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仁齋直指方論】

 關閉 [複製鏈接]
321#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0:59:34 | 只看該作者

備急大黃丸】 


治心腹諸猝疼痛百病。(方見內傷門。)


絞腸沙作痛,以樟木煎湯大吐,或白礬調湯吐之,鹽亦可探吐,宜刺委中出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2#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03:06 | 只看該作者

脅痛


(新增)


【脅痛方論】


《內經》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虛則目 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又曰:怒則氣逆,虛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蓋心主血,肝納血。


因大怒而血不歸經,或隨氣而上,出於口鼻,或留於本經而為脅痛,又或歲木太過而木氣自甚,或是亦肝木有餘之證也。


外有傷寒,發寒熱而脅痛者,足少陽膽、足厥陰肝二經病也,治以小柴胡湯,無有不效者。


丹溪曰:脅痛者,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有痰流注。


肝急木氣實,用蒼朮、川芎、青皮、當歸之類。


痛甚者,肝火盛,以當歸龍薈丸,薑汁下,是瀉火之要藥。


死血用桃仁、紅花、川芎。


痰流注,以二陳東加南星、蒼朮、川芎。


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撫芎、川芎、蒼朮。


血病入血藥中,行血故也。


去滯氣須用青皮,青皮乃肝膽兩經之藥也。


左金丸 瀉肝火,行溫,為熱甚之反佐。


黃連(六錢) 吳茱萸(一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三五十丸,淡薑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3#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03:31 | 只看該作者

當歸龍薈丸】 


治內有濕熱,兩脅痛。


先以琥珀膏貼痛處,卻以生薑汁吞此丸。


痛甚者,須炒令熱服。


龍膽草 當歸 大梔子 黃連 黃芩(各一兩) 大黃 蘆薈(各半兩) 木香(一錢半) 黃柏上十味為末,面糊丸。


一方加柴胡、川芎各半兩。


又方加青黛半兩。


蜜丸,治脅痛;


面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4#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03:52 | 只看該作者

推氣散】 


治右脅疼痛,脹滿不食。


枳殼 桂心 片子薑黃(各半兩。一本作僵蠶) 甘草(炙,一錢半)


上為末。


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酒亦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5#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04:12 | 只看該作者

枳芎散】 


治左脅痛刺,不可忍者。


枳實(炒) 川芎(各半兩) 粉草(炙,一錢半)


上為末。


每服二錢,薑、棗湯下,酒亦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6#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04: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2-5 01:06 編輯

鹽煎散(《和劑方》) 


治男婦人一切冷氣攻上,胸脅刺痛不能已,及脾胃虛冷嘔吐泄瀉,膀砂仁 甘草(炙) 茯苓 草果仁(去皮煨) 肉豆蔻 川芎(洗) 茴香(炒) 蓽澄茄 大麥芽上 咀。


每且三錢,水一盞,入鹽少許,煎七分,去渣,空心溫服。


小柴胡湯(見 瘧門)、二陳湯(見痰飲門)、琥珀膏(見積聚門。)


謹按:丹溪曰:脅痛,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有痰流注。


予每度之,凡左脅痛甚者,即宜用鹽煎散、順氣丸等藥,辛溫之劑以治是也。


又嘗論曰:左脅痛、胃脘痛,婦人多有之,以憂思忿怒之氣素蓄於中,發則上衝,被濕痰、死血阻滯,其氣不得條達,故治婦人諸痛諸疾,必以行氣開鬱為主,而破血散火兼之,庶乎得法矣。


諺云:香附、縮砂,婦人之至寶。


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7#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07:00 | 只看該作者

附:內傷


(新增傷食、調理脾胃)


【辨脈法】


古人以脈上辨內外傷於人迎、氣口,人迎脈大於氣口為外傷;


氣口脈大於人迎為內傷。


此辨左手於乃氣不所氣不所獨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09:04 | 只看該作者

辨陰證陽證


甚哉!


