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入門】

 關閉 [複製鏈接]
78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2:34 | 只看該作者

以聲色臭味常變言之


肝主色,(應春,物皆有色,五色皆肝變化,然不特臟病征於面也。經言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謂青腸,胃謂黃腸,膀胱謂黑腸,言腑病當與色相合也。又言赤脈、青脈、黃脈、白脈、黑脈者,言脈與色亦當相合也。觀色為醫家大務如此)


?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


假如中風,肝為心邪,則知色當赤也。


心主臭,應夏,(火能焦物,五臭皆心所主) 自入為焦臭,入肝為臊臭,入脾為香臭,入肺為腥臭,入腎為腐臭。


假如心經傷暑,則知其症當惡臭也。


脾主味,(應季夏,味自土生,行五味以養五臟者,脾所主也)


自入為甘,入肝為酸,入心為苦,入肺為辛,入腎為咸。


假如飲食勞倦,以致脾邪入心,則知當喜苦味也。


肺主聲,(應秋,金之有聲也,五聲皆肺所發)


自入為悲,(即哭也,金氣肅殺淒慘)


入肝為呼,(金勝肝,故發為呼)


入心為言,(火克金,故述為言)


入脾為歌,(母見子則樂而歌)


入腎為呻,(子見母則嬌而呻吟)假如傷寒肺邪入心,則知當譫言妄語也。


腎主液,(應冬,水性濡潤,五液皆出於腎,分灌五臟)自入為唾,(腎主骨,則腎之液從齒中而生) 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


假如中濕,為腎邪入心,則知當汗出不可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3:14 | 只看該作者

以主病要略言之

 

三陰之脈榮於臟,三陽之脈榮於腑,陰陽和而無關格之患。


惟五臟不和,則氣滯而為九竅不通;


六腑不和,則榮聚而為癰疽。


(九竅:耳目口鼻為陽七竅,大小便為陰二竅。蓋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白黑。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五臟不和,則榮衛不通,邪氣不得外泄,故九竅壅滯。九竅既滯,則六腑陽氣亦不得通和於內。內外不通,故留結為癰疽瘡癤)


蓋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而氣留在內,則陽氣太盛,而陰氣不得相榮於下,故曰關。


凡外感是動氣病,而下竅不利者,皆關之類也。


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而血留在內,則陰氣太盛,而陽氣不得相榮於上,故曰格。


凡雜病由血所生,而上竅不利者,皆格之類也。


(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蓋氣先中於邪,則留止不行,而為邪所動,氣既受邪,必傳與血,則血壅不行,而不能潤澤經絡,病所由生,是知氣先病而血後病也。但外感從氣而入,雜病從血而出,此又東垣獨得之見。丹溪嘗分為十二經歌括,今悉篡於後條分,故不重錄)


陰陽俱甚,陰中無陽,陽中無陰,陰陽相離,使榮衛痞塞,氣血不相營運,此則五臟六腑皆受邪也,故曰關格。


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


關格,其百病之關健矣乎!


病有咳嗽泄痛?瘧者,何也?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


春則肝先受之,夏則心先受之,余仿此。


?者,間日一發;


瘧者,一日一發。


臟腑之瘧各不同,當隨所狀而刺之。


(刺法見後。)病有積聚者,何也?


積者,五臟所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


聚者,六腑所成,其始發無根本,其痛無常處,上下往來不定。


積者陰氣,聚者陽氣,故不同也。


凡陽病欲得寒冷,又欲見人者,屬腑;


陰病欲得溫熱,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者,屬臟。然臟病所以難治者,傳其所勝也。


假令心病傳肺,肺傳肝,肝傳脾,脾傳腎,腎傳心,一臟不再傳,故言七傳者死。


腑病所以易治者,傳其所生也。


假令心病傳脾,脾傳肺,肺傳腎,腎傳肝,肝傳心,是子母相傳,周而復始,如環無端,故言生也。


經曰: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己)所生而愈,至其(己)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己)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爽,下晡甚,夜半靜退。病在心,愈於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病在脾,愈於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晡慧,日出甚,下晡靜。病在肺,愈於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淬炒、熱食、溫炙衣。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


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3:51 | 只看該作者

自其補瀉言之

 

外感內傷,病有虛、實、賊、微、正五邪之分。


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為正邪。


假令心病,傷暑得之為正邪,中風得之為虛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是之謂五邪也。


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正經自病也。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假如肝乃心之母,心虛當補肝。


脾乃心之子,心實當瀉脾。


余經臟仿之,是以五補五瀉為方之祖與。


(心虛,朱砂安神丸;肝腎虛,腎氣丸;脾虛,益黃散;肺虛,阿膠散。心熱,單瀉心湯、導赤散;肝熱,瀉青丸;脾熱,瀉黃散;肺熱,瀉白散:腎熱,瀉腎湯。後之補瀉方,皆推此。)


抑又聞腑有五,臟有六、有九者,何謂也?


