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39:23 | 只看該作者

頑固失眠


臨床過程中發現:應用西藥治療無效的失眠症,應用中藥安神鎮靜藥治療亦多無效。


而根據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原則處理,常獲卓效。


例如:閻××,男,成。


失眠3年多,每夜僅能入睡一個多小時,前用魯米那、速可眠、冬眠靈,安寧、安定、奮乃靜無效,後又配用補心丹、安神補心丸、柏子養心丹和安神鎮靜之劑仍無效。


有時因連續幾天不能入睡而加大藥量,但藥後不但不能入睡,反而出現浮腫、噁心嘔吐,或兩眼困重的不能睜眼,亦難入睡。


近日來,因連續服用大劑量的鎮靜藥,而浮腫神疲,納呆口苦加重。


審視其證,除以上諸證外,並見胸脇苦滿或胸脇腰背竄痛,舌苔薄黃,脈沉弦稍數。


綜合脈證,診為肝鬱血虛,鬱而化火。


治以養血疏肝瀉火。


逍遙散加減:柴胡6克,當歸9克,白芍9克,白朮9克,茯苓9克,丹皮9克,梔子9克,生薑9克,甘草6克,薄荷4克,丹參15克。


服藥2劑,睡眠增至4小時;


8劑後,睡眠增至5小時。


趙××,男,成。


失眠3個多月,近一月來日漸加重,有時雖應用大劑西藥及中藥安神藥亦無效果。


審視其證,除失眠外,經常感到心煩急躁,有時剛剛入睡,即突然一陣熱氣上衝汗出而醒;


有時剛剛入睡,即突然大叫一聲而清醒;


有時胸脇苦滿,腹部悸動,舌苔白,脈弦細。


綜其脈證,診為肝鬱氣結,痰濕不化,上熱下寒。


為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處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龍骨12克,牡蠣12克,甘草6克,大棗4個,乾薑1.5克。


服藥2劑後,諸證好轉,繼續服藥30劑,睡眠正常。


張××.男,40歲。


失眠數年,經常整夜不能入睡,開始時應用西藥安眠藥尚能入睡三四個小時,以後逐漸無效,後又配合中藥養心安神治療,開始亦稍有效,但近3年來,雖反覆應用以上藥物,但始終不能入睡。


審視其證,除失眠外,並見胸滿心煩,心悸,乃予丹梔逍遙散2劑,服藥後仍然微效不見。


再審其證,雖云胸滿,但以心前區悶痛為主,脈沉弦細而澀。


證脈合參,診為氣滯血瘀之證。


擬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處方:當歸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甘草6克,枳殼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牛膝15克,丹參15克。


服藥2劑,睡眠增加,繼續服藥8劑,每夜睡眠增至8小時左右,其他症狀亦明顯好轉。


賀××,男,40歲。


嚴重失眠半年多,開始時,應用安寧、水合氯醛可安然入睡數個小時,但半個月後即無明顯效果,以後又改用魯米那、導眠能、速可眠、安定、苯海拉明、氯丙嗪、奮乃靜等,每次用藥均是見效半個多月,不得已,又加服一劑中藥。


開始一周尚稱有效,但應用一個多月後,非但睡眠沒有增加,而且失眠更加嚴重,尤其是近2個多月來,睡眠更差,剛吃飯後尚有睡意,但一躺下即再無睡意。


並見胃脘痞滿,五心煩熱,口苦口黏,舌苔白而稍膩,脈滑。


綜其脈證,診為痰熱阻滯,食積不化。


為擬化痰消積和胃。


溫膽湯加減,處方:竹茹12克,枳殼12克,神麯12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


服藥4劑後,睡眠增至5小時左右,食欲、胃脘痞滿等亦好轉,繼服10劑後,睡眠恢復正常。


李××,男,49歲。


4個多月來失眠,先用西藥治療兩月無效,繼用中藥安神鎮靜丸、湯劑治療仍無效。


審視其證,除每夜僅能入睡2個小時左右外,並見疲乏無力,胃脘痞滿,腹脹不適,矢氣後稍緩,納呆食減,舌苔薄白,脈濡緩。


綜合脈證,診為脾濕不化,輪軸失轉,心腎失交。


擬用理氣除濕,茵陳五苓散加減。


處方:茵陳24克,桂枝10克,澤瀉10克,白朮10克,豬苓10克,茯苓10克,烏藥10克,陳皮12克,香附6克,木香6克。


服藥4劑,睡眠正常。朱××,男,48歲。


數年來失眠,每夜僅能入睡2小時左右,常常夜間12時左右即不能再入睡,開始時,應用少量安寧即可入睡七八個小時,以後雖用多種安眠藥也僅能入睡兩三小時,不得已,加用中藥柏子養心丹、天王補心丹,開始時還算有效,但以後再無效果。


特別是近一年多來,晝夜均難入睡,即使強迫入睡,也僅能從10時睡到12時左右,以後再不能入睡。


審視其證,除失眠外,並見胃脘滿悶,腹部時見悸動逆氣上衝,頭暈頭重,大便稀溏,舌苔白,脈弦大緊。


綜合脈證,診為脾胃虛寒,濕鬱不化,輪軸失轉,心腎不交,為擬附子理中湯合五苓散加減。


處方:附子10克,肉桂10克,黨參10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乾薑10克,澤瀉10克,豬苓10克,甘草10克。


