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乙】
《內經》有撝勿舳廊⊙裘鰏之說,應如何理解?
本證之治療與之是否相符?
[老師]「治痿獨取陽明」見於《素問?痿論篇》。
因痿證的發生,雖有為肺熱葉焦,津液傷損不能濡潤筋脈的;
有為肝腎虧損,精血虛衰,經脈筋骨失養的;
有為脾虛氣弱,健運失司,滓液氣血化生不足而肌肉失濡的,但怠為精津氣血之虧,而筋骨肌肉經脈失於滋養,漸至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而致痿廢。
痿證的產生,雖原因不一;
而痿證的恢復,無不依賴於脾胃。
因陽明(實指脾胃)為五臟六腑之海,精津氣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之氣未復,雖用潤肺養陰,滋補肝腎,填精益髓之法,也難於奏功。
因精津氣血,無不來源於水穀,而水穀之精微,無不化生於脾胃。
只有脾胃正常,其氣不衰,能納能化,則精津氣血源源而來,筋骨肌肉得以濡養,日漸強壯,而痿證自可漸愈。
所以治療痿證時,要重視理解脾胃。
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由於致成痿證的原因不一,因而在治療時,必須根據患者之證情,分別採用諸如清熱潤燥,養肺生津;
化濕清熱,宣展氣機;
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等法,而同時注意調理脾胃。
所以不妨說,正確地理解「治痿獨取陽陰」,應包括兩層意思:一是由於脾胃為五臟六腑之海,精津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在治療痿證時,除了主要解決致痿之原因外,同時要注意調理脾胃,特別是對於因虛致痿者,尤為重要;
二是不要片面地將「治痿獨取陽明」理解為是治療痿證的唯一方法,而忽略了其他治則。
下面談一下本證的治療與「治痿獨取陽明」的關係。
我們認為,本病的治療用藥,從表面看,與」治痿獨取陽明」並無關係。
但仔細推敲,卻完全符合這一原則。
何以見得?
因本患之發熱及痿壁,因於濕熱鬱阻氣機,氣機鬱遏而發熱;
經絡鬱滯,筋骨肌肉失養而痿壁。
所以本證之治療以化濕清熱為主。
從這一點看,似乎與「治痿獨取陽明」之意並不相乾。
但如果我們仔細地剖析一下本病的處方用藥,就會發現,本病的治療還是以調理脾胃為主的。
前面我們分析過,濕熱之證,多為濕邪鬱阻三焦氣機,故治療以宣通三焦氣機為主。
因三焦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就是說三焦主人身氣化之運行,水道之通調。
所以利濕必須宣通三焦氣機,使從小便而出。
所謂「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正是此意。
此證之治療,選用三仁湯合杏仁滑石湯加減,從二方的藥物組成及作用看,完全體現了宣通三焦氣機而泄化濕邪的原則。
如方中之杏仁,在於宣降肺氣而使上焦氣治;
厚朴、陳皮、半夏、白蔻、蒼朮、菖蒲、薏苡仁等,意在甦醒脾胃而宣暢中焦之氣;
滑石、竹葉、通草功在淡滲濕邪而通利下焦之氣。
三焦氣機通暢,則濕邪自易排除。
濕邪得以排除,熱邪勢孤而無依,亦易於清除,更何況方中又輔以清上之黃芩、清中之黃連、清下之黃柏,則三焦之濕熱自無容留之地。
但我們研究一下方中藥物的情況,便不難看出,此方藥之治療,乃是以調理脾胃(獨取陽明)為主的。
從第一張處方來看,共13味藥,而調理脾胃的藥(白蔻、陳皮、厚朴、半夏、菖蒲、薏苡仁、黃連)竟有7味,占一半以上。
從劑量來看,全方總計190g,而調理脾胃之藥的重量為130g,占重量的2/3以上。
因脾胃居中,中焦阻滯則上下難通;
中焦宣暢則上下易調。
這與「治痿獨取陽明」之意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