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伍智毅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方論】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1:19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犀角地黃湯

 

暹羅犀角(磨汁) 連翹(各三錢) 生地(五錢) 生甘草(五分)

 

水二鐘,武火煎三物至八分,去滓;入犀汁和服。

 

王晉三曰:溫熱入絡,舌絳煩熱,八九日不解,醫反治經,寒之,散之,攻之,熱勢益熾,得此湯立效者。

 

非解陽明熱邪,解心經之絡熱也。

 

按《本草》犀角、地黃能走心經,專解營熱。

 

連翹入心,散客熱。

 

甘草入心,和絡血。

 

以治溫熱證,熱邪入絡,功勝《局方》。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2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1:34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導赤散

 

生地 木通 甘草梢(各等分,雄按:生地、木通不應等分。) 

 

水煎服,或加淡竹葉。

 

汪按:古方淡竹葉即竹葉也,淡竹乃竹名耳。

 

今藥肆所售淡竹葉草,是小青之別種,性能涼胃,不能清心,醫人每多誤用。

 

雄按:本方去甘草,加黃芩蜜丸,名火府丹,亦治心熱溺澀淋渴等證;本方加升麻、黃連、丹皮,名升麻清胃湯。

 

輕清涼血,乃秦皇士透化斑疹之良劑。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2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1:56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理中丸

 

人參 甘草(炙) 朮 乾薑(各三兩)

 

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雞子黃大。

 

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

 

日三四服,夜二服。

 

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

 

雄按:「未熱」二字,須著眼,腹中不冷者,其可服乎。

 

然不及湯。

 

湯法:以四味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

 

徐洄溪曰:此仲景治寒多霍亂之方也,蓋亦傷寒之類。

 

後人以暑月之吐利當之,而亦用此方,更造為大順散者,皆無稽之論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2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2:18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炒) 茯苓(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 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

 

水煎,溫服。

 

徐洄溪曰:此補脾之主方。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2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2:46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玉女煎

 

生石膏(三五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麥冬(二錢) 知母 牛膝(各一錢五分)

 

水一鐘半,煎七分服。

 

雄按:陳修園力辟此方之謬。

 

然用治陰虛胃火熾盛之齒痛,頗有捷效。

 

若治溫熱病,地黃宜生,牛膝宜刪。

 

葉氏引用,決不泥守成方,近讀《景岳發揮》,果與陳氏之論印合。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3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3:01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四物湯

 

生地 當歸(各三兩) 芎 (一兩五錢) 芍藥(二兩)

 

咀。

 

每服四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滓,溫服。

 

張路玉曰:四物為陰血受病之專藥,非調補真陰之藥也。

 

汪按:調補真陰宜集靈膏。

 

不宜四物,而人多誤會。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3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3:27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小柴胡湯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生薑(各三兩) 半夏(半升) 大棗(十二枚)

 

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

 

尤拙吾曰:熱入血室三條,其旨不同。

 

第一條是血舍空而熱乃入者,空則熱不得聚而游其部,故脅滿痛。

 

第二條是熱邪與血俱結於血室者,血結亦能作寒熱,柴胡亦能去血結,不獨和解之謂矣;第三條是熱邪入而結,經尚行者,經行則熱亦行而不得留,故必自愈。

 

無犯胃氣及上二焦,病在血而不在氣,在下而不在上也。

 

若誅伐無過,變證隨出,烏能自愈耶?沈再平曰:今人治瘧,必用此湯。

 

若非此湯,即不足以為治者。

 

故致輾轉淹滯,變生不測,竟能殞命,則知瘧本非死證,惟概以柴胡治瘧者,殺之也。

 

夫柴胡為少陽表藥,若其瘧果發於少陽,而以柴胡治之,無不立愈。

 

若系他經用之,則必使他經之邪輾轉而入少陽,遷延以斃,乃既死猶曰:柴胡為治瘧主藥,吾開手即用之,不知其何以死?病家亦以柴胡治瘧而竟不效,真其命之當死也。

 

彼此昏迷,不得一悟,良可浩嘆!

