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圖翼】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10:31 | 只看該作者

背部
 

膂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節,長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內巨,人之所以能負任者,以是骨之巨也。脊骨二十四節,今云二十一節者,除項骨三節不在內。尾?骨男子者尖,女人者平。)


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 通折三尺。


上七節各長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節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節與臍平;


下七節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總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


不足四厘者,有零未盡也。


直寸依此,橫寸用中指同身寸法。


脊骨內闊一寸。


凡云第二行挾脊一寸半,三行挾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淨以寸半三寸論,故在二行當為二寸,在三行當為三寸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13:04 | 只看該作者

側部
 

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見者,長四寸。(柱骨,頸項根骨也。)


腋以下至季脅,長一尺二寸。(季脅,小肋也。)


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捷骨之下,大股之上,兩骨合縫之所曰髀樞,當足少陽環跳穴處也。)


髀樞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14:18 | 只看該作者

四肢部


肩至肘,長一尺七寸。


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臂之中節曰肘。)


腕至中指本節,長四寸。


(臂掌之交曰腕。)


本節至其末,長四寸半。(指之後節曰本節。)


橫骨上廉下至內輔之上廉,長一尺八寸。(骨際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輔骨,內曰內輔,外曰外輔。)


內輔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長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


內輔下廉,下至內踝,長一尺三寸。


(踝骨,足掌後兩旁高骨也,俗名孤拐骨,內曰內踝。外曰外踝。)


內踝以下至地,長三寸。


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


外踝以下至京骨,長三寸。


京骨以下至地,長一寸。


膝?以下至跗屬,長一尺二寸。(?,腿彎也。跗,足面也。膝在前,?在後。跗屬者,凡兩踝前後脛掌所交之處皆為跗之屬也。)


跗屬以下至地長三寸。


足長一尺二寸,廣四寸半。


手足折量,並用後中指同身寸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15:54 | 只看該作者

同身寸說


同身寸者,謂同於人身之尺寸也。


人之長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橫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則人瘦而指長,人肥而指短,豈不謬誤?


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當。


如標幽賦曰: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


蓋謂並鄰經而正一經,聯鄰穴而正一穴。


譬之切字之法,上用一音,下用一韻,而夾其聲於中。


則其經穴之情,自無所遁矣。


故頭必因於頭,腹必因於腹,背必因於背,手足必因於手足,總其長短大小而折中之,庶得謂之同身寸法。


法附前各條之下。


而後之所謂中指同身寸法者,雖不可混用,而亦有當用之處,並列於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17:23 | 只看該作者

中指同身寸法


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圓曲交接如環,取中指中節橫紋兩頭盡處,比為一寸。


凡手足尺寸,及背部橫寸,無折法之處,乃用此法,其他不必混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18:47 | 只看該作者

古今尺寸不同說


骨度篇曰:人長七尺五寸者,其骨節之大小長短各幾何?伯高曰:頭之大骨圍二尺六寸。蓋古之尺小,大約古之一尺,得今之八寸。其言七尺五寸者,得今之六尺;其言二尺六寸者,得今之二尺零八分也。


其余仿此。然骨大者必有太過,骨小者必有不及。凡用折法者,但隨人之大小而為盈縮,庶盡其善。


仰人全圖


伏人全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19:57 | 只看該作者

經絡周流解


十二經脈起止圖


人身正脈,十有二經。每於平旦寅時,營氣始於中焦,上注手太陰肺經,自胸中而出於中府,至於少商,以次行於手陽明大腸等十二經,終於足厥陰肝經,而復始於太陰之肺也。凡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周流不息,如環無端。前三圖者,誦後十二經營行次序逆順歌,則其首尾一貫,按圖可悉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21:43 | 只看該作者

十二經營行次序逆順歌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續。


手陰藏手陽手頭,足陰足腹陽頭足。(此臟腑相傳之序,及上下所行之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24:17 | 只看該作者

