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醫籍考】

 關閉 [複製鏈接]
100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1:43:11 | 只看該作者

〔年氏(希堯)集驗良方〕

 

六卷 存自序曰。予素不喜醫。而性好覽方書。凡河間東垣諸名家著作。無不取而遍觀之。


而尤嗜集良方。耳目所睹記。友朋所傳說。悉一一舉而錄之。


私之篋衍。中間或遇病者。


則出以療之。


亦無不隨試輒效。由是愈益嗜之。


如是者三十年矣。


癸卯春。宦游五嶺。土地卑濕。山川鬱蒸。居斯土者。


往往以疾 是慮。廷尉梁君適觀察是邦。因惠予集驗良方三卷。予取而讀之。


見其論病則抉夫源。用藥則歸於正。凡病皆有方。方皆已驗。是誠萃河間東垣之精英。而非世之承陋傳訛者可比。心甚善之。


意欲廣刷千百本。流布人間。越半歲。梁君晉秩廷評。琴鶴北上。板亦隨之度嶺。此愿竟未酬也。


甲辰長夏。檢集叢殘。得舊錄方書一本。其為梁君所刻者什之三。未刻者什之七。恐其久而零落也。


因合梁君之書。並而梓之。


以酬向日之愿。刻既成。將識其緣起。因思大涅?經新醫舊醫之說。而深有感焉。


夫舊醫新醫之所用者。


皆乳藥也。


當王之初病也。


新醫禁舊醫之乳藥。國中欲服者。


當斬其首。而王病愈。及王之復病也。


新醫占王病。仍應服舊醫之乳藥。而王病亦愈。夫舊醫之治病也。


不辨風熱寒溫。悉令服乳。新醫之厲禁之宜也。


迨王之熱病作也。


非乳不起。而新醫之所以除病者。


即所禁舊醫之乳藥而已。今所刻諸方。舊醫之乳藥也。


用者能神而明之。


則在在皆為新醫之乳藥矣。


若舍舊醫之乳藥。而欲別求新醫之乳藥。雖謁大自在天而求之。


豈可得耶。因識其語於簡端。並以貽梁君。以為何如也。


雍正二年夏五。廣寧年希堯書於五羊官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1:45:11 | 只看該作者

〔程氏(國彭)醫學心悟 五卷〕

 

存自序曰。古人有言。病臥於床。委之庸醫。比於不慈不孝。是以為人父子者。


不可以不知醫。雖然。醫豈易知乎哉。知其淺。而不知其深。猶未知也。


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猶未知也。


以卑鄙管窺之見。而自稱神良。其差誤殆有甚焉。


予少多病。每遘疾。則纏綿難愈。因爾酷嗜醫學。潛心玩索者有年。而四方求治者日益繁。四方從游者日益眾。然此衷常栗栗危懼,凡書理有未貫徹者。


則晝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筆而識之。


歷今三十載。殊覺此道精微。思貴專一。不容淺嘗者問津。學貴沉潛。不容浮躁者涉獵。


蓋以上奉君親。中及僚友。下逮卑幼。性命攸關。其操術不可不工。其處心不可不慈。其讀書明理。不至於豁然大悟不止。爰作是書,以教吾徒。而名之曰醫學心悟。蓋警之也。


然心悟者上達之機。言傳者下學之要。二三子讀是書。而更加博覽群言。沉思力索。以造詣於精微之域。則心如明鏡。筆發春花。於以拯救蒼生。而藥無虛發。


方必有功。仰體天帝好生之德。修證菩提普救之念。俾閭閻昌熾。比戶安和。永杜夭札之傷,咸登仁壽之域。豈非業醫者所深快乎。


況為父者知此。可以言慈。為子者知此,可以言孝。以之保身而裕如。以之利人而各足。存之心則為仁術。見之事則為慈祥。尤吾道中所當景慕也。


二三子識之。


予日望之。


時雍正十年孟春月吉旦。天都普明子程國彭鐘齡自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1:48:26 | 只看該作者

〔王氏(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

 

三卷 存自序曰。嘗讀周禮。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以五聲五氣五色。?其生死。歲終則各書其所以。入於醫師。蓋至慎也。


顧通其學室難。苟師心自用。而不準乎古人之成法。患在不學。泥一成之法。


而欲強人之病。以就其說,患在膠執,二者交談。其於醫道。日以?矣。


余制舉之余。從事於醫。力學人二十余年。燃松繼晷。研尋古訓。所撰脈色本草傷寒雜病一書。自謂有得。迨年逾五十。始窺古聖賢?奧。乃知從前急於著書。尚覺鹵莽。深自愧悔。盡付之火。然立言明道之心。至老未能或忘。溯上古神農辨藥性。軒岐著靈素。


伊芳尹巫咸作湯液。扁鵲解八十一難。皆醫中上聖。莫或儷焉。


至東漢張仲景。著書一十六卷。其傷寒論。申明六經治病。采擇祖方。化成百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處方則一成而不易。用法則萬變而不滯。上紹軒黃。下開來哲。猶馬遷之於文。子美之於詩。平原之於書。可謂兼先聖之長。其醫學之集大成者乎。


