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乙】
子癇有虛證,是否亦有實證了請老師談談其證侯特點及辨治大法。
[老師]妊娠子癇,屬危重病證,一般發生在懷孕六七個月後,或在分娩之時。
初起時,妊婦出現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面色潮紅、肢體麻木或兩足浮腫等症,嚴重者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目睛直視,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與一般癇證的表現相似。
近代名醫哈荔田說,「對照子癇病的臨床表現看,發病前多有先兆症狀,即在妊娠高血壓、浮腫、尿蛋白的基礎上,見有頭暈、頭痛、胸悶、泛惡、視力障礙,嚴重者可出現暫時的雙目失明。
如治不及時,可發生昏仆不識,四肢抽搐,目睛直視,嘔吐涎沫,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移時即醒,醒後復發等一系列症狀」。
(《哈荔田婦科醫案醫話選》)子癇病有虛證亦有實證,一般而言,實證多因外受風邪,或因痰火內擾,如《諸病源侯論》提出屬風傷太陽經之證,「體虛受風,而傷太陽之經,停滯經絡,反復遇寒濕相搏,發則口噤背強,名之為痙,妊娠而發者,悶冒不識人,須臾醒,醒復發,亦是風傷太陽之經作痙也,亦名子癰」。
《醫宗金鑒》又提出是心肝二經風熱上擾之證。
《沈氏女科輯要》更提出是痰滯經絡之證,謂「津液聚為痰飲」,「升降之氣必滯」。
大抵屬外風所致者,必伴見惡風發熱、身痛、自汗、苔薄白、脈浮等表證特點,治當養血驅風,用羚羊角散(羚羊角、獨活、防風、苡仁、川芎、當歸、茯神、棗仁、杏仁、木香、甘草、生薑)之類。
屬痰火內擾者,則伴見頭目眩暈、胸悶心煩、時吐痰涎、舌苔黃膩、脈象弦滑等症,治當清熱滌痰,用滌痰湯(陳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膽星、菖蒲、人參)之類。
此即子痛病之屬於實者。
然因數癇病發於婦人妊娠之晚期,此時精血不足,若其素體肝腎陰虧者,則易致虛風內動。
因此,臨床所見子痛病總以虛證居多,或見以虛為主的虛實夾雜證侯,哈荔田氏亦認為「本病的發生,總因婦女素質肝腎陰虧,肝陽偏亢,於妊娠末期或分娩時,由於陰血聚於下,精血愈虧,孤陽失潛,一經情緒激動,則肝陽暴越,氣血逆亂,筋脈失養,神不內守,而發作抽搐項強,神憒昏迷諸症,……總之,子癇一病,屬於陰虛陽越,氣火上升的本虛標實證侯」。
(見《哈荔田婦科醫案醫話選》)大抵虛證子癇多兼見頭暈目眩,心悸怔仲,心煩少寐,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腰膝酸痛,舌淡脈細等肝腎精血不足的徵侯,治當滋陰潛陽,養血息風,用三甲復脈湯之類。
本案所述之病例,即是素體肝腎陰虧,肝陽偏亢,而妊娠之後,肝腎之陰愈加虧乏,體內精血愈趨不足,於是陰不潛陽,水不涵木,虛風內動,發為子癰。
這正是子癰發生的主要機理,也是子癰病的主要證型,即所謂「陰虛陽越,本虛標實」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