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伍智毅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方論】

[複製鏈接]
8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4:06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來復丹

 

太陰元精石 舶上硫黃 硝石(各一兩,用硫黃為末微火炒結成砂子大) 橘紅 青皮(去白) 五靈脂(澄去砂,炒令煙盡,各二錢) 為末,醋糊丸,豌豆大。

 

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69&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4:22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七香餅 香附 丁香皮(各一兩二錢) 甘松(八錢) 益智仁(六錢) 砂仁 蓬朮 廣皮(各二錢) 為末,神麯糊調勻,捏成餅子。

 

每重一二錢,干之,用時杵碎,水煎服。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4:41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平胃散

 

茅山蒼朮(去粗皮,米泔浸,五兩) 紫厚朴(去皮,薑汁炒) 陳皮(去白,各三兩二錢) 甘草(炙,二兩) 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一片,同煎七分,溫服。

 

柯韻伯曰:《內經》以土運太過曰敦阜,其病腹滿。

 

不及曰卑監。

 

其病留滿痞塞。

 

三承氣湯,調胃土之敦阜。

 

此方平胃土之卑監也。

 

培其卑者而使之平,非削平之謂。

 

猶溫膽湯用涼劑而使之溫,非用溫之調也。

 

雄按:柯氏此論,雖已超越前賢,而義猶未暢也。

 

三承氣湯,調胃土之敦阜韙矣。

 

若卑監者,乃是脾德有慚,土不勝濕,健運失職,陽氣不升,非胃病也。

 

夫脾字從卑,原為陰土,其性惡濕,燥補相宜,既知脾濕去而不滯,脾得補而健運。

 

則是方也,乃調脾土之卑監而名曰平胃者,以脾氣健而升,則胃自平而降耳。

 

本非削平之謂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6:58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胃苓湯

 

即平胃合五苓也。

 

桃核承氣湯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大黃(四兩) 甘草 桂枝 芒硝(各二兩) 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令溫服五合,日三服。

 

當微利。

 

徐云:微利則僅通大便,不必定下血也。

 

徐洄溪曰:熱甚則血凝而上干心包,故神昏而如狂。

 

血得熱而行,苟能自下,則邪從血出,亦能自愈。

 

但小腹急結,是蓄血見證,宜此主之。

 

鄒潤安曰:瘀血一證,《傷寒論》《金匱要略》論之最詳。

 

大凡已見熱標,而無熱證。

 

脈無熱象者,瘀也。

 

有所阻則應有所不通,有所阻而氣化仍通者,瘀也。

 

並無所阻,而自謂若有所阻者,瘀也。

 

有燥象而不渴,不應渴而反渴者,瘀也。

 

蓋氣以化而行,血以行而化,氣已行而結者,猶結,則非氣病。

 

況血應濡而不濡,實非枯而似枯。

 

是非有瘀,何由得此哉?雄按:余治李氏婦,崩後溺澀。

 

暨顧氏婦,產後小便不通,皆以瘀行而愈。

 

可見病機多幻,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盡也。

 

故許知可治毗陵貴婦,用桃仁煎而愈。

 

古之人有行之者矣。

 

王清任論病專究瘀血,即葉氏所云病久入絡,義皆本於仲景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7:19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白虎加桂枝湯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炙,二兩) 粳米(二合) 桂枝(三兩銼)。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愈。

 

鄒潤安曰:或問,桂枝與白虎,寒熱天淵,安可兼用?且論中諄諄以表不解,禁用白虎,既可兼用,則何不加此,而必待表解乎?曰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條,上文言脈浮、發熱無汗,乃麻黃證,非特不得用白虎,且不得用桂枝矣。

 

白虎證者脈大也,汗出也,煩渴欲飲水也。

 

三者不兼即非是。

 

今云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時嘔,皆非白虎證,亦未必可用桂枝。

 

特既與白虎,則三者必具,再加骨節煩疼之表,則無寒不得用柴胡,有汗不得用麻黃,熱多又不得用附子。

 

