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五】
【傳】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納之,不書,不告入也。
(納重耳也。)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羈絏從君巡於天下,(羈,馬羈。
絏,馬韁。
○羈,紀宜反,《說文》云:「馬絡頭也。」
絏,息列反,《說文》云:「係也」。
從,才用反,又如字。
韁,居良反。)
疏注「羈,馬羈。
絏,馬韁」。
○正義曰:《說文》云:「羈,馬絡頭也。」
又曰:「馬絆。」
絏,係也。
《少儀》云:「犬則執絏,則執紖,馬則執靮。」
服虔云:「一曰犬韁曰絏,古者行則有犬。」
杜今正以絏為馬韁者,絏是係之別名,係馬係狗皆得稱絏,彼對文耳,散則可以通。
巡於天下,用馬為多,故主於馬耳。
臣之罪甚多矣。
臣猶知之,而況君乎!
請由此亡。」
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子犯,重耳舅也,言與舅氏同心之明,如此白水,猶《詩》言「謂予不信,有如日」。
○,古了反。)
疏注「子犯」至「日」。
○正義曰:諸言「有如」,皆是誓辭。
有如日,有如河,有如日,有如白水,皆取明白之義。
言心之明白如日、如水也。
有如上帝、有如先君,言上帝先君明見其心,意亦同也。
投其璧於河。
(質信於河。
○質音致。)
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桑泉在河東解縣西。
解縣東南有臼城。
○令,力丁反。
衰,初危反。
解,戶買反。)
二月,甲午,晉師軍於廬柳。
(懷公遣軍距重耳。
○廬,力居反。
柳,力久反。)
秦伯使公子縶如晉師,師退,軍於郇。
(解縣西北有郇城。
○縶,張立反。
郇音荀。)
辛丑,狐偃及秦、晉之大夫盟於郇。
壬寅,公子入於晉師。
丙午,入於曲沃。
丁未,朝於武宮。
(文公之祖武公廟。)
戊申,使殺懷公於高梁。
不書,亦不告也。
(懷公奔高梁。
高梁在平陽楊縣西南。
再發不告者,言外諸侯入及見殺,亦皆須告乃書於策。)
呂、卻畏逼,(呂甥、郤芮,惠公舊臣,故畏為文公所逼害。
○逼音逼。
為,於偽反。)
將焚公宮而弒晉侯。
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
(辭不見。
○弒音試,又作殺。
寺,本又作侍。
披,普皮反。
請見,賢遍反。)
曰:「蒲城之役,(在五年。)
君命一宿,女即至。
(即日至。
○女音汝,下皆同。)
其後餘從狄君以田渭濱,(田,獵。
○渭音謂,水名。
濱音賓。)
女為惠公來求殺餘,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雖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袪猶在,(披所斬文公衣袂也。
○為,於偽反。
中,丁仲反,下注中鉤同。
女中宿至,或無「至」字。
袪,起魚反。
袂,滅製反。)
疏「夫袪猶在」。
○正義曰:夫,辭也。
彼時斬袪之恨,今日猶在。
女其行乎。」
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知君人之道。)
若猶未也,又將及難。
君命無二,古之製也。
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餘何有焉。
(當二君世,君為蒲、狄之人,於我有何義。
○難,乃旦反,下及注皆同。)
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
疏「蒲人」至「狄乎」。
○正義曰:言獻公之時,君為蒲邑人。
惠公之時,君為狄國人。
餘未事君,何有恩義於君焉?
「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言有人在蒲、在狄為君,猶是也。
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乾時之役,管仲射桓公,中帶鉤。
○射,食亦反,注同。
相,息亮反。)
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言若反齊桓,己將自去,不須辱君命。)
行者甚眾,豈唯刑臣。」
(披,奄人,故稱刑臣。
○甚眾,一本「甚」作「其」。)
疏「行者」至「刑臣」。
○正義曰:公言女其行乎?
欲使之出奔也。
公若反齊桓,念舊惡,則出奔者甚眾多矣,豈唯刑臣一人乎?
