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戴麗三醫療經驗選】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00:03 | 只看該作者

 

顫抖即顫振,此病方書記載甚少,王肯堂《證治準繩·雜病》謂:「顫,搖也;振,動也。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


王氏分型,有陰血不足,有氣虛,有心虛,有挾痰者。


臨床所見,尚有濕熱所致者,此多見於嗜酒之人,亦有陽虛所致者,本例即是。


根據病史及以往所服方藥,結合現時表現,斷為脾腎陽虛,風痰鬱阻。


採用壯火扶陽、健脾燥濕、祛風化痰之法,競獲全愈。


其關鍵性用藥在第三診,方中所用代赭石、紫石英、赤石脂等味,為養肝、祛痰、降逆之要藥,由本及標,故見效迅速。


但初診、次診方,是為第三診創造條件,奠定治療基礎的。


若不經過這兩個步驟,開始即用第三診處方,則不易有此功效。


故臨床治病,應當注意分清標本緩急,做到胸中有數。


否則,欲連而不達,事倍而功半,良好的動機,未必會有良好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00:50 | 只看該作者

肝寒腹痛

 

趙××,男,三十二歲。


患腹部疼痛,大便不解,曾用苦寒消導之藥無效,隨又自吃香蕉數枚,意欲通便。


然大便未通,反而腹痛加劇,兩脅作脹,從深夜至天明劇痛不止,冷汗淋漓,輾轉呻吟,至次日午後,扶來我所就診。


察其脈弦緊,舌質略青,苔白膩,面色青黯,表情苦楚,不思食。


此係肝寒胃冷,寒濕凝滯,木不疏土之故。


處以經驗方「霹靂湯」:


黑附片30克炒吳萸6克公丁香4克木瓜6克絲瓜絡6克灶心土30克


方中,附片壯陽補火,散寒逐濕,治脾胃虛冷,吳萸溫肝逐寒,散濕開鬱,驅厥陰之濁邪,為治心腹疼痛要藥,丁香溫中、降逆、暖腎,治心腹冷痛,且有壯陽之功,木瓜平肝達郁、舒筋止

痛,絲瓜絡通經絡,散結滯,行血脈,灶心土溫中燥濕,暖胃止痛,《本草便讀》說:「其功專入脾胃,有扶陽退陰散結除邪之意。」此方之用,目的在溫中、疏肝、燥濕、止痛。


不用甘草者,欲使藥力由中焦而達丹田也。


二診:上方服一次後,即覺腹痛減輕,盡劑則痛消失,且思飲食,面已不青,脈轉緩和。


形神安定,情志舒暢。


但皮膚出現紅色斑塊。


此病邪從裡達表之佳象。


宜因勢利導,用通陽化氣之劑以調暢氣機。


方用劉河間大橘皮湯加乾薑。


處方:


陳皮6克豬苓9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白朮9克桂枝9克廣木香4.5克檳榔9克六一散9克乾薑9克


方中,五苓散化氣行水,桂枝又能通陽、開肺氣、散風邪,陳皮、木香健胃理氣;


六一散清熱利濕;


加乾薑以助桂枝通陽之力。


三診:服一劑斑塊即消,但寒結未化,大便不爽。


濕從熱化,注於膀胱而小便短赤。


予《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


處方:


黑附片30克大黃9克(同煨)細辛3克


四診:服一劑,大便通暢,但覺肛門灼熱、口渴,是濕熱又注於大腸。


宜瀉熱和胃。


用《傷寒論》調胃承氣湯。


處方:


大黃6克炙甘草4.5克芒硝6克(另包)


前二味同煎取汁,每次調入芒硝3克,連服二次。


上方服後,症狀消失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01:29 | 只看該作者

 

《靈樞·五邪篇》云:「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嗚腹痛。」。


這是指陰寒所致之腹痛。


因「背為陽,腹為陰」,腹部既然屬陰,則喜溫而惡寒,故腹痛以寒證為多。


本例脈證合參,再結合服苦寒藥及香蕉後,腹痛加劇,斷為肝寒胃冷所致腹痛,殆無疑議。


因寒則凝,陽氣不能舒展,無力運送,故大便停滯不通,此為寒結。


至於肝寒見症,孫思邈《千金方》謂:「肝虛寒,病苦脅下堅,寒熱腹滿,不欲飲食,腹脹,悒悒不樂。」


由於肝寒而導致木鬱,鬱則肝之疏泄和升發機能受制,必然影響脾胃之消化吸收,此「木鬱不能疏土」之謂也。


經云。


「木鬱逸之」,達即條達舒暢之意。


故初診用「霹靂湯」,予吳萸、木瓜溫肝散寒,以遂其條達之性,附片、公丁、灶心土扶陽。


溫中、散寒除濕而培脾土,絲瓜絡通絡散結而利血脈。


藥證相符,一劑痛止。


此方凡肝胃虛寒所致腹痛、脅痛、嘔吐,?用之多效。


又:本例因寒結滯於裡,經溫通之後,邪氣外達,乃出紅斑。


後因邪鬱釀熱,終成濕熱下注,故治法先後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02:25 | 只看該作者

