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輯義】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1:3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案張錫駒云。

 

本柴胡症。乃大柴胡也。

 

柴胡加芒硝。

 

亦大柴胡加芒硝也。

 

其 不言小者。

 

大柴胡可知矣。

 

此說不可從。 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

 

以有熱也。

 

當以湯下之。

 

若小便利者。

 

大便當硬 。

 

而反下利。脈調和者。

 

知醫以丸藥下之。

 

非其治也。

 

若自下利者。

 

脈當微 厥。今反和者。

 

此為內實也。

 

調胃承氣湯主之。

 

(成本。過經上。有不解二 字。玉函。脈經。千金翼。譫上。有而字。

 

以有熱也。

 

作內有熱也。

 

千金翼 。無調胃字。柯本刪厥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1:4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鑒〕此承上條。互發其義。

 

以詳其治也。

 

〔汪〕譫語者。

 

自言也。

 

寒邪鬱 裡。胃中有熱。熱氣熏膈。則神昏而自言也。

 

譫語有熱。法當以湯蕩滌之。

 

若小便利者。

 

津液偏滲。大便當堅硬而不出。今反下利。及診其脈又調和。 而非自利之脈。知醫非其治。

 

而以丸藥下之也。

 

若其人不因誤下。

 

而自利者 。其脈當微。

 

而手足見厥。

 

此為內虛。不可下也。

 

今脈反和。反和者。

 

言其 脈與陽明腑證不相背之意。若脈果調和。則無病矣。

 

此為內實。故見譫語下 利等證。與調胃承氣湯者。

 

以下胃中之實熱也。

 

腸中堅實之物不能去。所下 者旁流溏垢耳。 據仲景法。下利譫語者。

 

有燥屎也。

 

宜小承氣湯。今改用調胃者。

 

以醫誤下 之故。內實不去。胃氣徒傷。故於小承氣湯。去厚朴枳實。

 

而加甘草。

 

以調 和之也。

 

因大便堅實。

 

以故復加芒硝。〔錫〕若胃氣虛寒。

 

而自利者。

 

脈當微厥。厥者。

 

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漸大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1:5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云。

 

當以諸承氣湯下之。

 

錢云。

 

曰湯而不曰承氣者。

 

以上四句。是起下文 語。乃借客形主之詞。故在所忽也。

 

案汪注。脈微而手足厥。本於成注。錫 駒以厥為脈狀。出於不可下編。錢氏云。

 

微厥者。

 

忽見微細也。

 

微厥則正氣虛衰。真陽欲亡。乃虛寒之脈證也。

 

意與錫駒同。

 

此他諸家並與 成注同。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 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 但少腹急結者。

 

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氣湯。([原注]後云解外。宜桂枝湯 。○玉函。自上。有必字。愈上。 有即字。成本。解下。無其字。脈經。其外下。有屬桂枝湯證五字。千金翼 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2:0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太陽。膀胱經也。

 

太陽經邪熱不解。隨經入腑。為熱結膀胱。其人如 狂者。

 

為未至於狂。但不寧爾。 經曰。

 

其人如狂者。

 

以熱在下焦。太陽多熱。熱在膀胱。必與血相搏。若血 不為蓄。為熱迫之。

 

則血自下。血下則熱隨血出而愈。若血不下者。

 

則血為 熱搏。蓄積於下。

 

而少腹急結。乃可攻之。

 

與桃核承氣湯。下熱散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2:1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衝任之血。會於少腹。熱極而血不下而反結。故急。然病自外來者。

 

當先審表熱之輕重。

 

以治其表。繼用桃核承氣。

 

以攻其裡之結血。〔汪〕解 其外。補亡論。郭白云采千金方云。

 

宜桂枝湯。及考內台方議云。

 

若其外證 不解。

 

或脈帶浮。

 

或惡寒。

 

或身痛等證。尚未可攻。且與葛根湯。

 

以解其外 。二湯。皆太陽病解外之藥。 學人宜臨證消息用之。

 

