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14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7:12 | 只看該作者

翌日複診


咽喉腫痛已緩,勉可通氣,頭面疹點雖深赤,其氣有回意,擬用至寶丹一粒先化服又方:生地汁30克,大黃3克,犀角、羚羊各1.5克,磨汁,鮮蒲公英6Q克,搗汁、竹瀝24克,和勻燙微溫,分三服,居間仍以前五汁當茶。


越日複診,喉腫漸消,神識漸清,仍用前方去至寶,生地加為45克,大黃加為4.5克,藥後得大便暢行一次。


又越日複診,上半身點粒漸化,神清氣平,已能進稀粥,以歸地養營,竹葉石膏去參,半,復脈去薑、桂等收功全愈。


(《冉雪峰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7:25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喉疹,又名疫喉疹,係指因疫毒之邪,從口鼻而入,當肺胃蘊熱相搏,而致熱毒上攻咽喉之病證。


治宜疏散解毒,清熱生津之劑。


例一初診時正值症勢急劇變化,速予表散清熱之劑,使邪熱退卻,繼以清熱養陰收功。


例二熱毒頗劇,服藥不得咽下,葉天士云「熱甚拒藥,徒用煎劑無益」。


本案始仿五汁飲,投以甘潤清涼,如得上池玉液,病機乃緩。


且因痧點遲出,若遽爾重劑清裡,則內攻必可生變,醫者不可不慎。


後續用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養營等法,其病獲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7:41 | 只看該作者

(十六)喉癰

 

例一


沈××,女,30歲。


門診號:31582, 初診日期:1962年9月14日。


咽痛一周,咽飲艱難,痛引左耳竅,左頷下亦有核腫,身熱頭痛,痰多,曾注射青黴素無效。


左側咽部紅腫散漫,觸之堅硬。


脈左細數右滑數,苔黏膩。


辨證:胃火上升,痰熱內蘊。


治法:泄熱消腫,防其釀膿。


方藥:生赤芍9克,粉丹皮9克,炙僵蠶9克,牛蒡子9克,白桔梗3克,生甘草2.4克,嫩射干3克,山豆根9克,掛金燈9克,杭菊花9克,銀花9克,肥知母9克,淡黃芩6克。


外用珠黃青吹口散,並用明達氏漱口液漱口,囑服藥2劑。


9月16日仍覺咽痛,吞咽不利,檢視右咽關紅腫突出,觸之未軟,上方續服2劑。


9月18日喉癰釀膿已熟,左咽失紅腫高突,光亮,頂軟,予以刺破,流出膿液甚多,原方去牛蒡子,再服3劑。


9月21日,咽痛好轉,咽部紅腫消退,左頷下核腫已無壓痛,惟左耳尚有牽引之痛。


前方去射干,僵蠶,囑服4劑。


前後病程共二周。


(張贊臣主治,陳之才整理:喉癰的辨證施治,《中醫雜誌》9:10,1964)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7:5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沈××,女,21歲,門診號:32960, 初診日期:1962年10月12日。


以往有咽痛史,遇勞輒發,10月4日起覺咽痛,伴有發熱,繼則咽喉腫脹,疼痛更甚,治療不效。


體溫39℃,右咽關後紅腫高突,不能咽飲,診為扁桃體周圍膿腫,用注射器抽得膿液:毫升。


暫給西藥服用與漱口。


翌日來診,體溫38.1℃,頭痛乏力,無惡寒,右頷下腫脹掀紅,右乳蛾後面紅腫高突,及於懸雍垂,表面有白腐,不光滑,以壓舌板觸之尚有堅硬之感,大便雖每日一次,但於結。


脈數,苔膩帶糙。


辨證:痰熱內蘊。


治法:消腫清熱解毒。


方藥:生赤芍6克,炙僵蠶9克,牛蒡子9克,象貝母9克,白桔梗3克,生甘草2.4克,山豆根9克,掛金燈9克,金銀花9克,連翹殼9克,芙蓉花4.5克,外吹喉科牛黃散,右頷下外敷芙蓉坎膏。


服藥四劑後熱退而腫不消,每日抽膿,膿出不多,每次僅7毫升左右。


10月16日,因局部高腫,而頂端無軟,大便仍燥結,故在原方中加用丹皮4.5克、玄明粉9克(衝)。


10月17日,大便解二次,腫痛見減,又抽得膿液少許,內服方僅玄明粉減為4.5克,再服2劑。


11月18日至19日,咽頭腫勢漸退,吞咽稍利,頷下之腫塊亦消,惟右耳尚有輕微脹感,情況續有好轉。


進清熱消腫利咽之劑,右喉癰腫脹散漫不收,雖有化膿之象,但根堅不軟,脈象細數,苔膩帶糙,此內熱不清,痰瘀凝結不化所致,再與苦降消腫而化痰熱。


細川連1.5克,生赤芍9克,粉丹皮9克,牛蒡子9克,掛金燈9克,山豆根9克,白桔梗3克,生甘草2.4克,金鑰匙3克,金銀花9克,連翹殼9克,生薑9克,生薑皮9克,去外敷藥。