胃脘痛二例

 

例一

 

包××,男,四十五歲。


因胃脘痛住某醫院,診斷為「胃潰瘍」。


治療二月餘,疼痛未減,反而泄瀉不止,日行十餘次,大便色黑,已七、八日不能進食,病情危篤,乃邀余會診。


患者精神倦怠,脈細小無力,舌淡苔薄白。


證屬申氣不足,脾虛下陷,胃氣不和。


治宜溫脾健胃。


俾脾陽健運復常,則胃痛自緩,泄瀉亦可自止。


方用吳萸理中湯。


處方:


炒吳萸6克潞黨參15克炒白朮12克炮薑12克炙甘草6克


方中潞黨參補氣益脾,炒白朮健脾燥濕而止瀉,吳萸溫胃散寒,炮薑、甘草苦甘化陰而止血。


二診:服二劑,泄瀉全止,精神好轉。


繼用上方去吳萸,加砂仁6克,法半夏9克,茯苓15克,以開胃醒脾。


三診:服二劑,胃痛全止,能進飲食。


再以陳夏六君湯二劑,補氣益脾。


最後用黃坤載黃芽湯,乾薑改炮薑。


以鞏固療效。


處方:


潞黨參15克炮薑9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


黃坤載云:「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


又云:「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薑,培土泄水,則宜甘苓」。


特制黃芽湯一方,專以益氣溫中,燥濕利水。


服二劑,便血全止,大便色轉黃,精神恢復而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03:18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李××,男,三十四歲。


因胃脘疼痛,長期反復發作,大便色黑而住某醫院。


診斷為「胃潰瘍」。


經治療二月餘,輸血2000毫升而病情未見好轉。


症見:胃痛腹脹,暖氣、反酸,畏寒肢冷,聲低息短,少氣懶言,面色青黯,舌質青滑,脈沉。


證屬腎陽大虛,陰寒凝滯,氣機不暢。


治宜扶陽抑陰,回陽祛寒。方用《傷寒論》四逆湯。


處方:


附片60克乾薑15克甘草6克


此方專以驅散陰邪,峻扶元陽。


鄭欽安說:「凡人一身,全賴一團真火(即元陽、真陽、腎陽),真火欲絕,故病見純陰。」


又說;「四逆湯一方,乃回陽之主方也。……既能回陽,則凡世之一切陽虛陰盛為病者,皆可服也。」故余臨證以來,每遇陰寒重證,均以此方投之,往往應手取效。


二診:服二劑,胃痛大減,精神好轉,大便黑色轉淡,微覺腹脹。


再就原方加肉桂9克,砂仁6克。


桂、砂兩味,是陰症開竅藥,溫胃散寒,並具升降氣機之力。


三診:服二劑,各症續減。


改用潛陽湯加肉桂。


處方:


附片60克砂仁6克龜板15克甘草6克肉桂9克


此方有納氣歸腎之妙。


方中砂仁辛溫,能散脾胃寒邪,且有納氣歸腎之功;


龜板咸平,滋陰潛陽,補血止血,附子辛熱,能補腎中真陽,配龜板能陰陽兩補;


肉桂辛甘大熱,補腎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配附子能溫腎強心,配砂仁溫胃散寒;


復用甘草之甘以補中,則先後天並重,陰陽兩補。


四診:服二劑,大便顏色轉黃,惟稍覺腹痛,原方加炒吳萸6克,以溫中止痛。


囑服二付,諸症消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03:57 | 只看該作者

 

胃痛一症,原因較多,分類不一,但不出外感、內傷兩大類。


上述兩例均屬內傷。


例一胃痛兼泄瀉不止,辨證為中氣不足,脾氣下陷,故以理中湯加減,經益氣溫中而愈。


例二亦胃痛,但兼全身虛寒,辨證為腎陽大虛,以四逆湯等方回陽祛寒而愈。


病變均在胃脘,但前例以脾氣虛為主,後例以腎陽虛為主,具體表現不同,故治法亦異,而療效均佳。


故臨證之際,須細審病機,切忌見痛止痛,見血止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06:27 | 只看該作者

