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輯義】

 關閉 [複製鏈接]
8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5:1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案外台秘要。引古今錄驗。載本條。方後。張仲景傷寒論云。

 

中風見傷寒脈 者。

 

可服之。

 

活人書曰。

 

蓋發熱惡風煩躁。手足溫。為中風候。脈浮緊為傷 寒脈。是中風見寒脈也。

 

大青龍湯治病。與麻黃湯證相似。但病尤重。

 

而又 加煩躁者。

 

大抵感外風者為中風。感寒冷者為傷寒。故風則傷衛。寒則傷營 。桂枝主傷衛。麻黃主傷營。大青龍主營衛俱傷故也。

 

此成氏注解所原。其 來久矣。

 

然風寒營衛兩傷。尤不可信據。何則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者。

 

傷寒之候。煩躁。

 

亦非中風之候。 雖曰太陽中風。並無中風之候證。蓋中風二字。諸家紛紜。無有的據顯證。 故姑置之闕疑之例而可已。活人云。

 

大青龍湯治病。與麻黃湯相似。但病尤重。

 

而又加煩躁者。

 

此乃用此湯之指 南。宜無復異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5:23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氏曰。

 

蓋仲景憑脈辨症。只審虛實。故不論中風傷寒。脈之緩緊。但於指 下有力者為實。脈弱無力者為虛。不汗出而煩躁者。

 

為實。汗出多而煩躁者 。為虛。證在太陽而煩躁者。

 

為實。證在少陰而煩躁者。

 

為虛。 實者可服大青龍。虛者便不可服。

 

此最易知也。

 

凡先煩不躁。

 

而脈浮者。

 

必 有汗而自解。煩躁而脈浮緊者。

 

必無汗而不解。大青龍湯。為風寒在表。

 

而 兼熱中者設。不是為有表無裡而設。故中風無汗煩躁者。

 

可用。傷寒而無汗 煩躁者。

 

亦可用。蓋風寒本是一氣。故湯劑可以互投。論中有中風傷寒互稱 者。

 

如大青龍是也。

 

有中風傷寒兼提者。

 

如小柴胡是也。

 

仲景但細辨脈證而 施治。何嘗拘拘於中風傷寒之別其名乎。

 

如既立麻黃湯治寒。 桂枝湯治風。

 

而中風見寒。傷寒見風者。

 

曷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而更用大 青龍為主治耶。妄謂大青龍為風寒兩傷營衛而設。不知其為兩解表裡而設。 請問石膏之設。為治風歟。治寒歟。營分藥歟。衛分藥歟。只為熱傷中氣。 用之治內熱也。

 

內台方議。黃伯榮曰此一證中。全在不汗出。一不字內藏機。且此不字。是 微有汗。

 

而不能得出。因生煩躁。非若傷寒之全無汗也。

 

以此不字。方是傷 風。

 

此乃古人智深識妙之處。○案此說難從。然無汗與不汗出。不能無別。 況此證陽熱內郁。必微有汗。故舉似於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5:35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案脈微弱。汗出惡風者。

 

當用桂枝加附子湯。柯氏云。

 

是桂枝症。若然則脈 當浮緩。今脈微弱。

 

而自汗出者。

 

是表裡俱虛。桂枝不中與也。

 

明理論曰。

 

筋惕肉 。非常常有之者。

 

必待發汗過多亡陽。則有之矣。

 

內經 曰。

 

陽氣者。

 

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發汗過多。津液枯少。陽氣太虛。筋肉 失所養。故惕惕然而跳。 然而動也。

 

汪氏曰。

 

厥逆筋惕肉 。乃為大逆之候。末後大青龍湯主之句。黃仲理改作 真武湯。方喻二家皆宗之。

 

大誤。蓋此條病。仲景本無救逆之法。末後六字 。今從刪。 活人書。引高若訥傷寒類纂云。

 

 

凡發汗過多。筋惕肉 。振搖動人。

 

或虛羸 之人。微汗出。便有此證。俱宜服真武湯救之。

 

○案黃仲理之說。原出於此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5:45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大青龍湯方麻黃(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枚。成本。作個。千金翼。尖下。有兩仁者三字。) 甘草(二兩炙) 生 薑(三兩切) 大棗(十枚擘○成本。金匱。玉函。千金。並作十二枚。) 石膏(如雞子大。碎。○玉函。千金翼。外台。碎下。有綿裹二字。) 上七味。

 

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

 

溫粉撲之。

 

一服汗者。

 