腑有六者,謂三焦為外腑也。


上焦者,在心下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兩旁;下焦者,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以傳道也,其治在臍下一寸,故曰三焦。


是腑之所以有六也。


臟亦有六者,謂腎有兩臟,左為腎,右為命門。


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以藏精,女以系胞,其氣與腎相通,故言臟亦有六也。


(華氏謂自喉嚨以下六腑以應天氣,肺之系也;自咽門以下六腑以應地氣,胃之系也。前喉納氣,後咽納食,有謂三管者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4:09 | 只看該作者

臟有九者,神臟五:


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精與志,以其皆神氣居之,故曰神臟五也。


形臟四: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


以其如器外張,虛而不屈伸,以藏於物,故曰形臟四。


合之則為九臟矣。


或疑氣衝為腑,古人議論最活。


他如《內經》又言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六者,名曰奇恆之府。


胃、大小腸、三焦、膀胱五者,名曰傳化之府,此皆不能久留輸瀉者。


魄門亦為五臟使,水穀不得久藏。


又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是臟腑之散殊如此,然豈無其要乎!


經曰: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蓋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居中,火獨游行其間,以主榮衛而不息,火衰則為寒濕,火盛則為燥熱,故曰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4:51 | 只看該作者

噫!


胃膽隨人神所在,象膽隨斗柄所指,物亦且然,而況於人乎!


人之所以靈於物者,心乎神乎!


至尊至貴,至清至淨,其十二官之主乎!


故曰:心靜則萬病息,心動則萬病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5:32 | 只看該作者

腑條分

 

心,君臟也,神明居焉。


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


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有神明之心,神者,氣血所化,生之本也,萬物由之盛長,不著色象,謂有何有?


謂無復存,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者是也,然形神亦恆相同。


赤色。


小理者,心小,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


粗理者,心大,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


無??者,心高,心高則滿於肺中,?而善忘,難開以言。


??小短舉者,心下,心下則臟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


??長者,心堅,心堅則臟安守固;


??弱小以薄者,心脆,心脆則善病消痹熱中;


??直下不舉者,心端正,心端正則和邪難傷;


???倚一方者,心偏傾,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凡心之病,皆因憂愁思慮、而後邪得以入之。


此聖人所以無心病也。


七竅三毛,星應熒惑台斗:熒惑,南岳火星。


七孔以應北斗七星,三毛以應三台,故此心至誠,則帝宰無所不應之,此上智聰明之人也。


中智五竅三毛,下智三竅一毛,常人二竅無毛,愚人一竅,下愚一小竅,無竅則神無出入之門。


心應南方熒惑星,肝應東方歲星,脾應中岳鎮星,肺應西方太白星,腎應北方辰星。


十有二兩,系通肺葉關元。


心重十二兩,不論大小皆然,以同身寸法秤量故也。


五臟系通於心,心通五臟系,心之系與五臟之系相連,輸其血氣,滲灌骨髓,故五臟有病,先干於心。


其系上系於肺,其別者自肺兩葉之中,向後通脊者腎,自腎而至於膀胱,與膀胱膜絡並行而之溲溺處,乃關元下極部分。


內主血而外應舌,盛則榮發華面;


人身動則血行於諸經,靜則血藏於肝臟,故肝為血海,心乃內營運之,是心主血也。


舌者心之苗,故外應舌。


舌和則知五味。


發者血之苗,血盛則發潤,心榮色,其華在面。


所惡熱而所喜靜,衰則懶語錯言。


心本熱,虛則寒耳。


心惡熱,肝惡風,脾惡濕,肺惡寒,腎惡燥。


心靜則安,心動則躁,延年不老,心靜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6:05 | 只看該作者

