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輯義】

 關閉 [複製鏈接]
16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2:3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王〕案丸藥。所謂神丹甘遂也。

 

或作巴豆。〔喻〕丸藥大下。徒傷其中。 而不能蕩滌其邪。故梔子合乾薑用之。

 

亦溫中散邪之法也。

 

〔錢〕以峻厲丸 藥大下之。

 

宜乎陷入而為痞結矣。

 

而身熱不去。是邪未全陷。 尚有留於表者。

 

微覺煩悶。乃下後之虛邪陷膈。將結未結之征也。

 

案金鑒。改梔子豉湯。為注解。不可從也。

 

肘後方。卒客忤死。張仲景諸要方。桂一兩。生薑三兩。梔子十四枚。豉五 合。搗。

 

以酒三升攪。微煮之。

 

沫出去滓。頓服取瘥。 梔子乾薑湯方梔子(十四個擘) 乾薑(一兩○成本。玉函。千金翼。作二 兩。) 上二味。

 

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 服。(三升半。一升半。玉函。 並無半字。吐上。有快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2:4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或以丸藥下之。

 

心中微煩。外熱不去。是知寒氣留中。

 

而上焦留熱。 故任梔子以除煩。用乾薑逐內寒。

 

此甘草瀉心之化方也。

 

聖惠。治赤白痢。無問日數老少。乾薑散方。 即本方。入薤白七莖。豉半合。煎服。 楊氏家藏方。二氣散。治陰陽痞結。咽膈噎塞。狀若梅核。妨礙飲食。久而 不愈。即成翻胃。 即本方。用炒梔子。 凡用梔子湯。病患舊微溏者。

 

不可與服之。

 

(玉函。作證其二字。無舊字。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2:5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病患舊微溏者。

 

裡虛而寒在下也。

 

雖煩則非蘊熱。故不可與梔子湯。 內經曰。

 

先泄而後生他病者。

 

治其本。必且調之。

 

後乃治其他病。〔程〕凡治上焦之病者。

 

輒當顧中下。 梔子為苦寒之品。病患今受燥邪。不必其溏否。但舊微溏者。

 

便知中稟素寒 。三焦不足。梔子之苦。雖去得上焦之邪。

 

而寒氣攻動臟腑。坐生他變。 困輒難支。

 

凡用梔子湯者。

 

俱不可不守此禁。非獨虛煩一證也。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 動。振振欲擗( [原注]一作僻。)地者。

 

真武湯主之。

 

(玉函。作發其汗而不解。 下。有而字。醫學綱目。擗。作  。真武。脈經。千金。千金翼。作玄武。真武湯方。見少陰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3:0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鑒〕大汗出。仍熱不解者。

 

陽亡於外也。

 

心下悸築築然動。陽虛不能內守 也。

 

頭眩者。

 

頭暈眼黑。陽微氣不能升也。

 

身 動者。

 

蠕蠕然 動。陽虛液 涸。失養於經也。

 

振。聳動也。

 

振振欲擗地者。

 

聳動不已。 不能興起。欲墮於地。陽虛氣力不能支也。

 

〔錢〕汗出不解。仍發熱者。

 

非 仍前表邪發熱。乃汗後亡陽。虛陽浮散於外也。

 

心下悸者。

 

非心悸也。

 

蓋心 之下。胃脘之上。鳩尾之間。氣海之中。靈樞謂膻中為氣之海也。

 

誤汗亡陽 。則膻中之陽氣不充。所以築築然跳動也。

 

振振欲擗地。前注不解。

 

而方氏 引毛詩注云。

 

擗。拊心也。

 

喻氏謂無可置身。欲辟地而避處其內。並非也。

 

愚謂振振欲擗地者。

 

即所謂 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之意。言頭眩而身體 動。振振然身不能自持。

 

而 欲仆地。因衛分之真陽。喪亡於外。周身經脈。總無定主也。

 

方用真武湯者 。非行水導濕。乃補其虛。

 