10月20日:紅腫續退,膿已無。


10月21日開始吃粥,續服上方5劑。


至10月26日病癒出院,共住院15日,前後病程二十二日,與代茶方帶回調理:山豆根4.5克,白桔梗2.4克,生甘草1.5克,京元參4.5克,金鑰匙2.4克,煎湯代茶連服七日。


(張贊臣主治,陳之才整理:喉癰的辨證施治《中醫雜誌》9:11,1964)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8:07 | 只看該作者

怦按


喉癰係指發於喉間及其附近癰瘍的總稱。


相當於咽部膿腫等病。


例一證屬胃火上升,痰熱內蘊,急以泄熱消腫,「以消為貴」,但如消之不應,則當促其早日成膿,刺破潰膿,毒隨膿泄而愈。


例二始用清熱解毒消腫之劑,配合穿刺抽膿,但仍根堅不軟,係因內熱不清,痰瘀凝結不化之故,續用苦降消腫、清化痰熱之法而愈,並與代茶飲方清解餘熱,以防復燃。


張氏案方貼切,藥用頗具特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8:19 | 只看該作者

(十七)白喉

 

例一


劉××,男,21歲。


高熱煩渴,目赤聲啞,口臭氣促,咽喉紅腫,白膜滿布,妨於咽飲,小溲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燥,脈象洪數。


辨證:燥熱傷陰,復感疫毒之氣,肺胃同病,發為白喉。


治法:清熱養陰,涼血解毒。


方藥,養陰清肺湯加味。


元參9克,生地9克,麥門冬9克,川貝母6克,丹皮6克,甘草3克,炒白芍6克,薄荷1.5克,生石膏30克,元明粉9克,知母9克,另用錫類散外吹患處。


水煎一日夜服完,熱減神清,白膜未再發展,大便暢行,轉方去元明粉,再進2劑,病勢大減。


再診去知母,加金銀花12克,又服3劑,白膜消失,續以養正湯4劑,調理而安。


玉竹參15克,製首烏12克,當歸9克,熟地12克,生地9克,淮山藥12克,茯苓6克,女貞子9克,麥門冬6克,白芍6克,天花粉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隔日1劑。


(賴良蒲《蒲園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8:50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孫某,20歲。


得白喉症,屢經醫治,不外《白喉忌表抉微》諸方加減,病日增重。


醫者諉謂不治,始延愚為診視。


喉關純白,黏涎甚多,須臾滿口,即須吐出。


脈細弱而數,舌胖嫩淡紅,知係脾腎兩虛,腎虛氣化不攝,則陰火上逆,痰水上泛,而脾土虛損,又不能制之,故其咽喉腫疼黏涎若是之多也。


投以六味地黃湯,滋補脾腎以清虛火,又加於朮,少加蘇子,制痰水上泛。


方藥:大熟地18克,淮山藥12克(生打),山萸肉6克,雲茯苓9克,粉丹皮4.5克,福澤瀉4.5克,生於朮4.5克,蘇子2.4克,連服10劑而愈。


(《重印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張錫純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9:00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白喉係指能相互傳染的「疫喉」。


《重樓玉鑰》云:「喉間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


……一經誤治,遂至不救。


本病係因瘟邪疫毒侵襲,且與天時燥氣流行,內則肺腎陰虛,腸胃積熱所致。


例一肺陰大傷,胃熱甚熾,急投大劑養陰清肺湯,生津潤肺,佐以清熱通便,則肺胃蘊熱得以下行,再加解毒以清餘氛,最後培元固本而收功。


另外,白喉由燥熱而致者較多,而因表邪誘發者亦頗常見。


例二屢經醫治,已見脾腎兩虛,陰火上逆之象,法用滋補脾腎,清虛火、制痰水而治癒。


蓋實火易清而陰火難平,虛實不辨則舉棋便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9:09 | 只看該作者

(十八)梅核氣

 

例一


楊某,男,65歲, 初診日期:1965年10月28日。


十年來,自覺咽中梗阻,胸悶,經四個月的治療已緩解。


1963年曾復發一次,近日來又覺咽間氣堵,胸悶不暢。


六脈沉滑,舌正苔黃膩。


檢查無腫瘤。


辨證:痰濕阻滯,胸中氣機不利,此謂梅核氣。


治法:開胸降逆,理氣豁痰。


方藥:蘇梗3克,厚朴3克,法半夏6克,陳皮3克,茯苓6克,大腹皮3克,白芥子(炒)3克,薤白6克,炒萊菔子3克,降香1.5克,竹茹3克,白通草3克,路路通3克,10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9:23 | 只看該作者

11月8日(二診)


