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外經】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18:19 | 只看該作者

第十八篇包絡配腑

 

天老問于岐伯曰:天有六氣,化生地之五行,地有五行,化生人之五臟。


有五臟之陰,即宜有五腑之陽矣,何以臟止五,腑有七也?


岐伯曰:心包絡,腑也,性屬陰,故與臟氣相同,所以分配六腑也。


天老曰:心包絡既分配腑矣,是心包絡即臟也,何不名臟而必別之為腑耶?


岐伯曰:心包絡,非臟也。天老曰:非臟列於臟中,毋乃不可乎?


岐伯曰:臟稱五不稱六,是不以臟予包絡也。


腑稱六,不稱七,是不以腑名包絡也,天老曰:心包絡,非臟非腑何以與三焦相合乎?


岐伯曰:包絡與三焦為表裡,二經皆有名無形,五臟有形與形相合,包絡無形,故與無形相合也。


天老曰:三焦為孤臟,既名為臟,豈合于包絡乎?


岐伯曰:三焦雖亦稱臟,然孤而寡合,仍是腑非臟也,舍包絡之氣,實無可依,天然配合,非勉強附會也。


天老曰:善。雷公曰:肺合大腸,心合小腸,肝合膽,脾合胃,腎合膀胱,此天合也。三焦與心包絡相合,恐非天合矣。


岐伯曰:包絡非臟而與三焦合者,包絡裏三焦表也。


雷公曰:三焦腑也,何分表裡乎?


岐伯曰:三焦之氣,本與腎親,親腎不合腎者,以腎有水氣也。


故不合腎而合于包絡耳。


雷公曰:包絡之火氣出於腎,三焦取火於腎,不勝取火于包絡乎。


岐伯曰:膀胱與腎為表裡,則腎之火氣必親膀胱而疏三焦矣。


包絡得腎之火氣,自成其腑,代心宣化,雖腑猶臟也。包絡無他腑之附,得三焦之依而親,是以三焦樂為表,包絡亦自安於裏,孤者不孤,自合者永合也。


雷公曰:善。應龍問曰:包絡腑也,三焦亦自成腑,何以為包絡之使乎?


岐伯曰:包絡即膻中也,為心膜鬲,近于心宮,遮護君主,其位最親,其權最重,故三焦奉令不敢後也。


應龍曰:包絡代心宣化,宜各臟腑皆奉令矣,何獨使三焦乎了岐伯曰:各腑皆有表裡,故不聽包絡之使,惟三焦無臟為表裡,故包絡可以使之。


應龍曰:三焦何樂為包絡使乎?


岐伯曰:包絡代心出治,腑與臟同,三焦聽使于包絡,猶聽使於心,故包絡為裏,三焦為表,豈勉強附會哉。應龍曰:善。


陳士鐸曰:包絡之合三焦,非無因之合也。


包絡之使三焦,因其合而使;之也,然合者,仍合於心耳,非包絡之司為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24:05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卷

 

第十九篇膽腑命名

 

胡孔甲問于岐伯曰:大腸者,白腸也,小腸者,赤腸也,膽非腸,何謂青腸乎?


歧伯曰:膽貯青汁,有入無出,然非腸何能通而貯之乎,故亦以腸名之。


青者,木之色,膽屬木,其色青,故又名青腸也。


胡孔甲曰:十一臟取決於膽,是腑亦有臟名矣,何臟分五而腑分七也?


岐伯曰:十一臟取決於膽,乃省文耳,非腑可名臟也。


孔甲曰:膽既名為臟,而十一臟取決之,固何所取之乎?


岐天師曰:膽司滲,凡十一臟之氣得膽氣滲之,則分清化濁,有奇功焉。


孔甲曰:膽有入無出,是滲主入而不主出也,何能化濁乎?


岐伯曰:清滲入則濁自化,濁自化而清亦化矣。


孔甲曰:清滲入而能化,是滲入而仍滲出矣。


岐伯曰:膽為清淨之府。滲入者,清氣也,遇清氣之臟腑亦以清氣應之,應即滲之機矣,然終非滲也。


孔甲曰:臟腑皆取決於膽,何臟腑受膽之滲乎?


岐伯曰:大小腸膀胱皆受之,而膀胱獨多焉,雖然膀胱分膽之滲,而膽之氣虛矣。


膽虛則膽得滲之禍矣,故膽旺則滲益,膽虛則滲損。


孔甲曰:膽滲何氣則受損乎?


岐伯曰:酒熱之氣,膽之所畏也,過多則滲失所司,膽受損矣,非毒結於腦則涕流於鼻也。


孔甲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剌膽絡之穴,則病可已也。


孔甲曰:善。


陳士鐸曰:膽主滲,十二臟皆取決於膽者,正決於滲也。


膽不能滲又何取決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25:49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篇任督死生

 

雷公問曰:十二經脈之外,有任督二脈,何略而不言也?


岐伯曰:二經之脈不可略也。以二經散見於各經,故言十二經脈而二經已統會於中矣。


雷公曰:試分言之。


岐伯曰:任脈行胸之前,督脈行背之後也。


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嚨上頤,循面入目眥,此任脈之經絡也。


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在溺孔之際,其絡循陰器合纂間,統纂後,即前後二陰之間也,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


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至鼻柱,還出別下項,循肩膊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


其男子循莖下至纂,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此督脈之經絡也。


雖督脈止於齦交,任脈止於承漿,其實二脈同起於會陰。


止於齦交者未嘗不過承漿,止於承漿者未嘗不過齦交,行於前者亦行於後,行於後者亦行於前,迴圈周流彼此無間,故任督分之為二,合之仍一也。


夫會陰者,至陰之所也。


任脈由陽行于陰,故脈名陰海。


督脈由陰行于陽,故脈名陽海。


非齦交穴為陽海,承漿穴為陰海也。


陰交陽而陰氣生,陽交陰而陽氣生,任督交而陰陽自長,不如海之難量乎,故以海名之。


雷公曰:二經之脈絡予已知之矣。請問其受病何如?


