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xx,男,四十二歲】
患十二指腸潰瘍已十三年,秋、冬,春季節之交,易發胃脘疼痛,鋇餐照片十二指腸球部有龕影,大便潛血陽性。
近來脘腹疼痛,尤以空腹時加重,精神較差,小便黃,脈弦急,舌質紅,苔亦黃,此屬肝失疏泄,橫逆犯胃,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味以疏肝和胃治之:北柴胡、白芍藥、炒枳實、炙甘草、川黃連、吳茱萸、扣青皮,廣木香、高良薑、大紅棗。
二診:脘痛減輕,睡眠仍差,大便不爽,小便稍黃,舌質紅,苔轉黃膩,脈仍弦數,乃肝胃未和,濕熱漸露,改用越鞠加味,調肝胃,利濕熱:炒蒼朮、製香附、焦梔子、川芎、建神麯、川厚朴、炒枳殼、綿茵陳、廣鬱金、乾石斛、白通草、廣木香、雞內金。
三診:脘腹痛消失,大便潛血陰性,食納增加,脈緩不弦,舌質不紅,苔薄黃微膩,議用散劑緩調以資鞏固:赤石脂、烏賊骨、陳香櫞、炙甘草、雞內金。
共為細末,每服1.5克,日兩次,白開水送下。
兩例潰瘍病的冶則,是從病情需要決定的。
當胃潰瘍大出血時,急應止血,但考慮因為過勞、受寒、飲冷引起,不同於一般血熱妄行,故不採用涼血止血的方法,而用溫通胃陽,佐以消瘀,繼之以理中溫養脾陽以統其血。
蓋脾胃為中州之司,而甘溫具固血之用。
避免了一次手術,這種無創傷性醫療,給臨床有所啟示,無怪乎許多急腹症也用中醫療法取得成功。
另一例十二指腸潰瘍,由於肝胃不調,兼有濕熱,故又直接以調肝胃,利濕熱之法為治,與前例一溫一清,形成對照,各有妙用。
尤其值得探索的是先師在柏葉湯中以童便代馬通,童便鹹寒之性,不僅能制薑、艾之溫燥,而且能止血以化瘀。
在吳xx調理善後時,用赤石脂、烏賊骨於養胃中鞏固收澀止血之功,並促進局部潰瘍之修復,做到溫而毋燥,止而不瘀,既重視整體,又注意局部,他技術嫻熱,運用靈活,實臻爐火純青的高深境地。
《蒲輔周醫案》中內科案例,盡皆准此。
以《內經》、《金匱》為理論基礎,滲透歷代各家之長,善用經方,又不受經方藥味的拘束,往往經方時方並用,又不失配伍的準繩。
認為臨床治病,總是有常有變。
一般是治常易,治變難,其實善治常者,亦善治其變。
他所診療的病人,變證較多,面對疑難症候,總是細心觀察,周密思考,甚至查閱文獻,務求至當,故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醫律愈細,療效愈高,形成有創造性的醫療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