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聿青醫案】

 關閉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2:21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宣化開泄,汗出甚暢,熱勢大減,並能得寐,煩懊因而大定,胸痞轉舒,惡心亦止。

 

但脈仍糊數,熱猶未解。

 

舌紅苔薄白。

 

氣分之邪,依然留戀。

 

再為宣化。

 

杏仁(三錢) 上廣皮(一錢) 茯苓(三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廣鬱金(一錢五分) 蔻仁(五分) 炒枳實(一錢) 薏仁(三錢) 竹茹(一錢五分) 豬苓(二錢) 通草(一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2:30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熱勢遞減,寐亦稍安,脘痞已舒。

 

然不悲而泣,不恐而驚,痰稠色帶灰黑。

 

脈象糊滑而數,苔白質紅。

 

腹中攻撐,便帶溏薄。

 

邪從外達,痰被熱蒸,蘊而不化,膽胃之氣從而失降,以致膽木漂拔。

 

再從宣化之中參清氣化痰。

 

杏仁(三錢) 橘紅(一錢) 鬱金(一錢五分) 雲苓(三錢) 竹瀝半夏(一錢五分) 膽星(五分) 枳實(一錢) 范志曲(二錢) 薏仁(四錢) 通草(一錢) 竹茹(一錢五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2:37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脈靜身涼,稠痰漸少,思穀知味,胃氣漸開,悲泣驚恐亦定。

 

宜和中以清余蘊。

 

溫膽除枳實,甘草加天麻鉤鉤白蔻仁藿香膽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2:46 | 只看該作者

五診

 

苔白已化,胃開思納。

 

惟脈形左大。

 

頭重眩暈,肝陽挾痰上逆。

 

再熄肝化痰。

 

製半夏(一錢五分) 白蒺藜(三錢) 石決明(五錢) 池菊花(一錢) 上廣皮(一錢) 煨天麻(一錢五分) 陳膽星(四分) 白金丸(五分) 鉤鉤(三錢) 鹽水炒竹茹(一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3:00 | 只看該作者

丁(左)

 

熱不外揚,神情煩悶,中脘痞阻,噦惡嘔吐,不能容納,頭目暈眩,渴喜沸飲。

 

左脈弦滑,右部糊滯。

 

此肝陽上逆,挾停飲窒塞氣機。

 

恐發痙發呃。

 

製半夏 炒竹茹 廣藿香 鬱金 川朴 枳實白蔻仁 煨天麻 生熟香附 玉樞丹(三分研末先調服) 江蘇撫軍吳 病濕溫下虛,纏綿兩月有餘,仆以病近膏肓,恐藥石難於奏效,以未便立方辭。

 

主人堅懇至再,不得已勉盡綿力,將病脈症因,方治宜忌,變方案之式,為之分列各條,備諸方家及主政采擇之。

 

一、久病濕熱,化燥化火,而藏氣虛微,脈至少神,症屬難治。

 

循例告辭者為此。

 

一、病既沉重,不能袖手,惟有細究其理,勉為調治。

 

一、口燥舌黃帶灰,時喜涼飲,非胃中熱甚,安得有此。

 

一、 語錯語,病涉於心。

 

蓋陽明胃脈,上通於心,胃熱上乘,則心神為之擾亂。

 

一、胃中燥火,原從濕熱所化。

 

夫濕熱何以致燥。

 

蓋津之與液,清濁攸分,升降異致。

 

濁之清者為津,清之濁者為液,液從上而下降,津從下而上升,滋養涵濡,悉賴津液敷布。

 

今濕邪抑郁,則津液不布,燥是其標,濕是其本。

 

一、救陰即是潤燥,降火即是清心,無如津不上承,清之養之,仍苦揚湯止沸。

 

一、大腹飽滿,按之而軟。

 

謂之虛膨,虛者何,脾虛也。

 

脾有氣血,有陰陽,虛膨不運,脾虛其陽,確有可見。

 

一、胃有燥火,而脾虛其陽,勉欲挽回,動輒矛盾。

 

一、瀉胃熱而仍顧慮脾陽,前人有連理湯一方,茲仿其意。

 

一、連屬苦燥,薑屬辛燥,似有抱薪救火之弊。

 

但火從燥化,燥從濕化,燥為假燥,濕為真濕,正治從治,例得權宜。

 

一、養陰救津,甘涼之品,有益於胃,即損於脾。

 

再仿前人藥露之法,專取其氣,以潤其津,於脾無損。

 