岐伯曰:二經氣行則十二經之氣通,二經氣閉則十二經之氣塞,男則成疝,女則成瘕,非遺溺即脊強也。


雷公曰:病止此乎?


岐伯曰:腎之氣必假道、于任督二經,氣閉則腎氣塞矣。


女不受妊,男不射精,人道絕矣。


然則任督二經之脈絡,即人死生之道路也。


雷公曰:神哉論也。


請載《外經》,以補《內經》未備。


陳士鐸曰:任督之路,實人生死之途。


說得精好入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26:49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一篇陰陽二蹺

 

司馬問曰:奇經八脈中有陰蹺陽蹺之脈,可得聞乎?


岐伯曰:《內經》言之矣。


司馬曰:《內經》言之,治病未驗或有未全歟。


岐伯曰:《內經》約言之,實未全也。


陰蹺脈足少陰腎經之別脈也,起於然骨之照海穴,出內踝上,又直上之,循陰股以入于陰,上循胸裏,入於缺盆,上出入迎之前,入於目下鳩,屬於目眥之睛明穴,合足太陽膀胱之陽蹺而上行,此陰蹺之脈也。


陽蹺脈足太陽膀胱之別脈也,亦起於然骨之下申脈穴,出外踝下,循僕參,郤于附陽,與足少陽會于居髎,又與手陽明會於肩髃及巨骨,又與手太陽陽維會于臑俞,與手足陽明會於地倉及巨髎,與任脈足陽明會於承泣,合足少陰腎經之陰蹺下行,此陽蹺之脈也。


然而蹺脈之起止,陽始於膀胱而止于腎,陰始於腎而止於膀胱,此男子同然也,若女子微有異。


男之陰蹺起於然骨,女之陰蹺起于陰股;


男之陽蹺起于申脈,女之陽蹺起於僕參。


知同而治同,知異而療異,則陽蹺之病不至陰緩陽急,陰蹺之病不至陽緩陰急,何不驗乎。


司馬公曰:今而後,陰陽二蹺之脈昭然矣。


陳士鐸曰:二蹺之脈,分諸男女。


《內經》微別,人宜知之,不可草草看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28:17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二篇奇恒

 

奢龍問于岐伯曰:奇恒之腑,與五臟並主藏精,皆可名臟乎?


岐伯曰:然。


奢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既謂奇恒之腑,不宜又名臟矣。


岐伯曰:腑謂臟者,以其能藏陰也。


陰者,即腎中之真水也。


真水者,腎精也。


精中有氣,而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皆能藏之,故可名腑,亦可名臟也。


奢龍曰;修真之士,何必留心於此乎?


岐伯曰:人欲長生,必知斯六義,而後可以養精氣,結聖胎者也。


奢龍曰:女子有胞以結胎,男子無胞何以結之?


岐伯曰:女孕男不妊,故胞屬之女子,而男子未嘗無胞也,男子有胞而後可以養胎息,故修真之士必知。


斯六者至要者則胞與腦也,腦為泥丸,即上丹田也;


胞為神室,即下丹田也。


骨藏髓,脈藏血,髓藏氣,腦藏精,氣血精髓盡升泥丸,下降於舌,由舌下華池,由華池下廉泉玉英,通於膽,下貫神室。


世人多欲,故血耗氣散,髓竭精亡也。


苟知藏而不瀉,即返還之道也。


奢龍曰:六者宜藏,何道而使之藏乎?


岐伯曰:廣成子有言,毋搖精,毋勞形,毋思慮營營,非不瀉之謂乎。


奢龍曰;命之矣。


陳士鐸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非臟也,非臟而以臟名之,以其能藏也,能藏故以臟名之,人可失諸藏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29:06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三篇小絡

 

應龍問于岐伯曰:膜原與肌腠有分乎?


岐伯曰:二者不同也。


應龍曰:請問不同?


岐伯曰:肌腠在膜原之外也。


應龍曰;肌腠有脈乎?


岐伯曰:肌腠膜原皆有脈也,其所以分者,正分於其脈耳。


肌腠之脈,外連于膜原,膜原之脈,內連於肌腠。


應龍曰:二脈乃表裡也,有病何以分之?


岐伯曰:外引小絡痛者,邪在肌腠也。內引小絡痛者,邪在膜原也。


應龍曰:小絡又在何所?


岐伯曰:小絡在膜原之間也。


陳士鐸曰:小絡一篇,本無深文,備載諸此。


以小絡異于膜原耳,知膜原之異,即知肌腠之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00:27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四篇肺金

 

少師問曰:肺金也,脾胃土也,土宜生金,有時不能生金者謂何?


岐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強,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


然而脾胃之氣太旺,反非肺金所喜者,由於土中火氣之過盛也。


土為肺金之母,火為肺金之賊,生變為克,烏乎宜乎。


少師曰:金畏火克,宜避火矣,何又親火乎?


岐伯曰:肺近火,則金氣之柔者必銷矣。


然肺離火,則金氣之頑者必折矣。所貴微火以通薰肺也。


故土中無火,不能生肺金之氣。而土中多火,亦不能生肺金之氣也。


所以烈火為肺之所畏,微火為肺之所喜。


少師公曰:善。請問金木之生克?