(案金鑒。當先以麻黃湯解外。)〔錢〕注家有血蓄 膀胱之說。尤為不經。蓋太陽在經之表邪不解。故熱邪隨經。納入於腑。

 

而 瘀熱結於膀胱。則熱在下焦。血受煎迫。故溢入回腸。其所不能自下者。

 

蓄積於少腹。

 

而急結也。

 

膀胱為下焦清道。其蒸騰之氣。由氣化而入。氣化 而出。未必能藏蓄血也。

 

若果膀胱之血。蓄而不行。則膀胱瘀塞。所謂少腹 硬滿。小便自利者。

 

又何自出乎。

 

有識者不為然也。

 

案傷寒類方曰。

 

當先解外。宜桂枝湯。注云。

 

宜桂枝湯四字。從金匱增入。 然金匱無所考。活人書亦云。

 

宜桂枝湯。總病論曰。

 

不惡寒。為外解。 桃核承氣湯方(○玉函。作桃仁承氣湯。脈經同。案桃核。即是桃仁。猶杏 子杏仁。)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大黃(四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 芒硝(二兩○千金翼。一兩) 上五味。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 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玉函。作先煮四味。取二升半。去滓。納硝。 更煮微沸。溫服云云。

 

千金翼。作更煎一沸。分溫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2:3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少腹急結。緩以桃仁之甘。下焦蓄血。散以桂枝辛熱之氣。故加二物 於調胃承氣湯中也。

 

〔錢〕神農本經。桃仁主瘀血血閉。潔古云。

 

治血結血 秘。通潤大腸。破硝血。大黃下瘀血積聚。蕩滌腸胃。推陳致新。 芒硝走血軟堅。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之義也。

 

桂之為用。通血脈。消瘀血。 尤其所長也。

 

甘草所以保脾胃。和大黃芒硝之寒峻耳。 醫方考曰。

 

傷寒外證已解。小腹急。大便黑。小便利。其人如狂者。

 

有蓄血 也。

 

此方主之。

 

無頭痛發熱惡寒者。

 

為外證已解。小腹急者。

 

邪在下焦也。

 

大便黑者。

 

瘀血漬之也。

 

小便利者。

 

血病而氣不病也。

 

上焦主陽。 下焦主陰。陽邪居上焦者。

 

名曰重陽。重陽則狂。今瘀熱客於下焦。下焦不 行。則干上部清陽之分。

 

而天君不寧矣。

 

故其證如狂。桃仁潤物也能潤腸而 滑血。大黃行藥也。

 

能推陳而致新。芒硝咸物也。

 

能軟堅而潤燥。甘草平劑 也。

 

能調胃而和中。桂枝辛物也。

 

能利血而行滯。

 

又曰。

 

血寒則止。血熱則 行。桂枝之辛熱。君以桃仁硝黃。則入血而助下行之性矣。

 

斯其制方之意乎 。 案方中用桂枝。方氏喻氏程氏汪氏柯氏魏氏並云。

 

 

以太陽隨經之熱。原從表 分傳入。非桂枝不解耳。恐不爾。本草序例曰。

 

病在胸膈以上者。

 

先食後服 藥。病在心腹以下者。

 

先服藥而後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2:4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傷寒類方曰。

 

微利。則僅通大便。不必定下血也。

 

柯氏方論曰。

 

 

此方。治女子月事不調。先期作痛。與經閉不行者。

 

最佳。 外台。古今錄驗。療往來寒熱。胸脅逆滿。桃仁承氣湯。(即本方) 總病論曰。

 

桃仁承氣湯。

 

又治產後惡露不下。喘脹欲死。服之十瘥十。 三因陰 門。兼金丸。治熱入膀胱。臍腹上下。兼脅肋疼痛。便燥欲飲水。 按之痛者。

 

本方五味為末。 蜜丸梧子大。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丸。婦人血閉疼痛。

 

亦宜服之。

 

直指方。桃仁承氣湯。治下焦蓄血。漱水迷忘。小腹急痛。內外有熱。加生 蒲黃。出小便不通門。 儒門事親。夫婦人月事沉滯。數月不行。肌肉不減。內經曰。

 