 

雄按:《內經》論瘧,既分六經,又分臟腑,並不泥定少陽一經,醫家繹之。

 

雄按:本方柴、半各八兩,準今得六錢零八厘。

 

參、草、苓、薑各三兩,準今得二錢二分八厘。

 

棗十二枚。

 

以水一斗二升,準今得八合零四抄,煮至減半,去滓,再煎至減半,夫煎而又煎,只取四分之一,其湯之濃郁甘柔可知。

 

喻氏謂和藥取其各藥氣味之相和。

 

余謂和者,取其氣緩味濃,斯為補正托邪之劑。

 

故惟風寒正瘧,邪在少陽者,可以按法而投。

 

則參、甘、薑、棗,補胃充營。

 

半夏利其樞。

 

柴、芩解其熱。

 

病無不愈矣。

 

猶之今人於瘧發之先,飽啖羊肉酒飯,亦能取效。

 

汪按:瘧疾寒來之時。

 

強食過飽。

 

往往一寒不能復熱而死。

 

吾見甚多。

 

不可不戒。

 

蓋風寒自表而受,胃腑空虛,自能安穀,治必先助中氣,托邪外出,即御外邪,杜其內入,誠一舉兩全之策也。

 

若溫熱暑濕諸瘧,邪從口鼻而受,肺胃之氣,先已窒滯,病發,即不飢惡穀,脘悶苔黃,苟不分別,但執此湯,奉為聖法。

 

則參、甘、薑、棗,溫補助邪,驟則液涸神昏,緩則邪留結痞,且有耗傷陰血而成瘧勞者。

 

即不用全方,而專以柴胡為治瘧主藥,亦惟營陰充裕,或溫熱暑濕之邪,本不甚重。

 

及兼感風寒之表邪者,始可見功。

 

汪按:治正瘧必宜此湯。

 

溫暑亦有正瘧。

 

不獨風寒方用。

 

黃芩是清熱非祛寒也。

 

且柴胡主少陽半表半裡。

 

黃芩裡藥。

 

亦非以治表邪。

 

但當辨其是否正瘧耳。

 

若似瘧非瘧。

 

妄用柴胡。

 

必提成長熱不退。

 

或兩耳大痛。

 

甚至神昏。

 

更或引動肝風痙厥立至。

 

生平見之屢矣。

 

故倪涵初所定三方,亦愈病者稀而加病者多也。

 

汪按:瘧疾強止變成臌脹者多不救。

 

而人但知其臌脹而死。

 

未嘗歸咎於治瘧之不善,故醫者終身誤人而不自知。

 

雖告之不信也。

 

世人凡患瘧,不究病因,輒以薑棗湯灌之,其弊類此,羊肉亦然。

 

凡屬時瘧,雖愈後亦忌食,食則必復,此時瘧之所以異於正瘧也。

 

可不察哉!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3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3:49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桂枝紅花湯

 

《傷寒》桂枝東加紅花。

 

原方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二枚)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3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4:10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蔥豉湯

 

蔥白(一握) 香豉(三合) 水煎,入童子小便一合,日三服。

 

雄按:蘆根、桑葉、滑石、蔗漿之類,皆可隨證佐用。

 

張路玉曰:本方藥味雖輕,功效最著。

 

凡虛人,風熱伏氣發溫,及產後感冒,靡不隨手獲效。

 

尤拙吾曰:溫邪之發,陰必先傷,設有當行解散者,必兼滋陰之品於其中。

 

昔人於蔥豉湯內加童便。

 

於梔豉湯中加地黃、麥冬。

 

亦此意也。

 

雄按:二方加減,古法最詳。

 

華岫云曰:在內之溫邪欲發,在外之新邪又加,蔥豉湯最為捷徑,表分可以整肅。

 

鄒潤安曰:梔子與蔥白,一系泄熱,一系通陽。

 

泄熱者縱,通陽者橫。

 

縱則能通上下之道,此所以宜於汗吐下後,表邪已解之時。

 

