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486|回復: 8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外經】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7-4 05:3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黃帝外經

 

書名:黃帝外經


作者:佚名


分類:經論


品質:0%


http://jicheng.tw/jcw/book/%E9%BB%83%E5%B8%9D%E5%A4%96%E7%B6%93/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5000 金幣 +500 龍幣 +2 學習 +5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0:22:04 | 只看該作者

第一卷

 

第一篇陰陽顛倒

 

黃帝聞廣成子窈窈冥冥之旨,歎廣成子之謂天矣。


退而夜思,尚有未獲。


遣鬼臾區問于岐伯


天師曰:帝問至道于廣成子,廣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


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


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


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


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


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


天師必知厥義,幸明晰之。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聖帝安克聞至道哉。


帝明知故問,豈欲傳旨于萬祀乎,何心之仁也!


臣愚,何足知之。然仁聖明問,敢備述以聞。


窈冥者,陰陽之謂也。


昏默者,內外之詞也。


視聽者,耳目之語也。


至道無形而有形,有形而實無形。


無形藏於有形之中,有形化於無形之內,始能形與神全,精與神合乎。


鬼臾區曰:諾,雖然,師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陰陽。陰陽之道,不外順逆。順則生,逆則死也。陰陽之原,即顛倒之術也。


世人皆順生,不知順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


廣成子之教示帝行顛倒之術也。


鬼臾區贊曰:何言之神乎。雖然,請示其原。


岐伯曰: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乎。


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視聽之中有神也。


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搖矣。


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馳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區覆奏帝前。帝曰:俞哉,載之《外經》,傳示臣工,使共聞至道,同游於無極之野也。


陳士鐸曰:此篇帝問而天師答之,乃首篇之論也。問不止黃帝,而答止天師者,帝引天師之論也。


帝非不知陰陽顛倒之術,明知故問,亦欲盡人皆知廣成子之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0:23:54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篇順逆探原

 

伯高太師問于岐伯曰:天師言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也,其旨奈何?


岐伯不答,再問曰,唯唯三問。


岐伯歎曰:吾不敢隱矣。


夫陰陽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


顛倒之術者,即順逆之理也。


知顛倒之術,即可知陰陽之原矣。


伯高曰:陰陽不同也。


天之陰陽,地之陰陽,人身之陰陽,男女之陰陽,何以探之哉?


岐伯曰:知其原亦何異哉!


伯高曰:請顯言其原。


岐伯曰:五行順生不生,逆死不死。


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


,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於恩也。


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於義也。


夫五行之順相生而相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


逆之至者,順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


然何以逆而順之也?


岐伯曰:五行之順,得土而化。


五行之逆,得土而神。


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伯高曰:餘知之矣。


陰中有陽,殺之內以求生乎。


陽中有陰,生之內以出死乎。


余與帝同遊幹無極之野也。


岐伯曰:逆而順之,必先順而逆之。


絕欲而毋為邪所侵也,守神而毋為境所移也,練氣而毋為物所誘也,保精而毋為妖所耗也。


服藥餌以生其津,慎吐納以添其液,慎勞逸以安其髓,節飲食以益其氣,其庶幾乎。


伯高曰:天師教我以原者全矣。


岐伯曰:未也,心死則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


心過死則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順之之功也。


順而不順,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敢志秘誨哉。


陳士鐸曰;伯高之問,亦有為之問也。


順中求逆,逆處求順,亦死克之門也。


今奈何求生於順乎。


于順處求生,不若于逆處求生之為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0:36:13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篇回天生育

 

雷公問曰:人生子嗣,天命也。


豈盡非人事乎?


岐伯曰: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


雷公曰:天可回乎?


岐伯曰:天不可回,人事則可盡也。


雷公曰:請言人事。


岐伯曰:男子不能生子者,病有九;女子不能生子者,病有十也。


雷公曰:請晰言之。


岐伯曰:男子九病者:精寒也,精薄也,氣餒也,痰盛也,精澀也,相火過旺也,精不能射也,氣鬱也,天厭也。


女子十病者:胞胎寒也,脾胃冷也,帶脈急也,肝氣鬱也,痰氣盛也,相火旺也,腎水衰也,任督病也,膀胱氣化不行也,氣血虛而不能攝也。


雷公曰:然則治之奈何?


岐伯曰:精寒者,溫其火乎。


精薄者,益其髓乎。氣餒者,壯其氣乎。


痰盛者,消其涎乎。


精澀者,順其水乎。


火旺者,補其精乎。


精不能射者,助其氣乎。


氣鬱者,舒其氣乎。


天厭者,增其勢乎,則男子無子而可以有子矣。


不可徒益其相火也。


胞胎冷者,溫其胞胎乎。


脾胃冷者,暖其脾胃乎。


帶脈急者,緩其帶脈乎。


肝氣鬱者,開其肝氣乎。


痰氣盛者,消其痰氣乎,相火旺者,平其相火乎。


腎水衰者,滋其腎水乎。


任督病者,理其任督乎。


膀胱氣化不行者,助其腎氣以益膀胱乎。


氣血不能攝胎者,益其氣血以攝胎乎,則女子無子而可以有子矣。


不可徒治其胞胎也。


雷公曰:天師之言,真回天之法也。然用天師法男女仍不生子奈何?


岐伯曰:必夫婦德行交虧也。修德以宜男,豈虛語哉。


陳士鐸曰;男無子有九,女無子有十,似乎女多於男也。


誰知男女皆一乎,知不一而一者,大約健其脾胃為主,脾胃健而腎亦健矣,何必分男女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0:38:07 | 只看該作者

第四篇天人壽夭

 

伯高太師問岐伯曰:余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可分壽天然乎?


岐伯曰:人有形則有氣,有氣則有骨,有骨則有肉,有肉則有皮。


形必與氣相合也,皮必與肉相稱也,氣血經絡必與形相配也,形充而皮膚緩者壽。


形充而皮膚急者天。


形充而脈堅大者,氣血之順也,順則壽。


形充而脈小弱者,氣血之衰也,衰則危。


形充而顴不起者,肉勝於骨也,骨大則壽,骨小則天。


形充而大,肉(月囷)堅有分理者,皮勝於肉也,肉疏則天,肉堅則壽。


形充而大肉無分理者,皮僅包乎肉也,肉厚壽,肉脆夭。


此天生,人不可強也,故見則定人壽夭,即可測人生死矣。


少師問曰:誠若師言,人之壽天天定之矣,無豫於人乎?