 

此名為瘕為沉 也。

 

沉者。

 

月事沉滯不行也。

 

急宜服桃仁承氣湯。加當歸。大作劑料服。不過三服立愈。後用四物湯補之 。 醫史攖寧生傳。馬萬戶妻。體肥而氣盛。自以無子。嘗多服暖子宮藥。積久 火甚。迫血上行為衄。衄必數升余。面赤脈躁疾。神 如痴。醫者猶以治上 盛下虛丹劑鎮墜之。

 

滑壽曰。

 

經云。

 

上者下之。

 

今血氣俱盛。 溢而上行。法當下導。奈何實實耶。即與桃仁承氣湯。三四下積瘀。既去。 繼服既濟湯。二十劑而愈。證治準繩。攖寧生卮言云。

 

血溢血泄。諸蓄妄證 。其始也。

 

予率以桃仁大黃。行血破瘀之劑。折其銳氣。

 

而後區別治之。

 

雖 往往獲中。猶不得其所以然也。

 

後來四明。遇故人蘇伊芳舉。問論諸家之術 。伊芳舉曰。

 

吾鄉有善醫者。

 

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藥下之。

 

或問失血復 下。虛何以當。則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則以妄為常。 曷以御之。

 

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虛之有。予聞之愕然曰。

 

名言也。

 

昔 者之疑。今釋然矣。

 

諸證辨疑。一婦長夏患痢疾。痛而急迫。其下黃黑色。諸醫以薷苓湯。倍用 枳殼黃連。其患愈劇。因請余治。診脈兩尺脈緊而澀。知寒傷營也。

 

細問之 。婦人答曰。

 

行經之時。渴飲冷水一碗。遂得此症。余方覺悟。 血被冷水所凝。瘀血歸於大腸。熱氣所以墜下。遂用桃仁承氣湯。內加馬鞭 草玄胡索。一服。次早下黑血升許。痛止臟清。次用調脾活血之劑。其患遂 痊。今後治痢。不可不察。不然。則誤人者多矣。

 

傳信尤易方。治淋血。桃仁承氣湯。空心服效。 證治大還。吐血勢不可遏。胸中氣塞。上吐紫黑血。

 

此瘀血內熱盛也。

 

桃仁 承氣湯。加減下之。

 

打撲內損。有瘀血者。

 

必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2:5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張氏醫通。虛人雖有瘀血。其脈亦芤。必有一部帶弦。宜兼補以去其血。桃 核承氣。加人參五錢。分三服。緩攻之。

 

可救十之二三。 又齲齒。數年不愈。當作陽明蓄血治。桃核承氣。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 。服之。

 

好飲者多此。屢服有效。 傷寒八九日下之。

 

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

 

柴 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下之下。外台。有後字。脈經。千金翼。有盡重二 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3:0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張〕此系少陽之裡證。諸家注作心經病。誤也。

 

蓋少陽有三禁。不可妄犯 。雖八九日過經下之。

 

尚且邪氣內犯。胃土受傷。膽木失榮。痰聚膈上。故 胸滿煩驚。驚者。

 

膽不寧。非心虛也。

 

小便不利。譫語者。

 

胃中津液竭也。

 

一身盡重者。

 

邪氣結聚痰飲於脅中。故令不可轉側。主以小柴胡。和解內外 。逐飲通津。加龍骨牡蠣。

 

以鎮肝膽之驚。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柴胡(四兩) 黃芩(○成本。無) 生薑(切) 鉛 丹(○玉函。作黃丹)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兩半) 半夏(二合半 洗○千金翼。一合。成本。二合) 大黃(二兩) 大棗(六枚擘) 牡蠣 (一兩半熬○外台。一兩半。全書。 ) 人參 龍骨上十二味。

 

