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之路】

 關閉 [複製鏈接]
641#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39:24 | 只看該作者

(二)辨證求本


正確掌握正氣與邪氣的關係 《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說明人類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過程,是正邪斗爭勝負消長的過程。


先師提出無病早防,保持正氣;


有病去邪,切勿傷正的觀點,指示業醫者必須注意正氣這一根本,掌握扶正以祛邪,去邪以養正的辯證關係。


若只見病不見人,單純以驅除病邪為務而不顧正氣,殊失治病求本的原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2#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39:42 | 只看該作者

(三)辨證求本,正確區別內傷與外感不同重點的關係


八綱是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綱領。


先師則強調外感疾病,重點辨表裏寒熱。


因為一切急性熱病,無論溫熱,還是傷寒,初起邪均在表在衛,所以解表為第一要義。


表寒者散以辛溫,表熱者透以辛涼。


治療及時,迎刃而解。


若已傳裏,或傳陽明,或入氣分,則清氣撤熱自屬正治。


慢性內傷疾病,重點辨虛實寒熱。


一般認為七情內傷雜證多虛。


但亦虛中央實,實中夾虛,或大虛似實,大實似虛,均應仔細辨別。


不可一概作虛證論。


同時內傷為病亦有寒熱,如陽虛則寒,陰虛則熱,與外感為病之寒熱判然不同,亦應認真分清,不可一概論治。


先師對八綱的運用,從理論上突出區分外感內傷的不同重點,完全符合治病必求其本的宗旨,並深得《內經》真諦而加以提高。


先師闡明經旨如是,闡明後世醫家理論亦如是,每多創見。


對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看法。


他說,丹溪創立此論,值得懷疑。


陽為氣、為火,氣果有餘嗎?


火果真有餘嗎?


那麼五藏六腑皆有陰陽,何者為陽有餘,何者為陰不足,且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一有偏勝,則必為病。


豈可能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而人不為病的?


按人體之陽,非火有餘,乃其水不足也。


這才是王太僕的本意,這個觀點直到張介賓才糾正過來。


著書立說,教萬世人,殊不知立論一鍇,反而害人。


但是丹溪創立一些補陰方劑,如大補陰丸等,則是他的重要貢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3#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39:58 | 只看該作者

對八法的發揮


八法是中醫的治療大法,是戰勝各種疾病必須掌握的不可移易的準則。


但是,以他多年臨床體會,逐步認識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的具體運用,還需注意分寸,要有一分為二的觀點。


任何一種方法,當用而用得其法,自然應手取效。


若當用不用則為失治,不當用而用則為誤治,這尚較易覺察;


唯當用而用之不得其法,病情往往不見改善,醫家病家均認為用法無誤,但終不解其何故。


觀《傷寒論》桂枝湯條下載: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


寥寥數語,已道出汗法效與不效的機理。


因為微似有汗為用法得當故益佳;


如水流離為用法不當故病不除。


先師由此悟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矛盾對立統一的法則。


他明確提出,善用八法者必須是汗而勿傷,下而勿損,溫而勿燥,寒而勿凝,消而勿伐,補而勿滯,和而勿泛,吐而勿緩。


這是醫學方面的兩點論和辯證法。


比如說:汗法用於外感疾病,能收到很好的發汗解表作用,但汗之太過,則會發生大汗亡陽的危險;


補法用於虛弱病人,有增強體質恢復健康的作用,但補之不當,則引起胸腹脹滿甚至衄血便燥等不良反應。


他對補的意義還有進一步的見解:氣以通為補,血以和為補,不用補藥而達到補之目的。


八法之蘊,至此大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4#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0:15 | 只看該作者