服上藥,自覺咽間堵塞減輕,但偶而稍阻,食納無味,晨起痰多色灰,失眠,夜間尿頻量多,大便正常,有低熱。


脈轉微滑,舌正苔穢膩。


濕痰見消,仍宜降氣、和胃、化痰為治。


原方去薤白、陳皮,加黃連1.5克、香櫞皮3克,白芥子加1.5克。


10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9:33 | 只看該作者

11月22日(三診)


服藥後,咽間梗阻消失,低熱已退,食納、睡眠、二便均正常。


不再服藥,避免精神刺激,飲食調理為宜。


(《蒲輔周醫療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9:4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儲××,女,52歲。


自覺咽中有異物感已三年,時輕時重,去年來症狀加重,咽仲介介如梗狀,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伴有胸悶吊痛,口膩目酸等症。


平時多鬱善怒,情懷不暢,肝氣不舒,氣滯痰凝,鬱而化火,上阻於咽嗌之間,遂成此症。


病屬梅核氣,須開展胸襟,再以理氣化痰清火之藥調之。


昆布10克,海藻10克,海浮石10克,旋覆花6克(包)夏枯草10克,瓜萎皮10克,川鬱金6克,青陳皮各5克,黛蛤散(包)12克,桔梗1.5克,丹皮6克,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09:57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胸悶及吊痛好轉,咽中梗阻依然,且有悲傷欲哭,呵欠連連及大便乾燥等臟躁證,再參甘緩潤燥之品,原方去昆布、海藻,加炙甘草3克、小麥15克、大棗3枚,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10:09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症狀續有好轉,但頸部尚覺吊痛,心中有火辣之感。


以初診原方加鉤藤10克(後下),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10:22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咽中梗阻,悲傷欲哭等症均有好轉,但胸部尚感吊痛,舌苔黃膩。


昆布10克,海藻10克,海浮石12克,旋覆花(包)6克,夏枯草10克,桔梗1.5克,青陳皮各5克,川鬱金6克,黛蛤散12克(包)丹皮6克,製半夏5克,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10:34 | 只看該作者

五診


諸恙皆減,舌苔黃膩漸化,但頸部尚感吊痛,引及耳中,原方加鉤藤10克(後下)五月後隨訪病已痊癒,未再復發。


《許履和外科醫案醫話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10:44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梅核氣係因情志鬱結,肝氣夾痰所致病證。


自覺咽中有如梅核異物阻塞,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例一為氣鬱而致痰濕阻滯,以《金匱》半夏厚朴湯加減而治癒。


例二不但氣鬱痰凝,而肝火亦旺。


許氏自擬理氣化痰,清肝解鬱之劑,照顧全面,療效尚好,並認為較《金匱》半夏厚朴湯功效尤佳,可供參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10:55 | 只看該作者

(十九)口臭

 

例一


陳某,女,32歲。


口氣臭穢已數月,服藥無效。


症見口臭,唇口乾燥,舌質潤,苔薄黃膩,脈微細數。


二便正常,雖思水,俱所飲不多。


辨證:脾胃伏火。


洽法:升清降濁,佐以清胃熱之劑。


方藥:生石膏30克,升麻10克,細辛4克,焦黃柏10克,杭芍12克,水煎服。


外用方:吳萸6克,黃連6克,共研細末,醋炒,包兩足心湧泉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11:07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服上方3劑後,口臭已大為減少。


脈轉細。


仍口唇乾燥,此乃胃經伏火雖除,但肺胃津液仍傷。


擬方以滋津潤燥調治。


方藥:黑豆10克,綠豆IQ克,桑葉10克,石斛10克,杭芍10克,沙參15克,元參IQ克,麥冬15克,服5劑,口臭全消,口唇轉潤而愈。


(《戴麗三醫療經驗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7:11:17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孫某,女,37歲。


患者訴口噴臭氣,嘴唇乾燥,已有20年。


似屬胃火。


細詢之,下肢冰冷,視苔色正常,切脈細弱。


乃虛陽上越。


正治不效,當反佐以取之。


擬引火歸源法。


方藥:制附片4.5克,肉桂粉1.2克(吞服)炮薑3克,薑川連0.6克,阿膠珠6克,炒當歸9克,大自芍9克,川石斛12克,麥門冬9克,雲茯苓9克,服藥4劑,口臭見減。


原方制附片改為9克,肉桂粉改為1.5克,炮薑改為6克,再加生地9克,黨參12克。


又服10劑,口不臭,唇不燥,下肢轉溫暖,細弱之脈轉為細而有力,乃以原方15倍量,再以川斷90克,木瓜135克,枸杞子135克,菟絲子120克,炙黃耆120克,炙甘草24克,紅棗30個,如法煎成膏滋藥,每日二次,每次一匙,開水沖服,以鞏固療效。


(鄒雲翔經驗,黃新吾整理:反佐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新醫藥雜誌》6:11,1978)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1:57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