以水八升 。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兩沸。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柴胡湯 。今加龍骨等。(成本。十二味。作十一味。切如棋子。玉函。無。外台。 棋上。有博字。一兩沸。玉函。外台。作取二升。服一升。外台。作分再服 。本云以下。玉函。作本方柴胡湯內。加龍骨牡蠣黃丹桂茯苓大黃也。

 

今分 作半劑二十四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3:1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吳〕此湯治少陽經邪犯本之證。故於本方中。除去甘草。減大棗上行陽分 之味。

 

而加大黃行陰。

 

以下奪其邪。兼茯苓以分利小便。龍骨牡蠣鉛丹。

 

以 鎮肝膽之怯。桂枝以通血脈之滯也。

 

與救逆湯同義。彼以龍骨牡蠣。鎮太陽 經火逆之神亂。

 

此以龍骨牡蠣鉛丹。鎮少陽經誤下之驚煩。

 

亦不易之定法也 。 傷寒類方曰。

 

 

此乃正氣虛耗。邪已入裡。

 

而復外擾三陽。故現症錯雜。藥亦 隨症施治。真神化無方者也。

 

案此方。能治肝膽之驚痰。

 

以之治癲癇。必效。 又曰。

 

大黃只煮一二沸。取其生而流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3:2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案汪氏云。

 

是方也。

 

表裡齊走。補瀉兼施。通澀並用。恐非仲景之舊。

 

或系 叔和采輯時。有差錯者。

 

若臨是證而用是藥。吾不敢也。

 

何也。

 

倘謂胸滿譫 語。是實證。則當用大黃者。

 

不當用人參。倘謂驚煩小便不利身重。是虛證 。則當用人參大棗茯苓龍骨等藥者。

 

不當用大黃。況龍骨牡蠣鉛丹。皆系重 墜收澀陰毒之品。恐非小便不利所宜也。

 

汪氏此說。似有所見。然而今以是 方治此症。

 

而奏效者不鮮。故未敢為得矣。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

 

此肝乘脾也。

 

名曰縱。刺期門。(玉函。脈 經。滿下。有而字。錢本。柯本。周本。張本。無此及次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3:3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腹滿譫語者。

 

脾胃疾也。

 

浮而緊者。

 

肝脈也。

 

脾病見肝脈。木行乘土 也。

 

經曰水行乘火。木行乘土。 名曰縱。

 

此其類矣。

 

期門者肝之募。刺之以瀉肝經盛氣。〔錫〕縱。謂縱勢 而往。無所顧慮也。

 

〔鑒〕傷寒脈浮緊。太陽表寒證也。

 

腹滿譫語。太陰陽明裡熱也。

 

欲從太陽而發汗。則有太陰陽明之裡。欲從太 陰陽明。

 

而下之。

 

又有太陽之表。 主治誠為兩難。故不藥而用刺法也。

 

雖然太陰論中。太陽表不解。太陰腹滿 痛。

 

而用桂枝加大黃湯。

 

亦可法也。

 

此肝乘脾。名曰縱。刺期門。與上文義不屬。似有遺誤。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 。

 

此肝乘肺也。

 

名曰橫。刺期門。(水。玉函。脈經。作酢漿二字。千金翼 。作截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3:4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傷寒發熱。嗇嗇惡寒。肺病也。

 

大渴欲飲水。肝氣勝也。

 

玉函曰。

 

作 大渴欲飲酢漿。是知肝氣勝也。

 

傷寒欲飲水者愈。若不愈而腹滿者。

 

此肝行乘肺。水不得行也。

 

經曰。

 

水行 乘金名橫。刺期門以瀉肝之盛氣。 肝肺氣平。水散而津液得通。外作自汗出。內為小便利而解也。

 

〔錫〕橫。 謂橫肆妄行。無復忌憚也。

 

〔鑒〕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無汗之表也。

 

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停飲之滿也。

 

若自汗出。表可自解。小便利。滿可自除。故曰其病欲解也。

 

若不汗出小便 閉。

 

以小青龍湯。先解其外。外解已其滿不除。十棗湯下之。

 

亦可愈也。

 

此 肝乘肺。名曰橫。刺期門。

 