人年六十,則心氣衰而言多錯忘。


丙丁傷風,癲癇嗜臥脈痿;


丙丁日傷於風者,為心風。


其狀多汗惡風,唇焦赤,剝皮,甚則言不可快,嗜臥而為癲癇神亂,善怒嚇人。


心之風為行痹,五痹以夏遇之,則為脈痹,膝腕樞紐如折,脛筋縱緩,不能任用於地。


或疑下體肝腎所主,孰不知心火內燔,陰上隔陽,下不守位,肝腎亦隨火炎而筋脈上逆也。


又心痹則脈不通利,心下鼓滿,喜噫之以出其氣,上氣喘急,嗌干氣逆,則生恐懼。


或問丙丁傷風不亦泥歟?


曰:此陰陽自然之妙也。


春甲乙傷風為肝風,秋庚辛為肺風,冬壬癸為腎風,四季戊己為脾胃風。


推之南風舍於心,則為心風,東肝、西肺、北腎,皆此義也。


庚辛滯氣,伏梁縈痛生煩。


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秋旺,旺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其積形有似手臂,而在臍畔縈系,伏而不動,如屋之棟梁然。


久不愈,令人心煩而悶,或夜眠不安。


熱則火炎,喜笑而口糜,目黃咽瘡,甚則狂渴無汗流衄;


笑者,火之象也。


心實則笑,心虛則悲。


口糜者,口瘡糜爛也。


目黃者,濕熱熏蒸也。


咽瘡者,手少陰之正,別入於淵腋兩筋之間,屬於心,上走咽嚨,出於面,合目內?,此為四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6:28 | 只看該作者

譫語發狂,熱則神昏而亂,渴者火盛,則腎液干而咽路焦。


汗為心液,熱則無汗,得汗則腎水準而皮潤,火不受克矣。


血乃心主,熱逼上行,虛則為衄、為唾,凡熱者頤必先赤,當預防之。


虛則神昏,夢飛而健忘,驚悸不樂,其則胸腹腰脅痛牽。


心實則夢可憂、可驚、可怪之事,虛則魂夢飛揚。


氣逆於心,則夢丘山煙火,健忘失記,驚悸不安,心內懊不樂,皆心血少也。


胸脅腰脅相引痛者,手心主厥陰之脈,從胸中出,屬心包,下鬲歷絡三焦;


其支別者,循胸出脅,心系下鬲絡小腸,故病如是也。


血滯經閉可治,女子不月,多因勞極驚悸,暴憂思慮,以致心氣不足,而後血滯不行,不治其血,而通其心可也。


冷痰真痛難援。


冷證即真心痛。


手足俱冷,痰壅,乃水克火,必死。


以上風、氣、血、熱、冷、虛,纂華氏、丹溪之法。


有非本臟病而兼見者,何故?


蓋五臟病邪自相互入,即如心風證:


為癇者,肝風入心也;


為頭重嘔吐者,脾風入心也;


為咳嗽唾衄血者,肺風入心也;


為眼旋生花者,腎風入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6:55 | 只看該作者

心氣證

 

為脅痛伏梁者,肝氣入心也;


為背膊妨悶者,脾氣入心也,為胸背痛短氣夜臥不安者,脾氣入心也;


為?癖面黃者,腎氣入心也。


心熱證:為舌乾少唾者,肝熱入心也;


為目黃惡心者,脾熱入心也;


為咳逆喘氣生瘡者,肺熱入心也;


為癲狂骨煩者,腎熱入心也。


心冷證:為吐酸手足冷心痛者,肝腎冷入心,不治;


為痰冷吐瀉者,脾冷入心也;


為悲思不樂者,肺冷入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8:45 | 只看該作者

心虛證

 

為驚悸不欲聞人語者,肝虛入心也;


為食了旋飢,心中往往多熱臥者,脾虛入心也;


為悲思鼻塞驚怖者,肺虛入心也;


為四肢無力多汗者,腎虛入心也。


舉此心臟為例,余可類推。


涼以犀角生地牛黃,溫則(當)歸芍(藥)吳萸(肉)桂蒼(術)白朮;


