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132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3:45 | 只看該作者

8月8日


前方進10劑,病情較前好轉,但仍有新發水皰,便乾。


舌苔白兼膩,脈弦滑。


仍用前法加減:加入大黃9克,桃仁3克,野菊花15克,連翹9克,白蘚皮31克,;


去生芡實、乾地黃、苦參、龍葵、六一散,再進10劑。


強的松仍維持每日量60毫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4:01 | 只看該作者

8月25日


皮損較前乾燥,仍有少量新皰,大便已調,一般情況好,強的松每日量60毫克,舌苔白兼膩,脈弦微緩,前方不變,再進10劑。


10月20日:病情穩定,未見新發皰疹,強的松每日量已減至15毫克,舌苔白,脈緩,改服丸藥調理。


除濕丸:每日6克。


白朮膏:每日一匙。


參茸衛生丸:每日1/3丸。


本例共服湯藥60劑,歷時92天。


附方:①袪濕散:大黃麵30克,黃芩麵30克,寒水石麵30克,青黛麵3克,②甘草油:甘草10克,植物油100毫升,甘草浸入植物油內一晝夜,文火炸至焦黃,離火濾過,去渣備用。


③白朮散:單味白朮煉蜜成膏。


(《北京市老中醫經驗選編》趙炳南治案,張志禮等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4:12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天皰瘡以其瘡形如水皰,皮薄而澤,發病又與天行時氣(多為風熱暑濕之邪)有關,故名。


其發病內因多屬心火,脾濕蘊蒸,常發於兒童。


此案的治療不論內服外治,均著重於除濕清熱。


但在治療後期則適當照顧脾腎,培補先天、後天,有利於成人患者疔效的鞏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4:23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九)丹毒

 

例一


應××,女,37歲。


初診日期:1972年4月27日。


患者前天左足背及左小腿紅腫脹痛,局部發熱,行走時脹痛加劇;


口渴,思冷飲,不思食,時而嘔逆,尿短赤,大使三日未行,伴有發熱。


既往無類似病史。


檢查:體溫39℃,呈昏睡狀態,問之不語,表情痛苦,面赤唇焦;


左足背及左小腿下1/3皮色紅赤,形如雲片,略腫,局部捫之的手。


白細胞計數20,300/立方毫米。


脈弦數有力,舌尖紅,苔黃。


辨證:濕熱下注,火毒攻心(左小腿丹毒)。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護心。


方藥:銀花24克,公英24克,大青葉10克,連翹18克,黃連6克,生梔子10克,歸尾10克,赤芍10克,車前子10克,生地20克,豬苓10克,燈芯炭10克,薄荷3克,川軍10克(包)綠豆衣10克,陳皮6克,每日2劑,每六小時服一次。


另服梅花點舌丹,每次一丸,每四小時一次。


外用:外敷雄黃軟膏,每日二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4:34 | 只看該作者

4月12日(複診)


服上方3劑,神志清,嘔逆已止,疼痛減輕,大便已通,稍能進食,局部皮膚赤紅變淺。


體溫漸退(37℃),白細胞計數:12,000/立方毫米。


舌苔薄黃,脈弦略數。


依前方加減:銀花20克,公英25克,連翹20克,赤芍10克,當歸10克,生梔子10克,豬苓10克,川軍3克,車前子10克,牛膝10克,甘草3克,生地15克,條芩10克,黃連3克,每日一付半,每八小時服藥一次。


外用:外敷芙蓉軟膏,一日二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4:45 | 只看該作者

4月15日(三診)


一切恢復正常,左足及左小腿皮色亦恢復正常。


囑繼續按前方服藥四劑,每日一劑,以鞏固療效。


隨訪四年,未再復發。


(《房芝萱外科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4:59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商××,男,47歲。


病歷號20092, 初診日期:1957年11月4日。


患者近十年來每於感冒,勞累或步行過多後,左小腿即驟然掀紅腫痛,同時惡寒身熱,體溫高達40℃左右。


每次用抗菌素治療後,病情始見平伏,初發時每半年發作一次,隨後漸趨頻繁,甚則每月發作二次。


這次來診已發病六天,右小腿焮紅腫脹,灼熱疼痛,體溫39℃。


左側鼠蹊部淋巴結腫痛。


脈象滑數,舌質紅、苔黃。


辨證:濕熱下注,化為火毒,發為流火(西醫診斷:慢性丹毒,急性發作)。


治法:利濕清熱,涼血解毒。


方藥:丹皮4.5克,赤芍4.5克,黃芩4.5克,忍冬藤9克,生苡仁9克,澤瀉9克,二妙丸9克(包)六一散9克(包)赤苓9克,大貝母9克,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5:09 | 只看該作者

11月8日(二診)


