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861#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3:01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腰重腳腫


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喘急痰盛,不可以臥,此肺、腎俱虛之病,非臌脹也。


夫水症多是脾胃之虛,茲何以肺、腎之虛亦成水脹耶?


不知肺虛必盜脾胃之氣,而腎虛則不能生脾胃之氣。


二經既虛,則脾胃之氣更虛,土難生金,而肺之氣化不行,而腎之關門不開矣。


於是水不能消而泛濫,一如水腫之病也。


治法似宜補肺而兼補腎,然而補肺又不若竟補腎之為得。


蓋肺雖生腎,然止能生腎水,而不能生腎火也;


脾胃必得腎火以相生,水氣必得腎火以相化;


況補腎則肺不必來生腎水,而肺金自安矣,是補腎即所以補肺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2#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3:25 | 只看該作者

金匱腎氣丸


茯苓(十兩) 附子(一個) 牛膝(三兩) 官桂(二兩) 熟地(四兩) 山藥(六兩) 丹皮(二兩) 澤瀉(四兩) 車前子(三兩) 山茱萸(二兩) 各為末,蜜為丸。


每日早晚白滾水各送下一兩。


服三日而小便利,再服三日而腰輕,服十日而上下之腫盡消,服二十日而喘急痰盛無不盡除,服一料完全愈。


再服一料斷不再發也。


此方經後人改竄分兩,以致治肺腎之水脹多至不效,因世人畏茯苓、澤瀉之過於泄水耳。


不知水勢滔天,既不用掃蕩之藥以決水,乃畏利導之品,而不用之以消水乎。


故必須多用茯苓、車前為君,則水可泄之使從膀胱而下出。


然而腎之關門不開,非附子、肉桂回陽助火,蒸動腎氣,則關何以開;


腎關不開,而胃之積水何以下哉。


故必用桂、附以開關,關既開矣,則茯苓、車前、牛膝得盡利水而直下。


又恐水過於利,未免損傷陰氣,得熟地、山藥、丹皮以佐之,則利中有補,陽得陰而生;


則火無炎亢之虞,土有升騰之益。


誠治水之神方,補土之妙藥也。


世人倘疑吾說之偏,而妄增藥味,或更改輕重,斷不能收功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3#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3:42 | 只看該作者

溫腎消水湯


亦效。


人參(三錢) 熟地(五錢) 山藥(一兩) 山茱萸(三錢) 茯苓(一兩) 肉桂(二錢) 薏仁(五錢) 水煎服。


二十劑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4#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3:55 | 只看該作者

人有手足盡脹


腹腫如臌,面目亦浮,皮膚流水,手按之不如泥,但陷下成孔,手起而脹滿如故,飲食知味,大便不溏泄,小便閉澀,氣喘不能臥倒,人以為水臌之症,而不知乃腎水之衰也。


真水足而邪水不敢橫行,真水衰而邪水乃致泛決。


況真水既衰,則虛火必盛,虛火既盛而真水力不能制,則火性炎上,三焦之火與衝脈之屬火者,皆同群助逆,無不逆沖而上行矣。


火既上衝,而水從火泛,上走於肺,喘嗽而不寧矣。


臥主腎,腎氣既逆,安得而臥耶。


人至不得臥,則肺氣夜不得歸於腎之中,而腎之中水空而無非火氣,則肺之氣不敢久留於腎,仍歸於肺經。


母因子虛,則清肅之令不行於膀胱,於是,水入於膀胱之口而膀胱不受,乃散聚於陰絡,隨五臟六腑之虛者入而注之,不走小腸而走手足皮膚,而毛竅出水也。


此種水症,必須補腎之水以制腎火,尤宜補肺之金以生腎水。


蓋腎水不能速生,惟助肺氣之旺,則皮毛閉塞,而後腎氣下行,水趨膀胱而不走腠理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5#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4:09 | 只看該作者

六味地黃東


加麥冬、五味治之。


熟地(二兩) 山茱萸(一兩) 山藥(一兩) 茯苓(二兩) 丹皮(六錢) 澤瀉(一兩) 麥冬(一兩) 北五味(三錢) 水煎服。


一劑可臥,二劑水如注,四劑而一身之腫盡消,十劑而諸症全愈。


愈後服補腎肺之藥,尤須戒色至一年,禁鹽至三月,否則雖愈而必發也。


蓋此症原有腎火,故補水而不必補火也。


腎虛以致火動,肺虛以致水流,補其水則火自靜,補其金則水自通,實有至理,而非泛然以作論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6#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4:22 | 只看該作者

健腎湯


亦佳。


熟地 茯苓(各二兩) 麥冬 蓮子,連心(用各五錢) 芡實 山藥(各一兩) 水煎服。


二劑而脹消,十劑全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7#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4:36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單腹脹滿


四肢手足不浮腫,經數年不死者,非水臌也。


蓋水臌不能越兩年,未有不皮膚流水而死者。


今經數年不死,皮膚又不流血,豈是水臌之症?