厥後唐王冰始有注釋。宋錢仲陽發議論。造成無己有方解。吳鶴皋有方考。柯韻伯有名賢方論。國朝汪 庵則集眾說而成注。遞相祖述。輔翼前人。厥功偉矣。


獨於方之有矩。法之有規。猶鮮有旁推交通之者。


夫用藥之道。等於用兵。廢孫吳之法。而曰我善為陣。我善為戰。烏合之眾。其不足為節制之師也。


明矣。


然車戰之制。房用之。


而卒以致敗。則神明變化之用。終有未盡也。


余不敏。竊選古方之合於三方四制十劑者。


為之顯微闡幽。申明其方之中矩。法之中規。剛柔有變。約制有道。治三焦則分大小之劑。處銖兩則分多寡之數。其間辨五行之生化。察天時之溫嚴。審人事之陰陽虛實。與夫藥性之君臣佐使。無不調而劑焉。


所謂運用之妙。存於一心。皆古人未發之蘊。而猶不敢參以臆說也。


蓋醫之精義。皆具於書。顧世人習焉而不察耳。


因厘為三卷。上卷獨明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中下二卷。發明內科女科瘍科幼科眼科。及各科之方。未附雜方藥性。名曰古方選注。雖不敢謂有當立言之業。然古人之書。本可以不朽。而余得疏通推闡於後。則質之古人。或不至以余言為。而於周禮疾醫之旨。殆亦有合也夫。遂書之以為序。雍正十年九月望後六日。古吳王子接晉三序。


四庫全書提要曰。絳雪園古方選注三卷。國朝王子接撰。子接字晉三。長洲人。自古集經方者。不過注某丸某散。主治某證而已。其兼論病源脈候者。


已不多見。至於制方之意,則未有發明之者。


近始有醫方集解。然所見較淺。亦未盡窺運用之本旨。是書所選之方。雖非秘異。而其中加減之道。銖兩之宜。君臣佐使之義。皆推闡其所以然。前有自序。稱厘為三卷。上卷獨明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中下二卷。發明內科女科外科幼科眼科。及各科之方。未附雜方藥性。以書按之。


則和寒溫汗吐下六劑。及內科以下諸科。上中下三品本草。俱各自為帙。不題卷數。蓋其門人葉桂吳蒙等所分。非子接之舊也。


今仍定為三卷。以還其舊。而得宜本草。則附於末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1:50:52 | 只看該作者

〔陶氏(承熹)惠直堂經驗方〕

 

四卷 存自序曰。昔倉公挾方術。周行天下。歷久而術益工。方益多。是知治病不可無方。而方尤不可不蓄之富也。


予髫年。先大夫之任蠡吾。適民苦疫病。先大夫出篋中所藏輯效方三帙。命從兄慕莊。接方制藥。詳病施治。無不應手而愈。丐藥者如趨市。民賴存活。不可數計。予益信醫之不可無方也如是夫。越數年歸裡。復得外祖大來李公生平所集驗方若干卷。一見欣然。如獲奇珍。厥後每於見聞之余。偶得一方。輒錄而藏焉。


人或秘不與。亦必多方購求。務期必得。如是者幾二十年。而方略備。往往集同志者。


修合施舍以為快。歲甲寅。客東粵。以所攜膏丹藥濟人。屢獲奇效。王子殷玉見是書。即欲梓之以公世。予因擇其藥味和平。用有成驗者。九百余方。


分為四十七門。名之曰經驗方。又取怪證急救救荒三門。附於卷末。以備采用。名之曰備急方。共四卷。計方一千有奇。參究考訂。凡五越月。書始成。而王子已仙逝矣。


其友孫子聚五好義樂施。篤於交情。慨然欲竟其志。因為捐資。以付剞劂焉。


吁。是書也。


先外祖暨先大夫。集之數十年之前。而予復搜羅博采。歷舉而試之。


至數十年之久。時時以有志未逮為憂。今孫子乃能相與有成。俾閱是書者。


遇病了然。不啻取懷。而予寧非予與孫子之所大快耶。雖然。病有虛實陰陽。方有溫涼補瀉。


故病不一方。方必對病。古人因病立方。今人以方湊病。苟不詳審病情。揣摩方旨。而用之倘有弗驗。必咎立方之未善。是有方反不若無方矣。


豈予集方之心。並孫子鐫之心哉。所望於用方之君子。為之神明變化於其間也可。


雍正十二年。歲次甲寅冬至日。會稽青山學士陶承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1:52:48 | 只看該作者

〔尤氏(怡)醫學讀書記〕

 