川雅連(五分炒) 炮薑(三分) 生熟甘草(各二分) 以上三味煎服。

 

上濂珠(三分) 西黃(一分) 辰砂(二分飛) 三味研細末,先調服。

 

西洋參(五錢) 元參(八錢) 細生地(一兩) 北沙參(一兩五錢) 麥冬(一兩) 生甘草(二錢) 白芍(四錢) 上藥七味,加荷葉二兩,用蒸壺取露,隨意溫服。

 

此案變通舊式,羅列條例,精警透辟,得未曾有。

 

藥露方尤為奇特。

 

方中丞病甚時,蘇滬諸名醫遍治罔效,御醫陳某亦束手無策。

 

先生為處此方,旋獲效果,蓋先生成竹在胸,原非幸獲,而猶以未便立方辭,是先生之謙德也。

 

此案已見醫界鏡(又名衛生小說),群相稱賞。

 

涵當時不獲隨侍,未知其詳。

 

今春編印醫案,而先生侄孫紹曾以此稿抄示,並面述一切。

 

涵讀此案,可法可傳,洵足突過前賢,而為後學之津梁也。

 

故樂為記之。

 

(文涵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3:11 | 只看該作者

溫疫說(補)

 

說文疫,民皆病也。

 

從 。

 

役、省聲。

 

內經素問遺篇論司天在泉,升降不時,五運暴郁,剛柔失守,三年化疫。

 

故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即仲景所謂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是也。

 

至宋元時則不名為疫,而名曰瘟。

 

近賢喻嘉言曰、四時不正之氣,傷人致病,初不為疫也,因病致死,病氣尸氣,混合成疫,以故雞瘟死雞,豬瘟死豬,牛馬瘟死牛馬。

 

推之於人,何獨不然。

 

如世俗所稱大頭瘟者,頭面腮頰,腫如瓜瓠者是也。

 

所稱捻頸瘟者,喉痹失音,頸大腹脹,如蝦蟆者是也。

 

所稱瓜瓤瘟者,胸高脅起,嘔汁如血者是也。

 

所稱楊梅瘟者,遍身紫塊,忽發如霉瘡者是也。

 

所稱疙瘩瘟者,發塊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者是也。

 

所稱絞腸瘟者,腸鳴乾嘔,水泄不通者是也。

 

小兒痧痘,傳染猶多。

 

此外劉松峰有葡萄瘟鸕 瘟等種種名目,無足深究。

 

陳素中謂凶暴大病,死人在數日間。

 

戴天章謂中人人病,中物物傷。

 

張石頑云時疫之邪,皆從濕土鬱蒸而發,不異障霧之毒,或發於山川原陸,或發於河井溝渠。

 

楊栗山云毒霧之來也無端,煙瘴之出也無時。

 

凡疵癘旱潦之氣,禽獸草木,往往不免,或數年而一見,或數十年而一見。

 

不明證治,咸委劫運,良可傷悼。

 

前人論疫,至精至詳。

 

今人但聞西人有黑死病之說,又有鼠疫之新論,一若中國之醫,並疫症而不知者。

 

夫中醫未嘗不言疫也,中醫言瘟疫,有大頭瘟捻頸瘟種種之區別,所述情狀,如腮頰腫硬結核,以及喉痹失音嘔汁如血等,頗與鼠疫情形,仿佛相同,近時中醫之研究西說者,亦出有鼠疫專書,互相發明。

 

鼠疫之類,又有一種名肺炎疫。

 

夫炎者熱也,肺炎者肺熱之謂也。

 

香岩葉氏云、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其症身熱咳嗽,甚則氣喘神昏或斑疹吐衄等候,與肺熱之症吻合,謂之風溫,俗謂冬溫春發是也。

 

拙於東西學說,茫無頭緒,故就中醫界限言之,悖謬與否,不能知也。

 

夫溫之與瘟,音同義別瘟即是疫,陸九芝既詳論之,喻氏又云盛夏濕溫之症,即藏疫癘在內,一人受之則為濕溫,一方受之則為疫癘,傷寒溫熱感四時之正邪,疫病由於天地不正之癘氣。

 

傷寒溫熱邪由外廓而入,疫邪從口鼻膜原而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議論最為扼要,治法具詳本書中,然溫熱濕寒之氣,皆能為疫。

 

吳又可溫疫論主達原飲,治濕疫也。

 

余師愚疫論主清瘟敗毒飲,治熱疫也。

 

東坡聖散子,治寒疫也。

 

