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心悟】

 關閉 [複製鏈接]
30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27:12 | 只看該作者

藿香正氣散

 

治暑月貪涼飲冷,發為霍亂,腹痛吐瀉,憎寒壯熱。


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朮(土炒)、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甘草(炙,五分)、生薑(三片)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27:51 | 只看該作者

清暑益氣湯

 

預服此藥,以防暑氣。


黃?(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人參、當歸、陳皮、麥冬(去心)、炙甘草(各五分)、扁豆(二錢茯苓(七分)、升麻、柴胡、北五味(各三分)、神麯(四分)、黃柏、澤蘭(各二分)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28:12 | 只看該作者

疫癘

 

疫論已見首卷,分來路兩條,去路三條,治法五條,詳且盡矣。


大法,天行之氣,從經絡入,其證頭痛發熱,宜微散,香蘇散散之。


病氣傳染,從口鼻入,其證嘔惡胸滿,宜解穢神朮散和之。


若兩路之邪,歸並於裡,腹脹滿悶,譫語發狂,唇焦口渴者,治疫清涼散清之。


便閉不通者,加大黃下之。


其清涼散內,人中黃一味,乃退熱之要藥,解穢之靈丹,醫家缺而不備,安能取效?


復有虛人患疫,或病患變虛,或妄治變虛者,須用人參、白朮、當歸等藥,加入清涼藥內,以扶助正氣。


如或病氣漸退,正氣大虛,更宜補益正氣為主。


夫發散、解穢、清中、攻下四法外而以補法駕馭其間,此收效萬全之策也。


予嘗用麥冬、生地各一兩,加人參二三錢,以救津液。


又嘗用人參湯,送下加味枳朮丸,以治虛人鬱熱便閉之症病氣退而元氣安,遂恃為囊中活法,謹告同志,各自存神。


又有頭面腫大,名曰大頭瘟者頸項粗腫,名曰蝦蟆瘟者,古方普濟消毒飲並主之。


但頭腫之極,須用針砭,若醫者不究其理,患者畏而不行,多致潰裂腐爛而難救。


若頸腫之極,須用橘紅、淡鹽湯吐去其痰,再用前方倍甘桔主之,須宜早治,不可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28:48 | 只看該作者

香蘇散

 

(見太陽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29:03 | 只看該作者

神朮散

 

(見類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29:24 | 只看該作者

治疫清涼散

 

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荷葉(七分)、丹參(五錢)、柴胡(一錢五分)、人中黃水煎服。


如傷食胸滿,加麥芽,山楂、蘿卜子、陳皮;


脅下痞,加鱉甲,枳殼;


昏憒,譫語,加黃連。


熱甚大渴,能消水者,加石膏、天花粉、人參。


便閉不通,腹中脹痛者,加大黃下之。


虛人自汗多,倍加人參。


津液枯少,更加麥冬,生地。


若時行寒疫,不可輕用涼藥,宜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32:57 | 只看該作者

普濟消毒飲、針砭法

 

(並見頭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33:19 | 只看該作者

加味枳朮丸

 

(見腹痛。


制人中黃法、用竹筒兩頭留節,刮去青皮,開一孔,將甘草裝滿,仍用木屑塞口,融松香封固,用繩扎定,於臘月初一日,投廁缸中,一月足,取起,用水濯洗,然後劈開竹筒,將甘草晒乾,收藏聽用。


或問:香蘇散、神朮散,芳香藥也,人中黃,有穢氣者也,而皆以之解疫毒,消穢氣,何也?


不知邪客上焦,乃清虛之所,故用芳香以解之。


邪客中、下二焦,乃濁陰之所,疫毒至此,結而為穢,則非芳香所能解,必須以穢攻穢而穢氣始除,此人中黃之用,所以切當也夫病有先後,有部位,有變更,而用藥隨之,方為活法。


醫家常須識此,不只治疫一端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34:01 | 只看該作者

虛勞

 

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


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


此言氣虛之候也。


東垣宗其說,發補中益氣之論,卓立千古。


朱丹溪從而廣之,以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之勞心好色,內損腎元者,多屬真陰虧損,宜用六味東加知母,黃柏,補其陰而火自降,此又以血虛為言也。