三卷 存自序曰。夫治病猶治國也。


治國者。


必審往古理亂之事跡。與正治之得失。而後斟之以時。酌之以勢。而後從而因革之。


治病者。


必知前哲察病之機宜。與治療之方法。而後合之氣體。辨之方土。而從而損益之。


蓋未有事不師古。而有濟於今者。


亦未有言之無文。而能行之遠者。


於自弱冠。即喜博涉醫學。自軒岐以迄近代諸書。搜覽之下。凡有所得。或言或疑。輒筆諸簡。雖所見未廣。而日月既多。卷帙遂成。昔真西山修讀書記。謂門人曰。此人君為治之門。如有用我者。


執此以往。予之是集。即西山讀書記之意也。執此以往。亦可以應變無窮矣。


飲鶴山人尤怡識。徐大椿序曰。文中子云。醫者意也。


藥者瀹也。


謂先通其意。而後用藥物以疏瀹之也。


善哉言乎。


醫理在是矣。


而意之通實難。泥一成之見。而欲強人之病。以就吾說。其患在固執。好作聰明。而不窮究乎古人之成書。是猶兵家之廢陣圖。法吏之廢律令也。


其患在不學。由前之說。在不能用意。由後之說。在誤於用意。夫然。以不學之人。與不通之識。而又熾以忮同列競名利之心。以此用藥。其不致抱薪而救火。持水而投石者。


幾何哉。語云。學書紙費。學醫人費。蓋為此也。


尤君在涇。讀書好古士也。


而肆其力於醫。於軒岐以下諸書。靡昕夕寒暑。穿穴幾遍。而以己意條貫之。


其間凡有所得。筆之於書。日月既多。卷帙略定。辨五行之生克。察四氣之溫嚴。審人事之陰陽虛實。與夫藥性之君臣佐使,凡成書之沿誤者。厘而正之。


古人紛紜聚訟者。折而衷之。


夫惟多讀古人之書。斯能善用古人之書。不誤於用意。亦不泥於用意,於長沙氏之旨。庶幾得之。


可謂通其意者矣。


抑吾觀太史公之傳扁鵲也。


云。長桑君以禁方盡與之。


忽然不見。後遂能生死人。其說近於鬼物。其人不可再得。而其傳淳於意也。


謂得禁方於公乘陽慶。傳黃帝扁鵲脈書。五色診病。是多讀書。而通於意者。


扁鵲吾不得而見之矣。


得見如淳於意者。


斯可矣。


尤君之學。不知於古人何如。然多讀書。而通以意。是聞古人之風。而興起者。由此書以治病。


尚不貽譏於人費也夫。乾隆四年己未春三月。松陵徐大椿靈胎敘。


〔醫學續記〕一卷 存。


〔靜香樓醫案〕一 卷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1:57:10 | 只看該作者

卷六十六

 

方論(四十四)


〔高宗御定醫宗金鑒〕九十卷 存四庫全書提要曰。乾隆十四年奉敕撰。首為訂正傷寒論注十七卷。次為訂正金匱要略注八卷。蓋醫書之最古者。


無過素問。次則八十一難經。然皆有論無方。


(案素問有半夏等湯一二方。然偶然及之。非其通例也。)


其有論有方者。


自張機始。講傷寒及雜證者。


亦以機此二書為宗。然傷寒論。為諸醫所亂。幾如爭大學之錯簡。


改本愈多。而義愈晦。病其說之太雜。金匱要略。雖不甚聚訟。然注者罕所發明。又病其說之不詳。是以首訂二書。糾訛補漏。以標證治之正軌。次為刪補名醫方論八卷。輯醫方者。


往往僅題某丸某散治某病。不知病狀相似者。


病本多殊。古人論消息君臣佐使有其宜。攻補緩急有其序。或以相輔為用。或以相制為功。甚或以相反相激。


巧投而取效。必明制方之意。而後能詳審病源。以進退加減。故方論並載也。


次為四脈舉訣一卷。取崔紫虛脈訣。


參以內經。闡虛實表裡之要。紫虛者。


宋道士崔嘉彥之號也。


其書簡括而精密。李時珍瀕湖脈學。嘗錄以弁首。


故茲亦取以為準。次運氣要訣一卷。闡素問五運六氣之理。蓋運氣雖不可拘泥。亦不可竟廢。故次於診法。次為諸科心法要訣五十四卷。以盡雜證之變。次為正骨心法要旨五卷。則古有是術。而自薛己正體類要以外。無專門之書。故補其遺。


皆有圖有說。有歌訣。俾學人既易考求。又便誦習也。


自古以來。惟宋代最重醫學。然林億高保衡等。校刊古書而已。不能有所發明。其官撰醫書。如聖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或博而寡要。或偏而失中。均不能實俾於治療。故聖濟總錄。惟行節本。而局方尤為朱震亨所攻。此編仰體聖主仁育之心。根據古義。而能通其變。參酌時宜。而必求其征驗寒熱不執成見。攻補無所偏施。於以拯濟生民。同登壽域。涵濡培養之澤。真無微之不至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13:28 | 只看該作者

〔沈氏(懋官)醫學要則〕

 

