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1)】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4:19 | 只看該作者

諸病有聲


豉之如豉皆屬於熱,腹脹大而豉之有聲如豉者,熱氣甚則然也。


經所謂熱勝則腫,此之類也。


是以熱氣內鬱,不散而聚,所以叩之如豉也。


諸腹脹大而豉之皆為裏證。


何以明之,仲景曰少陰病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所謂土堅勝水則乾,急與大承氣湯下之,以壯腎水,故知無寒其熱明矣。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胕腫熱勝內則陽氣滯故也。


疼酸由火實,制金不能平木則木王而為酸,酸者肝之味也。


故經所謂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


王注曰肝主驚,然肝主之原其本也,自心火甚則善驚,所以驚則心動而不寍也。


故火衰水平治之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5:53 | 只看該作者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熱氣燥爍於筋,故筋轉而痛應風屬於肝也,甚則吐不止。


暍熱之氣加之以泄,溼勝也。


若三氣雜乃為霍亂,故仲景日嘔吐而利,名為霍亂,故有乾霍亂,有濕霍亂,得其吐利邪氣得出名溼霍亂也。


十存八九若不得吐利,揮霍撩亂邪無出名,曰乾霍亂。


十無一生者皆以冒暑中熱,飲食不節,寒熱氣不調,清濁相干,陰陽乖隔則為此病。


若妄言寒者大悞誤矣。


故熱則小便渾而不清,寒則潔而不濁。


故井水煎沸則自然渾濁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6:12 | 只看該作者

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


水液為病寒也。


故水清淨其氣寒冷,水穀不化而吐利,其色白而腥穢。


傳化失常食已不饑,雖有邪熱不殺穀而不饑者,無倦而常好動,其便色黃而酸。


王注曰寒者上下所出,及吐出溺出也。


又法曰小寒之氣,溫以和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6:28 | 只看該作者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流而不腐,動而不蠹,故吐嘔酸者胃膈熱。


甚則鬱滯於氣物不化而為酸也。


酸者肝木之味,或言吐酸為寒者誤也。


暴注者注泄也,乃腸胃熱而傳化失常,經所謂清氣在下則生飧泄,下迫者後重裏急,窘迫急痛也。


火性急速而能造物故也。


俗云虛坐努責而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6:47 | 只看該作者

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澀


枯者水液氣衰少,血不榮於皮肉,氣不通利,故皮膚皴揭而澀也。


及甚,麻痹不仁,涸乾者水少火多。


繫辭云燥萬物者莫熯乎火,故火極熱甚水液乾而不潤於身,皮膚乃啟裂,手足有如斧傷而深三二分者,冬月甚而夏月衰。


故法曰寒能收歛,收歛則燥澀皴揭,熱能縱緩則滋榮潤澤澤,皆屬燥金之化也。


王注曰物之生滑利,物之死枯澀,其為澀也。


宜開通道路養陰退陽,涼藥調之榮血通流,麻木不仁,澀涸乾勁皴揭,皆得其所,慎無服烏附之藥。


經所謂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火風臨御之化則失道可見。


民病可謂凡受諸病者,皆歸於五行六氣,勝復盛衰之道矣。


王注曰人生有形不能無患,既有其患亦常有逃生,化出陰陽者也,故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踈其血氣,令得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7:14 | 只看該作者

氣宜論第八


論曰治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主,五臟所宜,五行之運行,數六氣之臨御化,然後明陰陽三才之數,故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


然所合之數可得見也。


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萬,故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經曰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


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


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


素天之氣,經於亢氏昴畢。


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


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是以將前三數與天象俱明,始終之六氣所司之高下,在泉淺深之勝復,左右之間,同與不同,三紀太過不及之理。


故可分天地之化,產民病之氣宜矣。


經所謂太陽司天之政,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


陽明司天之政,故宜以辛苦汗之清之散之,又宜以鹹。


少陽司天之政,故歲宜以鹹,宜辛宜酸滲之,泄之潰之發之,觀氣寒溫以調其氣。


太陰司天之政,故宜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不發不泄則溫氣外溢,肉潰皮折而水血交流。


少陰司天之政,故歲宜鹹以耎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


厥陰司天之政,故歲宜以辛調之,以鹹潤之,人必折其鬱氣,先資其化源,是以迎而奪之,王氣之法也。


故云六氣有餘,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


故王注曰夏寒甚則可以熱犯熱,寒不甚則不可以犯也。


若有表證若有裏證,故法云發表不遠熱,攻裏不遠寒,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使寒熱內賊其病益甚,故無者生之,有者甚之,所以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其寒至則堅痞腹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癰疽瘡瘍瞀昧昏鬱,注下瞤瘛腫脹吐嘔,鼽血衄血,頭痛骨節變,肉痛血溢血泄,淋閉之病生矣。


