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1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4:4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施氏認為:調治的初級形式是治,即治標;


而調治的高級形式是調,即調本。


其基本思維邏輯是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方針來確立的。


臨床上,就有了以「開路方」治「標」,「基本方」治「本」的調治方法。


例如,損傷後急性期、脊柱骨折或其他脊柱病造成脊髓受壓的病人,初診時,多有內風陽亢、氣機阻滯。


肢體水腫,呈陽明經證或陽明腑實證的特點,「開路方」辨證而選用承氣湯、葶藶大棗湯、甘遂散、犀角地黃湯、白虎湯等。


待「標」證解除,再選用地黃飲子加減方或血府逐瘀湯加減方等「基本方」來調「本」。


調治,有快速調治與慢速調治。


酌情掌握調治節律,也是調治成敗的關鍵。


該慢而快,欲速則不達;


該快而慢,則貽誤治癒時機。


故疾病的早期宜快調治,中後期宜慢調治,如摒傷或肋間神經炎等致胸脅痛,早期重用清熱解毒類藥,利水消腫,達到迅速鎮痛效果;


後遺症期,則用柴胡疏肝散或金鈴子散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逐漸瘀祛氣行,通則不痛。


故疾病初期治「標」階段宜快調治,疾病後期調「本」階段宜慢調治。


「開路方」多屬快調治,「基本方」多屬慢調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4:5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施氏臨床調治模式,是融傳統中醫理論、現代科學實驗和長期臨床經驗為一體。


其中,以多路分流,多極調治的方法最具代表性。


骨折及外傷性軟組織疾病初期,多夾有痰濕內阻,常用活血行氣藥合三仁湯,以杏仁、蔻仁、砂仁共起宣通化濁,使痰濕從上、中、下三焦分消;


脊柱病的很多患者有便溏症狀,用豬苓、茯苓以應《金匱》中利小便而實大便的方法;


脊髓型頸椎病周身水腫的病人,以調氣通髓湯加減,方中以葶藶子、大棗瀉肺利水,黃柏、川牛膝利濕濁下行,川軍瀉下滌腸,從多路而解濁水。


上述多路分流治法體現了辨證調治的靈活性。


同樣,施氏在臨床應用多極調治方法時,也是活用多變。


活血化瘀法中,有加益氣藥,從調氣而治血瘀,如補陽還五湯加減方治腦外傷後遺症;


有加疏肝藥,從疏理而治血瘀,如血府逐瘀湯加減方治束胸感明顯的脊髓型頸椎病;


有加化痰藥,從化痰而治血瘀,如用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加減方治胸脅挫傷。


調治脊柱病,有從益氣法、活血法、化痰法、清咽法,有從抑制炎症介質的方法,也有從抑制軟骨細胞向成骨細胞演化,阻止骨化進程的方法等多極化調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5:0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基礎科研對「辨證調治」亦具有指導意義。


施氏在實驗中證實了退變椎間盤中降解酶、炎症介質等釋放的多少與椎間盤病變的病人臨床症狀的輕重成正比,為伴有痰火血瘀型頸椎病的新辨證類別的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


對於這類患者,常運用雲南白藥、麝香保心丸、珠黃散合用的新治法,原因亦在於實驗證明了麝香、珍珠粉、牛黃、白藥等有抑制降解酶、炎症介質等釋放的作用,促進退變椎間盤病變的炎症消退。


臨床使用,對該類型頸椎病患者的治癒率達90%以上。


總括施氏調治學說,「治」偏於治標,「調」偏於治本。


兩者相輔相成,關聯互補。


臨診運用,常常寓治於調中,寓調於治中。


施氏常用的調治方法可歸納為四大類:第一類,從病因而施調治。


其病因包括了外因———風、寒、暑、濕、燥、火之六淫;


內因———喜、怒、憂、思、悲、驚、恐之七情;


