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戴麗三醫療經驗選】

 關閉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09:29 | 只看該作者

疳積二例

 

例一

 

李××,男,五歲,患病已半年。


症見:面色皓白,起蟹爪紋,唇赤。


肌肉消瘦,腹大堅硬,毛髮焦枯,皮膚乾燥,微咳,午後潮熱。


多食善饑,大便溏瀉,每日約2至3次,小便混濁。


經治未愈而轉我所。


查得脈象弦細,舌淡潤無苔。


病屬疳積,證為脾胃虛衰,津液損耗。


處以下方:


炮薑9克甘草6克當歸15克北口耆15克天冬10克白蜜10克


此方係炮薑甘草湯與當歸補血湯合方。


方中炮薑、甘草苦甘化陰,專培脾胃之陰,加天冬、白蜜以濟肺燥,合當歸補血湯以益氣生血。


全方為治疳積肺胃陰枯之方。


二診:上方服三劑後咳止,潮熱退,大便恢復正常,一目一次。


惟腹大堅硬如故。


處以蕪荑化疳湯。


處方:


青蒿6克蕪荑6克青皮6克杭芍10克白朮10克


胡黃連5克焦山楂15克百部10克木香3克山土瓜6克苡仁20克苦楝根皮6克甘草6克


方中苦楝根皮、蕪荑殺蟲消疳,百部潤肺止咳殺蟲。


白朮、苡仁健脾利濕,青蒿、胡連、杭芍、山土瓜清熱平肝。


青皮、木香,焦楂消積化瘀,行滯理氣。


本方具有一般化疳「湯之效驗,又能平肝清熱,故對「小兒疳積」腹大堅硬者尤效。


三診:上方服五劑後,?腹脹大減,且腹部逐漸柔軟。


為鞏固療效,擬方用參苓白朮散加銀柴胡、杭芍、烏梅,調理。


肝脾。


囑服十餘劑漸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12:2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施××,女,十五歲。


形體消瘦,腹脹大已二月。


曾用破氣藥後,腹脹日增,且逐漸不欲食。


胸悶,神倦,思睡乏力,轉余診治。


察其脈濡,舌質淡潤,苔白膩。


《內經》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按此症即屬脾濕痰積,氣機鬱滯。


法當化濕理氣,溫肝舒鬱。


處方:


茵陳10克蒼朮10克砂仁6克厚朴9克吳萸6克


杭芍10克焦山楂15克青皮6克甘草6克炮薑9克烏梅3枚


二診:上方連服三劑,腹脹大減,胸悶漸舒,能進食。


繼以健脾理氣為治。


處方:


白朮10克枳實8克百部10克木香5克木通6克雞肝一具


三診:上方連服五劑後,腹脹全消,食欲增進。


為鞏固療效,繼以六君湯加淮山藥、扣仁、香附,麥芽、棗皮、烏梅,健脾柔肝調理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13:32 | 只看該作者

 

疳積之成因多由脾胃虛損所致。


如斷乳過早或乳食不節,恣食肥甘生冷油膩,停滯中焦,日久成積,積久成疳。


或久病吐瀉,或久熱不退,或久痢久瘧之後,津液耗竭。


脾主運化、散精,並為胃行其津液。


今脾陽虛衰,則胃陰枯竭,肺失滋源,不能充身潤膚,積漸成疳。


《幼幼集成》所謂「疳之為病,皆虛所致,虛為積之本,積為虛之標也。」所謂虛,證之臨床,應指脾陽不足、胃陰枯竭、肺失滋源、津枯肺燥為主要原因。


一般疳積臨床症狀大多表現為面色萎黃,肌肉消瘦,腹大堅硬,青筋暴露,毛髮焦枯,皮膚乾燥;


