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生導引秘籍】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28:09 | 只看該作者

識物


太白真人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裡出。


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


龍本東方甲乙之物,而出於火中者,心液之上正陽之氣也,則曰陽龍出自離官。


虎乃西方庚辛之物,而生於水中者,腎氣之中真一之水也,則曰陰虎生於坎位。


然而龍是陽物,升舉自在,而在水中,乃陰中之陽,故比心液之上正陽之氣也。


虎是陰物,奔馳自在,而居陸地,乃陽中之陰也,故比腎氣之中真一之水也。


老君言恍恍惚惚,其中有物者,為氣中之有水而負陰者,是也。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者,為液中之有氣而抱陽者,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28:36 | 只看該作者

識物


陰真君曰:北方正氣,號河車。


車謂運載物於陸地,往來無窮。


而曰河車者,取意於人身之內,萬陰之中,有一點元陽上升,薰蒸其胞絡。


上升元氣,自腎氣傳肝氣,肝氣傳心氣,心氣傳肺氣,肺氣傳腎氣,而曰小河車也。


肘後飛金晶,自尾閭穴起,從下關過中關,中關過上關,自上田至中田,中田至下田,而曰大河車也。


純陰下降,真水自來;


純陽上升,真火自起。


一升一沉,相見於十二樓前,顆顆還丹,而出金光萬道,則曰紫河車也。


故車行河,如氣在血絡之中。


氣中暗藏真水,如車載物、所謂河車者,詳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28:50 | 只看該作者

識物


廣成子以內事教黃帝,久不見功,乃於崆峒山煉大藥。


五金之中,鉛為黑金,黑金之中而取銀。


八石之中,砂為赤石,赤石之中而取汞。


以汞合銀為寶,故有鉛汞之說。


鉛者,腎之所藏真氣;


汞者,陰陽所合,自己之真精也。


真陰真陽,以成大藥。


火候無差,精變為汞,汞變為砂,砂變為丹,而曰真鉛,是也。


金晶肘後飛入上宮,自頂而入下田,真火前起,升入泥丸,自心而過重樓。


一陰一陽,上水下火,而為既濟。


奔於元海,而曰紫金丹。


故曰真汞者,是也。


此汞鉛之理,詳矣。


以物推求,陽比象動而升舉之,陰比於靜而凝滯之。


物不必多識,象不必多求。


止於純陰純陽,二氣交接而為大藥。


然陽中有真陰,陰中有真陽。


乃陽交陰、陰交陽、陽交陽、陰交陰,陰陽有四交也。


及乎陰合陽、陽合陰、陰合陰、陽合陽,陰陽有四合也。


四交四合,大應天地之八節,明應日月之八候。


廣記多識,不止損神傷氣,而且議論差別,適以廢時亂日,終無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29:00 | 只看該作者

養生


《三元真經》曰:人物異形,受生惟一氣。


魂得之於天體,魄得之於地。


無形無象,自空中來。


即父精母血,以無為有。


三百日胎完,胎完氣足則生,是由無而有。


不善養生,則以有還無矣。


血氣方剛,以所有之神氣,復與於兒女;


血氣既衰,將已有之魂魄,復還於天地。


故生中起滅,以滅止生,氣斷神散,而無生矣。


善人君子,莫不欲生,而不知養生之時,以天地為法,日月為本。


陰絕陽生,陽絕陰生,生生不窮,天地所以長久。


魄往魂來,來往不已,日月所以長久。


是知氣在養而不弱,形在養而不悴。


內外養之無差,故得與天地日月同長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29:14 | 只看該作者

養生


《西山記》曰:古今聖賢,談養生之理者,著養生論者,不為少矣。


又曰: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者,可以養心。


又曰:絕念忘機。


絕念忘機者,可以養神。


又曰: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者,可以養形。


又曰:務逸有度。


務逸有度者,可以養亂。


又曰:入清出濁。


入清出濁者,可以養氣。


又曰:絕淫戒色。


絕淫戒色者,可以養精。


養生之道,不在於此。


所生微也,善養者,從微至著;