岐伯曰:壽夭定於天,挽回天命者人也。


壽夭聽於天;


戕賊其形骸,瀉泄其精髓,耗散其氣血,不必至天數而先天者,天不任咎也。


少師曰:天可回乎?


岐伯曰:天不可回,而天可節也。


節天之有餘,補人之不足,不亦善全其天命乎。


伯高太師聞之曰:岐天師真善言天也。


世人賊夭之不足,烏能留人之有餘哉。


少師曰:伯高非知在人之天者乎。


在天之夭,難回也。


在人之夭,易延也。


吾亦修吾之天,以全天命乎。


陳遠公曰:天之天難延,人之天易延。


亦訓世延人之夭也。


伯高之論,因天師之教而推廣之,不可輕天師而重伯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0:39:25 | 只看該作者

第五篇命根養生

 

伯高太師複問岐伯曰:養生之道,可得聞乎?


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


伯高再問,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與天地並久者,不體天地之道也。


天錫人以長生之命,地錫人以長生之根。


天地錫人以命根者,父母子之也。


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則精即人之命根也。


魂魄藏於精之中,魂屬陽,魄屬陰,魂趨生,魄趨死。


夫魂魄皆神也。


凡人皆有神,記憶體則生,外遊則死。


魂最善遊,由於心之不寂也。


廣成子謂:抱神以靜者,正抱心而同寂也。


伯高曰:夫精者,非腎中之水乎?


水性主動,心之不寂者,不由於腎之不靜乎?


岐伯曰:腎水之中,有真火在焉。


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靜也。


精一動而心搖搖矣。然而制精之不動,仍在心之寂也。


伯高曰:吾心寂矣,腎之精欲動奈何?


岐伯曰:水火原相須也,無火則水不安,無水則火亦不安。


制心而精動者,由於腎水之涸也。


補先天之水以濟心,則精不動而心易寂矣。


陳遠公曰:精出於水,亦出於水中之火也。


精動由於火動,火不動則精安能搖乎?!


可見精動由於心動也,心動之極則水火俱動矣。


故安心為利精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0:42: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7-5 01:22 編輯

第六篇救母

 

容成問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婦人經水謂之天癸乎?


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


壬水屬陽,癸水屬陰,二水者先天之水也。


男為陽,女為陰,故婦人經水以天癸名之。


其實壬癸未嘗不合也。


容成曰:男子之精,不以天癸名者,又何故歟?


岐伯曰:精者,合水火名之。


水中有火,始成其精。


呼精而壬癸之義已包於內,故不以天癸名之。


容成曰:精與經同一水也,何必兩名之?


岐伯曰:同中有異也。


男之精,守而不溢;


女之經,滿而必泄也。


癸水者,海水也,上應月,下應潮,月有盈虧,潮有往來,女子之經水應之,故潮汐月有信,經水亦月有期也。


以天癸名之,別其水為癸水,隨天運為轉移耳。


容成曰:其色赤者何也?


岐伯曰:男之精,陽中之陰也,其色白。


女之經,陰中之陽也,其色赤。


況流于任脈,通於血海,血與經合而成濁流矣。


容成曰:男之精虧而不溢者,又何也?


岐伯曰:女子陰有餘陽不足,故滿而必泄。


男子陽有餘陰不足,故守而不溢也。


容成曰:味咸者何也?


岐伯曰:壬癸之水,海水也。


海水味鹹,故天癸之味應之。


容成曰:女子二七經行,稚女不行經何也?


岐伯曰:女未二七則任沖未盛,陰氣未動,女猶純陽也,故不行經耳。


容成曰:女過二七,不行經而懷孕者,又何也?


岐伯曰:女之變者也,名為暗經,非無經也。


無不足,無有餘,乃女中最貴者。


終身不字,行調息之功,必長生也。


容成問曰:婦女經水,上應月,下應潮,宜月無愆期矣。


何以有至有不至乎?


岐伯曰:人事之乖違也。


天癸之水,生於先天,亦長於後天也。


婦女縱欲傷任督之脈,則經水不應月矣。


懷抱憂鬱以傷肝膽,則經水閉而不流矣。


容成曰:其故何也?


岐伯曰:人非水火不生,火乃腎中之真火,水乃腎中之真水也。


水火盛則經盛,水火衰則經衰。


任督脈通於腎,傷任督未有不傷腎者。


交接時,縱欲泄精,精傷任督之脈亦傷矣。


任督脈傷,不能行其氣於腰臍,則帶脈亦傷,經水有至有不至矣。


夫經水者,火中之水也。


水衰不能制火,則火炎水降,經水必先期至矣。


火衰不能生水,則水寒火冷,經水必後期至矣。


經水之愆期,因水火之盛衰也。


容成曰:肝膽傷而經閉者,謂何?


岐伯曰:肝藏血者也,然又最喜疏泄。


膽與肝為表裡也,膽木氣鬱,肝木之氣亦鬱矣。


木鬱不達,任沖血海皆抑塞不通,久則血枯矣。


容成曰:木鬱何以使水之閉也?


岐伯曰:心腎無咎不交者也。


心腎之交接,責在胞胎,亦責在肝膽也。


肝膽氣鬱,胞胎上交肝膽,不上交於心,則腎之氣亦不交於心矣。


心腎之氣不交,各臟腑之氣抑塞不通,肝克脾,膽克胃,脾胃受克,失其生化之司,何能資於心腎乎?


水火未濟,肝膽之氣愈鬱矣。


肝膽久鬱,反現假旺之象,外若盛內實虛。


腎因子虛轉去相濟涸水,而鬱火焚之,木安有餘波以下泄乎?


此木鬱所以水閉也。


鬼臾區間曰:氣鬱則血閉,血即經乎?


岐伯曰:經水,非血也。


鬼臾區曰:經水非血,何以血閉而經即斷乎?


岐伯曰:經水者,天一之水也,出於腎經,故以經水名之。


鬼臾區曰:水出於腎,色宜白矣,何赤乎?


岐伯曰:經水者,至陰之精,有至陽之氣存焉,故色赤耳,非色赤即血也。


鬼臾區曰:人之腎有補無瀉,安有餘血乎?