不用桂枝和營通絡而誰用者,且古人於病有分部,非如後世多以陰陽五行生克為言。

 

雄按:因此遂成議藥不議病之世界,積重難返,奈何?傷寒有傷寒用藥之例,溫瘧有溫瘧用藥之例。

 

蓋傷寒自表入裡,故有一毫未化之寒,即不可與全入者並論,溫瘧自內出外,裡既全熱,但有骨節煩疼一種表證,即不得全認為熱而單用白虎,故必兼桂枝使之盡化,而頃刻致和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7:37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四獸飲

 

即六君子東加草果為散。

 

每服四五錢,生薑三片,鹽少許,烏梅一個,水煎服。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4&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7:55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露薑飲

 

人參 生薑(等分) 陰陽水煎,去滓,露一宿;再煎數沸,溫服。

 

葉香岩曰:瘧疾之發,由於受暑者多,若驟用溫補截之,為害不淺。

 

松江趙嘉柱,瘧發數次,用此法變血痢而死。

 

雄按:此方必邪衰正餒而纏綿不已者,始可用以截之。

 

白露降而炎暑消,故取秋露以滌余邪。

 

若秋前露自地升,不能取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8:19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鱉甲煎丸

 

鱉甲(十一分,炙) 烏扇(即射干,燒) 鼠婦(熬) 乾薑 黃芩 大黃 桂枝 石葦(去毛) 厚朴 紫葳 阿膠(各三分) 柴胡 蜣螂(熬,各六分) 芍藥 牡丹皮 蟲(熬,各五分) 葶藶(熬) 半夏 人參(各一分) 瞿麥 桃仁(各二分)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

 

俟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

 

內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

 

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雄按:凡用介類之藥入丸劑,皆當仿此聖法,庶無流弊。

 

王晉三曰:鱉甲煎丸,都用異類靈動之物。

 

若水陸飛潛,升者、降者、走者、伏者咸備焉。

 

但恐諸蟲擾亂神明,取鱉甲為君守之。

 

其泄厥陰破 瘕之功,有非草木所能比者。

 

阿膠達表息風,鱉甲入裡守神,蜣螂動而性升,蜂房毒可引下, 蟲破血,鼠婦走氣。

 

葶藶泄氣閉,大黃泄血閉。

 

赤硝軟堅,桃仁破結。

 

烏扇降厥陰相火,紫葳破厥陰血結。

 

乾薑和陽退寒,黃芩和陰退熱。

 

和表裡則有柴胡、桂枝,調營衛則有人參、白芍。

 

厚朴達原,劫去其邪。

 

丹皮入陰,提出其熱。

 

石葦開上焦之水,瞿麥滌下焦之水。

 

半夏和胃而通陰陽。

 

灶灰性溫走氣,清酒性暖走血。

 

統而論之,不越厥陰陽明二經之藥。

 

故久瘧邪去營衛而著臟腑者,即非瘧母亦可借以截之。

 

《金匱》惟此方與薯芋丸藥品最多。

 

皆治正虛邪著,久而不去之病。

 

非匯集氣血之藥,攻補兼施,未易奏功也。

 

雄按:有形 瘕,按之不移者,即非瘧母,亦可借以緩消。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8:35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六神湯

 

即四君子東加山藥、扁豆。

 

雄按:二陳湯去甘草,加旋覆花、石菖蒲、膽南星,亦名六神湯,治癲狂昏厥諸痰證,極效。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8:53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三黃湯

 

黃連(酒煮) 黃芩(酒炒) 大黃(酒浸,各等分) 《金匱》倍大黃名瀉心湯。

 

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名三黃丸。

 

去大黃,加黃柏等分煎,名金花湯。

 

更加梔子,名梔子金花湯(即黃連解毒湯)。

 

為末,蜜丸,名金花丸。

 

金花湯為末蜜丸,名三補丸。

 