或午後潮熱。煩渴困倦,多食易饑,食不為肌膚,大便溏瀉,小便混濁,間有嗜食生米泥土等物,種種症象。


一般方書只重現象,不重本質,羅列許多名目,如心、盱、脾、肺、腎疳以及蛔、眼、腦、鼻、矛疳等等。


而且各列治法,捨本逐末,使後學者無所適從,徒亂人意。


余治小兒疳積緊緊掌握脾肺二臟。


由於脾胃相表裡,扶脾陽、固胃液、滋肺陰、佐養肝和血等琺療效甚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15:48 | 只看該作者

鶴膝風

 

周姓女孩,九歲。


患左膝關節腫大,住某醫院,診斷為:「骨結核」。


治療二月,前後開刀五次,病情如故,請余會。


診。


症見:患兒面色皓白,左膝關節腫大且僵冷,不能站。


立。


開刀之處涔涔流下清稀黑水,無疼痛感覺。


終日嗜睡,舌潤無苔,脈沉遲無力。


詳詢病史,知發病是由於冬令玩雪而引起。


寒邪侵入經脈,治不得法,遷延日久,鬱而不解。


脈症合參,當用通陽化滯和血之法。


用加味陽和湯。


處方:


麻絨6克熟地15克白芥子9克鹿角霜15克』桂枝6克


上肉桂5克炮薑9克當歸15克甘草9克


方中熟地、肉桂、鹿角霜溫腎陽固腎陰。


麻絨開腠理。


白芥子消痰化積,消皮裡膜外之痰。


熟地得麻絨則不凝滯。


麻絨得熟地則不表散。


此方重用鹿角霜一味,取溫補而不黏滯。


肉桂、桂枝並用者,取其溫心、肺、腎之陽。


加當歸以補血、活血。


全方配合有扶陽固陰之功。


二診:上方服五劑後,面色由皓白漸轉紅潤,左膝關節稍轉溫,腫勢漸消。


用原方去鹿角霜,每劑加服鹿茸1.5兌,再服五劑。


取鹿茸補精髓,壯元陽,大補督脈,強筋健骨。


因腎主骨生髓,督脈為周身骨節之主;


腎強,精髓足,則督脈盛,寒邪化,經脈通,而關節腫大可望漸消。


三診:上方服五劑後,膝關節轉溫,且能站立。


面色紅潤,食欲增進,精神轉佳,患部所流之清稀黑水轉為黃色膿液。


此腎陽雖復,尚須補氣活血、生肌。


方用張錫純內托生肌散加減:


生口耆30克天花粉10克乳香6克沒藥6克山萸肉15克


此方重用口耆,取其性溫、味甘,《本經》謂「主癰疽日久敗瘡」。


以其補氣而能生肌,其潰膿自可排除。


花粉治癰腫瘡毒,配合黃耆更能增強生肌排毒之功。


乳香、沒藥一能調血中之氣,一可調氣中之血。


乳、沒合用,宣暢臟腑,疏通經絡,善治瘡癰,能去瘀滯。


山萸肉溫肝、補肝以通九竅。


全方共呈益氣生肌、排膿疏絡、解毒之功。


服用七劑,後。


創口逐漸癒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16:49 | 只看該作者

 

陽和湯一方,為治陰疽內陷方,因具有通陽化滯和血的作用,故命名「陽和」,取其如日光一照,寒邪悉解之意。


惟原方劑量過輕,不能勝病。


故用時應師其意而不泥其方。


本病無常形,醫無常方,藥無常品,順逆進退,存乎其時,神聖工巧存乎其人。


君臣佐使,存乎其用。


如墨守成規,妄用成方,或執不變之方,以治變動不居之證,雖屬效方,亦難取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18:20 | 只看該作者

中耳炎

 

童××,男,五歲。


左耳流膿,且發高熱,體溫39。7℃,西醫診斷為中耳炎,曾用青黴素等藥,發熱未減,流膿依然,延余診治。


症見:左耳中有清稀膿液滲出,精神萎頓,有「但欲寐」之勢。


二便通暢。


舌質青滑苔薄白,脈沉細。


四診合參,斷為寒邪入子少陰腎經。


腎開竅子耳,經氣相通,今寒邪侵入腎經,滯子耳竅,故現上述諸症。


治法先宜溫經散寒,鼓邪外出。


方用《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處方:


附片30克麻黃6克細辛3克


二診:服上方一劑後,發熱即退,體溫正常。


患兒面色唇口轉紅,膿液轉稠,脈轉弦數,舌質轉紅。


病已由寒化熱,所謂「陰證轉陽」,其病易治。


宜用清肝降火之劑。


乃予龍膽瀉肝湯加減。


處方:


龍膽草5克梔子3克黃芩6克車前子6克柴胡6克


生地15克澤瀉6克


服三劑後,耳中流膿漸止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19:11 | 只看該作者

 

此症治癒之關健在於認清「陽氣重於陰氣」、「體功重於病邪」之理。


凡遇寒邪抑遏,宜先予溫經散寒,待陰證轉陽,方施以清涼之劑,自易見效。


若不知此理,初診即以寒涼瀉火,則寒邪凝滯,變生他證,病難速愈。


本例因係小兒,生機旺盛,易虛易實,故一劑溫扶即見韓陽。


若係成人或久病,雖數劑溫扶,亦難有此明顯轉機。


臨證之際,宜注意患者年齡、體質、病程新、久及服藥情況。


證變藥變,一切均從患者客觀實際出發,力避主觀武斷。只有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20:16 | 只看該作者

內外痔疾

 

外賓××××,男,五十餘歲。


患內外痔年久,到中國後痔發紅腫疼痛,坐臥不安,因體力欠佳,不願割治。


余往會診,處以內服、外治法。


內服處方:


夏枯草9克金銀花9克甘草6克


痔核屬肝膽經熱邪蘊結。方中夏枯草一味,辛苦,入肝膽二經,散熱解結。金銀花為清熱解毒要藥,善治瘡毒腫痛,再以甘草泄火解毒和之。


外搽方:五倍子10克研末,加冰片9克,和勻研細,再加適量豬膽汁調勻(如軟膏狀),塗於紗布上作外敷,一日換藥二次。


五倍子外搽可散瘡腫,冰片通竅散鬱火,消腫止痛,膽汁苦寒滑潤清血。


如此內外並治,表裡兼顧,服方三劑,外治三日,痛止腫消。


離昆前,曾要求外治藥二百克攜行備用,以防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22:59 | 只看該作者

大頭瘟

 

李××,男,四十歲。


患頭面漫腫,耳後尤甚,時流黃水,初經西醫診斷為「顏面丹毒」,病至第七日轉我所就診。


自訴;心中煩熱,咽乾,便秘。


舌微黃膩,脈洪數,斷為濕毒外浸,肺胃鬱熱所致。


治以清熱利濕解毒。


處方:


僵蠶10克蟬蛻8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梔子6克、紫草6克生石膏30克綠豆10克黑豆10克淡竹葉10克蜂蜜10克清酒少許


此方升清降濁、清肺胃鬱熱,分解毒邪。


生石膏清肺胃鬱熱以消頭面之腫,余皆清熱瀉火、解毒之品。


加淡竹葉以清心胃之熱,導邪熱由小便而出。


加蜜、酒為引導,楊栗山在升降散中說:「酒性無處不到,伐邪辟惡,故為引。」「蜜主丹毒斑疹,清熱潤燥,故為導。」


二診:上方服三劑後,腫消大半,耳後黃水已止,繼用清熱解毒利濕之劑。


處方:


生石膏30克銀花10克紫草10克紅飯豆15克黑豆10克綠豆10克僵蠶10克


三診:上方服五劑後,腫勢全消,大便暢通,黃膩苔已退,脈轉弦細,惟顏面發癢,但無紅腫,擬驅風除濕再清餘熱為治。


處方: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連翹10克淡竹葉10克蟬蛻6克甘草6克


服二劑,顏面發癢全止,漸脫皮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25:08 | 只看該作者

斑禿

 