言畏罪者皆將去。
公見之,以難告。
(告呂、郤欲焚公宮。)
三月,晉侯潛會秦伯於王城。
己丑晦,公宮火。
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
(秦穆公女文嬴也。)
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仆。
(新有呂、郤之難,國未輯睦,故以兵衛文公。
諸門戶仆隸之事,皆秦卒共之,為之紀綱。
○輯音集,又七入反,本亦作集。
卒,子忽反。
共音恭,本亦作「供」。)
疏注「新有」至「紀綱」。
○正義曰:新有呂、郤之難,國未輯睦,恐晉人情不可信,故秦伯以兵衛文公也。
《說文》云:「綱,維紘繩也。
紀,絲別也。」
則綱是維之大繩。
紀者,別理絲縷。
諸門戶仆隸之事,皆使秦卒共之,與晉人為紀綱,謂為之首領主帥也。
初,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頭須,一曰裏鳧須。
豎,左右小吏。
○豎,上注反。
藏,才浪反,下同。
裏鳧須,房孚反。
《韓詩外傳》云:「晉文公亡,過曹,裏鳧須從,因盜重耳資而亡。
重耳無糧,餒不能行,介子推割股以食重耳,然後能行。」)
疏注「頭須」至「小吏」。
○正義曰:一曰裏鳧須者,《史記》謂之裏鳧須,與傳文不同,必有一謬。
故辨出其別,不敢正之。
鄭玄《周禮》注云:「豎,未冠者之官名。」
其出也,竊藏以逃,(文公出時。)
盡用以求納之。
(求納文公。
○盡,津忍反。)
及入,求見,公辭焉以沐。
謂僕人曰:「沐則心覆,疏沐則心覆。
○正義曰:韋昭云:「沐則低頭,故心反覆也。」
心覆則圖反,宜吾不得見也。
居者為社稷之守,行者為羈絏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
國君而讎匹夫,懼者甚眾矣。」
僕人以告,公遽見之。
(言棄小怨所以能安眾。
○求見,賢遍反,下「得見」同。
覆,芳服反,下同。
守,手又反,又如字。
「甚眾」,本或作「其眾」。
遽,甚處反。)
狄人歸季隗於晉而請其二子。
(二子,伯鯈、叔劉。)
文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摟嬰。
(原、屏、樓,三子之邑。
○妻,七計反。
屏,步平反。
括,古活反。)
趙姬請逆盾與其母,(趙姬,文公女也。
盾,狄女叔隗之子。)
子餘辭。
(子餘,趙衰字。)
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
必逆之。」
固請,許之。
來以盾為才,固請於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內子而已下之。
(卿之嫡妻為內子。
皆非此年事,蓋因狄人歸季隗,遂終言叔隗。
○嫡,本亦作適,丁曆反,注同。
下,遐嫁反,下同。)
晉侯賞從亡者。
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介推,文公微臣。
之,語助。
○從,才用反。
介音界。
推,昌誰反。)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懷無親,外內棄之。
天未絕晉,必將有主。
主晉祀者,非君而誰?
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已力,不亦誣乎?
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已力乎?
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蒙,欺也。)
難與處矣!」
疏「下義」至「處矣」。
○正義曰:在下者以貪天之功為立君之義,是下義其罪也。
在上者以立君之勳賞盜天之罪,是上賞其奸也。
居下者義其罪,是下欺上也。
居上者賞其奸,是上欺下也。
如此上下相欺矇,難可與並居處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
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怨言,謂上下相蒙,難與處。
○盍,戶臘反。
懟,直類反。)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既不求之,且欲令推達言於文公。
○令,力呈反。)
對曰:「言,身之文也。
身將隱,焉用文之?
是求顯也。」
其母曰: 「能如是乎!