精通內科尤擅溫病


先師治內科病,首崇仲景學說,常謂《金匱》、《傷寒論》二書,理詳法備,為方書之祖,臨床醫療的準繩。


下遵歷代各家流派,博采劉河間之寒涼,張子和之攻下,李東垣之溫陽,朱丹溪之滋陰,冶眾長於一爐,以補仲景所未備,開後學之法門。


他毫無偏見,集思廣益,擷取精華,揚棄糟粕。


大力宣導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不必斤斤於經方派、時方派之爭。


他說內科是臨床醫學的基礎。


古時中醫雖有十三科之分,而內科向稱為大方脈,包括的範圍很廣,加之他所治內科的病例又多為疑難大症,欲獲高效不易,但由於他理論精通,學識雄厚,經驗豐富,故都能把握病機,得心應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5#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0:28 | 只看該作者

(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冠心病在他看來,其證心臟功能不足為虛,營衛阻滯作疼為實,但畢竟虛多實少,故治法當以補為主,通為用。


自製益氣和血之雙和散,臨床證實安全有效,是通補兼施的良方。


不宜膠執活血化瘀一法,以免蹈虛虛之戒。


此種創見,如同犀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6#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0:44 | 只看該作者

例一,張xx,男,年逾耳順


體質素弱,頭暈健忘,神怠思睡,胸膺悶脹,心區隱痛,氣短懶言,自汗畏風,腿軟作痛,不耐坐立,胃納欠佳,口乾欲飲,小便偏少,脈象兩寸沉細,兩關弦急左甚,兩尺沉弱,舌質淡無苔。


某醫院確診冠心病,師分析脈證,屬心氣不足,腎氣亦衰,髓海漸虛,虛陽欲越,急用附子湯加減,強心益氣,滋腎潛陽:西洋參、制川附於、雲茯神、白芍藥、制龜板、山萸肉,枸杞子、炒杜仲,懷牛膝。


閱三診後,頭暈、胸悶、隱痛、思睡、自汗等症皆明顯減輕或消失,食欲略增,二便正常,脈轉弦緩,左關亦不急,舌質正,苔白。


原方加女貞子、五味子繼續調理,日見功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7#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0:57 | 只看該作者

例二,劉xx,男,花甲又二


因心肌梗塞合併心力衰竭住某醫院,經搶救逐漸平穩,出院後一年中,三次發作心絞痛,常覺疲倦無力,四肢關節酸痛,心悸隱痛,足浮腫,脈象左沉細,右弦緩,舌質正,苔薄白,師診為心氣不足,兼見風濕。


方用參麥散加遠志,棗仁以益氣養心,佐以天麻、桑枝,松節以祛風勝濕:北沙參、麥門冬、五味子、炙遠志、炒棗仁、生龍骨、明天麻,嫩桑枝、乾鬆節、化橘紅、大紅棗。


上方服後,患者云療效很好,遂按此法出入,堅持服用較長時間,而病情日趨進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8#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1:15 | 只看該作者

例三,於x,男,年過知非


某醫院確診冠心病。


心電圖檢查: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陳舊性心肌梗塞。


自覺症狀,四年多來一直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徹背,向左腋下及臂部放散,每日發作頻繁,隔十餘天即有類似休克樣發病,兼見頭昏頭痛,睡眠不佳,時短易醒,易汗出,下肢浮腫,心絞痛重時則胃納亦差,曾服中藥五百餘劑,多為瓜蔞薤白半夏湯或炙甘草湯加減,以及西醫長期心臟用藥,諸症不見改善。


診其脈左關微弦,余均沉細,舌正唇紫,微有苔薄黃,此由營衛不調,心氣不足、痰濕阻滯,治宜調營衛、通心氣、化痰濕,方以十味溫膽湯加減:西洋參、雲茯神、炒棗仁,炙遠志,九節菖蒲、法半夏、化橘紅、炒枳實、淡竹茹、柏子仁、紫丹參、川芎、大紅棗。