服藥4劑,胃脘痞滿好轉,睡眠增加,繼服藥10劑,胃脘痞滿大減,睡眠每夜約7小時。


朱××,女,40歲。


數年來頭暈失眠,疲乏無力,輕度浮腫,有時連續數天不能入睡,有時又連續晝夜不止的睡眠兩三天,睡醒後又連續七八天不能入睡一個小時,在失眠的期間雖用多種安眠藥及中藥鎮靜安神藥也難入睡片刻。


細察其證,除失眠外,並見面色萎黃,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胃脘時痛,五心煩熱,指趾反冷,或冬季手足冷,而夏季反五心煩熱,舌苔薄白,脈弦細。


綜合脈證,診為中氣不足,氣血俱虛。


為擬健中補脾益氣養血,十四味大建中湯加減。


處方:黃耆15克,肉桂10克,黨參10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麥冬10克,淡大云15克,半夏10克,生薑3片,大棗3個。


服藥4劑後,精神、食欲、胃脘疼痛、失眠均好轉,每夜約睡三四個小時,繼續服藥半月後,除他證繼續改善外,睡眠增至七八個小時。


朱××,女,40歲。


一個月來晝夜不能入睡,雖反覆應用西藥安眠藥,中藥安神藥都不能入睡片刻。


審視其證,除不能入睡外,並見頭暈乏力,時時悲傷欲哭,舌苔白,脈虛大。


證脈合參,診為脾胃氣虛,清氣失升,肝木失達。


為擬補氣升陽,理肝,佐以安神。


補中益氣湯加味:黃耆15克,白朮10克,黨參10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藥進1劑睡眠增至4個小時,繼進10劑,睡眠正常。


宋××,男,成。


七八年來失眠,每夜僅能入睡2個小時左右,記憶力和對事物的分析能力日漸衰減,頭暈而木,腰背困痛,怯冷,開始時應用安眠藥尚能入睡2個小時左右,繼而則無明顯效果,加用中藥鎮靜安神丸劑、湯劑後,曾經有一階段明顯好轉,但不久即無明顯效果。


審視其證,除以上諸證外,舌苔薄白,脈虛而無力。


綜合脈證,診為腦髓空虛,氣陰俱衰。


為擬填精補髓,益氣養陰。


龜鹿二仙膠加減:龜甲60克,鹿茸4克,人參10克,枸杞子10克,何首烏10克。


水煎龜甲、枸杞子、何首烏;


鹿茸、人參研末服。


一個月後,頭暈、精神均好轉,睡眠恢復正常。


蔣××,男,成。


嚴重失眠4個月,每夜約睡2個小時,雖用安眠藥,中藥養心安神藥無效。


審其證除失眠外,並見夜間煩熱甚烈,心煩,尿黃赤,舌苔黃質紅,脈細數。


治以滋陰平肝瀉火。


大補陰丸加減:龜甲30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地15克。


藥進2劑,睡眠增加,繼進6劑睡眠正常。


張××,男,45歲。


摔傷後一個多月來晝夜不能入睡,有時僅能入睡半小時,頭暈頭脹,頭痛,站立不穩,雖用多種鎮靜藥亦無明顯效果。


審其脈虛大弦滑,舌苔薄白,心煩易怒,納呆口乾,胃脘痞滿。


診為氣陰兩虛,擬補陰益氣煎加減。


處方:黃耆15克,黨參10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當歸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熟地15克,山藥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


藥進2劑,食欲、精神好轉,6劑後睡眠增加,14劑後,睡眠恢復正常。


《內經》認為睡眠不但與心有關,而且與五臟六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靈樞·邪客篇》說:「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


《大惑論》篇說:「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瞑焉。」


並指出治療原則是「先其臟腑,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余宗其論,對心神不安者,治以安神養心;


肝鬱氣滯者,治以疏肝理氣;


氣虛者,給以補氣;


腎督虧損著,給予培補腎督;


痰濁阻滯者,給予化痰;