岐伯曰:經水者,腎氣所化,非腎精所泄也。


女子腎氣有餘,故變化無窮耳。


鬼臾區曰:氣能化血,各經之血不從之而泄乎?


岐伯曰:腎化為經,經化為血,各經氣血無不隨之而各化矣。


是以腎氣通則血通,腎氣閉則血閉也。


鬼臾區曰:然則氣閉宜責在腎矣,何以心肝脾之氣鬱而經亦閉也?


岐伯曰:腎水之生,不由於三經。腎水之化,實關於三經也。


鬼臾區曰:何也?


岐伯曰:腎不通肝之氣,則腎氣不能開。


腎不交心之氣,則腎氣不能上。


腎不取脾之氣,則腎氣不能成。


蓋交相合而交相化也。


苟一經氣鬱,氣即不入於腎,而腎氣即閉矣。


況三經同鬱,腎無所資,何能化氣而成經乎?


是以經閉者,乃腎氣之鬱,非止肝血之枯也。


倘徒補其血,則郁不宣反生火矣。


徒散其瘀,則氣益微反耗精矣。


非惟無益,而轉害之也。


鬼臾區曰:大哉言乎!


請勒之金石,以救萬世之母乎。


陳遠公曰:一篇救母之文,真有益於母者也。


講天癸無餘義,由於講水火無餘義也。


水火之不通,半成於人氣之鬱。


解鬱之法,在於通肝膽也,肝膽通則血何閉哉!


正不必又去益腎也。


誰知肝膽不鬱而腎受益乎,鬱之害亦大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1:23:53 | 只看該作者

第七篇紅鉛損益

 

容成問曰:方士采紅鉛接命,可為訓乎?


歧天師曰:慎欲者采之,服食延壽;


縱欲者采之,服食喪軀。


容成曰:人能慎欲命自可延,何藉紅鉛乎?


岐伯曰:紅鉛延景丹也。


容成曰:紅鉛者,天癸水也。雖包陰陽之水火,溢滿於外則水火之氣盡消矣,何以接命乎?


岐伯曰:公之言,論天癸則可,非論首經之紅鉛也。


經水甫出戶輒色變,獨首經之色不遽變者,全其陰陽之氣也。


男子陽在外,陰在內;


女子陰在外,陽在內。


首經者,坎中之陽也。


以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益乎不益乎。


獨補男有益,補女有損。


補男者,陽以濟陰也;


補女者,陽以亢陽也。


容成曰:善。


陳遠公曰:紅鉛何益於人,講無益而成有益者,辨其既濟之理也。


誰謂方士非恃之以接命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1:24:25 | 只看該作者

第八篇初生微論

 

容成問曰:人之初生,目不能睹,口不能餐,足不能履,舌不能語,三月而後見,八月而後食,期歲而後行,三年而後言,其故何也?


歧伯曰:人之初生,兩腎水火未旺也。


三月而火乃盛,故兩目有光也。


八月而水乃充,故兩齦有力也。


期歲則髓旺而髕生矣。


三年則精長而囟合矣。


男十六天癸通,女十四天癸化。


容成曰:男以八為數,女以七為數,予知之矣。


天師于二八二七之前,內經何未言也?


岐伯曰:內經首論天癸者,歎天癸難生易喪也。


男必至十六而天癸滿,年未十六皆未滿之日也。


女必至十四而天癸盈,年未十四皆末滿之日也。


既滿既盈,又隨年俱耗,示人宜守此天癸也。


容成曰:男八八之後猶存,女七七之後仍在,似乎天癸之未盡也。


天師何以七七、八八之後不再言之歟?


岐伯曰:予論常數耳,常之數可定,變之數不可定也。


予所以論常不論變耳。


陳遠公曰:人生以天癸為主,有則生,無則死也。


常變之說,惜此天癸也。


二七、二八之論,亦可言而言之,非不可言而不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1:25:23 | 只看該作者

第九篇骨陰

 

鳥師問于岐伯曰:嬰兒初生,無膝蓋骨,何也?


歧伯曰:嬰兒初生,不止無膝蓋骨也,囟骨、耳後完骨皆無之。


鳥師曰:何故也?


歧伯曰:陰氣不足也。


陰氣者,真陰之氣也。


嬰兒純陽無陰,食母乳而陰乃生,陰生而囟骨、耳後完骨、膝蓋骨生矣。


生則兒壽,不生則夭。


鳥師曰:其不生何也?


歧伯曰:三骨屬陰,得陰則生,然亦必陽旺而長也。


嬰兒陽氣不足,食母乳而三骨不生,其先天之陽氣虧也。


陽氣先漓,先天已居於缺陷,食母之乳補後天而無餘,此三骨之所以不生也。


三骨不生又焉能延齡乎!


鳥師曰:三骨缺一,亦能生乎?


歧伯曰:缺一則不全乎其人矣。


鳥師曰:請悉言之。


歧伯曰:因門不合則腦髓空也;完骨不長則腎宮虛也;


膝蓋不生則雙足軟也。


腦髓空則風易入矣;


腎宮虛則聽失聰矣;雙足軟則顛僕多矣。


鳥師曰:吾見三骨不全亦有延齡者,又何故歟?


岐伯曰:三者之中,惟耳無完骨者亦有延齡,然而疾病不能無也。


若囟門不合、膝蓋不生,吾未見有生者。蓋孤陽無陰也。


陳遠公曰:孤陽無陰,人則不生,則陰為陽之天也。


無陰者無陽也。


陽生於陰之中,陰長於陽之外,有三骨者,得陰陽之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1:29:43 | 只看該作者

第十篇媾精受妊

 

雷公問曰:男女媾精而受妊者,何也?


岐伯曰:腎為作強之官,故受妊而生人也。


雷公曰:作強而何以生人也?


岐伯曰:生人者,即腎之技巧也。


雷公曰:技巧屬腎之水乎,火乎?


岐伯曰:水火無技巧也。


雷公曰:離水火又何以出技巧乎?


岐伯曰:技巧成於水火之氣也。


雷公曰:同是水火之氣,何生人有男女之別乎?