瀉以黃連苦參秦艽,補則(遠)志菖(蒲)菟(絲子)天(門冬)麥門冬。


《編注藥性》補用酸棗仁、天竺黃、金銀屑、麥門冬、遠志、山藥、紅花、川芎、羚羊角、當歸,瀉用枳實、葶藶、苦參、貝母、半夏、杏仁、鬱金、玄胡索、前胡、黃連、木香,溫用石菖蒲、藿香、蘇子,涼以竹葉、丹砂、礬石、玄明粉、牛黃、珍珠、麥門冬、鬱金、黃連、知母、貝母、連翹、蘆根、柴胡。


《內照》又分風、氣、熱、冷、虛用藥。


大概風宜涼藥為主,兼以溫瀉;


氣宜溫瀉並用;


熱則純用瀉藥;


冷則純用熱藥;


虛則純用補藥。


各臟皆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09:19 | 只看該作者

吁!


黍羊韭李,每食宜設;


其穀黍,其畜羊,心病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早夜歡樂,夏氣常存。


夏三月,天地氣交,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長養之道也小腸?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傳化:


下達膀(胱)廣(腸大腸),泌別其清濁宣通。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凡胃中腐熟水穀,其滓穢自胃之下口,並入於小腸上口,自小腸下口,泌別清濁,水入膀胱上口,滓穢入大腸上口。


居臍上而長三丈二尺,脈紆則結;


曲(左回迭積十六曲)十六而大二寸有四,形小難容。


胃之下口,乃小腸之上口,臍上一寸水分穴,則小腸下口,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


合之大半。


但腸有濃薄大小之分,從脈知之,諸陽經脈皆紆曲,小腸氣結。皮濃者,脈濃;


脈濃者,小腸濃。


皮薄者,脈薄;


脈薄者,小腸薄。


皮緩者,脈緩;


脈緩者,小腸大而長。


皮薄而脈波小者,小腸小而短;


小短者,則所容差小。


機發心極,小腸與心相應,所以臍輪能知冷暖。


常人二便由心所主,病則不能從令。


候在人中。


人配天地為三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0:20 | 只看該作者

以面部言之

 

鼻之下、口之上為中以配人,得陰陽交泰,其位居中,故曰人中。


虛者唇青下白。


臍?痛而成痢成疝者,屬氣;


臍下?痛,赤白痢,小腸疝氣,連腰脊、控睪丸而疼,皆心氣入小腸也。


腸激鳴而為淋為秘者,屬風。


腸鳴作聲,或時激痛,小便五種淋瀝,或秘澀,以致肚腹脹急,皆心風入小腸也。


熱入口渴生瘡,火逆嘔脹有異;


心熱入小腸者,血熱煩悶作渴,或虛火反逆入胃而為嘔噦,小便不通。


中滿腹硬脹急不作渴者,未可以淡滲也,古方滋腎丸最宜。


虛陷遺精懊?,隱曲帶濁相同。


心虛入小腸者,神魂恍惚、狂亂,夢中遺精,男子赤白濁,婦人赤白帶,或陰中瘡瘍,隱曲不利,皆宜清上固下,未可以大寒大熱峻攻也。


冷凝水穀不化,寒入下焦腸痛。


血滯肩頷腫紅。


氣熱反上,則為頭疼、咽痛、頷腫不可顧,肩如拔,?似折。


血熱反上,則為耳聾、目黃、腮頰腫痛。


補以牡蠣石斛,溫則巴戟小茴(角茴)烏藥;


涼以茅根通草(天花粉、黃芩,)瀉則(海)金砂荔核白蔥(續隨子、紫蘇。)降火邪二便自順,灸水分一陽遂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0:45 | 只看該作者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勇而能斷,故曰將軍。


潛發未明,故謀慮出焉。


罷極之本,魂所居也。


人身運動,皆筋力所為,肝養筋,故曰罷極之本。


肝藏魂,魂者,神明之輔弼,故又曰肝為宰相。


兩分七葉,色象春木繁榮;


肝有二布葉,一小葉,左三右四,共七葉,分兩行,如木甲析之多葉也。


叔和云:實夢山林樹,虛看細草芒。


四斤四兩,沉重庚金吸射。


肝重四斤四兩。


《難》曰: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


肝非純木,乙與庚合而吸其微陰之氣,其意樂金,故令肝得水而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1:13 | 只看該作者

肺非純金,辛與丙合而就火,其意樂火,故令肺得水而浮也。


肺熟而復沉,肝熟而復浮者,何也?


