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7-7 00:38 編輯
【第三十八篇五行生克】 雷公問于岐伯曰:餘讀《內經》載五行甚詳,其旨盡之乎? 岐伯曰:五行之理,又何易窮哉。
雷公曰:盍不盡言之?
岐伯曰;談天乎,談地乎,談人乎。
雷公曰,請言人之五行。
岐伯曰:心、肝。脾,肺、腎配火、木,土、金、水,非人身之五行乎。
雷公曰;請言其變。
吱伯曰:變則又何能盡哉。
試言其生克。
生克之變者,生中克也,克中生也。
生不全生也,克不全克也,生畏克而不敢生也,克畏生而不敢克也。
雷公曰:何以見生中之克乎?
岐伯曰:腎生肝,腎中無水,水涸而火騰矣,肝木受焚,腎何生乎?
肝生心,肝中無水,水燥而木焦矣,心火無煙,肝何生乎?
心君火也,包絡相火也,二火無水將自炎也,土不得火之生,反得火之害矣.脾生肺金也,土中無水,於土何以生物,鑠石流金,不生金反克金矣。
肺生腎水也,金中無水,死金何以出泉。
崩壚飛汞,不生水反克水矣。
蓋五行多水則不生,五行無水亦不生也。
雷公曰:何以見克中之生乎?
岐伯曰:肝克土,土得木以疏通則土有生氣矣。
脾克水,水得土而畜積則土有生基矣。
腎克火,火得水以相濟,則火有神光矣。
心克金,然肺金必得心火以煆煉也。
肺克木,然肝術必得肺金以斫削也。
非皆克以生之乎。
雷公曰:請言生不全生。
岐伯曰;生不全生者,專言腎水也.各臟腑無不取資於腎。
心得腎水而神明煥發也;
脾得腎水而精微化導也;
肺得腎水而清肅下行也;
肝得腎水而謀慮決斷也。
七腑亦無不得腎水而布化也。
然而取資多者分給必少矣。
親于此者疏於彼,厚于上者薄於下。
此生之所以難全也。
雷公曰:請言克不全克。
岐伯曰:克不全克者,專言腎火也。
腎火易動難靜,易逆難順,易上難下,故一動則無不動矣,一逆則無不逆矣,一上則無不上矣。
騰於心躁煩矣。入于脾乾涸矣,於肺喘嗽矣,流於肝焚燒矣,衝擊於七腑燥渴矣。
雖然腎火乃雷火也,亦龍火也。
龍雷之火其性雖猛,然聚則力專,分則勢散,無乎不克反無乎全克矣。
雷公曰:生畏克而不敢生者若何?
岐伯曰;肝木生心火也,而肺金太旺,肝畏肺克不敢生心則心氣轉弱,金克肝木矣。
心火生胃土也,而腎火太旺不敢生胃則胃氣虛,水侵胃土矣。
心包之火生脾土也,而腎水過泛不敢生脾,則脾氣加困,水欺脾土矣。
脾胃之土生肺金也,而肝木過剛,脾胃畏肝不敢生肺,則肺氣愈損,木侮脾胃矣。
肺金生腎水也,而心火過炎,肺畏心克,不敢生腎,則腎氣益枯,火刑肺金矣。
腎水生肝木也,而脾胃過燥,腎畏脾胃之土,不敢生肝,則肝氣更凋,土制腎水矣。
雷公曰:何法以制之乎?
岐伯曰:制克以遂其生,則生不畏克。
助生而忘其克,則克即為生,雷公曰:善。
克畏生而不敢克者,又若何?
岐伯曰:肝木之盛由於腎水之旺也,木旺而肺氣自衰,柔金安能克剛木乎。
脾胃土盛由於心火之旺也,土旺而肝氣自弱,僵木能克焦土乎。
腎水之盛由肺金之旺也,水旺而脾土自微淺,土能克湍水乎。
心火之盛由於肝木乏旺也,火旺而腎氣必虛,勻水能克烈火乎。
肺金之盛由於脾土之旺也,金盛而心氣自怯,寒火能克頑金乎。
雷公曰:何法以制之?
岐伯曰:救其生不必制其克,則弱多為強。
因其克反更培其生則衰轉為盛。
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五行生克本不可顛倒。
不可顛倒而顛倒者,言生克之變也。
篇中專言其變,而變不可窮矣。
當細細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