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素節注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0:28 | 只看該作者

厥逆


《素問‧腹中論》帝曰: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


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


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


此因陽氣重疊上逆,故名厥逆。


其陽逆者,本由陰氣不固,如再以火灸之,逼之入陰,則氣耗散而火邪傷肺,則失音而喑也;


石者,砭法,乃更泄其氣,氣泄則陽虛,而心神無主則昏狂,然非有餘實火之狂,其病危矣,故不可用灸砭之法。


蓋厥者陰陽格逆,必須俟其二氣歸並,而陰陽漸和,乃可調之,庶使全其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0:57 | 只看該作者

腎虛厥病


《素問‧病能論》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知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冬令陽氣歸藏,沉緊之脈,應時令而無病也。


今左脈浮遲,是逆時令,逆在左,故知病在左,以腎水虧而陽浮動,為厥病也。


腎脈絡肺,故關於肺,浮乃肺之脈象也,而主病在腎虛,腰為腎府,故必腰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1:39 | 只看該作者

陽厥怒狂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


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


病名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


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


使之服以生鐵落飲。


夫生鐵落者,下氣疾也。


此言怒狂之病,因陽氣暴折難決,暴折者,過激而致郁逆也,難決者,如水之壅遏,不能決之使流也,故病怒狂而名陽厥也。


所以然者,陽明人迎之脈,本常動不休,若太陽、少陽經脈,本來不動,不動而動,且大且疾,此三陽之氣亢極,而逆可見矣。


治之當奪其食而使氣衰,服以生鐵落飲,鐵落者,打鐵飛落之屑,煎湯飲之,下氣最疾也。


蓋怒狂由陽亢,陽由肝膽而升,木邪熾盛,鐵落以金制木也。


然此怒狂與上條之狂,其虛實相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2:07 | 只看該作者

腎厥頭痛


《素問‧奇病論》帝曰:人有病頭痛,數歲不已,此安得之?


名為何病?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厥逆。


大寒深入骨髓,腦為髓海,邪氣上逆至腦,其病深,故頭痛數歲不已;


齒為骨之余,其根屬腎,故齒亦痛,此因寒邪而腎氣厥逆也。


後賢制玉真丸方,治腎厥頭痛,內有硫黃,以去骨髓之寒邪。


凡頭痛之因,甚多不同,必須詳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3:25 | 只看該作者

厥逆死證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太陰脈微細如發者,此不足也。


其病安在?


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


帝曰:何謂?


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


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裡,亦正死明矣。


腎虛則膀胱熱,熱則癃閉不通,虛則不能收攝,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之病也。


身熱如炭,表邪閉結也;


頸膺如格,內邪格拒也;


頸旁人迎之脈躁盛,胃陽逆而喘息,皆病邪之有餘也。


兩手太陰寸口之脈,則微細如發,此表邪有餘,內氣不足。


不足之病在太陰,有餘之邪在陽明,肺胃相連,胃氣逆,故頗在肺而喘息,名厥病也。


正虛邪盛,陰陽厥逆,欲治五有餘之外邪,而內氣不足,不能瀉之,欲補二不足之元氣,而外邪格拒,不能補之,不能治表,不能治裡,正為死之明驗也。


夫臟為陰,腑為陽,太陰脈如發,其臟陰竭矣,人迎脈躁盛,其腑陽脫也,陰竭陽脫,則死不可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4:42 | 只看該作者

諸痿病證


痿脈痿筋痿肉痿骨痿


《素問‧痿論》帝曰:五臟使人痿,何也?


岐伯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也;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一身內外之氣,由肺權衡敷布,肺熱葉焦,則氣不能輸轉周行,即無津液以濡養皮毛,而虛弱急薄,著者,皮肉血氣干燥滯著而不柔和,故生痿?,?者,行步不便也;


心氣熱,則陽升而脈厥上逆,上逆則下虛,經脈為一身肢節之機樞,脈痿則樞折,其氣上挈而下虛,故足脛弛縱而不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汁泄而口苦,筋膜干枯,拘急而成筋痿也;


脾主為胃行津液者也,脾氣熱,則胃液干而渴,無以滋養肌肉,則不仁而成肉痿也;


腎藏一身之精而主骨,腎氣熱,則精耗而骨枯髓減,故腰脊不能舉動而成骨痿也。


是痿者皆為邪熱,而多由內傷臟真所致,要必辨其虛實而治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5:49 | 只看該作者

痿證之因


帝曰:何以得之?