王注曰食已不肌,吐利腥穢亦寒之疾也,暴瘖冒味目不識人,躁擾狂越譫語,罵詈驚癇亦熱之病也。


故經所謂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謂至也。


倘不知斯寒熱內賊,失氣之宜,因不知四時五行,因加相勝。


釋邪攻正絕人長命,術不通,經為粗工之戒,是以六氣上司九宮,中司九元,下司九宣,三數俱明,各分主客勝復,淫治剋伐,主病歲物,氣味之厚薄。


故經所謂氣味有厚薄,性用有燥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


故少陽在泉,寒毒不生。


太陽在泉,熱毒不生,故其氣專其味正。


少陰在泉,寒毒不生。


太陰在泉,燥毒不生,此所謂天化地產,故天地氣合氣,合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


經所謂謹候氣宜無失病機,病機者寒暑燥溼風,金木水火土,萬病悉自此而生矣。


故謹察病機之本,得治之要者乃能愈疾,亦常有不明六氣五行之所宜,氣味之厚薄,所用人身為病之所由而能必獲其效者尠矣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7:46 | 只看該作者

本草論第九


論曰流變在乎病,主治在乎物,制用在乎人,三者並明則可以語七方十劑,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濕是十劑也。


大小緩急奇偶復是七方也。


是以制方之體,欲成七方十劑之用者,必本於氣味生成而成方焉。


其寒熱溫涼四氣者,生乎天,酸苦辛鹹甘淡六味者,成乎地。


氣味生成而陰陽造化之機存焉。


是以一物之中,氣味兼有一藥之內理性不無,故有形者為之味,無形者謂之氣。


若有形以無形之治,喘急昏昧乃生。


無形以有形之治,開腸洞泄乃起。


經所謂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王注曰味有質故下流便瀉之竅,氣無形故上出呼吸之門,故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


王注曰氣化則精生,味化則形長,是以有生之大形精為本,故地產養形,形不足者補之以氣,天產養精,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形精交養,充實無虧,雖有奇疾弗能為害。


故溫之以氣者,是溫之以肺,補之以味者,是補之以腎,是以人為萬物之靈,備萬物之養,飲和食德以化津液,以淫筋脈,以行榮衛,故經所謂陰之所生,本在五味,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所以為全生之術,故五穀五畜五菜五菓,甘苦酸辛鹹此為補養之要也。


何則穀入於口而聚於胃,胃為水穀之海,喜穀而惡藥,藥之邪所入,不若穀氣之先達,故治病之法,必以穀氣為先,是以聖人論真邪之氣者,謂汗生於穀,不歸於藥石。


辯死生之候者,謂安穀則生。


過期不惟數於五臟,凡明胃氣為本,以此知五味能養形也。


雖藥攻邪如國之用兵,蓋出於不得已也,是以聖人發表不遠熱,攻裏不遠寒,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故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耎,隨五臟之病證,施藥性之品味,然後分奇偶大小緩急之制也。


故奇偶者七方四制之法,四制者大小緩急也。


所謂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


故大小者,君一,臣二,奇之制也。


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又曰奇方云君一臣二,君二臣三。


偶方云君二臣四,君二臣六。


所以七方者,四制之法,奇偶四制,何以明之,假令小承氣,調胃承氣,為奇之小方也。


大承氣,抵當湯,為奇之大方也。


所謂因其攻下而為之用者,如此桂枝麻黃為偶之小方,葛根青龍為偶之大方。


所為因其發而用之者,如此經所謂近者奇之,遠者偶之。


身之表者,為遠身之裏者,為近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不以者不用也。


故補上治上,制以緩。


補下治下,制以急。


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故味厚者為陰薄,是陰之陽為味不純粹者。


故味所厚則泄之以下,味所薄則通氣者也。


王注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氣厚者為陽,薄者為陽之陰,故附子乾薑,味甘溫大熱,為純陽之藥,為氣厚者也。


丁香木香,味辛溫平薄,為陽之陰氣不純粹者也,故氣所厚則發熱,氣所薄則發泄。


經曰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王注曰陰氣潤下,故味薄則發泄,陽氣炎上故氣厚則發熱,味薄為陰少故通泄,氣薄為陽少故汗出。


是以論氣味之薄厚,合奇偶之大小,故腎肝位遠數多則其氣緩不能速達於下,必大劑而數少取其迅急,可以走下也。


心肺位近數少則其氣急,不能發散於上,必小劑而數多取其氣易散,可以補上也。


王注曰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腎服一,乃五臟生成之常數也。


若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也,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是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


王注曰是以聖人反其佐,以同其氣,令聲應合復令寒熱參合,使其終異而始同,燥潤而敗堅,剛強必折,柔脆自消爾。


故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可也。


假令仲景曰少陰病下利而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者,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人尿。