故辛當歸庚,乙當歸甲也。


連膈膜而形有軟堅,肝之系者,自膈下著右脅肋上,貫膈入肺中,與膈膜相連也。


筋脈皆肝所主。


如青色。


小理者,肝小,肝小則臟安無脅下之病;


粗理者,肝大,肝大則逼胃迫咽,苦膈中且脅下痛。


廣胸反?者,肝高,肝高則上支賁切脅,俯為息賁;


合脅兔?者,肝下,肝下則逼胃脅下空,易受邪;


胸脅好者,肝堅,肝堅則臟安難傷;


脅骨弱者,肝脆,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肝端正則和利難傷:


脅骨偏舉者,肝偏傾,肝偏傾則脅下痛也。


名血海而歸於暮夜。


肝藏血,故名血海,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


不足,則常想其身狹小。


晝則營運,眼受血能視,足受血能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攝,夜臥則血歸於肝。


如有謀慮不決,肝虛為他臟移熱,則妄行於口鼻,或為便溺,乃肝不藏血也。


又思色不遂,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故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又轉筋,亦肝所主也。


風動筋脈蜷縮,?滿不便癰疽;


肝之合,筋也,凡外瘡發於筋脈者,皆肝所主也。


經曰: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


氣逆頭頂眩痛,積肥杯覆脅罅。


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


氣逆於上,則頭痛眩暈;


積於脅,則為肥氣,突出如肉肥盛之狀也。


《難》曰:肝之積名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咳逆?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何以言之?


肺病傳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旺,旺者不肯受邪。


肝復欲還於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


小兒多有此病。


熱爭目赤驚狂,脅痛肢躁為疝?。


經絡雖已受熱,本臟猶未受邪,曰爭。


肝血熱則目赤腫,虛則眼前生花。


肝性靜,熱則狂言多驚駭,四肢躁擾,臥不得安。


肝熱鬱則脅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1:54 | 只看該作者

小腹牽莖囊痛者,名?疝。


肝經濕熱,為疝之本也。


虛則關節不利,腰連腳弱多懼怕。


血虛則周身關節不利,甚則筋骨蜷痿。


血枯則腰疼腳弱,挾濕熱者,膝脛痿痹。


血不足則多懼,有餘則多怒。


血枯食至聞腥,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食至則先聞腥臊臭氣,唾出清液。


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泄血,病名血枯。


此得之年少時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痰冷遺溺吐瀉。


冷則痰起,胸滿吐清水,惡食鮮菜,甚則遺溺不禁,或為洞瀉。


凡冷症皆難治。


補以木瓜阿膠,川芎、黃?、人參、沙參、薏苡仁、五加皮、酸棗仁、芡實、胡黃連、草龍膽。


瀉必青皮芍藥柴胡;


前胡、青黛、橘葉、犀角、葳蕤、款冬花、吳萸、秦皮。


涼必鱉甲菊花,草決明、車前子、三棱、蕪荑。


溫必木香肉桂半夏。


肉豆蔻、陳皮、檳榔、蓽茇。


縱怒過勞病之源,被發飧麻勿任霸。


春三月,宜夜臥早起,被發緩形,生而勿殺,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


麻者,東方所用之糧也,肝病宜食麻與粳米、牛肉、棗、葵,味皆甘也。


不拘何月得病,宜體春氣以養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2:24 | 只看該作者

異哉膽也!


無出入竅,而附於肝之葉間;


水色金精,名清淨腑,而避乎胃之私污。


膽者,金之精,水之色,其色玄,其形如懸瓠,其神為龜蛇,無出入竅,附肝之短葉間,不同六腑傳化,而為清淨之腑。


藏精汁(三合)而驗五爪青紅,肝雖應爪而膽合於肝。


故爪濃色黃者,膽濃;


爪薄色紅者,膽薄;


爪堅色青者,膽急;


爪濡色赤者,膽緩;


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


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


行榮衛而重三兩零數。


榮衛雖主於肺,而其流行則又主於膽也,故膽氣始於子云。


膽重三兩三銖,三銖是今之一錢二分半也。


氣痛心脅膊項不便,或發燥體枯面塵;


