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戴麗三醫療經驗選】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5:36:41 | 只看該作者

 

暑溫易夾癘氣,本案病雖月餘,熱邪羈留氣分,證似白虎,因予白虎加蒼朮湯,藥後熱勢緩解,繼用芳香散透熱外出,諸症頓減。


然因熱邪鬱結既久,陽明腑實,非攻下無以搗其巢穴。


但久熱傷陰,正氣也虛,不養陰扶正,則難任攻下,兩全之策,只有攻補兼施,黃龍湯是理想之劑。


攻下之後,本來補血養陰即可痊癒,但病家易醫更方,兼用扶陽,致有一時之變。


說明暑溫病至後期陰虛生內熱,內熱必傷陰,形成惡性循環。


陰虛者必滋養之,此千古不易之法。


病非陰陽兩虛,故不必陰陽雙補,否則,「畫蛇添足」,反而僨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5:37:27 | 只看該作者

夾陰傷寒

 

陸××,男,五十餘歲。


於1943年夏,因發熱不退,住某醫院,經西醫診斷為「腸傷寒」。


用西藥治療無效。


又用小柴胡湯加二陳、生地、牡蠣、丹皮之類,病勢日趨沉重。


已二十多日,乃請余診治。


症見:高熱無汗,面色晦滯。


聲低懶言,項背強痛,時見驚懼,舌苔厚膩而滑,口不渴,脈沉遲而緊。


據症分析,患者病程雖達二十多日,尤高熱無汗,項背強痛,顯係太陽未解。


然面色晦滯,脈沉遲而緊,聲低懶言者,又屬表邪閉甚而裡氣不足所致。


不足者,即「氣怯」之意也。


余詢之,患者病作之初,又犯房勞,因而致有裡氣不足之象。


舌苔厚膩,則係濕邪鬱甚。


此症初起即應以汗法解表,若汗之得當,邪隨汗解,萬不致遷延時日,愈演愈烈,至於此極。


患者當前所現症狀,原係太陽、少陰兩感證,初起誤治,專從和解少陽著眼,屢用小柴胡加減,何能勝任!


且生地、丹皮之陰而斂,牡蠣之澀而收,柴胡之升而散,黃芩之清而降,不但不能盡其解表之功,反足以抑減體功之抗力。


肌腠愈閉,致使體溫愈激愈高,神明將頻亍混亂,心機亦日趨衰弱,故時見驚懼。


斯時據理而立法遣方,固宜解太陽之表,溫少陰之經,而以麻黃附子細辛湯;


但又考慮病勢初起,前醫屢甩柴胡一升再升,今時見驚懼,若循規再用麻辛之升散,恐致心神飛越之不良後果。


兩全之策,唯有溫扶腎陽,開太陽氣機,引病邪由裡達外,遂決定用自擬附子桂枝獨活寄生湯:


附片60克桂枝9克桑寄生9克杭芍9克法夏9克茯苓15克獨活6克防風9克川芎6克台烏9克陳皮6克燒生薑3片甘草6克大棗3個


方解見本書「風寒濕痹」案。


處方畢,特語其家屬曰:「此症之轉機,若能由陰轉陽,陽回陰消,則屬易治,似此發熱不退至二十餘日,將來恐不免白痦紅斑接踵而發。此方主旨,即在導邪外出,庶免腸壁穿孔之患。」


次日復診:服藥後,神形較安,惟發熱如故。


仍守原方加重附片至90克。


三、四診均守原方另加淮牛膝9克、杜仲15克、金毛狗脊9克以溫壯元陽而療其腰脊之痛。


五診:用大劑白通湯鼓舞氣機,交通心腎之陽。


處方:


附片120克乾薑15克蔥白3個


前數方服後,均未得汗,服大劑白通湯一劑後,始濈然汗出,足見表邪固閉之甚,非大劑溫裡通陽不能逮也。


兩周來均未大便,近五日所服之方,均以附片溫壯元陽,強心益火增強體功抗力為主。


六診:服白通湯一劑後,雖已得汗,裡陽漸回,發熱未退,然全身痛楚大減,神氣轉佳,驚懼已平,面色潤澤。


病已由陰轉陽,脈現洪大有力。


煩渴思飲,病者已由初之形氣俱怯轉為形氣皆盛,實乃預後良好之徵兆也,乃用《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


