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北龍所結帝都垣局】
北龍有燕山,即今京師也。
以燕然山脈盡于此,故曰燕山。
昔昭王筑黃金臺以招賢者,因又稱金臺。
古冀州地。
舜分冀東北為幽州,故又謂之幽都。
按邱文莊公《大學衍義補》云:“虞夏之時,天下分為九州。
冀州在中國之北,其北最廣,舜分冀為幽、并、滎,故幽與并、滎皆冀境也。”
楊公云:“燕山最高象天市,蓋北干之正結。
其龍發昆侖之中脈以華夷共視為中原,蓋鴨綠江外又有大干為護,綿亙數千里,至于闐,歷瀚海,之玄屈曲,出夷入貊。
又萬餘里,始至燕然山,以入中國,為燕雲北京為山前曰燕,大同為山後曰雲。
復東行數百里,起天壽山,乃落平洋,方廣千餘里。
遼東、遼西兩支開截黃河,前繞鴨綠,後纏而陰、恒、太行諸山,與海中諸島相應。
近則灤河、潮河、桑河、易河并諸無名小水,夾身數源,界限分明。
以地理之法論之,其龍勢之長,垣局之美,干龍大盡,山水大會,帶黄河,扆天壽。
鴨綠纏其後,碣石錀其門,最是合風水法度。
又按《衍義補》云:“《朱子語錄》:‘冀都,天地間好個大風水!脈從雲中發來,前面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爲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重案,江南五嶺諸山為第三重案。
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過于冀都。’”
就朱子所謂風水之說觀之,謂無風以散之,有水以界之也。
冀州之中,三面距河處,是為平陽、蒲坂,乃堯舜建都之地。
其所分東北之境,是為幽州。
太行自西而來,演迤而北,綿亙魏、晉、燕、趙之境,東而極于醫無閭。
重開叠阜,鸞鳯峙而蛟龍走,所以擁護而圍繞之者,不知幾千萬里也。
形勢全,風氣密,堪輿家所謂藏風聚氣者,此地有之。
其東一帶,則汪洋大海。
稍北,乃古碣石淪入海處。
稍南則九河既通,所歸宿之地,浴日月而浸乾坤,所以界之者,又如此其直截而廣大焉。
堪輿家所謂“得水為上”者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