岐伯曰:肺金制肝木之旺,理也。


而肝中火盛,則金受火炎肺,失清肅之令矣。


避火不暇,敢制肝木乎了即木氣空虛,已不畏肺金之刑,況金受火制,則肺金之氣必衰,肝木之火愈旺,勢必橫行無忌,侵伐脾胃之土,所謂欺子弱而淩母強也。


肺之母家受敵,禦木賊之強橫,奚能顧金子之困窮,肺失化源,益加弱矣。肺弱欲其下生腎水難矣,水無金生則水不能制火,毋論上焦之火焚燒,而中焦之火亦隨之更熾甚,且下焦之火亦挾水沸騰矣。


少師曰:何肺金之召火也?


岐伯曰:肺金,嬌臟也,位居各臟腑之上,火性上炎,不發則已,發則諸火應之。此肺金之所以獨受厥害也。


少師曰:肺為嬌臟,曷禁諸火之威逼乎,金破不鳴斷難免矣。何以自免於禍乎?


岐伯曰:仍賴腎子之水以救之。是以肺腎相親更倍于土金之相愛。以土生金,而金難生土。肺生腎,而腎能生肺,晝夜之間,肺腎之氣實彼此往來兩相通,而兩相益也。


少師曰:金得水以解火,敬聞命矣。然金有時而不畏火者,何謂乎?


岐伯曰:此論其變也。


少師曰:請盡言之。岐伯曰:火爍金者,烈火也。火氣自微何以爍。金非惟不畏火,且侮火矣。火難制金,則金氣日旺。肺成頑金過剛而不可犯,於是肅殺之氣必來伐木。肝受金刑力難生火,火勢轉衰,變為寒火奚。足畏乎。


然而火過寒無溫氣以生土,土又何以生金。久之火寒而金亦寒矣。


少師曰:善。請問金化為水,而水不生木者,又何謂乎?


岐伯曰:水不生木,豈金反生木乎。水不生木者,金受火融之水也。真水生木而融化之,水克木矣。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肺不燥不成頑金,肺過濕不成柔金,以肺中有火也。肺得火則金益,肺失火則金損。故金中不可無火,亦不可有火也。


水火不旺,金反得其宜也。總不可使金之過旺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12:25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四篇肺金

 

少師問曰:肺金也,脾胃土也,土宜生金,有時不能生金者謂何?


岐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強,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


然而脾胃之氣太旺,反非肺金所喜者,由於土中火氣之過盛也。


土為肺金之母,火為肺金之賊,生變為克,烏乎宜乎。


少師曰:金畏火克,宜避火矣,何又親火乎?


岐伯曰:肺近火,則金氣之柔者必銷矣。


然肺離火,則金氣之頑者必折矣。所貴微火以通薰肺也。


故土中無火,不能生肺金之氣。而土中多火,亦不能生肺金之氣也。


所以烈火為肺之所畏,微火為肺之所喜。


少師公曰:善。請問金木之生克?


岐伯曰:肺金制肝木之旺,理也。


而肝中火盛,則金受火炎肺,失清肅之令矣。


避火不暇,敢制肝木乎了即木氣空虛,已不畏肺金之刑,況金受火制,則肺金之氣必衰,肝木之火愈旺,勢必橫行無忌,侵伐脾胃之土,所謂欺子弱而淩母強也。


肺之母家受敵,禦木賊之強橫,奚能顧金子之困窮,肺失化源,益加弱矣。肺弱欲其下生腎水難矣,水無金生則水不能制火,毋論上焦之火焚燒,而中焦之火亦隨之更熾甚,且下焦之火亦挾水沸騰矣。


少師曰:何肺金之召火也?


岐伯曰:肺金,嬌臟也,位居各臟腑之上,火性上炎,不發則已,發則諸火應之。此肺金之所以獨受厥害也。


少師曰:肺為嬌臟,曷禁諸火之威逼乎,金破不鳴斷難免矣。何以自免於禍乎?


岐伯曰:仍賴腎子之水以救之。是以肺腎相親更倍于土金之相愛。以土生金,而金難生土。肺生腎,而腎能生肺,晝夜之間,肺腎之氣實彼此往來兩相通,而兩相益也。


少師曰:金得水以解火,敬聞命矣。然金有時而不畏火者,何謂乎?


岐伯曰:此論其變也。


少師曰:請盡言之。岐伯曰:火爍金者,烈火也。火氣自微何以爍。金非惟不畏火,且侮火矣。火難制金,則金氣日旺。肺成頑金過剛而不可犯,於是肅殺之氣必來伐木。肝受金刑力難生火,火勢轉衰,變為寒火奚。足畏乎。


然而火過寒無溫氣以生土,土又何以生金。久之火寒而金亦寒矣。


少師曰:善。請問金化為水,而水不生木者,又何謂乎?


岐伯曰:水不生木,豈金反生木乎。水不生木者,金受火融之水也。真水生木而融化之,水克木矣。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肺不燥不成頑金,肺過濕不成柔金,以肺中有火也。肺得火則金益,肺失火則金損。故金中不可無火,亦不可有火也。


水火不旺,金反得其宜也。總不可使金之過旺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15:55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六篇腎水

 

少師曰;請問腎水之義。


岐伯曰:腎屬水,先天真水也。


水生於金,故肺金為腎母。


然而肺不能竟生腎水也,必得睥土之氣薰蒸,肺始有生化之源,少師曰:土克水者也,何以生水?