三卷 存自序略曰。醫者。


理也。意也。


實難言也。


天地之道雖大。無非一理。醫之治病。惟能意會。何所不通。然理之玄奧難明。而意會之微妙莫測。是非易言也。


古之軒轅,幼而聰慧。長而神明。懷聖人之資。抱經緯之才。


忱黎庶之疾苦。乃與岐伯等更相問難。閘發玄微。而作靈素一十八卷。垂萬世不朽之弘慈。開億兆生民之壽域。


第其道理淵深。文辭雅奧。非熟諳研求。鮮有得其解者。


後有湯之伊芳尹秦越人。漢之倉公張仲景。魏之華佗。晉之王叔和。隋之巢元方。唐有孫思邈王啟玄。宋有錢乙龐安常。金有成無己劉完素。元有李東垣朱丹溪等。諸賢踵起。著述不可勝計。未有不闡發經旨玄機。而敢自創也。


惟高陽生自負高達。以大小腸之經絡與心肺。相連配於寸口。以肺同診。三焦列於左尺。以命門列於右尺。而手厥陰膻中置之度外。大乖經旨。為後世之鄙矣。


愚心憤切。故不揣鄙陋。擇集內經最要者。


立為二十四要則。為後學之規范。並不敢背旨妄言。希圖表異也。


幸高明者正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16:31 | 只看該作者

〔何氏(夢瑤)醫碥〕

 

七卷 存自序曰。文以載道。醫雖小道。亦道也。


則醫書亦載道之車也。


顧其文繁而義晦。讀者卒未易得其指歸。初學苦之。


瑤少多病失學。於聖賢大道無所得。雅不欲為浮靡之辭。以貽虛車誚。因念道之大者以治心。其次以治身。莊子曰。人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


醫所以治身也。


身死則心無所寄。固小道中之大者。


爰取少日所誦岐黃家言。芟其繁蕪,疏其湮郁。參以己見。泐為一書。用以階梯初學。非敢謂是載道之車。欲使升車者。


藉此以登。如履碥石云耳。


故以碥名編。或曰。方今景於昆岡。子作焦頭爛額客炯矣。


人咸謂子非醫病。實醫醫。是書出。其時醫之藥石歟。碥當作砭。予笑而不敢言。乾隆十六年歲次幸未季春望日。南海何夢瑤書於樂只堂。


趙林臨序曰。予友何君西池年三十八。始成進士。其成晚。故得博通諸藝。能醫。尤其篤嗜而專精者也。


然自其為諸生時。即文名藉甚。學士惠公稱為南海明珠。於是西池之見知於人者。


獨著於詩文。余技遂為所掩。己酉選拔。策詢水利。西池以醫喻。娓娓且千古。學士顧公亟賞之。


拔置第一。予亦與選。得讀其文。然後知西池之旁通於醫。而猶未悉其妙也。


西池聯捷後。尋觀政西粵。歷宰義寧陽朔岑溪思恩諸邑。遷牧遼陽。則又但以善政聞。然其在思恩也。


癘疫流行。西池廣施方藥。飲者輒起。制府策公。下其方於郡邑。存活甚眾。遼陽民王洪病風年余。狂易多力。投人秫火中。焦爛無完膚。敷以藥數日愈。於是西池坐廳事。呼伍伯縛王洪庭柱間。洪且罵且歌。州人聚觀如堵。西池先威以刑。令怖?。旋予湯液。兩人持耳灌之。


有頃暴吐下。其病遽失。人咸驚為神。嗣是西池之醫。遂稍稍著矣。


庚午夏。予內子病。兩月不少間。諸醫皆束手。已治木矣。


適西池請告歸裡。亟延診。先後處大承氣白虎小柴胡數十劑。效在桴鼓。予謂西池。諸醫皆言陽虛宜扶陽。非參附勿用。子獨反之。


何也。曰。此非粗工所知。且此輩妄引易義。動言扶陽抑陰。夫易陽君子陰小人。故當扶抑。醫言陰陽。但氣耳。


氣非正則邪。正虛無論陰陽。均當扶。邪勝無論寒熱。均當抑。何得牽合惑人耶。又曰。溫補之說。藉口春夏。不識歸根復命。四時皆生之理。苟明亢害承制。以克為生。則大黃朴硝。即回陽之上品。故藥之補瀉。初無定名。惟視病之寒熱。以為去取。今不問何證。概從溫補。何異懲溺而群趨火坑。不亦惑乎。


又曰。醫有庸有黠。庸醫不知溫補之能殺人也。


以為平穩而用之。


黠醫知溫補之能殺人。而人不怨。以為可以藏拙而用之。


於是景岳之徒遍天下。而河間丹溪之學絕矣。


距邪閑正。吾能已乎。


西池之言若此。然則西池之醫之著於天下也。


所系固不少矣。


西池所輯醫書凡數種。向欲梓以問世。而不名一錢。此編乃朋好所醵刻。先行者工竣。命予弁其端。予惟西池自序。簡括精妙。無可復益。聊綴拾其言論集驗之未著於篇者。


告諸世。使知西池之所長。不獨在文章政事間而象著之以嘉惠天下也。


是為序。賜進士出身截選知縣年眷同學弟趙林臨序。


四庫全書提要曰。何夢瑤。字報之。南海人。雍正庚戌進士。


(賡和錄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27: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2-5 12:29 編輯