三黃丸加黃柏等分,滴水丸,名大金花丸。

 

張石頑曰:金花湯止芩、連,柏三味,作丸名三補金花丸。

 

較湯多梔子,作湯名解毒。

 

更加大黃則名大金花湯。

 

湯丸雖異,功用不殊。

 

但取急攻則用湯,緩祛則用丸。

 

微有區別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79&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9:16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甘露消毒丹

 

(一名普濟解毒丹) 飛滑石(十五兩) 綿茵陳(十一兩) 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 川貝母 木通(各五兩) 藿香 射干連翹 薄荷 白豆蔻(各四兩) 各藥晒燥,生研細末見火則藥性變熱。

 

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

 

或以神麯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

 

亦可。

 

雄按: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也。

 

六元正紀,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

 

徵,火旺,天乃漸溫。

 

芒種後十日交三運。

 

宮,土旺,地乃漸濕。

 

溫濕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濕溫疫癘之病。

 

而為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閉,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證。

 

但看病患舌苔淡白,或濃膩,或干黃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

 

悉以此丹治之立效。

 

並主水土不服諸病。

 

汪按:普濟消毒飲用芩、連、陳皮、元參、連翹、甘桔、升柴、馬勃、鼠黏、薄荷、板藍根、僵蠶。

 

或加人參大黃。

 

今附載。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8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39:40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神犀丹

 

烏犀角尖(磨汁) 石菖蒲 黃芩(各六兩) 真懷生地(冷水洗淨浸透,搗絞汁) 銀花(各一斤,如有鮮者搗汁用尤良) 糞清 連翹(各十兩) 板藍根(九兩,無則以飛淨青黛代之) 香豉(八兩) 元參(七兩) 花粉 紫草(各四兩)各生晒研細(忌用火炒),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日二次,小兒減半。

 

如無糞清,可加人中黃四兩,研入。

 

雄按: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痙厥昏狂,譫語發斑等證。

 

但看病患舌色干光,或紫絳,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

 

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

 

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

 

急須用此,多可挽回。

 

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別劑,以僨事也。

 

兼治痘 毒重,夾帶紫斑危證。

 

暨痘疹後,余毒內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

 

方中犀角為君,鎊而煎之。

 

味極難出,磨則需時,緩不及待。

 

抑且價昂,非貧人所能猝辦。

 

有力者,預為合就施送,則患者易得,救活必多;貧者重生,陰功亦大。

 

或存心之藥鋪照本制售。

 

亦方便之一端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8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40:02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溫膽湯

 

竹茹 枳實 半夏(各一兩) 橘紅(一兩五錢) 茯苓(七錢) 甘草(炙,四錢)每服四五錢,生薑一片,紅棗一枚,水一鐘五分,煎七分服。

 

羅東逸曰:膽為中正之官,清靜之府。

 

喜寧謐,惡煩擾。

 

喜柔和,不喜壅鬱。

 

蓋東方木德,少陽溫和之氣也。

 

是以虛煩驚悸者,中正之官,以 熱而不寧也。

 

熱嘔、吐苦者,清靜之府,以郁久而不謐也。

 

痰氣上逆者,土家濕熱反乘,而木不得遂其條達也。

 

如是者,首當清熱,及解利三焦。

 

方中以竹茹清胃脘之陽。

 

而臣以甘草、橘、半,通胃以調其氣。

 

佐以枳實,除三焦之痰壅。

 

使以茯苓平滲,致中焦之清氣。

 

且以驅邪,且以養正,三焦平而少陽平,三焦正而少陽正,膽家有不清寧而和者乎!