岐伯曰:土貪生金,全忘克水矣。


,少師曰;金生水而水養于金,何也?


岐伯曰:腎水非肺金不生,肺金非腎水不潤。


蓋肺居上焦,諸臟腑之火,鹹來相逼,苟非腎水灌注,則肺金立化矣。


所以二經子母最為關切。


無時不交相生,亦無時不交相養也。


是以補腎者必須益肺,補肺者必須潤腎,始既濟而成功也。


少師曰:腎得肺之生即得肺之損,又何以養各臟腑乎?


岐伯曰:腎交肺而肺益生腎,則腎有生化之源。


山下出泉涓涓正不竭也。


腎既優渥,乃分其水以生肝。


肝木之中本自藏火,有水則木且生心,無水則火且焚木,木得水之濟,則木能自養矣。


木養于水,木有和平之氣,自不克土。


而脾胃得遂其升發之性,則心火何至躁動乎。


自然水不畏火之炎,乃上潤而濟心矣。


少師曰:水潤心固是水火之既濟,但恐火炎而水不來濟也。


岐伯曰:水不潤心,故木無水養也。


木無水養肝必乾燥,火發木焚,爍盡脾胃之液,肺金救土之不能,何暇生腎中之水。


水涸而肝益加燥,腎無瀝以養肝,安得餘波以灌心乎!


肝木愈橫,心火愈炎,腎水畏焚,因不上濟於心,此腎衰之故,非所謂腎旺之時也。


少師曰:腎衰不能濟心,獨心受其損乎?


岐伯曰:心無水養,則心君不安,乃遷其怒于肺金,遂移其.火以逼肺矣。


肺金最畏火炎,隨移其熱於腎,而腎因水竭,水中之火正無所依,得心火之相會,翕然升木變出龍雷,由下焦而騰中焦,由中焦而騰上焦,有不可止遏之機矣。


是五臟七腑均受其害,寧獨心受損乎!


少師曰:何火禍之酷乎?


岐伯曰:非火多為害,乃水少為炎也。


五臟有臟火,七腑有腑火,火到之所,同氣相親,故其勢易旺,所異者,水以濟之也。


而水止腎臟之獨有,且水中又有火也。


水之不足,安敵火之有餘。此腎臟所以有補無瀉也。


少師曰;各臟腑皆取資于水,宜愛水而畏火矣。


何以多助火以增焰乎?


岐伯曰:水少火多,一見火發,惟恐火之耗水,竟來顧水,誰知反害水乎。


此禍生於愛,非惡水而愛火也。


少師曰:火多水少,瀉南方之火,非即補北方之水乎?


岐伯曰:水火又相根也。


無水則火烈,無火則水寒,火烈則陰虧也,水寒則陽消也。


陰陽兩平,必水火既濟矣。


少師曰:火水既濟獨不畏土之侵犯乎?


岐伯曰:土能克水,而土亦能生水也。


水得土以相生,則土中出水,始足以養肝木而潤各臟腑也。


第不宜過於生之,則水勢汪洋亦能沖決堤岸,水無土制,變成洪水之逆流,故水不畏土之克也。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五行得水則潤,失水則損。


況取資多而分散少乎。


故水為五行之所窈,不可不多也。


說得水之有益,有此可悟永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20:52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七篇心火

 

少師曰:心火,君火也。


何故宜靜不宜動?


岐伯曰:君主無為,心為君火,安可有為乎!


君主有力,非生民之福也。


所以心靜則火息,心動則火炎。


息則脾胃之土受其益,炎則脾胃之土受其災。


少師曰:何謂也?


岐伯曰:脾胃之土喜溫火之養,惡烈火之逼也。


溫火養則土有生氣而成活土,烈火逼則土有死氣而成焦土矣。


焦火何以生金,肺金乾燥,必求濟于腎水,而水不足以濟之也。


少師曰:腎水本濟心火者也,何以救之無裨乎?


岐伯曰:人身之腎水原非有餘。


況見心火之太旺,雖濟火甚切,獨不畏火氣之爍乎。


故避火之炎,不敢上升於心中也。


心無水濟則心火更烈,其克肺益甚。


肺畏火刑,必求援於腎子,而腎子欲救援而無水,又不忍肺母之淩爍,不得不出其腎中所有,傾國以相助。


於是水火兩騰,升于上焦,而與心相戰。


心因無水以克肺,今見水不濟心火來助肺,欲取其水而轉與火,相合則火勢更旺。


於是肺不受腎水之益,反得腎火之虐矣。


斯時肝經之木,見肺金太弱,亦出火以焚心明助腎母,以稱於實報肺仇而加刃也,。


少師曰:何以解氛乎?


岐伯曰:心火動極矣,安其心而火可息也。


少師曰:可用寒涼直折其火乎?


岐伯曰:寒涼可暫用,不可久用也。


暫用則火化為水,久用則水變為火也。


少師曰:斯又何故歟?


岐伯曰:心火必得腎水以濟之也。


滋腎安心則心火永靜,舍腎安心則心火仍動矣。


少師曰:凡水火未有不相克也,而心腎水火何相交而相濟乎?


岐伯曰:水不同耳。


腎中邪水最克心火,腎中真水最養心火,心中之液即腎內真水也。


腎之真水旺,而心火安。


腎之真水衰,而心火沸。


是以心腎交而水火既濟,心腎開而水火未濟也。


少師曰:心在上,腎在下,地位懸殊,何彼此樂交無間乎?


岐伯曰:心腎之交,雖胞胎導之,實肝木介之也。


肝木氣通,腎無阻隔,肝木氣鬱,心腎即閉塞也。


少師曰:然則肝木又何以養之?