而復其陽也。

 

案仍發熱者。

 

成氏方氏魏氏錫駒志聰張璐。並以為表邪不解。非是也。

 

又方 喻二氏張璐魏氏。

 

以此條證。 為誤服大青龍之逆變。錢氏汪氏。駁其執泥。為得矣。

 

案擗字。與 通。倒也。

 

見唐慧琳藏經音義。可以確錢氏及金鑒之說也。

 

醫學綱目。孫兆治太乙宮道士周德真。患傷寒。發汗出多。驚悸目眩。身戰 掉欲倒地。眾醫有欲發汗者。

 

有作風治者。

 

有用冷藥解者。

 

病皆不除。召孫至。曰。

 

太陽經病。得汗早。 欲解不解者。

 

因太陽經欲解。復作汗。腎氣不足。汗不來。所以心悸目眩身 轉。遂作真武湯服之。

 

三服微汗自出遂解。蓋真武湯。附子白朮。和其腎氣 。腎氣得行。故汗得來也。

 

若但責太陽者。

 

惟能干涸血液爾。仲景云。

 

尺脈 不足。營氣不足。不可以汗。 以此知腎氣怯。則難得汗也矣。

 

咽喉干燥者。

 

不可發汗。(脈經。無喉字。玉函。汗上。有其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3:15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錢〕咽喉干燥者。

 

上焦無津液也。

 

上焦之津液。即下焦升騰之氣也。

 

下焦 之氣液不騰。則咽喉干燥矣。

 

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熱論篇云。

 

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 燥舌乾而渴也。

 

邪在少陰。故氣液不得上騰。即上文尺中微遲之類變也。

 

故 曰不可發汗。〔程〕凡遇可汗之證。必當顧慮夫上焦之津液。有如此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3:2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方〕末後無發汗之變。疑有漏落。〔汪〕補亡論。常器之云。

 

可與小柴胡 湯。其言於義未合。張璐云。

 

宜小建中湯。其言猶近乎理。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玉函。下汗上。有其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3:3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程〕淋家熱蓄膀胱。腎水必乏。更發汗以竭其津。水腑告匱。徒逼血從小 便出耳。

 

凡遇可汗之證。必當顧慮夫下焦之津液。有如此者。

 

〔汪〕常云。

 

宜豬苓湯。然用於汗後小便血者。

 

亦嫌其過於滲利也。

 

張璐云。

 

未汗。宜黃 建中湯。蓋此湯。用於瘡家身疼痛者甚妙。若淋家猶未盡善。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 。(玉函。發汗。作攻其表。 作痙。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3:4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錫〕瘡家久失膿血。則充膚熱肉之血虛矣。

 

雖身疼痛而得太陽之表病。

 

亦 不可發汗。汗出必更內傷其筋脈。血無營筋。強急而為 矣。

 

亡血則 。是 以產後及跌撲損傷。多病 。〔錢〕瘡家。非謂疥癬之疾也。

 

蓋指大膿大血 。癰疽潰瘍。楊梅結毒。 瘡痘疹馬刀俠癭之屬也。

 

身疼痛。傷寒之表證也 。言瘡家氣虛血少。營衛衰薄。雖或有傷寒身體疼痛等表證。

 

亦慎不可輕發 其汗。若誤發其汗。則陽氣鼓動。陰液外泄。陽亡則不能柔養。血虛則無以 滋灌。所以筋脈勁急而成 也。

 

故仲景於痙病中有云。

 

太陽病。發汗太多。 因致 也。

 

豈有所謂重感寒濕。外風襲虛之說哉。

 

〔汪〕常云。

 

誤汗成 。 桂枝加葛根湯。其言雖為可取。要不若王日休云。

 

小建中湯。加歸 更妙。 案成氏云。

 

瘡家。雖身疼痛如傷寒。不可發汗。柯氏注意亦同。並似失經旨 矣。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 。([原注]音喚。

 