二診:頭昏痛減輕,飲食略改善,咯少量黃而灰痰。


此痰濕欲化之徵,仍睡眠不佳,並見耳鳴,左關微弦細數,余脈同前,原方去丹參加石決明、桑寄生。


三診:諸症悉減,心前區疼痛亦大減,每日發作次數已不頻,未再發生類似休克樣的表現。


睡眠不實,脈象沉細,舌中心有薄黃苔。


原方去大棗加宣木瓜,琥珀粉(衝)。


四診:一般情況很好心前區偶有悶痛,脈沉細,舌苔薄白,唇已不紫,屬心氣已通,營衛漸和,原方略予增損,除感冒外可常服。


此後病情遂趨穩定。


先師對冠心病的辨證論治,著眼於心臟功能不足。


三例均屬心氣不足之證,但一見腎虛陽越,一兼風濕痹痛,一有痰濕阻滯,故又根據兼症不同決定治療方法。


或用經方附子湯,或用時方參麥散和十味溫膽湯,加減進退各有法度,不能稍有迷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9#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1:33 | 只看該作者

(二)胃、十二指腸潰瘍(簡稱潰瘍病)


先師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不單純側重在局部病變,而特別著眼於整體病情,往往按仲景隨證治之的原則,屢獲奇效。


例如: 段xx,男,三十八歲。


素有胃潰瘍和胃出血史,大便檢驗潛血陽性。


近因過度勞累,加之公出途遇大雨受涼,飲冷葡萄酒一杯後,突然吐血不止,精神萎靡,急送某醫院救治,診斷胃潰瘍大出血,經對症處理兩日,大吐血仍不止,恐導致胃穿孔,決定立即施行手術,遲則將失去手術機會,患者家屬有顧慮,夜半要求處方止血。


師曰:吐血雖已兩晝夜,若未穿孔,尚可以服中藥止之。


詢其原因,由勞累,受寒、冷飲致血上溢,未可以涼藥止之,宜用《金匱》側柏葉湯,溫通胃陽,消瘀止血;


側柏葉、炮乾薑、艾葉濃煎汁,兌童便頻頻服之。


複診:次晨吐血漸止,脈象沉細澀,舌質淡,無苔。


原方加西洋參益氣止血,三七和血消瘀,仍如前法。


三診:止血奏效,神安欲寐,知饑思食,並轉矢氣,脈兩寸微,關尺沉弱,舌質淡無苔,此乃氣弱血虛之象,但在大失血之後,脈證相符為吉。


治宜溫運脾陽,並養榮血,佐以消瘀,改用理中湯。


加歸、芍補血,佐三七消瘀。


服後微覺頭暈耳鳴,脈細數,為虛熱上衝所致,於前方加地骨皮、生藕節,濃煎取汁,兌童便繼服。


四診;


諸症悉平,脈亦和緩,漸能納穀,但轉矢氣而大便不下,繼宜益氣補血,兼養陰潤燥消瘀之品:白人參、柏子仁、肉蓯蓉、火麻仁、全當歸、生藕節、清阿膠(烊化)、新會皮、山楂肉,兌童便溫服。


服後宿糞下。


化驗:潛血陰性,囑停藥,以飲食調攝,逐漸恢復健康,潰瘍亦癒合,二十餘年未再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0#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1:53 | 只看該作者

吳xx,男,四十二歲


患十二指腸潰瘍已十三年,秋、冬,春季節之交,易發胃脘疼痛,鋇餐照片十二指腸球部有龕影,大便潛血陽性。


近來脘腹疼痛,尤以空腹時加重,精神較差,小便黃,脈弦急,舌質紅,苔亦黃,此屬肝失疏泄,橫逆犯胃,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味以疏肝和胃治之:北柴胡、白芍藥、炒枳實、炙甘草、川黃連、吳茱萸、扣青皮,廣木香、高良薑、大紅棗。


二診:脘痛減輕,睡眠仍差,大便不爽,小便稍黃,舌質紅,苔轉黃膩,脈仍弦數,乃肝胃未和,濕熱漸露,改用越鞠加味,調肝胃,利濕熱:炒蒼朮、製香附、焦梔子、川芎、建神麯、川厚朴、炒枳殼、綿茵陳、廣鬱金、乾石斛、白通草、廣木香、雞內金。