瘀血者,給予活血逐瘀等,常獲滿意的療效。


例如:患者劉××,女,成。


產後兩月來,久久不能入睡。


詢之前用諸方均為養心安神、重鎮安神之品,西藥亦每日增量應用。


細審其證,除晝夜難眠外,並見乏力汗多,面色白,舌質嫩紅苔薄白,脈虛大而緩。


綜其脈證,診為氣陰兩虛。


為擬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子。


2劑開始入睡,10劑即睡眠正常。


某醫云:「前用安神鎮靜無效,後用補氣養陰即眠者為何呢?」


答云:「《內經》之論寤寐非僅指在心,而是在五臟六腑,《靈樞》論寤寐隸屬於五臟六腑陰陽出入,隸屬三焦之交泰,隸屬於心腎之交融,隸屬於腸胃之大小,隸屬於皮肉之解利。此證脾肺俱虛,清陽失升、衛氣留於陽者久。故以補中益氣湯合生脈散益陽補陽而愈。耿××,男,成。失眠一年多,經常徹夜不眠,雖用中、西藥物、針灸等無效。視之,前方多為安神鎮靜之方。證見胸脇煩滿,頭暈目眩,口苦咽乾,脈弦小數。云:肝鬱化火,心肝血虛所致也,前雖曾佐用養血,然疏肝解鬱不足耳。故以丹梔逍遙散加丹參治之。3劑始能入睡,10劑睡眠正常。劉××,男,成。失眠健忘十幾年,經常徹夜不眠,而用中、西藥無效。近來諸證更加嚴重,除晝夜入睡片刻外,並見腰酸背困,疲乏無力,畏寒肢冷,苔薄白,脈沉細弱。證脈合參,診為腦髓虛衰,任督不足。為擬參茸衛生丸、鹿茸精等一月恢復正常。張××,男,成。失眠十幾年,遍用中、西藥不效,察其胸滿脇痛,脈沉細澀,為擬血府逐瘀湯4劑效,10劑恢復正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40:45 | 只看該作者

木腎


李用粹《證治匯補》云:「木腎者,外腎堅硬頑痹,不痛不癢,陰莖不垂,常如麻木,便溺之時,悶脹不順,.此腎家虛憊,陰陽不交,水火不濟,而沉細痼冷,凝滯其問,未可純用燥藥,當行溫散溫利以逐其邪。」


又云:「間有跌撲驚恐、痰氣瘀滯者,當行瘀消氣。」


余宗其論,試治一患者。


成××,男,40歲,陰莖陰囊麻木七八年,半年來加重,曾用針灸、中藥、西藥治療無效。


審其脈見弦,舌苔薄黃。


證脈合參,診為肝鬱氣滯,寒凝不化,擬疏肝解鬱,溫肝之劑:柴胡6克,桂枝12克,白芍21克,生薑9克,大棗5個,龍骨30克,牡蠣30克,苡米30克,木瓜30克,紫石英15克,吳茱萸4.5克,炙甘草4.5克。


藥進4劑,諸證同前。


再詢患者,除上證外,並見頭麻,牙痛,眼憋脹,心煩心悸,胃脘痞滿。


因思上方理氣不足,中焦痞塞,升降失職,當重用理氣。


處方:柴胡6克,枳殼9克,白芍9克,青皮9克,陳皮9克,蘇葉6克,薄荷6克,梔子4.5克,鬱金9克,菖蒲9克。


入藥2劑,仍屬妄然,並見胸滿,咽喉如炙臠,咳嗽不利,除此痰濕,非以溫化痰飲之劑不可。


處方:柴胡6克,半夏9克,黃芩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生薑3片,大棗3個,陳皮9克,蘇葉9克,薄荷6克,玫瑰花9克,代代花9克。


藥進4劑,果然中鵲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41:59 | 只看該作者


《簡明中醫內科學》云:「疝在古代文獻中有兩種含義:一種指腹中作痛,控引上下而言,如《內經》之衝疝、心疝,《金匱》之寒疝,以及巢氏《病源》之厥疝、瘕疝、寒疝、氣.疝、盤疝、腑疝、狼疝等,即屬於這一類型;另一種是指睾丸腫痛,控引少腹而言,此即子和所謂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痜疝等七疝。」


又說:「總的來說,寒濕熱三氣之邪,實為疝的主要原因。至其病理,則於肝經有密切關係;因為肝脈循陰器,抵少腹,是以治疝大法多從肝經著手。」


附睾結核腫墜屬疝症,因此製方之時亦應從肝經入手,堅者消之,以入肝軟堅之品治療。


曾治患者王××,男,45歲。陰囊墜脹隱痛一年多。


某院診為附睾結核。


建議手術治療。


因患者拒絕手術,改用中藥:夏枯草30克,山楂核30克,荔核30克,赤芍9克,青皮9克,烏藥6克,橘核15克,木香3克,川楝子9克。


20劑隱痛消,墜脹減,90劑愈。


後又遇一例。


秦××,男,38歲。


附睾結核一年,復用上方,10劑墜脹減,繼用30劑又復如初。


細審其證,腰酸腰痛,兩脈沉細尺大而弦。


乃腎氣不足,寒氣凝滯。


思原方乃疏肝軟堅散結,性亦偏寒。


病位不明,寒熱不分所致也。


乃以八味地黃丸加車前子、懷牛膝、沙苑子30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42:49 | 只看該作者

鞘膜積液


大致相當於中醫之水疝,很多雜誌報導用小茴育有效。


曾治一例,男性,13歲。


陰囊腫脹,皮色光亮如水晶,不熱不紅,內有聚水,予茴香橘核丸30袋而愈。


該患者之父又介紹一患者,男性,28歲。


鞘膜積液一年多,余又囑以前方,患者連續服用60袋無效。


診其脈尺大而弦,審其證腰酸腰困,下肢冷。


處以八味地黃丸加減:熟地24克,山藥12克,肉蓯蓉15克,茯苓9克,澤瀉9克,丹皮9克,附子9克,肉桂9克,車前子9克(布包),五味子9克,懷牛膝9克。


7劑證大減,20劑諸證全消而愈。


宗筋雖屬肝,但亦屬腎,因此治療時必須辨明肝腎之哪個為主,否則僅去治肝,不知變化,常常不會獲得很好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44:53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節、外科、皮科


腸梗阻


腸梗阻,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較好成績。


其中因熱、結、滯、瘀者多,寒虛者少,因此往往被人所忽略。


曾治一男性患者,15歲。


突然腹部劇痛,急診住院。


某院外科診為腸梗阻。


予大劑蘿貝芒硝湯、復方大承氣湯兩天,腹痛不減。


邀余診視,察其脈弦緊,舌苔白潤。


予云:寒凝氣滯,腑氣不行所致,宜溫中散寒,理氣導滯。


處方:木香、肉桂、陳皮、香附、小茴香、檳榔各9克。


一劑竟痛脹減而矢氣,兩劑痛止便通而愈。


某醫問:前予大劑理氣通便不效,而你卻小劑而愈者何也?