又 胡絹切。下同。一作瞬。) 不得眠。(玉函。發汗。作攻其表。作必額上促急而緊。病源同。促。作菹 。外台。引病源。促。作脈。志本。 錫本。 。作 。非。脈經。作必額陷脈上促急而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4:0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衄者。

 

上焦亡血也。

 

若發汗則上焦津液枯竭。經絡干澀。故額上陷。 脈急緊。諸脈者。

 

皆屬於目。筋脈緊急。則牽引其目。故直視不能 也。

 

針 經曰。

 

陰氣虛則目不眩。亡血為陰虛。是以不得眠也。

 

〔錢〕脈急緊者。

 

言 目系急緊也。

 

 。本作旬。音絢。目搖動也。

 

血虛則系目之筋脈急緊而直視 。所以睛不能轉側而搖動也。

 

〔汪〕常云。

 

可與犀角地黃湯。

 

此不過治衄之 常劑。許叔微云。

 

黃 建中湯奪汗動血。加犀角。夫衄家系陽明經熱。上湯 恐非陽明藥也。

 

呂滄州云。

 

小建中東加蔥豉。誤汗直視者。

 

不可治。大抵衄 家具汗證。蔥豉專豁陽明經鬱熱。為對證之的藥。 金匱心典曰。

 

血與汗。皆陰也。

 

衄家復汗。則陰重傷矣。

 

脈者血之府。額上 陷者。

 

額上兩旁之動脈。因血脫於上。

 

而陷下不起也。

 

脈緊急者。

 

寸口之脈 。血不榮而失其柔。

 

如木無液而枝乃勁也。

 

直視不 不眠者。

 

陰氣亡則陽獨 勝也。

 

經曰。

 

奪血者無汗。

 

此之謂矣。

 

全書。韓氏曰。

 

 

此人素有衄血證。非傷寒後如前條之衄也。

 

故不可發汗。 案額上陷。謂額上肉脫。

 

而陷下也。

 

錢氏云。

 

額上。非即額也。

 

額骨堅硬。 豈得即陷。蓋額以上之囟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4:13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魏氏云。

 

額上氣虛。陷入腦內。金鑒云。

 

額角上陷中之脈。緊且急也。

 

又案  。說文云。

 

目搖也。

 

而成氏喻氏云。

 

 瞬。合目也。

 

金鑒亦同。並與經義 畔。 亡血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栗而振。(玉函。脈經。作不可攻其表汗出則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4:2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針經曰。

 

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亡血發汗。則陰陽俱虛。故寒栗 而振搖。〔鑒〕凡失血之後。血氣未復。為亡血虛家。皆不可發汗也。

 

蓋失 血之初。固屬陽熱。然亡血之後。熱隨血去。熱固消矣。

 

而氣隨血亡。陽亦 危矣。

 

若再發汗。則陽氣衰微。力不能支。故身寒噤栗。振振聳動。所必然 也。

 

〔程〕亡血而更發汗。身內只剩一空殼子。 陽於何有。寒自內生。故栗而振。〔汪〕常云。

 

可與芍藥地黃湯。夫亡血家 。

 

亦有陰虛發熱者。

 

上湯固宜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4:3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石頑云。

 

黃 建中湯。誤汗振栗。苓桂朮甘湯。加當歸。據成注云。

 

亡血發 汗。則陰陽俱虛。愚以上二湯。皆亡血家汗後之劑。 案汗後寒栗而振。非余藥可議。宜芍藥甘草附子湯。人參四逆湯之屬。 汗家重發汗。心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原注]方本闕。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4:4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汗者心之液。汗家重發汗。則心虛。恍惚心亂。奪汗則無水。故小便 已陰中疼。〔錢〕恍惚者心神搖蕩。

 

而不能自持。心亂者。

 

神虛意亂。

 

而不 能自主也。

 

陰疼者。

 

氣弱不利。

 

而莖中澀痛也。

 