岐伯曰;腎水為肝木之母,補腎即所以通肝木。


非水不旺火,非木不生欲,心液之不枯,必肝血之常足。


欲肝血之不乏,必腎水之常盈,補肝木要不外補腎水也。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心火,君火也。


君心為有形之火,可以水折。


不若腎中之火,為無形之火也。


無形之火,可以水養。


知火之有形、無形,而虛火,實火可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23:33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八篇脾土

 

少師問曰:脾為濕土,土生於火,是火為脾土之父母乎?


岐伯曰:脾土之父母,不止一火也。


心經之君火,包絡、三焦、命門之相火,皆生之。


然而君火之生,脾土甚疏;


相火之生,脾土甚切,而相火之中命門之火,尤為最親。


少師曰:其故何歟?


岐伯曰:命門盛衰,即脾土盛衰。


命門生絕即脾土生絕也。


蓋命門為脾土之父母,實關死生。


非若他火之可旺、可微、可有、可無也。


少師曰:命門火過旺,多非脾土之宜,又何故乎?


岐伯曰:火少則土濕,無發生之機;


火多則土幹,有燥裂之害。


蓋脾為濕土,土中有水。


命門者,水中之火也。


火藏水中則火為既濟之火。


自無亢焚之禍,與脾土相宜,故火盛亦盛,火衰亦衰,火生則生,火絕則絕也。


若火過於旺,是火勝於水矣。


水不足以濟火,乃未濟之火也。


火似旺,而實衰,假旺而非真旺也。


與脾土不相宜耳。


非惟不能生脾,轉能耗土之生氣,脾土無生氣則赤地乾枯,欲化精微以潤各臟腑難矣。


且火氣上炎與三焦包絡之火直沖而上與心火相合。


火愈旺而土愈耗,不成為焦火得乎。


少師曰:焦土能生肺金乎?


岐伯曰:肺金非土不生。


今土成焦土,中鮮潤澤之氣,何以生金哉。


且不特不生金也,


且嫁禍於肺矣,蓋肺乏土氣之生,又多火氣之逼,金弱木強,必至之勢也。


木強淩土而土敗更難生金,肺金絕而腎水亦絕也,水絕則木無以養,木枯自焚益添火焰,土愈加燥矣。


少師曰:治何經以救之?


岐伯曰:火之有餘水之不足也,補水則火自息。


然而徒補水則水不易生,補肺金火氣則水有化源,不患乎無本也。


腎得水以制火,則水火相濟,火無偏旺之害。


此治法之必先補水也。


少師曰:善。


陳士鐸日:脾土與胃土不同。


生脾土與胃土生不同,雖生土在於火也,然火各異。


生脾土必須於心,生胃土必須于包絡。


心為君火,包絡為相火也。


二火斷須補腎,以水能生火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25:08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九篇胃土

 

少師問曰:脾胃皆土也,有所分乎?


岐伯曰:脾,陰土也;胃,陽土也。


陰土逢火則生,陽土必生於君火。


君火者,心火也。


少師曰:土生於火,火來生土,兩相親也,豈胃土遇三焦命門之相火,辭之不受乎?


岐伯曰:相火與胃不相合也,故相火得之而燔,不若君火得之而樂也。


少師曰:心包亦是相火,何與胃親乎?


岐伯曰:心包絡代君火以司令者也,故心包相火即與君火無異,此胃上之所以相親也。


少師曰:心包代心之職,胃土取資心包,無異取資心火矣。


但二火生胃,土則受益;


二火助胃,火則受禍者,何也?


岐伯曰:胃土衰則喜火之生,胃火盛則惡火之助也。


少師曰:此又何故歟?


岐伯曰:胃陽土宜弱不宜強。


少師曰:何以不宜強也?


岐伯曰:胃多氣多血之府,其火易動,動則燎原而不可制,不特爍肺以殺子,且焚心以害母矣,且火之盛者,水之涸也。


火沸上騰必至有焚林竭澤之虞,爍腎水燒肝木,其能免乎了少師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火盛必濟之水,然水非外水也,外水可暫救以止炎,非常治之法也。


必大滋其內水之匱。


內水者,腎水也。


然而火盛之時,滋腎之水不能瀉胃之火,以火旺不易滅,水衰難驟生也。


少師曰:又將奈何?


岐伯曰:救焚之法,先瀉胃火,後以水濟之。


少師曰:五臟六腑皆藉胃氣為生,瀉胃火不損各臟腑乎?


吾恐水未生,腎先絕矣。


岐伯曰:火不息則土不安,先息火後濟水,則甘霖優渥,土氣升騰,自易發生萬物。


此瀉胃正所以救胃,是瀉火非瀉土也。


胃土有生機,各臟腑豈有死法乎。


此救胃又所以救腎,並救各臟腑也。


少師曰:胃氣安寧,肝木來克奈何?


岐伯曰:肝來克胃,亦因肝木之燥也,木燥則肝氣不平矣,不平則木鬱不伸,上克胃土,土氣自無生髮之機,故調胃之法以平肝為重。


肝氣平矣又以補水為急,水旺而木不再鬱也,惟是水不易旺仍須補肺金,旺則生水,水可養木,金旺則制木,木不克土,胃有不得其生髮之性者乎。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胃土以養永為主,養水者助胃也。


胃中有水,則冒火不沸。


故補腎正所以益;胃也。


可見胃火之盛由於腎永之衰,朴腎水正補胃土也。


故胃火可殺,胃火宜培,不可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26:38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篇包絡火

 

少師曰:心包之火無異心火,其生克同乎?