經絡次序


(出十四經發揮。)


十二經絡,始於手太陰,其支者,從腕後出次指端,而交於手陽明。


手陽明之支者,從缺盆上挾口鼻,而交於足陽明。


足陽明之支者,從跗上出大指端而交於足太陰。


足太陰之支者,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而交於手少陰。


手少陰無支者,直自本經少衝穴而交於手太陽。


手太陽之支者,別頰上至目內?,而交於足太陽。


足太陽之支者,從?內左右別下合中,下至小指外側端,而交於足少陰。


足少陰之支者,從肺出注胸中,而交於手厥陰。


手厥陰之支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於手少陽。


手少陽之支者,從耳後出至目銳,而交於足少陽。


足少陽之支者,從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於足厥陰。


足厥陰之支者,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入喉嚨之後,上額循巔,行督脈,絡陰器,過毛中,行任脈,入缺盆,下注肺中而復交於手太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26:47 | 只看該作者

十二經脈起止歌


經始太陰而厥陰最後,穴先中府而終則期門。


原夫肺脈,胸中始生;


出腋下而行於少商,絡食指而接乎陽明。


大腸起自商陽,終迎香於鼻外;


胃歷承泣而降,尋厲兌於足經。


脾自足之隱白,趨大包於腋下;


心由極泉而出,注小指之少衝。


小腸兮,起端於少澤;


維肩後,上絡乎聽宮。


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陰於足外;


腎以涌泉發脈,通俞府於前胸。


心包起乳後之天池,絡中衝於手中指;


三焦始名指之外側,從關衝而絲竹空。


膽從瞳子?穴,連竅陰於足之四指;


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門而復於太陰肺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30:19 | 只看該作者

周身經絡部位歌


脈絡周身十四經,六經表裡督和任。


陰陽手足經皆六,督總諸陽任總陰。


諸陽行外陰行裡,四肢腹背皆如此。


督由脊骨過齦交,臍腹中行任脈是。


足太陽經小指藏,從跟入會尻旁。


上行挾脊行分四,前系睛明脈最長。


少陽四指端前起,外踝陽關環跳裡。


從脅貫肩行曲?,耳前耳後連?尾。


大指次指足陽明,三裡天樞貫乳行。


腹第三行通上齒,環唇俠鼻目顴迎。


足有三陰行內廉,厥中少後太交前。


腎出足心從內踝,俠任胸腹上廉泉。


太厥兩陰皆足拇,內側外側非相聯。


太陰內側衝門去,腹四行兮挨次編。


厥陰毛際循陰器,斜絡期門乳肋間。


手外三陽誰在上,陽明食指肩?向。


頰中鑽入下牙床,相逢鼻外迎香旁。


三焦名指陽明後,貼耳周回眉竹湊。


太陽小指下行低,肩後盤旋耳顴遘。


還有三陰行臂內,太陰大指肩前配。


厥從中指腋連胸,極泉小內心經位。


手足三陽俱上頭,三陰穴止乳胸游。


唯有厥陰由顙後,上巔會督下任流。


經脈從來皆直行,絡從本部絡他經。


經凡十四絡十六,請君切記須分明。


十六絡者,自十五絡之外,復有胃之大絡名曰虛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1:31:30 | 只看該作者

十二經流注時序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腎酉心包戌,亥三子膽丑肝通。


此歌出子午流注等書,及張世賢等注釋。


其以十二時分發十二經,似乎近理;


然而經之長短,穴之多寡,大相懸絕,又安能按時分發?