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此之謂也;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


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


《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此明痿病之因也。


肺為心之蓋,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懊?而心火熾動,久則灼肺,肺鳴而熱,以至葉焦,發為痿?也;


悲哀太甚,則傷心胞絡,胞絡之脈氣阻絕不通,則陽氣內動沖逆,心下如崩,以動血而數溲血,血去則經脈空虛,無以滋養肌肉而發肌痹,痹者,麻木也,久則傳為脈痿矣;


思想意淫,入房太甚,皆欲火耗精,陽氣變成邪熱,以致宗筋弛縱而成筋痿,白淫者,淋濁帶下之類,以邪熱熾盛,精不藏腎也,肝主筋,故筋痿生於肝,使內損其精也;


脾為濕土而主肌肉,故傷濕則肌肉不仁而成肉痿,上文言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大抵脾主肌肉,不拘熱濕所傷,皆使肌肉不仁,乃名肉痿也;


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者,此因過勞動火,以傷陰液,其陽和之氣內伐,而化為邪熱,熱舍於腎,更耗其精,以至骨枯髓虛,兩足軟弱,不任其身,而成骨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6:28 | 只看該作者

分辨形色


帝曰:何以別之?


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


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


肝熱者,色蒼而爪枯;


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肺色白而主皮毛,故熱灼則毛敗;


心色赤而主血脈,血藏於絡,熱動其血,故絡脈浮溢,甚或如上文之溲血也;


肝色蒼而主筋,爪為筋之余,熱盛液干,故爪枯也;


脾色黃而主肉,熱極生風,風動則肉蠕動,俗所云肉跳也;


腎色黑而主骨,齒為骨之余,熱灼精耗,則骨枯而齒亦槁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7:35 | 只看該作者

治法


帝曰: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


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穀,與陽明合於宗筋。


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陽明胃中水穀精氣,充養一身,故為臟腑之海,而濡潤宗筋。衝脈為經脈之海,而血盛以滲灌溪穀者。


凡經脈骨節交會罅隙,皆如溪穀,而血液由之滲灌以濡潤也。


衝脈與陽明之氣合於宗筋,陽明為陽,衝脈為陰,以其為海,故總一身陰陽之氣,會合於宗筋,又統宗筋之氣,會於氣街,氣街在臍下陽明經穴,故陽明為經脈之長也。


宗筋者,總一身之筋,所以主束骨而利機關,以此陰陽經氣總會之處,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二脈又約束一身之經脈,皆由陽明所滋養,故陽明虛則一身經脈失養,而宗筋弛緩,帶脈不能維引,故足痿不用,所以治痿者,獨取於陽明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


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


滎俞為經氣流行出入之穴,陰陽各經皆有者。


補滎通俞,言針法也,而用藥當參究上文取陽明之理,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為善法也。


筋、脈、骨、肉乃肝、心、腎、脾四臟所主,而四臟各隨其時以受旺氣,如春則肝受旺氣,夏則心受旺氣,冬則腎受旺氣,長夏未月則脾受旺氣,遇受旺氣之月,則病可已矣。


如筋痿愈於春,脈痿愈於夏,肉痿愈於季夏,骨痿愈於冬也。


然此獨不及皮毛者,以肺熱葉焦,必傷筋脈,方成痿?,若未傷筋脈骨肉,而止傷皮毛,則不成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4:58:38 | 只看該作者

偏枯肉苛


《靈樞‧熱病篇》曰:偏枯,身偏不舉而痛,言不變,志不亂。


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


此由陰陽氣血偏傾,經絡流行失度,致邪襲一邊,而成半身不遂之病。


言不變,志不亂,其五內未傷。


病在分肉腠理之間,當用補正瀉邪之法,以通經絡而調營衛,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使陰陽氣血,皆歸於平,乃可復元也。


《素問‧逆調論》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為何病?


