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821#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6:29 | 只看該作者

消肉化毒丹


山楂(三錢) 枳殼(一錢) 神麯(三錢) 雷丸(三錢) 厚朴(一錢) 大黃(三錢)水煎服。


一劑而大下之,則犬、牛之肉盡消而出,不必二劑。


然此方乃下逐之神方,倘可上涌,不必用此。


苟用吐法不效,急用此方,無不可救療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2#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6:38 | 只看該作者

黃蘿飲


亦神效。


大黃 當歸(各五錢) 山楂肉 蘿卜子(各三錢) 枳殼 檳榔(各一錢) 柴胡(五分) 丹皮(二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3#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6:47 | 只看該作者

人有一時短見


服鹽鹵之毒,必至口咸作渴,腹中疼痛,身蜷腳縮而死。


夫鹽能補腎,何便殺人?


不知鹽鹵味苦,苦先入心,心遇鹽鹵,心氣抑郁不通,鹽鹵見心不受,乃犯於腎,腎見其味苦,腎又不受,遂往來於心腎之間,心腎之氣不交,而鹽鹵流入於腸,而不可救矣。


蓋大小腸最惡鹽鹵,入之必縮小其腸而成結,腸結而氣又不通,安得不蜷曲而死乎。


治法必用甘以解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4#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6:56 | 只看該作者

方用


生甘草(三兩)煎湯救之。


如服鹵未久,生甘草湯中加淡豆豉一兩,同煎飲之,必吐。


如服已久,生甘草湯中加入當歸二兩,同煎飲之,腸潤未必皆死也。


要在人活變耳。


此症亦可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5#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7:05 | 只看該作者

歸冬榆草湯


救之。


生甘草(二兩) 當歸(一兩) 麥冬(一兩) 地榆(五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6#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7:14 | 只看該作者

人有恣飲燒酒


大醉而死,其身體必腐爛臭穢。


夫酒為大熱之物,況燒酒純陽無陰,尤為至熱者乎。


多飲過度,力不能勝,一時醉倒,熱性發作,腐腸爛胃,往往不免。


必須用井水頻撲其心胸。


解其頭發,浸頭於冷水之中,候溫即易涼水,後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7#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7:23 | 只看該作者

解炎化酒湯


救之。


人參(一兩) 柞木枝(二兩) 黃連(三錢) 茯苓(五錢) 菖蒲(一錢) 寒水石(三錢)水煎,服一碗,以冰水探冷灌之,得入口中,即不死矣。


此方以柞木解其酒毒,黃連、寒水石解其火毒,菖蒲引入心中,用茯苓以分消其酒濕之氣,然必用人參以固真氣者,使氣不隨酒俱散。


蓋燒酒系氣酒也,熱極則氣易散越,固其真氣,而火可瀉,毒可解也。


倘止瀉其火而解其毒,火瀉毒解而氣脫矣。


氣脫而身將何在哉?


此人參之所以必用。


苟無人參,以黃 二兩代之可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8#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7:33 | 只看該作者

地龍湯


救之亦神妙。


蚯蚓(二十條) 蔥(四十條)同搗爛如泥,以井水二碗漉過,取汁一碗,灌醉人口中,即可保其不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9#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7:41 | 只看該作者

人有愛食河


以致血毒中人,舌麻心悶,重者腹脹而氣難舒,口開而聲不出,若久不治,亦能害人。


大約肝經血燥,而胃氣又弱者,多能中毒。


蓋河 乃魚中之最善怒者也,食之自能動氣。


況肝經血燥之人,則肝氣自急,以急投急,安有不增其急暴之氣乎。


氣急而腹難舒,故心悶也。


氣急而聲難出,故舌麻也。


治法吐出其肉,則氣舒腹寬,聲出而口閉,何至有心悶、舌麻之症哉。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0#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7:52 | 只看該作者

瓜蒂散


加味治之。


瓜蒂(七枚) 白茅根(一兩) 蘆根(一兩)水煎汁飲之。


必大吐,吐後前證盡解,不必再服。


古人有拼死食河 之語,亦是愛食之也。


其實河純不能殺人,但與性怒者不甚相宜耳。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1#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8:03 | 只看該作者

