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681#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3:44 | 只看該作者

小兒痰氣壅阻


竅隧不開,手足逆冷,有如風症,人以為慢脾風也,誰知是脾虛而痰盛乎。


夫小兒以脾健為主,脾土不旺,則所食之水穀,盡變為痰。


痰氣既盛,則經絡之間無非痰結,竅隧閉塞,氣即不能展舒矣。


脾主四肢,手足者,脾之所屬也,脾氣既不能展舒,何能運動夫手足乎,此逆冷之所以成,而非外風之中也。


風性甚動而且急,使真有風入,則疾風豪雨,勢不可當,安有迂緩舒徐者乎。


無奈前人巧立名色,謂是慢驚之風,創造牛黃、犀角、蛇、蠍等藥以療之,遂至殺小兒如草菅,深可痛惜。


使早用健脾之劑,少佐之以祛痰之藥,則無兒不可活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2#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3:54 | 只看該作者

健土開涎散


人參(五分) 茯苓(二錢) 陳皮(二分) 薏仁(二錢) 乾薑(二分) 砂仁(一粒) 白朮(二錢) 天花粉水煎服。


一劑風定,二劑痰消,三劑全愈。


此方健土以消痰,與六君子湯不相上下。


然六君子用半夏以消痰,未免有耗氣之失,不若此方專利脾中之濕,又能通氣溫中,更勝於六君子也。


倘執此方,概治小兒之痰,庶幾全治者眾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3#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4:04 | 只看該作者

健運湯


亦佳。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甘草 枳殼 蘇葉 半夏(各三分) 益智仁(三粒) 白豆蔻(一粒)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4#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4:14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老痰結成黏塊


凝滯喉嚨之間,欲咽不下,欲吐不能,人以為氣不清,誰知是肝氣之甚郁乎。


此等之痰,必成黃穢之色。


蓋留於膜膈之上也,老人虛人最多。


此痰非舒發肝木之氣斷然難消,然徒舒肝木之氣,不大補肝中之血,則脅間之燥不能除,膜膈之痰亦不能化。


然而肝中之血,腎水之所滋也,補肝必須補腎,而兼消痰。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5#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4:25 | 只看該作者

潤燥破痰湯


白芍(一兩) 香附(一錢) 青黛(五分) 天花粉(二錢) 白芥子(二錢) 玄參(五錢) 茯苓(三錢) 山藥(三錢) 水煎服。


一劑痰易吐,二劑痰易咽矣。


連服四劑而痰塊開矣,再服四劑而老痰盡消。


此方肝腎兩治,肝氣宣而肝血養,則肝火不搏聚於胸中,自然老痰不凝滯於脅內。


惟是老痰最難速化,此方必須多用,但不可責其近功耳。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6#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4:36 | 只看該作者

寬膜湯


亦效。


白芍(三錢) 枳殼(三分) 甘草(五分) 神麯(三錢) 白芥子(三錢) 炒梔子(一錢) 白朮(二錢) 鬱金(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7#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4:47 | 只看該作者

人有痰在膈上


大滿大實,氣塞不能伸,藥祛而不得下,人以為邪在上也,誰知是邪在下乎。


夫上病宜療下,何以古人用上治吐法而能愈乎。


此亦一時權宜之法,非可常用之道。


世人遵張子和之教,一見滿實之症,便用吐藥,誰知盡可不吐哉。


凡見滿實之症,下之自愈。


但下不同耳。


下之者,乃祛入胃中,非祛入腸中也。


痰涎上壅於膈,原是胃氣之盛,而本於胃火之盛也。


瀉胃火之有餘,自然現胃氣之不足,胃氣無滿實之象,膈中滿實,安能重滿重實耶。


勢必痰氣頓消,盡落於胃中矣。


何必涌痰上吐,損傷胃氣,使五臟之盡反復哉。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8#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4:58 | 只看該作者

降痰舒膈湯


石膏(三錢) 天花粉(三錢) 厚朴(一錢) 枳殼(一錢) 半夏(一錢) 茯苓(五錢) 益智仁(五分) 水煎服。


一劑滿實平,二劑滿實盡除,痰亦盡下。


此方瀉胃火而降痰,實有奇功。


雖其性亦迅烈不平,然勝於吐法實多也。


世人欲用吐法者,先用此方,不效後再用吐藥,有益於生命無窮,幸勿哂醫學平庸,謂用藥之膽怯也。


此症亦可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9#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5:08 | 只看該作者

伸膈湯


治之。


栝蔞(三錢) 半夏(三錢) 枳殼(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0#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5:18 | 只看該作者

人有遍身俱長大小之塊


累累不一,人以為痰塊也,誰知是氣之不行,而痰因結之而不散乎。


夫怪病多生於痰,身中長塊,亦怪病之一也。


然而痰生塊結,必有其故。


蓋痰之生本於濕,塊之結成於火,故無濕不能生痰,而無痰不能成塊。


第痰之生也。


雖生於濕,塊之成也,雖成於火,苟氣旺而濕又何留,濕苟不留,火又何從而起,是消塊不必去火,惟在於消痰,亦不必全消夫痰,又在亟補其氣,蓋氣旺則痰消,痰消則塊亦消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1#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5:26 | 只看該作者

二陳東加味


治之。


人參(三錢) 茯苓(三錢) 白朮(五錢) 陳皮(二錢) 半夏(三錢) 白芥子(三錢) 薑炒黃連(五分) 水煎服。


十劑消半,三十劑全消。


此方本消痰之聖藥,亦消塊之神劑,塊成於痰,消痰即所以消塊也。


此症亦可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2#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5:37 | 只看該作者

