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1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6:1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生熟地各12克、制附片12克、山萸肉12克、巴戟天12克、川桂枝9克、五味子9克、雲茯苓9克、淡遠志9克、石菖蒲30克、廣鬱金12克、石見穿12克、京三棱15克、蓬莪朮15克、炙甘草5克。


14劑後,頭暈胸悶緩解,體松肢輕,二便正常。


復檢:肌力正常,Hoffman』s氏徵(-),頸椎壓痛(+),咽充血(±)。


再14劑後,諸症狀均見緩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6:2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本案係頸椎部脊髓長期受壓(雖經手術,受壓仍未解)後,肝腎精血虧虛而致。


《景岳全書?痿證》中論及該類痿證時說:「元氣敗傷,則精虛不能灌溉,血虛不能營養者,亦不少矣。


並說:「若概從火論,則恐真陰虧敗,及土壤水涸者,有不能堪。


施氏創造性地用地黃飲子加減化裁,成功調治本案肝腎虧虛型頸椎病痿證,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佐證。


地黃飲子源自《醫學六書》,是劉河間治「喑痱」主方。


施氏以此方加減成方後,治療肝腎虧虛類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內治法的一個創舉,是其辨證調治思想在臨床成功應用的實例。


劉河間在《宣明論》中解釋該方治療語言不出,足廢不用,癱瘓諸症時曾說:其病因「非為之風實甚,亦非外中於風」,而是「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而為。


肝腎虧虛類脊髓型頸椎病,臨床大多表現為頭暈神疲,四肢失靈,咽痛音啞,脊強項痛,肢體麻木,舉步艱難等症。


其實質也正是肝腎虧虛後元水不濟,痰火上擾,肢節清竅失養所致。


本案以地黃飲子益肝腎養陰血,化痰清竅。


並加入三棱、莪朮加重活血之功,石見穿通髓消炎,鬱金寬胸利氣,使之上清以解頭暈頭痛,中通以疏經髓、寬胸脅,下達以利二便,肝腎得養則筋骨漸堅,血行精旺則四肢筋脈通利,諸症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6: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漫談中醫發展「四化」施氏提出中醫發展「四化論」是指中醫主體化、中醫文化化、中醫現代化、中醫群體化。


中醫事業的發展,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走以中醫為主體,中醫占主導地位的發展道路。


建國以來,就是因為堅持走這一道路,才能使中醫、中西醫結合事業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


近幾十年來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中外科學家、醫學家對中醫學的最顯著的特點———中醫的整體觀念和中醫的調整理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他們從現代自然科學角度證明了整體觀念和調整理論的科學性。


同時,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總趨勢也越來越接近於中醫的理論體系。


西方科學是以二元論為基礎,因此,西醫必然把精神與肉體截然分開,缺乏整體觀念,而中醫理論把人與自然、精神與肉體看成是統一的整體。


《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並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並指出人的精神活動直接影響內臟功能,如「心者,五臟六腑之主者,精神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


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


中醫文化,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說,中國的文明已有了近5000年的歷史,而自《內經》為代表的完整的中醫體系的形成至今也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因此,《內經》時代中醫的興旺和其完整體系的形成是有了前3000年的文化歷史基礎。


夏殷朝代有了通過黃昏出沒來定四季的方法;


春秋戰國時代已有了高度發達的天文學,並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以天干地支推算農業的豐欠。


《內經》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它包含了醫學、哲學、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數學、心理學、遺傳學等學科的豐富知識,《易經》的陰陽學說,道家的氣一元論學說對它的產生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第二層含義是說要成為一個中醫,一個稱職的中醫,一個優秀的中醫,必須具備與之匹配的文化涵養。


現在有些醫生,平日疏於讀書,懶於筆墨,臨診馬馬虎虎,病案文理不通,字跡潦潦草草,處方雜亂無章。


長此以往,專業必荒陌,更休提治病救人了。


是醫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臨診「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6:4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中醫現代化也有兩層含義。