停後服。若復服 汗多。亡陽遂([原注]一作逆)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外台。味下。 有切字。取微似汗。玉函。作覆令汗。外台。作濃覆取微汗。撲之。

 

成本。 千金翼。外台。作粉之。

 

成本。無若復服三字。遂千金翼。作逆。明理論。

 

亦有一作逆注文。○柯本 。汗出多者以下三十二字。移前麻黃湯方後如桂枝法下。注云。

 

 

此麻黃湯之 禁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5:5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此即加味麻黃湯也。

 

諸證全是麻黃。

 

而有喘與煩躁之不同。喘者是寒 鬱其氣。升降不得自如。故多杏仁之苦以降氣。煩躁是熱傷其氣。無津不能 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然其質沉。其性寒。恐其內熱頓除。 而外之表邪不解。變為寒中。

 

而協熱下利。是引賊破家矣。

 

故必倍麻黃以發 汗。

 

又倍甘草以和中。更用薑棗以調營衛。一汗而表裡雙解。風熱兩除。

 

此 大青龍。清內攘外之功。所以佐桂麻二方之不及也。

 

〔汪〕或問。病人同是 服此湯。

 

而汗多亡陽。一則厥逆筋惕肉 。一則惡風煩躁不得眠。二者之寒 熱。迥然不同。何也。

 

余答云。

 

一則病患脈微弱。汗出惡風。是陽氣本虛也 。故服之。

 

則厥逆。

 

而虛冷之證生焉。

 

一則病患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而煩躁 。是邪熱本甚也。

 

故服之。

 

則正氣雖虛。

 

而邪熱未除。且也厥逆之逆為重。 以其人本不當服。

 

而誤服之也。

 

煩躁不得眠。為猶輕。

 

以其人本當服。

 

而過 服之也。

 

傷寒蘊要曰。

 

大青龍湯。治傷寒脈浮緊。頭痛身疼痛。惡寒發熱。不得汗出 。煩躁擾亂不安者。

 

以此汗之。

 

古人以傷寒為汗病。其身熱煩躁。無奈何者 。一汗而涼。斯言是也。

 

天之邪氣。自外而入。

 

亦當自外出之。

 

非汗不能解也。

 

仲景全書。王文祿曰。

 

大青龍。治風寒外壅。

 

而閉熱於經者。

 

故加石膏於發 汗藥中。尤為峻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6:1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傷寒類方曰。

 

 

此合麻黃桂枝越婢三方為一方。

 

而無芍藥。何以發汗如是之烈 。蓋麻黃湯。麻黃用二兩。 而此用六兩。越婢湯。石膏用半斤。

 

此用雞子大一塊。一劑之藥。除大棗。 約共十六兩。

 

以今稱計之。

 

亦重三兩有餘。則發汗之重劑矣。

 

雖少加石膏。 終不足以相制也。

 

案溫粉未詳。總病論。載肘後。川芎蒼朮。白芷。 本零陵香。和米粉粉身 。辟溫粉方云。

 

 

凡出汗大多。 欲止汗。宜此法。活人書。去零陵香。直為溫粉方。錄大青龍湯後。爾後本 事方。三因方。明理論等。皆以辟溫粉。為溫粉。不知川芎白芷 本蒼朮。 能止汗否。吳氏醫方考。有撲粉方。龍骨。牡蠣。糯米。各等分為末。 服發汗藥。出汗過多者。

 

以此粉撲之。

 

此方予常用有驗。

 

又傷寒類方曰。

 

 

此 外治之法。論中無溫粉方。後人用牡蠣。麻黃根。鉛粉。龍骨。

 

亦可。

 

又孝 慈備覽。撲身止汗法。麩皮。糯米粉。二合。牡蠣。龍骨。二兩。上共為極 細末。

 

以疏絹包裹。周身撲之。

 

其汗自止。免致亡陽而死。

 

亦良法也。

 

產寶 。粳米散。療產後汗不止。 牡蠣三兩。附子一兩。炮。白粳米粉三升。上為散。攪令勻。汗出敷之。

 

案 此亦撲粉之一方也。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

 

大青龍湯發之。

 

(玉 函。千金翼。者下。有可與二字。程本。張本。作小青龍湯發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6:2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寒有重輕。傷之重者。

 

脈陰陽俱緊而身疼。傷之輕者。

 

脈浮緩而身重 。

 

亦有初時脈緊漸緩。初時身疼。 繼而不疼者。

 

診者勿執一以拘也。

 

然脈浮緊者。

 