岐伯曰:營氣虛,衛氣實也。


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


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按《太陰陽明論》云:陽道實,陰道虛。


是謂陰居內,其氣虛通,陽衛外,其氣堅實。


太陰陽明,即脾胃也,為營衛之本,營衛為脾胃之標,故此言營氣虛者,本虛通也,衛氣實者,本堅實也。


夫肌肉脾胃所主,而營衛居肌肉之中,營為陰而行脈中,衛為陽而行脈外,以充肌肉者也。


陰主濡之,陽主煦之,則肉必柔和而知痛癢也。


今則不仁、不知痛癢,笨重不能運用,而肉形仍如故者,乃無陰陽之死氣充實於中,名曰肉苛也。


故又申言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言營衛陰陽之氣皆空虛,止存無氣之死肉,則與心志不相融洽,故不仁且不用,而自不覺其有身者,此脾臟已絕,故曰死也。


再按此病即肉痿證之深重者,痿證皆由傷臟而起,至於臟敗,則死不可治,其筋、脈、骨痿、痿 等,亦必皆然,而察其現證,例此可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00:33 | 只看該作者

卷八


病邪傳變


【五臟移寒】


(癰腫少氣、癰腫筋攣、狂、膈中、肺消、涌水)


《素問‧氣厥論》帝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者何?


岐伯曰:腎移寒於脾,癰腫少氣;


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


肝移寒於心,狂膈中;


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


肺移寒於腎,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


此明外感寒熱之邪,流傳臟腑,各有病變也。


如腎受寒邪而移於脾,脾位於腹,寒則陽氣不化,而腹滿壅腫,少氣無力也;


脾移寒於肝,又兼筋攣,以肝主筋,因寒而拘急也。


此二者,皆由其所勝傳來,則肝脾之本氣不足可知矣。


若肝移寒於心,心火本從木生,乃以寒邪移之,火為寒激而發狂,如陽被陰遏,發而為雷也,心陽不舒,中脘膈而不通也;


心移寒於肺,是傳其所勝,肺金寒,無陽氣以化津上升,故消渴,下元無火,津液反從下溜,故飲一溲二,此火土俱敗,水冷金寒,故死也;


如肺氣未敗,而金本生水者,因之移寒於腎,腎為寒水之臟,又加寒邪,則下焦陽氣無力宣化,大腸水蓄不行,水在腸中,故按腹不堅,疾行鼓動,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名涌水,涌即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01:38 | 只看該作者

五臟移熱


(驚衄、死證、膈消、柔?、腸?)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


肝移熱於心,則死;


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肺移熱於腎,傳為柔?;


腎移熱於脾,傳為虛,腸?,死不可治。


脾熱傳所不勝,其肝虛可知,邪熱傷之,氣血沸亂,則為驚為衄;


或又順傳於心,心本屬火,又加邪火,則心神昏亂而死;


若心不受邪,移熱於肺,而傳其所勝,則膈熱善於消水,以肺位於膈也,與前之肺消飲一溲二屬虛寒者,正相反也。


仲景所論飲一溲一,亦屬虛寒,故用腎氣丸溫補之法治之,如前所云飲一溲二,則為死證矣。


若肺移熱於腎,腎為水臟,邪熱乘之,則水沸外溢而為汗,筋脈反燥而強急為柔?,?同痙。


仲景所論有汗名柔痙,無汗名剛痙,皆有虛實寒熱、外感內傷之異也。


若腎移熱於脾,是傳所不勝,其脾虛可知,脾虛則生濕,遂致挾熱下利,而成腸?,如近時所名休息痢者,其邪結而正敗,故死不可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02:46 | 只看該作者

六腑移熱


(癃、溺血、鬲腸、口糜、伏瘕、食亦、鼻淵、衄 瞑目)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


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


小腸移熱於大腸,為?瘕為沉;


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亦;


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


膽移熱於腦,則辛?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


傳為衄 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臟為陰,寒邪入之而不化,故有移寒之病。


如其由經腑而傳臟者,其邪先已化熱也。


腑為陽,寒邪入之,即化為熱,故有熱邪而無寒邪;


其有寒者,是內傷之病,如生冷凍飲料食傷胃之類,又如臟寒則腑冷之虛證也。


《難經》曰: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胞脈在衝任間,上通心氣,下通膀胱,是胞者,為女子受孕、男子藏精之所。


胞中邪熱,多由欲火蘊釀,若移熱於膀胱,是內出外也,膀胱熱結氣分,則小便癃閉,熱傷血分,則溺血,閉則痛,名淋也;