余曰:寒熱不同所致也。


舌苔白,脈弦緊者,為寒實;


舌苔黃厚,脈滑或實者,為熱實。


熱實者,非苦寒鹹寒大便不能通。


寒實者,非辛溫理氣大便不能解,所以用蘿貝芒硝湯、大承氣湯不效者,在於寒熱不明所致也。


實熱者,非瀉其熱,則氣不行;


寒實者,非溫其陽,則寒不能散,所以寒者必須用溫通,實熱者,必須用苦鹹寒不能解。


否則熱者以溫,必使實者更實,寒者以寒必使凝者更凝,因此必須寒者溫之,熱者寒之。


又治患者高××,男,77歲。


小腸疝氣數十年,每次發病用手托回平臥一個多小時即可回納。


近二三年來發作次數逐漸增多。


7天前,發病後某外科醫生用手托回後,疼痛嘔吐一直不見改善。


急予大承氣湯、黑豆油及肥皂水灌腸等治療5天,大便不但不通,反而腹脹加重。


昨日下午突然精神萎靡,血壓下降至60/50mmHg,內服藥物完全吐出,急予搶救休克措施一天不效。


邀余診視。


察其精神萎靡,又值年高,問其所苦,遲遲不答,腹部膨隆但按之尚柔軟,前額、耳殼、四肢欠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而弱。


乃云:此年高氣衰,陽氣不能轉運,屢用苦寒攻下又復敗傷中氣所致也。


經云:大氣一轉,其氣乃散。


故應以人參大補元氣,復佐甘草、生薑以助.脾陽,厚朴理氣消壅,半夏降逆。


又半夏、厚朴、生薑均辛溫行氣之品,故以厚朴半夏甘草人參湯補正祛邪為法。


厚朴25克,人參10克,半夏15克,炙甘草9克,生薑10克。


1劑後,次日即大便行,嘔吐止,腹脹大減,精神倍增,食納少進,血壓亦上升至100/80mmHg。


2劑而愈。


醫云:攻下不便,理氣不行者何也?


答曰:虛實不同耳。


經云: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若虛採用瀉,實採用補,則成虛虛、實實也,他病如此,腸梗阻亦如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45:30 | 只看該作者

腹癰


1948年得見先父治一人,腹痛腹脹,寒熱,脈數,以銀花四兩、白芥子三錢、甘草二錢治之。


從臍中排出大量奇臭膿汁而愈。


後經學習西醫外科始知此證乃腹膜炎也。


1968年遇一人,患腹膜炎,腹痛難忍,腹板硬而拒按,寒熱,脈數,先予西藥治療2天不效,後因患者懼怕手術改請中醫治療。


急予銀花120克、白芥子10克、甘草10克。


1劑痛減,6劑諸證消失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46:11 | 只看該作者

肝癰

 

曾治一人,女,38歲。


寒熱往來,納呆食減,脇痛拒按,月十肋下5指,某院診為阿米巴肝膿腫,合併葡萄球菌感染。


先於西藥治療2周無效,後又配合中藥清熱解毒之劑3天仍無功。


審之,除肝大5指外,並有明顯壓痛,腹滿脹痛,寒熱往來,口苦納呆,舌苔黃白,脈弦滑數。


綜合脈證,診為少陽陽明之證,予大柴胡湯加減。


處方:柴胡24克,赤芍12克,枳實15克,半夏12克,大黃9克,黃芩10克,白芥子6克。


藥進1劑,寒熱往來,腹滿腹痛大減,體溫由39.5℃降至37.8℃,繼進4劑,症狀消失大半,加生薑3片、甘草6克,服10劑,症狀大部消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52:30 | 只看該作者

腸癰


《金匱要略》列排膿散方,藥有枳實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二分、雞子黃一枚。


尤在涇注釋云:「枳實,苦寒除熱破滯為君,得芍藥則通血,得桔梗則利氣,而尤賴雞子黃之甘潤,以為排膿化毒之本也。」


余始見其藥並無清熱解毒者,疑信參半。


1958年偶遇一人,患闌尾炎,腹痛不止,腹滿脹。


欲手術治療,但因患者要求服中藥。


前醫以大黃牡丹皮湯不效,余審其脈沉,與桔梗30克,枳實60克,白芍30克。


半小時後,得矢氣,腹痛止,次日愈。


始信《金匱要略》排膿之意不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53:21 | 只看該作者

膽囊炎


膽囊炎但從肝膽論治者甚多,並取得了一定療效。


然膽囊炎亦有從肝膽論治而久久不效者,思其所在為右脇,右脇屬肺,宜從宣肺理氣論治。


例如:張××,女,55歲。


右脇疼痛,滿悶,食欲不振2個多月。


超聲波探查診為膽囊炎。


久用中、西藥物不效。


近又發現左胸部悶痛氣短,心電圖顯示sT段下降,T波倒置,診為冠心病,心絞痛。


細察其證,除以上諸證外,並見胸滿心煩,口苦咽乾,舌苔黃白膩,脈弦滑。


詢其前醫所用之方,大都為疏肝除濕,清熱利膽之品。


綜合脈證,云:痰熱阻鬱,治宜化痰理氣,右脇疼痛方。


處方:鉤藤10克,葛根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枳實10克,焦楂10克,枸杞子10克,生地10克。