服前方3劑後,紅腫漸退,又繼服二劑,改為每日口服二妙丸9克,共半月。


服藥期間,焮紅腫脹全消而愈。


一年半後追蹤,丹毒未見復發。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5:20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例一、例二均生於脛腿部,一般稱之為「流火」,例一辨證屬濕熱下注,火毒攻心,房氏治以清熱利濕,解毒護心法為主,佐以涼血活血。


另服梅花點舌丹(《外科全生集》方)及先後外敷雄黃軟膏、芙蓉軟膏者、功能消腫定痛。


例二為慢性丹毒,反復發作已有10年,雖在治法上亦宜利濕清熱、涼血解毒,但疏方與例一有所不同。


朱氏治慢性丹毒,常用二妙丸入湯劑中煎服,而其主要經驗是在急性發作後,繼續常服蒼朮膏(有兩種配方:①蒼朮1000克,②蒼朮1,000克,當歸90克,白蘚皮60克。


製法:上藥加水連熬三次取汁,文火煎成濃膏,加蜂蜜250克,調和成膏),認為蒼朮健脾澡濕,能增強患者抗病力,防制其發作,亦即「緩則治其本」之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5:33 | 只看該作者

(三十)蛇竄瘡


王××,女,33歲,病歷號:11931。


初診日期1958年4月4日。


左腰部及左大腿出現集簇小水皰,劇痛已三天。


七天前左腰部及左大腿外側出現大片紅斑、小水皰、刺痛加重,不敢觸碰,坐立不安,雖服止痛片亦未解痛。


大便乾結。


檢查:左側腰部及沿左大腿外側,相當於腰1~2節段,可見成片集簇之小水皰,部分為血皰,基底潮紅。


脈弦而帶數,舌苔薄黃。


診斷:蛇竄瘡(西醫診斷:帶狀皰疹)。


辨證:心肝二經之火內鬱。


治法:瀉心肝之火熱。


方藥:川連9克,黃芩9克,焦山梔9克,大青葉9克,番瀉葉9克,銀花9克,連翹9克,赤芍9克,花粉9克,青黛1.5克,水煎服。


外用玉露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5:47 | 只看該作者

4月6日(二診)


服二劑後,水皰已見結痂,刺痛明顯減輕,大便三日未行,舌苔黃糙,脈弦數。


方擬通腑泄熱。


生川軍6克(後入)黃芩9克,焦山梔6克,大青葉6克,連翹9克,丹皮9克,赤芍9克,忍冬藤9克,2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6:08 | 只看該作者

4月8日(三診)


皰疹大部乾結,疼痛基本消失,大便暢通。


前方去大黃加花粉9克。


2劑後治癒。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6:24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蛇竄瘡多發於腰肋部,又名纏腰蛇丹,西醫名帶狀皰疹。


中醫認為多由心肝二經風火,或脾肺二經濕熱所致。


此案所用係清營瀉火、涼血解毒法。


後因患者便結,參入通腑泄熱之品,辨證確而用藥當。


外用芙蓉膏,可加強清熱緩痛之效,全案證方較為熨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6:35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一)濕疹

 

例一


徐某,男,30歲。


初診日期:1971年4月12日。


患者半月前腹部出現紅色疙瘩,搔癢,晚間尤甚,搔後皮疹增大,流黃水,局部皮膚大片發紅,逐漸延及腰部、軀幹等處。


診斷為急性濕疹。


曾服「苯海拉明」,靜脈注射「溴化鈣」局部用醋洗均未見效。


大便乾,小便黃,口渴思飲。


檢查:胸背部皮膚輕度潮紅,有散在紅色小丘疹,自米粒大至高梁米粒大,下腹部及腰部呈大片集簇性排列,並摻雜有小水皰,部分丘疹頂部抓破有少量滲出液及結痂,臀部也有類似皮疹。


脈沉細稍數,舌苔薄白。


辨證:濕熱蘊久化熱,發為急性濕瘍,熱重於濕。


治法:清熱涼血利濕。


方藥:膽草9克,黃芩9克,梔子9克,生地30克,赤芍15克,茵陳15克,紫草根12克,地膚子15克,茅根15克,生甘草6克,上方服21劑後,皮疹逐漸消退,疹色變淡,腹部、股內側偶爾出現紅色小丘疹,兼見有風團樣損害。


按前法佐以養血涼肝之劑。


膽草9克,黃芩9克,生地30克,赤芍15克,當歸12克,茵陳15克,女貞子30克,旱蓮草12克,刺蒺藜15克,生甘草6克,上方繼服15劑,皮損消失,臨床治癒。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6:4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張某某,男,47歲, 初診日期1971年3月23日。


患者六年前開始全身泛發暗紅色丘疹。


檢查:全身泛發暗紅丘疹,除面部外,全身皮膚粗糙、角化,皮紋理增粗、肥厚,有色素沉著,呈深褐色,散在明顯的抓痕血痂,脈弦滑,舌苔白膩、舌質紅。


辨證:濕毒內蘊,發於肌膚(西醫診斷為泛發性濕疹)。


洽法:除濕潤膚,解毒止癢。


方藥:全蟲9克,白蘚皮45克,地膚子30至川槿皮9克,乾生地30克,威靈仙15克,槐花30克,蒼耳子9克,苦參15克,陳皮6克,外用龍膽草90克,豨薟草30克,川椒9克。