橫則能達外內之情,此所以宜於病初起,卒難辨識之際。

 

而豆豉擅開發上焦郁抑,宣導陰濁逗留,故在先在後,咸借以奏功也。

 

雄按:葉氏春溫篇,於新邪引動伏邪,亦主是方。

 

蓋此湯為溫熱初病開手必用之劑,鞠通不察,舍近而圖遠,遂為喻氏臆說所惑,以桂枝湯為初感之治,仍不能跳出傷寒圈子矣。

 

意欲紹述仲聖乎。

 

則祖上之門楣,不可夸為自己之閥閱也。

 

拘守其跡,豈是心傳。

 

尤氏云:桂枝湯為傷寒表病而裡和者設。

 

設溫病伏寒變熱,少陰之精已被劫奪,雖有新舊合邪,不可更用辛溫助熱而絕其本也。

 

吳氏殆未之聞耶?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3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4:30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清心涼膈散

 

(一名桔梗湯) 即涼膈散去硝、黃,加桔梗。

 

余氏又加生石膏,為治疫疹初起之良劑。

 

葦莖湯

 

葦莖(二斤) 薏苡仁 瓜瓣(各半斤) 桃仁(五十枚) 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

 

雄按:鄒氏續疏云:葦莖形如肺管,甘涼清肺,且有節之物,生於水中,能不為津液閡隔者,於津液之閡隔而生患害者,尤能使之通行。

 

薏苡色白味淡,氣涼性降,秉秋生之全體,養肺氣以整肅,凡濕熱之邪客於肺者,非此不為功也。

 

瓜瓣即冬瓜子,冬瓜子依於瓤內,瓤易潰爛,子不能 ,則其能於腐敗之中,自全生氣,即善於氣血凝敗之中,全入生氣,故善治腹內結聚諸癰,而滌膿血濁痰也。

 

桃仁入血分而通氣,合而成劑,不僅為肺癰之妙藥,竟可廖肺痹之危 。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3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4:48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瀉白散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兩) 甘草(五錢) 為粗末。

 

每服一二錢,入粳米百粒水煎。

 

徐洄溪曰:此方能治肺中之飲。

 

雄按:此瀉去肺熱而保定肺氣之方也。

 

若肺不傷於熱而傷於風寒者,誠有如鞠通所謂必將邪氣戀定,而漸成勞怯矣。

 

故用藥必先議病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3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5:06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雞子大) 大棗(十二枚) 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

 

雄按:《外台》用葶藶、杏仁各一升,大棗六十枚,合杵如膏,加蜜作丸桐子大。

 

桑白皮湯下六七十丸,以大便通利為度。

 

《本事方》無杏仁,有陳皮、桔梗,棗肉丸梧子大。

 

每服五七丸,飲下,名棗膏丸。

 

元戎於本方加麻黃、五味子,汪按:此二味並用,似嫌夾雜。

 

並治痰實飲閉而為喘脹者。

 

余治虛弱人,患實痰哮喘者。

 

用葶藶炒黃,煎湯去渣,以湯煮大棗食之。

 

亦變峻劑為緩劑之一法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39&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5:24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竹葉石膏湯

 

竹葉(二握) 生石膏(一斤) 半夏(半斤,洗)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炙) 麥門冬(一斤) 粳米(半斤) 雄按:陳修園曰:《傷寒論》用人參者有數方。

 

皆因汗、吐、下之後,亡其津液,故取甘涼以救其陰也。

 

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

 

《集驗》此方加生薑,治嘔最良。

 

雄按:余用此方,治暑瘧極妙。

 

徐洄溪曰:此治傷寒解後,虛贏少氣之善後方也。

 

蓋大病之後,必有留熱,治宜清養。

 

後人俱概用峻補以留其邪,則元氣不能驟復,愈補愈虛矣。

 

雄按:此理惟喻氏知之,葉氏精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4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5:41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清燥救肺湯

 

經霜桑葉(三錢,去筋) 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黃) 麥門冬(一錢二分) 生石膏(二錢五分) 人參(七分) 阿膠(八分) 胡麻仁(一錢) 枇杷葉(去毛筋,一片) 甘草(一錢) 水一碗,煎六分,食遠服。