近時通用者,如普濟消毒飲、玉樞丹、紫雪丹、甘露消毒丹、煉雄丹、神犀丹、古方今方,皆可取用。

 

余師愚疫症條辨,既屬精詳王孟英溫熱經緯,尤為可采。

 

甘露消毒丹治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神犀丹治溫暑直入營分,清瘟敗毒飲為十二經泄火之藥。

 

猶憶清光緒二十八年歲在壬寅,滬上疫症大作。

 

吾師謂少陽司天,運值風木,風火交煽,合用辛涼鎮重之劑,以三石湯為主方,治效大著。

 

當時門下按法用之,皆奇驗。

 

惜其案散佚,無從搜輯。

 

民國七年,方將抄存之案,次第排印。

 

而南京鼠疫之恐慌特甚,既以前說登之日報,貢社會之采擇。

 

又因同學何永清君述師門之事,惜疫案之闕,爰擬此以補之。

 

續貂之誚,所不免爾。

 

(文涵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3:21 | 只看該作者

卷三

 

伏暑

 

談(左)

 

熱勢日輕暮重,熱起之際,懊煩悶亂,神識模糊,目赤顴紅,而所飲之湯,獨喜沸熱,煩甚則氣逆似喘。

 

脈悶數不揚,舌紅苔白濃而罩灰黑。

 

此暑熱之氣,從內熏蒸,而濕熱之氣,從外遏伏。

 

所以暮重者,以濕為陰邪,旺於陰分也。

 

濕性彌漫,清竅被其蒙蔽,是以神情糊亂。

 

肺為華蓋,熱蒸濕騰肺當其沖,是以氣逆似喘。

 

深恐熱勢復起,而神昏暴喘。

 

勉擬辛開其濕,苦泄其熱,參以豁痰。

 

總望抑郁之邪濕得開,方為轉機之境。

 

製半夏(一錢五分) 生薏仁(四錢) 南星(二分) 赤豬苓(各二錢) 橘紅(一錢) 川連(三分乾薑五分同炒) 光杏仁(三錢) 蔻仁(七分) 枳實(炒一錢五分) 栝蔞仁(四錢) 玉樞丹(二分) 石菖蒲(須九節四分) 廣鬱金(六分後三味研極細末薏仁橘紅湯送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3:28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昨日熱起勢較平定,神識亦未昏糊,今晨及午自覺甚舒,下午漸又煩悶。

 

所最甚者,中脘之上,心胸之間,似覺一團結聚,於是欲呻不能,欲噯不得。

 

將寐之際,輒作驚跳。

 

頻渴欲飲,雖極沸之湯,不嫌為熱。

 

此痰濕蘊結,上焦之氣鬱痹不宣。

 

脈較數,苔略化,似有松動之機。

 

但極盛之時,雖略轉機,尚難足恃,神昏發痙,當預防也。

 

淡乾薑(五分) 廣皮 蔻仁 檳榔皮 赤白苓 枳實川連(二分) 香附 竹茹 薏苡仁 製半夏 川朴另膽星五分,菖蒲五分,鬱金二錢,黑丑二分,研為細末兩次調服。

 

如服藥後仍昏,加鬱金菖蒲桔梗滑石通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3:37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胸膺臂膊,發出赤疹隱約,尚是發泄於外者少,郁結於裡者多,所以熱勢減輕而仍起伏。

 

煩悶頻渴,渴不多飲,雖極沸之湯,不嫌為熱。

 

良以濕熱鬱遏,津液不能布散於上,不得不引外水以濟其急,與熱爍津枯者不同。

 

臍下板滿,按之作痛。

 

痰氣阻府,裡氣鬱遏,表氣難宣,勢不能以斑疹忌下為例。

 

脈數糊滯,苔白罩灰。

 

還恐內閉神昏,而發痙厥。

 

再辛以開,苦以泄,緩下痰積,以備商進。

 

乾薑(五分川連三分同炒) 廣鬱金(明礬三分化水磨七分沖) 製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五分) 桔梗光杏仁(二錢) 竹二青(生薑汁炒) 荊芥 橘紅 香豉 礞石滾痰丸(三錢佛手薏仁湯先服) 滾痰丸服下,仍然四肢發冷,大便未解,用竹瀝達痰丸三錢,橘紅一錢,膽星三分,二味煎湯送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3:45 | 只看該作者

盛(幼)

 

暑與濕合,濕重暑輕者為濕溫。

 