第一,是把中醫傳統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利用現代科學實驗為其服務,發展中醫理論。


例如,確立頸椎病的痰火型分類,就是利用科學實驗為基礎,而用麝香、牛黃、琥珀類藥物治療,也是因為有了實驗結果證明其有效之緣故。


同樣,利用現代科學診察手段,如實驗室診斷、放射學診斷、同位素診斷等,也為中醫診斷學和治療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路徑。


第二,是以古老的中醫中藥為現代社會服務,為廣大民眾服務。


中醫藥以她的有效、實用、價廉博得了人民的信賴和歡迎,也因為她是沒有或很少毒副作用的自然療法而日益倍受國內外病家的青睞。


中醫群體化,亦寄兩層寓意。


一是指中醫學說學派形成的淵源,有很深廣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如易水學派,由張元素首創,李東垣為中堅,王好古、羅天益、薛己等著名醫家參與和發展而成。


由於它強調了臟腑功能,闡明了臟腑病證機理,所以提高了辨治內傷雜病的能力。


其中李東垣的《脾胃論》更是闡明了脾胃病機,解決了氣虛發熱的問題,為後人揭示了脾胃功能狀態的許多疾病,及其傳變與轉歸,使我們瞭解脾胃對全身功能的重要意義,也使我們在醫治許多傷科疑難雜病時,能從脾胃入手,切中要害。


所以一個學派、學說對全社會、對後世都是得益匪淺。


二是指現代中醫也應該發展其學說學派,承前論立新說,只有整個中醫隊伍素質提高了,中醫的發展才能更有希望。


一花獨秀不算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6:4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論治「夾雜證」施氏指出對傷科雜病中夾雜證的辨證論治之要不在「雜」,而在「夾」,重在調本。


夾雜證中不但有臟腑病,還有夾氣血痰為病及外感內傷夾雜病。


傷科大家石幼山曰:「凡初損之後,日漸由實轉虛,或虛中夾實,此時縱有實候可言,亦多為宿痰也;


而氣多呈虛象,即使損傷之初,氣滯之時,亦已有耗氣之趨向。


故他提出「以氣為主」,著眼一個「虛」字。


薛己在《正體類要》中也指出:「若腫不消,青不退,氣血虛也……用補中益氣湯。


石幼山注釋此說時指出:傷損之後,實證階段較短,虛證階段則相對甚長,故他理傷取攻逐之法是取其變,用補益之法方為本。


但臨診雖可靈活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總以溫補脾腎為主。


《靈樞?決氣》篇曰:「穀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腸胃受穀,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


說明了脾胃的功能正常可以使皮肉筋骨均能得到溫養灌注。


而腎主骨,為先天之本,因此,取益脾健運以促資化、滋補腎元以壯骨生髓的治法,可使耗損之氣復元。


故傷科雜病,重在調本,調其脾腎為關鍵,其源就在此說。


施氏在解釋夾雜證辨治時指出:傷科雜病有虛實夾雜兼證,也有合病並病,如辨雜而無緒,治亦無法可依。


夾,是研究和探討證與證之間的關係,從中找出其病因病機,治療主要病證和病證的主要方面,有理有法有緒地治癒疾病。


故曰:論治夾雜證,其要在「夾」,不在「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7:0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調治結合調治包括了扶正與祛邪兩方面。