亦與上文義不屬。似有遺誤。 太陽病二日反躁。

 

凡熨其背。

 

而大汗出。大熱入胃。([原注]一作二日內 燒瓦熨背。大汗出。火氣入胃。) 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

 

此為欲解也。

 

故其汗 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 。

 

而反不數。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凡。全書。作反。反躁至大熱入胃。玉函。作而反燒瓦熨其背。

 

而大汗出 。火熱入胃。脈經同。作火氣入胃。躁煩。脈經。作燥。玉函。脈經。作十 余日振而反汗出者。

 

無故字。脈經。作其人欲小便反不得。嘔。 及不多。成本。脈經。無不字。汪氏云。

 

 

凡。當作反。

 

此為欲解也。

 

也字。 當在故字之下。案玉函無故字。似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4:0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太陽病二日。則邪在表。不當發躁而反躁者。

 

熱氣行於裡也。

 

反熨其 背。

 

而發汗大汗出。則胃中干燥。火熱入胃。胃中燥熱。躁煩而譫語。至十 余日。振栗自下利者。

 

火邪勢微。陰氣復生。津液得復也。

 

故為欲解。火邪 去大汗出則愈。若從腰以下不得汗。則津液不得下通。故欲小便不得。熱氣 上逆而反嘔也。

 

欲失溲足下惡風者。

 

氣不得通於下而虛也。

 

津液偏滲。令大 便硬者。

 

小便當數。經曰。

 

小便數者。

 

大便必硬也。

 

此以火熱內燥。津液不 得下通。故小便不數。及不多也。

 

若火熱消。津液和。則結硬之便得潤。因 自大便也。

 

便已頭卓然而痛者。

 

先大便硬。則陽氣不得下通。既得大便。則 陽氣降下。頭中陽虛。故卓然而痛。穀氣者陽氣也。

 

先陽氣不通於下之時。足下惡風。今陽氣得下。故足心熱也。

 

〔柯〕此指火 逆之輕者言之。

 

太陽病經二日。不汗出而煩躁。

 

此大青龍證也。

 

〔方〕卓。 特也。

 

頭特然而痛。陰氣上達也。

 

病雖不言解。

 

而解之意。已隱然見於不言 之表矣。

 

讀者當自悟可也。

 

〔汪〕欲失溲者。

 

此是形容不得小便之狀。案郭 白云云。

 

火氣入胃。胃中枯燥。 用白虎加人參湯。小便不利者。

 

當用五苓散。其大便硬者。

 

用調胃承氣湯。 於諸證未生時。必須先去火邪。宜救逆湯。愚以五苓散斷不可用。

 

此系胃中 水竭。津液燥故也。

 

其用調胃承氣湯。不若麻仁丸代之。

 

案玉函脈經。無下利。與下文連接。似是。欲解也故之故。玉函無之。

 

亦似 是。成注云。

 

大汗出則愈。 且注文代故以若字。皆與玉函符。極覺明暢。 太陽病中風。

 

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 。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 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 口乾咽爛。

 

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 者。

 

其人可治。(玉函。無病字、發下。有其字。脈經。溢。作 。劑。作 齊。捻。玉函。作尋。脈經。作循。陰虛下。成本。有則字。柯本。 改作兩陽相熏灼。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其身發黃。陽盛則云 云。

 

陰陽俱虛竭。腹滿云云。

 

劑。 程本。作躋。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4:1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錫〕此火攻之危症也。

 

夫風為陽邪。太陽病中風。復以火劫發汗。則邪風 被火熱之氣。逼其血氣。流溢於外。

 

而失其行陰行陽之常度矣。

 

風火為兩陽 。風火熾盛。兩相熏灼。故其身發黃。陽盛則迫血妄行於上。

 

而欲衄。陰虛 則津液不足於下。

 

而小便難。所謂陽盛者。

 

乃風火之陽。非陽氣之陽也。

 

風 火傷陰。

 

亦能傷陽。故陰陽俱虛竭也。

 

虛則不能充膚澤毛。濡潤經脈。故身 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者。

 