水煎,外洗。


4月3日,服藥三劑後,癢稍有緩解。


其餘未見好轉,改用清熱除濕法,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5克,川軍12克,黃柏12克,黃芩12克,川槿皮30克,生白朮15克,赤苓皮15克,白蘚皮60克,乾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蒼耳子9克。


外用大楓子油2瓶,如意金黃散4袋,外撲。


5月5日前服10餘劑,變化不大,改用秦艽丸方加減:秦艽15克,烏蛇9克,防風9克,黃耆15克,苦參15克,漏蘆9克,黃連6克,白蘚皮30克,威靈仙30克,連續服用20餘劑,明顯好轉,皮損面變薄、轉軟化,搔癢基本消失。


以後改用秦艽丸服半月餘,6月中旬複診時,全身皮膚已恢復正常,癢止,近期臨床治癒。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6:56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朱××,女,32歲,病歷號:129809, 初診日期:1967年1月3日。


一月來先於臉頰皮膚潮紅、浸潤,並見細薄鱗屑。


脈弦細,舌淡、苔薄布。


辨證:面遊風,風燥傷血(西醫診斷:脂溢性濕疹)。


治法:養血祛風。


方藥:生熟地各9克,丹參9克,荊芥9克,苦參9克,白蘚皮9克,枇杷葉9至桑白皮9克,忍冬藤9至生甘草6克,五劑。


外用青白散香油調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7:08 | 只看該作者

1月9日(二診)


藥後,臉面脫屑減少,瘙癢亦見明顯減輕,但雙前臂又見新起斑丘疹,近日來腰疼,轉側不利。


仍宗前方去忍冬藤,加川斷9克,狗脊9克,再服5劑,基本治癒。


青白散:青黛30克,海螵蛸末90克,煅石膏末370克,冰片3克,先將青黛研細,次加海螵蛸末研和,後加煅石膏末研和;


冰片入研缽內輕輕研細,加入上藥少許研和,再加全部藥末研和用。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7:21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濕疹多由風濕熱邪客於肌膚所致,病久則易耗血、生風生燥,風燥鬱滯則肌膚失榮,而使濕疹呈現慢性發作的情況。


例一為急性濕疹,辨證屬濕熱蘊久化熱,由於熱重於濕,故治以清熱涼血利濕法,後佐以涼肝之品。


證方貼切。


例二為慢性繼發性濕疹,劇癢6年,初診辨證為濕毒內蘊,洽以清化濕毒為主,佐以養營通絡之品,曾一度用龍膽瀉肝湯治療乏效,後治以祛風通絡為主,清化濕熱為輔,方用秦艽丸(《證治準繩》方)加減而效。


此案三易其方,以患者全身泛發,皮損劇癢,說明邪鬱乾表不散為其主要矛盾,濕毒為次要矛盾,故改秦艽丸加減,例三為脂溢性濕疹,發於面部者,中醫名為「面遊風」,證屬風燥傷血。


治以養血潤燥,消風止癢,方治頗為對證。


外用青白散有收濕止癢、消炎退腫之效,除主治濕疹外,亦可用於過敏性皮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7:48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二)風癬


杜××,女,39歲,工人,病歷號:217683。


初診日期:1967年8月24日。


全身泛發皮癬二年。


二年來先後乾頸後,兩時伸側、下肢等處起成片皮癬,瘙癢無度,晝輕暮重,難於入眠,屢治無效。


皮膚檢查:頸後、雙時伸側、前胸、下肢等處,有較為對稱成片輕度苔蘚化皮損,呈淡紅色,瘙痕累累,結有血痂,稍見溢水。


脈弦細,苔黃膩。


辨證:風癬,血熱內盛,風勝化燥(西醫診斷: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洽法:涼血清熱,消風止癢。


方藥:皮癬湯(經驗方)加減。


生地15克,丹參9克,赤芍9克,荊芥9克,防風6克,茜草9克,馬尾連9克,黃芩9克,蒼耳子9克,白蘚皮9克,地膚子9克,水煎服,每日:劑,二次分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38:00 | 只看該作者

8月31日(二診)


服前方七劑後,大部分皮損顯著變薄,略見脫屑,癢減。


繼以前方加紅花9克,以活血消風,眼藥十劑後,病情略見起伏,此後斷續治療約兩個月,在前方中加熟地12克,何首烏9克,以養血潤燥,消風止癢,局部外搽苦參酒而治癒。


苦參酒:苦參310克,百部90克,野菊花90克,鳳眼草90克,樟腦125克,將前四種藥裝入大口瓶內,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毫升,泡七天後去渣,加樟腦溶化後備用。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1:50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