「治」,是治病,是針對氣、血、痰而治其標。


「治標」,體現在「治」的「微分」化,即治氣、血、痰的過程中,不斷仔細全面地觀察其「症」的微小、微細的變化,在用方、用藥、用量上盡隨其變而變的方法。


再舉頸椎病初診時,咽喉腫痛者之例,方中選用銀花、板藍根等,以後隨著咽痛逐漸緩解,其藥味藥量也逐漸減少。


再如脊髓型頸椎病便秘患者,初診時多屬腑實而先用生軍滌下通腸,以後演為津枯排便不暢,而必用肉蓯蓉潤腸通便。


「調」,是調正,是調脾腎,是調其本。


「調本」體現在「調」的「積分」化,即調脾腎的過程中,以治療量積累到某一極限狀態時表現出來的「血氣和、營衛通」的人體最佳形式。


施氏大量採用了這一方法,在冬至前後為脾腎虧虛病人處膏滋方,來年春天,患者都反映其心神、身體狀況明顯好於去年。


治與調,相輔相成,互聯互補。


治與調的結合,是「微」與「積」的結合,是對疾病由症狀治療到求本治療的發展過程,施氏臨診也常在治標階段引入調本機制,在求本治療中加入對症治療藥,使治與調有機有序地結合,寓治於調,寓調於治。


例如,有頸椎病後期肝腎不足患者,常用地黃飲子加黃耆、當歸、三棱、莪朮等,在調補肝腎時,行氣活血。


張景岳說:「凡有氣不正,皆賴調和。


調治結合就是扶正與祛邪相結合,其目的是使患者恢復陰陽平衡,使五行處於協調狀態,使其氣平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7:1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養生論施氏提出「無病防病,有病養病」的中醫養生觀點,並總結了「防病養病三調」法。


「三調」指的是調心神、調氣、調身。


《內經》曰:「神者,正氣也」,「五穀之精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本,神之變也」,「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並曰:「心主脈,脈舍神」,「氣血已和,營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故歷代醫家對調心神都極予重視。


《內經》對調心神及其意義也有這樣的論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施氏善解病家之憂,每每遇及病家煩惱之時,總是循循善導,並常根據臟腑虛實而選入加用甘麥大棗及柴胡逍遙之類,意在和解疏理。


《內經》對精神因素與「氣」之關係也作過精闢的論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如「氣傷臟,乃病臟」也。


故施氏對調氣與調心神一樣予以重視。


清代何夢瑤在《醫碥》中有過這樣論述:氣根於腎,主於肺,藏於腎,泄於肝;


升係肝,降係肺,動係心,靜係腎;


而其藏泄、升降、動靜無不關係到脾。


施氏參綜各家之說,將調氣歸納為「調攝脾胃,升清降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7:1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中醫的調身,強調了人的自我調節能力,使人類更合理發展自身,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施氏積數十年調身心得,匯輯成「養生十二法」:靜心,洗臉,梳頭,擦頸,旋頸(米字功),甩手,轉腰,蹲髖,磨膝,揉耳,搓上肢,摩胸腹。


《呂氏春秋?盡數》中曰:「故凡養生莫若知本,知本則疾無由致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


鬱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鋦為聾,處目則為蔑為盲,處鼻則為鼽為窒,處腹則為脹為府,處足則為痿為蹶。


由此可見,施氏「養生十二法」對養生調身預防氣鬱致病致殘極為有益,其融形、意、氣三結合,不失為養生調身的心驗。


「形者,生之舍也;


氣者,生之充也;


神者,生之制也。


只要堅持心身一致,恬淡虛無,定能真氣從之,精神內守,延年益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7:2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五、婦人勞損,不忘調攝衝任明代萬密齋在《萬氏婦人科》中曰:「夫男夫女,均稟天地之氣以生,有生之後,男則氣血俱足,女則氣有餘而血不足也。


薛己在《校注婦人良方》中也說:「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


男子調其氣,女子調其血。


氣血者,人之神也。


然婦人以血為其本,苟能謹於調護,則氣血宣行,其神自清……」。


張景岳說:「考之《痿論》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穀,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


』是以男精婦血,皆由前陰而降,此可見衝脈之血,又總由陽明水穀之所化,而陽明胃氣,又為衝脈之本也。


故婦人勞損,雖屬臟腑氣血陰陽虛損之證,但又有婦人固有特點,施氏循前賢論而施調攝衝任,是從兩處著手:一是調血,二是調陽明。


常合以當歸養血湯、桃紅四物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來調治婦人勞損,使其任脈通,太衝脈盛;