黨××,男,三十五歲。


病後頭部發癢,隨即頭髮成片脫落,已二月餘。


現頭皮發紅光亮,癢如蟲行,自疑是「麻風」,曾用西藥外治未效,來所求治。


症見:面色憔悴,精神不振,舌紫,脈細數。


此症由於血虛生風,營衛不暢,《醫宗金鑒》稱為「油風」,俗名「鬼剃頭」,並指出病因係「由毛孔開張,邪風乘虛襲入,風盛血燥,不能榮養毛髮」而引起。


然以本患者症情觀之,不僅營血虧虛,風盛血燥,且氣血不足,發失濡養,以致頭髮脫落。


治宜補益氣血,養陰潤燥。


處以下方:


生口耆30克當歸15克潞黨參15克旱蓮草9克元肉15克


黑豆9克枸杞15克桑椹子15克黑芝麻15克側柏葉9克


外用生薑揉擦脫髮處。


方中黃耆一味,為腠理開罔之總司,生用可以鼓舞衛氣,通調血脈,開暢經絡,與當歸、元肉並用,更能補血養心。


潞黨參補脾胃益肺氣,配當歸則氣血雙補。


黑豆、枸杞、早蓮草、桑椹子均有養陰益血、滋補肝腎之功,合用則能生髮烏髮,側柏葉養陰涼血而瀉肺。


皆本前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


又用黑芝麻滋養潤燥。


如此組方,則風邪可滅,血燥可潤,何患「油風」之不除,禿髮之不生。


生薑外擦使風邪外散。


服五劑,並用生薑外擦後,頭皮發癢漸止。


連用十五劑,一月後發脫之處已逐漸有毛髮長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26:45 | 只看該作者

 

「斑禿」即「油風」,俗名「鬼剃頭」,謂其頭髮成斑狀脫落也,甚者可全部頭髮脫光。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治此症之法,係以神應養真丹(羌活、木瓜、天麻、菟絲子、白芍、當歸、熟地、川芎)內服以治本,用海艾湯(艾葉、菊花、蔓荊子、萊本、防風、薄荷、荊芥、藿香、甘松)外洗以治標。


若年深月久者,還須針砭其光亮處出紫血,毛髮庶可復生。


這一治法與木例病機相近,特附錄以供參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6:31:34 | 只看該作者

視物不明兼頭痛

 

曹××,女,三十五歲。


患左目紅腫疼痛,羞明畏光,視物不明,牽引左側頭痛。


經某醫院診斷為:


1。急性結膜炎伴發角膜炎。


2。視神經萎縮。經治療二月餘,未見好轉,因而來所就診。


症見:六脈弦澀微緊,舌淡苔白,左目引左側頭部劇痛,視物不明,頭髮脫落,兼見四肢酸困,腰痛。


綜合脈症,殆由外邪入侵,初期失於表散,以致由表入裡,又兼肝腎兩虛,內外相合,故現上述症狀。


病雖二月之久,病邪係由表而入,仍應先從表解。


予解表祛風,散寒除濕、開太陽氣機之劑為第一步。


處以自擬方小白附子湯:


炙小白附子30克明天麻9克藁本9克葳蕤仁9克


法半夏9克茯苓15克川芎6競防風9克獨活6克


吳自芷6克桂枝9克炒杭芍9克燒生薑3片甘草6克大棗3枚


此方即天麻湯加小白附子。


方中葳蕤仁,尚有祛風明目、滋潤等作用。


小自附子係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獨角蓮的塊根,善於祛風痰、通經絡、逐寒濕,最祛頭面風邪,治偏正頭痛及身肢酸痛。


證治既定,囑患者連續服上方至頭痛緩解後再診。


復診。上方服至十餘劑,頭痛大減,目痛亦隨之緩減,四肢酸痛及腰痛已止。


惟目紅痛未全退,視物仍不明。


轉而專治目疾,以養肝祛風為主。


方用《局方》密蒙花散加防風,改為湯劑投之:


密蒙花9克羌活6克防風9克刺蒺藜9克菊花6克


木賊6克石決明15克


此方原治「風氣攻注,兩眼昏暗,眵淚羞明,瞼生風粟,隱澀難開,或癢或痛,漸生翳膜,視物不明,及久患偏頭痛,牽引兩眼,漸覺細小,昏澀隱痛;並暴赤腫痛,並皆治之。」


密蒙花為眼科專藥,養肝祛風,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腫痛,多眵多淚,羞明畏光,目昏生翳等症。


羌活、防風祛風止痛,木賊、菊花疏散風熱而明目,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三藥合用,善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石決明平肝清熱,益陰明目,亦治目疾要藥,與諸明目藥相用其明目之功愈大。


是方本「肝開竅於目」及「肝主風」之旨而用,使肝氣得平,肝風得散,則頭目痛之外症可隨之消散。


三診:服三劑後,左目紅痛及頭痛已基本消除。


為鞏固療效,復用小白附子湯加口耆補氣升陽,達表固衛。


服數劑後諸病悉除,惟視力未全恢復,脫髮未生。


此因患病日久,體內精氣消耗,一營血不足、肝腎兩虧之故。轉用補氣益血、滋養肝腎、明目生髮之劑。


處以下方:


潞黨參15克柏子仁9克山萸肉12右菟絲子15克玄參9克


脾為生化之源,用潞黨參補脾胃,益氣血。


心主血,用柏子仁補心血,安心神。


腎主水而藏精,精氣上注於目,用菟絲子補腎益精,《別錄》稱其「久服明目」。


肝藏血,目得血而能視。


用萸肉滋陰助陽,養血澀精,《別錄》稱其「久服明目強力」,萸肉配黨參又能氣血雙補。


尤妙在佐以玄參入腎滋水,以涵肝木。


如此組合成方,氣血肝腎均有裨益,不患目之不明,發之不能再生矣!


守方服至二十餘劑,視物漸明,頭髮再生,病遂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10:16 | 只看該作者

經漏血尿

 

王××,女,四十歲。


已婚多年,從未孕育,性多憂鬱。


1949年春,自感脅腹疼痛,經漏淋漓不已,併發尿血,尿道灼痛。


經西醫診斷為「子宮肌瘤」,建議手術,未曾施行。


經某中醫用導赤散、清心蓮子飲等方未效,乃請余往診。


按其脈,弦而澀。


視其舌,青而滑。


病已二月之久,以方衡證,尿血而痛用導赤之類,未為不可,何以不效?


因思患者之急欲求醫調治者,為求生育也。


求而不得,抑鬱傷肝,肝藏血,肝氣鬱結,氣血失調,此其因也。


今觀脈證,確係肝鬱。


蓋厥陰肝脈,「過陰器抵小腹」,故專事清利之導赤散無益也,治勞淋之清心蓮子飲亦無濟於事。


余因之而得到啟發,據其主因,不宜從小便之義治。


但治經漏何能兼顧尿血?


治尿血又怎能顧及經漏?


惟既決斷為肝鬱夾瘀,其病在肝。


治宜舒肝解鬱。


肝氣得舒,淋漓可止;


肝氣不陷,血自歸經,尿血可愈。


乃處以下方:


白茯苓15克炒澤瀉6克桂枝9克炒杭芍9克炙香附9克砂仁6克鬱金6克青皮9克玄胡索9克川楝子6克甘草梢4.5克


此溫肝舒鬱法也。


茯苓、澤瀉滲濕利水,杭芍養血柔肝,香附、青皮、玄胡、川楝、鬱金,皆調氣舒肝之品,亦能活血。


砂仁理氣通滯。


桂枝一味,達木鬱以升肝氣,張錫純謂其「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橫恣」,「又善理肝木之鬱使之條達。」