嘈雜二例

 

例一

 

李××,女,四十餘歲。


自訴七、八年來每於經期前後均感坐臥不安,心中嘈雜,時吐清水,經多方求醫概從胃治,所用處方不外理中湯、六君湯和棗仁、遠志、龍骨、牡蠣等安神定志潛陽之品,服後不僅罔效,尤增煩躁不安。


今余查其脈,皆弦微細數,舌質微乾苔薄白。


詳問經信情況,訴每月經來色暗量少,且手足心烘熱,乳部脹痛,細審此證,係膽氣不降,肝木侮土,以致懊(忄農)嘈雜。


擬四逆散與小建中湯合方為治。


處方:


柴胡10克桂枝9克杭芍15克枳實9克甘草6克生薑3片大棗2個飴糖15克


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鬱理脾,柴胡、枳實配合具升清陽降濁陰之效;


小建中湯滋肝達木、補虛散寒,溫建中臟。


四逆散佐小建中湯意在使中陽建運,肝木得升,膽氣下降則懊儂螬雜之症自消。


本「上熱之病,甲木不降」之旨立法。


二診:上方服二劑後,症狀大減,續服原方三劑後症狀全消。


為鞏固療效,囑守原方於月經前服二劑,並用自擬當歸調經湯於經期服用。


追蹤觀察數年均未再發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09:44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劉××,女,30餘歲。


患心中嘈雜,口苦,常吐清水,得食即止,伴有手足麻木,心慌,失眠。


病已年餘,經西醫診斷為「神經官能症」。


查其脈虛弱無力,舌質青滑無苔,兼見神疲乏力。


此係煩勞過度心血不足所致。


治宜補血安神,稍佐清心降逆為治,用歸脾湯加減。


處方:


北口耆15克潞黨參15克當歸15克炙遠志6克炒棗仁10克白朮9克茯神15克木香3克元肉15克法夏10克云黃連3克杭芍10克


歸脾湯以補心血之不足,加法夏降胃逆,杭芍養肝斂陰活血以制木香之燥,少佐黃連以清心火。


二診:上方服二劑,症狀見減,仍用歸脾湯去黃連再加山熒肉以補肝之不足。


三診:服四劑後,心中嘈雜及手足麻木、心慌已基本控制。


為了鞏固療效以防再發,故囑患者仍用歸脾湯減木香之燥,加天麻15克、法夏10克、杭芍10克,在補心脾的基礎上佐養肝鎮靜為調治。


服藥三劑後,數年來未見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0:24 | 只看該作者

 

嘈雜一症《類證治裁》謂「嘈症屬胃」,朱丹溪云「皆痰火為患或食鬱有熱」。


《類證》所言以臟腑立論,病往在胃,丹溪所言以病因立論,痰火為患。


二書所立處方多屬常法,不外健脾化痰之類。


如屬變局,拘於常法則難取效。


余舉此二例均屬嘈雜症之變局,例一係肝木乘土,甲木不降、乙木不升,故用四逆散合小建中湯舒肝理脾、溫聿中臟。


例二既屬心脾受損又兼肝氣不舒,故雖經三次診治其方不變,始終以歸脾湯補心血為主治,隨證加減。


由此可見中壓精湛之理論及辨證論治的靈活性,不拘常規、常法,力求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方能取效於臨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1:35 | 只看該作者

隔食症

 

李××,男,三十歲。


素有胃病,胸悶納呆,食入作賬,自感消化遲滯。


病已日久。


診其脈緩而濇,舌體胖。


苔薄白。


此係脾濕過重,以致運化失權,影響胃氣不降。


治宜健脾燥濕,理氣散寒,兼行滯氣。


處方用:


雞內金9克廣木香3克台烏9克厚朴9克高良薑9克沉香3克(後下)


方中雞內金健脾胃,消積滯。


木香醒脾和胃,合台烏、厚朴以行滯氣。


良薑溫胃散寒,增進食欲。


再加沉香降氣調中,溫腎助陽,配諸理氣藥,又能理氣寬脹。


如此相輔為用,則寒去陽復,濕濁下行,胃氣隨降即不致上逆為病。


藥僅六味,配伍有法。


次診:服一劑,即覺病情緩減。


原方加京三棱6克、鬱金6克,以行氣化瘀。


服三劑,症狀消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2:43 | 只看該作者

 