小腸為受盛之官,化水穀而釐清濁,濁者下傳大腸,清者滲入膀胱,故膀胱亦能移熱於小腸,因而與大腸阻隔,而便不通利,濁既不下,熱蒸胃中水氣,上熏於口而糜爛,兼舌亦有腐蝕者,以舌為心之苗,小腸為心之腑也;


小腸下接大腸,如移熱於大腸,則滓濁結聚不行而成 瘕,?,音義同伏,瘕者,假物結成形質,沉著難去,如宿積燥屎之類也;


大腸經脈絡肺,肺胃相連,故大腸亦能移熱於胃,胃受邪熱而善食,熱爍肌肉而反瘦,以脾胃主肌肉也,此即中消之病,古名食亦也;


胃移熱於膽,仍在中焦,故病不變,或兼口苦,是膽熱也;


膽經之脈,上頭通腦,邪熱入腦,腦髓被灼,化為濁涕,下注不止,以其由腦而出,似有辛辣氣味觸動,涕即下注,名為辛?鼻淵,?音曷,兩目中間鼻柱之內,以在鼻之深處,而出涕腥臭,故名淵,久則傳為衄 瞑目者,濁涕挾污血而下,以氣逆眩暈,故瞑目,而得之氣厥者,其病為深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05:54 | 只看該作者

病邪勝負傳變


勝負傳變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帝曰:百病之始生,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氣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


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


岐伯曰:四時之氣其然。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


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


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


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


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


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


百病莫不由外感六氣、內傷七情而起,邪與正氣相角相合而有病形,邪得藏處而立病名。


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者,良以一日一夜十二時,人身元氣升降出入,合乎一歲十二月之氣化,故人身氣旺之時,則邪負正勝而病輕安;


氣衰之時,則邪勝正負而病加甚也。


帝曰:其時有反者,何也?


岐伯曰:是不應四時之氣,臟獨主其病者,是必以臟氣之所不勝時者甚,以氣所勝時者起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順天之時,而病可與期。


順者為工,逆者為粗。


此言病有旦重夜輕,與上條所云相反者,因其不應四時之氣候,而五臟自主其病也。


蓋人身元氣流行,無不應天時之氣候,而有不應者,其臟氣先有偏傾乖逆之病以為主也。


故遇臟氣不勝時氣之時則病甚,如肝木病遇庚申辛酉,金克木,其病甚也;


遇臟氣所勝之時則病起,如遇甲寅乙卯,木氣勝,其病起也。


余可例推矣。


故治之必當順天時氣化之理,隨宜補瀉而調之。


其病之能愈不愈,可與定期也。


知順天時之理者為良工,逆者為粗工矣。


《素問‧玉機真臟論》帝曰:風者百病之長也。


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螈,當此之時,可灸可藥;


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風由陽氣所化,性動而走泄,凡諸邪傷人,必由於風,故為百病之長,又曰善行而數變也。


風寒初傷皮毛而弗治,以致漸入漸深而傳肺,以成肺痹,發咳,上氣;


傳肝,成肝痹,脅痛,出食,以肝脈行脅入胃,胃氣逆而食反出也;


傳脾,成脾風,發癉,以脾為濕土,癉者,濕鬱成熱也,邪熱蘊結,腹熱煩心,便出黃穢,以心脾氣通,邪熱由小腸而出也;


傳腎,成疝瘕,仍連於肝,故少腹冤熱而痛,冤者,呻吟難忍也,小便出白,如淋濁之類,由腎不能藏精也;


傳心,而筋脈相引,緊急抽搐成螈,以心主血脈也。


其邪皆傳於所勝,為賊邪,而又傳遍五臟,弗急治之,而再延十日,則死。


若腎邪傳心,而心氣強,復傳於肺,肺主皮毛,其邪出於營衛,則發寒熱,然其久傳之邪,與氣血膠結,如油入面,不能解除,拖延三年,元氣敗竭則死。


此病邪相傳之次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06:55 | 只看該作者

傳變不常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怒,則肝氣乘矣;


悲,則肺氣乘矣;


恐,則脾氣乘矣;


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


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上衣冠文物邪傳其所勝之臟,是常理也;


而邪之傷人卒發者,原不必待其傳而治之,且人有強弱,邪有重輕,病之變化多端,其傳有不以次序者,假如憂恐等情志所傷,其邪必乘虛深入,不待傳次,已成大病矣。


因其五臟之氣,先自相乘犯,如過喜而心氣虛散,則腎氣乘之,怒則傷肝,悲則傷肺之類,故一臟而有五臟乘犯之病,五五二十五變,及外邪傳化傳乘之病名,何可數計乎!