蘆薑湯


救之亦神效。


神麯(三錢) 半夏(二錢) 茯苓(三錢) 蘆根汁(一碗) 生薑汁(一合)水煎。


一劑即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2#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8:12 | 只看該作者

腸鳴門(三則)


人有腸中自鳴,終日不已,噯氣吞酸,無有休歇,人以為脾氣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旺乎。


夫肝木不郁,則脾氣得舒,腸亦安然輸挽,順流而下,何至動不平之鳴耶。


惟肝木克脾土,則土氣不能伸,而腸乃鳴矣。


蓋坤道主安寧者也,惟地中有風震動之,聲出如霆如雷,非明驗乎。


故治腸鳴之病,不必治腸,治脾土而已。


亦不必專治脾土,治肝木而已。


肝木之風靜,脾土之氣自靜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3#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8:21 | 只看該作者

安土湯


白芍(一兩) 白朮(一兩) 柴胡(一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蒼朮(二錢) 神麯(二錢) 炮薑(一錢) 水煎服。


一劑少土,二劑全止,不必三劑。


此方脾肝同治之法。


肝平而脾氣得養矣,脾安而腸氣得通矣。


不必止鳴而鳴自止者,妙在行肝氣之郁居多,所以奏功特神耳。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4#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8:31 | 只看該作者

香梔平肝飲


亦佳。


炒梔子(三錢) 茯苓 白芍 白朮(各五錢) 陳皮 甘草(各一錢) 香附(二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5#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8:40 | 只看該作者

人有飢餓之後


腹中腸鳴,手按之鳴少止者,人以為大腸之虛也,誰知胃氣之虛乎。


蓋胃氣者,陽氣也。


胃與大腸同合陽明之經,胃屬足陽明,大腸屬手陽明也。


故陽明胃燥,大腸亦燥,陽明胃虛,大腸亦虛。


大腸之糟粕,必由胃而入,大腸氣虛,必得胃氣來援。


今胃氣既虛,僅可自顧,安能分布於大腸,此大腸匱乏,所以呼號,求濟於同經之胃而頻鳴也。


治法必須助胃氣之弱。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6#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8:50 | 只看該作者

實腸湯


黃 (一兩) 茯苓(五錢) 山藥(五錢) 白朮(一兩) 甘草(一錢) 神麯(二錢) 五味子(一錢) 肉果(一枚)水煎服。


一劑而腸鳴止,連服四劑不再發。


此方大補胃中之氣,絕不去實大腸,治胃而腸鳴自止,故即謂之實腸湯。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7#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8:59 | 只看該作者

加味四君湯


亦妙。


白朮(三錢) 茯苓(二錢) 人參 穀芽(各一錢) 甘草 神麯(各五分) 砂仁(一粒)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8#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9:09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腸中作水聲者


如囊裹漿狀,亦腸鳴之病也,誰知是水蓄於大腸乎。


夫大腸之能開能闔者,腎火操其權也,腎熱而大腸亦熱,腎寒而大腸亦寒。


大腸寒而水乃注於中而不化,故作水聲也。


雖然大腸能容糟粕,而不能容水,水入大腸,必隨糟粕而出,何以但作水聲,不隨糟粕而即出耶?


蓋大腸之下為直腸,直腸之下為魄門,乃肺操其政,非腎操其政也。


肺憐腎之弱,欲救之而無從,未常不惡邪水之入腸也。


肺居上游,不能禁邪水之不入於腸,實能斷邪水之不出於腸。


況大腸與肺為表裡,肺氣不下行,大腸之氣亦因之而不泄。


魄門正肺之門也,肺門謹鎖,大腸之水又何從而出乎?


所以愈積於其中,作裹漿之聲也。


治法補命門之火,兼利其水,則水從膀胱而化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9#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9:18 | 只看該作者

五苓散


治之。


白朮(五錢) 茯苓(五錢) 豬苓 澤瀉(各一錢) 肉桂(三錢)一劑而膀胱之水若決江河而大出矣,二劑而腹中之水聲頓息。


蓋五苓散本是利水之聖藥,我多加肉桂,則腎氣溫和,直走膀胱,水有出路,豈尚流入大腸哉?


故不必治大腸而自愈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0#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49:25 | 只看該作者

消漿飲


亦效。


茯苓 山藥(各一兩) 芡實(五錢) 肉桂(一錢) 車前子(二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1 00: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