足少陽之正繞髀入毛際,合於厥陰。


別者入季脅之間,循胸裡,屬膽,散之上肝。


貫心以上,挾咽出頤頷中,散於面系目系,合少陽於外?,故氣病如是。


不便者,肝循陰器,上貫膈絡,故爾脹滿不得小便也。


發燥者,膽有怒火也。


膽合膀胱,上榮毛髮,風氣盛則焦燥。


汗竭則枯,身體面色蒙塵者,氣滯則榮衛道澀也。


風攻頭眉耳目多傾,或癲癇吐沫口苦。


少陽脈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項,風邪上攻,則頭痛眉傾,耳暴聾,目銳?腫赤。


風甚則螈?癲癇,輕則常吐黃水,口為之苦。


熱壅鼻淵,咽腫食亦,痿?難行:膽候咽門,故熱壅則生瘡腫痛。


食亦者,胃移熱於膽,食入移易而過,不生肌膚:亦者,易也。


痿?坐不能起者,熱則筋縮,足少陽之別曰光明,去踝上五寸,故主之。


虛怯昏淚,不眠善恐,如人將捕。


人數謀慮不決,故膽氣虛而溢為淚。


淚者,類也。


膽受水氣,與坎同位,眼亦水也。


人心悲則淚出者,水得火而煎,陰必從陽,故悲則淚出。


老人膽汁慳,哭則無淚,笑則有淚.火盛水虧也,故膽熱者亦流淚。


熱則多眠,虛則不眠,獨臥神無所附,尤生驚畏,善太息,恐如人將捕,或夢細草。


冷不食菜(或吐酸水),痛悶左邊五肋之中:


血瘀生癭,馬刀兩腋缺盆(皆膽)之路。


補以胡黃(連草龍膽(木通,)瀉必青皮柴胡(黃連);


溫以橘(皮)皮半(夏)生薑(川芎),涼必黃連竹茹(柴胡)。


公直果斷自降衷,膽生於金,金主武,故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人稟剛正果斷,直而無疑無私者,膽氣正也。


壯膽安神資藥餌。


所稟怯者,參棗丸,朱雀丸亦可資助,以全膽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3:04 | 只看該作者

脾鎮黃庭,磨水穀以養四臟;


黃,脾色;


庭,中也。


脾居中脘一寸二分,上去心三寸六分,下去腎三寸六分,中間一寸二分,名曰黃庭。


在天為太陽,在地為太陰,在人為中黃祖氣。


脾氣壯,則能磨消水穀,以榮養四臟。


職兼諫議,卻生硬以輔心君。


脾本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飲食人之大欲,凡生冷堅硬之物,心所欲食,而脾不能化則不敢食,故又名諫議大夫。


誤食者,留而傷質,甚於傷氣也。


中理五氣,運布於體面;


脾居於中,和合四象,中理五氣,運布水穀精微,以潤肌體而面肉滑澤。


脾壯則臀肉肥滿,脾絕則臀之大肉去矣。


上應兩眉,榮通乎口唇。


脾神上通兩眉間,明堂穴內一寸。


脾裹血,主藏榮,上通於口而知五味,其華在唇。


黃色。


小理者,脾小,脾小則臟安難傷於邪;


粗理者,脾大,脾大則苦湊?而痛不能疾行。


揭唇者,脾高,脾高則?引季脅而痛;


唇下縱者,脾下,脾下則下加於大腸臟苦受邪。


唇堅者,脾堅,脾堅則臟安難傷;


唇大而不堅者,脾脆,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唇上下好者,脾端正,脾端正則和利難傷;


唇偏舉者,脾偏傾,脾偏傾則善脹善滿也。


扁似馬蹄,廣三寸而長有五寸。


形扁似馬蹄,又如刀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3:38 | 只看該作者

膜連胃腑,重二斤(三兩)而散膏半斤。


脾之有大絡,其系自膈下正中,微著左脅於胃之上。


與胃包絡相附。


其胃之包在脾之上,與胃相並,結絡周回,漫脂遍布。


上下有二系,上者貫膈入肺中,與肺系相並,而在肺系之後,其上即咽門也。


咽下胃脘也,胃脘下,即胃之上口也,其處謂之賁門者也。


水穀自此而入胃,以胃出穀氣,傳之於肺,肺在膈上,因曰賁門。


其門膈膜相貼之間,亦漫脂相包也。


若胃中水穀腐熟,則自幽門而傳入於小腸,故言太倉之下口為幽門。


散膏主裹血,各臟血脈,皆其所主也。


氣痛膨脹水腫,久則右臍有痞;