岐伯曰:言同則同,言異則異。


心火生胃,心包之火不止生胃也。


心火克肺,心包之火不止克肺也。


少師曰:何謂也?


岐伯曰:心包之火生胃,亦能死胃。


胃土衰得心包之火而土生,胃火盛得心包之火而土敗。


土母既敗,肺金之子何能生乎!


少師曰;同一火也,何生克之異?


岐伯曰:心火,陽火也。


其勢急而可避,心包之火,陰火也。


其勢緩而可親。


故心火之克肺一時之刑,心包之克肺,實久遠之害。


害生於刑者,勢急而患未大害。


生於思者,勢緩而患漸深也。


少師曰:可救乎?


岐伯曰:亦在制火之有餘而已。


少師曰:制之奈;何?


岐伯曰:心包陰火竊心之陽氣以自養之,必得腎之陰氣以自存。


心欲溫腎,腎欲潤心,皆先交心包以通之,使腎水少衰,心又分其水氣,腎且供心火之不足,安能分余惠以慰心包。


心包乾涸,毋怪其害胃土也。


補腎水之枯,則水足灌心而化液,即足注心包而化津,此不救胃,正所以救胃也。


少師曰:包絡之火可瀉乎?


岐伯曰:胃土過旺,必瀉心包之火。


然心包之火可暫瀉而不可久瀉也。


心包逼近于心,瀉包絡則心火不寧矣。


少師曰:然則奈何?


岐天師曰:肝經之木,包絡之母也。


瀉肝則心包絡之火必衰矣。


少師曰:肝亦心之母也,瀉肝而心火不寒乎?


岐天師曰:暫瀉肝則包絡損其焰,而不至於害心。


即久瀉肝則心君減其炎,亦不至於害包絡,猶勝於直瀉包絡也。


少師曰:誠若師言,瀉肝經之木,可救急而不可圖緩,請問善後之法?


岐伯曰:水旺則火衰,既濟之道也。


安能舍補腎水別求瀉火哉。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包絡之火為相火,相火宜補不宜瀉也。


宜補而用瀉必害心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28:29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一篇三焦火

 

少師曰:三焦無形,其火安生乎?


岐伯曰:三焦稱腑,虛腑也。


無腑而稱腑,有隨寓為家之義。


故逢木則生、逢火則旺。


即逢金,逢土亦不相仇而相得。


總欲竊各臟腑之氣以自旺也。


少師曰:三焦耗臟腑之氣,宜為各臟腑之所絕矣,何以反親之也?


岐伯曰,各臟腑之氣非三焦不能通達上下,故樂其來親而益之以氣,即有偷竊亦安焉而不問也。


少師曰:各臟腑樂與三焦相親,然三焦樂與何臟腑為更親乎?


岐伯臼:最親者,膽木也。


膽與肝為表裡,是肝膽為三焦之母,即三焦之家也。


無家而寄生於母家,不無府而有府乎。


然而三焦之性喜動惡靜,上下同流,不樂安居於母宅,又不可謂肝膽之宮竟是三焦之府也。


少師曰:三焦火也,火必畏水,何故與水親乎?


岐伯曰:三焦之火最善制水,非親水而喜入于水也,蓋水無火氣之溫則水成寒水矣。


寒水何以化物。


故腎中之水,得三焦之火而生;


膀胱之水,得三焦之火而化。


火與水合實有既濟之歡也。


但恐火過於熱,制水太甚,水不得益而得損,必有乾燥之苦也。


少師曰:然則何以治之?


岐伯曰:瀉火而水自流也。


少師曰:三焦無腑,瀉三焦之火,何從而瀉之?


岐伯曰:視助火之臟腑以瀉之,即所以瀉三焦也。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三焦之火附於臟腑,臟腑旺而三焦旺,臟腑衰而三焦衰,故助三焦在於助各臟腑也,瀉三焦火可置臟腑於不問乎。


然則三焦盛衰全在視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32:00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二篇膽木

 

少師曰:膽寄於肝,而木必生於水。


腎水之生肝即是生膽矣,豈另來生膽乎?


岐伯曰:腎水生木必先生肝,肝即分其水以生膽。


然肝與膽皆腎子也,腎豈有疏於膽者乎。


惟膽與肝為表裡,實手足相親,無彼此之分也。


故腎水旺而肝膽同旺,腎水衰而肝膽同衰。


非僅肝血旺而膽汁盈,肝血衰而膽汁衰也。


少師曰:然亦有腎水不衰,膽氣自病者何也?


岐伯曰:膽之汁主藏,膽之氣主泄,故喜通不喜塞也。


而膽氣又最易塞,一遇外寒,膽氣不通矣;


一遇內鬱,膽氣不通矣。


單補腎水不舒膽木,則木中之火不能外泄,勢必下克脾胃之土,木土交戰多致膽氣不平,非助火以刑肺,必耗水以虧肝,於是膽郁肝亦鬱矣。


肝膽交鬱,其塞益甚。


故必以解鬱為先,不可徒補腎水也。


少師曰:肝膽同鬱,將獨鮮膽木之塞乎?


岐伯曰:郁同而解鬱,烏可異哉。


膽鬱而肝亦郁,肝舒而膽亦舒。


舒膽之後濟之補水,則水蔭木以敷榮,木得水而調達,既不絕肝之血,有不生心之液者乎。


自此三焦得木氣以為根,即包絡亦得膽氣以為助,十二經無不取決於膽也。


何憂匱乏哉!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肝膽同為表裡,肝盛則膽盛,肝衰則膽衰,所以治膽以治肝為先。


肝易於鬱,而膽之易郁,又寧與肝膽殊乎,故治膽必治肝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33:17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三篇膀胱水

 

少師曰:水屬陰,膀胱之水謂之陽水,何也?