服藥4劑,疼痛大減;


再服10劑,疼痛消失;


繼服10劑,超聲波複查正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55:58 | 只看該作者

丹毒


丹毒,因其色赤如塗丹狀,故名丹毒。


歷代醫家認為初起者多因心火妄動,三焦風熱,或肝火內動,或脾胃濕熱,或風邪外襲。


恩師李翰卿認為以風熱之毒侵及血分者為多,故初起之治宜清熱解毒,外疏風邪為主,若頭部者宜升降散、普濟消毒飲,下肢者宜連翹敗毒飲。


一般之證忌用辛溫散風之品,至若病程較久,癢重痛輕者,非辛溫之品不能解,故羌活、防風、白芷不可缺,若皮膚粗硬,病已入於血分,非蘇木、劉寄奴不能軟。


余宗其意,試治於反覆發作者,常效。


例如:李××,女,54歲。


兩小腿丹毒反覆發作3年多,前5次發作時,用抗生素和硫酸鎂濕敷治療後均很快痊癒。


此次發作雖採用上法治療20多天一直不效,不得已,轉請中醫以清熱解毒劑內服,如意金黃散外敷,前後治療1周,仍不顯效。


邀余診治..審其體胖神佳,左小腿前緣(約20釐米×8釐米)紫紅腫脹,熱痛,舌質紅,苔黃白,脈沉而弦數。


綜其脈證,診為氣滯血瘀所致。


予柴胡15克,赤芍10克,枳殼10克,山甲珠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大黃10克,甘草6克,連翹15克,白芥子1克。


服藥6劑,腫脹消失七八。


某醫云:丹毒乃熱毒所致,諸醫多以清熱解毒之劑治之,然其用之卻無效,何也?


答曰:葉天士曾云:久病入絡,此病久久不愈,血絡瘀滯,但予寒涼,其血更結,故以活血而愈,寒涼更甚也。


又服6劑,效果全無,並見局部奇癢難忍。


思之,宇泰曾云:癢為風。


此風邪未去所致也。


又思其病久過用寒涼,非佐以溫而不解,故治宜連翹敗毒散加味:連翹10克,山梔9克,羌活6克,元參30克,薄荷9克,防風9克,柴胡9克,桔梗9克,升麻9克,川芎9克,當歸9克,黃芩9克,赤芍9克,牛蒡子9克,蘇木9克。


藥進6劑,諸證消失而愈。


至若反覆發作,久久難愈,氣血俱衰者,非佐補益之品不效。


例如:王××,男,70歲。兩小腿丹毒反覆發作15年,冠心病3年。


近半年來胸滿氣短,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不能平臥。


兩月來兩腿丹毒又見加重,先用多種抗生素、地塞米松、血管擴張劑,硫酸鎂濕敷,中藥瓜蔞薤白湯、普濟消毒飲治療不效。


近半月來,又因腳癬感染,小腿、足部癢痛更加嚴重,不能走路。


邀余診治。


審其神疲短氣,言語時斷時續,面浮腿足浮腫,並見兩小腿、足均紫暗,皮膚粗厚而硬,趾間、足部濕爛,發熱,舌苔厚膩而黃,舌質暗,脈虛而弦滑。


綜其脈證,云:年高體衰,正虛邪實,氣陰不足,痰滯血瘀,鬱而生火,祛邪補正,均難措手。


乃予十味溫膽湯試治之:黃耆15克,當歸10克,麥冬10克,黨參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竹茹10克,枳殼10克,遠志10克,菖蒲10克,川芎10克,蘇木9克,知母9克。


藥進6劑後,胸滿、氣短、浮腫、足部濕爛等均大減,食欲睡眠增加,繼予上方1個月,諸證消失七八。


曾治患者李××,女,成。


兩足無名趾、小趾突然紅腫熱痛。


某院診為丹毒。急予青黴素、中藥清熱解毒治之。


是夜患者為求其速效。


急以熱毛巾熨之,2小時內前後予熱水約6暖瓶,此時疼痛非但不減,反見腫痛延及小腿。


然患者仍不斷以熱毛巾熨之不止,其腫迅速延及腹股溝部,且疼痛難忍,寒熱。


邀余診視。


審其脈證之後,云:熱毒之證豈能以熱熨之法治之,若再以火助火,火毒攻心則難治。


囑其速以冷水毛巾熨洗之。


約6小時,家屬來告云:自從以冷水毛巾頻頻熨之之後,小腿、大腿腫痛已基本消退,足部腫痛亦大部消散。


因思亡兄曾告誡說:凡見火毒熾盛之癰腫,疔毒,均宜用冷水熨洗,不宜用熱毛巾、熱水袋熨洗,否則火毒更甚,而病難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56:34 | 只看該作者