岐伯曰:水火氣弱則生女,水火氣強則生男。


雷公曰:古雲:女先泄精則成男,男先泄精則成女。


今曰:水火氣弱則生女,水火氣強則生男。


何也?岐伯曰:男女俱有水火之氣也,氣同至則技巧出焉,一有先後不成胎矣。


男泄精,女洩氣,女子泄精則氣脫矣,男子洩氣則精脫矣,烏能成胎?!


雷公曰:女不泄精,男不洩氣,何以受妊乎?


岐伯曰:女氣中有精,男精中有氣,女洩氣而交男子之精,男泄精而合女子之氣,此技巧之所以出也。


雷公曰:所生男女,有強有弱,自分于父母之氣矣。


但有清濁壽夭之異,何也?


岐伯曰:氣清則清,氣濁則濁,氣長則壽,氣促則夭。


皆本子父母之氣也。


雷公曰:生育本於腎中之氣,餘已知之矣。


但此氣也,豫於五臟七腑之氣乎?


岐伯曰:五臟七腑之氣,一經不至皆不成胎。


雷公曰:媾精者,動腎中之氣也。與五臟七腑何豫乎?


岐伯曰:腎藏精,亦藏氣。


藏精者,藏五臟七腑之精也。


藏氣者,藏五臟七腑之氣也。藏則俱藏,泄則俱泄。


雷公曰:洩氣者,亦泄血乎?


岐伯曰:精即血也。氣無形?


血有形,無形化有形,有形不能化無形也。


雷公曰:精非有形乎?


岐伯曰:精雖有形,而精中之氣正無形也。


無形隱於有形,故能靜能動。


動則化耳,化則技巧出矣。


雷公曰:微哉言乎,請傳之奕祀,以彰化育焉。


陳士鐸曰:男女不媾精,斷不成胎。


胎成於水火之氣,此氣即男女之氣也。


氣藏於精中,精雖有形而實無形也。形非氣乎,故成胎即成氣之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1:30:31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一篇社生

 

少師問曰:人生而白頭,何也?


岐伯曰:社日生人,皮毛皆、白,非止髩發之白也。


少師曰:何故乎?


岐伯曰:社日者,金日也。皮毛須髩皆白者,得金之氣也。


少師曰:社日非金也,天師謂之金日,此餘之未明也。


岐伯曰:社本土也,氣屬金,社日生人犯金之氣。


金氣者,殺氣也。


少師曰:人犯殺氣,宜天矣,何又長年乎?


岐伯曰:金中有土,土乃生氣也。


人肺屬金,皮毛亦屬金,金之殺氣得土則生,逢金則鬥。


社之金氣伐人皮毛,不入人臟腑,故得長年耳。


少師曰:社日生人皮毛髩發不盡白者,又何故歟?


岐伯曰:生時不同也。


少師曰:何時乎?


岐伯曰:非己午時,必辰戌醜未時也。


少師曰:己午火也,火能制金之氣,宜矣。


辰戌醜未土也,不助金之氣乎?


岐伯曰:社本土也,喜生惡泄,得土則生,生則不克矣。


少師曰:同是日也,何社日之凶如是乎?


岐伯曰:歲月日時俱有神司之,社日之神與人最親,其性最喜潔也,生產則穢矣。


兩氣相感,兒身受之,非其煞之暴也。


少師曰:人生有記,赤如朱,青如靛,黑如鍋,白如雪,終身不散,何也?


豈亦社日之故乎?


岐伯曰:父母交媾,偶犯遊神,為神所指,志父母之’過也。


少師曰:色不同者,何歟?


岐伯曰:隨神之氣異也。


少師曰:記無黃色者,何也?


岐伯曰:黃乃正色,人犯正神,不相校也,故亦不相指,不相指,故罔所記耳。


陳遠公曰:社日生人,說來有源有委,非孟浪成文者可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1:31:42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二篇天厭火衰

 

容成問曰:世有天生男子音聲如女子,外勢如嬰兒,此何故歟?


岐伯曰:天厭之也。容成曰:天何以厭之乎?


岐伯曰:天地有缺陷,安得人盡皆全乎?


容成曰:天未嘗厭人,奈何以天厭名之。


岐伯曰:天不厭而人必厭也,天人一道,人厭即天厭矣。


容成曰:人何不幸成天厭也了


岐伯曰:父母之咎也。


人道交感,先火動而後水濟之,火盛者生子必強,火衰者生子必弱,水盛者生子必肥,水衰者生子必瘦。


天厭之人,乃先天之火微也。


容成曰:水火衰盛分強弱肥瘦,宜也,不宜外陽之細小。


岐伯曰:腎中之火,先天之火,無形之火也。


腎中之水,先天之水,無形之水也。


火得水而生,水得火而長,言腎內之陰陽也。


水長火,則水為火之母;


火生水,則火為水之母也。


人得水火之氣以生身,則水火即人之父母也。


天下有形不能生無形也,無形實生有形。


外陽之生,實內陽之長也。


內陽旺而外陽必伸,內陽旺者得火氣之全也。


內陽衰矣,外陽亦何得壯大哉?


容成曰:火既不全,何以生身乎?


岐伯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天厭之人,但火不全耳,未嘗無陰陽也;


偏于火者,陽有餘而陰不足,偏于水者,陰有餘而陽不足也。


陽既不足,即不能生厥陰之宗筋,此外陽之所以屈而不伸也,毋論剛大矣。


容成曰:善。


陳遠公曰:外陽之大小,視水火之偏全,不視陰陽之有無耳。


說來可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01:33:09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三篇經脈相行

 

雷公問曰:帝問脈行之逆順若何,餘無以奏也。願天師明教以聞。


岐伯曰:十二經脈有自上行下者,有自下行上者,各不同也。


雷公曰:請悉言之。


岐伯曰: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此上下相行之數也。


雷公曰:尚未明也。


岐伯曰:手之三陰: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包絡也。


手太陰從中府走大指之少商,手少陰從極泉走小指之少沖,手厥陰從天池走中指之中沖。


皆從臟走手也。


手之三陽: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也。


手陽明從次指商陽走頭之迎香,手太陰從小指少澤走頭之聽宮,手少陽從四指關沖走頭之絲竹空,皆從手走頭也。


足之三陽:太陽膀胱,陽明胃,少陽膽也。


足太陽從頭睛明走足小指之至陰,足陽明從頭頭維走足次指之厲兌,足少陽從頭前關走四指之竅陰,皆從頭走足也。


足之三陰;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也。


足太陰從足大指內側隱白走腹之大包,足少陰從足心湧泉走腹之俞府,足厥陰從足大指外側大敦走腹之期門,皆從足走腹也。


雷公曰:逆順若何?