〔葉氏(桂)臨證指南醫案〕

 

十卷 存華岫云序略曰。吳閶葉氏晚年日記醫案。辭簡理明。悟超象外。其審證則卓識絕倫。處方則簡潔明淨。案中評證。方中氣味。於理吻合。能運古法。而仍周以中規。化新奇而仍折以中矩。察其學識。蓋先生固幼稟穎絕之才。眾所素稔。然徒恃資敏。若不具沉潛力學。恐亦未易臻此神化也。


惜其醫案所得無多。不過二三年間之遺帙。


每細參玩。只覺靈機滿紙。其於軒岐之學。一如程朱之於孔孟。深得夫道統之真傳者。


以此垂訓後人。是即先生不朽之立言也。


故亟付剞劂。以公諸世。至其一世之遺稿。自有倍蓰於此。個中義理。必更有不可思議者。


自必存在諸及門處。什襲珍藏。尚未輕以示人也。


然吾知卞氏之玉。豐城之劍。其精英瑞氣。斷不至於泯沒。自必終顯於世。只在先後之間耳。


倘有見余是刻。能悉將先生遺稿。急續刻行世。此豈非醫林中之大快事。抑亦病家之大幸事也。


諒亦必有同志者。


余將翹企而望之。

因以為序。沈德潛葉香岩傳曰。君名桂。字天士。號香岩先生。自歙遷吳。君少從師受經書。暮歸。君考陽生翁授以岐黃學。年十四。翁棄養。君乃從翁門人朱君某。專學為醫。朱君即舉翁平日所教教之。


君聞言即徹其蘊。見出朱君上。因有聞於時。君察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如見五臟?結。治方不執成見。嘗云。劑之寒溫。視疾之涼熱。自劉河間以暑火立論。專用寒涼。東垣論脾胃之火。必務溫養。習用參附。丹溪創陰虛火動之論。又偏於寒涼。嗣是宗丹溪者多寒涼。宗東垣者多溫養。近之醫者。


茫無定識。假兼備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劑。而無有成見。蓋病有見證。有變證。有轉證。必灼見其初終轉變。胸有成竹。而後施之以方。否則以藥治藥。實以人試藥也。


持論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遠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天士先生。由其實至而名歸也。


居家敦倫紀。內外修備。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為剖析成敗利鈍。如決疾然。洞中?會。以患難相告者。


傾橐拯之。


無所顧藉。君又不止以醫擅名者。


歿。年八十。


(歸愚文鈔)。


四庫全書提要曰。臨證指南醫案十卷。國朝葉桂撰。桂字天士。吳縣人。以醫術名於近時。然生平無所著述。


是編乃門人取其方藥治驗。分門別類。集為一書。附以論斷。未必盡桂本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29:38 | 只看該作者

〔種福堂公選良方〕

 

四卷 存杜玉林序曰。華與余家世為姻婭。華君岫云精通岐黃術。常存利濟救人之心。孜孜不倦。向慕吳門葉天士先生為當世盧扁。留心覓其醫案。約計盈萬。分門選刻。共成十卷。名曰臨證指南。已遍行海宇矣。


壬申歲。又將其續補醫案溫熱論。與平生所集數種經驗奇方。付刊以備救急。其愿甚誠。忽於癸秋謝世。其方止刻十之二三。


半塗而廢。見者咸為惋惜。華君好友岳君廷璋不忍膜視。力勸徽蘇義商程葉兩君子。授梓完璧。以公同志。一日漢川程君來蜀。出此編丐余作序。予素不知醫。且當公務紛拿。軍書旁午。竟不暇及。第展閱一過。了然心目。


洵為青囊家不可缺之一書。即盧扁復起。亦不能舍是。而別開?奧。倘於鄉陬僻壤。證患奇難。一時罕有良醫調劑。備此查考。對證用藥。立能起死回生。功效匪淺。慎勿以此編易簡而忽諸。


〔黃氏(宮繡)醫學求真錄〕十六卷 未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30:43 | 只看該作者

〔醫學求真錄總論〕

 

五卷 未見四庫全書提要曰。醫學求真總論五卷。國朝黃宮繡撰。宮繡。宜黃人。是書成於乾隆庚午。據其凡例。稱嘗著醫學求真錄十六卷。別鈔其篇首總論。勒為五卷。以標明其宗旨。議論亦明白易解。然不無臆說。如論風土不齊。而云西北人不可溫補。則未免膠柱而鼓瑟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33:56 | 只看該作者

〔徐氏(大椿)醫學源流論〕

 