後人論補氣者,則宗東垣,論補血者,則宗丹溪。


且曰水為天一之元,土為萬物之母,其說至為有理。


然而陽虛易補,陰虛難療。


治虛損者,當就其陰血未枯之時而早補之。


患虛損者,當就其真陰未槁之時而重養之,亦庶平其可矣。


凡虛勞之證,多見吐血、痰涌、發熱、夢遺、經閉,以及肺痿、肺疽、咽痛、音啞,側臥,傳尸、鬼注諸疾,今照葛仙翁《十藥神書》例,增損方法臚列於下,以便觀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34:18 | 只看該作者

甲字號方

 

止咳嗽為主。


余見虛損之成,多由於吐血。


吐血之因,多由於咳嗽,咳嗽之原,多起於風寒。


仲景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吐血者,用麻黃湯。


東垣師其意,改用人參麻黃芍藥湯可見咳嗽吐紅之症,多由於外感者,不可不察也。


余治外感咳嗽,用止嗽散加荊、防、蘇梗以散之。


散後肺虛,即用五味異功散,補脾土以生肺金。


虛中挾邪,則用團魚丸解之。


虛損漸成,咳嗽不止,乃用紫菀散、月華丸,清而補之。


此治虛咳之要訣也。


余詳本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34:37 | 只看該作者

止嗽散

 

(見後咳嗽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34:55 | 只看該作者

五味異功散

 

(即四君子東加陳皮,方見後。


治久咳不止,恐成勞瘵貝母(去心)、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去皮尖及雙仁者,各四錢)、大團魚(重十二兩以上者,去腸,一個)


上藥與魚同煮熟,取肉連汁食之,將藥渣焙乾為末,用魚骨煮汁一盞,和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麥冬湯下,日三服。


潤肺止嗽,並治肺痿。


人參(五分)、紫菀、知母(蒸)、貝母(去心)、桔梗、茯苓、真阿膠(蛤粉炒成珠,各一錢)


五味子、甘草(炙,各三分水煎服。


滋陰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消風熱,殺尸蟲,此陰虛天冬(去心蒸)、麥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熟地(九蒸晒)、山藥(乳蒸)、百部(蒸)


沙參(蒸)、川貝母(去心蒸)、真阿膠(各一兩)、茯苓(乳蒸)、獺肝、廣三七(各五錢)


用白菊花二兩,去蒂,桑葉二兩(經霜者)熬膏,將阿膠化入膏內,和藥稍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40:15 | 只看該作者

乙字號方

 

血虛火旺,加以醇酒炙爆之物,此乃熱氣騰沸,迫血妄行,名曰陽乘陰。


法當清降,四生丸等主之。


吐止後,則用六味地黃丸補之。


又如脈細沉遲,口舌清潤,平素體質虛寒,或兼受風冷之氣,此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名曰陰乘陽。


法當溫散,理中湯主之。


凡治血症不論陰陽,俱以照顧脾胃為收功良策。


誠以脾胃者,吉凶之關也。


書云:自上損下者,一損、損於肺,二損、損於肝,三損、損於脾,過於脾,則不可治。


自下損上者,一損、損於腎,二損、損於心,三損、損於胃,過於胃,則不可治。


所謂過於脾胃者,吐瀉是也。


古人有言,不問陰陽與冷熱,先將脾胃與安和。


丹溪云:凡血症,須用四君子之類以收功。


其言深有至理。


然而補脾養胃,不專在藥,而在飲食之得宜。


《難經》曰: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


誠以飲食之補,遠勝於藥耳。


世之治損者,亦可恍惚悟矣。


治陽盛陰虛,熱迫血而妄行,以致吐血、咯血、衄血,法當清降。


生地黃、生荷葉、生側柏葉、生艾葉(各等分細切,同搗極爛為丸,如雞子大。


每服一丸,水煎,去渣服。


吐甚者,用此丸煎湯,調下花蕊散一、二錢,尤佳。


能化瘀血為水,而不動臟腑,真神藥也。


花蕊石(一斤)、明硫黃(四兩入瓦罐內,封口,鐵線緊扎,鹽泥包裹,晒乾,硬炭圍定,煉二炷香,研細,篩過,每服二三錢,童便、熱酒調服。


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鬱金廣三七、荷葉(各七分)水煎,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和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40:32 | 只看該作者

六味地黃丸

 