陰陽之證不可不詳也。


遍觀《內經》中所說變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過度,飲食失節此六則病其事息心安,飽食太甚,病乃大作。


概其外傷風寒六淫客邪,皆有餘之病,當瀉不當補;


飲食失節,中氣不足之病,當補不當瀉。


舉世醫者,皆以飲食失節、勞役所傷、中氣不足當補之證,認作外感風寒有餘客邪之病,重瀉其表,使營衛之氣外絕,其死只在旬日之間,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可不詳辨乎?


按:《陰陽應象論》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


是八益之邪,乃風邪傷人筋骨,風從上受之。


風傷筋,寒傷骨,蓋有形質之物受病也,系在下焦肝腎是也。


肝腎者,地之氣。


《難經》解云:肝腎之氣已絕於內,以其肝主筋,腎主骨,故風邪感則筋骨疼痛。


筋骨之絕,則肝腎之本亦絕矣。


乃有餘之證也。


及云: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


是七損之病,乃內傷飲食也。


《黃帝針經》解云:適飲食不節,勞役所傷,濕從下受之。


謂脾胃之氣不足,而反下行,極則衝脈之火逆而上,是無形質之元氣受病也,系在上焦心肺是也。


心肺者,天之氣。


故《難經》解云:心肺之氣已絕於外,以其心主營,肺主衛。


營者,血也;


脈者,血之府,神之所居也;


衛者,元氣七神之別名,衛護周身,在於皮毛之間也。


肺絕故皮毛失絕,神無所依,故內傷飲食,則亦惡風寒,是營衛失守,皮膚間無陽以滋養,不能任風寒也。


皮毛之絕,則心肺之本亦絕矣。


蓋胃氣不升,元氣不生,無以滋養心肺;


乃不足之證也。


計受病之人,飲食失節,勞役所傷,因而飽食內傷者甚多,外傷者間而有之,世俗不知,往往將元氣不足之證,便作外傷風寒表實之證,而反傷心肺,是重絕其表也,安得不死乎?


古人所謂實實虛虛,醫殺之耳。


若曰不然,請以眾人之耳聞目見者證之。


向者壬辰改元,京師戒嚴,迨三月下旬,受敵者凡半月,解圍之後,都人不受病者萬無一二,既病而死者,繼踵而不絕,都門十有二所,每日各門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幾三月,此百萬人豈俱感風寒外傷者耶?


大抵人在圍城中,飲食失節,乃勞役所傷,不待言而知。


由其朝飢暮飽,起居不時,寒溫失所,動經三兩月,胃氣虧之久矣。


一旦飽食太過,感而傷人,而又調治失宜,其死也無疑矣。


非惟大梁為然,遠在真?、興定間,如東平、如太原、如鳳翔,解圍之後,病傷而死,無不然者。


余在大梁,凡所親見,有表發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氣湯下之者,俄而變結胸發黃,又以陷胸湯丸及茵陳湯下之,無不死者。


蓋初非傷寒,以調治差誤,變而似真傷寒之證,皆藥之罪也。


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及,輒以平生已試之效,著《內外傷辨論》一篇,推前哲之余論,歷舉近世之變故,庶幾同志者審其或中,觸類而長之,免後人之橫夭耳。


僭易之罪,將何所逃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09:57 | 只看該作者

辨寒熱


外傷寒邪之證,與飲食失節、勞役形質之病及內傷飲食,俱有寒熱,舉世盡將內傷飲食失節寒熱發熱之分鼻其乃太則足於心衛之有之非表傷寒邪,皮毛間發熱也。


乃腎間受脾胃下流之濕氣閉塞其下,致陰火上衝,作蒸蒸而躁熱彼虛而傷上衝脈則聲發於外,氣不能上下,塞於咽中因,方有此證,其表虛惡風寒之證復見矣無陽,不任風寒復見矣。


是表虛無陽常常寒作躁已,非如外傷之寒熱齊作,無有熱,以手捫之,方知者是也。


乃肌體有於此上辨之。


以其虛實內外病皆有之。


之熱上辨之為準則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0#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10:40 | 只看該作者

