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醫話】
一、漫談中醫發展「四化」施氏提出中醫發展「四化論」是指中醫主體化、中醫文化化、中醫現代化、中醫群體化。
中醫事業的發展,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走以中醫為主體,中醫占主導地位的發展道路。
建國以來,就是因為堅持走這一道路,才能使中醫、中西醫結合事業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
近幾十年來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中外科學家、醫學家對中醫學的最顯著的特點———中醫的整體觀念和中醫的調整理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他們從現代自然科學角度證明了整體觀念和調整理論的科學性。
同時,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總趨勢也越來越接近於中醫的理論體系。
西方科學是以二元論為基礎,因此,西醫必然把精神與肉體截然分開,缺乏整體觀念,而中醫理論把人與自然、精神與肉體看成是統一的整體。
《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並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並指出人的精神活動直接影響內臟功能,如「心者,五臟六腑之主者,精神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
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
中醫文化,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說,中國的文明已有了近5000年的歷史,而自《內經》為代表的完整的中醫體系的形成至今也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因此,《內經》時代中醫的興旺和其完整體系的形成是有了前3000年的文化歷史基礎。
夏殷朝代有了通過黃昏出沒來定四季的方法;
春秋戰國時代已有了高度發達的天文學,並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以天干地支推算農業的豐欠。
《內經》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它包含了醫學、哲學、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數學、心理學、遺傳學等學科的豐富知識,《易經》的陰陽學說,道家的氣一元論學說對它的產生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第二層含義是說要成為一個中醫,一個稱職的中醫,一個優秀的中醫,必須具備與之匹配的文化涵養。
現在有些醫生,平日疏於讀書,懶於筆墨,臨診馬馬虎虎,病案文理不通,字跡潦潦草草,處方雜亂無章。
長此以往,專業必荒陌,更休提治病救人了。
是醫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臨診「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