本家外孫劉××,男,19歲。


20多天來,項部反覆出現癤腫,此起彼伏,疼痛難忍,其大者如棗,小者如杏核、黃豆。


頻用中西藥物治療不效。


因思先父曾以放血法治疔毒瘡瘍,某醫曾以放血法治瘰鬁。


乃據經取穴,以三棱針刺委中疏散磅胱經之熱毒,豈知放血5分鐘後,疼痛即減,次日疼痛全失,3日後即完全消退而愈。


次年,上症又復發,但較前明顯減少,又以上法,一次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57:54 | 只看該作者

脫疽


脈管炎的治療,近年來有很多報導。


有用溫陽取效者,有用活血逐瘀取效者,有用養陰解毒取效者,但由於拘於一法或數法,不去辨別臟腑經絡,致使輕淺者愈,複雜者不治。


例如:趙××,男,成。


右足脈管炎一年多,諸醫用溫陽通經活血法治療不效。


於三月間發生右足無名趾、小趾壞死,手術截趾後二個月新的肉芽一直不見生長,小腿和右足疼痛,前醫遍用養陰解毒、溫陽活血等方均不見效。


視其神色,顏面呈抑鬱之色,時時歎氣;


審其病位處於少陽膽經,脈見沉弦。


乃擬逍遙散加減: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生薑、青皮各10克,乾薑3克,薄荷3克。


連服1周,腿、足疼痛竟然好轉,新的肉芽開始生長,20劑後而愈。


醫云:諸書未列逍遙散能治脈管炎,而你用之反效者,何也?


余曰:喻嘉言說:「凡治病不明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逍遙散者,肝膽經藥也,所以取效者,在於經絡之用藥恰當爾。


又如:康××,男:左下肢脈管炎,拇趾,小趾壞死變黑,疼痛晝夜不止,尤以夜間為甚9個多月。


審其大趾從甲根到趾尖均變黑色,小趾甲溝外側大部變黑。


服中藥數百劑不效,某院建議手術切除,因其懼怕術後喪失勞動能力而不得已來太原治療。


細審其脈虛大滑數,面色白無華,神疲乏力,食納全廢,舌苔白膩。診為氣陰俱虛。


擬耆脈地黃湯:黃耆15克,當歸10克,黨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蒼朮15克,丹皮10克,肉蓯蓉15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


服藥15劑後,疼痛大減,拇趾、小趾壞死明顯改善。


繼服15劑,壞死部位已恢復正常,疼痛消失。


為促使其更快恢復,加劉寄奴12克,繼服15劑後,小趾外側又發現約黃豆大部位變為黑紫色,疼痛隱隱而作,乃去劉寄奴,20劑後諸證消失。


醫云:劉寄奴乃活血逐瘀之劑,加之則病劇,去之則病減何也?


答云:脈證俱虛當予補益,此證久用克伐,正氣不支,雖劉寄奴之微予祛邪,亦可使病情加重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58:44 | 只看該作者

腸黏連


闌尾炎術後腸黏連,古代醫著中沒有這一名稱。


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開展,才逐步被廣大中醫同道所認識。


從許多臨床報導來看,一般都認為是瘀血所引起,但是由於不注意臟腑經絡和寒熱的多少,又往往事倍功半。


例如:薑××,女,成。


闌尾術後右少腹經常疼痛,走路或跑步,跳躍時疼痛加重。


某院診為腸黏連。


經用胎盤組織液,中藥祛瘀活血之劑不減。


余拘於活血逐瘀之見,復與活血之劑,疼痛更甚。


仔細追問,少腹疼痛而冷,乃予少腹逐瘀湯原方遞入,2劑後疼痛不但未減,反而出現心悸心煩,頭暈失眠,易怒喜哭。


復察其脈沉而弦,痛在少腹右側,乃改予逍遙散加味: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各9克,丹參15克,梔子9克,乾薑4克,甘草6克,薄荷3克。


4劑諸證俱減,疼痛消失;


又進7劑,雖跑、跳等劇烈活動,疼痛亦不發作。


寒熱夾雜者,必須注意寒熱多少的比例關係和臟腑、經絡,否則往往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4:59:41 | 只看該作者

血栓性靜脈炎


血栓性靜脈炎,諸書多認為感染濕毒,氣血瘀滯,脈絡失和昕致,故急性期多以清熱利濕解毒,佐以化痰通絡,然驗之臨床,下肢者多效,其他部位者則效果甚微。


反覆驗證,多因臟腑、經絡不分耳。


曾治患者王××,男,63歲。


2個月前,突然低熱,右胸脇部疼痛,按之有一條索狀物,長10釐米左右。


急請某院外科治之。


診為血栓性靜脈炎。


先後用抗生素治療40多天,中藥清熱解毒、利濕通絡等十幾劑無明顯效果。


審其脈證,除以上症狀外,神色尚佳,舌苔黃膩,脈弦滑。


綜合脈證,知其治則尚稱合拍,但經絡臟腑未合拍耳。


因擬疏肝化痰,寬胸解毒。


處方:柴胡15克,半夏15克,瓜蔞40克,蘇木6克,赤芍15克,黃芩10克,青皮10克,橘葉10克,夏枯草30克。


服藥2劑,未見進退,並出現夜間牙痛。


綜合其證,因思夜間牙痛,乃陰虛火旺。


擬上方加元參30克,藥進6劑,其痛大減,再加當歸之入血活血,繼服12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5:00:57 | 只看該作者