〔程〕心主血。 汗者心之液。平素多汗之家。心虛血少可知重發其汗。遂至心失所主。神恍 惚而多忡憧之象。

 

此之謂亂。小腸與心為表裡。心液虛。

 

而小腸之水亦竭。 自致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其為養心血。和津液。不急於利小便。 可意及也。

 

案禹餘糧丸。原方闕。仍有數說。未知孰是。今備錄下。金鑒云。

 

案禹餘糧 丸。為澀痢之藥。與此證不合。 與禹餘糧丸五字。衍文也。

 

汪氏云。

 

補亡論。常器之云。

 

禹餘糧一味。火  。散服。

 

亦可。郭白云云。

 

用禹餘糧。不用石。石乃殼也。

 

愚以其言未必盡 合仲景原方之義。今姑存之。

 

魏氏云。

 

愚臆度之。

 

即赤石脂禹餘糧湯耳。意 在收澀小便。

 

以養心氣。鎮安心神之義。

 

如理中湯。可以制丸也。

 

周氏載王 日休補禹餘糧丸方。用禹餘糧赤石脂生梓白皮。各三兩。赤小豆半升。搗篩 。蜜丸如彈丸大。

 

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早暮各一服。 張氏亦引王氏。四味。各等分。丸如彈子大。水煮。日二服。蔡正言蘇生的 鏡。補足禹餘糧丸。禹餘糧一兩。 龍骨八錢。牡蠣五錢。鉛丹六錢。茯苓六錢。人參五錢。上六味為末。粳米 為丸。朱砂為衣。

 

如綠豆大。空心麻沸湯送下。朱砂所收斂而鎮驚。茯苓行 水以利小便。加人參以養心血。 病患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蛔。([原注]一作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5:0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有寒。是未病時原有寒也。

 

內寒則不能化物。飲食停滯而成蛔。

 

以內 寒之人。復感外邪。當溫中以逐寒。若復發其汗。汗生於穀。穀氣外散。胃 脘陽虛。無穀氣以養其蛔。故蛔動而上從口出也。

 

蛔多不止者死。 吐蛔不能食者亦死。〔方〕復。反也。

 

言誤也。

 

〔汪〕補亡論。常器之云。

 

可服烏梅丸。郭白云云。

 

宜理中湯。 愚以烏梅丸。乃治吐蛔之藥。若於未發汗以前。還宜服理中湯也。

 

案活人書曰。

 

先服理中丸。次用烏梅丸。金鑒云。

 

宜理中湯。送烏梅丸。張 氏云。

 

後人以理中丸。加烏梅治之。

 

仍不出仲景之成則耳。並此吐蛔以後之 方。 本發汗。

 

而復下之。

 

此為逆也。

 

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

 

而反汗之 。為逆。若先下之。

 

治不為逆。 (玉函。無若字。先發汗。先下之下。並有者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5:13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病在表者。

 

汗之為宜。下之為逆。病在裡者。

 

下之為宜。汗之為逆。 〔方〕復。與覆同。古字通用。 復亦反也。

 

猶言誤也。

 

〔鑒〕若表急於裡。本應先汗。

 

而反下之。

 

此為逆也 。若先汗而後下。治不為逆也。

 

若裡急於表。本應先下。

 

而反汗之。

 

此為逆 也。

 

若先下而後汗。治不為逆也。

 

〔汪〕太約治傷寒之法。表證急者。

 

即宜汗。裡證急者。

 

即宜下。不可拘拘於先汗而後下也。

 

汗下得宜。治不為 逆。 傷寒醫下之。

 

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

 

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 自調者。

 

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上身字下。玉函。有 體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5:2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錫〕此回應上文先下而後汗之之意。

 

以見下之而表裡俱虛。

 

又當救裡救表 。不必拘於先下而復汗之說也。

 

言傷寒下之而正氣內陷。續得裡虛之症。下利清穀不止者。

 

雖身疼痛。表症 仍在。急當救裡。救裡之後。身疼痛而清便自調者。

 