隔食係飲食停滯難消之症,與脾胃功能失常有關。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


脾病則運化遲滯,胃病則納食欠佳。


前人云:「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本例因濕邪滯礙氣機,影響脾胃升降,故方中用雞內金健脾化滯,配以溫中散寒,降逆和胃諸品,使濕去滯消,脾氣得升,胃氣得降,氣機調暢,升降復常。


為食滯中焦、消化遲滯之治又增一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3:40 | 只看該作者

噎膈

 

李××,男,四十歲,患噎膈已半年,詢其病由,因憂思鬱結,勞心傷神而起。


現每當進食即感咽部梗阻,吞咽困難,食入有時吐出。


診其脈沉而弦,舌淡白。


證屬肝氣鬱結,胃逆不降,脾陽不足,影響賁門的正常啟閉。


所幸病程不久,胃陰未損,用蓽澄茄散加砂仁。


處方:


蓽澄茄9克高良薑9克肉桂9克公丁香3克厚朴9克桔梗6克廣陳皮6克砂仁6克三棱9克香附9克甘草3克


上方為降逆理氣、和中、化瘀、逐寒、開鬱之方,尤妙在三棱一味,是肝經血分藥,能化瘀血,協同香附、厚朴、陳皮更能理血中之氣,而降胃逆。


二診:上方服六劑,噎膈減輕,飲食下嚥已較舒暢。


原方加潞黨參15克、白朮9克,以益氣健脾。


脾能健運,則運化如常。


服二劑,噎膈全止,飲食能正常受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4:23 | 只看該作者

噯氣不止

 

李××,男,四十五歲。


七個多月來,每於飯後即暖氣,聲大而長,連續不止,有時可達二小時之久,甚為煩惱。


兼見胃脘微痛,頭昏、口臭,口苦、欲嘔、心煩。


久治無效,始來所就診。


察其舌質絳,脈弦勁。


脈症合參,顯係肝胃鬱熱,胃失和降所致。


治宜清泄肝膽鬱熱、和胃降逆。


然病久正氣已虛,應兼補氣扶正之品。


選方用《傷寒論》旋覆代赭湯合丹溪左金丸化裁:


旋覆花6克(布包)生代赭石15克法半夏9克潞黨參15克炒云連5克炒吳萸2克竹茹6克


復診:服上方二劑後,暖氣嘔逆即減,胃痛亦止。


但餘症尚存,脈轉弦數。


用原方加陳皮6克,生石膏15克以疏理中焦氣機,進一步清泄鬱熱。


連服五劑,諸症消失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5:01 | 只看該作者

 

噯氣即噫氣,又稱噫。


張景岳謂:「噫者,飽食之息,即噯氣也。」噯氣與呃逆有剮。


《證治匯補》謂:「胃實則噫,胃虛則噦。」噦即呃逆。


說明暖氣以實證居多,而呃逆聲低無力者則以虛證為常見。


二者均係胃氣衝逆所致,但噯則聲大而長,呃則聲急而短。


若噯氣連續不止,或反復發作者,應結合患者體質、病程,辨清虛、實、寒、熱,及夾痰、夾火等情況,靈活施治。


如本例係肝胃鬱熱,胃失和降;


但病程較長,正氣已傷,故用旋覆代赭湯去草、薑、棗,用旋覆花消痰結、降逆氣;


代赭石重鎮降逆,配旋覆花善治暖氣、呃逆、反胃等症,潞黨參扶正補虛,竹茹清熱止嘔,滌痰開鬱。


左金(黃連、吳萸)清泄肝火,少用昊萸反佐黃連,引熱下行,左金配竹茹,能清肝胃鬱熱,降逆止嘔,常用於暖氣、嘔吐、口苦等症。


遣方用藥,恰中病饑,故取效神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5:45 | 只看該作者

飲癖

 

王××,男,四十二歲,雲南省陸良縣人。


平時嗜飲濃茶,常吐清水,每吐甚多,已達十餘年之久,經西醫治療無效。


中醫作反胃治之,用溫運法以丁香、桂心、乾薑、附片、益智仁、破故紙、吳萸以及四逆湯等方藥化裁,服用亦多,見效不大。


後改五苓散、胃苓湯健脾利水,亦無效。


且每年夏季病發尤劇,乃專程來昆就余診治。


察其脈,弦滑滿指,舌苔厚膩,面色黃暗,胃脘滿悶,食少。


脈症合參,診斷為飲癖。


處以徐靈胎香砂胃苓湯加良薑。


服後其病如故。


因思此症予溫運或健胃利水之劑,未司厚非,但何以不效?