岐伯曰:手之陰經,走手為順,走臟為逆也;


手之陽經,走頭為順,走手為逆也;


足之陰經,走腹為順,走足為逆也;


足之陽經,走足為順,走頭為逆也。


雷公曰:足之三陰,皆走於腹,獨少陰之脈下行,何也?


豈少陰經易逆難順乎?


岐伯曰:不然,天沖脈者,五藏六腑之海也。


五藏六腑皆稟焉。


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下注少陰之大絡,出於氣沖,循陰陽內廉入胭中,伏行(骨行)骨內,下至內踝之後,屬而別其下者,並由少陰經滲三陰,其在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邪結則跗上脈不動,不動則厥,厥則足寒矣。


此足少陰之脈少異于三陰而走腹則一也。


雷公曰:其少異于三陰者為何?


岐伯曰:少陰腎經中藏水火,不可不曲折以行,其脈不若肝脾之可直行於腹也。


雷公曰:其走腹則一者何?


岐伯曰:腎之性喜逆行,故由下而上,蓋以逆為順也。


雷公曰;逆行宜病矣。


岐伯曰:逆而順故不病,若順走是違其性矣,反生病也。


雷公曰:當盡奏之,岐伯曰:帝問何以明之?


公奏曰:以言導之,切而驗之,其髁必動。乃可以驗逆順之行也。


雷公曰:謹奉教以聞。


陳遠公曰:十二經脈有走手、走足、走頭、走腹之異,各講得鑿鑿。


其講順逆不同處,何人敢措一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08:36 | 只看該作者

第十四篇經脈終始

 

雷公問于岐伯曰:十二經之脈既有終始,《靈》《素》詳言之。而走頭、走腹、走足、走手之義,尚未明也,願畢其辭。


岐伯曰:手三陽從手走頭,足三陽從頭走足,乃高之接下也。足三陰從足走腹,手三陰從腹走手,乃卑之趨上也。陰陽無間,故上下相迎,高卑相迓,與晝夜迴圈同流而不定耳。夫陰陽者,人身’之夫婦也;氣血者,人身之陰陽也。夫倡則婦隨,氣行則血赴,氣主煦之,血主濡之。乾作天門,大腸司其事也。巽作地戶,膽持其權也。泰居艮,小腸之昌也。否居坤,胃之殃也。


雷公曰;善,請言順逆之別。


岐伯曰:足三陰自足走腹,順也;自腹走足,逆也。足三陽自頭走足,順也;自足走頭,逆也。手三陰自藏走手,順也;自手走藏,逆也。手三陽白手走頭,順也;自頭走手,逆也。


夫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惟足少陰腎脈繞而下行,與肝脾直行者,以沖脈與之並行也,是以逆為順也。


陳遠公曰:十二經有頭腹手足之殊,有順中之逆,有逆中之順,說得更為明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10:23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五篇經氣本標

 

雷公問于岐伯曰:十二經氣有標本乎?


岐伯曰:有之。


雷公曰:請言標本之所在。


岐伯曰: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標在兩絡命門。


足少陽之本在竅陰之間,標在窗籠之前。


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下三寸中,標在背腧。


足厥陰之奉在行間上五寸所,標在背腧。


足陽明之本在厲兌,標在人迎,頰挾頏顙。


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中,標在舌本乎。


太陽之本在外踝之後,標在命門之上一寸。


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標在耳後上角下外眥。


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別陽,標在顏下合鉗上。


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中,標在腋內動脈。


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標在背腧。


手心主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腋下三寸。


此標本之所在也。


雷公曰:標本皆可刺乎?


岐伯曰:氣之標本皆不可刺也。


雷公曰;其不可剌,何也?


岐伯曰;氣各有沖,沖不可刺也,雷公曰:請言氣沖。


岐伯曰:胃氣有沖,腹氣有沖,頭氣有沖,脛氣.有沖,皆不可剌也。


雷公曰:頭之沖何所乎?


岐伯曰:頭之沖,腦也。


雷公曰:胸之沖何所乎?


岐伯曰:胸之沖,膺與背腧也。喻亦不可剌也。


雷公曰:腹之沖何所乎?


岐伯曰:腹之沖,背腧與沖脈及左右之動脈也。


雷公曰:脛之沖何所乎?


岐伯曰:脛之沖,即臍之氣街及承山踝上以下。此皆不可刺也。


雷公曰:不可刺止此乎?


岐伯曰: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于胸中,藏於氣海,出於肺,循咽喉,呼吸而出入也。


是氣海猶氣街也,應天地之大數,出三入一,皆不可剌也。


陳遠公曰:十二經氣各有標本,各不可剌。


不可刺者,以沖脈之不可剌也。


不知沖脈即不知刺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11:36 | 只看該作者

第十六篇臟腑闡微

 

雷公問于岐伯曰:臟止五乎?腑止六乎?


岐伯曰:臟六腑七也。


雷公曰:臟六何以名五也?


岐伯曰:心肝脾肺腎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臟。


胞胎非五行之正也,雖臟不以臟名之。


雷公曰:胞胎何以非五臟之正也?


岐伯曰:心火也,肝木也,脾土也,肺金也,腎水也,一臟各屬一行。


胞胎處水火之歧;非正也,故不可稱六臟也。


雷公曰:腎中有火亦水火之歧也,何腎稱臟乎?


岐伯曰:腎中之火先天火也,居兩腎中而腎專司水;也。


胞胎上系心,下連腎,往來心腎,接續於水火之際,可名為火,亦可名為水,非水火之正也。


雷公曰:然則胞胎何以為臟乎?


岐伯曰:胞胎處水火之兩歧,心腎之交,非胞胎之系不能通達上下,寧獨婦人有之,男子未嘗無也。


吾因其兩歧,置於五臟之外,非胞胎之不為臟也。


雷公曰:男女各有之,亦有異乎?