所生小也,善養者,自小及大。


當旺時,養而取之;


當衰時,養而補之。


如春養脾,秋養肝,夏養肺,冬養心。


煉形則起火,還丹則聚氣。


此年中用月,不失養生之道也。


及春夏養陽,以真氣隨天,大運在肝與心。


心肝者,氣生之所。


秋冬養陰,以真氣隨天,大運在肺與腎。


腎肺者,液降之所。


此陰陽傳送,不失養生之道也。


及腎氣生於子時,一陽生於二陰之中。


當此之時,若澄心靜濾,閉目升身,想火輪起於丹田,是氣升而養之有法也。


及肝氣生於卯時,一陽升於二陰之下。


當此之時,如孤坐閉目,多入少出,存兒女相見於黃屋之中,而產就嬰兒,是陽生而養之有法也。


及心氣生於午時,一陰生於二陽之中。


當此之時,若忘言絕念,滿口含津,攻心氣不散,存龍虎交媾於煙焰之中,而盤金鼎奔流於下,是丹田氣生而養之有法也。


及肺氣生於酉時,一陰生於二陽之上。


當此之時,若閉目冥心,以腹肚微脅,存大火炙於鼎中,鼎中有三昧,炎炎不絕,三昧齊發,是陰生而養之有時也。


及夫三百日,胎完而真氣生,養其真氣而煉之生神。


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五百日陽神生,養其陽神而煉之合道。


是生形已來,養之而生真氣;


自生氣以來,養之而生法身。


身外有身,超凡入聖,養生之道,備於此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29:25 | 只看該作者

養形


《玉華靈書》曰:神以氣為母,氣以形為舍。


煉氣成神,煉形成氣。


陽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


真氣未朝,五彩不生丹闕。


無形籠絡,神氣兩難。


故天地大也,未免輕清重濁之象;


日月明也,難逃圓明缺暗之形。


積陽生神,上以麗乎天者,星與辰也;


積陰生形,下以伏乎地者,土與石也。


水中氣升,而為雨為云;


氣中水降,而為露為霧。


萬象群生,不能無形。


惟人也,集靈以生,資道以成。


不知養形之端,精魂耗散,而陰殼空存。


未死之前,已如槁木。


余喘既絕,盡力糞壤。


養形之道,可不深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0:07 | 只看該作者

養形


《西山記》曰:仲夏、仲冬之月,善養形者,處於深堂,避其大寒、大熱之氣而伏其肌膚。


非特此也,先寒而衣,衣不得頓多;


先暖而解,解不得頓少。


久勞,則安閑以保極力之處;


久逸,則導引以行稍滯之氣。


暑不當風,當風則榮閉而衛結;


夏不臥濕,臥濕則氣散而血注;


冬不極熱,極熱則腎受虛陽,而春夏肝與心有雍蔽之疾也;


夏不極涼,極涼則心抱浮寒,而秋冬肺與腎有沉滯之患也。


不可極飢而食,食不過飽,過飽則傷神,飢則損胃。


不可極飲,飲不過多,多則損氣,渴則傷血。


沐用旬,浴用五。


夫五則五氣流傳,浴之榮衛通暢;


旬則數滿復還,真氣在腦,沐之則耳目聰明。


若頻頻浴者,血凝而氣散,雖肌膚光澤,久而氣自損矣。


故有癱瘓之疾者,氣不勝血,神不勝形也。


若頻頻沐者,氣雍於上,滯於中,令人體重形疲,久而經絡不能通暢。


故古人以陽養陽,陽不耗散;


以陰煉陽,陽不損弱。


如一年內,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借陰養陽,以陽消陰也。


一日內,午前煉乾以氣,前起煉形,後起金晶;