《難經》論脈,以五臟相乘犯名五邪,有微甚之十變,宜參觀之。


此條與前岐伯所云:不應四時之氣,而臟獨主其病者,義理可以會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08:54 | 只看該作者

傳變死證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真臟見,十月之內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骨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未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此即明久病之死證也。


齒為骨之余,齒枯則知其骨枯矣。


腎主骨,脾主肉,骨枯肉陷,則脾腎兩敗,其虛陽必然上逆而胸中氣滿,喘息而氣振動形,脾腎皆不輸化,則不便矣。


如脈尚和緩者,可延半年,若真臟脈現,可定期日而死也;


其內痛引肩項,或又身熱,脫肉破?,則死更速矣;


或又加腹痛,目眶陷,脾氣已絕,目不見人,肝腎俱絕,故立死,其見人者,至相克之日時則死。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


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


急虛者,危急之虛證,卒然而至,如中風暴仆之類。


五臟之氣阻絕,經脈閉而不通,譬如墮溺水中,不及救援,其死不可定期。


其脈絕不來,此陰陽之氣不往來也,或一呼五六至,將脫之脈矣。


其形肉雖未脫,真臟脈初亦不現,而卒然如此者,猶死也。


可知上節所云死期,亦不過明其常理,非可拘執也。


《素問‧標本病傳論》曰: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脅支滿,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此邪傳其所勝之臟,互相克賊,故死也。


心先受邪而心痛,一日而咳,則傳於肺,火克金也;


三日脅支滿,則傳於肝,金克木也;


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則傳於脾,木克土也;


又三日,則土克水,傳腎而死。


以腎為陰陽之根,夜半陰盛,日中陽盛,冬令夜半則重陰,夏令日中則重陽,遇重陰重陽之偏氣,而身中之根元絕也。


肺病喘咳,三日而脅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此由肺傳肝,金克木也,肝傳脾,木克土也,脾土敗,則五日而身脹,十日死者,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敗其絕,以應生成之數也。


天地之氣,以一歲而升降,人身之氣,應一日之升降,升者氣旺,降者氣衰,五臟之氣,各有衰旺之時,其臟敗者,遇氣衰旺極時,其陰陽不能交接而生化,則死矣。


前後各條所言死期,義理大抵如是。


然又有五行生克者,暴病卒死者,種種變化,莫可數計,其中妙理,固難言喻,自不可拘泥而穿鑿者。


但細審其脈證,而生死之象,灼然可見,若確定其時刻,則非神聖不能也。


肝病頭目眩,脅支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腰脊少腹痛,脛?,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此由肝傳脾,脾傳腎而死。


脾病身痛體重,一日而脹,二日少腹腰脊痛,脛?,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此由脾傳腎,腎傳膀胱,故背膂筋痛,小便閉也。


腎病少腹腰脊痛,?,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支滿,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此由腎傳膀胱,膀胱傳脾,脾傳肝,是逆傳其所不勝也。


胃病脹滿,五日少腹腰脊痛,?,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五日身體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後,夏日?。


此由胃傳腎,腎傳膀胱,膀胱傳脾,是腑臟互傳也。


膀胱病,小便閉,五日少腹脹,腰脊痛,?,一日腹脹,一日身體痛,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此由膀胱傳腎,腎傳脾而死也。


按人身五內腑,外營衛,氣血周流,循環無間,其有失調,則邪乘虛而入,以隨氣血流行,如本元氣勝,其邪漸從外出,若元氣不勝,而邪入臟腑,互相傳變,久則元氣敗絕而死。


是故以上各條,皆言邪傳臟腑而死,未有營衛之表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11:07 | 只看該作者

五逆五奪


《靈樞‧玉版篇》帝曰:諸病皆有逆順,可得聞乎?