注曰若調寒熱之逆冷,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泄之後冷體自消,熱性便發,由是病氣隨愈,嘔穢皆除,情且不違而致太益,此加人尿豬膽汁鹹苦寒物於白通湯,熱劑中要其氣相從,可去格拒寒也。


經所謂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此之謂也。


若病所遠而中道氣味乏者,食而過之,無越其制度。


王注曰假令病在腎,而心之氣味飼而冷,是仍急過之,不飼以氣味,腎藥凌心,心腹益衰,與上下遠近例同,是以聖人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和中上下俱無犯故經所謂誅罰無過,命曰大惑,此之謂也。


有中外不相,及其治其主病皆論標本,不令妄攻也。


故從所來者為本,其所受者為標,是以內者內調,外者外治,內者調之,不言其治,外者治之,不言其調。


經所謂上淫於下所勝乎之,外淫於內所勝治之,此之謂也。


若從內之外,盛於外,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


王注曰皆謂先除其根底,後削其枝條也,是故病發有餘,本而標之,後治其本。


故仲景曰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身疼痛者,急當救裏,身疼痛清便自調,急當救表。


救裏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故裏不足必先救之,清便自調知裏氣已調,然後急與桂枝湯以救表,是謂病發,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此以寒為本也。


故知標本者萬舉萬全,不知標本是謂妄行,此之謂也。


雖本草曰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應天,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應人,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使應地,治合病者特謂此三品之說未也,經所謂有毒無毒所治為主,適其小大為制也。


故主病者為之君,佐君者為之臣,應臣者為之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謂也。


王注曰但能破積愈疾,解急脫死,則為良方,非必要以先毒為是,後毒乃非,有毒為是,無毒為非,必量病輕重大小之常也。


帝曰三品何謂也。


岐伯曰所以明善惡之殊貫也,是以聖人有毒無毒,服自有約,故病有新久,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宜合常制矣。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


王注曰法謂前四約也,餘病不盡,然再行之毒之小大如約而止,必無大過矣。


是以上古聖人謂重身之毒有故無隕,衰其大半而止,故藥之性味本以藥治疾,誠能處以中庸,以疾適當且如半而止之,亦何疑於攻治哉,此之謂也。


故非調氣而得者,治之柰何。


有毒無毒何先何後,願聞其道。


王注曰夫病生類其有四焉,一者殆因氣動而內有所成,為積聚癓瘕瘤氣癭,起結核癲癇之類是也。


二者殆因氣動而外有所成者,謂癰腫瘡瘍痂疥,疽痔掉瘛浮腫目赤,熛胗胕腫痛痒之類是也。


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內,留飲澼食饑飽勞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是也。


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外,為瘴氣賊魅蠱毒蜚尸,鬼擊衝薄墮墜,風寒暑濕,斫射刺割捶之類是也。


如此四類者,有獨治內而可愈,大小承氣,陷胸,抵當湯,三花神祐藏用之類是也。


有兼治內而愈者,大小柴胡,通聖,洗心,涼鬲,黃連解毒之類是也。


有獨治外而愈者,善應膏,拔毒散,點眼生肌之類是也。


有兼治外而愈,撥雲散,苦參散,千金內托散之類是也。


有先治內,後治外而愈者,熛胗丹毒瘡瘍,疹麩豆之類,悉因三焦相火熱甚於內,必先踈啟其中,涼苦寒之劑盪滌臟腑,或以砭射敷掃塗抹於外者是也。


有先治其外,後治其內而愈者,傷寒刺割破傷,皆因風寒之邪從外之內,先以發散其外,發之不已量其淺深,峻泄之有齊,毒而攻擊者暴病,大小便不利,胎死堅積滿脹之類是也。


有復無毒而調引者,痰滯氣痞胃虛脾弱,氣不往來,以通經利其氣之藥之類是也。


方法所施或勝,或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散者收之,抑者折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剛者耎之,衰者補之,強者瀉之,堅者削之,留者攻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溫養也,結者散之,燥者濡之,損者溫之補也,逸者行之,勞者動之,驚者平之,平常也,常見常聞。


上之吐之,下之泄之,磨之灸之,浴之薄之,劫之燔之,針劫其下,開之發之,適可為故,各安其氣,必清必淨,則病氣衰去,歸其所宗,此治之大體也。


是以聖人法無定體,體變布施藥不執方,合宜而用,故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復起,柰何治諸寒而熱者,取之以陰熱之寒者,取之以陽,所謂求其屬也。