恍悟此病歷十餘年之久,脾虛是其本,飲聚是其標。


經云:「能知標本,萬舉萬當。」治本應從健脾燥濕入手,脾健自可運濕,飲何由生!


乃予專治飲癖之蒼朮丸,改為大劑湯藥。


處方:


蒼朮60克大棗12枚


囑日進一劑。


方中蒼朮苦溫,能燥濕健脾。


《別錄》謂能「消痰水」;


大棗甘溫,補益脾胃。


二藥相合,補散兼施,剛柔相濟。


蒼朮之散,得大棗之補以濟之,則不致過散,大棗之補,得蒼朮之散以調之,則無壅滯之弊。


調劑得宜,大有益於脾胃,故多服而無害。


患者連服二十劑,吐水減其半。


仍守原方加灶心土30克以助扶脾之力。


再服二十劑,病遂痊癒。


乃告患者,今後宜少飲濃茶,以免苦降過度,有損脾陽。


愈後,經追蹤觀察半年,未見復發。


附注:此方用治反胃吐酸等症,療效亦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6:30 | 只看該作者

寒閉肺氣咳嗽肋痛

 

曾×,男,四十一歲。


素體贏弱,兼有痰飲。


1951年2月來所求診,以手按右肋部,疼痛難忍,呻吟不已。


發熱、咳嗽、氣粗,夜不安寐,面目黧黑。


脈弦緊,舌苔白膩。


脈症合參,此係風寒外束,痰飲內伏,鬱久釀熱所致。


患者素稟虛弱,綜合觀之,病邪有餘,體功不足。


用藥必須固護周全,不可顧此失彼。


處方:


附片60克棗仁15克生石膏15克麻黃6克法夏9克牡蠣15克薤白9克全瓜萎9克鬱金6克白芥子6克石菖蒲6克


方中附片辛熱,石膏甘寒,二藥相伍,寒熱並用,一以扶陽,一以清熱。


附片配法夏、薤白、白芥等能溫宣胸陽,祛痰化飲,配棗仁以強心安神。


石膏清鬱熱,合麻黃以開發肺氣之閉。


牡蠣軟堅柔肝,緩急迫而解痛。


鬱金、菖蒲利氣散結舒郁,以解右肋之痛。


服二劑諸症俱減,精神轉佳,尚發熱、咳嗽,續予溫腎扶陽,祛風散寒,降逆化痰。


用自擬方附子桂枝獨活寄生湯加昧。


處方:


附片60克桂枝9克杭芍9克法夏9克茯苓15克川芎6克桑寄生15克獨活6克防風9克陳皮6克台烏9克甘草6克生薑3片大棗3個


服一劑,發熱即解,除咳嗽痰多外,各症均有好轉,繼以宣降肺氣,止咳化痰治之。


方用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處方:


法半夏9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白芥子9克紫蘇子9克炙冬花9克杏仁9克川貝母9克枳殼9克全瓜蔞9克鬱金6克甘草4.5克


服一劑,咳嗽即減。


轉方用陳夏六君湯調理善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7:1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治病,用寒田熱,或寒熱並用,全由病情而定,應遵循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原則去處理。


本案表裡互見,虛實相兼,寒熱混雜,故不僻不用附子溫陽扶正,用石膏以清鬱熱(石膏配麻黃叉能宣發肺氣之閉)。


藥性雖異,各有專司。


此種用法,誠有所本。


《金匱》越婢湯「惡風加附子」,《千金方》越婢湯等,直接以附子石膏並用者並非少見。


另;此案方中曾以附片、半夏、瓜蔞等反藥並用,但未見發現任何不良反應,且似有增強通陽豁痰之功。


這說明古之所謂「十八反」,亦非一成不變,實值得進一步研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8:50 | 只看該作者

陰虛肝氣橫逆二例

 

例一:脅肋劇痛

 