氣滯則心腹?痛,膨脹水腫。


痞者,痞塞不通。


脾之積名痞氣,在胃脘,大如覆杯。


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


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旺,旺者不受邪。


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


久則四肢不收,發為黃膽,或為消中,飲食不為肌膚。


風羈癱瘓肉蠕,輕則四體不勤。


輕則怠惰,重則癱瘓,皆脾精不行,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肉屬牌,脾受風濕,則衛氣不榮而肌肉蠕動,或痿痹不仁,謂之肉痿。


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又曰:脾熱者,色黃而蠕動也。


肥甘熱泛,口瘡舌強,中消發疸:唇燥口瘡,舌根強痛,此肥甘之發也。


食肥則腠理密而陽氣不得外泄,故肥令人內熱。


甘者,性氣和緩而發散逆,故甘令人中滿。


然內熱則陽氣炎上,炎上則欲飲而嗌干;


中滿則陽氣有餘,有餘則脾氣上溢,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蓋脾熱則胃液滲泄,故干而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4:11 | 只看該作者

疸者,濕熱甚也。


酒色虛羸,節緩腸癖,吐瀉轉筋。


凡脾虛則夢飲食,虛則夢取,實則夢與,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


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經脈陰氣虛,則陽氣入而胃不和。


前陰乃太陰陽明之所合,胃既不和,則精氣竭而四肢不榮矣。


醉飽入房,則氣聚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搏,熱盛於中,故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


羸瘦者,能食不生肌膚,乃大腸移熱於胃,亦名食易。


節緩者,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實則身體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緩。


此脈若羅絡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


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入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


腸癖者,腎虛精氣內消,下焦無主以守持,乃移熱於脾,脾虛不能制水而受病,久為虛損,腸癖除而氣不禁止者死。


吐瀉轉筋者,飲食傷風,木乘土也。


血瘕?而臥立皆倦,血瘀則為瘕?,令人強立,嗜臥或不臥。


手足冷而痰飲宜分。


凡脾胃病手足冷而不渴者,乃冷痰壅滯,宜溫散分消。


補以參?苓朮,茯苓、白朮、甘草、蒼朮、陳皮、半夏、蓮肉、芡實、山楂、扁豆、麥芽、滑石、山藥、白芍、乾薑、大腹皮、升麻、柴胡、枳殼、人參、黃?。


瀉必巴棱枳殼;


巴豆、三棱、枳殼、赤芍藥、葶藶、桑白皮、青皮、鱉甲。


涼以梔連滑石,山梔、黃連、羚羊角、甘草、白芍、連翹、升麻、澤瀉、葳蕤、仙靈脾。


溫必香附砂仁。


乾薑、生薑、木香、肉桂,肉豆蔻、川芎、益智仁、吳萸、丁香、藿香、胡椒、附子、良薑、紅豆蔻。


豆栗藿豕宜於病,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脾病宜食。


飲食歌樂養其真。


凡脾病皆因飲食勞倦致虛,而後邪得以入之。


然飲食一日不可無者,但宜調節,或歌樂鼓動脾氣,以養真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1:16:14 | 只看該作者

胃號太倉,俗呼為肚。


無所不容,若倉庫然。


上透咽門食管,而受其所吞;


曲接小腸,而傳其所腐。


容三斗五斗,而留亦如之;


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常留穀二斗,水一斗五升。


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穀盡矣。


故平人不飲食七日而死者,水穀津液俱盡也。


長二尺六寸,而大一尺五。


寸徑五寸,重二斤十四兩。


形驗於?,而濃薄不同;


?者,肉之標,即肚皮也。


脾應肉,肉?堅大者,胃濃;


肉?么者,胃薄;


肉?小而么者,胃不堅;


肉?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也;


肉?不堅者,胃緩;


肉?無小裡累者,胃急;


?肉多少裡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


氣通於口,而脈息是主。


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氣口亦太陰。


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


氣口在手魚際之後,所候動脈者,是手太陰脈氣所行,故言氣口亦太陰也。


清升濁降,六腑大源;


食化飲消,五臟安堵。


胃中清氣升則濁氣降,飲食消化則百病不生,五臟調和,安然如堵,是胃主陽氣發生,而為六腑之源也。


噫!


至濁之中,而有至清者存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 11:2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