午後煉坤以藥,有藥則聚氣煉丹,無丹則收火煮海。


皆以真陽見用於自身,不然斂身聚之,可以無中養就真氣。


升身真氣,以滅魔陰焉。


奉道之士,廣覽多學,徒以勞損,不知陰陽為之總領之元也。


真陰真陽為胎,凝於丹田,次以真陰為氣,真陽成形,身外有身。


超凡入聖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0:21 | 只看該作者

養氣


《太上隱書》曰:天地以清濁為質,非氣不足以運陰陽;


日月以明暗分形,非氣不足以交魂魄。


以橐龠之用、呼吸之理,是氣使之然也。


禽一沖而制在氣,腹空如實;


魚一躍而制在水,穿水如無。


眾植凋殘,獨松柏而常茂者,氣堅也;


群動滅寂,惟龜鶴之不悴者,氣任也。


形為留氣之舍,氣為保形之符。


欲留形住世,必先養氣。


至大至剛,充塞乎天地之間;


氣聚神靈,遨游風塵之外。


善養生者,養其形;


善養形者,養其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0:39 | 只看該作者

養氣


《西山記》曰:古今養生之士,不免於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


昔人以志士不語為養氣,此保氣也,失之昏;


以入清出濁為養氣,此換氣也,失之虛。


昏者,氣散神狂,真靈日厭,終無所歸矣。


虛者,丹田無實,徒勞而吐納,終不能佳矣。


多入少出,攻病可也;


認為胎息,誤矣。


上咽下蓄,聚氣可也,指作還丹,誤矣。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委氣而和神也。


息息要住,納之不出,閉氣而煉形也。


一咽復一咽,雙收兩夾,以噓咽為法,是借氣取水灌溉之術也。


正坐升身,氣滿四大,血路通行,榮衛和暢,是布氣焚身之法也。


若此皆非養氣矣。


養氣之道,生時養之,使不衰弱。


時養之使不散。


如古行屯者,是陽初生,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養氣之茂也。


如古行蒙者,是一陽處群陰之中,暗而不明。


故暮蒙以取,求陽之義也。


非特此也,才所不敏,強思傷也;


力所不及,強舉傷也;


悲哀憔悴,傷也;


喜樂過度,傷也;


汲汲所欲,傷也;


戚戚所懷;


傷也。


或久談言笑,寢息失時,拽弓引弩。


耽酒嘔吐,飽食便臥,跳步喘息,歡呼哭泣,陰陽不交,積傷至盡,則早亡矣。


故善養者,淡然無欲,處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


冬則陽生,至春分之後,陽盛而陰散,防其余陰入腹而為苦寒之疾。


夏則陰生,至秋分之後,陰盛而陽散,防其余陽入腹而為酷暑之患。


勿觀死者,防死氣觸生氣;


不近穢處,防穢氣觸真氣。


真氣未壯而朝不虛食,常充口;


真氣欲絕而暮不實食,常減口。


然而調氣、和氣、布氣、咽氣、聚氣、行氣、保氣、換氣,皆不出養氣之道。


夫氣如線,觸之則斷;


氣如煙,擾之則散。


不能養者,失保形之道。


然養氣未及采氣,采氣未及煉氣。


采氣還元,結成金丹。


煉之出殼,遷變羽客。


未煉先采之,未煉先養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0:51 | 只看該作者

養心


《通玄經》曰:人以形為舍,心為主。


主於國則君臣之分,主於家則父子之禮。


心為君父,氣為臣子,身為家國。


心氣一注,無氣不從。


在五行為火,南方盛陽之精,宿應熒惑,神受朱雀。


狀垂二葉,色若朱蓮。


神明依泊,變化莫測。


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包毫芒。


制之則止,放之則狂。


清靜道生,濁躁神亡。


但能空寂,得之存常。


永保無為,其身則昌。


惟狂克念,可以作聖;