與女偕隱。」
(偕,俱也。
○焉,於虔反。
女音汝。)
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誌吾過,且旌善入。」
(旌,表也。
西河界休縣南有地名綿上。)
鄭之入滑也,滑人聽命。
(入滑在二十一年。)
師還,又即衛。
鄭公子士泄、堵俞彌帥師伐滑。
(堵俞彌,鄭大夫。
○俞,羊朱反。
彌,亡皮反。)
王使伯服、遊孫伯如鄭請滑。
(二子,周大夫。)
鄭伯怨惠王之入而不與厲公爵也,(事在莊二十一年。)
又怨襄王之與衛、滑也,(怨王助衛為滑請。
○為,於偽反。)
故不聽王命而執二子。
王怒,將以狄伐鄭。
富辰諫曰:「不可。
臣聞之,大上以德撫民,(無親疏也。
○聽,吐鄭反。
「而執二子」,本或作「而執其二子」, 「其」,衍字也。
大音泰)。
其次親親以相及也。
(先親以及疏,推思以行義。)
疏「大上」至「及也」。
○正義曰:《曲禮》云:「大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鄭玄以大上為帝皇之世其次謂三王以來則以大上其次為世代之先後也。
襄二十四年傳曰:「大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杜以立德謂黃帝、堯、舜,立功謂禹、稷,立言謂史佚、周任。
則以人之賢愚為上次,非複年代之先後也。
然則大上謂人之最,大上,上聖之人也,以德撫民,唯能是用,不簡親疏也。
其次聖之人,則親其所親,以漸相及而至於遠人,為下周公親親之事張本也。
周公亦是上聖,不以德而先親者,製法為後,不獨為身,聖人之身不恃親也。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吊,傷也。
鹹,同也。
周公傷夏、殷之叔世,疏其親戚,以至滅亡,故廣封其兄弟。
○蕃,方元反。)
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十六國皆文王子也。
管國在熒陽京縣東北。
雍國在河內山陽縣西。
畢國在長安縣西北。
酆國在始平鄠縣東。
○郕音成。
聃,乃甘反。
雍,於用反,注同。
酆音豐。
郇音荀。)
邘、晉、應、韓,武之穆也。
(四國皆武王子。
應國在襄陽城父縣西南。
韓國在河東郡界。
河內野王縣西北有於阝城。
○邘音於。)
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胤,嗣也。
(蔣在弋陽期思縣。
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鄉。
東郡燕縣西南有胙亭。
○蔣,將丈反。
茅,亡交反。
胙,才故反,下注「祭胙」同。
祭,則界反。)
疏「昔周」至「胤也」。
○正義曰:伯、仲、叔、季,長幼之次也。
故通謂國衰為叔世,將亡為季世。
昔周公傷彼夏、殷二國叔世,疏其親戚,令使宗族之不同心以相匡輔,至於滅亡。
故封立親戚為諸侯之君,以為蕃籬,屏蔽周室。
言封此以下文、武、周公之子孫為二十六國也。
此二十六國武王克商之後下及成康之世乃可封建畢矣非是一時封建,非盡周公所為。
富辰盡以其事屬周公者,以武王克殷,周公為輔,又攝政製禮,成一代大法,雖非悉周公所為,皆是周公之法,故歸之於周公耳。
昭二十八年傳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四十人。」
彼言由其克商,乃得封建兄弟,歸功於武王耳。
亦非武王之時已建五十五國,其後不複封人也。
昭二十六年傳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並建母弟,以蕃屏周。」
昭九年傳曰:「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
則康王之世,尚有封國,非獨周公時也。
且見於經、傳者,管叔、蔡叔、霍叔,周公攝政之初以流言見黜,則三叔之國已是武王封矣。
《尚書•康誥》之篇,周公營洛之時,始封康叔於衛。
《洛誥》之篇,周公致政之月,始封伯禽於魯。
《書傳》稱成王削桐葉為珪,以封唐叔。
如此之類,不得為武王封也。
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豈周公自封哉?
固當成王即政之後,或至康王之時,始封之耳。
○注「吊傷」至「兄弟」。
○正義曰:吊、傷俱是悼往之辭。
鹹訓為皆,故為同也。
昭六年傳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商有亂政,而作《湯刑》;
周有亂政,而作《九刑》;
三辟之興,皆叔世也。」
彼叔世為三代之末世,知此二叔亦二代之末世也。
二代之末,疏其親戚,以至滅亡。
周公創其如此,故製禮設法,親其所親,廣封兄弟,以自蕃衛也。
蕃屏者,分地以建諸侯,使與京師作蕃籬屏扞也。
鄭眾、賈逵皆以二叔為管叔、蔡叔,傷其不和睦而流言作亂,故封建親戚。
鄭玄《詩》箋亦然。
案其封建之中,方有管、蔡,豈傷其作亂始封建之?