 

和,即溫也。

 

溫之者,實涼之也。

 

晉三亦云:膽氣退熱為溫,非謂膽寒而溫之也。

 

雄按:此方去薑、棗,加黃連,治濕熱痰而化瘧者,甚妙。

 

古人所未知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8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40:29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藥即湯見。

 

張石頑曰:此大青龍湯去桂枝、越脾東加杏仁也。

 

雄按:彼二方有薑、棗。

 

專祛上焦濕熱痰氣,與苓桂朮甘湯互發。

 

彼借苓朮,專祛心下之支飲。

 

此借石膏,專祛膈上之濕熱也。

 

汪按:此語可商石膏除熱非祛濕之品也。

 

尤在涇曰: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其邪不在經腠而在肺中。

 

故非桂枝所能發。

 

麻、杏辛甘入肺,散邪氣。

 

肺被邪鬱而生熱,石膏辛寒入肺,除熱氣。

 

甘草甘溫,安中氣。

 

且以助其散邪清熱之用,乃肺臟邪氣發喘之的劑也。

 

又曰:大青龍主散表寒而兼清裡熱,故麻黃多於石膏。

 

此清肺熱而兼散肺邪,故石膏多於麻黃。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8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40:49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白頭翁湯

 

白頭翁(二兩) 秦皮 黃連 黃柏(各三兩) 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柯韻伯曰:三陰俱有下利證。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是臟有寒也;自利渴者,屬少陰,以下焦虛寒,津液不升,故引水自救也。

 

惟厥陰下利屬於熱,以厥陰主肝而司相火。

 

肝旺則氣上撞心,火鬱則熱利下重。

 

溫熱穢氣,奔迫廣腸,魄門重滯而難出,《內經》云「暴注下迫」者是矣。

 

脈沉為在裡,弦為肝脈,是本郁之征也。

 

渴欲飲水,厥陰病則消渴也。

 

白頭翁,臨風偏靜,長於驅風。

 

用為君者,以厥陰風木,風動則木搖而火旺,欲平走竅之火,必寧搖動之風。

 

秦皮,木小而高,得清陽上升之象為臣。

 

是木鬱達之,所以遂其發陳之性也。

 

黃連,瀉君火,可除上焦之渴,是苦以發之。

 

黃柏瀉相火,可止下焦之利,是苦以堅之也。

 

治厥陰熱利有二:初利,用此方以升陽散火,是謂下者舉之,寒因熱用法;久利,則用烏梅丸之酸以收火。

 

佐以苦寒,雜以溫補,是謂逆之從之,隨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之平也。

 

雄按:徐氏亦云,烏梅丸治久痢之聖方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84&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41:09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縮脾飲

 

縮砂仁 烏梅肉 草果仁(煨) 甘草(炙,各四兩) 干葛 白扁豆(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碗,煎八分,水澄冷服以解煩,或欲溫、欲熱,任意服。

 

雄按:脾為陰土,喜燥而惡濕,貪涼飲冷,則脾陽為濕所滯,而緩縱解佚,不能宣運如常矣。

 

故以砂仁、草果快脾而去其所惡之濕。

 

臣以甘草、扁豆,甘淡以培其正氣。

 

即佐葛根、烏梅,一以振其敷布之權,一以縮其緩縱之勢。

 

況梅能生液,濕去津生,最為可法。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8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41:25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三甲散

 

鱉甲 龜甲(並用酥炙黃為末,各一錢,如無酥,各以醋炙代之) 穿山甲(土炒黃,為末) 蟬蛻(洗淨,炙干) 白僵蠶(切,生用) 牡蠣( 為末) 當歸(各五分) 白芍(酒炒,七分) 甘草(三分) 蟲(三個,干者擘碎,鮮者杵爛,和酒少許,取汁入湯藥同服,其滓入諸藥同煎) 水二鐘,煎八分,濾去滓,溫服。

 

雄按:此方從《金匱》鱉甲煎丸脫胎。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8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41:45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白虎加蒼朮湯

 

即白虎東加蒼朮一味。

 

葉香岩曰:知母,氣味苦寒,入足陽明。

 

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

 

石膏,氣味辛寒,入手太陰,足陽明。

 

蒼朮,氣味苦辛溫,入足太陰。

 

粳米,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

 