且失五十周於身之義,今亦錄之以俟辨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2:46:56 | 只看該作者

諸部經穴次序


頭部中行,前後凡十穴:神庭 上星 囟會 前頂 百會 後頂 強間 腦戶 風府 喑門(上俱督脈穴。)


頭部兩旁第二行,左右凡十四穴: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俱足太陽穴。)


頭部第三行,左右凡十二穴。


臨泣 目窗 正營 承靈 腦空 風池(俱足少陽穴。)


側頭部,左右凡二十六穴:頷厭 懸顱 懸厘 曲鬢 率谷 天沖 浮白 竅陰 完骨(上俱足少陽穴。) 


角孫?顱息脈翳風(上俱手少陽穴。)


正面部中行五穴:素 水溝 兌端 齦交(俱督脈穴。) 


承漿(任脈穴。)


面部第二行,左右凡十穴:攢竹 睛明(俱足太陽穴。) 


迎香  禾  (俱手陽明穴。) 巨  (足陽明穴。)


面部第三行,左右凡十穴:陽白(足少陽穴。) 


承泣 四白 地倉 大迎(俱足陽明穴。)


面部第四行,左右凡八穴:本神 瞳子 (俱足少陽穴。) 


絲竹空(手少陽穴。) 顴 (手太陽穴。)


側面部,左右凡十六穴:頭維(足陽明。) 


客主人 聽會(俱足少陽。) 


和 耳門(俱手少陽。) 


聽宮(手太陽。) 


下關頰車(俱足陽明穴。)


頸項部,左右凡十八穴:(中行,任脈;二行,足陽明;三行,手陽明;四行,手太陽;五行,足少陽,無穴;六行,手少陽;七行,足太陽,在項無穴;八行,督脈。)


廉泉(任脈穴。) 


人迎(嬰筋之前。) 


水突 氣舍(俱足陽明穴。) 


扶突(嬰筋之後。) 


天鼎(俱手陽明。) 


天窗(扶突後。) 


天容(俱手太陽。) 


天牖(天容後,手少陽穴。)


肩膊部,左右凡二十八穴:缺盆(足陽明。) 


巨骨 肩 (俱手陽明。) 


肩中俞 肩外俞 曲垣 秉風 天宗 俞肩貞(俱手太陽穴。) 


肩井(足少陽穴。) 


天 肩 會(俱手少陽穴。)


側腋,左右凡八穴:淵腋 輒筋(俱足少陽。) 


天池(手厥陰。) 


大包(足太陰。)


側脅,左右凡十二穴:章門(足厥陰。) 


京門 帶脈 五樞 維道 居 (俱足少陽。)


胸博中行凡七穴:天突 璇璣 華蓋 紫宮 玉堂 膻中 中庭(俱任脈。)


胸博兩旁第二行,左右凡十二穴:(去中行任脈二寸。)


俞府 中 神藏 靈墟 神封 步廊(俱足少陰。)


胸博第三行,左右凡十二穴:(自氣戶挾俞府旁二寸,去中行四寸。)


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俱足陽明。)


胸博第四行,左右凡十二穴:(自云門挾氣戶旁二寸,去中行六寸。)


云門 中府(俱手太陽。) 


周滎 胸鄉 天溪 食竇(俱足太陰。)


腹部中行凡十五穴:鳩尾 巨闕 上脘 中脘 建裡 下脘 水分 神闕 陰交 氣海 石門 關元中極 曲骨 會陰(俱任脈。)


腹部兩旁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自幽門挾巨闕兩旁各半寸,循衝脈下行至橫骨。)


幽門 通谷 陰都 石關 商曲 肓俞 中注 四滿 氣穴 大赫 橫骨(俱足少陰。)


腹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六穴:(自不容挾幽門兩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二寸。)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衝(俱足陽明。) 


急脈(足厥陰穴,夾氣衝旁各半寸,去中行二寸半。)


腹部第四行,左右凡十四穴:(自期門上直兩乳,挾不容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三寸半。)


期門(足厥陰。) 


日月(足少陽。) 


腹哀 大橫 腹結 府舍 衝門(俱足太陰。)


背部中行凡十三穴: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靈台 至陽 筋縮 脊中 懸樞 命門 陽關 腰俞 長強(俱督脈。)