岐伯曰:膀胱之水,水中藏火也。


膀胱無火,水不化,故以陽水名之。


膀胱腑中本無火也。


恃心腎二臟之火相通化水,水始可藏而亦可泄。


夫火屬陽,膀胱既通火氣,則陰變為陽矣。


少師曰:膀胱通心腎之火,然親於腎而疏於心也。


心火眉陽,膀胱亦屬陽,陽不與陽親,何也?


岐伯曰:膀胱與腎為表裡最為關切,故腎親於膀胱。


而膀胱亦不能疏於腎也。


心不與膀胱相合,毋怪膀胱之疏心矣。


然心雖不合於膀胱,而心實與小腸為表裡,小腸與膀胱正相通也。


心合小腸,不得不合膀胱矣。


是心與膀胱其跡若遠而實近也。


少師曰:然則膀胱親於心而疏於腎乎?


岐伯曰:膀胱陽水也,喜通陰火而不喜通陽火,似心火來親未必得之化水。


然而腎火不通心火,則陰陽不交,膀胱之陽火正難化也。


少師曰:此又何故歟?


岐伯臼:心火下交於腎,則心包三焦之火齊來相濟,助胃以化膀胱之水。


倘心不交腎,心包三焦之火各奉心火以上炎,何敢下降以私通於腎。


既不下降,敢代君以化水乎。


少師曰:君火無為,相火有為,君火不下降,包絡相火正可代君出治。


何以心火不交,相火亦不降乎?


岐伯曰:君臣一德而天下治。


君火交而相火降,則膀胱得火而水化。


君火離而相火降,則膀胱得火而水幹。


雖君火恃相火而行,亦相火必藉君火而治。


腎得心火之交,又得包絡之降,陰陽台為一性,竟不能分腎為陰、心為陽矣。


少師曰:心腎之離合,膀胱之得失如此乎?


岐伯曰:膀胱,可寒而不可過寒,可熱而不可過熱。


過寒則遺,過熱則閉,皆心腎不交之故也。


此水火所以重既濟耳。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膀胱本為水腑。


然水中藏火,無水不交,無火亦不交也。


故心腎二臟皆通於膀胱之腑。


膀胱不通,又何交乎!


交心腎,正藏水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35:37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四篇大腸金

 

少師曰:金能生水,大腸屬金,亦能生水乎?


岐伯曰:大腸之金,陽金也。


不能生水,且藉水以相生。


少師曰:水何能生金哉?


岐伯曰:水不生金而能養金,養即生也。


少師曰:人身火多於水,安得水以養大腸乎?


岐伯曰:大腸離水實無以養,而水苦無多。


所異者,脾土生金,轉輸精液庶無乾燥之虞。


而後以腎水潤之,便慶濡澤耳。


是水土俱為大腸之父母也。


少師曰:土生金,而大腸益燥何也?


岐伯曰:土柔而大腸潤,土剛而大腸燥矣。


少師曰:土剛何以燥也?


岐伯曰:土剛者,因火旺而剛也。


土剛而生金甚,然未免同火俱生,金喜土而畏火,雖生而實克矣。


安得不燥哉。


少師曰:水潤金也,又善蕩金者,何故歟?


岐伯曰:大腸得真水而養,得邪水而蕩也。


邪正不兩立,勢必相遇而相爭。


邪旺而正不能敵,則沖激澎湃傾腸而瀉矣。


故大腸尤宜防水。


防水者,防外來之水非防記憶體之水也。


少師曰:人非水火不生,人日飲水何,以防之?


岐伯曰:防水何若培土乎。


土旺足以制水,土旺自能生金。


制水,不害邪水之侵。


生金,無愁真水之涸,自必火靜而金安可傳導而變化也。


少師曰:大腸無火,往往有傳導變化而不能者,又何故歟?


岐伯曰:大腸惡火又最喜火也。


惡火者,惡陽火也。


喜火者,喜陰火也。


陰火不同,而腎中之陰火尤其所喜。


喜火者,喜其火中之有水也。


少師曰:腎火雖水中之火,然而克金,何以喜之?


岐伯曰:肺腎子母也。


氣無時不通,肺與大腸為表裡,腎氣生肺,即生大腸也。


大腸得腎中水火之氣,始得司其開闔也。


倘水火不入於大腸,開闔無權,何以傳導變化乎!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大腸無水火何以開闔。


開闔既難以傳導變化乎。


可悟大腸必須於水火也。


大腸無水火之真,即邪來犯之,故防邪仍宜潤正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36:30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五篇小腸火

 

少師曰:小腸屬火乎?屬水乎?


岐伯曰:小腸與心為表裡,與心同氣,屬火無疑。


其體則為水之路,故小腸又屬水也。


少師曰:然則小腸居水火之間,乃不陰不陽之腑乎。


岐伯曰:小腸屬陽,不屬陰。


兼屬之水者,以其能導水也。


水無火不化,小腸有火,故能化水。


水不化火,而火且化水,是小腸屬火明矣。


惟小腸之火代心君以變化,心即分其火氣以與小腸,始得導水以滲入於膀胱。


然有心之火氣、無腎之水氣則心腎不交水火不合,水不能遽滲於膀胱矣。


少師曰:斯又何故乎?


