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關閉 [複製鏈接]
24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5:33 | 只看該作者

人身心火之氣


宣通不及,則現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


宣通太過,則現舌痛、喉痛、心跳、心煩等病。


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氣虛。


宣通太過者,中氣虛,金氣不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5:56 | 只看該作者

人身腎水之氣


封藏不及,則現陽越,頭暈、發熱、足腫等病。


封藏不及者,金氣收斂之力衰,木氣疏泄太過也。


腎水無封藏太過之病,腎水愈能封藏,陽根愈堅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6:19 | 只看該作者

人身脾土之氣


運化不及,則現腹滿、停食、上吐、下瀉、四肢不舉、全身倦怠等病。


土氣填實,則不能運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6:34 | 只看該作者

人身相火之氣


燔灼不及,則現下寒、腎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


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氣少也。


相火無燔灼太過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降於水中,水中有火,則生元氣。


相火不降,則燔灼於外,而發燒熱也。


外之燒熱愈大,內之相火愈少也。


圓運動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


五行之病,皆運動不圓,作用分離,不能融合所致。


以上各病,略舉數端,以概其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6:49 | 只看該作者

大氣的五行


是融合的,分析不開的,人身亦然。


五行融合,中氣之事,造化個體的中氣,在地面之際,而分佈於整個造化之間。


人身的中氣,在胸下臍上之際,而分佈於整個人身之間。


中氣如軸,四維如輪。


軸運輪行,輪運軸靈。


軸則旋轉於內,輪則升降於外。


此中醫的生理也。


中醫的病理,只是軸不旋轉,輪不升降而已。


中醫的醫理,只是運動軸的旋轉,去運動輪的升降,與運動輪的升降,來運動軸的旋轉而已,由輪而軸,是為先天,由軸而輪,是為後天。


《易經》河圖所以表示先天後天的生理的運動,病理醫理,都在其間矣。


河圖詳生命宇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7:17 | 只看該作者

由輪而軸者


由升降而成中氣也。


由軸而輪者,由中氣而成升降也。


大氣是實在的物質,大氣的物質運動,有一定的方法,有顯明的程式,有各別的作用,由各別而共同,由共同而各別,此圓運動的河圖,所以立造化之極也。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金收降於土下的水中。


經水氣的封藏,陽熱與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氣。


木氣再升而成火氣,是為四象。


四象運動而成中氣,中氣亦名土氣,土氣在四象之中也。


此一個五行的圓運動,稱曰宇宙。


宇乃大氣圓運動的個體,宙乃大氣圓運動的範圍。


此宇宙不過地球與日球公轉之間,地面上之際,極小極小的段,是尋常的,是現成的,是自然的,是簡易的。


人身個體,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


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十二經圓運動圖(附圖:


十二經圓運動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7:37 | 只看該作者

十二經名詞的說明


足太陽膀胱經壬水,足少陰腎經癸水。


腎為陰臟,膀胱為陽腑。


同秉大氣中水氣而生。


壬癸者,分別為水氣的陽性、陰性之稱。


水氣有封藏作用。


膀胱經水氣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腎經水氣的封藏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


足者,膀胱經自頭走足,絡腎,主降。


腎經自足走胸,絡膀胱,主升。


太陽少陰者,太陽寒水少陰君火。


膀胱經秉陽水之氣,腎經秉陰水之氣,兼秉陰火之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7:57 | 只看該作者

足少陽膽經甲木


足厥陰肝經乙木。


肝為陰臟,膽為陽腑。


同秉大氣中木氣而生。


甲乙者,分別為木氣的陽性、陰性之稱。


木氣有疏泄作用。


膽經木氣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經木氣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


足者,膽經自頭走足,絡肝,主降。


肝經自足走胸,絡膽,主升。


少陽厥陰者,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肝經秉陰木之氣,膽經秉陽木之氣。


兼秉相火之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8:28 | 只看該作者

手少陰心經丁火


手太陽小腸經丙火。


心為陰臟,小腸為陽腑。


同秉大氣中火氣而生。


丙丁者,分別為木氣的陽性、陰性之稱。


木氣有宣通作用。


心經火氣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腸經火氣的宣通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


