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樞識】

 關閉 [複製鏈接]
24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4:05 | 只看該作者

故癃

 
甲乙無以收上之兩焦六字。膀胱下有之胞二字。馬云。酸之氣味。滯澀而收斂。


既入於胃之中脘。則上兩焦。即上中二焦也。


其氣味弗遽能出入。乃留於胃中。久則胃中和溫而下注膀胱。膀胱為胞之室。胞在其中。其體薄。其氣懦。得此酸味。則縮而且綣。所以約而不通。水道不行而為癃也。


張云。


綣、不分也。


約、束也。癃、小水不利也。


味過於酸。則上之兩焦。弗能出入。若留於胃中。則為吞酸等疾。


若胃中溫和不留。則下注膀胱。膀胱得酸則縮。故為癃也。


愚按、胞、溲脬也。


類纂曰。膀胱者。


胞之室。王安道又有胞居膀胱之室之說。甚屬不經。夫胞即膀胱。膀胱即胞也。


焉得復有一物耶。簡案、懦、音儒。說文。


駑弱也。


又音軟。又作?。玉篇。弱也。


縮綣。馬云。連讀為是。說文。新附字。繾綣不相離也。


又釋名。繾綣束縛也。


張注。縮下為句。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4:24 | 只看該作者

陰者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6:37 | 只看該作者

走筋矣

 
甲乙終下有聚字。張云。陰者。


陰器也。


積筋者。


宗筋之所聚也。


肝主筋。


其味酸。故內為膀胱之癃。而外走肝經之筋也。


又宣明五氣篇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6:55 | 只看該作者

咸入於胃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7:14 | 只看該作者

走血矣

 
甲乙注於脈則血氣走之。


作注於諸脈。脈者血之所走也。


十一字。則凝凝則作則血?則胃中汁以下八字。無。又走血矣下。有腎合三焦。血脈雖屬肝心。而為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血矣。


四句。張云。血為水化。咸亦屬水。咸與血相得。故走注血脈。


若味過於咸。則血凝而結。水液注之。


則津竭而渴。然血脈必化於中焦。故咸入中焦而走血。又宣明五氣篇曰。


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簡案、咸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又上文云。酸入於胃云云。上之兩焦。弗能出入。


此似胃與中焦。所指各異。然考下文辛入於胃。苦入於胃。甘入於胃。每章必有此一句。則殆似章首標識。故云胃。云中焦。云兩焦。宜無異義。前注未疑及之。


錄以俟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7:36 | 只看該作者

辛入於胃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7:58 | 只看該作者

與汗俱出

 
甲乙。熏之、作熏至營衛四字。洞心、注云洞。一作?。馬云。辛入於胃。


其氣必走於上焦。上焦者。


受氣而運諸陽者也。


故辛味既走於上焦。則不得不走於氣耳。


如薑韭者。


氣味之辛者也。


衛氣由下焦而生。亦必出而行於分肉之間。所以不時受此辛味之氣也。


惟此薑韭之氣。久留心下。則物在心下。而氣熏於上焦。上焦氣湊。心內似空。故多食辛者。


必洞心也。


且此辛氣與心中之氣。相得而俱行。


辛入則汗必出。汗之出者。


以氣之出也。


其心安得而不洞。宣明五氣篇云。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張云。洞心。透心若空也。


甲乙注千金云。辛入胃而走氣。與氣俱出。故氣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8:20 | 只看該作者

苦入於胃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8:40 | 只看該作者

知其走骨也

 
甲乙下脘下有下脘者三字。變上有氣字。復出下有必黧疏三字。馬云。苦入於胃。而胃中五穀之氣。皆不能勝此苦味。故苦入下脘。則上中下焦之氣皆閉而不通。遂使五穀在胃者。


氣味不知所以變而為嘔也。


況齒者。


乃骨之所終。故苦入則走骨。走骨則走齒。今入而復出者。


即從齒出也。


宣明五氣篇云。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志云。苦乃火味。故入於下而復出於上。以其性下泄而上涌也。