王××,女,五十歲。


昔有鴉片嗜好,向來身體瘦弱。


1951年元月,忽患胃脘及小腹疼痛難忍,大便多日未解。


某醫處以枳實導滯湯,因體質素弱,不耐此峻劑,服後大便雖行,但疼痛加劇,奄奄一息。


該醫復用逍遙散加香附、青皮,意欲調氣止痛,但疼痛未減,且不能仰臥轉側。


某西醫斷為:肝炎,膽囊炎,用西藥治療,亦未見效。


因來就診。


視其唇舌紫色,舌根甚燥,脈細而弦,飲食甚少,餘如上述。


脈症合參,診為陰虛、肝氣橫逆、中氣不運。


因病者體質素虛,又經消導攻下,中氣已傷,雖大便多日未解,不能再用攻下,宜本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以及祝味菊先生「體功重於病邪」的原則,先當建運中氣,扶持

體功。


投以《金匱要略》大建中湯。


處方:


潞黨參15克川花椒40粒乾薑9克燒飴糖30克


方中花椒、乾薑散寒祛濕、溫中快膈,合以黨參、飴糖之和中益氣,則有大建中氣、溫補脾胃之功。


服一劑,腹轉矢氣,胃脘及小腹痛減,精神稍好,但脅痛依然。


乃轉從肝治,仿葉天士肝病治法,處方用:


鱉甲15克龜板15克當歸15克炒杭芍9克玄胡索9克炒川楝子9克烏梅4枚川花椒30粒砂仁6克杜仲15克茯神15克甘草6克


方中歸、芍補血活血;


合以花椒、烏梅則能養肝、溫營血暖胃;


玄胡、川楝疏肝祛瘀而止諸痛;


砂仁行滯氣,茯神、甘草益心脾而培中;


杜仲補益肝腎,諸藥又得龜板、鱉甲之益陰補血散結,則達郁、舒氣、柔肝、止痛之力悉備。


服二劑後,脅痛減退七、八,大便通暢。


但覺五心煩熱,夜睡少眠,是陰虛之真相畢露,再於前方去玄胡、花椒、加龍骨、牡蠣、女貞子、棗仁、山萸肉以鎮靜安神、潤燥除煩。


連服二劑,煩止眠安,繼又以大建中湯二劑,疼痛全除。


最後,以歸芍六君湯調理善後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19:2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顏面四肢浮腫陳××,女,五十一歲。


患顏面四肢浮腫,前醫曾用苓桂朮甘湯和理中湯加減等,溫陽利水,健脾燥濕,均未獲效,反增心煩氣衝,因來求診。


診脈細數,舌紫苔膩而乾,四肢雖腫但按之並無凹陷。


脈症合參,亦診為陰虛、肝氣上逆。


處以下方:


鱉甲15克龜板15克炒杭芍9克烏梅4枚果杞9克川楝子9右菟絲子9克女貞子9克II|萸肉9克白薇9克炒穀芽9克甘草6克


方中龜板、鱉甲滋陰潛陽,杭芍、烏梅活血斂陰而養肝,川楝子舒肝理氣,果杞、菟絲、女貞、萸肉補益肝腎,益精柔肝,白薇清熱除煩,穀芽消食健胃以防補藥之壅滯。


諸藥合用,滋陰補血,補養肝腎,收納耗散之肝氣。


服二劑後,多日來之顏面四肢浮腫已消大半,心煩氣衝亦現平緩,但突見周身發癢,皮膚乾燥。


此係陰血不足,津液不行,肌膚失養所致。


處方:


鱉甲15克龜板15克炙首烏15克當歸15克丹皮6克炒杭芍15克麥冬9克桑葉9克甘菊花6克烏梅4枚女貞子9克山萸肉9克甘草6克


方中鱉甲、龜板滋陰補血;


炙首烏補肝腎,益精血,又能補血祛風,當歸、杭芍活血養肝,丹皮清熱涼血、活血祛瘀,麥冬,桑葉、菊花、烏梅、萸肉、女貞養肝陰、潤肺燥、收納肝氣。


上方服後,膚癢若失,腫脹全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20:22 | 只看該作者

 

治肝諸法,以葉天士為擅長,因肝為剛臟,體陰用陽,發病時,不是「肝用太過」就是「肝體不及」。


但臨床上亦有肝用被損者,故用藥應力戒偏激,因為偏寒偏熱,皆難中病。


若過溫過散則傷陰而虧其本體,過寒過潤,不僅傷陽而抑其升發之機,且易損傷脾胃,導致中氣衰敗。


同時,肝臟體用之正常,全賴血液之濡、腎水之涵,肺氣之斂,脾土之培,故用藥時,養血、滋腎、斂肺、培土等幾方面都要有所照顧,方能遂其條達舒暢之性。


上述二例,在這些方面都是有所考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09:10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