二卷 存自序曰。醫。小道也。


精義也。


重任也。賤工也。


古者大人之學。將以治天下國家。使無一夫不被其澤。甚者天地位而萬物育。斯學人之極功也。


若夫日救一人。月治數病。顧此則失彼。雖數十裡之近。不能兼及。況乎不可治者。


又非能起死者而使之生。其道不已小乎。


雖然古聖人之治病也。


通於天地之故。究於性命之原。經絡臟腑。氣血骨脈。洞然如見。然後察其受病之由。用藥以驅除而調劑之。


其中自有玄機妙悟。不可得而言喻者。


蓋與造化相維。其義不亦精乎。


道小則有志之士。有所不屑為。義精則無識之徒。有所不能窺也。


人之所系。莫大乎生死。王公大人。聖賢豪傑。可以旋轉乾坤。而不能保無疾病之患。一有疾病。不得不聽之醫者。


而生殺唯命矣。


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系之人。其命又懸於醫者。


下而一國一家。所系之人。更無論矣。


其任不亦重乎。


而獨是其人者。


又非有爵祿道德之尊。父兄師保之重。既非世之所隆。而其人之自視。亦不過為衣食口腹之計。雖以一介之微。呼之而立至。其業不甚賤乎。


任重。則托之者。


必得偉人。工賤。則業之者。


必無奇士。所以勢出於相逢。而道因之易墜也。


余少時頗有忠於窮經。而骨肉數人。疾病連年。死亡略盡。於是博覽方書。


寢食俱廢。如是數年。雖無生死肉骨之方。實有尋本溯源之學。九折臂而成醫。至今尤信。而竊慨唐宋以來。無儒者為之振興。視為下業。逡巡失傳。至理已失。良法並亡。?焉傷懷。恐自今以往。不復有生人之術。不揣庸妄。用敷厥言。倘有所補。所全者。


或不僅一人一世已乎。


乾隆丁丑秋七月。洄溪徐大椿書於吳山之半松書屋。


四庫全書提要曰。醫學源流論二卷。國朝徐大椿撰。其大綱凡七。曰經絡臟腑。曰脈。曰病。曰藥。曰治法。


曰書論。曰古今。分子目九十有三。持論多精鑿有據。如謂病之名有萬。而脈之象不過數十種。是必以望聞問三者參之。


又如病同人異之辨。兼證兼病之別。亡陰亡陽之分。病有不愈不死。有雖愈必死。又有藥誤不即死。藥性有今古變遷。內經司天運氣之說不可泥。針灸之法失傳。其說皆可取。而人參論一篇。涉獵醫書論一篇。尤深切著明。至於有欲救俗醫之弊。而矯枉過直者。


有求勝古今之心。而大言失實者。


故其論病。則自岐黃以外。秦越人亦不免詆排。其論方。則自張機金匱要略傷寒論之外。孫思邈劉守真李杲朱震亨皆遭駁詰。於醫學中。殆同毛奇齡之說經。然其切中庸醫之弊者。


不可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37:41 | 只看該作者

〔蘭台軌范〕

 

八卷 存自序曰。欲治病者。


必先識病之名。能識病名。而後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當辨其生之因各不同。


而病狀所由異。然後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藥。或病名同。而病因異。或病因同。而病證異。


則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藥。千變萬化之中。實有一定不移之法。即或有加減出入。而紀律井然。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自南陽夫子以後。此道漸微。六朝以降。傳書絕少。迨唐人外台千金。不過裒集古方。未能原本內經。精通病變。然病名尚能確指。藥味猶多精切。自宋以還。無非陰陽氣血。寒熱補瀉。諸膚廓籠統之談。其一病之主方主藥。茫然不曉。亦間有分門立類。先述病原。後講治法。其議論則雜亂無統。其方藥則浮泛不經。已如云中見月。霧裡看花。仿佛想象而已。至於近世。則惟記通治之方數首。藥名數十種。以治萬病。全不知病之各有定名。方之各有法度。藥之各有專能。中無定見。隨心所憶。姑且一試。動輒誤人。余深憫焉。


茲書之所由作也。


本內經以探其源。次難經及金匱傷寒論。以求其治。其有未備者。


則取六朝唐人之方。以廣其法。自宋以後諸家。


及諸單方異訣。擇其義有可推試。多獲效者附焉。


古聖治病之法。尚可復睹。使學人有所持循。不至彷徨無措。至於推求原本。仍當取內經金匱等全書。潛心體認。而後世之書。亦當窮其流派。掇其精華。摘其繆誤。而後此書之精意。自能融會貫通。而心有實獲。則變化在我矣。


乾隆二十九年四月。洄溪徐靈胎書。


四庫全書提要曰。蘭台軌范八卷。國朝徐大椿撰。大椿持論。以張機所傳為主。謂為古之經方。唐人所傳。


已有合有不合。宋元以後。則彌失古法。故是編所錄病論。惟取靈樞。素問難經。金匱要略。傷寒論。隋巢元方病源。唐孫思邈千金方。王燾外台秘要而止。所錄諸方。亦多取於諸書。而宋以後方。則采其義有可推試。多獲效者。