岐伯曰:系同而口異也。


男女無此系,則水火不交,受病同也。


女系無口,則不能受妊,是胞胎者,生生之機,屬陰而藏于陽,非臟而何。


雷公曰:胞胎之口又何以異?


岐伯;曰:胞胎之系,上出於心之膜膈,下連兩腎,此男女之同也。惟女下大而上細,上無口而下有口,故能納精以受妊。


雷公曰:腑七而名六何也?


岐伯曰:大小腸、膀胱、膽、胃、三焦、包絡,此七腑也。遺包絡不稱腑者,尊帝耳。


雷公曰;包絡可遺乎?


岐伯曰:不可遺也。包絡為脾胃之母,土非火不生。五臟六腑之氣咸仰於心君,心火無為,必藉包絡有為,往來宣佈胃氣,能入脾氣,能出各臟腑之氣,始能變化也。


雷公曰:包絡既為一腑,奈何尊帝遺之。尊心為君火,稱包絡為相火,可乎?請登之《外經》鹹以為則。


陳遠公曰:臟六而言五者,言臟之正也。腑七而言六者,言腑之偏也。舉五而略六,非不知胞胎也;舉六而略七,非不知包絡也。有雷公之間,而胞胎包絡昭於古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13:33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七篇考訂經脈

 

雷公問于岐伯曰:十二經脈天師詳之,而所以往來相通之故,尚來盡也。幸宣明奧義,傳諸奕祀可乎?


岐伯曰:可,肺屬手太陰,太陰者,月之象也,月屬金,肺亦屬金。肺之脈走於手,故曰手太陰也。


起於中焦胃脘之上,胃屬土,土能生金,是胃乃肺之母也。


下絡大腸者,以大腸亦屬金,為胃之庶於,而肺為大腸之兄,兄能包弟,足以網羅之也。


絡即網羅包舉之義。


循於胃口者,以胃為肺之母,自必游熙於母家,省受胃土之氣也。


肺脈又上於膈,胃之氣多,必分氣以給其子,肺得胃母之氣,上歸肺宮,必由膈而升肺。


受胃之氣肺自成家,於是由中焦而脈乃行,橫出腋下,畏心而不敢犯也。


然而肺之系實通於心,以心為肺之君,而肺乃臣也,臣必朝於君,此述職之路也。


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者,又謁相之門也。


心主即心包絡,為心君之相,包絡代君以行事。


心克肺金,必借心主之氣以相刑。


呼吸相通,全在此系之相聯也。


肺稟天玉之尊,必奉宰輔之令,所以行于少陰心主之前而不敢緩也。


自此而下,幹肘中乃走於臂,由臂而走於寸口魚際,皆肺脈相通之道。


循魚際出大指之端,為肺脈之盡。


經脈盡,複行,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乃旁出之脈也。


雷公曰:脾經若何?


岐伯曰:脾乃土臟,其性濕,以足太陰名之。


太陰之月,夜照於土,月乃陰象,脾屬土,得月之陰氣,故乙太陰名之。


其脈起於足之大指端,故又曰足太陰也。


脾脈既起於足下,下必升上,由足大指內側肉際,過橫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乃入肝經之路也。


夫肝木克脾,宜為脾之所畏,何故脈反通於肝,不知肝雖克土,而木亦能成土,土無木氣之通,則土少發生之氣,所以畏肝而又未嘗不喜肝也。


交出足厥陰之前,圖合於肝木耳。


上膝肢內前廉入腹者,歸於睥經之本臟也。


蓋腹,脾之正宮,睥厲土居於中州,中州為天下之腹,脾乃人一身之腹也。


脾與胃為表裡,脾內而胃外,脾為胃所包,故絡於胃。


脾得胃氣則脾之氣始能上升,故脈亦隨之上鬲,趨喉嚨而至舌本,以舌本為心之苗,而脾為心之子,子母之氣自相通而不隔也。


然而舌為心之外竅,非心之內廷也,脾之脈雖至於舌,而終未至於心,故其支又行,借胃之氣從胃中中脘之外上鬲,而脈通於膻中之分,上交于手少陰心經,子親母之象也。


雷公曰:心經若何?


岐伯曰:心為火臟,以手少陰名之者,蓋心火乃後天也。


後天者,有形之火也。


星應熒惑,雖屬火而實屬陰,且脈走於手,故以手少陰名之。


他臟腑之脈皆起於手足,心脈獨起於心,不與眾脈同者,以心為君主,總攬權綱,不寄其任於四末也。


心之系,五臟七腑無不相通,尤通者小腸也。


小腸為心之表,而心實絡於小腸,下通任脈,故任脈即借小腸之氣以上通於心,為朝君之象也。


心之系又上與肺相通,挾咽喉而入於目,以發其文明之彩也。


複從心系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內後廉,行手厥陰經心主之後,下肘,循臂至小指之內出其端,此心脈系之直行也。


又由肺曲折而後,並脊直下,與腎相貫串,當命門之中,此心腎既濟之路也。


夫心為火臟,懼畏水克,何故系通於腎,使腎有路以相犯乎?


不知心火與命門之火原不可一日不相通也,心得命門之火則心火有根,心非腎水之滋則心火不旺。


蓋心火必得腎中水火以相養,是以克為生也。


既有腎火腎水之相生,而後心之系各通臟腑,無擀格之憂矣。


由是而左通於肝,肝本屬木,為生心之母也。


心火雖生於命門先天之火,而非後天肝木培之則先天之火氣亦不旺,故心之系通於肝者,亦欲得肝木相生之氣也。


肝氣既通,而膽在肝之旁,通肝即通於膽,又勢之甚便者,況膽又為心之父,同本之親尤無阻隔也。


由是而通於脾,脾乃心之子也,雖脾土不藉心火之生,然胃為心之愛子,胃土非心火不生,心既生胃,生胃必生脾,此脾胃之系所以相接而無間也。


由是而通於肺,火性炎上,而肺葉當之,得母有傷,然而頑金非火不柔,克中亦有生之象,倘肺金無火則金寒水冷,胃與膀胱之化源絕矣,何以溫腎而傳化於大腸乎。


由是而通於心主,心主即膻中包絡也,為心君之相臣,奉心君以司化,其出入之經,較五臟六腑近,真有心喜亦喜,心憂亦憂之象,呼吸相通,代君司化以使令夫三焦,俾上中下之氣無不畢達,實心之系通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15:52 | 只看該作者

雷公曰:腎經若何?