必身疼。脈浮緩者。

 

身不疼 。中風傷寒皆然。

 

又可謂之定脈定證矣。

 

脈浮緩下。當有發熱惡寒無汗。煩 躁等證。蓋脈浮緩身不疼。見表症同輕。且身重乍有輕時。見表症將罷。

 

以 無汗煩躁。故合用大青龍。無少陰證。仲景正為不汗出而煩躁之證。因少陰 亦有發熱惡熱。無汗煩躁之證。與大青龍同。法當溫補。若反與麻黃之散。 石膏之寒。真陽立亡矣。

 

必細審其所不用。然後不失其所當用也。

 

〔鑒〕身 輕。邪在陽也。

 

身重。邪在陰也。

 

乍有輕時。謂身重而有時輕也。

 

若但欲寐 。身重無輕時。是少陰證也。

 

今無但欲寐。身雖重乍有輕時。則非少陰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6:3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魏〕發字諸家多置議。然不過發汗之義耳。不必深言之。

 

反晦也。

 

舒氏曰。

 

案發熱惡寒。無汗煩躁。乃大青龍湯之主證也。

 

有其主證。雖脈浮 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 即可用大青龍湯。然必辨其無少陰證方可用。否則不可用也。

 

案程氏曰。

 

小青龍湯。坊本。俱作大青龍。余幼讀古本。實是小青龍。觀條 中脈證。總非大青龍病。宜世人有傷風兼寒之說。張氏纘論。

 

亦改作小青龍 湯。然無明據。不可從也。

 

且程氏所謂古本。不知何等本。恐是依托之言也 。 傷寒類方曰。

 

案此條必有誤。脈浮緩。邪輕易散。身不疼。外邪已退。乍有 輕時。病未入陰。

 

又別無少陰等症。

 

此病之最輕者。

 

何以投以青龍險峻之劑 。

 

此必別有主方。

 

而誤以大青龍當之者也。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滿。

 

或喘者。

 

小青龍湯主之。

 

(不解。千金。作未解。乾嘔發熱而咳 。玉函。千金翼。作咳而發熱。玉函。脈經。千金。少腹。作小腹。喘上。 有微字。程本。噎。作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6:4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飲。則水寒相搏。肺寒氣逆。故乾嘔發熱而咳 。針經曰。

 

形寒飲冷則傷肺。 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

 

此之謂也。

 

與小青龍湯。發汗散 水。水氣內漬。則所傳不一。故有或為之證。隨證增損。

 

以解化之。

 

〔錢〕 傷寒表不解。謂頭痛項強。發熱體痛。無汗之證。未得汗解也。

 

心下。 心之下。胃脘之分也。

 

水氣。水飲之屬也。

 

乾嘔發熱。太陽表證也。

 

喘咳。 水寒傷肺而氣逆也。

 

以肺主皮毛。 寒邪在表。水氣停蓄。故傷肺氣也。

 

或利者。

 

水溜於腸。

 

而下流也。

 

或噎者 。水氣寒邪。窒礙胃中。氣不通行也。

 

或渴。

 

或小便不利者。

 

水寒固閉於中 焦。則下焦之陽氣。不得上騰而為津液。故渴。上焦之清氣。不得下降而為 滲利。其升降之氣化不行。故小便不利。

 

而少腹滿也。

 

或者。

 

或有或無。非 必諸證皆見也。

 

前以風寒鬱熱之邪。不得外泄而煩躁。故以大青龍湯。汗泄 涼解之。

 

此條以寒邪未解。水飲停蓄。肺臟傷而喘咳。並見中氣寒而氣滯不行。宜溫 宜散。可發可收。故以小青龍湯主之。

 

〔周〕素常有飲之人。一感外邪。傷 皮毛而蔽肺氣。則便停於心下。

 

而上下之氣不利焉。

 

於是喘滿咳嘔。相因而 見。爾時竟一汗之。

 

外邪未解。裡證轉增。何也。

 

為水氣所持。不能宣越故 也。

 

況水飲停蓄者。

 

中州必不健運。才兼外感。遂令上逆。尚可徒以風藥上 升作患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7:03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案噎字。成注。KT 同。乃引辨脈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KT 。為證 。方氏亦云。

 

噎。與KT 咽同。水寒窒氣也 即是膈噎之噎。

 

又作 。錢氏 云。

 

噎者。

 

呃逆也。

 

徐大椿云。

 

內經無噎字。疑即呃逆之輕者。

 

皆臆解也。

 

程氏作噫者。

 