乃蟲結於血之中,似膨而非臌也。


夫此症何因而得?


飲食之內或食生菜,而有惡蟲之子,入腹而生蟲;


或食難化之物,久變為蟲。


血即裹之不化,日積月累,血塊漸大,蟲生遂多。


所用食物止供蟲食,即水穀入腹所化之血,亦為蟲之外郭,而不能灌注於各臟腑矣。


此等之症,最忌小便不利與胃口不健者,難以醫療。


倘小便利而胃口開,均可治之。


蓋小便利者,腎氣能通於膀胱也;


胃口開者,心氣能行於脾胃也。


二臟之氣有根,可用殺蟲下血之藥而無恐,以其本實未撥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8#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4:52 | 只看該作者

逐穢消脹湯


白朮(一兩) 雷丸(三錢) 白薇(三錢) 甘草(一錢) 人參(三錢) 大黃(一兩) 當歸(一兩) 丹皮(五錢) 蘿卜子(一兩) 紅花(三錢) 水煎服。


一劑腹內必作雷鳴,少頃下惡物滿桶,如血如膿,或有頭無足之蟲,或色紫色黑之狀。


又服一劑,大瀉大下,而惡物無留矣。


然後以人參一錢、茯苓五錢、薏仁一兩、山藥二兩、白芥子一錢、陳皮五分、白朮二錢,調理而安。


前方用攻於補之中,雖不至大傷臟腑,然大瀉大下,畢竟元氣少損。


故穢盡之後,即以參、苓、薏、藥之類繼之,則脾氣堅固,不愁亡陰之禍也。


或問此等之病,既非水臌,初起之時,何以知其是蟲臌與血臌也?


吾辨之於面焉,凡面色澹黃之中,而有紅點或紅紋者是也;


更驗之於腹焉,凡未飲食而作疼,既飲食而不痛者是也。


苟面有紅點、紅紋與既飲食而不痛,即可用逐穢消脹湯減半治之,亦一劑而即愈也。


但下後毋論新久,必須忌鹽者一月。


苟若不忌,必至再病,則難治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9#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5:07 | 只看該作者

雷逐丹


亦神效。


雷丸(三錢) 當歸 白芍(各五錢) 紅花(一兩) 雄黃 厚朴 檳榔(各二錢) 枳實 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一劑下惡穢一桶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0#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5:27 | 只看該作者

人有上身先腫


因而下體亦腫,久之一身盡腫,氣喘嗽不得臥,小腹如光亮之色,人以為水臌已成,誰知是水臌之假症乎。


夫濕從下受,未聞濕從上受者也。


凡人脾土健旺,必能散精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何致水氣之上侵。


惟脾土既虛,飲食不化精而化水,乃邪水而非真水也。


真水既無所生,則腎中干涸無非火氣,於是同任、衝之屬火者俱逆而上出。


是水從火溢,上積於肺而嗽、奔越於肺而喘,既喘且嗽,身自難臥;


散聚於陰絡而成跗腫,故先上腫而後下腫也。


似乎治法亟宜治腎矣,然而火盛由於水衰,而水衰實先由於土衰也,補土其可緩乎。


惟是既補脾以健土,必至燥腎以旺火,故補脾又必須補腎,而補腎又必須補脾,所貴二者之兼治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1#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5:42 | 只看該作者

二天同補丹


山藥(一兩) 芡實(一兩) 茯苓(五錢) 白朮(二兩) 肉桂(三分) 訶子(一錢) 百合(五錢) 水煎服。


二劑而喘嗽輕,又二劑而喘嗽止,十劑而腫脹消,再十劑全愈。


此方無一味非治脾之藥,即無一味非補腎之藥也。


健其土而不虧夫腎,滋其水而不損於脾,兩相分消而又兩相資益,得利之功而無利之失,治水臌之假症,實有鬼神不測之妙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2#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5:57 | 只看該作者

芡術湯


亦效。


白朮 芡實(各二兩) 茯苓(一兩) 肉桂(一錢) 車前子(五錢) 水煎服。


二劑輕,四劑又輕,十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3#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0:56:12 | 只看該作者

厥症門(七則)


人有日間忽然發熱,一時厥去,手足冰涼,語言惶惑,痰迷心竅,頭暈眼昏,此陽厥也。


乃陰血不歸於陽氣之中,而內熱如焚,外反現假寒之象,故手足冷也。


此等之症,傷寒中最多。


但傷寒之厥乃傳經之病,必熱至五、六日而發厥,非一日身熱而即發厥者也,故不可用傷寒之法以治此等之厥。


然而雖不同於傷寒,而內熱之深,正未嘗少異。


夫厥乃逆也,逆肝氣而發為厥;