背部兩旁第二行,左右凡四十四穴: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大腸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上俱挾脊去中行二寸。) 上 次 中下(上俱挾脊骨兩旁,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椎空中。) 會陽(夾尻骨兩旁。上俱足太陽穴。)


背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去脊中行三寸五分。)


附分 魄戶 膏肓俞 神堂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 胃倉 肓門 志室胞肓 秩邊(俱足太陽。)


手太陰肺經,行臂內,左右凡十八穴:(起手大指端,行三陰之上。)


少商 魚際 太淵 經渠 列缺 孔最 尺澤 俠白 天府手厥陰心包絡經,行臂內,左右凡十六穴:(起手中指端,行三陰之中。)


中衝 勞宮 大陵 內關 間使 門 曲澤 天泉手少陰心經,行臂內,左右凡十八穴:(起手小指內側端,行三陰之下。)


少衝 少府 神門 陰 通裡 靈道 少海 青靈 極泉手陽明大腸經,行臂外,左右凡二十八穴:(起手食指端,行三陽之上。)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陽谿 偏歷 溫溜 下廉 上廉 三裡 曲池 肘五裡 臂手少陽三焦經,行臂外,左右凡二十四穴:(起手名指端,行三陽之中。)


關衝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關 支溝 會宗 三陽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手太陽小腸經,行臂外,左右凡十六穴:(起手小指外側端,行三陽之下。)


少澤 前谷 後谿 腕骨 陽谷 養老 支正 小海足厥陰肝經,行足股內,左右凡二十二穴:(起足大指端,行三陰之前。)


大敦 行間 太衝 中封 蠡溝 中都 膝關 曲泉 陰包 五裡 陰廉足太陰脾經,行足股內,左右凡二十二穴:(起足大指內側端,行三陰之中。)


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足少陰腎經,行足股內,左右凡二十穴:(起足心,行三陰之後。)


涌泉 然谷 太谿 大鐘 照海 水泉 復溜 交信 築賓 陰谷足陽明胃經,行足股外,左右凡三十穴:(起足三指端,行三陽之前。)


厲兌 內庭 陷谷 衝陽 解谿 豐隆 下巨虛 條口 上巨虛 三裡 犢鼻 梁丘 陰市 伏兔 髀關足少陽膽經,行足股外,左右凡二十八穴:(起足四指端,行三陽之中。)


前面頸穴總圖


胸腹總圖


後頭項穴總圖


背部總圖


側頭肩項總圖


側脅肋總圖


陰手總圖


陽手總圖


陰足總圖


陽足總圖


手太陰肺經圖


左右共二十二穴


肺圖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其形四垂,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為臟之長,為心之蓋。


是經常多氣少血,其合皮也,其榮毛也,開竅於鼻。


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


華元化曰:肺者生氣之原,乃五臟之華蓋。


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復諸臟,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龠。


腸圖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回腸當臍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廣腸傳脊以受回腸,乃出滓穢之路,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是經多氣多血。


難經曰: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


按回腸者,以其回疊也。


廣腸者,即回腸之更大者。


直腸者,又廣腸之末節也。


下連肛門,是為穀道後陰,一名魄門。


總皆大腸也。


大腸上口即小腸下口。


手陽明大腸經圖

 

左右共四十穴


足陽明胃經圖


左右共九十穴


胃圖


胃之上口,名曰賁門,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於脾肺,宣播於諸脈。


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名幽門。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


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


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之穀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


是經多氣多血。


難經曰:胃重二斤一兩。


脾圖


遺篇刺法論曰: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脾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形如刀鐮,與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當十一椎下,聞聲則動,動則磨胃而主運化,其合肉也,其榮唇也,開竅於口,是經常多氣少血。