惟聖罔念,可以作狂。


古今達士,養以寡欲,務於至誠,真源湛然,靈光自瑩於丹台也。


不為事惑物役,可以超凡入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1:04 | 只看該作者

養心


《西山記》曰:從道受生,謂之性。


自一稟形,謂之命。


所以任物,謂之心。


心有所憶,謂之意。


意有所思,謂之志。


事無不周,謂之智。


智周萬物,謂之慮。


動而榮身,謂之魂。


靜以鎮身,謂之魄。


流行骨肉,謂之血。


保形養氣,謂之精。


氣清而快,謂之榮。


氣濁而遲,謂之衛。


總括百骸,渭之身。


眾象備見,謂之形。


塊然有閡,謂之質。


形貌可則,謂之體。


小大有分,謂之軀。


眾思不礙,謂之神。


漠然變化,謂之靈。


氣來入身,謂之生。


氣去於形,謂之死。


所以通生,謂之道。


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精,變化不測,通神群生。


真人上仙教人修道,即修心也;


教人修心,即修道也。


道不可見,因心以明之;


心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故虛心遣其實,無心除其有也。


定心令不動也,安心令不危也,靜心令不亂,正心令不邪,清心令不濁,淨心令不穢。


此皆己有,令己除之。


心直不反復也,心平無高下也,心明不暗昧也,心通無窒礙也。


此皆固有,因以然之,又在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故得靈光不亂,神氣不狂,方可奉道保生。


嗟無知者,多思神殆,多念志散,多欲損氣,多事役形,多語弱氣,多笑損臟,多愁攝血,多樂溢意,多喜則交錯,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昏亂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故其源不潔,和氣自耗,不得延年,失於養心之故也。


故古喻之如猿狂而不定,比之如賊盜其所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1:17 | 只看該作者

養壽


《三清真錄》曰:父母之真陰真陽二氣,以精血為胞胎,胎完氣足而為形矣。


集靈資道,神氣相合而為壽,定矣。


大壽一萬二千歲,守朴任具,雖亡而道不亡也。


中壽一千二百歲,留形住世,道在而身亦在也。


下壽一百二十歲,知之修煉,可以安樂延年;


不知修煉,走失耗散。


在我者,不為我之所有,而又外觸禁忌,暗除年算。


一算為三百日壽,一歲為本數之壽,一紀為正紀之壽。


無知少學,以小惡為無傷,積惡以致於滅身;


以小損為無害,積損以致於滅生。


始以減一算,次以除本數,終以除一紀,未及中年,夭之大半。


仙子真人,憐而哀之。


雖有超脫之法,必先養壽之方。


審而用之,可延至大壽。


不憚修持,於日自有超凡之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1:32 | 只看該作者

養壽


《西山記》曰:雖知養生之理,不悟修行之法,則生亦不長;


雖知修煉之方,不知養壽之道,則修亦無驗。


故養壽者,凡以禁忌而防其禍。


行不多言,恐神散而損氣;


睡不張口,恐氣泄而損神。


臨危登峻則神飛,玩殺看斗則氣結,吊死問病則喜神自散,臥濕當風則真氣日弱。


古廟凶祠不可入,入之則神驚;


狂禽異獸不可戲,戲之則神恐。


對三光濡溺,折人年壽;


賀四重深恩,滅人大數。


飲宴於聖像之側,魂魄不安;


坐臥於墓塚之間,精神自散。


枯木大樹之下,不可息,防九陰之氣,觸人陽神;


深水大澤不可渡,恐至寒之性,逼人真氣。


出眾花卉不可折,防招妖狂入室;


非時果實不可食,防帶邪氣入腹。


忘言綺語,非患難不可頻說,說之減人正壽;


肥甘醇酒,非會合不可頻飲,飲之除人本祿。


負賢忘恩,必有禍應;


輕財毀物,自無福生。


大山勿深入,入之必凶;