乳癰


曾治患者張××,女,22歲。


猝然乳房腫痛。


醫診為乳腺炎。


急以抗生素、中藥清熱解毒之劑治之,並囑其用熱水袋敷之。


治療兩天,非但不效,反見腫痛加劇,寒熱,噁心,體溫39℃。


邀余治之。


審其患側乳房紅腫灼熱有烙手之感,急囑其改熱敷為冷敷,以冷水毛巾頻頻敷之,稍熱即易冷毛巾,2小時內,前後改換毛巾達40次左右,疼痛、腫脹、寒熱均大減,體溫38.2℃,囑其繼服上藥而愈。


患者耿××,女,成。


左側乳房腫痛,寒戰高熱十幾天。


醫以抗生素、中藥清熱解毒輩,銀花、連翹、蒲公英、草河年、夏枯草、黃芩、黃連等大劑不效。


審之,體溫39.8℃,乳房紅腫疼痛,按之有波動感,脈弦滑數。


綜合脈證,云:肝氣鬱結,痰熱不化,經絡阻塞,營氣壅滯,熱腐為癰耳。


治宜解毒消癰,化痰散結,理氣活血。


處方:柴胡21克,青皮15克,赤芍15克,橘葉15克,瓜蔞60克,桔梗30克,枳殼15克,蒲公英30克,銀花15克。


1劑,疼痛、發熱均大減;


2劑後,發熱消失,腫痛大減;


繼服10劑而愈。


一實習學生云:清熱解毒乃消癰之正法,何故不效?


答云:鬱結之氣不解耳。


鬱不解,邪毒壅滯更甚,僅予解毒,其毒難解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5:01:48 | 只看該作者

鵝掌風


鵝掌風係一種皮科常見病,因其為皮膚病,故多主張以外用之藥除之,甚至有的認為不需內治。


例如《中醫外科學》說:「本病不需內治。」


提倡用瘋油膏、紅油、煙熏法,但有的患者雖頻用外洗、塗擦等劑,終不見效,試於臨床,內服之藥常常霍然治癒。


例如:患者李××,男,30歲。


三年來兩手掌乾裂脫皮,近一年來更加嚴重,曾用中、西藥外用久治不效。


審視之,兩手掌心、指縫中有米粒大之小水泡甚多,水泡破後即脫皮,此起彼伏,奇癢難忍,不脫皮處皮膚增厚,有裂隙,舌苔薄白,質嫩紅,脈沉細。


綜合脈證,診為血中燥熱,外受風邪。


為擬養血潤燥,疏風散寒。


祛風地黃丸加減:生地12克,熟地12克,白蒺藜9克,川牛膝9克,菟絲子9克,知母6克,黃柏6克,枸杞子6克,獨活3克。


1劑癢減,10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5:02:43 | 只看該作者

腳濕氣


腳濕氣,又名臭田螺,諸書多云足陽明胃經濕火攻注而成,而用清熱利濕,殺蟲止癢之法治之。


然亦有久用其法而無效者。


例如:患者劉××,女,50歲。


足心、足跟外側、趾趾之間皮膚增厚發癢兩年多,今年入夏以來逐漸加重。


某院診為腳癬。


先用西藥外塗無效,繼用中藥外洗、外搽而濕爛加重。


審其足掌部全部濕爛,足背紅腫,極臭,足心熱痛,不能走路,舌淡苔白,脈沉細尺弱。


先予三妙湯加減、萆薢滲濕湯加減7天,腫痛、濕爛更甚。


因思病雖濕熱者多,然本病久用滲濕清熱無效,而久用滲濕清熱陽氣被伐,再予攻伐則正氣不支而濕邪更甚。


又思本病始發於湧泉穴,湧泉者腎經之穴也,且脈見沉細尺弱,腎氣不足之象,應急予補腎命之正氣而除濕。


予十味地黃湯加減:生地24克,山藥12克,五味子9克,茯苓9克,澤瀉9克,丹皮9克,附子9克,肉桂9克,元參15克,麥冬15克,車前子12克(布包),懷牛膝10克。


結果1劑諸證減,8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5:17:17 | 只看該作者

血風瘡


陳實功說:「血風瘡,乃風熱、濕熱、血熱三者交感而生,發則瘙癢無度,破流脂水,日漸沿開。」


然而風熱、濕熱、血熱之比例多少辨之甚難,余以天人相應之理辨之,常可區別其多少。


例如:趙××,女,38歲。


5年來手掌不斷的脫皮,瘙癢,不能洗衣服。


近兩個月來突然全身瘙癢,晝輕夜重,抓破後流脂水和血水,某院診為手癬、脂溢性皮炎。


先用西藥治療不效,後又予祛濕散風清熱之藥仍不效。


審視其證,全身併發丘疹,到處是抓痕,尤以腋緣、乳房皺襞、臍周、肩胛間區、肘窩、肛門周圍為明顯,晝輕夜重,不能睡眠,手掌脫皮,間有小水泡,大、小魚際處多處裂口,裂口處有血液流出,舌苔薄白,脈弦細。