王注曰謂治之而病不衰退,反因熱寒而隨生寒熱,病之新也。


謂其益火之原以消陰翳,用水之主以制陽光,故曰求其屬也。


夫取心者不必齊以熱,取腎者不必齊以寒,取但益心之陽,寒亦通行。


若強腎之陰,熱之猶可。


此論五味所歸五臟,寒熱溫涼之主也。


嗚呼聖人之道久塞,而後之人獨不能之也。


王注曰言少可以貫多,舉淺可以料深,何法之明也。


如此故非聖人之道,孰能至於是耶,是以治病之本,須明氣味之厚薄,七方十劑之法也。


方有七,劑有十,故方不七,不足以盡方之變,劑不十不足以盡劑之用。


方不對病,非方也,劑不蠲疾,非劑也。


今列而論之七方者,大小緩急奇偶復,大方之說有二,一則病有兼證而邪不專,不可以一二味治之,宜君一臣三佐九之類是也。


二則治腎肝在下而遠者,宜分兩多而頓復服之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8:05 | 只看該作者

小方之說有二


一則病無兼證邪氣專一,可以君一臣二,小方之治也。


二則治心肺在上而迫者,宜分兩微而頻頻少服之,亦為小方之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8:22 | 只看該作者

緩方之說有五


有甘以緩之為緩方者,為糖蜜甘草之類,取其戀鬲也。


有丸以緩之為緩方者,蓋丸之比湯散藥力宜行遲故也。


有品味群眾之緩方者,蓋藥味眾多各不能騁其性也。


有無毒治病之緩方者,蓋藥性無毒則攻自緩也。


有氣味薄而緩方者,藥氣味薄則常補於上,比至其下藥力既已衰,為補上治上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8:41 | 只看該作者

急方之說有四


有急病急攻之,急方者如腹心暴痛,前後閉塞之類是也。


有急風蕩滌之急方者,謂中風不省口噤是也,取湯劑蕩滌,取其易散而施攻速者是也。


有藥有毒之急方者,如上涌下泄,奪其病之大勢者是也。


有氣味厚之急方者,藥之氣味厚者直趣於下,而力不衰也,謂補下治下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8:56 | 只看該作者

奇方之說有二


有古之單行之奇方者,為獨一物是也。


有病近而宜用奇方者,為君一臣二,君二臣三,數合於陽也,故宜下不宜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9:11 | 只看該作者

偶方之說有二


有兩味相配而為偶方者,蓋兩方相合者是也,有病遠而宜用偶方者,君二臣四,君四臣六,數合於陰也,故宜汗不宜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9:26 | 只看該作者

複方之說有二


有二三方相合之為複方者,如桂枝二越婢一湯之類是也。


有分兩勻同之複方者,如胃風湯各等分之類是也。


又曰重複之複,二三方相合而用也,反復之復謂奇之不去,則偶之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9:43 | 只看該作者

十劑者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溼


宣者:宣鬱而不散為壅,必宣劑以散之,如痞滿不通之類是也。


本草曰宣可去壅,必宣劑以散之,如薑橘之屬攻其裏,則宣者上也,泄者下也,湧劑則瓜蒂梔豉之類是也,發汗通表亦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29:59 | 只看該作者


留而不行為滯,必通劑以行之,如水病痰癖之類也。


本草曰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攻其內則通者行也,甘遂滑石茯苓芫花,大戟牽牛木通之類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30:15 | 只看該作者


不足為弱必補劑以扶之,如氣形羸弱之類是也。


本草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攻其裏則補養也。


經所謂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故形不足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是以膏梁理疾藥石蠲疾,五穀五畜能補善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30:32 | 只看該作者


有餘為閉,必泄劑以逐之,如腹脹脾約之類是也。


本草曰泄可去閉,即葶藶大黃之屬。


經所謂濁氣在上則生脹,故氣不施化而鬱閉不通,所以葶藶大黃味苦大寒,專能洩熱去濕下氣。


仲景曰跌陽脈浮而澀,浮則胃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難,其脾為約束津液不得四布,苦寒之劑通寒潤燥,而能泄胃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30:47 | 只看該作者


實則氣壅,欲其揚也。


如汗不發而腠密,邪勝而中蘊,必輕劑以揚之。


本草曰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


經所謂邪在皮者,汗而發之,其實者散而泄之。


王注曰陽實則發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31:03 | 只看該作者


怯則氣浮,欲其鎮也。


如喪神守而驚悸氣上,厥以顛疾,必重劑以鎮之。


本草曰重可去怯,即磁石鐵粉之屬。


經所謂厥成為癲疾,故驚乃平之,所以鎮涎也。


故使其物體之重則涎而用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14:31:17 | 只看該作者


滑則氣脫,欲其收歛也。


如開腸洞泄便溺遺矢必澀劑以收之。


本草曰澀可去脫,則牡蠣龍骨之屬。


如寧神寧聖之類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7:13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