處方:


白洋參9克生石膏15克炒知母9克甘草6克粳米15克


七診:服上方後,煩熱緩解,且得安眠。


果然胸間隱隱出現白痦,足徵肺郁已宣,惟胸悶脘痞殊甚,不大便已十餘日,脈仍有力,熱傳於胃,腑氣已實,可下之徵備矣。


西醫治療「腸傷寒」,便秘禁用下法,下之則因腸蠕動過劇而引起腸出血等危症。


然只要具備可下之症,未嘗不可用下,故毅然用大承氣湯。


處方:


大黃9克元明粉9克厚朴9克枳實9克


八診:藥後,排出臭糞甚多,十餘日來之積垢,大為蕩除。


惟自痦仍續出,並現嘔吐。


此非大承氣湯下後之變。


係患者胃氣初復,寒熱失調所致。


給以調和胃氣,方用《傷寒論》半夏瀉心湯加減。


處方:


法夏9克炒黃連3克炒黃芩6克潞黨參15克神麯9克雞內金9克麥芽15克乾薑12克甘草6克大棗3個


此方原治傷寒下後,胸滿不痛之痞證,身寒而嘔吐之主方。


方中法夏止嘔逆,散結氣;


芩、連消痞,參、草、薑,補脾和中以通上下而交陰陽;


加神麯、麥芽、雞內金。


消導積滯。


九診:諸症均減,飲食漸增,但發熱轉為潮熱,神倦,胸稍悶,又四日未大便,時有惡寒。


此邪熱有餘而陽氣不足也。


《傷寒論》云:「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正符此候,乃予是方治之。


處方:


附片60克大黃6克黃連3克黃芩6克


心下痞,胸悶不舒,虛熱內伏也。


惡寒者,陽虛於內也,予瀉心湯攻痞通便,加附子以助陽。


十診:服後便通,周身旋出紅斑,色甚鮮豔(若色黑,則係胃陰枯絕,難治也)。


前於胸間所發白痦,今已全退。


患者至此,神形倦怠,骨瘦如柴。


宜保津液、養胃陰為治。


處以下方:


生地15克熟地15克麥冬9克天冬9克陳皮6克白洋參9克知母6克粳米15克犀角3克甘草6克


十一診:服上方後,神氣轉佳,飲食增進,旋又潮熱鼻衄,此靜胃餘熱未盡,血熱妄行。


宜清肺胃鬱熱,涼血止衄。


方用扁鵲三豆飲加減。


處方:


黑豆9克綠豆9克焦梔皮3克扁豆9克桑葉6克枇杷葉9克連翹9克麥冬9克枳殼6克藕節5個竹茹6克甘草3克


十二診:上方服一劑,鼻衄即止,潮熱亦退,續以養陰潤燥滋養之劑調理。


方用上方加減。


處方:


黑豆9克綠豆9克扁豆9克烏梅9克冰糖15克(分三次同煎)


上方連服五劑,諸證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5:38:19 | 只看該作者

 

綜觀此症,病程較長,機轉亦繁,概而論之,因患者表實裡虛,抗力不足,故先用附子桂枝獨活寄生湯、白通湯溫扶。


之後,患者體功由虛轉實,即按祝昧菊先生所說:「治法以人體為主」,及「立法處方,不必細審為何細茵,但了然於其病灶之所在,就體功反常之處為調治南針」。


毅然以白虎加人參湯清其肺胃之熱,以大承氣湯下其久滯不通之結熱;


白痦未盡,紅斑旋出,邪勢遂因之而漸衰。


倘於此時因循坐誤必失良機。病者自服白通湯後,汗出濈濈,從未中止,是病邪外達,有利於減輕腸胃之壅熱,此為順症之所當然,亦即預後良好之徵兆。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用寒用熱,悉以體氣之盛衰而為定,在體功與病邪方面,則根據「體功重於病邪」、「陽氣重於陰氣」的觀點,先著重調理體功(機體功能)及扶持陽氣,使正氣旺盛,抗力增強,然後再處以治病之方,總以救人為先。