三診:脘腹痛消失,大便潛血陰性,食納增加,脈緩不弦,舌質不紅,苔薄黃微膩,議用散劑緩調以資鞏固:赤石脂、烏賊骨、陳香櫞、炙甘草、雞內金。


共為細末,每服1.5克,日兩次,白開水送下。


兩例潰瘍病的冶則,是從病情需要決定的。


當胃潰瘍大出血時,急應止血,但考慮因為過勞、受寒、飲冷引起,不同於一般血熱妄行,故不採用涼血止血的方法,而用溫通胃陽,佐以消瘀,繼之以理中溫養脾陽以統其血。


蓋脾胃為中州之司,而甘溫具固血之用。


避免了一次手術,這種無創傷性醫療,給臨床有所啟示,無怪乎許多急腹症也用中醫療法取得成功。


另一例十二指腸潰瘍,由於肝胃不調,兼有濕熱,故又直接以調肝胃,利濕熱之法為治,與前例一溫一清,形成對照,各有妙用。


尤其值得探索的是先師在柏葉湯中以童便代馬通,童便鹹寒之性,不僅能制薑、艾之溫燥,而且能止血以化瘀。


在吳xx調理善後時,用赤石脂、烏賊骨於養胃中鞏固收澀止血之功,並促進局部潰瘍之修復,做到溫而毋燥,止而不瘀,既重視整體,又注意局部,他技術嫻熱,運用靈活,實臻爐火純青的高深境地。


《蒲輔周醫案》中內科案例,盡皆准此。


以《內經》、《金匱》為理論基礎,滲透歷代各家之長,善用經方,又不受經方藥味的拘束,往往經方時方並用,又不失配伍的準繩。


認為臨床治病,總是有常有變。


一般是治常易,治變難,其實善治常者,亦善治其變。


他所診療的病人,變證較多,面對疑難症候,總是細心觀察,周密思考,甚至查閱文獻,務求至當,故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醫律愈細,療效愈高,形成有創造性的醫療特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1#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2:11 | 只看該作者

先師對於溫病的經驗是

 

①屏棄溫病學派與傷寒學派的論爭


他說,傷寒、溫病首見於《內經》,謂熱病皆傷寒之類,《難經》則曰傷寒有五,直接把溫病繫於傷寒之下。


《傷寒論》總結漢以前治療外感病的經驗,創立六經辨證的學說,為漢以後所宗,傷寒、溫病並未嚴格分開,至金元開始提出溫病不同於傷寒,明清兩代溫病學說已正式形成,葉,吳倡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於是傷寒與溫病分為兩大派,各立門戶,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攻訐。


先師則極力屏棄此種偏見,主張揚長避短,傷寒學說開溫病學說之先河,溫病學說補傷寒學說之未備,應當互為充實,並行不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2#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2:24 | 只看該作者

②辨清傷寒與溫病的同異


前人有始異終同之說,先師則謂始異中同終仍異。


傷寒初起,寒邪侵犯太陽,其病在表,治法以辛溫解表為主,溫病初起時,溫邪首先犯衛,其病亦在表,但治法以辛涼透邪為主。


可見二者之始,病因異,病症異,治則亦異,絕對不可混同。


若傷寒入裏,證屬陽明,寒邪化熱,治宜白虎、承氣;


溫病順傳,證屬氣分熱邪益熾,治法自然一致。


故二者之中,證治均相同,無須尋求其異。


至於傷寒傳人三陰,虛寒已見,則宜溫宜補,溫病熱入營血,陰傷津灼,則宜清宜潤。


故二者之終,又見證治迥異,理應細加區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3#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2:36 | 只看該作者

