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
1.諸因紛繁,難下決斷,謹遵其脈,調之和之,實為上法
萬××,女,34歲。
小腹冷痛,白帶增多,外陰奇癢4—5年。
醫診慢性盆腔炎、尖銳濕疣。
先用西藥治療2年多不效,繼又配合中藥除濕清熱散風、溫經活血等劑與理療等治療2~3年仍不效。
細察其證,除少腹冷痛,外陰奇癢外,並見胃脘煩熱悸動,逆氣上衝,衝則心胸煩亂,衝到頭則全身汗出,頭暈頭痛,心煩心悸,失眠健忘,口苦咽乾,時或噁心嘔吐,手足憋脹,指趾麻木疼痛,舌苔黃白厚膩,脈弦緊而數。
綜合脈證,思之:弦脈者,肝脈也;
緊者,寒也,結也;
弦緊相兼者,寒飲凝滯不化也。
且其證見少陽,亦兼太陰,證見鬱火,而兼寒濕。
治宜宗《內經》所論和調之法。
處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黃芩10克,人參10克,乾薑3克,大棗5個,甘草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熟軍3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
服藥5劑,諸證均減,繼服50劑,諸證全失,愈。
某醫云:如此寒熱俱見,虛實並存,病見少陽,而兼太陰之複雜證候,競用柴胡加龍骨牡蠣而愈,其故何也?
答曰:《內經》在論述複雜疾病的治法時,指出:有逆治,有從治,有從多,有從少,而從多從少必須「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逆之,從之,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疏氣令調,則其道也。」
本病者,虛、實、寒、熱俱有,少陽、太陰俱存,非和之不可,故取柴胡加龍骨牡蠣之有從,有逆,有和者治之。
2.腰痛腹痛,但抓主證,合之於脈,予以溫經,其病得愈
文××,女,41歲。
小腹冷痛,白帶增多,腰痛7~8個月。
醫診慢性盆腔炎。
先以西藥、理療治之不效,後以中藥溫腎補陽,調經止帶亦效不顯著。
細審其證,腰骶重墜而痛,小腹冷痛,白帶增多,月經或見澀少或見淋漓不斷,舌苔薄白,脈弦澀不調。
綜合脈證,思之:腰骶重墜,小腹冷痛,白帶增多,皆督帶之病也。
脈弦者,肝脈也,寒脈也;
澀脈者,寒也,滯也,瘀也。
合而議之,乃寒凝血滯證,正如《金匱要略》所云:「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處方:當歸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吳茱萸6克,川芎10克,乾薑3克,半夏10克,丹皮10克,麥冬10克,黨參10克,甘草6克,阿膠10克(烊化)。
服藥7劑,腰痛、腹痛、白帶均好轉,繼服20劑,諸證消失。
3.謹察證舌,合之於脈,知其病性病位,予和解攻裡,清熱除濕,佐以溫化始愈
郜××,女,48歲。
小腹脹痛7~8年。
醫診盆腔炎。
先用西藥治療不效,後與中藥溫經活血之劑而稍減。
但近4個多月來,腹痛又突然加重,白帶增多。
醫診慢性盆腔炎急性發作。
先以西藥治療效果不著,繼又配合中藥清熱解毒之劑進行治療,非但腹痛不減,反而更加劇烈。
細察其證,除小腹脹痛,拒按,白帶量多臭穢外,並見寒熱往來,噁心欲吐,頭暈頭痛,心煩喜哭,口苦咽乾,彎腰不能,大便不爽,舌苔黃白厚膩,脈弦滑數,並見促澀。
綜合脈證,思之:寒熱往來,噁心欲吐,頭暈頭痛,心煩喜哭,口苦咽乾者,少陽為病也。
小腹脹痛,拒按,白帶量多臭穢者,實熱癰膿也。
脈弦滑數者,少陽兼實熱癰膿也。
促者,熱極也;
澀者,寒滯也。
治宜和解攻裡,除濕清熱,佐以溫化。
處方:柴胡15克,半夏12克,黃芩15克,枳實15克,赤芍15克,大黃4克,白芥子10克,乾薑3克,敗醬草40克,銀花30克。
服藥3劑,寒熱往來,噁心嘔吐消失,腹痛減輕六七,繼服7劑,諸證消失。
4.謹察其證,參之於脈,注意兼挾,始得合拍
洛××,女,38歲。
發熱嘔吐,腹滿脹痛4個月。
醫診盆腔炎。
先予西藥2個月不但未見效果,反而出現尿膿、便膿、陰道流膿。
經過認真檢查診為盆腔膿腫,陰道、直腸、膀胱瘺。
細菌培養診為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感染。
再次改用針對性抗生素治療20天,諸證仍然不見改善。
不得已,又加用中藥清熱解毒之劑10天,諸證仍不見減。
細察其證,寒熱往來,體溫40.1℃,噁心嘔吐,腹滿脹痛,按之石硬,痛不可觸近,白帶量多臭穢,尿膿便膿,脈弦滑數,舌苔黃白稍膩。
綜合脈證,思之:腹滿痛而按之硬者,仲景所謂之大結胸證也;
寒熱往來,噁心嘔吐者,少陽證也,仲景曾云:「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今結胸而見大熱,故只可以大柴胡湯,不可用大陷胸湯。
又仲景云:「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而本證脈不見沉緊而見弦滑數,只可宗小陷胸湯意,予消癰散結排膿。
處方:柴胡20克,半夏15克,黃芩15克,枳實15克,白芍15克,大黃3克,白芥子10克,乾薑1克,敗醬草30克。
服藥2劑,腹痛發熱,噁心嘔吐均減,體溫38.6℃;
繼服2劑,發熱大減,體溫37.5℃,噁心嘔吐消失,腹痛減輕80%,尿膿、便膿、陰道流膿亦消失;
再進20劑,諸證基本消失。
某醫云:哪個藥是治綠膿桿菌、結核桿菌的特效藥?
答云:不知也。
中醫治病的方法是辨證論治,不是辨病論治,余所宗者辨證論治耳。
又問:如此之病競用乾薑1克,豈不使病情加劇乎?
答曰:如此之重證當見舌質紅,苔黃燥,而今反見舌質不紅,舌苔不燥,此必夾有寒濕之微邪也,若不去其微邪,使陽氣施化者,則癰膿難除也,故稍佐乾薑1克於清熱解毒藥中,以促陽氣之施化也。
又問:何不用大劑清熱解毒,消癰排膿藥?答曰:前醫已大用特用也。
其所以不效者,就在於但用清熱解毒而未注意調氣,未注意陽施陰化也,故不宜大劑清熱解毒予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