火熱上攻。

 

而津液不能周遍也。

 

夫身體 既枯燥。安能有汗。所以劑頸而還。脾為津液之主。

 

而肺為水之上源。火熱 竭其水津。脾肺不能轉輸。故腹滿微喘也。

 

因於風者。

 

上先受之。

 

風火上攻 。故口乾咽爛。

 

或不大便。久則譫語者。

 

風火之陽邪。合並於陽明也。

 

甚者 至噦。火熱入胃。

 

而胃氣敗逆也。

 

四肢為諸陽之本。陽實於四肢。故不能自 主。

 

而手足躁擾。捻衣摸床也。

 

小便利者。

 

陰液未盡消亡。

 

而三焦決瀆之官 。尚不失職也。

 

故其人可治。〔錢〕上文曰陽盛。似不當言陰陽虛竭。然前 所謂陽盛者。

 

蓋指陽邪而言。後所謂陽虛者。

 

以正氣言也。

 

經所謂壯火食氣 。 以火邪過盛。陽亦為之銷鑠矣。

 

案劑頸而還。諸家無詳釋。特喻氏以為劑頸以下之義。蓋劑。劑限之謂。

 

而 還。猶謂以還。言劑限頸以還。

 

而頭汗出也。

 

王氏脈經。有劑腰而還之文。 方氏云。

 

劑。齊分也。

 

未允。 案此條證。程氏主以豬苓湯。汪氏亦同。結語云。

 

小便利者。

 

其人可治者。

 

蓋以此驗津液之虛竭與否也。

 

非以利小便治之。

 

二氏未深考耳。補亡論亦云 。與五苓散。 發黃者。

 

宜茵陳蒿湯。不大便。宜大承氣湯。未知是非。案舒云。

 

門人張蓋 仙曰。

 

 

此證純陽無陰。何得云陰陽俱虛竭。是必後人有誤。

 

此說近是。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

 

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 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脈經。 千金翼。浮下。有而字。無必字。玉函亦無。臥起。成本。作起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4:2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鑒〕傷寒脈浮。醫不用麻桂之藥。

 

而以火劫取汗。汗過亡陽。故見驚狂起 臥不安之證。蓋由火劫之誤。 熱氣從心。且大脫津液。神明失倚也。

 

然不用附子四逆輩者。

 

以其為火劫亡 陽也。

 

〔方〕亡陽者。

 

陽以氣言。 火能助氣。甚則反耗氣也。

 

驚狂起臥不安者。

 

神者。

 

陽之靈。陽亡則神散亂 。所以動皆不安。陽主動也。

 

〔錢〕 火迫者。

 

或熏或熨。

 

或燒針。皆是也。

 

劫者。

 

要挾逼脅之稱也。

 

以火劫之。

 

而強逼其汗。陽氣隨汗而泄。致衛陽喪亡。

 

而真陽飛越矣。

 

案此條論。喻氏以下。多為風寒兩傷證。不必執拘矣。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成本。作龍骨牡蠣)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牡蠣(五兩熬) 龍骨(四兩) 蜀漆(三兩洗去腥○全書。腥。作腳)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 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成本。作為未。非也 。玉函。七味下。有 咀字。作水八升。本云。

 

作本方。方後云。

 

一法。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千金翼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4:3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鑒〕桂枝湯去芍藥者。

 

恐其陰性遲滯。兼制桂枝。不能迅走其外。反失救 急之旨。況既加龍蠣之固脫。

 

亦不須芍藥之酸收也。

 

蜀漆氣寒味苦寒。能勝 熱。苦能降逆。火邪錯逆。 在所必需也。

 

〔汪〕湯名救逆者。

 

以驚狂不安。皆逆證也。

 

成云。

 

火邪錯逆。加蜀漆之辛以散之。

 

方云。

 

蜀漆辛平。散火邪之錯逆。 案柯氏云。

 

蜀漆不見本草。未詳何物。若云常山苗。則謬。蓋本草蜀漆條。 無散火邪之主療。故有此說。 不可從也。

 