宗筋潤,關節通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7:3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六、話醫德施氏常說:行醫,要有醫德。


第一,審病切脈處方要「慎時盡思」。


審察診斷須謹慎,治療處藥用腦筋。


對於疑難病,久治不愈之症,更應耐心盡心,常中求變,師古創新,仔細靈活應用各類各種治法治則,不要死守硬套,在常規治法中尋求變法。


例如,以活血化瘀法治頸椎病時,遇痙證類脊髓型頸椎病,常合甘遂散、承氣湯等逐水通腑,遇痰火類血管型頸椎病常合清咽化痰類藥,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


第二,強調醫患合作。


施氏常說:是病人教會了我們,是他們提供了我們實驗的資料。


中醫在許多方面療效優於西醫,其原因是中醫本身就重視經驗。


他更重視與患者的合作,與社會的合作。


對於沒有被認識的病,這是一個探索知新的好機會,而對於已經被認識的病,則是一個絕佳的驗證機會。


他說:我們要感謝病人,感謝社會,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7:4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調氣通髓湯 組成:炙黃耆3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桂枝9克、柴胡9克、黃芩9克、生川軍9克、漢防己12克、葶藶子12克、大棗10枚、熟附子9克、鹿角片12克、川牛膝12克、炙甘草5克。


功效:調氣和營,活血通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7:55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主治:頸椎病,以脊髓型為主及MRI示有椎間盤膨出或突出者。


症見頸項強痛、肩背酸楚、久治不愈。


面色少華,手足麻木,頭暈泛惡,胸悶不舒,便秘不暢,數日一行,咽喉疼痛,口乾少,夜寐易醒,步履艱難乏力。


苔薄白或薄膩少津,質紫或舌下靜脈呈蚯蚓狀,體胖或有齒紋,脈細弦或弦滑。


加減:咽喉痛甚,加金銀花12克、板藍根12克;


便行而乾燥者,去大黃加肉蓯蓉30克;


二便調而肝腎虧虛徵象明顯,症見頭暈目眩,腰脊酸痛、膝軟跟痛者,去大黃、葶藶子,加龜板、肉蓯蓉、巴戟天各15克;


頸痛晨僵明顯者,加粉葛根15克;


咽痛久治不減,且便秘者,加牛黃醒消丸,每次15克,每日2次;


便溏濕甚者,去大黃加砂蔻仁各4克;


納呆,胃脘不適者,加香穀芽12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8:08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二、地黃飲子加減方 組成:生地12克、熟地12克、山萸肉12克、巴戟天12克、石斛12克、炙黃耆30克、當歸12克、桂枝9克、制附子9克、天麥冬各9克,五味子9克、遠志9克、石菖蒲30克、炙甘草5克。


功效:益氣養陰,補益肝腎。


主治:頸椎病痿證。


症見頸項酸楚疼痛,頭暈神疲,心悸自汗,腰膝酸軟,四肢不舉,肌力下降,肌肉萎縮,納呆便溏,苔薄或膩,質淡體胖,脈細或細滑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8:1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加減:咽喉腫痛,加銀花、板藍根各15克;


胸悶、束胸感,加柴胡、桔梗、枳殼各9克;


脊強痛甚,加三棱、莪朮、石見穿各12克;


便秘,加生川軍9克,並重用肉蓯蓉30克;


便溏甚者,去生地,加紅藤、敗醬草各12克;


尿閉,加甘遂、芫花、牛蒡子各9克;


濕困中焦,泛惡者,加薑半夏9克、陳皮5克、砂蔻仁各3克;


納呆,加香穀芽12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8:28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三、血府逐瘀加減方 組成:軟柴胡9克、全當歸9克、單桃仁9克、藏紅花9克、川牛膝9克、桔梗9克,炒枳殼9克、炒黃芩9克、潞黨參12克、紫丹參12克、大生地12克、京三棱15克、蓬莪朮15克、赤白芍各12克、豬茯苓各9克、生川軍6克、炙甘草5克。