③以表與透為第一要義


以存津液為治療根本。


因為傷寒、溫病,皆外因為病,邪自外入,自應驅之外出。


吳鞠通說得好,傷寒非汗不解……溫病亦宜汗解。


唯溫病以透達得汗更適宜,不可直接發汗。


說明表與透是傷寒、溫病的兩大法門,是臨床的第一要義。


前賢還指出:一部《傷寒論》,不外存津液三字為根本。


津液的存亡,關係溫病的安危。


保存一分津液,即增加一分生機。


由於先師理論彙集傷寒、溫病學說之所長,辨證分清傷寒、溫病之區別,論治注意表與透和存津液之要領,故在溫病學術上能有所建樹。


臨床實例,以辨證較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4#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2:51 | 只看該作者

朱xx,男,二十九歲


某醫院確診:流行性乙型腦炎。


發病後曾服大劑辛涼苦寒及犀、羚、牛黃、至寶之品,而高燒持續不退,神識如蒙,時清時昏,目能動,口不能言,胸腹濡滿,大便稀溏,口唇乾,板齒燥,舌質淡,苔白,脈象寸尺弱,關沉弦,屬濕溫。


分析脈證虛實互見,邪陷中焦之象,與邪入心包不同,用吳鞠通濕熱上焦未清,裏虛內陷的治法,主以人參瀉心湯,去枳實加半夏,辛通苦降為法:白人參、炮乾薑、川黃連、枯黃芩、法半夏、白芍藥。


服後,尿多利止,胸腹滿減,周身得微汗而熱退。


但此時邪熱雖卻,元氣大傷,而見筋惕內瞤,肢厥汗清,脈微欲絕,有陽脫之危,急以參麥散加附子、龍牡回陽固陰:台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熟川附子、生龍骨、生牡蠣。


濃煎徐服,不拘時,漸見安睡,肢厥浙回,戰慄漸止,神識略清,汗亦減少,舌齒轉潤,陽回陰生,脈搏徐復,後以養陰益胃法緩緩調養而愈。


此例本暑濕為病,因寒涼過甚,由熱中變為寒中,邪熱被遏,格拒中焦,故取瀉心法。


辛通苦降,病機一轉,邪熱頓折而大虛之候盡露,急用回陽固陰之劑,中陽以復,陰敕以存。


綜觀治療法度,方宗仲景,法取鞠通,傷寒、溫病學說共存,經方時方並用,非先師膽識過人,曷克臻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5#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3:05 | 只看該作者

高xx,男,七歲


住某醫院已三日,診為流行性乙型腦炎,患兒高燒躁擾,腹滿下利,嘔惡,予水則拒,爪甲青,面青,日夜不安睡,時而狂叫,亦不食,苔黃少津,唇乾,脈象沉數弦急,昏用寒涼重劑及犀羚、牛黃、至寶等病勢不減,乃熱邪內陷陰中,從太陰寒化,厥陰蛔欲動之象。


予以椒梅湯去黃芩、法夏:台黨參,川黃連、白芍藥、烏梅肉、川花椒、炮乾薑,炒枳實。


濃煎溫服,一劑熱退,睡安躁減。


再劑利止,脹消煩除,並下蛔蟲一條。


續以溫脾和胃調治以竟其功。


此亦因服用寒涼太早、太過,已成寒中變證,而苔黃、唇乾,脈弦數且急,仍與熱中相似,其間僅爪甲青、面青、拒水之差。


在疏方時去黃芩、半夏,原因曾服苦寒重墜之劑過多,故減其制,有枳實之苦降,黃連之苦泄,已適中病機。


不執成方不變。


且椒梅湯係仲景烏梅湯化裁而來,與前例寒中之見證不同,故選方亦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6#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3:22 | 只看該作者

梁xx,男,二十八歲


住某醫院,診斷為流行性乙型腦炎。


病已六日,曾連用清熱、解毒、養陰之劑,而病勢有增無減,體溫高達40.3攝氏度,脈象沉數有力,腹滿微硬,噦聲連續,目赤不閉,無汗,神昏譫語,煩躁不寧,四肢妄動,有欲狂之勢,手足微厥,昨日已見下利純青黑水,此屬熱邪羈於陽明、熱結旁流之證,但未至大實滿,且苔穢膩,色不老黃,未可與大承氣湯,乃以小承氣湯微和之。


服後,噦止便通,汗出厥回,神清熱退,改用生津益胃,續清餘邪之劑以資恢復。


一般認為乙型腦炎,多屬暑溫範疇,清熱、解毒、養陰,是正治法,何以本例用之無效?