難經曰:脾重二斤三兩,廣扁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


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與智。


滑氏曰:掩乎太倉。


華元化曰:脾主消磨五穀,養於四旁。


足太陰脾經圖


左右共四十二穴


手少陰心經圖


左右共十八穴


心圖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著脊之第五椎,是經常少血多氣,其合脈也,其榮色也,開竅於耳,又曰舌。


難經曰: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其中有竅,多寡不同,以導引天真之氣,下無透竅,上通乎舌,共有四系以通四臟。


心外有赤黃裹脂,是為心包絡。


心下有膈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所謂膻中也。


小腸圖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腸後附於脊,前附於臍上,左回疊積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


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小腸上口在臍上二寸近脊,水穀由此而入,復下一寸外附於臍,為水分穴,當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滲入膀胱,滓穢流入大腸。


是經多血少氣。


難經曰:小腸重二斤十四兩。


手太陽小腸經圖


左右共三十八穴


足太陽膀胱經圖


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


膀胱圖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當十九椎,居腎之下,大腸之前,有下口,無上口,當臍上一寸水分穴處為小腸下口,乃膀胱上際,水液由此別回腸,隨氣泌滲而入,其出其入,皆由氣化,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而為泄瀉,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竅而為癃腫。


後世諸書有言其有上口無下口,有言上下俱有口者,皆非。


是經多血少氣。難經曰: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廣二寸半。


腎圖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腎附於脊之十四椎下,是經常少血多氣,其合骨也。


其榮發也,開竅於二陰。


難經曰:腎有兩枚,重一斤二兩,主藏精與志。


華元化曰: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


腎有兩枚:形如豇豆,相並而曲附於脊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黃脂包裹,各有帶二條,上條系於心,下條趨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許,中有兩穴,是腎帶經過處,上行脊髓,至腦中連於髓海。


足少陰腎經圖


左右共五十四穴


手厥陰心包絡經圖


左右共一十八穴


心胞絡圖


心包一臟,難經言其無形。


滑伯仁曰:心包一名手心主。


以藏象校之,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其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心也;


脂漫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


此說為是,凡言無形者非。


又按靈蘭秘典論有十二官,獨少心包一官,而多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一節。


今考心包藏居膈上,經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實臣使也。


此一官者,其即此經之謂歟?


三焦圖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後附翼中有三焦包絡出焉。


是經少血多氣。


命門辨,宜互參考。


中藏經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


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


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


手少陽三焦經圖


左右共四十六穴


足少陽膽經圖


左右共八十六穴


膽圖


六節藏象論曰: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難經曰: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長三寸,盛精汁三合。


是經多血少氣。華元化曰:膽者,中清之府,號曰將軍。


主藏而不瀉。


肝圖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居膈下,上著脊之九椎下,是經常多血少氣,其合筋也,其榮爪也,主藏魂,開竅於目,其系上絡心肺,下亦無竅。


難經曰:肝重二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


刺禁論曰:肝生於左。


滑氏曰;肝之為臟,其治在左,其臟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著脊之第九椎。


足厥陰肝經圖


左右共二十八穴


任脈圖


二十四穴


督脈圖


二十八穴


竅陰 俠谿 地五會 臨泣 丘墟 懸鐘 陽輔 光明 外丘 陽交 陽陵泉 陽關 中瀆 環跳足太陽膀胱經,行足股後,左右凡三十六穴:(起足小指外側端,行三陽之後。)


至陰 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門 申脈 仆參 昆侖 跗陽 飛陽 承山 承筋 合陽 委中委陽 浮 殷門 承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2:48:26 | 只看該作者

任督解


任督二脈,為人身陰陽之綱領。


任行於腹,總諸陰之會,故為陰脈之海;


督行於背,統諸陽之綱,故為陽脈之海。


二脈皆起於會陰。


啟玄子曰:甲乙經、圖經以任脈循背者謂之督脈,自少腹上者謂之任脈,亦謂之督脈,則是以背腹陰陽別為名目耳。


然衝脈亦起於胞中,並足少陰而上行,是任脈督脈波脈,乃一源而三歧者。


故人身之有腹背,猶天地之有子午;