知不在裡。仍在表也。

 

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

 

以復其陽。救表宜桂枝湯。

 

以解其肌。生陽復而 肌腠解。表裡和矣。

 

本經凡曰急者。

 

急不容待。緩則無及矣。

 

〔柯〕身疼本 麻黃症。

 

而下利清穀。其腠理之疏可知。必桂枝湯和營衛。

 

而痛自解。故不 曰攻。

 

而仍曰救。救表仍合和中也。

 

〔程〕急救其表。

 

而用桂枝湯。壯陽以 和營衛。誠恐表陽不壯。不但身疼痛不止。並裡所新復之陽。頃刻間重為陰 。寒所襲。故救之宜急〔喻〕救裡與攻裡天淵。若攻裡必須先表後裡。必無 倒行逆施之法。惟在裡之陰寒極盛。恐陽氣暴脫。不得不急救其裡。俟裡症 少定。仍救其表。初不敢以一時之權宜。更一定之正法也。

 

厥陰篇。下利腹 脹。身體疼痛者。

 

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四逆湯。攻表桂枝湯。曰先溫。曰乃攻。形容不 得已之次第。足互此意。〔宸〕此大關鍵。不可不知。若兩感者。

 

亦可類推 矣。

 

案清便。方氏喻氏錢氏為小便。非也。

 

詳義見於桂枝麻黃各半湯條。 案錢氏汪氏以此條病。為陰陽兩證並舉。非一證分表裡。

 

而用二湯。辨前注 之誤。卻非也。

 

案金匱臟腑經絡先後論篇。問曰。

 

病有急當救裡救表者。

 

何 謂也。

 

師曰。

 

病醫下之。

 

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

 

急當救裡。後 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

 

急當救表也。

 

明是示當知緩急先後之序也。

 

活人書曰。

 

兩感者。

 

表裡俱病也。

 

仲景無治法。但云兩感病俱作。治有先後 。發表攻裡。本自不同。尋至第三卷中。言傷寒下之云云。

 

遂以意尋比仿效 。治兩感有先後。宜先救裡。若陽氣內正。即可醫也。

 

內才正。急當救表。 蓋內尤為急。才溫內則急救表。

 

亦不可緩也。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裡。宜四逆湯。(玉函。 疼上。有更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5:3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此太陽麻黃湯證。病為在表。脈當浮而反沉。

 

此為逆也。

 

若汗之不瘥 。即身體疼痛不罷。當憑其脈之沉。

 

而為在裡矣。

 

陽證見陰脈。是陽消陰長 之兆也。

 

熱雖發於表。為虛陽。寒反據於裡。是真陰矣。

 

必有裡證。伏而未 見。藉其表陽之尚存。乘其陰之未發。迎而奪之。

 

庶無吐利厥逆之患。裡和 而表自解矣。

 

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故脈有餘。

 

而證不足。則從證。證有餘。

 

而脈不足。則從脈。有 餘可假。

 

而不足為真。

 

此仲景心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5:5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周〕身體疼痛。並不及惡寒微厥。則四逆何敢漫投。

 

而仲景明言當救其裡 。因脈本沉。中則陽素虛。復投汗藥。則陽氣外亡。陰寒內存。至此則發熱 變為身疼。敢不回陽。則身痛必如被杖。陰燥因致厥逆。勢所必至。 然曰。

 

當救者。

 

可想而知也。

 

〔程〕此條。乃太陽中之少陰。麻黃附子細辛 湯條。乃少陰中之太陽。究竟二證。 皆是發於陽。

 

而病在陰。故皆陽病見陰脈。 案金鑒曰。

 

身體疼痛之下。當有下利清穀四字。方合當溫其裡之文。果如其 說。則與前條無別。似剩義矣。

 

程本金鑒。改救作溫字。非也。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汗。

 

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 愈。所以然者。

 

汗出表和故也。

 

裡未和。然後復下之。

 