上方服二劑,諸症均有減輕,瘀象亦退。


方既已效,仍用原方加減。


處方如下:


白茯苓15克炒澤瀉6克桂枝9克炒杭芍9克上阿膠9克生地12克丹皮6克焦梔仁6克浙寸冬9克生甘草4.5克血餘炭一團


此在原方基礎上,加阿膠養陰益肝,助生地、寸冬養陰潤燥,丹皮、焦梔仁化陰生血兼清鬱熱,血餘炭止衝任二脈之血溢下滲;


再以苓、瀉之滲利濕邪,以桂、芍達鬱而平風木。


連服五劑後,各症漸愈,尿血全止,月經調暢。


次年受孕而舉一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10:45 | 只看該作者

 

此例之愈,全在「辨證求因,審因論治」。


患者年已四十而無嗣,憂慮可知。


求子不得,肝氣日鬱,氣血瘀阻,衝任失調,故經漏淋漓。


瘀血下注,滲入膀胱,必然尿血。


肝血不藏,遂使血不歸經,綿纏難愈。


治療之法含舒肝解鬱、調理衝任,別無良策。


此尚易理解者。


如膠柱鼓瑟以「血家禁桂」之說為禁令,則是不深知桂枝之性能與該例尿血之病機。


考桂枝辛溫,與芍藥合用善調氣血,與丹皮合用善化厥陰寒凝瘀結。


更有妙者,本品善升肝氣之下陷,俾衝任和調,血自歸經,再佐以育陰潤燥之品,何患血之不止!


前人雖有「血家禁桂」之論,係指上竅出血之證而言。


至於肝氣下陷之下竅出血,非但不為禁忌,抑且必用也。


故治此類血證,往往加用桂枝,非獨此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11:20 | 只看該作者

陰道出血併發紫斑

 

陳××,女,二十五歲。


患陰道出血已三周,兼見全身紫斑。


住某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曾用過犀角地黃湯、牛黃丸等多劑,陰道出血不僅未止,又增齒齦出血、鼻衄。


轉余診治。


症見:


面色蒼白,兩頰微紅,舌質淡,苔薄白少津,脈芤。


此血不循經脈運行而溢予外也,即所謂「血不歸經」。


其所以不歸經者,殆由陰虛陽浮使然,故現鼻衄、齒衄及紫斑等出血現象。


前醫藥過寒涼,正氣受損,故出血不止。


今本「急則治標」之原則,先以止血為務。


然此證雖屬陰血虛虧,但熱象並不顯著,用藥不可過寒,寒則凝,易留瘀;


亦不可過熱,熱則動血,更不易止。


宜寒溫並用,剛柔相濟為適當。


乃用自擬方生地側柏葉湯加白茅根。


處方:


生地15克側柏葉9克白茅根9克麥冬9克杭芍9克


炙艾葉6克藕節5個炮薑15克炙甘草6克


此方說明見本書「鼻衄」例一。


服藥三劑,出血頓止,紫斑未全退。


繼用自擬方二甲化斑湯。


處方:


炙龜板15克生牡蠣15克沙參9克玄參9克阿膠15克


茜草6克藕節3個牛膝9克甘草3克蒲黃(醋炒)6克


方中二甲(龜板、牡蠣)育陰潛陽,沙參養陰潤肺;


玄參滋水潤燥,又清浮越之火,阿膠滋陰補血,茜草、蒲黃炭、藕節涼血止血,活血祛瘀;


甘草護胃和中,牛膝引諸藥下行。


全方組合,滋陰潛陽,止血消瘀。


連服五劑諸症消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11:52 | 只看該作者

胎漏

 

李××,女,三十一歲。


曾流產三次,現懷孕三周又有漏血,顏色淡紅,淋漓不止。


兼見腰脊酸痛。


舌紅潤,苔薄白,脈沉弱。


此屬氣血不足,衝任不固。


治宜調補氣血以增強衝任。


先用仲景膠艾四物湯加減。


處方:


生地15克當歸15克潞黨參15克口耆15克杭芍9克


阿膠15克炙艾葉9克炮薑炭15克炙甘草6克苧麻根9克


此方,以四物湯去川芎加參、耆補血養血;


合以阿膠、炙艾則能固經止血,加苧麻根之涼血止血而安胎;


又得炮薑、甘草之苦甘化陰而滋血,則胎元可固,流血可止。


連服三劑,漏血止。


繼以已故成都名中醫陳煥甫治習慣性流產之名方「保產丸」(改湯劑)加減調理,以資鞏固。


方用:


菟絲子15克續斷9克桑寄生15克潞黨參15克


杜仲15克口耆15克阿膠15克砂仁3克


方中菟絲、寄生補腎強腰,固腎安胎,續斷、杜仲補肝腎強腰膝而保胎,黃耆、黨參補益氣血而固胎;


阿膠滋補腎陰,益血養胎;


砂仁行滯氣,並防補藥之滋膩礙胃。


如此組合,功能補腎氣,益氣血,使腎氣足,氣血充,則衝任固而胎自安。


囑每週眼三付,隔日一付,連服一月。


於是,胎得以安,屆期順利分娩,母子平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12:29 | 只看該作者

 

婦人胎漏,係指懷孕後陰道有不規則之流血或點滴漏下或淋漓不止等現象,又叫胞漏或漏胎。


若不急止其血,則胎元受損,甚至引起流產或小產。


本證多因妊婦氣血虧虛,衝任不固所致,亦有因血熱、房室不節、跌仆損傷所致者。


應根據不同情況辨證用藥。


膠艾四物湯合炮薑甘草湯加苧麻根為治療一般胎漏之方。


氣虛明顯者加參、苠,有血熱現象者加黃芩、地榆,跌仆損傷者,加續斷、骨碎補。


並告以力戒房事,則療效頗佳。


本方叉能補血,血足則胎得所養。


本例因有流產史,故血止後,繼用保產丸加減,以補腎固沖。


又:本方適應範圍較廣,尚可用於胎位不正等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13:07 | 只看該作者

產後發熱三例

 

例一

 

李××,女,三十歲。


產後發熱,面色赤,神倦,頭痛、眩暈,項強,惡寒、肢冷,腰疫,微喘。


舌淡潤,苔白,脈浮弦無力。


此係產後裡虛,外感風寒所致。治宜扶正祛邪,表裡兼治。


方用《金匱要略》竹葉湯。


處方;


附片60克淡竹葉9克葛根9克防風9克桔梗6克


潞黨參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3個


此方為產後裡虛有表邪的正治方。


產後兼表,尤在涇說:「若攻其表,則氣浮易脫;若補其裡,則表多不服。」上方乃表裡兼顧法也。


服一劑,熱退身涼,再劑即愈。


此案竹葉湯一方,載《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原文曰:「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產後中風(此指外感風邪),發熱頭痛,為感受表邪。


面赤氣喘為虛陽上浮。


此表有外邪,裡有氣虛和虛陽不斂,為正虛邪實,即虛中夾實證。


仲景採用扶正祛邪法,藥證相符,絲絲入扣。


但《張氏醫通》認為,方中附子與證不合,疑為錯簡,因而把它刪掉,可能是把面赤誤認為熱證。


這種面赤是真寒假熱,類似戴陽證。


若不用附子,何能收斂浮陽。


附子配人參即參附湯,有回陽固脫之功。


此二味合用,正針對裡氣虛餒、虛陽上浮而設。


此方經數十年臨床驗證,從未去附子,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說明此方用附子並非虛設。


又:方中竹葉有兩種,原方未注明用何種。


余用淡竹葉,屬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莖葉,功能清熱、利尿、散風熱,配解表藥有退熱作用。


