰:陰勝必須陽折,陽勝必須陰折,皆從治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5:07:25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二篇溫似疫

 

風後問于岐伯曰:春日之疫,非感風邪成之乎?


岐伯曰:疫非獨風也。


春日之疫,非風而何。


風後曰:然則春溫即春疫乎?


岐伯曰:春疫非春溫也。


春溫有方而春疫無方也。


風後曰:春疫無方,何其疾之一似春溫也?


岐伯曰:春溫有方而時氣亂之,則有方者變而無方,故與疫氣正相同也。


風後曰:同中有異乎?


岐伯曰:疫氣熱中藏殺,時氣熱中藏生。


風後曰:熱中藏生,何多死亡乎?


岐伯曰:時氣者,不正之氣也。


臟腑聞正氣而陰陽和,聞邪氣而陰陽亂。


不正之氣即邪氣也,故聞之而輒病,轉相傳染也。


風後曰:聞邪氣而不病者,又何故歟?


岐伯曰:臟腑自和,邪不得而亂之也。


春溫傳染,亦臟腑之虛也。


風後曰:臟腑實而邪遠,臟腑空而邪中,不洵然乎。


陳士鐸曰:溫似疫症,不可謂溫即是疫,辯得明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5:08:39 | 只看該作者

第九卷

 

第七十三篇補瀉陰陽

 

雷公問于岐伯曰:人身陰陽分於氣血,《內經》詳之矣。


請問其餘。


岐伯曰:氣血之要,在氣血有餘不足而已。


氣有餘則陽旺陰消,血不足則陰旺陽消。


雷公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陽旺陰消者,當補其血;


陰旺陽消者,當補其氣。


陽旺陰消者,宜瀉其氣;


陰旺陽消者,宜瀉其血。


無不足,無有餘,則陰陽平矣。


雷公曰:補血則陰旺陽消,不必再瀉其氣;


補氣則陽旺陰消,不必重瀉其血也。


岐伯曰:補血以生陰者,盲其常補陰也;


瀉氣以益陰者,言其暫瀉陽也。


補氣以助陽者,言其常補陽也;


瀉血以救陽者,言其暫瀉陰也。


故新病可瀉,久病不可輕瀉也;


久病宜補,新病不可純補也。


雷公曰:治血必當理氣乎?


岐伯曰:治氣亦宜理血也。


氣無形,血有形,無形生有形者,變也;


有形生無形者,常也。


雷公曰:何謂也?


岐伯曰:變治急,常治緩。


勢急不可緩,亟補氣以生血;勢緩不可急,徐補血以生氣。


雷公曰:其故何也。


岐伯曰:氣血兩相生長,非氣能生血,血不能生氣也。


第氣生血者,其效速;


血生氣者,其功遲。


宜急而亟者,治失血之驟也;


宜緩而徐者,治失血之後也。


氣生血則血得氣而安,無憂其.沸騰也;


血生氣則氣得血而潤,無虞其乾燥也。


苟血失補血則氣且脫矣。


血安補氣則血反動矣。


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氣血俱可補也,當於補中尋其原,不可一味呆補為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7-10 05:09:35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四篇善養

 

雷公問于岐伯曰:春三月謂之發陳,夏三月謂之蕃秀,秋三月謂之容平,冬三月謂之閉藏,天師詳載《四氣調神大論》中。


然調四時則病不生,不調四時則病必作,所謂調四時者,調陰陽之時令乎寧抑調人身陰陽之氣乎?


願晰言之。


岐伯曰:明乎哉問也!


調陰陽之氣,在人不在時也。


春三月調木氣也,調木氣者順肝氣也。


夏三月調火氣也。


調火氣者順心氣也。


秋三月調金氣也,調金氣者順肺氣也。


冬三月調水氣也,調水氣者順腎氣也。


肝氣不順,逆春氣矣,少陽之病應之。


心氣不順,逆夏氣矣,太陽之病應之。


肺氣不順,逆秋氣矣,太陰之病應之。


腎氣不順,逆冬氣矣,少陰之病應之。


四時之氣可不調乎。


調之實難,以陰陽之氣不易調也,故人多病耳。


雷公曰:人既病矣,何法療之?