任督之有前後,猶二陸之分陰陽也。


內景圖


心系七節。


七節之旁,中有小心,以腎系十四椎下,由下而上,亦七節也。


舊圖有精道循脊背、過肛門者,甚屬非理,而且無子宮命門之象,皆大失也,今改正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2:50:54 | 只看該作者

唇口喉舌腸胃尺寸數


唇至齒,長九分。


齒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


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


咽門重十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難經曰:重十二兩。)


喉嚨,難經曰:重十二兩,廣二寸,長一尺二寸,計九節。


腸胃,自胃至腸總長五丈八尺四寸,受水穀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


自唇所入,至肛所出,共長六丈四寸四分,小大回腸,共三十二曲。(上義俱出腸胃篇,詳藏象類二十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2:52:32 | 只看該作者

內景賦


嘗計夫人生根本兮由乎元氣。


表裡陽陽兮升降沉浮。


出入營運兮周而復始,神機氣立兮生化無休。


經絡兮行乎肌表,臟腑兮通於咽喉。


咽在前,其形堅健;


喉在後,其質和柔。


喉通呼吸之氣,氣行五臟;


咽為飲食之道,六腑源頭。


氣食兮何能不亂,主宰者會厭分流。


從此兮下咽入膈,臟腑兮陰陽不侔。


五臟者,肺為華蓋而上連喉管;


肺之下,心包所護而君主可求。


此即膻中,宗氣所從。


膈膜周蔽,清虛上宮。


脾居膈下,中州胃同。


膜聯胃左,運化乃功。


肝葉障於脾後,膽腑附於葉東。


兩腎又居脊下,腰間有脈相通。


主閉蟄封藏之本,為二陰天一之宗。


此屬喉之前竅,精神須賴氣充。


又如六腑,陽明胃先。


熟腐水穀,胃脘通咽。


上口稱為賁門,穀氣從而散宣。


輸脾經而達肺,誠臟腑之大源。


歷幽門之下口,聯小腸而盤旋。


再小腸之下際,有闌門者在焉。


此泌別之關隘,釐清濁於後前。


大腸接其右,導渣穢於大便;


膀胱無上竅,由滲泄而通泉。


羨二陰之和暢,皆氣化之自然。


再詳夫臟腑略備,三焦未言。


號孤獨之府,擅總司之權。


體三才而定位,法六合而象天。


上焦如霧兮,靄氤氳之天氣;


中焦如漚兮,化營血之新鮮。


下焦如瀆兮,主宣通乎壅滯;


此所以上焦主內而不出,下焦主出而如川。


又總諸臟之所居,隔高低之非類。


求脈氣之往來,果何如而相濟。


以心主之為君,朝諸經之維系。


是故怒動於心,肝從而熾。


欲念方萌,腎經精沸。


構難釋之苦思,枯脾中之生意。


肺脈澀而氣沉,為悲憂於心內。


惟脈絡有以相通,故氣得從心而至。


雖諸臟之歸心,實上系之聯肺。


肺氣何生?


根從脾胃。


賴水穀於敖倉,化精微而為氣。


氣旺則精盈,精盈則氣盛。


此是化源根,坎裡藏真命。


雖內景之緣由,尚根苗之當究。


既云兩腎之前,又曰膀胱之後。


出大腸之上左,居小腸之下右。


其中果何所藏?


