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氏(日?)嵩崖尊生書〕】
十五卷 存弁言曰。予自?角時治周易。稍長以先孺人寢疾。從事岐黃之學。又數年讀難經本義。已而讀內經靈樞素問諸篇。恍然於醫易之同原也。
今夫天地間。不過此陰陽動靜之理。消長變化之機。在天地與人身。原無二致。乾坤之闔辟。即人身之呼吸。晝夜之潮汐。即人身之脈息。故內經言五運六氣。而民病因之。
夫易以道陰陽。伏羲八卦。分兩儀之體象。文王八卦。明五行之精微。對待流行。交感錯綜。凡天地間之有形有氣。有體有質。其變化不測盡之矣。
乾盡於午。坤盡於子。當二至之令。為天地之中。而左右以判人身之左右。所以有升有降也。
離盡於卯。坎盡於酉。當二分之中,為陰陽之半。而上下以分人身之上下。所以別清別濁也。
圓圖象天。其陽在東南。故天不足西北。人身之耳目。所以左明於右也。
方圖類地。其剛在西北。故地不滿東南。人身之手足。所以右強於左也。
要之人身之配天地。不過此一陰一陽之道。而醫理之贊化育。不過此為升為降之理。微陽宜養。而亢龍有悔。微陰宜惜。而堅冰可畏。所以陽極則熱。陰盛則寒。微者甚之基。盛者衰之漸。故上工不治已然。治未然也。
宜降不宜升者。
防剝之再進。宜升不宜降者。
培復之始生。畏剝所從衰。須從觀始。求復之漸進。宜向臨行。蓋不易以立其體。而後變易。以致其用。不通變不足以知常。不守常亦不足以達變。易醫之理。括於此矣。
業醫者。
誠能融會內經。合之四聖之書。則陰陽聚散。剝復消長。一以貫之。
運一尋之木。轉萬斛之舟。撥一寸之機。發千鈞之弩。易危為安。轉亂為治。所謂天地好生之心。聖賢仁孝之精也。
非窮理盡性。格物致知。不足與於此矣。
夫醫之有靈樞素問。猶儒之有六經。和緩慶意諸大家。皆能窺見奧微。吻合經旨。故其書傳自內經。不列於學官。懦者斥為小道。荐紳家無稱述之者。
一二粗工。不過以索方書。求糟粕為絕技。故世人不死於病。而死於醫。亦不死於醫。乃死於聖經之遺亡也。
余固研心有年。略見大意。聊次其所及知。及素所聞見者。
敘述為篇。其於易醫同原之理。或亦有一解云爾。康熙丙子年八月既望。嵩崖景日 東陽氏識。
四庫全書提要曰。景日?。字東陽。登封人。康熙辛未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史部地理類存目說嵩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