亦未知何據也。

 

小青龍湯方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乾薑 甘草(炙) 桂枝(各三兩 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成本。作湯洗) 上八味。

 

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若渴。去半夏。 加栝蔞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

 

去 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 少腹滿者。

 

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蕘 花不治利。麻黃主喘。今此語反之。

 

疑非仲景意。([原注]臣億等謹案小青龍湯。大要治水。

 

又案本草。蕘花 。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則止也。

 

又案千金。形腫者。

 

應納麻黃。乃納杏仁者 。

 

以麻黃發其陽故也。

 

以此證之。

 

豈非仲景意也。

 

○千金。 蕘花。作芫花。總病論同。若噎者。

 

外台。作若食飲噎者。

 

總病論。作咽字 。玉函。無且字。主喘。作定喘。 無此語二字。反之下。有者字。外台同。成本。無且蕘花以下二十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7:1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鑒〕表實無汗。故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棗者。

 

以其性滯也。

 

去杏仁者 。

 

以其無喘也。

 

有喘者仍加之。

 

去生薑者。

 

以有乾薑也。

 

若嘔者。

 

仍用之。

 

佐乾薑細辛。極溫極散。使寒與 水俱得從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飲。 以清不盡之飲。佐五味收肺氣。

 

以斂耗傷之氣。若渴者。

 

去半夏。加花粉。 避燥以生津也。

 

若微利與噎。小便不利。少腹滿。俱去麻黃。遠表而就裡也 。加附子以散寒。則噎可止。加茯苓以利水。則微利止。(案金鑒。 以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為傳寫之誤。改作加茯苓四兩)少腹滿可除矣。

 

〔柯〕兩青龍。俱治有表裡證。皆用兩解法。大青龍是裡熱。小青龍是裡寒 。故發表之藥相同。

 

而治裡之藥則殊也。

 

此與五苓。同為治表不解而心下有 水氣。然五苓治水之蓄而不行。故專滲瀉以利水。

 

而微發其汗。使水從下而 去也。

 

此方。治水之動而不居。故備舉辛溫以散水。

 

而大發其汗。使水從外 而出也。

 

仲景發表利水諸法。精義入神矣。

 

〔錢〕詳推後加減法。

 

凡原文中 。每具諸或有之證者。

 

皆有之。

 

如小青龍湯。小柴胡湯。真武湯。通脈四逆 湯。四逆散。皆是也。

 

愚竊揆之以理。恐未必皆出於仲景也。

 

案且蕘花以下二十字。蓋是叔和語。大柴胡方後云。

 

不加大黃。恐不為大柴 胡湯。許氏本事方。引為叔和語。

 

此段語氣。

 

亦與彼條相類。可以證也。

 

且 玉函外台。並有此語。可見不出於後人手。 吳恕活人指掌云。

 

蕘花。

 

如無。

 

以生桃花代。 柯氏曰。

 

 

此方。

 

又主水寒在胃。久咳肺虛。○案金匱要略。本方。治溢飲。 又加石膏。治肺脹咳而上氣。 煩躁而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7:3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脈浮者。

 

心下有水氣。

 

又本方。治咳逆倚息不得臥。外台秘要古今錄驗沃雪 湯。即本方。去芍藥甘草。治上氣不得息。喉中如水雞聲。

 

凡局方溫肺湯。 杏子湯之類。從此方增損者頗多。 御藥院方。細辛五味子湯。治肺氣不利。咳嗽喘滿。胸膈煩悶。痰涎多。喉 中有聲。鼻塞清涕。頭痛目眩。 肢體倦怠。咽嗌不利。嘔逆惡心。(即本方) 醫學六要。香港腳上氣喘促。初起有表邪者。

 

小青龍加檳榔。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

 

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 龍湯主之。

 

(已下。玉函。脈經。千金翼。有而字。

 

此下。玉函。千金翼。 有為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7:4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咳而微喘者。

 

水寒射肺也。

 

發熱不渴者。

 

表證未罷也。

 

與小青龍湯。 發表散水。服湯已渴者。

 

裡氣溫。水氣散。為欲解也。

 

〔錢〕與上文同義。 發熱不渴者。

 

因心下有水氣。故雖發熱。

 

亦不渴也。

 

服湯。謂服小青龍湯也 。服湯已而渴。則知心下之水氣已消。胃中之寒濕已去。但以發熱之後。溫 解之余。上焦之津液尚少。所以反渴也。

 

前以有水氣。故發熱不渴。今服湯 已而渴。故知寒水去而欲解也。

 