蓄坎離之交?。


為生氣之海,為元陽之竇。


辟精血於子宮,司人生之夭壽。


稱命門者是也,號天根者非謬。


使能知地下有雷聲,方悟得春光彌宇宙。


十六絡穴圖


經脈篇止千五絡,平人氣象論曰,胃之大絡,名曰虛裡,是共十六絡也。


然足太陰絡曰公孫,而復有脾之大絡曰大包,足陽明絡曰豐隆,而復有胃之大絡曰虛裡,故諸經之絡皆一,而惟脾胃之絡皆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2:53:59 | 只看該作者

宗營衛三氣解


宗營衛三氣圖


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


決氣篇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者,是謂宗氣。宗之為言大也。


營氣者,陰氣也,水穀之精氣也。


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


營氣出於中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上注於肺,受氣取汁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


其行始於太陰肺經,漸降而下,而終於厥陰肝經,隨宗氣而行於十二經隧之中,故曰清者為營,營行脈中。


衛氣者,陽氣也,水穀之悍氣也。


其浮氣之?疾滑利而不循於經者,為衛氣。


衛氣出於下焦,漸升而上,每日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之睛明穴,上行於頭,晝自足太陽始,行於六陽經以下陰分,夜自足少陰始,行於六陰經復注於腎,晝夜各二十五周,不隨宗氣而自行於各經皮膚分肉之間,故曰濁者為衛,衛行脈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2:55:03 | 只看該作者

卷四


經絡(二)


臟腑井原不同圖


十二經井滎 原經合總圖


太陽少陽井合圖一


太陽少陽井合圖二


陽明太陰井合圖一


陽明太陰井合圖二


少陰厥陰井合圖一


少陰厥陰井合圖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13:38:44 | 只看該作者

井滎經合解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曰:五臟五?,五五二十五?;


六腑六?,六六三十六?。


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夫所出為井者,如水源出井,其氣正深,北方水也。


所溜為滎者,滎,小水也,脈氣尚微,東方春也。


所注為?者,?,輸也,經由此而輸彼,其氣方盛,南方夏也。


所行為經者,經氣大行,正盛於此,應長夏也。


所入為合者,脈氣由此內行,歸合於腑臟,西方金也。(按六十五難曰: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臟,故言所入為合也。似亦近理,但證之本經諸篇,則皆不合,當以經旨為是,因敢僭為改正,又詳針刺類第十七。)


然經絡遍身,無往非穴,今各經之井滎?經合穴,皆在手足而不逾肘膝者,正以手肘足膝,是為四關,四關者,乃關節之處,所以系周身三百六十五節之氣也。


本篇曰: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


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也。


又曰:四關主治五臟。


是知周身經絡,皆不出於四關,而十經之要穴,皆不離於手足,欲求經絡之妙者,必加意於關節之會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4:25:21 | 只看該作者

井滎陰陽配合五行剛柔


靈樞本輸篇曰;


肺出於少商為井木,心出於中衝為井木,肝出於大敦為井木,脾出於隱白為井木,腎出於涌泉為井木,此五臟之井皆始於木也。


又曰:膀胱出於至陰為井金,膽出於竅陰為井金,胃出於厲兌為井金,三焦出於關衝為井金,小腸出於少澤為井金,大腸出於商陽為井金,此六腑之井皆始於金也。


此靈樞發各經金木之理,而未悉五行生合之義;


及六十四難經乃始分析五行剛柔,而滑伯仁又詳注陰井木生陰滎火,陰滎火生陰?土,陰土生陰經金,陰經金生陰合水,陽井金生陽滎水,陽滎水生陽?木,陽?木生陽經火,陽經火生陽合土也。


又如陰井乙木,陽井庚金,是乙與庚合也;


陰滎丁火,陽滎壬水,是丁與壬合也;


陽?甲木,陰?己土,是甲與己合也;


陽經丙火,陰經辛金,是丙與辛合也;


陽合戊土,陰合癸水,是戊與癸合也。


庚為陽金,故曰陽井庚者,乙之剛也;


乙為陰木,故曰陰井乙者,庚之柔也。


此其生發象四時,潮宗合河海,上下有相生之義,陰陽有相配之理,蓋其上法天時,中合人事,而下應地理者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48 , Processed in 0.3125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