以及跌撲損傷之不內外因等。


第二類,從六經辨證而施調治,如頸椎病,項背強,汗出惡風者,從太陽而治,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類風濕關節炎發作期,熱結在裡,關節紅腫勢盛,表裡俱熱,卻時時惡風、口渴者,乃陽明證兼氣陰虧虛,白虎加人參湯化裁而治。


第三類,從三焦調治,如前例三仁湯從三焦而解濕濁。


第四類,結合科研成果而施調治。


其正如張景岳所說:「夫所謂調者,調其不調之謂。


……邪氣在表,散即調也;


邪氣在裡,行即調也;


實邪壅滯,瀉即調也;


虛羸困憊,補即調也;


由是類推,則凡寒之、熱之、溫之、消之、升之、降之、抑之、舉之……等皆調氣之法也。


三、瘀阻經絡,從肝論治外損內傷,氣滯血瘀,阻於經絡,從肝論治,也是施氏學術思想中一個重要的、推陳出新的調治原則和治療方法。


胡廷光在《傷科匯纂》中說:「《醫宗金鑒》曰:凡跌打損傷墜墮之證,惡血留內,則不分何經,皆以肝為主,蓋肝主血也。


故敗血凝滯,從其所屬,必歸於肝。


施氏遵古訓,以實踐帶動指導臨床,為顱腦損傷等外傷後氣滯血瘀、瘀阻經絡的疾病探索和積累了從中醫中藥治療為主的、有效的治療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5:2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腦於顱內,精髓彙聚,純正無邪。


人的十二經、十五絡之氣血皆會於此。


施氏認為:顱腦損傷,初期瘀血內阻,精髓錯雜,嚴重者蓄瘀攻心,內擾神明,致使精髓不通,氣機逆亂,而出現昏厥血瘀氣閉之證。


若瘀血化熱,則神昏而有高熱、抽搐。


如係開放性損傷,或伴有顱內出血,則表現為氣血雙脫的虛象。


初期屬輕傷者,多為氣滯瘀阻,肝經不疏,肝氣橫逆,生火侮土而犯脾胃,導致升降失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上蒙清竅。


後期由於內傷日久,或失於調治,造成瘀血內蓄,氣滯血瘀,導致臟腑虛損。


這一階段,往往虛實相兼。


其虛有二:一是脾胃虛弱,運化無能,生化之源虧損,營衛失調,氣血不能外榮,此為《素問?痹論》之謂「痹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失疏」。


二是肝腎不足,水不涵木,水火不濟,導致心肝火旺,心腎不交或腎陽虛弱,火不歸源,此便是張景岳所謂「瘀久有所留臟,病久致羸」。


故初期氣滯血瘀,阻於經絡時,宜理氣疏肝,活血化瘀,使脈絡通暢,瘀祛血行;


後期為瘀血未祛而又臟腑虛損的虛實夾雜期,則在調補脾腎的同時,不忘疏肝消導,使肝氣調達,脾腎皆調,臟腑復健。


故臨床應診用藥,應始終圍繞一個「肝」字。


初期昏迷不醒時,血瘀氣閉者,治以宣通開竅;


痰熱阻竅者,治以清熱豁痰開竅;


高熱驚厥者,治以清熱鎮痙開竅;


陽泄欲脫者,治以回陽救逆;


孔竅出血者,治以活血止血。


分別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神犀丹)、獨參湯(或參附湯)、雲南白藥合三七粉(或仙鶴草湯),並靈活選加疏肝類藥味。


清醒後,再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辨證分為肝胃不和、肝風內動、瘀阻經絡等幾類。


症情重者,用藜洞丸(或奪命丹)。


肝胃不和之頭痛、噁心、嘔吐等,宜升清降濁,用柴胡細辛湯加太乙紫金丹(或左金丸);


肝風內動之頭痛、眩暈,伴肢體抽搐治宜平肝熄風,用天麻鉤藤飲;