綜合脈證,診為血燥生風。


擬養血潤燥,活血砝風地黃飲子加減:當歸12克,生地15克,元參3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生何首烏15克,白蒺藜10克,僵蠶10克,紅花10克,甘草6克,獨活6克,枸杞子10克,知母10克。


服藥6劑,其證大減,夜間稍能入睡1~2小時,但手掌脫皮不減,繼服12劑諸證消失而愈。


劉××,女,50歲。


發膚乾燥,睡前脫衣時身癢十幾年,近十幾天來瘙癢突然加重,頭面、四肢、肩胛、腰,以及眼瞼、頸項、會陰等處均奇癢難忍。


某院診為皮炎。


予局部止癢劑、鎮靜劑、鈣劑等數日不效。


改請中醫治療,云:風濕熱毒,予祛風除濕,清熱解毒之劑6劑,其癢更甚。


審視其證,全身到處是抓痕,並有血痂,煩躁不安,脈弦細。


因思其病甚於夜間,夜間屬陰,血燥生風者甚於夜間也。


因擬地黃飲子:生地25克,熟地9克,生何首烏10克,當歸10克,紅花10克,元參30克,白蒺藜10克,僵蠶10克,甘草6克。


藥進1劑,其癢即減,2劑癢減八九,再進5劑而愈。


《內經》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


辨證不明,求於天人相應學說,實有巨大價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5:19:50 | 只看該作者

白癜風


白癜風多因風邪搏於皮膚,久而不去,血氣失和所致。


陳實功說:「紫白癜風,乃一體二種。紫因血滯,白因氣滯,總由熱體風濕所侵,凝滯毛孔,氣血不行所致。」


余宗其理,試治於白癜風者,甚有效驗。


例如:範××,女,19歲。


一年多來,四肢,軀幹40多處皮膚變白,小者如黃豆,大者如手掌,中西藥治療8個多月無效。


舌苔白滑,脈浮。


予宣肺解表,除濕清熱,佐以補腎,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加減:麻黃9克,連翹、何首烏、黑芝麻、桑白皮各15克,赤小豆30克,白蒺藜12克,生薑3片,大棗5枚。


12劑後皮色有的變深,汗毛根部有的變為正常皮色,又連續服藥21劑,皮色轉為正常而愈。


古人有以白蒺藜為末而愈者,有以白癜風丸而愈者,有以補骨脂酒外塗而愈者,種種不一,甚難盡述。


察其臨床所見,久病腎虛者,宜補肝腎;


單純風邪者,宜白蒺藜;


風濕熱者,宜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並應據其表裡寒熱虛實多方面佐用諸法,本例之取效亦在於此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5:21:57 | 只看該作者

濕毒瘡與濕疹


濕疹有急、慢性兩種。


其中急性糜爛滲出明顯的,中醫稱為浸淫瘡或黃水瘡;


丘疹播發於全身的稱為粟瘡。


嬰兒濕疹稱為奶癬。


慢性濕疹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


治療方法,急性者多用祛濕散風清熱,如革薜滲濕湯,加味二妙散,防風通聖散,慢性者雖亦有散風除濕之論,然多正氣虧損,或為脾氣敗傷,中焦失其升降之能,三焦失其運化濕邪之力;


或風邪不去過用除濕,血燥生風,而毒邪不去。


升陽益胃湯中「六君子湯助陽補脾除痰,重用黃耆補氣固胃;羌活、獨活、柴胡除濕升陽;澤瀉、茯苓瀉熱降濁;加芍藥和血斂陰;少佐黃連,以退陰火,」「發中有收,補中有散」。


(汪昂語)故用於脾虛濕鬱者恆效。


血中燥熱者,應於養血活血潤燥,四物湯加味,不可因其潤而再加燥藥,以使風生。


如:張××,男,50歲。


頭面、頸項等處反覆發作性濕疹19年多,經中西醫久治非但無效,反而出現胃脘疼痛,泄瀉,納呆,心煩心悸,汗多,經常感冒等。


余視其頭、額、頸、項等處有散在性濕疹,有的數個融合成片,外罩黃色膿痂,掀去後有少許黃水流出,癢而不痛,舌苔黃膩,脈弦稍大。


予升陽益胃湯:黃耆15克,黨參、口朮、黃連、半夏、甘草、陳皮、茯苓、澤瀉、防風、羌活、獨活、柴胡、白芍各9克,生薑3片,大棗3個。


連續服用26劑皮疹消失,他症亦除。


耿××,女,成。


10年來全身出疹,小如針尖,大如高粱,中西醫皮科久治不效。


視其方多為祛風除濕,詢其反應,多數不但無效,反而藥後癢甚,審其癢尤甚於夜間.奇癢難忍之時,非抓出血不能減其癢,脈沉而細。


余云:血燥生風,宜養血活血涼血。


丹參銀翹飲:丹參15克,當歸、川芎、生地、白芍各10克,銀花12克,連翹12克,薄荷3克。


4劑減,10劑愈。


濕疹初起多濕,但不可盡云屬濕,尤以慢性濕疹更是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2:33 , Processed in 0.3379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