錢氏汪氏並云。

 

痰隨氣逆。飲逐火升。故驚狂。蜀漆有劫痰之功 。故用。

 

此說亦難信焉。

 

千金方。蜀漆湯。治小兒潮熱。本方。無桂枝大棗生薑。有知母。各半兩。 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 。當汗出愈。(玉函。脈經。 無形作二字。

 

而下。無一弱字。千金翼同。成本。火下。有者字。喻本。魏 本。無此條。汪氏云。

 

發熱二字。 當在渴字之前。金鑒云。

 

三弱字。當俱是數字。若是弱字。熱從何有。不但 文義不屬。且論中並無此說。案汪氏及金鑒所改。並難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4:4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錢〕此溫病之似傷寒者也。

 

形作傷寒者。

 

謂其形象有似乎傷寒。

 

亦有頭項 強痛。發熱體痛。惡寒無汗之證。

 

而實非傷寒也。

 

因其脈不似傷寒之弦緊而 反弱。弱者細軟無力之謂也。

 

如今之發斑者。

 

每見輕軟細數無倫之脈。

 

而其 實則口燥舌焦。齒垢目赤。發熱譫語。乃脈不應證之病也。

 

故弱者必渴。

 

以 脈雖似弱。

 

而邪熱則盛於裡。故胃熱而渴也。

 

以邪熱熾盛之證。

 

又形似傷寒 之無汗。故誤用火劫取汗之法。必至溫邪得火。邪熱愈熾。 胃熱神昏而語言不倫。遂成至劇難治之病矣。

 

若前所謂。其脈不弦緊而弱者 。身發熱而又見浮脈。乃弱脈變為浮脈。為邪氣還表。

 

而復歸於太陽也。

 

宜 用解散之法。當汗出而愈矣。

 

案此條難解。方氏汪氏以弱為風脈。張氏周氏志聰錫駒並云。

 

東垣所謂內傷 發熱者。

 

汪氏程氏乃為大青龍湯證。金鑒改弱作數云。

 

當汗出。宜大青龍。 沉數發熱。宜調胃承氣湯。渴而譫語。宜白虎湯。黃連解毒湯。

 

以上數說。 未有明據。只錢氏稍似允當。故姑采錄以俟考。 太陽病。

 

以火熏之。

 

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為火邪。( 玉函。汗下。有者字。成本無經字。然考注文。系干遺脫。方本無經字注意 亦然。柯本。到。作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4:5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此火邪迫血。

 

而血下行者也。

 

太陽病用火熏之。

 

不得汗。則熱無從出 。陰虛被火。必發躁也。

 

六日傳經盡。至七日再到太陽經。則熱氣當解。若 不解。熱氣迫血下行。必清血。清。廁也。

 

〔方〕熏。

 

亦劫汗法。 蓋當時庸俗用之。

 

燒坑鋪陳。洒水取氣。臥病患以熏蒸之之類是也。

 

躁。手 足疾動也。

 

清血。便血也。

 

〔喻〕 名為火邪。示人以治火邪。

 

而不治其血也〔汪〕案此條論。仲景無治法。補 亡論。用救逆湯。 案到經二字未詳。方氏無經字。注云。

 

到。反也。

 

反不得解也。

 

喻氏不解。 志聰錫駒錢氏汪氏並從成注。 柯氏改為過經。程氏云。

 

到經者。

 

隨經入裡也。

 

魏氏云。

 

火邪散到經絡之間 為害。數說未知孰是。姑依成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5:05:0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王氏云。

 

到。與倒通。反也。

 

到不解者。

 

猶云反不解而加甚也。

 

本文稱太陽 病。則不可便注為傳經盡也。

 

案王氏依經字脫文本立說。故義成注如此。 脈浮熱甚。

 

而反灸之。

 

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甚。 玉函。作盛。無必字。吐。 脈經。千金翼。作唾。成本同。程本。柯本。金鑒。作吐。余與成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5:01 , Processed in 0.26368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