小青龍湯主之句。當在發熱不渴句下。今作 末句者。

 

是補出前所服之湯。非謂寒去欲解之後。更當以小青龍湯主之也。

 

此與發煩目瞑衄乃解之後。及不發汗因致衄者。

 

皆以麻黃湯主之之義相同。 〔張〕雖渴而不必復藥。但當靜俟津回可也。

 

〔周〕 小青龍湯主之句。是繳結上文之詞。況服湯二字。明明指定。他書曾易經文 。今仍古本讀。 傷寒類方曰。

 

小青龍湯主之。

 

此倒筆法。即指服湯已三字。非謂欲解之後。 更服小青龍湯也。

 

○案汪氏引補亡論。 小青龍湯主之六字。移在發熱不渴字下。張璐志聰金鑒。皆從其說。不知仲 景章法。固有如此者。

 

蓋未考耳。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

 

當以汗解。宜桂枝湯。(玉函。脈上。有其字 。湯下。有主之三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7:53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張〕外證未解。曾服過發汗藥可知。〔方〕外證未解。謂頭痛項強惡寒等 猶在也。

 

浮弱。即陽浮而陰弱。 此言太陽中風。

 

凡在未傳變者。

 

仍當從於解肌。蓋嚴不得下早之意。〔柯〕 如但浮不弱。

 

或浮而緊者。

 

便是麻黃症。要知本方。只主外症之虛者。

 

案原本每篇重出各方。今一從成本刪之。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

 

表未解故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杏子。成本 。玉函。千金。作杏仁。千金翼。作桂枝湯。注。一云。

 

麻黃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8:05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下後大喘。則為裡氣大虛。邪氣傳裡。正氣將脫也。

 

下後微喘。則為 裡氣上逆。邪不能傳裡。猶在表也。

 

與桂枝湯以解外。加厚朴杏仁。

 

以下逆 氣。〔程〕喘之一證。有裡有表。不可不辨。下後汗出而喘者。

 

其喘必盛。 屬裡熱壅逆。火炎故也。

 

下後微喘者。

 

汗必不大出。屬表邪遏閉。氣逆故也 。表未解。仍宜從表治。於桂枝解表內。加厚朴杏子。

 

以下逆氣。不可誤用 葛根連芩湯。使表邪淆入裡分。寒從熱治。變證更深也。

 

〔志〕 燕氏曰。

 

 

此與喘家作桂枝東加厚朴杏子。同一義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厚朴(二兩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 去皮尖) 上七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成本 。不載此方。第十卷曰。

 

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個。去 皮尖。依前法) 傷寒類方曰。

 

別錄。厚朴。主消痰下氣。本經。杏仁主咳逆上氣。 本事方曰。

 

戊申正月。有一武臣。為寇所執。置舟中 板下。數日得脫。乘 飢恣食。良久解衣捫虱。次日遂作傷寒。自汗而鬲不利。一醫利傷食而下之 。一醫作解衣中邪而汗之。

 

雜治數日。漸覺昏困。上喘急高。醫者愴惶失措 。予診之曰。

 

太陽病下之。

 

表未解。微喘者。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此仲景之 法也。

 

指令醫者急治藥。 一啜喘定。再啜 微汗。至晚身涼。

 

而脈已和矣。

 

醫曰。

 

某平生未曾用仲景 方。不知其神捷如是。予曰。

 

仲景之法。豈誑後人也哉。

 

人自寡學。無以發 明耳。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

 

下之為逆。欲解外者。

 

宜桂枝湯。(成本。 玉函。解不間。有者字。湯下。 有主之二字。玉函。千金翼。無欲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8:1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錢〕太陽中風。其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自汗等表證未除。理宜汗解。慎不 可下。下之則於理為不順。於法為逆。逆則變生。

 

而邪氣乘虛內陷。結胸痞 硬。下利喘汗。脈促胸滿等證作矣。

 

故必先解外邪。欲解外者。

 

宜以桂枝湯主之。

 

無他法也。

 

〔鑒〕凡表證未解。無論已汗未汗。雖有可下 之證。

 

而非在急下之例者。

 

均不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8:2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王〕但有一毫頭痛惡寒。即為表證未解也。

 

〔張〕下之為逆。不獨指變結 胸等證而言。即三陰壞病。多由誤下所致也。

 

〔柯〕外證初起。有麻黃桂枝 之分。

 

如當解未解時。惟桂枝湯可用。故桂枝湯。為傷寒中風雜病解外之總 方。

 