手者,心經自胸走手,絡小腸,主降。


小腸經自手走頭,絡心,主升。


肝經自足走胸,絡膽,主升。


少陰太陽者,少陰君火太陽寒水。


心經秉陰火之氣,小腸經秉陽之氣。


兼秉陽水之氣。


此陽火乃太陽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腸經稱太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9:04 | 只看該作者

手厥陰心包經相火


手少陽三焦經相火。


心包為陰臟,三焦為陽腑。


同秉大氣中相火而生。


相火有燃燒作用。


心包經相火的燃燒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經相火的燃燒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


手者,心包經自胸走手,絡三焦,主降。


三焦經自手走頭,絡心包,主升。


厥陰少陽者,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三焦經秉陽性相火之氣,心包經秉陰性之氣。


兼併陰木之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9:18 | 只看該作者

足陽明胃經戊土


足太陰脾經己土。


脾為陰臟,胃為陽腑。


同秉大氣中土氣而生。


戊己者,分別為土氣的陽性,陰性之稱。


土氣有運化作用。


胃經土氣的運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經土氣的運化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


足者,胃經自頭走足,絡脾,主降。


脾經自足走胸,絡胃,主升。


陽明太陰者,太陰濕土陽明燥金。


脾經秉陰土之氣,胃經秉陽土之氣。


兼併陽金之氣。


十二經的經字有經過意。


臟腑如儲電之瓶,經如傳電之線,又經管之意。


默記此圖,為研究本書第一功夫,如難記,記每經前仨字,手之三陰,自手走頭,足之三陽,自頭走足,手之三陰自胸走手,足之三陰,自足走胸。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圖(附圖: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9:42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詳細說明


小暑大暑二節。


太陽直射地面的熱,稱之曰暑。


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熱此時最大也。


太陽的熱,為萬物生命的原素。


此熱經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經冬則沉而藏於地下的水中。


次年交春,由水中與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際。


交夏浮於地面上的天空,再經秋偕地面新到之熱,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圓運動也。


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遠也。


熱之能降,金氣之力。


立秋處暑二節。


此節,為一年圓運動的起點。


立秋時,距地面不遠的天空之上,壓力初降,降到處暑,此壓力增多,遂將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熱,壓入土內。


處者,歸也,入也。


言地面的熱,經秋金之降,歸入土內也。


此時正當中伏。


夏至第三庚日起,為初伏;


第四庚日起,為中伏;


第五庚日起,為末伏。


伏者,言金之降氣,將地面之熱,降伏而入於土內也。


初伏前,地面雖熱,不覺有熱氣熏鼻。


初伏以後,地面上即覺有熱氣熏鼻。


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覺熱氣由地而上漲,特別濃厚,即是暑氣入地的前驅。


中伏過了,便是末伏。


末伏在處暑前後,一過處暑,地面上便覺清涼,便是暑氣入地已多之現象。


庚金之降氣,即大氣的壓力。


詳宇宙篇氣象學的證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19:58 | 只看該作者

秋氣肅殺


此殺字,古文亦作降字解。


人都認為生殺之殺,以為秋深葉落,便是殺氣。


不知葉之生也,乃根下之陽上升於枝也。


葉之落也,乃枝上之陽,降入於根。


諺語有葉落歸根之言,言始終仍是一事云耳。


立秋處暑之後,陽氣下降,萬物得根,人身即較強健也。


白露秋分二節。


熱降液生,此時地面,早晚便有露氣。


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熱多,地面下的熱少。


到秋氣下降,暑氣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時,地面上的熱,與地面下的熱,多少一樣,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節。