瘀阻經絡之頭痛頭暈,面目瘀紫青腫等,治宜化瘀疏經宣散,用柴胡加防風芎歸湯。


對診斷明確的顱內血腫,治宜益氣化瘀、疏肝通絡,用柴胡、細辛加補陽還五湯。


損傷後期,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者,治宜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並佐以疏肝和營,用補中益氣湯加白芍等;


肝腎虧損者,治宜滋腎平肝,用杞菊地黃丸(或左歸丸);


如肝腎陰虧而致肝火上炎,宜清瀉肝火,用龍膽瀉肝湯合大補陰丸加減;


如宿痰瘀阻肝經久而兼氣血虧虛者宜逐瘀散結,疏肝養血,用藜洞丸合十全大補湯加柴胡、枳殼等,肝氣犯胃,噁心嘔吐者,宜疏肝和胃,用左金丸;


脾虛濕困者,宜健脾燥濕,佐以調達,用參苓白朮散加柴胡等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5:3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綜上所述,施氏繼承和發展了前師「跌撲損傷,敗血必歸於肝」的觀點,臨床發揮更是獨具匠心,對瘀阻經絡不同階段表現出肝火、肝熱、肝鬱、肝瘀、肝虛等證分別以瀉、清、疏、解、化、補等法治之。


治瘀以肝經藥物為主,尤善用柴胡。


如治頭部內傷的柴胡細辛湯加減方;


治顱內血腫後遺症的補陽還五湯加柴胡細辛湯方;


治胸腹部內傷的復元活血湯與和營通氣湯;


治會陰內傷的柴胡桔梗湯;


治脊髓型頸椎病的血府逐瘀湯等,諸方中均用柴胡。


施氏常以前師學說啟發學生:柴胡乃和解之藥,能升能降,通肝膽之經,只要善於使用,上中下三部之病均宜入方,為醫治內傷之要藥。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


施氏「瘀阻經絡,從肝論治」的思想,以及在這一學術思想指導下的以中醫中藥治療顱腦損傷的臨床實踐和成功經驗,是《內經》中這一理論的充分體現和生動寫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5:4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臨證三辨,衷中參西施氏主張辨證與辨病、辨型相結合;


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


辨證與基礎實驗、現代診察手段相結合的原則。


證,是疾病處於一定階段時病因、病位、疾病性質和正邪力量對比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反映。


辨證是運用中醫理論,通過望、聞、問、切四診,詳盡地瞭解臨床症狀和體徵,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地綜合分析,歸納總結而得出的結論。


「辨證」是「論治」的前提,「論治」是「辨證」的目的。


辨是為了治,是為了更好地、有效地治好病,辨出的證應力求準確。


在科學技術和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今日,取之科技成果和現代醫學成果為我所用,使中醫的「辨證論治」更趨完善,也更能體現中醫的整體觀,使「治病求本」之「本」更能全面地被揭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6:0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施氏認為:辨病,是對局部病理狀況的辨識;


辨證,是對全身狀況的辨識。


兩者的結合,使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更精確化,經常在辨證結合辨病的同時,還結合了辨該病的分型,即與辨型相結合。


例如,在頸項強痛症中辨出頸椎病後,再根據症狀的不同表現,分清該病種的分型,有頸型、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脊髓型等,在此基礎上,將其症狀按中醫的四診八綱進行辨證,辨明中醫的辨證分類,如椎動脈型頸椎病中有氣血不足型、痰阻血瘀型、肝腎虧虛型等,而脊髓型頸椎病又有痙證和痿證之分。


這樣的結合辨證過程,使疾病從症、病、型、類逐個分辨清楚,對疾病的認識逐漸深化,治療用藥更有針對性,更能有的放矢,其療效也更加顯著。


如分別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方和地黃飲子加減方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痙證和痿證,其療效與常規療法相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施氏指出:辨證較之辨病更加精確,是因為辨證使得患病的機體由最適合於它的藥物來治療,使不良反應限制在最低限度,機體容易接受。