此治暑濕相搏而為濕溫病者,以苦寒辛寒之藥清其暑,以辛溫雄烈之藥燥其濕,而以甘平之藥緩其中,則賊邪正邪皆卻,正自安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89&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42:18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清暑益氣湯

 

人參 黃 白朮 廣皮 神麯 澤瀉(各五分) 蒼朮 升麻(各一錢) 麥冬 炙草 葛根 當歸 黃柏(各二分) 青皮(二分半) 五味子(九粒) 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

 

雄按:《治法匯》止用參、 、朮、草、歸身、橘皮、五味、麥冬、黃柏九味,加薑、棗。

 

汪按:東垣此方洄溪已譏其用藥雜亂。

 

此去蒼朮升麻葛根是矣。

 

然猶不免近雜。

 

用此方者。

 

加減尚宜斟酌。

 

王晉三曰:此治膏粱之體,因避暑而襲涼飲冷,內傷脾胃,抑遏真陽之劑,故方中以清解與補益兼施。

 

尤拙吾曰:元氣本虛,而又傷於暑濕,以致四肢倦怠,精神短少,懶於動作,胸氣短促,不思飲食,脈浮緩而遲者。

 

雄按:其脈如是,乃氣虛濕盛,兼吸微暑也。

 

可用此方。

 

若體實脈盛,或雖虛而不甚,及津涸煩渴多火者,則不可混投也。

 

雄按:《濕熱病篇》第三十八條後,余有清暑益氣法,可用也。

 

汪按:夢隱所定清暑益氣方。

 

用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稈知母甘草梗米西瓜翠衣十味。

 

較東垣之方為妥。

 

然臨證尚宜加減斟酌。

 

又按。

 

傷暑倦怠投參麥五味立效。

 

然必審其無外感者。

 

若有暑邪投之其危立至。

 

不可不慎也。

 

雄按:東垣專事升陽,徐洄溪、章杏云皆深非之,此方亦從補中益氣加味。

 

魏柳洲云:補中益氣湯,為東垣治內傷外感第一方。

 

後人讀其書者,鮮不奉為金科玉律。

 

然不知近代,病患類多真陰不足,上盛下虛者,十居八九。

 

即遇內傷外感之證,投之輒增劇,非此方謬,要知時代稟賦各殊耳。

 

陸麗京嘗言,陰虛人,誤服補中益氣,往往暴脫,司命者審諸。

 

今人吸煙者多,陰液既已耗傷,痰氣極易升逆。

 

按:丹溪云:素無痰者,服升柴不致滿悶。

 

孫文垣云:經謂升降浮沉必順之。

 

又曰:天時不可伐,雖宜升提之病,而冬之閉藏,實為春令發生之本,天人一理。

 

若罔顧天時,而強用升提之法,是伐天和而泄元氣,根本既虧,來春何以發生?此等至理,皆不可不知也。

 

余謂東垣立方,命名本錯。

 

設當時立此培中舉陷之法,名曰補中升氣湯,則後人顧名思義,咸知其為升劑矣。

 

原以升藥舉陷,乃既曰補中,復云益氣。

 

後人遂以為參朮得升柴,如黃 得防風,而功愈大。

 

既能補脾胃之不足,又可益元氣之健行。

 

凡屬虛人,皆堪服餌,而忘其為治中虛兼外感之方,再經立齋之表章,每與腎氣丸相輔而行。

 

幸張會卿一靈未泯,雖好溫補,獨謂此方未可浪用,奈何以盧不遠之賢,亦袒新甫,甚矣!

 

積重之難返也。

 

惟葉天士謂立齋用藥,每執死法,未免有不中肯綮者。

 

汪按:洄溪亦以立齋為庸醫之首。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9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42:41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生脈散

 

方見《濕熱病篇》第三十九條。

 

香薷飲

 

四味香薷飲、黃連香薷飲、五物香薷飲、十味香薷飲,並見《濕熱病篇》第四十條。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9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23:4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