辨外感八風之邪


辨外感八風之邪,或有飲食勞役所傷之重者。


三二日間特與外傷者相似,其余證有特異者。


若不將兩證重別分解,猶恐將內傷不足之證誤作有餘外感風邪,雖辭理有重復處,但欲病者易辨,醫者易治耳。


外感八風之邪,乃有餘證也;


內傷飲食不節,勞役所傷,皆不足之病也。


其內傷亦惡風自汗邪,語轉風頭欲食勞役得瀉黃如並出也陽明之倦嗜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1#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13:16 | 只看該作者

辨手背手心


內傷及勞役飲食不節病,手心熱,手背不熱。


外傷風寒則手背熱,手心不熱,此辨至甚皎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2#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17:58 | 只看該作者

辨口鼻


若飲食勞役所傷,其外證必顯在口,必口失穀味,必腹中不和,必不欲言,縱勉強對答,聲氣則坤土也。


脾氣通於口。


飲食失節,勞役所傷,口不知穀味,亦不知五味。


又云:傷食惡食。


傷食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3#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18:19 | 只看該作者

辨氣少氣盛


外傷風寒者。


故其氣壅盛而有餘,內傷飲食勞役者。


其口鼻中皆氣短促不足以息,何以分之鼻中鼻干無涕,面壅色赤,其言前輕後重清涕,其聲嗄,其言響,如從瓮中出傷飲食勞役者。


心肺之氣先損,為熱上喘懶語,人有所問,十不欲對其之驗也。


明白如此,雖婦人女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4#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18:41 | 只看該作者

辨頭痛


內證頭痛,有時而作,有時而止。


外證頭痛,常常有之。


直須傳入裡實方罷。


此又內外證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5#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19:03 | 只看該作者

辨筋骨四肢


內傷等病,是心肺之氣已絕於外,必怠惰嗜臥,四肢沉困不收,此乃熱傷元氣。


脾主四肢,是故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6#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19:22 | 只看該作者

辨外傷不惡食


若勞役、飲食失節、寒溫不適,此三者皆惡食。


仲景《傷寒論》云:中風能食,傷寒不能食,二者皆口中和而不惡食。


若勞役所傷,及飲食有餘氣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7#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19:42 | 只看該作者

辨渴與不渴


外感風寒之邪,三日以外,穀消水去,邪氣傳裡,始有渴也。


內傷飲食失節、勞役久病者。


其心意而間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8#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20:03 | 只看該作者

辨勞役受病,表虛不作表實治之


或因勞役動作,腎間陰火沸騰,事閑之際,或於陰涼處解脫衣裳,更有新沐浴,於背陰處坐自完頗有而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23:23 | 只看該作者

辨證與中熱頗相似


復有一節,乘天氣大熱之時,在於路途中勞役得之。


或在田野間勞形得之。


更或有身體薄弱,食少勞役過甚,又有修善常齋之人,胃氣久虛,而因勞役得之者。


皆與陽明中熱白虎湯證相似,必肌體捫摸之壯熱,必躁熱悶亂,大惡熱,渴而飲水,以勞役過甚之故,亦身疼痛元之證勞役形體所受病皆脾虛,腠理元氣已絕,於往往病患將自己表虛不任風寒,但有風來寒至招認作傷風,召醫以瀉其表,反重虛其虛,輕則致危困虛勞,重則必死,深可哀憫,故時一說以祛醫者之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0#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01:23:52 | 只看該作者

論天地陰陽生殺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間


《陰陽應象論》云: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然歲以春為首。


正,正也。


寅,引也。


立夏長。


經言:歲半以前,天氣主之,在乎升浮也。


至秋而太陰則金振燥令,風厲霜飛,品物咸殞,其枝獨在,若乎毫毛冰地拆,萬類周密,陰之用、陽之體也。


此所謂地以陽殺在乎降沉也。


至於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於始,序則不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環無端,運化勝復之變自此而起,萬物之中人一也。


呼吸升降效象天食入胃,而精氣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養周胱,行秋冬之令,為傳化糟粕,轉味而出,乃濁陰為地以避寒暑,飲食有節,及不暴喜怒以頤神志,常欲四時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升而不降,亦病焉。


於此求之。


則知履端之義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9:22 , Processed in 0.42187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