岐伯曰: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


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也;


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


咳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


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


腹脹便血,其脈大,脈絕,是二逆也;


咳,溲血,形肉脫,脈搏,是三逆也;


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


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一時而死矣。


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謂逆治。


腹脹,身熱,脈大,表裡俱邪盛而不得泄也;


腹鳴而滿,四肢清冷,後泄,是虛寒而陽敗,脈反大,根元外脫也;


衄而不止,脈大,孤陽上脫也;


咳者,虛火上炎,溲血,其陰下泄,此內傷久而脫形,其脈小弱,猶可治之,小勁,則正敗邪勝也;


咳而脫形,脾肺俱敗,脈小以疾,血液皆枯矣。


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


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氣變而人身之本元絕也。


其腹大脹,四末清冷,中陽已敗,脫形泄甚,元氣垂絕也;


腹脹便血,陰陽兩傷,其脈反大,是真臟脈現,絕則氣絕也;


咳而溲血,形肉脫,陰已竭矣,脈反搏,孤陽將去也;


嘔血,胸滿引背,邪氣上逆,脈小而疾,陰陽俱竭也;


咳,嘔,腹脹,且飧泄,邪氣結而本元敗,脈絕而氣絕也。


如是者,不過一時而死。


以上皆言不可治之證,當熟識而勿妄治,治之反招尤悔也。


《靈樞‧五禁篇》帝曰:何謂五奪?


岐伯曰:形肉已奪,是一奪也;


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


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


大泄之後,是四奪也;


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


此皆不可瀉。


奪者,傷之甚也。


氣血傷甚,即有外邪,亦不可瀉,瀉之本元先脫,故仲景論中有禁汗、禁下之條,多立善法以治之也。


帝曰:何謂五逆?


岐伯曰: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


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


著痹不移,?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


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血 篤重,是謂四逆也;


寒熱奪形,脈堅搏,是謂五逆也。


熱病脈應洪數而反靜,元氣敗而邪熱不去也,汗已出,脈應靜而反躁盛,是精卻而邪勝也;


病泄氣陷,脈應小弱而反洪大,根本虛脫也;


著痹不移,則氣血不活,?肉破,身熱,土敗而陰涸也,故其脈偏絕,氣血不周矣;


淫邪久傷形體,而身熱色白,則陰陽兩損,又下血?篤重,而本元竭矣;


發寒熱而形奪,則營衛陰陽俱傷,其脈堅搏,是無胃氣之真臟脈現,故皆為五逆之死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12:37 | 只看該作者

諸癉病


脾癉


《素問‧奇病論》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癉者,濕熱病也。


脾為濕土,惡濕而喜香燥,主鼓運而為胃行津液者也。


濃味濁陰,遏其清陽,變成濕熱,津液不得輸布而壅於脾,乃上溢而口甘,甘者,脾之味也。


熱積久,則必轉為消渴之病。


急治之以蘭,除其陳腐之氣,遂脾喜香之性也。


蘭者,俗名省頭草,婦女用以漬油抹發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13:38 | 只看該作者

膽癉


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


口苦者,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膽癉。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


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陽陵泉膽經穴也。


《靈蘭秘典》、《六節臟象》等論云: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又曰: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


膽附於肝,肝經之脈,上循喉後,故咽為之使,而膽氣亦由之而上也。


以謀慮太勞而不決,使膽虛汁泄而氣上溢,故口苦而名膽癉也。


凡勞思過慮,無不動火而致膽熱,即口苦矣。


取陽陵泉,治膽募俞,皆針法也。


《陰陽十二官相使》或者即《臟象》等論所云:十二官各司其職,而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以求其中義理,而設治法者乎?


或者謂《陰陽十二官》古經名,今已亡失。


未知孰是,以俟明哲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15:14:22 | 只看該作者

消癉


《靈樞‧五變篇》帝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


少俞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


帝曰:何以知五臟之柔弱也?


少俞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


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


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氣血逆留,?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


此言其人剛暴,而肌肉弱者也。


消癉者,渴飲多食,而肌肉消瘦也。


由五臟柔弱,而其目堅固以深,其光長沖直揚者,心性剛暴多怒,則心肝火熾而氣逆,血脈因之不行,久鬱而成邪熱,以致此病。


然此但言其人剛暴,而肌肉弱者也。


或有飲食及酒色所傷,而成消癉者,亦皆邪熱蘊蓄之所致也。


《素問‧通評虛實論》帝曰:消癉虛實何如?


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


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消癉由邪熱積蓄,病久脈實大,元氣未敗,可治;


脈懸小者,小甚也,元氣已敗,又堅,則無和緩之象,邪氣痼結,故不可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9:30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