凡脈浮弱汗自出。

 

而表不解者。

 

咸得而主之也。

 

即陽明病脈遲。汗出多 者宜之。

 

太陰病脈浮者亦宜之。

 

則知諸經外證之虛者。

 

咸得同太陽未解之治法。

 

又可見桂枝湯不專為太陽用 矣。

 

傷寒選錄。張氏曰。

 

予觀仲景周旋去就之妙。窮至事理之極。尤且未肯放乎 。尚言欲解外。宜桂枝湯。一其欲字。權衡猶未放乎。

 

更有躊躇詳審不盡之 意。後之學人。當反復斟酌。別其所宜。庶無差失之患。

 

此乃臨證審決之意 也。

 

卷內凡言宜者。

 

即同此理也。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

 

而復下之。

 

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

 

而反下之。

 

故令 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故下。成本。玉函。有 知字。玉函。脈經。千金翼。無須字。解下。有其字。湯下。成本。有主之 二字。柯本。刪而反以下十四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8:3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經曰。

 

柴胡湯證具。

 

而以他藥下之。

 

柴胡湯證仍在者。

 

復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則其類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8:5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錢〕中風本應解肌。不當發汗。即用桂枝湯。

 

亦有如水流漓。

 

而疾不除者 。況前條亦有初服桂枝湯。

 

而反煩不解。必待先刺風池風府。使風邪得泄。 然後卻與桂枝湯則愈者。

 

可見表證未解。未可遽用他法也。

 

醫見汗後不解。 疑其邪已入裡。

 

而復下之。

 

仍見浮脈。

 

而不愈者。

 

何也。

 

因脈浮為風邪在外 。不應反下之。

 

下之而不愈者。

 

以藥不中病。故令不愈也。

 

今以脈仍浮。故知邪仍在外。幸而猶未陷入也。

 

當須仍解其外邪則愈矣。

 

宜以桂枝湯主之。

 

〔周〕愚案此條。雖汗下兩誤。 桂枝證仍在。不為壞證。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

 

此當發其汗。 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 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

 

陽氣重故也。

 

麻黃湯主之。

 

(玉函。脈經。 證。作候。脈經。仍。作續。張璐本。麻黃湯主之五字。移此當發其汗下。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19:0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太陽傷寒也。

 

雖至八九日。

 

而表證仍在。 亦當發其汗。〔方〕微除。言雖未全罷。

 

亦已減輕也。

 

發煩。風壅而氣昏也 。目瞑。寒鬱而血滯也。

 

劇。 作衄之兆也。

 

衄。鼻出血也。

 

鼻為肺之竅。肺為陽中之陰。

 

而主氣。陽邪上 盛。所以氣載血上。妄行而逆出於鼻也。

 

陽氣。

 

以風而言也。

 

風為陽而由氣 道。所以得隨衄散解。故曰陽氣重故也。

 

〔錢〕邪之所除既微。則留邪甚盛 。鬱而不泄。所以發煩眩冒而目瞑也。

 

其邪氣之劇者。

 

必至鬱熱傷營。陰受 煎迫。血熱上行。從鼻竅而衄矣。

 

衄則熱邪上越。乃得解也。

 

〔柯〕麻黃湯 主之句。

 

在當發其汗下。

 

此於結句補出。是倒序法也。

 

仲景於論證時。細明 其所以然。未及於方故耳。前輩隨文衍義。謂當再用麻黃。

 

以散余邪。不知 得衄乃解句。何處著落。 案重。平聲。吳云。

 

陽者。

 

兼以寒氣挾持。

 

而其氣加重故也。

 

傷寒準繩曰。

 

張兼善云。

 

太陽脈浮緊。發熱無汗自衄者愈。

 

此一定之論也。

 

何故復用麻黃湯以汗之。

 

仲景豈有前後相反之理哉。

 

然。前條麻黃湯主之五 字。合當用於當發其汗之下。蓋以漢之文法。用藥諸方。皆贅於外條之末。 且如大青龍湯證。既云脈微弱汗出惡風者。

 

不可服。服之厥逆筋惕肉 。

 

此 為逆也。

 

又以大青龍湯主之。

 

皆此例也。

 

案成氏方氏喻氏程氏。並謂衄後更用麻黃湯。故張璐張志聰張錫駒汪琥金鑒 皆從其說。

 

以麻黃湯主之句。 移此當發其汗下。不知此乃仲景倒句法。與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同。 不可改易原文矣。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1:54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