「頸痛靈」治療頸椎病的療效是肯定的,但有的病人飲後即嘔。


且該藥對病人所表現出來的千變萬化的證候也非完全合適。


臨床上,我們能經常看到這樣的實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6:1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對於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的結合,辨證與基礎實驗、現代診察手段相結合,施氏也是倍加推崇,並在臨床上廣泛地採用。


就以診治頸椎病為例,在頸椎病診察過程中,他通過觀察咽喉部的紅腫炎症情況,從其色、腫的狀態程度,瞭解其屬虛屬實及炎症程度,來判斷頸椎間盤中炎症介質、降解酶等釋放的量,檢測其頸椎病病變的程度、預後,製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在治療椎間盤病變的病人中,較高頻度地使用了安宮牛黃丸、牛黃醒消丸、七厘散、麝香保心丸、珠黃散等,是因為他在科學實驗中發現了該類藥可通過緩解椎間盤炎症、水腫而達到利咽消腫、活血化瘀、調髓通督的目的。


臨床使用後,療效確實優於其他治療藥物。


在椎間盤突出症治療中,在辨明其分型和辨證類別後,對於核磁共振攝片顯示有單節椎間盤突出或脫出,造成脊髓受壓者,往往加入石見穿、京三棱、蓬莪朮等藥味以活血通髓,減輕脊髓受壓徵象;


對多節椎間盤膨隆造成周圍組織炎性變者,引入麝香、牛黃、水牛角、琥珀粉等藥物調髓通竅,緩解炎症;


對椎間盤突出合併有黃韌帶肥厚、後縱韌帶鈣化的病例,加入威靈仙、昆布、海藻、川芎等藥以活血軟堅,延緩韌帶鈣化。


施氏「臨證三辨,衷中參西」的思想已成為其學術思想中一個很具時代特色的標誌性部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6:2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外傷論治,強調明辨機理,巧用手法外傷一症,不論骨斷、筋傷、脫位,施氏治之既遵歷代前賢所論之法則,又有所發揮。


臨證宣導三期辨證,內外合治,主張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傳統理論與現代醫學相結合;


因病因人制宜,多種中醫藥療法相結合。


在治療方法上,堅持石氏傷科「以氣為主,以血為先」的學術思想,做到手法、方藥、針灸、導引等多種方法並行。


外用手法以整筋骨之移位,內服方藥以調節氣血之虛實,輔以針灸、導引、敷藥更使骨正筋柔,腫消痛減。


手法為治傷之首務,施氏強調醫者須「明辨機理,巧用手法」,做到「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所謂明辨機理,不僅要「知其體相,識其部位」,瞭解損傷局部的解剖結構,更應「明」損傷之性質、程度、特點,「明」患者體質之強弱虛實,「明」具體之整復方案。


而後才能成竹在胸,巧用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7:0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摸、整、穩、運療骨折此四法實為治療骨折的四個基本步驟,具體體現了中醫傷科學動靜結合、筋骨並重、醫患合作的治療原則。


摸法:即手摸心會之意,為整骨前及整復過程中所採取的必要診斷方法。


摸診具有X線等現代診斷技術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尤其對不完全骨折、裂紋骨折、無移位骨折等而言,更是如此。


施氏認為臨證運用摸法,須細緻、全面,細心體會指下感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7:1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為摸損傷局部,包括「摸形」、「摸痛」、摸異常活動與骨擦音、摸患肢之功能障礙等。


摸形指仔細觸摸損傷局部有無腫脹、畸形,有無「骨斷骨碎、骨歪骨正」之症,確實瞭解骨折斷端在體內之方位。


摸痛指檢查局部有無壓痛、叩擊痛,以準確判斷骨折的部位與範圍。


如指下觸及肢體有異常活動和骨擦音,則是診斷骨折的確切依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7:2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為摸相關部位,醫者臨證除了要摸診損傷局部之外,亦要根據病情特點,觸診有關部位以判斷是否伴發其他損傷。