厥乃火也,逆火氣而發為熱。


熱深而厥亦深,熱輕而厥亦輕,故不必治厥也,治熱而已矣。


惟是厥發於日,陽離乎陰也。


無陰則陽無所制,離陰則陽無所依,陽在裡而陰在表,自然熱居中而寒現外矣。


治法瀉其在內之火,則內熱自除而外寒自散。


然而,火之有餘仍是水之不足,瀉火之中而佐之補水之味,則陽得陰而有和合之歡,斷不至陰離陽而有厥逆之戾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4#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1:00:32 | 只看該作者

安厥湯


人參(三錢) 玄參(一兩) 茯苓(三錢) 白薇(一錢) 麥冬(五錢) 生地(五錢) 天花粉(三錢) 炒梔子(三錢) 白芍(一兩) 柴胡(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厥定,再劑而身涼矣。


凡日間發厥之症,俱可治之,無不神效。


此方和合陰陽,實有調劑之妙。


助陽氣而不助其火,生陰氣而不生其寒,祛邪而不損其正,解鬱而自化其痰,所以定厥甚神,返逆最速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5#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1:00:47 | 只看該作者

黃連定厥湯


亦效。


黃連(二錢) 當歸(五錢) 麥冬(五錢) 玄參(一兩) 貝母(三錢) 菖蒲(五分) 水煎服。


一劑即回,二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6#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1:01:07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夜間發熱


一時厥逆昏暈如死人狀,惟手足溫和,喉中痰響,不能出聲,此陰厥也。


乃陽氣虛而不能入於陰血之中,以致鬼神憑之,往往厥逆也。


直中陰寒之症,多有一時發厥者,但彼乃陰寒而猝中,此乃陰熱而暴亡,各有不同。


陰寒之厥,手足筋脈多青,灌之水必吐;


陰熱之厥,手足筋脈多紅,飲之水必不吐。


陰寒之厥,身必不熱,陰熱之厥,身必不涼。


以此辨之,不差毫發。


故陰寒之厥,舍參、附無奪命之丹;


陰熱之厥,飲參、附即喪身之鴆。


治陰熱之厥,法宜補陰以助陽,使真陰足而邪陰自散,陽氣旺而虛火自消。


庶痰涎化,昏暈除,厥逆定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7#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1:01:29 | 只看該作者

補陰助陽湯


玄參(一兩) 麥冬(一兩) 熟地(一兩) 人參(二錢) 白芥子(五錢) 柴胡(一錢) 白芍(一兩) 當歸(一兩) 白朮(一兩) 茯苓(五錢) 菖蒲(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昏迷蘇,再劑而痰涎化,三劑而厥逆回,則可生也,否則不可救矣。


此方補陰之藥多於補陽。


陰水足而陰火可散,陰火散而陽氣可回,陰陽合而昏迷宜蘇矣。


倘服之而不效,是陰陽早已相脫,不能再續也,非前藥之故耳。


或曰陽氣虛而離陰,是宜單補陽以入陰,今補陰以合陽,恐非治法。


不知陽氣虛而不能入於陰血之中者,以陰血之大燥,火盛而虛陽不敢入於陰耳,非陰血過多之謂也。


苟補陽過勝,則陽旺而陰益消亡,此所以必須補陰以合陽,而萬不可補陽以勝陰也。


況方中未嘗無補陽之藥,補陰居其七,補陽居其三,陰陽始無偏勝,而厥逆可援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8#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1:01:45 | 只看該作者

解暈神丹


亦效。


人參 半夏(各二錢) 茯苓(五錢) 南星(一錢) 天麻 烏藥 陳皮 菖蒲(各五分) 當歸(三錢) 柴胡(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9#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1:02:04 | 只看該作者

人有日間發厥


而夜間又厥,夜間既厥,而日間又復再厥,身熱如火,痰涎作聲,此乃陰陽相並之厥也。


熱多則厥亦多,用瀉火之藥,則熱除而厥亦除矣。


然而厥既有晝夜之殊,而熱亦有陰陽之異,正未可徒瀉夫火也。


宜於瀉陽之中,而用補陰之藥;


於抑陰之內,而用補陽之劑。


庶幾陽火得陰而消,陰火得陽而化。


提陽出於陰,而日間無昏暈之虞;


升陰入於陽,而夜間無迷眩之害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0#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21:02:26 | 只看該作者

旋轉陰陽湯


人參(一錢) 白朮(三錢) 白茯神(三錢) 白芍(五錢) 當歸(三錢) 生地(五錢) 麥冬(三錢) 附子(一分) 炒梔子(二錢) 天花粉(三錢) 柴胡(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厥逆安矣,不必再劑也。


此方陰陽雙補,痰火兩瀉,補瀉兼施,不治厥而厥自定也。


倘或補陰而不補陽,或瀉陽而不抑陰,則陰陽必有偏勝,而痰火必致相爭,變出非常,有不可救藥者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2 04:42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