美物勿酷愛,愛之勿吉。


損人傷物,以冤報冤,嫉賢妒能,以怨起怨,虛傳妄授,慢友輕師,此類或有觸犯,雖得正訣,遇異人,大道未就,先為此除其壽。


以罪當功,竟不能速成也。


善養壽者,以法修其內,以理驗其外。


修內則秘精修氣,安魂清神,形神俱妙,與天地齊年,煉神合道,超凡入聖也。


驗外則救貧濟苦,慈物利人,孝於家,忠於國,順於上,憐於下,害不就利,忙不求閑,凡以方便為心,勿以人我介意,方始奉道.多遇至人,自得真法。


及夫下功之後,少有患難,速得圓成,然是修養所致,亦是陰德報之。


苟不達養壽之宜,安得內外齊成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1:44 | 只看該作者

補內


《九天秘錄》曰:三清之下有三太,三太之內有二儀,二儀既判而列五帝,五帝既立而同一區。


此天地之內,上下有陰陽升降,東西有日月往來。


周而復始,運而不已,代謝循環,終無走失。


惟人也,以精為母,以氣為主。


五臟中各有精,精中生氣;


五臟中各有氣,氣中生神。


欲壽無窮,長生住世,煉精為丹,養氣為神。


真仙上聖,修真補內,不補外也。


內真外應,無施不可,有作必同,自凡而入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1:57 | 只看該作者

補內


《西山記》曰:男子先生右腎,以外精而內血,陰為理也;


女子先生左腎,以外血而內精,陽為裡也。


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膀胱,膀胱生三元,三元生三焦,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十系絡,一百八十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絡,一百八十纏絡生三萬六千孫絡,三萬六千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三百六十五骨生八萬四千毛竅。


胎完氣足,靈光入體,與母分離而為人也。


以內外言之,經絡之內以為內,肌膚之外而為外。


養命養其五臟,五臟為根,根固葉自茂矣。


養形養其五氣,五氣為源,源深流自長矣。


真氣大運隨天,元氣小運隨日。


春,肝旺脾弱,則養脾食甘物;