岐伯曰:腎屬水,少陰正水之象。


海水者,少陰水也,隨月為盈虛,而腎應之。


名之為足少陰者,脈起于足少陰之下也,由足心而上,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膊出膕上股貫脊,乃河車之路,即任督之路也。


然俱屬於腎,有腎水而河車之路通,無腎水而河車之路塞,有腎水而督脈之路行,無腎水而督脈之路斷,是二經之相通相行,全責於腎,故河車之路、督脈之路,即腎經之路也。


由是而行於肝,母入於子舍之義也。


由是而行于脾,水行於地中之義也。


過肝脾二經而絡於膀胱者,以腎為膀胱之裏,而膀胱為腎之表,膀胱得腎氣而始化,正同此路之相通,氣得以往來之耳。


其絡於膀胱也,貫脊會督而還出於臍之前,通任脈始得達於膀胱,雖氣化可至,實有經可通而通之也。


其直行者,又由肝以入肺,子歸母之家也。


由肺而上循喉嚨,挾舌本而終,是欲朝君先通於喉舌也。


夫腎與心雖若相克而實相生,故其系別出而繞於心,又未敢遽朝於心君,注胸之膻中包絡而後,腎經之精上奉,化為心之液矣,此君王下取于民之義,亦草野上貢于國之誼也。


各臟止有一而腎有二者,兩儀之象也。


兩儀者,日月也。


月主陰,日主陽,似腎乃水臟宜應月不宜應日,然而月之中未嘗無陽之氣,日之中未嘗無陰之氣,腎配日月正以其中之有陰陽也。


陰藏于陽之中,陽隱于陰之內,疊相為用,不啻日月之照臨也.蓋五臟七腑各有水火,獨腎臟之水火處於無形,乃先天之水火,非若各臟腑之水火俱屬後天也。


夫同是水火,腎獨屬之先天,實有主以存乎兩腎之間也。


主者,命門也。


命門為小心,若太極之象能生先天之水火,因以生後天之水火也。


於是裁成夫五臟七腑,各安于諸宮,享其奠定之福,化生於無窮耳。


雷公曰:肝經若何?


岐伯曰:肝屬足厥陰。


厥陰者,逆陰也,上應雷火。


脈起足大指叢毛之際,故以足厥陰名之。


雷火皆從地起,騰於天之上,其性急,不可制抑,肝之性亦急,乃陰經中之最逆者,少拂其意,則厥逆而不可止。


循跗上上踝,交出太陰脾土之後,上胭內廉,循腹入陰毛中,過陰器,以抵於小腹,雖趨肝之路,亦趨脾之路也。


既趨於脾,必趨於胃矣。


肝之系既通於脾胃,凡有所逆,必先犯於脾胃矣,亦其途路之熟也。


雖然,肝之系通於脾胃,而肝之氣必歸於本宮,故其系又走于肝葉之中,肝葉之旁有膽附焉,膽為肝之兄,肝為膽之弟,膽不絡肝而肝反絡膽者,弟強于兄之義也。


上貫膈者,趨心之路也。


肝性急,宜直走于心之宮矣,乃不直走於心,反走膜鬲,布於脅肋之間者,母慈之義也。


慈母憐子必為子多方曲折,以厚其藏,脅肋正心宮之倉庫也,然而其性正急,不能久安於脅肋之間,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於目系,上出額間而會督脈于巔項,乃木火升上之路也。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環唇,欲隨口舌之竅以泄肝木之鬱火也。


其支者,又從肝別貫膈,上注肺中,畏肺金之克木,通此經為偵探之途也。


雷公曰:五臟已知其旨矣。


請詳言七腑。


岐伯曰:胃經亦稱陽明者,以其脈接大腸手陽明之脈,由鼻額而下走於足也。


然而胃經屬陽明者,又非同大腸之謂。


胃乃多氣多血之腑,實有日月並明之象,乃純陽之腑,主受而又主化也。


陽主上升,由額而遊行於齒口唇吻,循頤頰耳前而會於額顱,以顯其陽之無不到也。


其支別者,從頤後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行足少陰之外,下隔通腎與心包之氣。


蓋胃為腎之關,又為心包之用,得氣於二經,胃始能蒸腐水穀以化精微也。


胃既得二經之氣,必歸於胃中,故仍屬胃也。


胃之旁絡於脾,胃為脾之夫,脾為胃之婦,脾聽胃使,以行其運化者也。


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挾臍而入氣街。


氣街者,氣沖之穴也,乃生氣之源,探源而後,氣充於乳房,始能散佈各經絡也。


其支者,起於胃口,循腹過足少陰腎經之外,本經之裏下至氣街而合,仍是取氣於腎,以助其生氣之源也。


由是而胃既得氣之本,乃可下行,以達於足。


從氣街而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循脛下跗,入中指之內庭而終者,皆胃下達之路也。


其支者,從膝之下廉三寸,別入中指之外間,複是旁行之路,正見其多氣多血,無往不周也。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問,出足厥陰,交于足太陰,避肝木之克,近脾土之氣也。


雷公曰:請言三焦之經。


岐伯曰;三焦屬之手少陽者,以三焦無形,得膽木少陽之氣,以生其火而脈起於手之小指次指之端,故以手少陽名之。


循手腕出臂貫肘,循層之外,行手太陽之裏,手陽明之外,火氣欲通於大小腸也。


上肩循臂臑,交出足少陽之後,正倚附於膽木以取其木中之火也。


下缺盆,由足陽明之外面交會於膻中;


之上焦,散佈其氣而絡繞於心包絡;


之中焦,又下膈入絡膀胱以約下焦。


若胃若心包絡若膀胱,皆三焦之氣往?