岐伯曰:人以胃氣為本,四時失調,致生疾病,仍調其胃氣而已。


胃調脾自調矣,脾調而肝心肺腎無不順矣。


雷公曰:先時以養陰陽,又何可不講乎?


岐伯曰;陽根于陰,陰根于陽,養陽則取之陰也,養陰則取之陽也。


以陽養陰,以陰養陽,貴養之於豫也,何邪能幹乎。


閉目塞兌,內觀心腎,養陽則漱津送入心也,養陰則漱津送入腎也,無他異法也。


雷公曰:善。


天老問曰:陰陽不違背而人無病,養陽養陰之法止調心腎乎?


岐伯曰:《內經》一書,皆養陽養陰之法也。


天老曰:陰陽之變遷不常,養陰養陽之法又烏可執哉?!


岐伯曰:公言何善乎。


奇恒之病,必用奇恒之法療之,豫調心腎,養陰陽于無病時也。


然而病急不可緩,病緩不可急,亦視病如何耳。


故不宜汗而不汗,所以養陽也;


宜汗而急汗之,亦所以養陽也;


不宜下而不下,所以養陰也;


宜下而大下之,亦所以養陰也。


豈養陽養陰專尚補而不尚攻乎。


用攻於補之中,正善於攻也;


用補於攻之內,正善於補也。


攻補兼施,養陽而不損于陰,養陰而不損于陽,庶幾善於養陰陽者乎。


天老曰:善。


陳士鐸曰:善養一篇,俱非泛然之論,不可輕用攻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04:47:25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五篇亡陽亡陰

 

鳥師問岐伯曰:人汗出不已,皆亡陽也。


岐伯曰:汗出不已,非盡亡陽也。


鳥師曰:汗症未有非熱也,熱病即陽病矣。天師謂非陽何也?


岐伯曰:熱極則陽氣難固,故汗泄亡陽,溺屬陰,汗屬陽,陽之外泄,非亡陽而何謂?


非盡亡陽者,以陽根于陰也,陽之外泄由於陰之不守也。


陰守其職,則陽根于陰,陽不能外泄也。


陰失其職,則陰欲自顧不能,又何能攝陽氣之散亡乎。


故陽亡本于陰之先亡也。


鳥師曰:陰亡則陰且先脫,何待陽亡而死乎?


岐伯曰:陰陽相根,無寸晷之離也。


陰亡而陽隨之即亡,故陽亡即陰亡也,何分先後乎,鳥師曰:陰陽同亡,宜陰陽之共救矣,乃救陽則汗收而可生,救陰則汗止而難活,又何故乎?


岐伯曰:陰生陽則緩,陽生陰則速,救陰而陽之絕不能據回,救陽而陰之絕可以驟複,故救陰不若救陽也。


雖然,陰陽何可離也,救陽之中,附以救陰之法,則陽回而陰亦自複也。


鳥師曰:陰陽之亡,非旦夕之故也,曷不於未亡之前先治之?


岐天師曰;大哉言乎!


亡陰亡陽之症,皆腎中水火之虛也,陽虛補火以生水,陰虛補水以制火,可免兩亡矣。


鳥師曰:善。


陳士鐸曰:陰陽之亡,由於陰陽之兩不可守也,陽攝于陰,陰攝于陽,本於水火之虛,虛則亡,又何疑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04:48:45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六篇晝夜輕重

 

雷公問于岐伯曰:晝夜可辨病之輕重乎。


岐伯曰:病有重輕,宜從晝夜辨之。


雷公曰:辨之維何?


岐伯曰:陽病晝重,陰病晝輕,陽病夜輕,陰病夜重。


雷公曰:何謂也?