如尺骨上1/3骨折易合併橈骨頭脫位。


扭轉暴力所致之脛骨下段骨折,有可能伴發腓骨上端骨折。


只摸診損傷明顯之處,而無整體觀念,勢必造成漏診失治而貽誤病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7:3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為摸比健側肢體,比量其形態、長度、周徑,藉此對傷側作出明確診斷。


通過上述摸診之法,掌握骨折局部的實際情況,並結合傷肢的X線徵象,即可在頭腦中形成骨折的立體概念,為骨折的整復作好充分準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7:5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整法:指整復移位骨折之法。


各地醫家所施均大同小異,總以正骨八法為綱,臨床取效的關鍵在於合理巧妙地運用正骨八法。


對臨床上不需整復的骨折如青枝骨折、輕度成角骨折等,可不必強求復位,以免徒增損傷。


施氏強調整復前必須充分作好準備工作,製定詳實的整復方案,爭取一次成功。


施術過程中要膽大心細、手法有序、運用巧力。


具體整復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安神:即安定患者神志,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手法得以順利實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8:0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知體:即「知其體相」之意,指醫者須在整骨前及整復過程中通過摸診及其他診斷方法瞭解骨折的具體情況,才能準確施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8:1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松筋:指通過手法揉摩或適當的麻醉方法以消除疼痛,松解軟組織的痙攣,為骨折的整復創造條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8:3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順勢與巧力:指順應骨折移位的方向,巧施手法,使之順利復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8:4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施氏臨證施術之精妙,難於盡述,以下僅舉幾例,從中可見其療傷手法之一斑。


如治Colles骨折,善用折頂牽抖法。


方法為:雙手握腕,兩拇指置骨折端,與助手作相對牽引,覺指下骨折斷端分離有聲,則驟然折頂,加大骨折成角,繼之突施抖法,迅速使患腕掌屈尺偏,然後作夾板固定。


即便為粉碎骨折者,運用此法亦可達到滿意復位。


對胸腰椎壓縮骨折,常施急性復位法,使患者俯臥,兩足吊起,徐徐懸空,加大脊柱背伸角度,於骨折部位輕輕按揉、緩慢壓擠。


此法運用得當,確有復位良效。


單用手法難以復位者則借助器械以補手法之不足。


如治療成人股骨幹骨折,常用持續骨骼牽引,輔以端擠提按手法,矯正側方移位,然後以夾板固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8:5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穩:意指骨折復位後固定宜穩。


夾板固定為施氏常用之外固定法。


其所用外固定物要求符合骨折部位之外形,紮帶要捆紮有力,不松不緊。


實施固定後要定期複診,防止夾板鬆懈。


並主張同時應用敷藥,一者外用敷藥可以消腫定痛、舒筋活絡,二者可使夾板與肢體更加附貼,產生更加穩固的固定效果。


但重度腫脹者宜慎用,骨折不穩定者宜兩周後使用。


復位後骨折位置難以維持者常用持續牽引固定,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脛骨結節牽引,脛腓骨雙骨折的跟骨結節牽引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49:1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運:指骨折後的功能鍛煉。


現已被視為骨關節損傷的基本療法之一。


適當的功能鍛煉,可流通氣血、祛瘀生新、促進骨折之癒合、恢復肢體之功能。


傷後之運法既包括「運」全身之法,又有「運」患肢之法;


既有「運」形體之練功法,又有「運」氣機之吐納法;


既可自主練功,又可被動活動,同時亦可借助器械進行鍛煉。


「運」法雖多種多樣,具體運用均應遵照以下原則:運動有時:指骨折固定後要早期、及時地進行練功。


尤其是關節內和關節附近的骨折,以防止黏連,儘快恢復患肢功能。


如肱骨髁間骨折在復位固定3~5日後,即可進行輕度的肘關節屈伸活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8 19:10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