來於上中下之際,故不分屬於三經而仍專屬於三焦也。


然而三焦之氣雖往來於上中下之際,使無根以為主,則氣亦時聚時散,不可久矣。


詎知三焦雖得膽木之氣以生,而非命門之火則不長。


三焦有命門以為根而後,布氣於胃,則胃始有運用之機;


布氣於心包絡,則心包絡始有運行之權;


布氣於膀胱,則膀胱始有運化之柄也。


其支者,從膻中而上,出缺盆之外,土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至顓,無非隨腎之火氣而上行也。


其支者,又從耳後入耳中,出耳前,過客主人之穴,交頰至目銳眥,亦火性上炎,隨心包之氣上行。


然目銳眥實系膽經之穴,仍欲依附木氣以生火氣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3-7-6 15:17:28 | 只看該作者

雷公曰:請言心主之經。


岐伯曰:心主之經即包絡之府也,又名膻中。


屬手厥陰者,以其代君出治,為心君之相臣,臣乃陰象,故屬陰。


然奉君令以出治,有不敢少安於頃刻,故其性又急,與肝木之性正相同,亦以厥陰名之,因其難順而易逆也。


夫心之脈出於心之本宮,心包絡之脈出於胸中,包絡在心之外,正在胸之中,是脈出於胸中者,正其脈屬於包絡之本宮也。


各臟腑脈出於外,心與包絡脈出於中,是二經較各臟腑最尊也。


夫腎系交於心包絡,實與腎相接,蓋心主之氣與腎宮命門之氣同氣相合,故相親而不相離也。


由是下於膈,曆絡三焦,以三焦之腑氣與命門心主之氣彼此實未嘗異,所以籠絡而相合為一,有表裡之名,實無表裡也。


其支者,循胸中出脅抵腋,循屬內行于太陰肺脾少陰心腎之中,取肺腎之氣以生心液也。


入脈下臂,入掌內,又循中指以出其端。


其支者,又由掌中循無名指以出其端,與少陽三焦之脈相交會,正顯其同氣相親,表裡如一也。


夫心主與三焦兩經也,必統言其相合者,蓋三焦無形。


借心主之氣相通於上中下之間,故離心主無以見三焦之用,所以必合而言之也。


雷公曰:請言膽經。


岐伯曰:膽經屬足少陽者,以膽之脈得春木初陽之氣,而又下趨於足,故以足少陽名之。


然膽之脈雖趨於足,而實起目之銳眥,接手少陽三焦之經也。


由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循頸,行手少陽之脈前,至肩上,交出手少陽之後,以入缺盆之外,無非助三焦之火氣也。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之後,雖旁出其支,實亦仍顧三焦之脈也。


其支者,別自目外而下大迎,合手少陽三焦,抵於(出頁),下頸,複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膜、膈、心包絡,以絡于肝,蓋心包絡乃膽之子,而肝乃膽之弟,故相親而相近也。


第膽雖肝之兄,而附於肝,實為肝之表,而屬於膽。


肝膽兄弟之分,即表裡之別也。


膽分肝之氣,則膽之汁始旺,膽之氣始張,而後可以分氣於兩脅,出氣街,統毛際而橫入髀厭之中也。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與前之入髀厭者相合,乃下循髀外,行太陽陽明之間,欲竊水土之氣以自養也。


出膝外廉,下肋骨以直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循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乃其直行之路也。


其支者,又別跗上,入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以交于足厥陰之脈,親肝木之氣以自旺,蓋陽得陰而生也。


雷公曰:請言膀胱之經。


岐伯曰:膀胱之經屬足太陽者,蓋太陽為巨陽,上應於日,膀胱得日之火氣,下走於足,猶太陽火光普照於地也。


其脈起目內眥,交手太陽小腸之經,受其火氣也。


上額交巔,至耳上角,皆火性之炎上也。


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兩旁下行,抵於腰,入循膂絡腎,蓋膀胱為腎之表,故系連於腎,通腎中命門之氣,取其氣以歸膀胱之中,始能氣化而出小便也。


雖氣出於腎經,而其系要不可不屬之膀胱也。


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以貫臀,入胭中而止,亦借腎氣下達之也。


其支者,從膊內別行下貫脾膂,下曆尻臀,化小便通陰之器而下出也。


過髀樞,循髀外下合胭中,下貫於兩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交于足少陰之腎經,亦取腎之氣可由下面升,以上化其水也。


雷公曰:請言小腸之經。


岐伯曰:小腸之經屬手太陽者,以脈起於手之小指,又得心火之氣而名之也。


夫心火屬少陰,得心火之氣,宜稱陰矣。然而心火居於內者為陰,發於外者為陽,小腸為心之表也,故稱陽而不稱陰,且其性原眉陽,得太陽之日氣,故亦以太陽名之。


其脈上腕出踝,循臂出肘,循履行手陽明少陽之外,與太陽膽氣相通,欲得金氣自寒,欲得木氣自生也。


交肩上,入缺盆,循肩向腋下行,當膻中而絡於心,合君相二火之氣也。


循咽下膈以抵於胃,雖火能生胃,而小腸主出不主生,何以抵胃,蓋受胃之氣,運化精微而生糟粕,猶之生胃也。


故接胃之氣,下行任脈之外,以自歸於小腸之正宮,非小腸之屬而誰屬乎。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頰上至目銳眥,入於耳中,此亦火性炎上,欲趨竅而出也。


其支者,別循頰上頗,抵鼻至目內;


眥,斜絡於顴,以交足太陽膀胱之經,蓋陽以趨陽之應也。


雷公曰:請言大腸之經。


岐伯曰:大腸之經名為手陽明者,以大腸職司傳化,有顯明昭著之意,陽之象也。


夫大腸屬金,宜為陰象,不屬陰而屬陽者,因其主出而不主藏也。


起於手大指次指之端,故亦以手名之。


循指而入於臂,入肘上臑,上肩下入缺盆而絡於肺,以肺之氣能包舉大腸,而大腸之系亦上絡於肺也。


大腸得肺氣而易於傳化,故其氣不能久留於膈中,而系亦下膈,直趨大腸以安其傳化之職。


夫大腸之能開能闔,腎主之,是大腸之氣化宜通于腎,何-以大腸之系絕,不與腎會乎。


不知肺金之氣即腎中水火之氣也,腎之氣必來於肺中,而肺中之氣既降於大腸之內,則腎之氣安有不入於大腸之中者乎。


不必更有系通腎,而後得其水火之氣,始能傳化而開合之也。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還出夾兩口吻,交於唇中之左右,上挾鼻孔,正顯其得肺腎之氣,隨肺腎之脈而上升之征也。


陳遠公曰:十二經脈各說得詳盡,不必逐段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08 , Processed in 0.3124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