此余平生用藥心得之一也。


另據此案,可知西醫之腸傷寒亦未必都是中醫的濕溫症,臨床辨證勿為病名所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5:38:56 | 只看該作者

頭痛八例

 

例一

 

李××,女,四十三歲,患頭痛日久,來所就診。


自訴:每日工作即感頭痛腦鳴,目眩,心煩。


休息即止,口中乾燥少津,舌色紫,脈細數。


脈症合參,係用腦過度,腎水虧虛,不能涵養肝木,以致風火上擾清空。


治當滋腎水,養肝木,熄風火。


用六味地黃湯加味。


處方:


生地15克粉丹皮10克澤瀉9克茯苓9克淮山藥15克柴胡6克蔓荊子9克鉤藤10克


六味地黃湯為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之名方。


此例即為肝腎陰虛是病之本,故用此方加蔓荊子搜風涼血,且止腦鳴;


柴胡疏肝達鬱,暢達氣血,並升舉清氣,鉤藤平肝熄風;


三味加入六味地黃湯中,則有滋水養肝,熄風之效。


上方服五劑,各證均減。


二診:脈已不數,舌轉紅潤。


擬三才封髓丹育陰滋腎,以作鞏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5:39:51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王××,女,三十餘歲,患頭痛,目眩且脹,尤以眉棱骨脹甚。


脈弦兼數,口乾,舌略紅。


脈症合參,此係血虛生風。


法當養血祛風為治。


處方:


黃耆15克當歸12克柴胡6克刺蒺藜10克白芷6克鉤藤10克明天麻15克枸杞15克桑葉6克菊花6克


肝藏血,血虛即是肝虛。


本方黃耆、當歸為補血湯。


補氣益血,佐枸杞滋腎補肝,為治本之圖。


加柴胡達木鬱以調暢氣血,白芷祛風止痛,鉤藤、刺蒺藜、菊花平肝熄風,天麻獨入肝經,尤增強治虛風內動之效。


菊花一味《本經》稱其「主諸風腫痛,目欲脫淚出」。


此方組合對血虛生風之頭痛,尤為切合,乃本「治風先行血,血行風自滅」之旨。


二診:上方服三劑後,頭痛止,眉棱骨脹亦減輕。


仍守原方去黃耆加黑豆10克、荷頂1O克再服三劑,諸證悉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5:40:28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武××,男,四十五歲,患頭痛引左頸麻木疼痛不能轉側已十餘年,曾經多方治療,效未顯,轉余診治。


按其脈濡滑,舌淡苔白膩。


自訴:痛甚時欲嘔,常感四肢酸困。


證屬寒濕不化所致,擬溫陽化濕通絡為治。


予自擬小白附子湯。


處方:


小白附子30克天麻15克法夏10克茯苓15克葳蕤仁20克川芎6克藁本6克獨活6克吳白芷6克防風6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生薑10克大棗10克


囑患者守方服用,共服至三十餘劑,十餘年之頑固疾患競愈。


至今多年未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5:42:06 | 只看該作者

 

小白附子一方,為余多年臨床常用有效方劑。


舉幾體功不足,陽虛外感,或寒濕阻滯經絡所致之頭痛,用之均有療效。


余曾以此方治一李姓婦女,四十餘歲,患兩下肢劇烈疼痛,且出現對稱性紅斑。


診為營衛阻滯,氣機不調,用小白附子湯加羌活、秦艽五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5:43:00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李××,男,四十餘歲,患頭頂疼痛,已歷數月之久,兼見失眠、耳鳴,心煩,不能任勞。


某醫以腎陽虛論治,用附片、狗脊、白朮、吳萸、肉桂、寄生、黃耆、黨參和乾薑等藥治之。


服二劑後,頭頂疼痛加劇,轉余診治。


查其脈弦滑,舌苔白膩。


詳細詢問,曾因長期工作勞煩,脾陽不足,痰厥生風所致。


擬方以李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加味。


處方:


法夏10克白朮9克明天麻15克陳皮6克茯苓10克潞黨參15克黃耆15克澤瀉9克焦黃柏6克蒼朮9克麥芽6克乾薑9克神麯15克菊花6克蔓荊子9克


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


虛風眩暈非天麻不能除。


黨參、黃耆甘溫益氣健脾,白朮、蒼朮,甘、苦、溫,健脾燥濕,補益脾陽,陳皮理氣化痰;


神麯、麥芽消食和胃,去胃中積滯。


乾薑溫中散寒,黃柏堅腎益陰而退虛熱,澤瀉利水滲濕,茯苓滲濕健脾。


加蔓荊子、菊花疏散風熱。


諸藥共呈健脾燥濕、祛痰宣散風熱之功。


二診:服上方二劑,頭頂疼痛大減,惟尚眩暈,耳鳴。


午後心煩,唇舌略紫。


此乃濕鬱化熱,加之元陰不足,相火浮動。


擬「水中置介」法。


方用自擬首烏黑芝麻散加減。


處方:


龜板15克首烏00克黑芝麻15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鉤藤10克茯神15克石斛10克桑葉9克菊花6克梔子6克甘草6克


方中首烏、黑芝麻補肝腎益氣血,龍骨、牡蠣重鎮安神;


石斛清虛熱,梔子苦寒瀉火、涼血清心;


桑葉、菊花、鉤藤平肝熄風以治頭眩。


三診:服二劑後,頭頂疼痛消失,仍有心煩失眠。


用龍虎丹以交心腎。


處方:


川附片30克上肉桂6克云黃連5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炒棗仁15克茯神15克乾薑9克甘草6克桂枝9克


附片、棗仁以強心,黃連、肉桂即交泰丸以交心腎,任心火下注於腎;


腎水溫則上濟於心,水火相濟則神安。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即《傷寒論》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和營血而扶心陽,龍、牡收浮越之陽而復陰,茯神寧心安神,甘草、乾薑溫中陽。


四診:服一劑後,心煩大減,競已得寐。


囑用原方再進二劑,並用龜齡集二瓶作調理而愈。


龜齡集係我國最早的升煉劑之一,採用多種珍貴的動、植物藥材煉制而成,有強身健腦,固腎補氣,調整肝腎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6:04:29 | 只看該作者

例五

 

胡××,男,二十五歲,患頭痛且脹,痛引前額,午後尤劇,病已月餘。


曾服止痛藥效未顯,轉余診治。


其脈弦數,舌質紅苔黃膩,心煩,口乾。


脈症合參診為膽胃鬱熱、風熱上乘所致。


選用自擬菊花粉葛湯加味。


處方:菊花6克粉葛20克吳芷10克川芎6克蔓京子9克炒荊芥6克薄荷6克連翹10克枯芩6克焦楂15克荷頂10克


二診:上方服二劑後,頭脹痛遂止,脈已不數尚弦,苔黃膩略減,尤感心煩。


用溫膽湯加味,繼清膽胃鬱熱。


處方:


陳皮10克法夏10克茯苓15克枳實9克青蒿6克吳芷6克夏枯花6克甘草3克竹茹3克荷頂10克桑葉10克上方服三劑,諸證消失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6:06:10 | 只看該作者

例六

 

張××,女,四十餘歲,經期前即感頭痛綿綿不休,歷時已年餘。


診脈細弦,舌淡潤無苔。


此係血虛生風兼肝氣不舒。


本《內經》木鬱達之,法當養血舒肝解鬱。


用逍遙散加味。


處方:當歸20克柴胡9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薄荷6克藁本6克明天麻15克吳芷9克川芎6克杭芍10克炙甘草6克炮薑6克荷頂10克


