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匯●卷之三口】 《綱目》云:有人患口唇緊小,不能開合飲食,不治殺人。
以白布作大炷安刀斧上,燒令汗出,拭塗之,日三五度,再以青布燒灰酒調服。
〔源按〕經云:肝督衝任四脈,皆絡唇者也。
一有受邪,則唇亦為之病,風則動,寒則緊,燥則干裂,氣鬱則生瘡,血少則澀而無血色。
治法內理脾胃,外敷以藥,無不愈。
乃前案所治,外用鐵物取汗,制肝經之毒,內服青布燒灰,解毒而兼去風。
此不獨為寒所害,而更有風毒為患,治宜審症,不可執治。
《名醫錄》云:隋有患者,嘗肌而吞食,則下至胸,便即吐出。
醫作噎疾、膈氣、翻胃三候治之無驗。
有老醫任度視之曰:非三疾,蓋因食蛇肉不消所致,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
疾者曰:素有大風,嘗求蛇肉食,風稍愈,復患此疾矣。
遂以芒硝、大黃合而服之,微泄利而愈。
丹溪治一婦,孕三月,吐痰水並飲食。
每日寅卯時作,作時覺小腹有氣衝上,然後膈痛而吐。
面赤微燥,頭眩臥不能起,肢疼微渴,蓋肝火挾衝脈之火衝上也。
一日甚,二日輕,脈和,右手寸高,藥不效者,將二月余。
用沉香磨水,化抱龍丸一服,膈寬氣不上衝,二三服吐止,眩減而安。
一人患氣上衝,口出如煙霧,耳內常鳴,此衝脈逆上。
與八物湯,加炒黃連二分,黃柏三分,數劑而愈。
張子和治一人,年二十余歲,病患口中氣出如登廁,雖親戚莫肯對語。
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乘,火主臭,應便如是。
久則成腐,腐者腎也,此亢極反兼水化。
病在上,宜涌之。
以茶調散涌去其七,夜以舟車丸、浚川丸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羅謙甫治韓子王父,年愈六旬,病消渴,至冬反添燥熱,須裸袒,以冰水噴胸腋乃快。
日食肉面數回,頃時即飢,如此月余。
羅診得脈沉細而疾,以死決之。
子玉泣曰:病固危篤,君盡心救之,則死而無恨。
羅曰:夫消之為病,其名不一,曰食 、曰消中、曰宣疾。
此高粱之所致也。
陽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自汗小便數,故飲一溲二,胃熱則消穀善飢,能食而瘦。
王叔和云:多食亦飢,虛是也。
此病仲景所謂春夏劇,秋冬瘥,時制故也。
令尊今當瘥之時反劇,乃腎水干涸,不能制其心,而獨旺於不勝之時,名曰真強,乃孤陽絕陰者也。
且人之身為主,天令為客,此天令大寒,尚不能制其熱,何藥能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