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論】
鱉甲煎丸
鱉甲(十一分,炙) 烏扇(即射干,燒) 鼠婦(熬) 乾薑 黃芩 大黃 桂枝 石葦(去毛) 厚朴 紫葳 阿膠(各三分) 柴胡 蜣螂(熬,各六分) 芍藥 牡丹皮 蟲(熬,各五分) 葶藶(熬) 半夏 人參(各一分) 瞿麥 桃仁(各二分)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
俟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
內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
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雄按:凡用介類之藥入丸劑,皆當仿此聖法,庶無流弊。
王晉三曰:鱉甲煎丸,都用異類靈動之物。
若水陸飛潛,升者、降者、走者、伏者咸備焉。
但恐諸蟲擾亂神明,取鱉甲為君守之。
其泄厥陰破 瘕之功,有非草木所能比者。
阿膠達表息風,鱉甲入裡守神,蜣螂動而性升,蜂房毒可引下, 蟲破血,鼠婦走氣。
葶藶泄氣閉,大黃泄血閉。
赤硝軟堅,桃仁破結。
烏扇降厥陰相火,紫葳破厥陰血結。
乾薑和陽退寒,黃芩和陰退熱。
和表裡則有柴胡、桂枝,調營衛則有人參、白芍。
厚朴達原,劫去其邪。
丹皮入陰,提出其熱。
石葦開上焦之水,瞿麥滌下焦之水。
半夏和胃而通陰陽。
灶灰性溫走氣,清酒性暖走血。
統而論之,不越厥陰陽明二經之藥。
故久瘧邪去營衛而著臟腑者,即非瘧母亦可借以截之。
《金匱》惟此方與薯芋丸藥品最多。
皆治正虛邪著,久而不去之病。
非匯集氣血之藥,攻補兼施,未易奏功也。
雄按:有形 瘕,按之不移者,即非瘧母,亦可借以緩消。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7&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