(先下下。成本有之字。玉函。脈經。無以此二字。 家下。有當字。裡未和。脈經。作表和。成本。作得裡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6:0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程〕先下之而不愈。陰液先亡矣。

 

因復發汗。營從衛泄。陽津亦耗。

 

以此 表裡兩虛。雖無邪氣擾亂。

 

而虛陽戴上。無津液之升以和之。

 

所以怫鬱而致 冒。冒者。

 

清陽不徹。昏蔽及頭目也。

 

必得汗出津液到。

 

而怫鬱始去。所以 然者。

 

汗出表和故也。

 

汗者。

 

陽氣之所釀。汗出。知陽氣復於表。故愈。則 非用發表之劑。

 

而和表之劑可知。

 

而裡未和者。

 

陽氣雖返於內。陰氣尚未滋 而復。得字宜玩。遲久之辭。蓋大便由溏而燥。由燥而硬。 至此不得不斟酌下之。

 

以助津液矣。

 

和表藥。桂枝加附子湯。

 

或大建中湯類 也。

 

〔錫〕然後者。

 

緩詞也。

 

如無裡證。可不必下也。

 

〔鑒〕下之。

 

宜調胃 承氣湯和之。

 

〔張〕冒為發汗過多。胃中清陽氣傷。宜小建中東加參。若更 加熟附子。昏冒耳聾。非大劑溫補。不能取效也。

 

案此條症。汪氏。和表。用桂枝湯。小建中湯。黃 建中湯。和裡。用桂枝 大黃湯。

 

而駁常器之和表用小柴胡湯。和裡用調胃承氣湯。並似乖於經旨焉 。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原注]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 陽脈微者。

 

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原注]一作尺脈實。)者。

 

下之而解 。若欲下之。

 

宜調胃承氣湯。([原注]一云用大柴胡湯○玉函。 作陰微者。

 

先下之而解。汗之宜桂枝湯。下之宜承氣湯。千金翼同。脈經。 與本經同。唯調胃承氣湯。作大柴胡湯。玉函。脈經。無陽脈之脈。後汗出 。作汗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6:1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程〕太陽病不解。脈陰陽俱停止。

 

而不見者。

 

是陰極而陽欲復也。

 

三部既 無偏勝。解之兆也。

 

然必先振栗。 汗出而解者。

 

鬱極而欲復。邪正必交爭。

 

而陰陽乃退耳。若見停止之脈。

 

而 仍不解者。

 

必陰陽有偏勝處也。

 

但於三部停止中。

 

而陽脈微見者。

 

即於陽微 處。知陽部之邪實盛。故此處欲停之。

 

而不能停也。

 

先汗出以解其表邪則愈 。於三部停止中。

 

而陰脈微見者。

 

即於陰微處。知其陰部之邪實盛。故此處 欲停之。

 

而不能停也。

 

下之以解其裡邪則愈。〔汪〕脈微二字。當活看。

 

此 非微弱之微。乃邪滯而脈道細伏之義。 邪滯於經。則表氣不得條達。故陽脈微。邪滯於腑。則裡氣不能通暢。故陰 脈微。先汗出而解。仲景無方。千金云。

 

宜桂枝湯。 傷寒類方曰。

 

脈法無停字。疑似沉滯不起。即下微字之義。寸為陽。尺為陰 。微字即上停字之意。與微弱不同。微弱則不當復汗下也。

 

案停脈。成氏為均調之義。方喻張柯魏汪並同。程錢二氏及金鑒。為停止之 謂。然據下文陰脈微陽脈微推之。

 

宋版注。一作微者。

 

極為允當。況停脈。 素靈難經。及本經中。他無所見。必是訛謬。且本條文意。與他條不同。諸 注亦未明切。但程注稍似可通。故姑取之云。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

 

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

 

宜桂枝湯。 (此條。玉函。脈經。千金翼。

 

在太陽上編桂枝湯方後。玉函。救。作解。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9:11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