 

痰多,加貝母、栝蔞;血枯,加生地;熱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黃。

 

柯韻伯曰: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氣鬱,不獲奏效者,以火就燥也。

 

惟繆仲淳知之,故用甘涼滋潤之品,以清金保肺立法。

 

喻氏宗其旨,集諸潤劑而制此湯,用意深矣。

 

汪按:此治秋燥證之神方,勝於東垣清燥湯多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4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6:00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妙香丸

 

(一名大聖丸) 巴豆(三百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 牛黃(研) 膩粉(研) 龍腦(研) 麝香(研,各三兩) 辰砂(飛,九兩) 金箔(九十片,研)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蜜三分,同煉令勻為丸。

 

每兩作三十丸,白湯下二丸,日二。

 

《宣明》有水銀、硼砂。

 

此丸治驚癇百病,亦治傷寒潮熱積熱,結胸發黃,狂走躁熱,大小便不通。

 

徐氏云:三分一丸,難於下咽,宜作一分一丸,每服三丸為妥。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4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6:20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六一散

 

(一名天水散) 膩白 滑石(六兩,水飛) 甘草(一兩,炙)為細末。

 

每服三錢,溫水或新汲水調下,日三。

 

暑濕內侵,風寒外襲者,豆豉五十粒,蔥白五寸,水一盞煮汁調下即解。

 

甚者,三服必愈。

 

催生下乳,溫水擂胡麻漿調下,並可下死胎,解斑蟊毒。

 

加辰砂少許,名益元散;加黃丹少許,名紅玉散;加青黛少許,名碧玉散;加薄荷葉末少許,名雞蘇散。

 

李瀕湖曰:熱散則三焦寧,而表裡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

 

完素以之治七十余證,贊為凡間仙藥,不可缺之。

 

雄按:小溲清長者,勿服。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4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6:46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大順散

 

甘草(三十斤,銼寸長) 乾薑 杏仁(去皮尖) 肉桂(去粗皮,各四斤)先將甘草同白砂炒及八分黃熟,王晉三曰:白砂即河砂。

 

或云是白砂糖,非。

 

次入乾薑同炒,令薑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不作聲為度,篩去砂後,入肉桂一處搗為散。

 

每服二錢,水煎溫服。

 

如煩躁,井華水調下,不拘時,沸湯調亦可。

 

王安道曰:此方,甘草最多,乾薑、杏仁肉桂次之。

 

除肉桂外,三物皆炒者,原其初意,本為冒暑伏熱,引飲過多。

 

脾胃受濕,嘔吐水穀不分,臟腑不調所立。

 

蓋溫中藥也,內有杏仁,不過取其能下氣耳。

 

若以之治靜而得之之證,吾恐不能解,而反增內煩也。

 

世俗不明,類曰夏月陰氣在內,此等方為必用之藥。

 

吁!

 

誤矣。

 

夫陰氣,非寒氣也。

 

蓋夏月陽氣發散於外,而陰氣則在內耳!

 

豈可視陰氣為寒氣,而用溫熱之藥乎?陰果為寒,何以夏則飲水耶?汪按:若夏月必宜溫藥。

 

則冬月必宜涼藥乎。

 

且大熱煩躁。

 

而更以薑桂之燥熱助之。

 

不得已而用井華水。

 

欲使相濟。

 

不知井華水之力不能制也。

 

尤為進退無據矣。

 

徐洄溪曰:此治暑月內傷飲冷證,非治暑也。

 

又甘草多於諸藥八倍亦非法。

 

此等病百不得一,偶用之耳!