岐伯曰:晝重夜輕,陽氣旺於晝,衰於夜也。


晝輕夜重,陰氣旺於夜,衰於晝也。


雷公曰:陽病晝輕,陰病夜輕,何故乎?


岐伯曰:此陰陽之氣虛也。


雷公曰:請顯言之。


岐伯曰,陽病晝重夜輕,此陽氣與病氣交旺,陽氣未衰也,正與邪鬥,尚有力也,故晝反重耳。


夜則陽衰矣,陽衰不與邪鬥,邪亦不與正鬥,故夜反輕耳。


陰病晝輕夜重,此陰氣與病氣交旺,陰氣未衰也,正與邪爭,尚有力也,故夜反重耳。


晝則陰衰矣,陰衰不敢與邪爭,邪亦不與陰爭,故晝反輕耳。


雷公曰:邪既不與正相戰,宜邪之退舍矣,病猶不瘥,何也?


岐伯曰:重乃真重,輕乃假輕。


假輕者視之輕而實重,邪且重入矣,烏可退哉。


且輕重無常,或晝重亦重,或晝輕夜亦輕,或時重時輕,此陰陽之無定,晝夜之雄拘也。


雷公曰:然則何以施療乎?


岐伯曰:晝重夜輕者,助陽氣以祛邪,晝輕夜重者,助陰氣以祛邪,皆不可專祛其邪也。


晝夜俱重,晝夜俱輕,與時重時輕峻于補陰,佐以補陽,又不可泥于補陽而專於祛邪也。


陳士鐸曰:晝夜之間,輕重自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7-13 04:49:16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七篇解陽解陰

 

奢龍問于岐伯曰:陽病解于戌,陰病解于寅,何也?


岐伯曰:陽病解於戌者,解于陰也。


陰病解於寅者,解于陽也。


然解於戌者不始于戌,解於寅者不始於寅,不始於戌者由寅始之也,不始於寅者由女始之也。


解于戌而始於寅,非解于陰乃解于陽也,解於寅而始於亥,非解于陽乃解于陰也。


奢龍曰:陽解于陽,陰解于陰,其義何也?


岐伯曰:十二經均有氣王之時,氣王則解也。


奢龍曰:十二經之王氣可得聞乎?


岐伯曰:少陽之氣王寅卯辰,太陽之氣王已午未,陽明之氣王申酉戌,太陰之氣王亥子醜,少陰之氣王子醜寅,厥陰之氣王醜寅卯也。


奢龍曰:少陰之王何與各經殊乎?


岐伯曰:少陰者,腎水也。


水中藏火,火者陽也。


子時一陽生,丑時二陽生,寅時三陽生,陽進則陰退,故陰病遇子醜寅而解者,解于陽也。


奢龍曰:少陰解于陽,非解于陰矣。


岐伯曰:天一生水,子時水生,即是王地,故少陰遇子而漸解也。


奢龍曰:少陽之解始於寅卯,少陰厥陰之解終於寅卯,又何也?


岐伯曰:寅為生入之首,卯為天地門戶,始於寅卯者,陽得初之氣也;終於寅卯者,陰得終之氣也。


奢龍曰:三陽之時,王各王三時,三陰之時,王連王三時,又何也?


岐伯曰:陽行健,其道長,故各王其時。


陰行鈍,其道促,故連王其時也。


奢龍曰:陽病解于夜半,陰病解于日中,豈陽解于陽,陰解于陰乎?


岐伯曰:夜半以前者陰也,夜半以後者陽也;日中以後者陰也,日中以前者陽也。


陽病必于陽王之時。


先現解之機,至夜半而盡解也。


陰病必于陰王之時,先現解之兆,至日中而盡解也。


雖陽解于陽,實陽得陰之氣也。


雖陰解于陰,實陰得陽之氣也。


此陽根陰、陰根陽之義耳。


奢龍曰:善。


陳士鐸曰:陽解于陰,陰解于陽,自有至義,非泛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05 , Processed in 0.35937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