當歸、杭芍補血和營養肝,茯苓、白朮健脾補中。


柴胡、香附和薄荷疏肝解鬱,加天麻、吳芷、川芎活血祛風止痛。


炙甘草、炮薑苦甘化陰,與歸、芍合用有調和氣血之功。


諸藥共呈健脾養血、祛風解鬱止痛之效。


僅服三劑而痛即止。


囑每月經期前守方服三劑。


服三月,多年經前頭痛即未再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6:06:57 | 只看該作者

例七

 

王××,女,二十七歲。


病由產後血虛受寒,致頭痛隱隱,持續一年,遇風更甚。


經多方治療,疼痛雖有所減輕,但未根治,每遇風頭痛即發。


診其脈沉細,舌淡無苔,畏風特甚。


脈症合參,係肝血不足,血虛生風。


法當補血養肝祛風。


用加味愈風散。


處方:當歸20克黑豆10克炒荊芥6克獨活6克荷頂10克


方解見本書「產後發熱」治案。


服上方十餘劑後,頭痛、畏風消除而愈。


臨床實踐證明,本方藥昧雖簡而功效顯著,曾用本方治療產後血虛生風所致之頭痛,或產後血虛受寒所致之發熱頭身痛,無不藥到病除。


治案較多,不再另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6:07:30 | 只看該作者

例八

 

楊××,女,三十八歲,產後曾大流血,服藥血止後。


即現頭痛,時作眩暈,面赤灼熱。


脈細,舌淡潤。


此為陰血暴虛,陽無所附,故面赤灼熱,乃假熱徵象也,氣血不能上榮於腦,故頭痛;


血虛生風,故時作眩暈。


擬方以補水湯合當歸補血湯,大補氣血而滋水為治。


處方:白洋參15克當歸15克口耆20克焦黃柏6克白蜜15克


方中白洋參、黃柏、白蜜為補水湯,有大滋腎水之功。


白洋參大補心氣。


黃柏苦以堅腎,合白蜜之甘,苦甘化陰。


陰得化生而血液不竭。


加當歸補血湯,補氣補血,使氣充血旺,浮陽得以潛納。


二診:上方服二劑後,頭痛眩暈好轉,陽氣收納,面赤灼熱轉為蒼白。


擬歸脾湯去木香、白朮加天麻、法夏、杭芍繼補心脾。


上方續服三劑,頭痛眩暈悉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6:09:08 | 只看該作者

 

頭居人體最高往。


手足三陽經和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及足厥陰肝經均上會於頭。


所以說「頭為諸陽之會」,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會於此。


頭痛一證,有內傷與外感之分。


外感頭痛不外六淫之邪循經上犯,治療關健在於分清六淫之性質,體質之強弱,掌握經絡循行部位,則不難辨也。


所難辨者,內傷頭痛,證情較復雜。


純虛與純實者易治,虛實互見,寒熱相兼者,則較為難治,非一方、一法所能取效。


宜方隨證變,尤其掌握體質因素最關重要。


治病必求其本,非見痛止痛所能見效。


上逆八例,均屬臨床所常見,特為立案,以備參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6:09:50 | 只看該作者

撚頸風

 

張××,女,四十歲。


初病發熱身痛,旋即風痰上湧,頸項強直,不能轉側,面青神迷,口噤不開,舌不能伸,脈沉細而緊。


脈證合參,顯係太陽經脈為寒邪所滯而引起。


因太陽與少陰互為表裡,少陰主裡,今寒邪入於陰分,正邪相搏,濁陰上逆,蒙蔽清竅,故法當溫經散寒,祛風化痰。


方用《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處方:


黑附片30克麻絨6克細辛3克炙南星9克全蠍6克雄黃6克生薑汁2匙僵蠶6克膽炒半夏9克


方中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固元陽,開腠理,散寒邪而退熱,加雄黃以辟百毒。


膽炒半夏降上逆之濁陰,配南星、薑汁以化散風痰。


全蠍、僵蠶祛風化痰而開竅,既引諸藥上行,又能升清降濁。


如此組合成方,俾能藥證相符。


二診:上方服二劑,熱漸退,神漸清,口能微開,舌可半伸。


惟面色尚青,身猶困重,頸項仍不能轉側,脈弦緊。


舌苔白膩。


此太陽氣機閉塞,寒濕阻滯,改以自擬方小白附子湯加減。


處方:


炙小白附子30克明天麻9克茯苓15克葳蕤仁9克法半夏9克川芎6克防風9克白芷6克羌活9克桂枝9克炒杭芍9克甘草6克燒生薑3片大棗3個


三診:上方服二劑,口已能開七八,舌能伸出,脈轉緩和。


發熱全退,痰涎減少,神志已清。


宜扶心肺之陽,以化未淨之痰。


方用鄭欽安薑桂湯。


處方:生薑15克桂枝9克


四診:上方服三劑,口全開,舌體伸縮自如,面色復常。


是方能升扶上焦陽氣。因陽氣不足於上,則上焦之陰邪彌漫,以致風痰上湧而閉塞臟腑經絡氣機。


故服後陽氣得升,陰邪得散,痰涎得化,餘症亦減,僅覺頭部微痛,是上逆之濁陰未淨,仍宜扶陽抑陰,宣散陰邪。


方用《傷寒論》四逆湯加味。


處方:黑附片60克筠薑12克桂枝9克細辛2克甘草6克


上方服二劑,諸症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6:10:25 | 只看該作者

 

此案病名,係原稿所用,所謂「撚頸風」,大體上是指感受外邪後,出現風痰上湧,頸項強直,如有人撚,口噤不開,舌不能伸等症狀而言。


關鍵仍在辨證。


證既明,有是證而用是藥。


本例屬於虛寒陰證,故先以溫經散寒,繼以活絡祛風,終以溫扶陽氣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1-8 06:11:09 | 只看該作者

傷寒太陽少陰兩感證

 

李××,女,十八歲。


因感寒後發熱四十餘日不退,曾經中西醫治療,症狀如故,前來就診。


症見:胸滿、食少,日晡發熱,惡寒踡臥,不思水飲,二便自利。


面色晦暗而黑,舌潤滑,脈沉細如絲。


查閱所服中醫處方,有按陽虛治者,曾用四逆湯、白通湯;


有按陰虛治者,曾用青蒿、地骨皮、鱉甲之類及甘露飲等,均無效。


按脈症分析,顯係不足之陰症。


滋陰固非所宜,但為何用扶陽之四逆、白通亦無效?


反復思之,此症之發熱,係太陽氣機被寒邪鬱閉,未能及時解散。


太陽之裡為少陰(足太陽膀胱與足少陰腎相表裡),寒邪入裡,真陽失運,此為傷寒太陽、少陰兩感之重症。


四逆湯雖能扶陽,但不能驅邪外出;


白通湯亦交陰陽之方,但所交者係心腎之陰陽(蔥白引心中之陰下交於腎,附子引腎中之陽上交於心),不能交表裡之陰陽,故無效。


此症之治,全在交表裡之陰陽,溫經解表,乃用《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處方:


黑附片60克麻絨6克北細辛3克


此方,據清代醫家鄭欽安云:


「乃交陰陽之方,亦溫經散寒之方也。夫附子辛熱,能助太陽之陽而內交於少陰。麻黃苦溫,細辛辛溫,能啟少陰之精而外交於太陽。仲景取微發汗以散邪,實以交陰陽也。陰陽相交,邪自立解。」


翌日復診:


服藥一劑,發熱竟退,餘症亦減。


宜扶陽抑陰,交通心腎陰陽,處以下二方:


第一方,四逆湯:


黑附片60克乾薑12克甘草6克


第二方,白通湯:


黑附片60克乾薑15克蔥白3個


上二方,交叉各服三劑後,精神大佳,飲食增進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3:22:59 | 只看該作者

 

《內經》謂:「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素問·熱論》)所謂「兩感」,指陽經與陰經同時感受寒邪而致病,亦有表裡同病之意。


在《內經》時代。


尚無完善治法,故列為「死症」。


至仲景時代,則發展了《內經》理論,豐富了臨床治療方法。


這是一大進步。


《傷寒論》就說:「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而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發熱為太陽經感受寒邪,脈沉為少陰陽氣不足,兩感症也,故創麻黃附子細辛湯,交表裡之陰陽,溫經散寒