功效:活血祛瘀,解痙通督主治:頸椎病痙證。


症見項背強痛,肢僵難舒,軀體裹束感,腹脹便秘,尿閉肢腫,咽喉紅腫,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陣攣出現,舌質暗紫,脈弦滑等。


加減:便秘甚者,改生川軍9克,加元明粉12克;


尿閉不解者,加甘遂9克、芫花9克;


項背晨僵甚者,加葛根15克;


咽喉腫痛甚者,加銀花12克、板藍根12克;


痙證發作期,加牛黃醒消丸,每次3克,每日2次,或安宮牛黃丸每日1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8:37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四、益氣化瘀湯 組成:生黃耆120克、當歸9克、赤芍9克、紅花9克、地鱉蟲9克、川芎9克、丹參40克。


功效:益氣化瘀。


主治:顱腦外傷致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症見神萎肢軟,頭目暈眩而痛,胸悶納呆,便秘或溏,苔薄質紫體胖,邊有齒紋,脈細或滑。


加減:發熱加黃芩9克、蒲公英15克;


頭痛,加白芷9克、蔓荊子9克;


便秘者,加生川軍9克、肉蓯蓉15克;


失寐,加黃連3克、陳阿膠12克、夜交藤30克;


嗜睡,加石菖蒲30克、陳皮5克、半夏9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8:47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五、柴胡細辛加減方 組成:柴胡9克、細辛6克、地龍9克、黃耆30克、當歸9克、赤芍9克、歸尾9克、白蒺藜9克、黃連3克、半夏9克、紅花9克、桃仁9克、炙甘草5克。


功效:疏肝通絡,清上降下,行氣活血。


主治:腦內傷(腦震盪)及顱內血腫術後遺留症。


症見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胸悶納呆,神志萎靡,嗜睡少語,苔薄膩或黃膩,質紫,脈滑或弦滑。


加減:便秘,加生川軍9克;


濕甚便溏,加砂蔻仁各3克、炒白朮9克、生熟米仁各12克;


發熱者,加黃芩9克、蒲公英15克。


(王慶其編) 外感內傷俱擅的溫病學家王燦暉 馬健劉濤翟玉祥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8:59 | 只看該作者

編者按


王燦暉教授出身於中醫世家,幼承庭訓,隨伯父學醫,後師從南通名醫歐陽福保先生,盡得其傳。


懸壺桑梓,取得一定的臨床經驗後,又於弱冠之齡入南京中醫學院深造,後即長期在中醫溫病學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迄今已40餘年。


王氏畢生致力於溫病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與探索,成就斐然,著述豐碩,見解獨到,貢獻頗多,至今仍孜孜不倦,努力求索。


王氏不僅中醫基礎理論功底寬廣而深厚,且對現代醫學理論知識亦能融會貫通,能在相當高深的層次上將二者有機地聯繫起來,各取所長,為中醫溫病學的理論、臨床上的創新服務,給我輩後學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本文全面地介紹了王氏的主要學術經驗,尤其是他對溫病學理論創新方面的建樹和貢獻,給溫病學開闢了新的發展途徑。


本文《醫論醫話》中的《溫病學發展的思考》,對未來21世紀溫病學科的發展展望,高瞻遠矚,對溫病學科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進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並提出深化固有理論、揭示運用規律、指導各科運用、研究新方新藥為溫病學科發展的四個主要方向,還全面論述了溫病學研究與現代醫學發展的關係,讓人閱讀之後就能較準確地感覺到中醫溫病學在現代條件下,仍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時代脈搏。


王氏不僅理論貢獻卓著,且在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的診治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善於運用現代哲學思想指導中醫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眼界開闊,高屋建瓴,能很好地處理繼承與創新、理論與臨床、中醫理論體系與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及現代科技方法手段之間的關係,故能在理論和臨床兩方面都取得創新性的卓越成績。


