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

 關閉 [複製鏈接]
30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08:55 | 只看該作者

腑輸精於臟


五臟主藏精氣,六腑是「傳化物」(指對飲食的消化、吸收、傳送作用)的;


同時,六腑又是「倉廩之本」(水穀倉庫的根本),五臟六腑必須依打胃氣的供養,所以《靈樞.五味篇》有「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之說。


營氣出於中焦,胃能輸送精氣而灌溉五臟;


小腸則能將飲食進一步消化,分別清濁,使水穀的精微傳送到五臟貯藏。


胃和小腸的這些功能,體現了腑輸精於臟的生理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0:51 | 只看該作者

六腑以通為用


六腑是。


「傳化物」的器官,靠分工協作共同完成飲食的消化、吸收、轉輸和排泄,如胃的受納、消化,將食糜下送腸道,膽的疏泄膽汁,小腸的承受、吸收、分別清濁,大腸的吸收水分和排便,膀胱的貯存和排泄尿液等等。


三焦則聯繫各部份的功能,協同蒸發氣化,它又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


六腑和五臟的不同點在於它有時出,有時入、有時實,有時虛,是出納、消化和轉輸的一個「大集體」。


所以六腑貴在功能協調,暢通無阻,否則就會影響「傳化物」的功能,所以說「六腑以通為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1:19 | 只看該作者

五志


指五種情志的變化。


《內經》認為情志的變動和五臟的機能有關,肝志為怒,心志為喜,脾志為思,肺志為憂,腎志為恐,統稱「五志」。


這種以情志變化,按五行歸屬的方法,不太符合實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2:01 | 只看該作者

五臟所主


簡稱「五主」(見《素問.宣明五氣篇》),即「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2:35 | 只看該作者

五臟所藏


主要是把精神,思維等各種中樞精神活動和五臟相聯繫。


有兩種解釋:  


(1)「心藏神「,「肺藏醜」,「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見《素問.宣明五氣篇》)。  


(2)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臟精與志(見《難經.三十四難》)。  


「五臟所藏」的理論是古人在五行學說支配分類歸納的,不僅不能完全符合臨床實際,而且也不能離開人的社會性來談人的精神活動,因此更應有分析和研判的必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3:10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化液


《素問.宣明五氣篇》記載「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五液之由來,清.張志聰認為是「五臟受水穀之津,淖注於外竅而化為五液」(《素問集注》)。  


在汗、淚、涎、涕、唾五液中,心主血,汗為血所化生,故「汗為心液」。


腎經有一絡上挾舌本,通舌下廉泉、玉英二穴而為唾,故「唾為腎液」。


肝、脾、肺,分別開竅於目、口、鼻、淚出於目,涎出於口,涕出於耳。


故「淚為肝液」,「涎為脾液」,「涕為肺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3:41 | 只看該作者

五臟所惡


簡稱「五惡」(見《素問.宣明五氣篇》)。


「惡」,有憎厭的意思。


五臟各隨其性能與氣化而有所惡。


所謂「五惡」即「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4:06 | 只看該作者

五味所入


簡稱「五入」(見《素問.宣明五氣篇》)。


五味入胃,各有它所喜的臟腑,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


「五味所入」和臨床藥物治療有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4:46 | 只看該作者

五味所禁


簡稱「五禁」(見《素問.宣明五氣篇》)。


「禁」,有避免和禁忌的意思。


由於五味歸於五臟,而五味之性多有所偏,偏則容易致病,故必有所禁。  


辛味善走氣分,但性主散,多食則能耗氣,故氣病不宜多食辛味。  


鹹味善走血分,但多食則血行凝澀,故血病不宜多食鹹味。  


苦味善走骨,因其能助心火,多食則火盛而使腎水耗損,腎主骨,腎生骨髓,故骨病不宜多食苦味。  


甘味善走肌肉,但甘味性滯,多食則肌肉壅滿,故肉病不宜多食甘味。  


酸味善走筋,但酸味收斂,多食則筋易拘急,故筋病不宜多食酸味。  


這就是五味之偏,多食不利於病,故有「五禁」之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5:31 | 只看該作者

體表部位



即頭頂部。


頭頂骨(顱蓋)  


(1)解剖學上的頂骨。  


(2)指頭部覆蓋包圍看腦髓的骨骼部份,簡稱頭顱。


主要由左右頂骨和額骨的一部份、枕骨的一部份構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6:35 | 只看該作者

顖(顖門)


位於頭頂部的前方正中,相當於額骨與左、右頂骨的聯結處。


嬰幼兒因頂骨尚未完全長成合縫,顖門未閉,所以在此處可以用手觸到血管的跳動。


(顖或作囟,音xin4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7:00 | 只看該作者

額顱(額)


又叫「顙」(音嗓),指顏面上部,頭髮邊緣以下,兩眉以上的部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7:33 | 只看該作者

髮隙


即頭皮上生長頭髮的邊緣部。


其中在額部上方的頭髮邊緣叫「前髮際」,在項(後頭)部上方的頭髮邊緣叫「後髮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8:02 | 只看該作者

額角(頭角)


即前髮際在左、右兩端彎曲下垂所呈的角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8:31 | 只看該作者

曲周(曲隅)


位於額角外下方,耳前上方的髮際呈彎曲下垂的部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9:06 | 只看該作者

兌髮(銳髮)


在頭髮的曲周部向下方伸延的部份,相當耳的前方,俗稱鬢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49:37 | 只看該作者

枕骨(玉枕骨)


同解剖學上的枕骨,位於頭頂部的後方,頭顱骨的後下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50:07 | 只看該作者

完骨


(1)指耳廓後面隆起的骨,即解剖學上的顳骨乳突的部份。  


(2)穴位名。


位於顳骨乳突尖端的後方凹陷處,屬足少陽膽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50:43 | 只看該作者

庭(天庭)


位於額部的中央,望診時常作為診察頭面部疾病的部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1 12:51:09 | 只看該作者


(1)指面部的前面正中部份。  


(2)指左、右眉目之間的部位。


(3)指額部的中央部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4:25 , Processed in 0.14061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