滋益先天,生腎水,制虛火,乃醫門要藥,尤紅症之靈丹也。


見類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40:48 | 只看該作者

理中湯

 

(見中寒門)


治陰盛陽虛,不能統血,以致陰血走散,法當溫補。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各一錢)大棗二枚,生薑一片,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41:08 | 只看該作者

丙字號方

 

治大吐血,成升斗者。


先用花蕊散止之,隨用獨參湯補之,所謂血脫益氣,陽生陰長之理。


貧者以歸脾湯代之。


人參(去蘆,一兩)


水煎服,聽其熟睡,切勿驚醒,則陰血復生矣。


白朮、人參、當歸、棗仁(炒)、白芍(各一錢)、黃?(一錢五分)、遠志(去心泡,七分)、甘草(炙,五分)、元眼肉(五枚)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41:26 | 只看該作者

丁字號方

 

治咳嗽吐紅,漸成骨蒸勞熱之症。


如人胃強氣盛,大便結,脈有力,此陽盛生熱,法當清涼,清骨散主之。


若胃虛脾弱,大便溏,脈虛細,此陰虛發熱,法當養陰,逍遙散、四物湯主之。


若氣血兩虛而發熱者,八珍湯補之。


若元氣大虛,變症百出,難以名狀,不問其脈不論其病,但用人參養榮湯,諸症自退。


經云:甘溫能除大熱,如或誤用寒涼,反伐生氣多致不救。


柴胡、白芍(各一錢)、秦艽(七分)、甘草(五分)、丹皮、地骨皮、青蒿、鱉甲(各一錢二分)、知母黃芩、胡黃連(各四分)水煎服。


加童便尤妙,凡逍遙、四物、八珍方內,皆可加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41:45 | 只看該作者

逍遙散

 

(方見類中)


治肝經血虛,煩躁,口渴,胸脅刺痛,頭眩,心悸,頰赤,口苦發熱盜汗,食少嗜臥。


又治女人經血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


並治室女經閉,痰嗽潮熱,肌瘦勞熱等證。


大熟地(自製)、當歸、白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五分)水煎服。


加丹皮、麥冬、玉竹、山藥、茯苓,退虛熱至效。


治氣血虛,發熱、潮熱。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熟地、當歸、白芍(各一錢)、川芎(五分)棗二枚,水煎服。


本方加黃?、肉桂,名十全大補湯。


加丹皮、黑山梔、柴胡,名加味八珍湯。


白芍(炒,二錢)、人參、黃、(蜜)、當歸、白朮、熟地(各一錢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42:03 | 只看該作者

戊字號方

 

治肺痿肺癰。


久咳不止,時吐白沫,如米粥者,名曰肺痿,此火盛金傷,肺熱而金化也保和湯主之。


咳嗽吐膿血,咳引胸中痛,此肺內生毒也,名曰肺癰,加味桔梗湯主之。


治肺痿。


知母(蒸,五分)、貝母(二錢)、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一錢)、苡仁(五錢)、北五味(十粒)、甘草桔梗、馬兜鈴、百合、阿膠(蛤粉炒成珠,各八分)、薄荷(二分)水煎,入飴糖一匙,溫服。


虛者,加人參。


治肺癰。


桔梗(去蘆)、白芨、橘紅、甜葶藶(微炒,各八分)、甘草節、貝母(各一錢五分)、苡仁、金銀花(各五錢)


水煎服。


初起,加荊芥、防風各一錢;潰後,加人參、黃、各一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5:42:22 | 只看該作者

己字號方

 

治咽痛音啞喉瘡。


夫勞症至此,乃真陰枯涸,虛陽上泛之危症,多屬難起。


宜用六味丸滋腎水,而以治標之法佐之可也。


治咽痛。


百藥煎(五錢)、硼砂(一錢五分)、甘草(二錢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食後細細咽之。


治音啞。


白蜜(一斤)、川貝母(去心,為末,一兩)、款冬花(去梗為末,二兩)、胡桃肉(去衣研爛,十二上四味和勻。


飯後蒸熟,不拘時,開水點服。


治喉瘡,並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諸症。


真青黛、蒲黃(炒)、黃柏(炒)、人中白(各一兩)、冰片(三分)、硼砂(五錢)共為細末。


吹喉極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0:35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