身熱起伏,屢次得汗,熱仍不解,口膩渴不多飲,漸致迷蒙多睡,耳竅不聰,胸項間痱疹密布。

 

脈形糊滑,苔雖不濃,而舌質滑白。

 

似屬邪與濕蒸,熏蒸之氣,彌漫胸中,所以時多迷睡。

 

濁占清位,清竅不宣,所以耳聾不聰。

 

恐由濕而蒙,由蒙而閉。

 

即請商裁。

 

香豉(三錢) 杏仁(三錢) 廣鬱金(一錢五分) 製半夏(一錢五分) 生薏仁(三錢) 桔梗(一錢) 白蔻仁(三分) 滑石塊(三錢) 豬苓(二錢) 雲茯苓(三錢) 僵蠶(二錢) 鮮佛手(一錢) 通草(七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3:54 | 只看該作者

某(左)

 

熱盛之時,心胸窒悶,則呼吸之氣,有出無入,呼吸煩擾,刻刻欲厥。

 

而脈雖數,甚覺沉細,苔雖濁多半白膩,舌心黑,仍屬浮灰。

 

安有如此煩熱,已經旬日,而不克化火者。

 

顯系中陽不足,而痰濕鬱遏。

 

疊進辛開,胸間喘呼,雖得稍平,脈轉糊滑,苔白轉黃,顴紅目赤,稍一交睫,輒覺驚跳。

 

此濕蒸成痰,熱鬱成火。

 

亟為清泄,參以化痰,俾免痙厥。

 

事濟與否,非所敢知也。

 

羚羊角(先煎二錢) 黑山梔(三錢) 廣鬱金(明礬水磨五分沖) 枳實(一錢炒) 九節石菖蒲(五分) 製半夏(三錢) 益元散(三錢包) 鮮竹茹(一錢五分) 陳膽星(七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4:02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前進直清肝膽,大勢稍定,略能安寐,懊煩擾亂,亦稍退輕。

 

脈數較爽,舌苔焦黃亦化。

 

但熱仍起伏,起則依然煩擾,面赤目紅。

 

舌絳苔黃,赤疹密布。

 

肌表之風,三焦之暑,太陰之濕,悉經化火,充斥三焦。

 

非大苦不足以泄熱,非大寒不足以勝熱也。

 

雅連(五分) 犀尖(五分磨) 連翹(二錢) 鬱金(一錢五分) 竹葉心(三十片) 益元散(三錢包) 淡黃芩(一錢五分) 粉丹皮(二錢) 黑山梔(三錢) 杏仁(三錢) 栝蔞仁(三錢) 鮮荷梗(二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4:16 | 只看該作者

夏(左)

 

風熱感受於上,伏暑竊發於內,胃氣閉郁,陽郁不伸。

 

發熱甚重。

 

暑蒸濕動,熱與濕合,熏蒸肺胃,遂致咳嗽氣逆如喘。

 

痰多稠濃,有時帶紅,左脅肋作痛,唇焦口渴欲飲。

 

舌紅苔黃,隱然有霉燥之意,脈數浮弦。

 

風為陽邪,本易化火,伏暑既深,尤易化熱,兩邪相並,化熱生火,上迫肺金,陰傷絡損,所以左脅為之作痛也。

 

症方五日,邪勢正熾,有昏喘之虞。

 

擬和陰肅肺,導熱下行,即請商裁。

 

煨石膏(五錢) 鹽半夏(六分) 川貝母(二錢) 光杏仁(三錢) 大天冬(三錢) 冬桑葉(一錢五分) 冬瓜子(五錢) 生薏仁(四錢) 通草(一錢) 滑石(三錢) 蘆根(一兩) 竹葉(十六片) 以滑石蘆根湯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4:26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和陰肅肺,導熱下行,唇焦舌霉口渴俱減,熱勢略和。

 

而氣逆咳嗽,仍然不定,痰紅青綠之色雖退,而痰多盈碗,胸膺脅肋俱覺作痛,不能轉側。

 

火迫金傷,液滯為痰,絡氣因而不宣。

 

症起六日,熱方熾甚,恐絡氣閉阻,降令不行,而喘甚生變。

 

擬降肺化痰宣絡。

 

即請商裁。

 

廣鬱金(四分) 鹽橘絡(一錢) 光杏仁(去尖打三錢) 滑石(三錢) 通草(一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 旋覆花(二錢猩絳包扎) 冬瓜子(四錢打) 枳殼(四錢) 生薏仁(四錢) 青蔥管(二莖) 青蘆尖(一兩) 以冬瓜子煎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4:35 | 只看該作者