其去取最為謹嚴。每方之下。多有附注。論配合之旨。與施用之宜。於疑似出入之間。辨別尤悉。較諸家方書。但云主治某證。而不言其所以然者。


特為精密。獨其天性好奇。頗信服食之說。故所注本草。於久服延年之論,皆無所駁正。而此書所列通治方中。於千金方鐘乳粉。和劑局方玉霜丸之類。金石燥烈之藥。往往取之。


是其過中之一弊。觀是書者。亦不可不知其所短焉。


〔慎疾?言〕未見徐大椿曰。醫學絕傳。邪說互出。殺人之禍烈也。


故作慎疾?言。


(征士洄溪君自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38:15 | 只看該作者

〔江氏(之蘭)醫津一筏〕


一卷 存四庫全書提要曰。國朝江之蘭撰。之蘭字含微。歙縣人。是書凡十四篇。每篇以內經數語為主。而分條疏論於其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39:47 | 只看該作者

〔汪氏(西顥)瘧苑〕

 

未見杭世駿序曰。錢塘汪君西顥薈古今瘧病之事為一書。其目有四。曰原病。曰微痊。曰紀事。曰藝文。屬杭子序其端。曰。瘧之為疾。疾之至奇者也。


若?之有期。若潮汐之不爽其信。風暑寒熱。以人身為之囊橐。而或者謂有鬼物以憑依之。


一以為顓頊之不才子。一以為宋司馬桓魅之二鬼者。


生既不得齒於正人。乃其既死之魂魄。能為虐於君子。而狡焉以逞。度亦理之所必無。然其為是說者。


蓋已歷之數千百年之久。避之而得免。嚇之而可愈。斯說也。


吾疑信參焉。


既思凡疾之起。必中有不慎。而後外物得而乘之。


瘧之病不足以殺人。而責為諸疾之緣起。間日曰?。三日曰?。曰寒。曰溫。曰痹。曰牝。傳則為疫。傷則為勞。錮則為痞。汪君徵前事以為鑒。


懲羹吹齏。不亦仁人君子之用心乎。


閑嘗靜觀身世之交。何莫不由斯道也。


陰陽相搏。寒暑代嬗。剝復通變之幾。寓其中矣。


一境而甘苦分。一日而憂樂半。一事而榮辱並。間見層出。天若物物儷而配之者焉。


砭之以箴銘監史。藥之以仁義道德。沃之以詩書禮樂。是堯舜為之量刀圭。而周孔調湯劑也。


頻如二鬼者。


且?乎其辭避。而何厥疾之弗瘳也歟。汪子曰。旨哉言乎。


遂書於首簡。


(道古堂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40:34 | 只看該作者

〔吳氏(儀洛)成方切用〕


十四卷 未見四庫全書提要曰。國朝吳儀洛撰。儀洛字遵程。海鹽人。此書為其醫學述之第四種。取古今成方一千三百余首。本經按證。加以論斷。卷首載內經一十二方。第一卷至第十二卷。每卷各有上下。分治氣。理血。補養。澀固。表散。涌吐。攻下。消散。和解,表裡。祛風。祛寒。消暑。燥濕。潤燥。瀉火。除痰。殺蟲。經帶胎產。


嬰孩。癰瘍。眼目。救急。凡二十四門。卷末載勿藥元詮七十四條。大旨謂古方不宜今用。故所錄皆切於時用之方。凡例於汪桓醫方集解。頗有微詞。然桓書淺略。亦可無庸掊擊也。


〔一源必徹〕未見按上見於本草從新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43:19 | 只看該作者

〔沈氏(金鰲)雜病源流犀燭〕

 

三十卷 存自序曰。極天下能燭幽者。


犀之角而已。角何能燭。以犀性之通靈也。


犀之神力。全注於角,其通靈之性。亦全聚於角,是以燃之而幽無弗燭也。


夫人得天地最秀最靈之氣。失其靈者。


私汨之耳。


私汨其靈。必是非莫辨。矧能燭幽。若是者吾於醫有感焉。


人之有病。或感七情。或染六淫。皮毛肌肉。經絡臟腑。受其邪即成病。而病即發於皮毛肌肉。經絡臟腑之間。故曰雜也。


雜者。


表裡易蒙。寒熱易混。虛實易淆。陰陽易蔽。紛形錯出。似是實非。欲於易蒙易混。易淆易蔽中。確定為勿蒙勿混。勿淆勿蔽之證。非本通靈之性。洞徹精微。安能如犀之無幽弗燭。秦越人視病。洞見人臟腑癖結。能燭幽也。


能本通靈之性。以燭乎至幽也。


夫醫何能盡如秦越人。然切脈辨證。就證合脈。反覆推究。從流溯源。縱不能洞見癖結。當必求昭悉於皮毛肌肉經絡臟腑之間。成為七情所傷。或為六淫所犯。知其由來。當其變遷。夫而後表裡不相蒙。寒熱不相混。虛實不相淆。陰陽不相蔽。悉皆通靈之為用也。