過了秋分,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多。


天空的壓力,壓入地面下者亦多。


地面上遂寒冷起來。


白露時的露,但覺得涼,此時的露,便覺得寒。


再過半日,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更多。


大氣中收斂力量更大,寒氣增加,露便成霜。


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內的感覺,特別明顯。


東南方亦感覺秋後屋內有熱氣。


此時地面上覺得涼,地面下便已溫了。


人身亦下部增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20:25 | 只看該作者

立冬小雪二節


一年的大氣,秋降冬沉,春升夏浮。


名是大氣在降沉升浮,其實是大暑小暑的陽熱在降沉升浮。


立冬者,降下的陽熱,開始在沉也。


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時的陽熱,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無陽氣升浮上來。


不惟禾稼無粒,人身且多虛寒死病。


陽熱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涼而寒,地面下由溫而熱。


寒則收斂力大,雨使成雪也。


礦坑下的工友,夏著棉衣,冬則赤腳,地面下夏寒冬熱之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20:42 | 只看該作者

大雪冬至二節


大雪之時,陽熱下沉愈深。


地面上的雪愈大。


見地面上的雪大,則知地下的陽熱沉的愈深。


氣體的圓運動個體,陽熱降極則升。


冬至者,陽熱降極而升之位也。


此時若天暖不冷,或聞雷,或起霧,陽氣為外泄,便起上熱下寒人死最速的溫病。


來年春夏病更大也。


冬至之時,天人的下部陽多,陽多則動,多病遺精白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21:05 | 只看該作者

小寒大寒二節


降極則升,是圓的,陽熱之性,原是動的,動則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


生物的大氣的升降,是圓的,陽熱之性,原是動的,動則直上,自然之理。


惟其冬至後,繼以小寒,再往大寒。


寒能封藏,陽熱經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


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


沉於地下水中的陽熱,為成物發生的生命根本。


冬至後,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長用足。


故冬季後寒冷,明年乃能豐收,乃無危險的病。


向來無冰雪之地,冬季亦須寒冷,乃能少病。


地下水中封藏的陽熱,升出地面,則成雷,成霧。


冬季陽熱應當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慶冬季霧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21:26 | 只看該作者

立春雨水二節


冬寒之後,春氣轉溫,溫者冬時封藏於地下水中的陽熱,升出地面,火從水出,其氣溫和也。


立春者,大氣的陽熱,由沉而升也。


雨水者,陽熱秋降,地面氣冷,露則成霜。


陽熱春升,地面氣溫,雨則成水也。


此時陽根動搖,小兒即多虛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22:19 | 只看該作者

驚蟄春分二節


冬時陽熱,收藏於地下水中,萬物即隨陽熱之沉而蟄藏。


交春鳥獸交尾,蛇蟲啟蟄,草木萌動,萬物隨封藏的陽氣升發起來,而驚動也。


春分對秋分而言。


秋分節前,地面上陽熱多,地面下陽熱少。


秋分節後地面下陽熱多,地面上陽熱少。


春分節前,地面下陽熱多,地面上陽熱少。


春分節後,地面上陽熱淚盈眶多,地而下陽熱少。


地面下陽熱減少,故春分後的時令病,多是下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22:51 | 只看該作者

清明穀雨二節


陽熱初升於地面,陽氣彌漫,地面不明。


經春分節後,再升於地面之天空,則地面清明也。


此時陽熱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種穀也。


陽熱升出於地面者多,地下陽根則少矣。


所以此時外感發熱,食涼藥多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23:21 | 只看該作者

立夏小滿二節


地下封藏的陽熱,由升而浮,則成夏季。


立夏以後地面陽熱較多。


滿者,地面上熱滿也。


曰小滿者,比較大暑而言也。


此時地面陽熱小滿,不止舊年降沉的陽熱,升現出來的關係。


今年太陽由南往北,地面受熱的關係,亦居其中。


但生物的陽根,則舊年降沉的陽熱,負責較多。


地面之際,陽熱小滿,地面之下,陽熱已大虛矣。


故小滿節後,多下寒之時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0:5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