金(童)

 

外感風邪,引動伏暑。

 

發熱得汗不解,面色帶紅,微作惡心,胸悶不寐。

 

脈數糊滑,苔白黏膩。

 

外感之邪,才從汗解,而伏暑內發,夾濕熏蒸,蘊於肺胃,症方兩日,勢甚熾張。

 

以泄化為法。

 

光杏仁(去尖打三錢) 六一散(三錢包) 桔梗(一錢) 枳殼(一錢) 通草(一錢) 薄橘紅(一錢) 大連翹(三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廣鬱金(一錢五分) 范志曲(二錢炒) 生薏仁(四錢) 炒竹茹(一錢) 鮮佛手(一錢) 溫明遠 微寒熱甚,熱在心胸,肌表並不炙手,一味煩懊,邪氣交會於中宮,惡心欲嘔。

 

脈忽大忽小忽歇,舌苔白 。

 

此伏暑之邪,為濕所抑,不能泄越。

 

雖有津氣,不克上承,所以惡燥喜潤也。

 

與云瞻先生議流化氣濕,參以芳香破濁法。

 

鬱金(磨沖七分) 白桔梗(一錢) 製半夏(三錢) 廣藿香(三錢) 橘紅(一錢) 大腹皮(三錢) 杏仁泥(三錢) 白蔻仁(七分研後入) 炒竹茹(一錢) 玉樞丹(四分研先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4:43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稍稍得寐,胃府略和之象。

 

煩悶雖甚,較昨稍安。

 

但脈仍歇止。

 

頻渴欲飲,飲則嘔吐。

 

氣濕未能流化,清津安能上供。

 

燥也,皆濕也。

 

從昨法參入苦辛合化。

 

製半夏(三錢) 橘紅(一錢) 蔻仁(七分後入) 鬱金(一錢五分) 石菖蒲(五分) 川雅連(薑汁炒一分) 赤白苓(三錢) 香豆豉(三錢) 淡乾薑(四分炒黃) 桔梗(一錢) 木豬苓(二錢) 廣藿香(一錢五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4:53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辛開苦降,氣通汗出。

 

其郁遏亦既開矣,其脈氣宜如何暢爽,而乃悶細如昨,右部仿佛沉伏。

 

汗收則煩懊復盛,汗出之際,肌膚發冷。

 

足見閉郁欲開而未能果開,衛陽已經虧損。

 

內閉外脫,可虞之至。

 

勉擬連附瀉心法。

 

以備商榷。

 

人參須(另煎沖四分) 川雅連(五分炒) 製半夏(三錢) 益元散(三錢絹包) 茯苓(三錢) 制附子(三分) 淡黃芩(一錢五分) 竹茹(薑汁炒一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5:01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昨進連附瀉心法,煩懊大定,渴亦大退,汗稍出不至淋漓,膚冷較溫。

 

六脈皆起。

 

但仍歇止。

 

足見正虛邪鬱,營衛幾不相續,雖為轉機,還怕裡陷。

 

川雅連(五分炒) 黑草(三分炙) 吉林大參(一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熟附片(三分) 淡黃芩(酒炒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白粳米(一撮煎湯代水) 按師云、此際舌苔,業已抽心,中虛極矣。

 

(清儒附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5:11 | 只看該作者

五診

 

同汪藝香合參方,案未錄。

 

人參須(另煎沖一錢) 炙黑草(五分) 炒白芍(三錢) 辰拌塊滑石(五錢) 龜板(六錢炙打) 製半夏(三錢) 陳皮(一錢) 熟附片(五分) 鮮佩蘭(一錢五分) 辰拌茯苓神(各三錢) 薑汁炒竹二青(二錢) 僭加薑汁炒川連(五分) 淡乾薑(三分) 此際舌苔,不特抽心,而且色絳,氣虛陰亦虛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5-3-3 22:15:20 | 只看該作者

六診

 

此方服後,脈之細澀,轉為弦滑,舌之剝痕,已被濁苔滿布,未始不為退象。

 

同汪君議方。

 

人參條(一錢) 茯苓神(各三錢) 炙黑草(六分) 龜板(六錢炙) 廣皮(一錢) 製半夏(三錢) 鮮佩蘭(一錢五分) 川熟附(五分) 辰拌滑石塊(五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薑汁炒竹茹(一錢) 加薑汁炒川連(五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5 14:17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