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8:07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十四 昭公卷二十四】
(起二十三年,盡三十二年)二十三年,春,王正月,叔孫舍如晉。
癸丑,叔鞅卒。
晉人執我行人叔孫舍。
晉人圍郊。
郊者何?
天子之邑也。
(天子間田,有大夫主之。○間,音閑。)
疏「叔孫舍」者。
○解:《左氏》、《穀梁》作「婼」字。
○注「郊者何」。
○解云:欲言外邑,文無所係;
欲言魯邑,而不言伐我,故執不知問也。
曷為不係於周?
不與伐天子也。
(與侵柳同義。)
疏注「與侵柳同義」。
○解云:即宣元年「冬,晉趙穿帥師侵柳」,傳曰:「柳者何?
天子之邑也」。
注云「天子間田也,有大夫守之,晉與大夫忿爭侵之」也;
「曷為不係乎周」,注云「據王帥敗績於貿戎,係王」;
「不與伐天子也」,注云「絕正其義,使若兩國自相伐」。
今此圍郊亦然,故曰與侵柳同義。
然則彼已有傳,今複發之者,正以侵圍異文故也。
且若不發傳,無以知其伐天子。
夏,六月,蔡侯東國卒於楚。
(不日者,惡背中國而與楚,故略之。
月者,比附父仇,責之淺也。
不書葬者,篡也。
篡不書者,以惡朱在三年之內,不共悲哀,舉錯無度,失眾見篡。
○惡背,烏路反,下同;
背,音佩。
共,音恭。
錯,七故反。)
疏注「不日」至「略之」。
○解云:正以大國之卒,例皆書日,今此不日,故解之。
言背中國而與楚者,即此文卒於楚是也。
○注「月者」至「淺也」。
○解云:僖十四年「冬,蔡侯卒」,注云「不月者,賤其背中國而附父仇,故略之甚也」。
然則彼過深,故不月,此則過淺,但不日而已,云云之說,備於僖十四年。
云不書葬者,篡也者,以《春秋》之例,篡不明者,例不書葬。
今此東國篡不明,不書其葬,以明篡矣。
○注「篡不」至「見篡」。
○解云: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何氏云「出奔者,為東國所篡」。
然則東國既篡於朱,而無立、入之文者,正欲惡朱故也,何者?
東國篡朱,而無文貶,則知《春秋》之義,惡朱明矣。
言在三年之內者,即二十年冬,「蔡侯廬卒」,至二十一年冬,朱即出奔,故曰三年之內也。
所見之世,始錄諸侯內行小失,不可勝書,是以《春秋》但粗而見譏而已,故何氏云「不共悲哀,舉錯無度」而已矣。
凡是為人所篡,皆失眾之所由,故何氏云「失眾見篡」也。
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