 

而制藥四十二斤,又止服二錢,其意何居?其方本不足取,而世之庸醫竟以此治燥火之暑病,殺人無算,可勝悼哉!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44&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7:06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紫雪丹

 

黃金(一百兩,徐云:以飛金一萬頁代之尤妙。)

 

寒水石 磁石 石膏 滑石(各三斤) 以上並搗碎,用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藥:羚羊角屑 犀角屑 青木香 沉香(各五斤) 丁香(一兩,徐云:宜用二兩。)

 

元參 升麻(各一斤) 甘草(八兩,炙) 以上入前藥汁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下藥:朴硝(十斤) 硝石(四斤,徐云:二硝太多宜用十分之一。 )

 

二味入前藥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攪不住,候有七升,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藥:朱砂(三兩) 麝香 當門子(一兩二錢五分) 二味入前藥中,攪調令勻,瓷器收藏,藥成霜雪而色紫,新汲水調下。

 

雄按:《雞峰》方無磁石、滑石、硝石,其二角只用各十兩,丁、沉、木香各五兩,升麻六兩,朴硝二斤,麝香卻用三兩,余六味同。

 

又薛公望云:方中黃金不用亦可。

 

汪按:宜用飛金箔不可去。

 

徐洄溪曰:邪火毒火,穿經入臟,無藥可治。

 

此能消解,其效如神。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4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7:26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禹餘糧丸

 

(即針砂丸,又名蛇含石丸) 蛇含石(即蛇黃大者,三兩,以新鐵銚盛入炭火中燒,石與銚子一般紅,用鉗取蛇黃傾入醋中,候冷,研極細末,聽用) 禹餘糧(三兩) 真針砂(五兩,以水淘淨,炒干,入余糧一處用米醋二升,就銚內煮,醋干為度,後用銚並藥入炭火中燒紅鉗出,傾藥淨磚上,候冷研細)以三物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羌活 川芎 木香 茯苓 牛膝 桂心 白豆蔻 大茴 蓬朮 附子 乾薑 青皮 三棱 白蒺藜 當歸(酒浸一宿,各五錢) 為末,入前藥拌勻,以湯浸蒸餅,捩去水,和藥;再杵,為丸,梧子大。

 

食前溫酒、白湯任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最忌鹽,一毫不可入口,否則發疾愈甚。

 

但試服藥,即於小便內旋去,不動臟腑,而能去病,日三服。

 

兼以溫和調補氣血藥助之,真神方也。

 

雄按:此乃治水腫寒積之方,今人輒用以治脹。

 

然脹有寒熱二證,設熱脹誤服,貽害非輕。

 

丹溪云:溫熱之藥太多,宜有加減,不可徒執其方。

 

魏玉橫云:陰虛內熱,而為 脹,誤服燥熱石藥,必死。

 

徐洄溪曰:此方兼治有形之積塊。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4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1:27:49 | 只看該作者

方論

 

牡蠣澤瀉散

 

牡蠣 澤瀉 蜀漆(洗去腥) 栝蔞根 葶藶子 商陸根(熬) 海藻(洗去咸,各等分)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杵之。

 

白飲和服方寸匕。

 

小便利,止後服。

 

雄按:古云:商陸水煎,能殺人。

 

華岫云曰:葉氏雖善用古方,然但取其法而並不膠柱,觀其加減之妙,如復脈、建中、瀉心等類可知。

 

至用牡蠣澤瀉散,只取此二味。

 

故案中有但書用某方而不開明藥味者,決非盡用原方,必有加減之處,觀者以意會之可也。

 

雄按:此論通極,諸方皆當作如是觀。

 

鄒潤安曰:牡蠣澤瀉散證水蓄於下,上焦之氣,不能為之化。

 

故《類萃》商陸、葶藶以從上下降,澤瀉、海藻以啟水中清氣上行,栝蔞、牡蠣則一以上濟其清,一以下召其濁,而使之化耳。

 

又曰:牡蠣澤瀉散,治腰以下水氣不行,必先使商陸、葶藶從肺及腎,開其來源之壅。

 

而後牡蠣、海藻之軟堅,蜀漆、澤瀉之開泄,方能得力。

 

用栝蔞根者,恐行水之氣過駛,有傷上焦之陰。

 

仍使之從脾吸陰,還歸於上,與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者不殊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24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0:48 , Processed in 0.218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