蓋因患者已見陽明裏熱,譫語欲狂,身熱無汗,目赤肢厥,脈沉數有力,此乃裏閉表鬱之徵,而且熱結旁流,非清熱,解毒、養陰所能解,必須下之,下之則裏通而表自和。


若泥於溫病忌下之禁,當下不下,裏愈結,表愈鬱,熱熾津傷,造成內閉外脫者有之。


先師對用下法極端審慎,但只要病情急需,又毫不猶疑,非獨具匠心,處重果斷,豈足望其端倪。


先師既精內科,尤擅溫病,已散見於《蒲輔周醫案》等書中。


其不傳之秘,完全自勤奮治醫得來。


以《內經》、《傷寒論》的理論為經,以劉河間、葉天土、吳鞠通、王孟英各家學說為緯。


並對余師愚、楊栗山等有關瘟疫論著,亦悉得其奧。


同時,還重視中西醫結合,從西醫的學術中吸取營養,促成了他在溫病學方面的創造和發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7#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3:37 | 只看該作者

兼長婦兒獨具特點


先師非止精內科,還兼長婦、兒。


對昔賢寧醫十男子,毋醫一婦人;


甯醫十婦人,毋醫一小兒之說,認為不切實際。


似乎婦、兒較內科難,其實只有見證的異同,並無本質的區別。


由於婦、兒的生理,病理特性,婦科有經、帶、胎、產,兒科有麻、痘、驚、疳等證外,其餘疾病常與內科同。


他不囿於分科的局限,而是綜合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辨證論治的理論原則,既有區別,又有同一,形成與內科並行不悖,獨具特點的婦、兒醫療經驗。


他對婦科疾病的診治,頗多獨到之處。


積累的心得體會主要有三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8#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3:51 | 只看該作者

(一)婦科以調理氣血為主女子二七天癸至


七七天癸絕,乃生理之常。


生理失常則月事不以時下,故醫家論婦人疾病之治,首重血分,採用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瘀者行之,滯者通之)等原則,亦治療的常法。


但是,血為氣母,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通血和則諸病不起。


故治血必須理氣。


所以,婦科以調理氣血為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9#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4:05 | 只看該作者

(二)婦女病以舒肝和脾為重要環節《內經》指出


百病皆生於氣。


尤其婦女在中年時期,由於各種因素,情志怫鬱為多,往往肝氣鬱結,氣鬱則血滯,而致月經不調、痛經和經閉等症。


《內經》又說,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這又說明了月經病與脾的關係密切。


脾不統血則可引起崩漏,脾濕下困則可導致帶下,妊娠脾氣不足而食減則胎失所養,產後脾陽不振則影響乳汁分泌等,莫不與脾有關。


故舒肝和脾是治療婦人病的重要環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0#
 樓主| 發表於 2013-8-31 11:44:22 | 只看該作者

(三)婦人雜病仍以辨證論治為根本原則《金匱》論婦人病凡三篇


除妊娠、產後外,則以雜病目之。


所謂雜病,即其證情比較錯綜復雜,又與婦科有聯繫,如中風、傷寒而月經適來,熱入血室者,可與小柴胡湯和之,亦可以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有與婦科無聯繫而屬內科的,如喉間炙臠之梅核氣者,可用半夏厚朴湯調之,證夾虛寒而腹中痛者,可用小建中湯溫之,有與外科相似的,如陰中蝕瘡爛者,則以狼牙湯外洗之,等等。


諸凡婦人雜病,總離不開辨證論治這一根本原則。


他的婦科治驗,不越這三條心得體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9 02:5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