馬融以為夏、殷叔世,故杜同之。
○注「十六」至「縣東」。
○正義曰:文之昭者,自後稷以後一昭一穆,文王於次為穆,故文子為昭,武子為穆。
昭二十八年傳稱「武王兄弟之國十五人」,此十六,彼十五者,人異,故說異耳。
非武王時十五而周公加一也。
此十六國所在之地,蔡、郕、魯、衛、郜、曹、滕七國,當時皆在,已經解訖。
霍在閔元年,原在隱十一年,郇在此年春,亦已解訖。
其毛、聃闕,故唯解管、雍、畢、酆也。
武穆四國,晉時見在,故唯解應、韓、邘也。
周公之胤,邢國見在,隱五年解訖。
凡、祭闕,故唯解蔣、茅、胙也。
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詩,(類,善也。
糾,收也。
召穆公,周卿士,名虎。
召,采地,扶風雍縣東南有召亭。
周厲王之時,周德衰微,兄弟道缺,召穆公於東都收會宗族,特作此周公之樂,歌《常棣》。
《詩》屬《小雅》。
○召,上照反,注同。
糾,居黝反。
棣,大計反,《字林》大丙反。)
○曰:『常棣之華,鄂不韋々,(常棣,棣也。
鄂鄂然,華外發。
不韋々,言韋々。
以喻兄弟和睦,則強盛而有光輝韋々然。
○鄂,五各反。
不,方九反。
韋,韋鬼反。)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言致韋々之盛,莫如親兄弟。)
○其四章曰:『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鬩,訟爭貌。
言內雖不和,猶宜外扞異族之侵侮。
○鬩,呼曆反;
《毛詩》云:狠也。
禦,魚呂反,下同。
侮,亡甫反,《詩》作「務」。
爭,爭鬥之爭,本又作「諍」。
扞,戶旦反。)
疏「召穆」至「其侮」。
○正義曰:《常棣》之詩,周公所作。
故《周語》說此事,云「周文公之《詩》曰」,即明是周公作也。
召穆公,厲王時人。
於時周德既衰,兄弟道缺,召穆公思周德之不善,致使兄弟之恩缺,收合宗族於成周,為設燕會而作此周公樂歌之詩,曰常棣之木華鄂鄂然外發之時,豈不韋々而光明乎!
以眾華俱外發,實韋々而光明,以喻兄弟眾多而相和睦,豈不彊盛而有光輝乎!
言兄弟和睦,實彊盛而有光輝,兄弟和睦則彊盛如是,然則凡今日天下之人慾致此韋々之盛,莫如兄弟之相親也。
其四章曰:兄弟或有自不相善,可爭訟於牆內,若有他人侵之,則同心合意外禦其他人之侵侮也。
○注「類善」至「小雅」。
○正義曰:「類,善」,《釋詁》文。
糾者,聚合之意,故為收也。
召穆公,厲王、宣王之臣,《詩•江漢》序云「命召公平淮夷」,經曰「王命召虎」是也。
思周德之不善,故知是厲王之時,周德衰微,兄弟道缺也。
召穆公於東都會宗族,蓋當宣王之時。
若當厲王之時,天子疏之,召公雖則聚會,不能使之親也。
於會之上作此周公之樂歌,欲感切宗族,使相親也。
劉炫云,杜云《常棣》詩屬《小雅》,明是周公所作也。
○注「常棣」至「韋然」。
○正義曰:「常棣,棣」,《釋木》文也。
舍人曰:「常棣,一名棣。」
郭璞曰:「今關西山中有棣樹,子似櫻桃,可啖。」
「鄂鄂然,華外發」者,華聚而發於外,鄂鄂然而光明也。
不韋々乎,言其實韋々也。
古之人語有聲而倒者,詩文多有此類。
○注「鬩,訟爭貌」。
○正義曰:《釋言》云:「鬩,很也。」
孫炎云:「相很戾也。」
李巡本作「恨」,注云:「相怨恨。」
以心相怨恨而為鬩,是為爭訟貌也。
如是,則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懿,美也。)
今天子不忍小忿以棄鄭親,其若之何?