,扶正祛邪,使邪祛而正不傷,扶正而不礙邪。


藥僅三味,配伍周詳,效采很好。


本例即典型之兩感症,若不急扶少陰之陽,開太陽氣機,則兩感之邪難有出路,煩不易治。


茲用脈黃附子細辛湯,實屬有是症,立是法,用是方,故危重之症亦愈。


寄語學者:凡治外感諸症,必須熟悉六經錯綜復雜變化之機制,則病情自無遁形,而施治始可中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3:23:44 | 只看該作者

太陽少陽合病

 

李××,女,四十餘歲。


發熱惡寒,自汗,腹痛欲嘔,病已二十餘日。


住某醫院治療,延余會診。


症如上述,舌質淡潤,苔白膩,脈弦。


脈症合參,診為太陽、少陽合病兼脾濕不化。


處以柴胡桂枝湯加減。


處方:


柴胡9克炒黃芩9克法夏10克桂枝10克杭芍12克廣木香3克白蔻仁6克甘草6克生薑3片大棗3個


方用小柴胡湯去參,和解少陽樞機以除寒熱。


用桂枝湯調和營衛以解太陽。


重用杭芍和營斂汗,加木香、白蔻仁溫脾化濕以止腹痛欲嘔等症。


二診:上方服一劑,熱退,腹痛止,舌白膩亦減,脈弦轉綏。


繼以四逆散與桂枝湯二方合用,服藥三劑諸症全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3:24:38 | 只看該作者

太陽陽明合病

 

戴××,女,二十七歲,壯熱不惡寒,身痛項強、煩渴引飲,已十餘日。


脈洪大,舌質紅,苔厚膩。


前醫曾用小柴胡湯未解。


症屬濕熱羈留於太陽、陽明二經,應開太陽氣機,清瀉陽明,使邪從外解。


方用《傷寒論》桂枝湯與白虎湯合方化裁。


處方:


桂枝9克葛根12克生石膏15克炒知母6克粳米9克甘草6克燒生薑3片大棗3個


白虎湯能清金保肺,峻瀉陽明獨盛之熱。


桂枝去芍藥湯解肌表之邪,使之從太陽而解。


葛根為陽明經藥,具解表、退熱、解毒諸作用,配桂枝發汗解肌,引邪外出。


服一劑,熱稍退,餘症如前,又增胸悶,乾嘔,口苦,自汗,大便不通。


此陽邪陷裡,當用表裡雙解法。


改用《傷寒論》大柴胡湯。


處方:


炒柴胡9克法半夏9克炒黃芩6克炒積實6克炒杭芍6克大黃6克燒生薑3片大棗3個


此表裡兩解,攻內解外之方,仲景用治「傷寒發熱,汗出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病」之證候。


服一劑,便通煩定,胸悶、口苦解除。


但熱未全退,周身關節疼痛,舌苔仍膩。


可知因濕邪太盛,阻滯太陽經絡所致。


當以除濕透絡為主,方用《金匱要略》麻黃加朮湯合麻杏苡甘湯。


處方:麻絨6克杏仁9克桂枝9克白朮15克苡仁15克甘草6克


方中,麻黃發汗,桂枝解肌,杏仁利肺氣,甘草和中。


因其濕盛,故用白朮燥濕,苡仁滲濕。


服一劑,身痛全消,熱退身涼。


繼以甘露飲(生地、熟地、天冬、麥冬、茵陳、黃芩、枇杷葉、石斛、甘草)調理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3:29:20 | 只看該作者

 

足太陽循身之表,為一身之藩籬,乃機體最外一層,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多由太陽侵入。


故本症治療,自始至終,均以解散表邪為主,使邪從外解,庶免深入之患。


至於具體的立方用藥,則視病情而定。


如初時用白虎合桂枝湯,濕熱用桂枝等品,此亦說明在辛涼清氣解肌方中,適當佐以必要之辛溫藥物,似更能加強全方之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09:21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