簡案、變嘔即嘔變。佛典有變吐之文。可以證焉。


張云。其變為嘔。非也。


入而復出未詳。


據甲乙乃似苦味之氣入而復出。為齒黧黑疏豁之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09:51 | 只看該作者

甘入於胃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0:11 | 只看該作者

故甘走肉

 
甲乙。弱小、作弱少。留於胃中者。


者上有甘字。潤下無者字。?作悶。其氣外通於肉以下。作其氣通於皮。故曰甘走皮。皮者肉之余。蓋皮雖屬肺。與肉連體。故甘潤肌肉並皮也三十二字。蟲、馬本作蠱。注。蠱、作蟲。張云。甘性柔緩。故其氣弱小。不能至於上焦。味過於甘。則與穀氣留於胃中。令人柔潤而緩。久則甘從濕化。致生諸蟲。蟲動於胃。甘緩於中。心當?矣。


?、悶也。甘入脾。脾主肉。故甘走肉。宣明五氣篇曰。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2:46 | 只看該作者

陰陽二十五人篇第六十四


諸本無篇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3:11 | 只看該作者

伯高曰

 
甲乙作少師。張云。按本節引通天篇少師之答。而此云伯高者。


豈少師即伯高之別稱耶。


無考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3:40 | 只看該作者

不離於五

 
張云。由陰陽而化五行。所以天地萬物之理。總不離五。而人身之相應者。


亦惟此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4:00 | 只看該作者

故五五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4:47 | 只看該作者

從外知內

 
張云。五行之中。又各有五。如下文以五形之人。而又分左之上下。右之上下。是為五矣。


五而五之。


計有二十五人也。


然此言五行之詳。非若通天篇所謂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和平五態而已。故曰陰陽之人不與焉。


又不合於眾者五也。


別而以候。欲別其外而知其內也。


簡案、馬云。計有二十五人之式。而彼陰陽和平之人不與也。


此政讀為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5:08 | 只看該作者

遵循

 
簡案、逡、巡同。莊子。至樂作蹲循。通雅云。古人不惟借聲見形。義近者時牽率書之。


故循以借逡。又以借巡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5:28 | 只看該作者

本形之人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5:57 | 只看該作者

佗佗然

 
甲乙無似於蒼帝其為人七字。下同。此例肩下有平字。馬云。比者擬議之謂。


蓋以人而擬角。故謂之曰比。此言木形人有五。有全偏之分也。


木形之人。木氣之全者也。


下文四股則偏矣。


木主東方。其音角。其色蒼。故木形之人。當比之上角。似於上天之蒼帝。色蒼者。


木之色蒼也。


頭小者。


木之巔小也。


面長者。


木之體長也。


肩背大者。


木之枝葉繁生。其近肩之所闊大也。


身直者。


木之體直也。


小手足者。


木之枝細而根之分生者小也。


此自其體而言耳。


好有才者。


木隨用而可以成材也。


力少者。


木必易搖也。


言多憂而外勞於事者。


木不能靜也。


耐春夏者。


木以春夏而茂盛也。


不耐秋冬者。


木以秋冬而雕落也。


此自其性而言耳。


故秋冬有感於邪。則病易生。肝經屬起厥陰。為根干。故足厥陰經之分肉。形體佗佗然。有安重之義。(案詩經國風君子偕老篇云委委佗佗朱注云雍容自得之貌)張云。足厥陰肝木之經也。


肝主筋。為罷極之本。故曰佗佗然。佗佗、筋柔遲重之貌。足厥陰為木之臟。足少陽為木之腑。此言臟而下言腑者。


蓋以厥陰少陽為表裡。而臟為腑之主耳。


故首云。上角厥陰者。


總言木形之全也。


後云大角、左角、?角、判角、少陽者。


分言木形之詳也。


茲於上角而分左右。左右而又分上下。正以明陰陽之中。復有陰陽也。


余準此。志云。佗佗、美也。


如木之美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3 10:18:19 | 只看該作者

大角之人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2 00:2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