庸勳,親親,匿近,尊賢,德之大者也。
(庸,用也。
匿,親也。
○匿,女乙反。)
即聾,從昧,與頑,用嚚,奸之大者也。
疏「庸勳」至「奸之大」。
○正義曰:親、匿、尊是愛敬之辭也。
即、從、與是依就之意也。
其庸即用也。
用其有功勳者,親其親族親者,匿其道路近者,尊其有賢行者,此四事是德之大者也。
即訓就也,就其耳聾者,從其目昧者,與其心頑者,用其口嚚者,此四事是奸之大者也。
勳、親、近、賢,據事上為名。
聾、昧、頑、嚚,據身上為名。
以狄無他事,故於耳目心口之上為惡名耳。
下文名以四事覆之,唯「棄嬖寵而用三良」,是言鄭伯之賢,與上文倒隨便言耳。
杜言「三良,叔詹、堵叔、師叔,所謂尊賢」,如杜此注,則謂鄭伯尊賢,與上文尊賢乖者,能用三良,則是鄭伯之賢,王則當尊此鄭伯,但杜注省略耳。
棄德崇奸,禍之大者也。
(崇,聚也。
○聾,鹿工反。
昧音妹。
嚚,魚巾反。)
鄭有平、惠之勳,(平王東遷,晉、鄭是依。
惠王出奔,虢、鄭納之。
是其勳也。)
又有厲、宣之親,(鄭始封之祖桓公友,周厲王之子,宣王之母弟。)
棄嬖寵而用三良,(七年殺嬖臣申侯,十六年殺寵子子華也。
三良,叔詹、堵叔、師叔,所謂尊賢。
○堵,丁古反,又音者,)於諸姬為近。
(道近當匿之。)
四德具矣。
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狄皆則之,四奸具矣。
周之有懿德也,猶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
(當周公時,故言周之有懿德。
○別,彼列反。)
其懷柔天下也,猶懼有外侮。
扞禦侮者莫如親親,故以親屏周。
召穆公亦云。
(周公作詩,召公歌之,故言亦云。)
今周德既衰,於是乎又渝周、召以從諸奸,無乃不可乎?
(變周、召親兄弟之道。
○渝,羊朱反,變也。)
民未忘禍,王又興之,(前有子頹之亂,中有叔帶召狄,故曰民未忘禍。
○頹,徒回反。)
其若文、武何?」
(言將廢文、武之功業。)
王弗聽,使頹叔、桃子出狄師。
(二子,周大夫。
○桃如字,本或作姚,亦宜音桃。)
夏,狄伐鄭,取櫟。
王德狄人,疏「王德狄人」。
○正義曰:荷其恩者謂之為德,古人有此語也。
將以其女為後。
富辰諫曰:「不可,臣聞之曰:『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施,功勞也,有勞則望報過甚。
○櫟,力狄反。
施如字,注同。
厭,於豔反,又於鹽反。)
狄固貪惏。
疏「狄固貪惏」。
○正義曰:《方言》云:「殺人取財曰惏。」
王又啟之,女德無極,婦怨無終,(婦女之誌,近之則不知止足,遠之則忿怨無已。
終,猶已也。
○惏,力南反,《方言》云:「殺人而取其財曰惏。」
近,附近之近。
遠,於萬反。)
狄必為患。」
王又弗聽。
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後,(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河南縣西南有甘水。)
惠後將立之,未及而卒。
昭公奔齊,(奔齊在十二年。)
王複之。
(在二十二年。)
又通於隗氏。
(隗氏,王所立狄後。)
王替隗氏,(替,廢也。
○替,他計反。)
頹叔、桃子曰:「我實使狄,狄其怨我。」
遂奉大叔以狄師攻王。
王禦士將禦之,(《周禮》:「王之禦士十二人。」)
疏注「周禮」至「二人」。
○正義曰:《周禮》無禦士之官,唯夏官大仆之屬有禦仆,下士,十有二人,掌王之燕令。
鄭玄云:「燕居時之令以親近王,故欲為王禦寇。」
王曰:「先後其謂我何?