另一種竹葉為禾本科苦竹,屬常綠苞木的鮮葉,功能內熄肝膽之風,外清暑濕之熱,又能安神止痙。


兩種科屬效用不同,用時宜加區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13:4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楊××,女,三十歲。


產後感冒,延余往診。


症見:頭痛,惡寒、微熱。


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


此產後血虛,感受外邪所致。


治宜養血解表。


用自擬方加減愈風散。


處方。


當歸15克黑豆6克炒荊芥6克獨活6克


此方用於產後血虛,外感風寒之證。


方中炒荊芥輕散血中風寒,當歸、黑豆養肝和血,再加獨活散腎經伏風,並佐荊芥以增強祛風之力。


此案加減愈風散一方,由華佗愈風散和後世當歸散變化而來。


因善治產後風邪為患,仍定名「愈風散」。


二方俱載於《中國醫學大辭典》。


愈風散「治一切失血,筋脈緊急,汗後搐搦,婦人產後中風口噤,手足瘼疭,角弓反張,或血暈不省人事,四肢強直……」。


藥用荊芥穗微炒,研為細末。


每服三、五錢,豆淋酒或童便調下。


當歸散由當歸、荊芥組成,「治產後中風,牙關緊閉,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瘈疭」。


合二方為一方,並加獨活一味,用治產後血虛,外感風寒之症。


經數十年臨床實踐,效果良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23:14:59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孟××,女,三十七歲,體質素健。


於1949年春分娩後,高熱持續不退,前醫曾用養肝補血藥多劑,熱勢依然。


延至月餘,熱勢更張,時有神昏、譫語,病情危殆,求余診治。


症見;脈洪大,重按有力,舌苔白燥,面垢自汗,煩渴飲冷,手足不時厥冷,面部微浮,四肢輕度腫脹。


細詢:病情,始知病由外感失治,又加滋補所致。


脈症合參,病屬燥熱傷陰,肺胃火鬱而發熱,乃裡熱亢盛之徵。


然病在產後,極易與「血虛發熱」相混淆。


若辨認不清,毫釐之差。


即千里之謬,生死立見於反掌之間,自應明辨慎思,方不致誤。


血虛發熱,有時證似白虎,亦有發熱面赤,煩渴、汗出等症。


但脈象多見細數,而少洪大,舌質多淡自。


雖有自汗、煩渴,但不引飲。


患者倘係血虛發熱,則前所用養肝補血之劑,理應見效。


今不效者,足徵發熱並非裡虛。


今自虎確證已具,自當以甘寒退熱之白虎湯施治。


但古人有「石膏為產後禁忌」之說。


且產後三大症,以麻仁丸治便秘,小柴胡湯治鬱冒,竹葉湯治風痙。


並無白虎湯為治之設。


經反復思索,並憶及徐靈胎用石膏治癒西濛陸炳若夫人產後風熱之例,結合本症病情,若因循再用補益,而不速投甘寒退熱之劑,則陽明獨盛,不免導致陽盛陰亡之虞。


患者雖在產後,但脈證俱實。


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啟示,決定用張錫純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


處方:


生石膏15克(搗碎先煎)潞黨參15克炒知母9克


生甘草6克淮山藥15克


方中以自虎湯瀉熱降火,加黨參益氣生津。


用山藥代粳米者,張錫純謂:「蓋粳米不過調和胃氣,而山藥兼能固攝下焦元氣,使元氣素虛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作瀉。且山藥多含有蛋白汁,最善滋陰。白虎湯得此,既祛實火又清虛熱,內傷外感,須臾同愈。愚用此方救人多矣。」


是方服一劑後,症減其半,神識轉清,再服一劑,諸症若失。


古之產後三症三方不能盡其病之變。


總之,治病不能墨守成規,必須根據客觀實際仔細辨證,靈活處理,方可應萬變而不窮。


前人雖有許多經驗記錄值得取法,但必須通過自己進一步的實踐而加以檢驗,才可得出正確結論,用以指導臨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09:22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