治學之道,貴在求實,求真,求新。


———王燦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9:09 | 只看該作者

王燦暉


1937年出生於江蘇省如東縣。


中醫世家出身,少承庭訓,隨伯父學醫,後師從南通名醫歐陽福保先生,修業4年,盡得其傳。


卒業後即懸壺桑梓,仁術濟世,醫技日進,聲望日起。


兩年後,年方弱冠即考入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南京中醫藥大學前身)醫科進修班深造,1958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長期從事中醫溫病學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


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重點學科———溫病學科帶頭人,溫病學教研室主任。


1984年、1989年被確定為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已培養博士14名、碩士20名。


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1997年被確定為全國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擔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四屆學科評議組(中醫學、中藥學評議組)成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傳染病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中醫學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高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醫管理局中醫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王氏致力於溫病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與探索,精確地闡明了溫病的概念,明確界定了溫病的內涵和外延;


分析溫病的病因實質,闡發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提煉出分時論病、區別類型,辨濕辨熱、分清屬性,明確病位元、分析病機,動態觀察、識別傳變,掌握階段、判斷預後等溫病診斷辨病識證的基本思路;


深刻闡發了溫病治療基本原則,即強調祛邪為首要任務,注重辨病與辨證結合,講究治法運用的靈活變化,重視方藥的特殊功能,從而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溫病學的理論體系。


同時,王氏對於臨床運用溫病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理論頗多獨到見解和心得,強調除了要掌握衛氣營血和三焦證候特點作為辨別證候的客觀依據外,還應充分注重病變的階段、病位重心、傳變趨勢、兼夾證候等環節,進行綜合分析與辨析才能全面、深入地認清衛氣營血和三焦證候本質,準確把握其變化特點和發輾轉歸,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指導立法處方用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5:09:20 | 只看該作者

王氏臨床工作40餘年


對於外感熱病和內傷雜病的診治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學術思想體系,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


善於以中醫臟腑氣血及寒熱虛實為核心理論對疾病進行總體分析,根據臨床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各種辨證體系,各取所長,不持成見,理順局部和整體關係,分清標本、輕重、緩急;


詳察兼證夾證,區別新疾宿恙。


把握重點,照顧全面,據證製方靈活化裁,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臨床思維程式和嚴密的辨證推理方法。


主張外感熱病與內傷雜病在辨治上應互相滲透貫通。


認為溫病蘊熱化毒、傷陰動風、釀痰致瘀等與雜病病機有共通之處;


溫病之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滋陰熄風、清心開竅等治法同樣可廣泛應用於內傷雜病的治療。


同理,內傷雜病臟腑病機學說、氣血津液病機學說也可作為溫病辨證的理論基礎,並經實踐檢驗證實,這樣既有利於開拓溫病辨證思路,又能有效地指導臨床治療。


強調辨證施治為中醫治病之一的同時,主張臨床診病須明確西醫診斷,弄清疾病在各個階段的關鍵病理環節,正確分析其病理演變趨勢,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辨證施治,方能使中醫治療更加準確無誤,有的放矢。


這樣寓辨證於辨病、辨病又結合辨證,兩者有機結合,統一治療,顯著提高了臨床療效。


治病用藥,深解先賢製方之理,師古而不泥古,加減靈活,進退有度,得心應手。


同時善於結合實踐經驗,創制療效卓著的新方和效方。


如創制的具有透邪泄熱,清氣解毒之功的「清氣解毒湯」,治療病毒感染性高熱頗為靈驗;


而有行氣豁痰、活血通瘀之功的「舒心消痛湯」,則對於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絞痛有殊效。


對於病毒性高熱、老年性癡呆、糖尿病、慢性胃炎、急慢性腎炎、病毒性肝炎等病均有獨到診療經驗和方法,得到同行專家很高評價和後學的學習效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8 16:31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