(先後,惠後也。
誅大叔,恐違先後誌。)
寧使諸侯圖之。」
王遂出。
及坎欿,國人納之。
(坎欿,周地,在河南鞏縣東。
○坎,苦感反。
欿,大感反。
鞏,九勇反。)
秋,頹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師伐周,大敗周師,獲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
(原、毛皆采邑。)
疏注「原、毛皆采邑」。
正義曰:此原伯、毛伯,蓋是文王之子原、毛之後,世為王臣,仍為伯爵,或本封絕滅,食采畿內,故云皆采邑也。
王出適鄭,處於氾。
(鄭南汜也。
在襄城縣南。
○汜音凡,後皆同。)
疏注「鄭南」至「縣南」。
○正義曰:南汜是襄城縣南,則鄭之西南之竟,南近於楚,西近於周,故王處於汜。
及楚伐鄭,師於汜,皆以為南汜。
其東汜在中牟縣南,去鄭城既近,三十年秦、晉圍鄭,秦軍氾南,故為東汜。
各隨其所近而言也。
大叔以隗氏居於溫。
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十六年殺子華故。)
○好聚鷸冠。
(鷸,鳥名。
聚鷸羽以為冠,非法之服。
○好,呼報反。
鷸,尹橘反,翠鳥也。)
疏注「鷸鳥」至「之服」。
○正義曰:《釋鳥》云「翠鷸」。
李巡曰:「鷸一名為翠,其羽可以為飾。」
樊光云:「青羽出交州。」
郭璞云:「似燕,紺色,生鬱林。」
《說文》云:「翠,青羽雀也。」
案《漢書》尉佗獻文帝翠鳥千。
然則鷸羽可以飾器物,聚此鷸羽以為冠也。
鄭伯聞而惡之,(惡其服非法。
○惡,烏路反。)
使盜誘之。
八月,盜殺之於陳、宋之間。
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災也。
(衷,猶適也。
○衷音忠,一音丁仲反,注同。)
《詩》曰:『彼已之子,不稱其服。』
(《詩•曹風》。
刺小人在位,言彼人之德,不稱其服。
○已音記。
稱,尺證反,注及下同。
刺,七賜反。)
子臧之服,不稱也夫。
《詩》曰『自詒伊慼』,其子臧之謂矣。
(《詩•小雅》。
詒,遺也。
慼,憂也。
取其自遺憂。
○「之服」,一本作「之及」。
夫音扶。
詒,以支反。
遺,唯季反,下同。)
《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
(《夏書》,逸《書》。
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稱為宜。
○夏,戶雅反,後 「夏書」皆放此。
施,始豉反。)
疏注「夏書」至「為宜」。
○正義曰:此是《大禹謨》之文,以說禹事,故傳通以其篇為《夏書》。
彼孔安國云:「水土治曰平,五行序曰成。」
水土既治,是地平,其化五行既序,是「天成其施」。
杜雖不見孔傳,於義亦不相違也。
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
還,入於鄭。
鄭伯將享之,問禮於皇武子。
(皇武子,鄭卿。)
對曰:「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事,祭宗廟也。
膰,祭肉。
尊之,故賜以祭胙。
○膰,符袁反,《周禮》又作<炙番>字,音、義皆同。)
有喪拜焉,(宋吊周喪,王特拜謝之。)
疏注「宋吊」至「謝之」。
○正義曰:《禮》:吊喪之法,皆主人拜其吊者,謝其勤勞。
吊者不答拜,以其為事而來,不自同於賓客。
此皆據吊及主人敵禮以上。
若其臣下來吊,則主人不拜,宋是先代之後,王以敵禮待之,故拜其來吊,其餘諸侯則否。
豐厚可也。」
鄭伯從之,享宋公有加,禮也。
(禮物事事加厚,善鄭能尊先代。
○「享宋公有加」,絕句。
「禮也」,一本無「也」字,讀則總為句。)
冬,王使來告難曰:「不穀不德,得罪於母弟之寵子帶,鄙在鄭地氾,(鄙,野也。
○難,乃旦反,下同。)
敢告叔父。」
(天子謂同姓諸侯曰叔父。)
臧文仲對曰:「天子蒙塵於外,敢不奔問官守?」
(官守,王之群臣。○守,手又反,注及下同。)
王使簡師父告於晉,使左鄢父告於秦。
(二子,周大夫。○鄢,於晚反。)
天子無出,書曰「天王出居於鄭」,辟母弟之難也。
(叔帶,襄王同母弟。)
天子凶服降名,禮也。
(凶服,素服。降名,稱不穀。)
鄭伯與孔將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視官、具於氾,(三子,鄭大夫。
省官司,具器用。
○鉏,仕居反。)
疏「省視官、具」。
○正義曰:鄭伯與三大夫每日親自省視當國官司,令具其器用,送之於氾,而後聽其私政也。
而後聽其私政,禮也。
(得先君後已之禮。○聽,吐定反。)
衛人將伐邢,禮至曰:「不得其守,國不可得也。
(禮至,衛大夫。守,謂邢正卿國子。)
我請昆弟仕焉。」
(乃往,得仕。為明年滅邢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