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tan2818 於 2013-9-23 22:47 編輯
【頭上諸脈】
蓋聞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包),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手少陽三焦,陽明大腸,太陽小腸)。
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太陽膀胱,陽明胃,少陽膽),足之三陰,從足走腹(足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
《靈樞》逐一而分言,茲乃合編而便讀。
膀胱之脈交於巔,肝與督脈會於巔,絡腦須知膀督(惟欲便於誦讀,故用簡字訣,余仿此)。
發際循乎胃脈,胃至額顱(發際下為額顱),膽抵頭角。
上額者督與膀胱(在內直上),出額者其惟肝脈(在外直出)。
目系連於肝脈,心之支者,並系目之內角,名曰內,小支至而膀胱起,胃經還約於其旁(小腸之支者至目內,膀胱之脈起於目內,胃脈起於鼻之交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
約,一作納)。
目之外角名曰銳,膽接焦支(三焦之支者,至目銳,膽脈起於目銳)。
小腸亦至目下為(音拙),焦膽小腸而合至(三脈俱支者)。
兩旁為頰,大小肝焦而上下(夾面橫骨為頰,大腸貫頰,小腸上頰,肝與三焦俱下頰,四脈亦俱支者)。
小腸之支斜絡於顴,督脈至於鼻柱,胃脈起於交(即山根)。
大腸之支挾鼻孔,而交中挾口(從下齒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至迎香穴而終,交足陽明經),胃經之脈循鼻外,而挾口環唇。
肝又環於唇內,胃又交於承漿(下唇陷中)。
胃經之脈入上齒,大腸之支入下齒。
頷前大迎,胃脈出而膽支下(下為頷,頷前一寸三分動脈陷中為大迎,乃胃經穴),頷下為頤,胃脈循而任脈上(胃脈循頤後下廉)。
耳之上角,焦支出而膀支至,客主人穴,膽出走而胃脈過(耳前上廉起骨曰客主人,乃膽經穴,膽脈之支者,出走耳前,至目銳後,胃脈上耳前,過客主人)。
三焦之孫脈,出走客主人前(《靈樞》云:
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此支之歧者,故曰孫脈,後仿此)。
小腸與焦膽,三支並入耳中。
膽脈焦支系於耳後,膽支胃脈循在頰車。
(耳下曲骨為頰車)。
咽有小心,脾腎之脈。
(小腸脈循咽,心脈之支者挾咽,脾脈挾咽,腎脈至咽)。
喉為胃支,腎脈之循(二脈循喉嚨)。
肝循喉後而入咽顙(肝脈循喉嚨之後,上入咽顙,咽顙一名頏顙,在上後)。
脾連舌本而散舌下。
腎脈挾乎舌本,胃支下在人迎(結喉旁一寸五分動脈)。
此為諸陽之會,先須大略而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