岐伯曰:膀胱,水腑也,得火而化,亦必得水而親。


小腸之火欲.通膀胱,必得腎中真水之氣以相引,而後心腎會而水火濟,可滲入亦可傳出也。


少師曰:腸為受盛之官,既容水谷,安在腸內無水,必藉腎水之通膀胱乎?


岐伯曰:真水則存而不泄,邪水則走而不守也。


小腸得腎之真水,故能化水穀而分清濁,不隨水穀俱出也。


此小腸所以必資於腎氣耳。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小腸之火,有水以濟之。


故火不上焚,而水始下降也。


火不上焚者,有水以引之也,水不下降者,有火以升之也,有升有引,皆既濟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7:38:44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六篇命門真火

 

少師曰:命門居水火中,屬水乎?屬火乎?


岐伯曰:命門,火也。


無形有氣,居兩腎之間,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


少師曰:藏于水以生水,何也?


岐伯曰:火非水不藏,無水則火沸矣。


;水非火不生,無火則水絕矣。


水與火蓋兩相生而兩相藏也。


少師曰:命門之火,既與兩腎相親宜與各臟腑疏矣。


岐伯曰:命門為十二經之主。


不止腎恃之為根,各臟腑無不相合也。


少師曰:十二經皆有火也,何藉命門之生乎?


岐伯曰:十二經之火,皆後天之火也。


後天之火非先天之火不化。


十二經之火得命門先天之火則生生不息,而後可轉輸運動變化於無窮,此十二經所以皆仰望於命門,各倚之為根也。


少師曰:命門之火氣甚微,十二經皆來取資,盡為分給,不虞匱乏乎?


岐伯曰:命門居水火中,水火相濟,取之正無窮也。


少師曰:水火非出於腎乎?


岐伯曰:命門水火雖不全屬於腎,亦不全離乎腎也。


蓋各經之水火均屬後天,獨腎中水火則屬先天也。


後天火易旺,先天火易衰。


故命門火微,必須補火,而補火必須補腎,又必兼水火。


補之正,以命門之火可旺,而不可過旺也。


火之過旺,水之過衰也。


水衰不能濟火,則火無所制,必焚沸於十二經,不受益而受損矣。


故補火必須于水中補之。


水中補火則命門與兩腎有既濟之歡,分佈於十二經亦無未濟之害也。


少師曰,命門之系人生死甚重,《內經》何以遺之?


岐伯曰:未嘗遺也。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所謂主者,正指命門也。


七節之旁有小心。


小心者,亦指命門也。


人特未悟耳。


少師曰:命門為主,前人未言何也,岐伯曰:廣成子雲:竊窈冥冥,其中有神。


恍恍惚惚,其中有氣。


亦指命門也。


誰謂前人勿道哉。


且命門居於腎,通于任督,與丹田神室相接。


存神于丹田,所以溫命門也。


守氣於神室,所以養命門也。


修仙之道無非溫養命門耳。


命門旺而十二經皆旺,命門衰而十二經皆衰也。


命門生而氣生,命門絕而氣絕矣。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命門為十二經之主。


《素問》不明言者,以主之難識耳。


然不明言者,未嘗不顯言之也。


無如世人不悟耳。


經天師指示而命門絕而不絕矣。


秦火未焚之前,何故修命門者少,總由於不善讀《內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3-7-7 00:01:01 | 只看該作者

第五卷

 

第三十七篇命門經主

 

雷公問于岐伯曰:十二經各有一主,主在何經?


岐伯曰:腎中之命門為十二經之主也。


雷公曰:十二經最神者,心也。


宜心為主,不宜以腎中之命門為主也。


岐伯曰:以心為主,此主之所以不明也。


主在腎之中,不在心之內。


然而離心非主,離腎亦非主也。


命門殆通心腎以為主乎。


豈惟通心腎哉。


五臟七腑無不共相貫通也。


雷公曰:其共相貫通者,何也?


岐伯曰:人非火不生,命門屬火,先天之火也。


十二經得命門之火始能生化,雖十二經來通於命門,亦命門之火原能通之也。


雷公曰:命門屬火,宜與火相親,何偏居於腎以親水氣耶?


岐伯曰:腎火,無形之火也;


腎水,無形之水也。


有形之火,水能克之,無形之火,水能生之。


火克于水者,有形之水也.火生於水者,無形之水也。


然而無形之火偏能生無形之水,故火不藏於火,轉藏于水。


所謂一陽陷於二陰之間也。


人身先生命門而後生心。


心生肺,肺生脾,脾生肝,肝生腎,相合而相生,亦相克而相生也。


十二經非命門不生,正不可以生克而拘視之也。


故心得命門,而神明應物也;


肝得命門,而謀慮也;


膽得命門,而決斷也;


胃得命門,而受納也;


脾得命門,而轉輸也;


肺得命門,而治節也;


大腸得命門,而傳導也;


小腸得命門,而布化也;


腎得命門,而作強也;


三焦得命門,而決瀆也;


膀胱得命門,而畜泄也。


是十二經為主之官,而命門為十二官之主。


有此主則十二官治。


無此主則十二官亡矣。


命門為主,供十二官之取資。


其火易衰,其火亦易旺,然衰乃真衰,旺乃假旺。


先天之火非先天之水不生,水中補火,則真衰者不衰矣。


火中補水,則假旺者不旺矣。


見其衰,補火而不濟之以水則火益微;


見其旺,瀉火而不濟之以水則火益熾.


雷公曰:何遭之渺乎,非天師又孰能知之.


陳士鐸曰:命門在心腎之中,又何說之有無。


如世人隸知也。


此篇講得暢快,非無主之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8:58 , Processed in 0.18749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