五穀中粳米、五果中棗肉、五畜中牛肉、五菜中葵菜。


清心無憂,憂則傷肝。


隱坐避風,因肝惡風也。


若日用之間卯時,以待小運。


日生元氣,傳送在肝,閑居冥目以養肝。


旬日見功,目可視秋毫。


若修煉下功,不必如此。


夏,心旺肺弱,則養肺食辛物:五穀中黃黍、五果中桃子、五畜中雞肉。


五菜中蔥菜。


清心少喜,喜多傷心。


靜坐避熱,以心惡熱。


若日用之間午時,以待小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2:14 | 只看該作者

補內


日生元氣,傳送在心,絕念安居以養心。


旬日見功,可氣通百脈。


修煉下功,亦不必如此。


秋,肺旺肝弱,則養肝食酸物:五穀中豆、五果中李子、五畜中犬肉、五菜中藿菜。


靜居避寒,寒則傷肺。


不要多悲,悲則損肝。


若日用之間酉時,以待小運。


日生元氣,傳送在肺,升身靜坐以養肺。


旬日見功,肌膚光澤。


若修煉下功,不必如此。


冬,腎旺心弱,則養心食苦物:五穀中小麥、五果中橘子、五畜中羊肉、五菜中薤菜。


清心無恐,恐則傷心,若日用之間子時,以待小運。


日生元氣,傳送在腎,斂身正坐以養腎,旬日見功,丹田自暖,氣力剛健。


若修煉下功,不必如此。


當四季,脾旺腎弱,養腎食咸物:五穀中粟米、五果中山藥、五畜中豬肉,五菜中韭菜。


安心無畏,畏則傷脾,靜坐避濕,濕則損脾也。


若日用之間戌辰丑未,以待小運。


日生元氣,傳送在脾。


風急震雷,透過膀胱,變為精華,真氣走失而火上起,肺開心沖肝浮膽橫,萬神以真火燒之,棄體外游,骨解筋伸,與死無異。


一泄一氣弱,百瀉一神去,千泄一臟損,已至枯竭,四大無主,乃曰死矣。


故真仙上聖,有還精之道。


若志在玄元,腎氣交心氣,積氣生液,如懸珠垂露,顆顆還於丹田,火候無差,自然凝結,形若彈丸,色同朱橘,氣中生氣,煉氣成神,身外有身,超凡入聖。


若以未悟清虛,甘做兒孫之牛馬,淫邪之心未息,亦不可深究房中之術,俱以借其陰貌,賺心氣下入黃庭,而腎氣不能上升,乃以龍盤虎繞,欲泄之前,棄其情愛。


一則孤坐斂身,雙手抱臍,使氣結為胎。


一則升身偃脊,斂身少時,使肘後飛入泥丸,以填血腦而後百骨充盈,有返老還童之驗矣。


嗟少學無知,欲采婦女之精氣以為陰丹,又煉無情之金石,取天地之秀氣,而為外丹。


餌之填精補海,幸而藥盛而時暫無損。


若以元陽耗散,而丹台空虛,餌之在腹,當有不救之疾。


取之於人,當有速亡之患。


返以神仙之法為誑,靜言思之,誰其過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2:26 | 只看該作者

補氣


《玉華靈書》曰:九天之上無陰,九地之下無陽。


元氣傳送,余氣在脾。


靜坐閉氣,多入少出,旬日見功,肢體光澤,經絡快暢。


若修煉下功,不必如此。


是五臟各有時,一臟旺而一臟弱,一氣盛而一氣衰。


損有餘,補不足,五臟既和,百骸自理;


百骸自理,萬病不生:萬病不生,千歲可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2:37 | 只看該作者

補氣


《西山記》曰:氣本無形,必賴有形之軀。


形全氣在,自可修補。


不擇老幼,所貴至誠,始終如一。


天皇聖胎秘用神訣,補氣之上法;


達摩胎息至理,補氣之中法;


其後因胎住息,因息就胎,扁鵲《靈樞》、葛洪注《胎息》,補氣之下法。


此外皆非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2:48 | 只看該作者

補精


《太上玄鏡》曰:純陽上升者,謂之氣;


純陰下降者,謂之液;


氣液相交,注於骨絡之間者,謂之髓;


氣液相交,出於膀胱之外者,謂之精。


內則心、腎、肝、肺、脾五臟也,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膽、胃六腑也。


外則皮膚毛髮、眼耳鼻舌、手足、榮衛、經絡穴四體也。


精者,心氣在肝,肝自生精,肝精不固,目眩無光;


心氣在肺,肺自生精,肺精不實,肌肉清弱;


心氣在腎,腎自生精,腎精不滿,神氣減少;


心氣在脾,脾自生精,脾精不堅,發齒自弱。


五臟之中,腎為精海,心為氣館。


真精在腎,余精自還下田。


真氣在心,余氣自朝中元。


思慮愁惱,其耗氣也,如漏鼎中之氣;


淫邪禍亂,其走精也,如析釜下之薪。


補下精之道,非但絕色,而房中最急慎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3:02 | 只看該作者

補精


《西山記》曰:天地,萬物之盜;


萬物,人之盜。


蓋陽升陰降,物受天地純粹之氣,陰精陽華,人食萬物充實之資,一飲一食,納之於胃,與真氣相合,傳流腎府。


虛氣充盈,對境生心,心火下逼,腎氣不能上升,左旋右盤。


地中升陽。


一百八十日到天。


其陽過乎天者,陽自陰中來。


陽負陰胎,陽戀陽住,陰為陽逼,復自天來。


故天中陰降,一百八十日到地。


其陰過乎地者,陰自陽中來,陰抱陽質,陰戀陰住,陽為陰逼,復自地起。


周而復還,並無走失。


尚有震動傾倒之愆,又況人腎為水也。


水中生氣,如煙似線,觸之則斷,撓之則散。


眼耳鼻舌身意,六欲傷於外;


喜怒哀樂好惡思,七情傷於中。


上則重樓走失,下則金龜拋泄。


如漏網包風,能無損乎?


不知補氣之道,如火消膏,積日復入輪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3:5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