礬石消壘散


澤瀉 半夏(各三錢) 茯神 白朮(各五錢) 薏仁(一兩) 附子(二分) 人參(二錢) 甘草(五分) 白礬(一錢) 黃連(三分) 水煎服。


十劑自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3#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6:08 | 只看該作者

人有性喜食酸


因多食青梅,得痰飲之病。


日間胸膈中如刀之刺,至晚而胸膈痛止,膝KT大痛,人以為胃中之寒,誰知痰飲隨氣升降而作痛乎。


夫痰在上宜吐,痰在中宜消,在下宜降。


今痰飲在胸膈之間,是痰在上焦也。


不可用消痰,降痰之法,必當用吐藥吐之。


惟是吐痰必傷其氣,毋論大吐之後,使臟腑反復,多傷胃氣。


而多食酸味之人,則肝木必旺,而恣肆其橫逆之勢,以傷中州之土矣。


土傷則胃氣更損,雖久積之痰頓失,新長之痰安保其不再聚乎。


治法於吐中而仍行其補胃、平肝之法,使痰去而正又不虧之為得也。


(症傷於酸,必用吐法以開之也,乃吐不傷經,尤善用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4#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6:19 | 只看該作者

倒痰湯


參蘆(一兩) 瓜蒂(七枚) 白芍(一兩) 白芥子(一兩) 竹瀝(二合) 水煎服。


一劑必大吐,盡去其痰,其痛如失。


然後用二陳湯調理,不再痛。


前方名為倒痰湯,用參蘆以扶胃土,用白芍以平肝木,用白芥子、竹瀝共入於瓜蒂之中,吐痰即用消痰之藥,使余痰盡化,舊痰去而新痰不生,得治痰之益,又絕其傷氣之憂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5#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6:30 | 只看該作者

蔞蘇飲


亦佳。


栝蔞(三錢) 甘草(一錢) 半夏(三錢) 蘇葉(三錢) 竹瀝(一合) 陳皮(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6#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6:42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偶食難化之物


忽然動驚,因而飲食減少,形體憔悴,面色黃瘦,顛寒作熱,數載不愈,人以為勞瘵之症也,誰知痰裹其食而不化乎。


夫傷食之病,未有手按之而不痛者,況痰裹其食,其痛尤甚,何以經歲、經年而人未知也。


且食至歲月之久,宜當消化,何久留在腹乎。


不知食因驚而留於腹者,食存於兩脅之旁,外有肋骨護之,手按痛處不能及也。


食因痰裹,痰既不消,食亦不化,故有留中數載,仍為舊物,人所未知也。


兩脅之地,乃肝木之位,痰食積於中,自生如瘧之症,發寒發熱,狀似勞瘵,以勞瘵治之,則驚氣不解,而痰食如故,病何能愈哉。


治法開其驚,降其痰食,數載之病一朝可去。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7#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6:52 | 只看該作者

釋驚湯


治之。


白芍(一兩) 當歸(五錢) 青木香(三錢) 大黃(三錢) 枳實(一錢) 白芥子(三錢) 茯苓(三錢) 枳殼(一錢) 甘草(五分) 麥芽(一錢) 山楂(十粒) 水煎服。


一劑而痰食盡下,不必再劑。


此方消痰降食,專走於兩脅之間,開其驚氣,故奏功如神耳。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8#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7:04 | 只看該作者

易消散


亦效。


山楂(三錢) 麥芽(三錢) 白朮(一兩) 鱉甲(一兩)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附子(一片)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9#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17:37:44 | 只看該作者

卷之十

 

鶴膝門(二則)


人有足脛漸細,足膝漸大,骨中酸疼,身漸瘦弱,人以為鶴膝之風,誰知水濕之入骨乎。


夫骨最堅硬,濕邪似難深入,何竟入於膝乎?


此因立而行房所成也。


凡人行房,必勞其筋骨,至於精泄之後,則髓必空虛,髓空則骨空,邪即乘其虛空而直入矣。


若膝則筋骨聯接之處,骨靜而膝動,動能變而靜不能變也。


不變者形消,能變者形大。


但其病雖成於腎精之虛,而治病斷不可單治其腎,因所犯者濕耳。


濕乃陰邪,陰邪必須以陽氣祛之。


腎之精,陰水也。


補精則精旺,陰與陰合,陰無爭戰之機,不戰而邪何能去?


故不當補精而當補氣。


方用蒸膝湯:生黃 (八兩) 金釵石斛(二兩) 薏仁(二兩) 肉桂(三錢)水煎二碗,先服一碗,即擁被而臥,覺身中有汗意,再服第二碗,必兩足如火之熱,切戒不可坐起,任其出汗,至汗出到涌泉之下,始可緩緩去被,否則萬萬不可去也。


一劑病去大半,再劑病全愈。


此方補氣未免太峻,然氣不旺不能周遍於一身,雖用利濕健膝之藥,終不能透入於邪所犯之處,而祛出之也。


第大補其氣,而不加肉桂之辛熱,則寒濕裹住於膝中,亦不能斬關直入於骨髓而大發其汗也。


至於絕不治風者,以此病原無風也。


若作風治,愈耗其氣,安得取效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0#
 樓主| 發表於 2013-2-5 20:17:55 | 只看該作者

加味 桂湯


亦妙。


黃 (三兩) 肉桂(三錢) 破故紙(二錢) 牛膝(三錢)水煎服。


服必有大汗如雨,二服愈。


鶴膝之症有二,一本於水濕之入骨,一本於風濕之入骨也。


則條乃言水濕入骨,未言風濕入骨之症。


大約水濕之病,骨重難移:風濕之症,骨輕可走,至於酸痛則一也。


雖然酸痛亦有微別,水濕之痛在一處而不遷,風濕之痛移來移去而無定。


治法不可徒治風濕也,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1 15:15 , Processed in 0.23338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