悉皆通靈之用。原本於性生者也。


雖不燃犀。奚翅幽之能燭乎。


亦何憂病之紛形。錯出於皮毛肌肉經絡臟腑間乎。


書既成。因名之曰雜病源流犀燭。乾隆癸巳清明前一日。錫山沈金鰲芊綠氏自書。沈氏尊生書總序曰。予自弱冠時。讀左國史漢。一人一事。必究其詳。知扁鵲倉公輩。皆醫之神者。


其所以能神處務。切求而根據之。


遂搜閱古人方書。如靈樞素問等帙。古奧質實。直追漢魏。可與史漢參論筆法。乃益愛讀焉。


嗣是而後。積數十年。稽古之功。往往兼習不廢。得遍悉仲景以下諸名家。或論傷寒。或言雜病。或明脈法。或詳藥性。分門別戶。各有師承。正如諸子百家。流派不一。而匯歸於是。未嘗北轍南轅。甚哉醫之道。


大而深也。


蓋醫系人之生死。凡治一證。構一方。用一藥。在立法著書者。


非要於至精至當。則遺誤後世。被其害者必多。在讀書用法者。


非審乎至精至當。則冒昧從事。被其害者更多。又況古人之書。或議證而無方。或存方而略證。或闡脈而遺藥。或論藥而置脈。神明變化。每紛見雜出於殘編剩簡中。醫者以庸陋之姿。膠執之見。


貪鄙之心。相與從事。甚且讀書。而不通其義。雖淺近之語。亦謬解訛傳。吾見其治一病。必殺一人。即或有時偶中。僥幸得生。在醫者並不知其所以然。猶張目大言。自據其功。以為非我莫治。不亦可愧之甚矣乎。


吾愧之。


吾又憫之。


因統會平日所讀方書。研審其意理。或采前人之語。或抒一己之見。參互考訂。輯為脈象統類一卷。諸脈主病詩一卷。雜病源流犀燭三十卷。傷寒論綱目十八卷。婦科玉尺六卷。幼科釋謎六卷。要藥分劑十卷。


共七種。計共七十二卷。總名之曰沈氏尊生書。蓋以人之生至重。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


庶不至草菅人命也。
 

系以沈氏者。


以是書之作。實由予憫人生命。思有以尊之而成。故不妨直任為己書也。


雖然。沈氏尊人之生。而成是書。亦沈氏自藏之。


自閱之而已。何敢表示於人。自詡為著述也哉。特書以志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43:56 | 只看該作者

〔吳氏(道源)痢證匯參〕


未見吳道源曰。余幼殫精舉業。亦究心岐黃。緣歷試不遇。遂以方藥應世。數十年來。窮源竟委。上采前賢之著述。旁綠時人之議論。成痢證匯參一書。(女科切要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2:52:09 | 只看該作者

〔董氏(西園)醫級〕

 

十卷 存自序曰。嘗聞宣聖云。不登東山。不知魯國之僅一片壤。不登泰山。不知天下之同一寰轍。此固聖門喻道之高遠。醫理亦無不然。軒岐之道尚矣。


靈素遺文。由陰陽消長之理。以明四時六氣之有餘不及。推五行之運。以合聲色臭味之生剋制化。其於象藏之剛柔。情氣之從乘。發病之因由。病機之順逆。莫不燦然具備。其理一而其象紛繁。其轍同而其變不測。苟得一以自足。淺嘗而妄試。其不誤人者鮮矣。


夫學問之道。不外行遠登高之義。進一步有一步之優游。歷一級有一級之憑眺。登峰造極之見。不能躐等而幾也。


張李劉朱。其卓卓表著者也。


四家雖各自成家。亦各由級而詣其極。而始得羽翼軒岐。指南後學。他如越人淳於。及張氏葛氏喻氏王氏薛氏輩。


奚啻數十家。莫不各有發明。昭茲來學。是亦皆走趨之級也。


第編緗充棟。立言未嘗不備。每苦泛濫汪洋。童年習之者。皓首而不得其傳。此由不能循級以登。致多歧亡羊。而無可把握。以故求道之士。畏其艱於誦讀。恆欲得一家宗之。


夫精微廣大之蘊。豈一家之學所可竟耶。余因薈萃群書。摘其要領。編章約句。


推原辨證。即就證約方。首集經典明論。以示必需之要。次及傷寒。以明傳變之機。再詳雜病女科。以備治法。


凡各證之後。申明治療大法。諸義備詳。方藥三卷。脈訣一章。並附無問錄臆見一篇。冀為後學啟蒙之階級。聊取簡要易明之意。非敢以尺寸之守。漫附於著作之林也。


第由是而幾之。


其於高遠。或庶幾矣。錢塘董西園魏如謹書。


〔無問錄〕一卷 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3:36:27 | 只看該作者

〔孫氏(從添)石芝醫話〕


未見唐大烈曰。孫慶增。名從添。號石芝。常熟人。遷居郡城葑溪。年七十六歲。歿於乾隆丁亥。所遺石芝醫話。


(吳醫匯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18:03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