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秋公羊傳註疏】

[複製鏈接]
281#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05: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3:57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大祫者何?

 

合祭也。

 

其合祭奈何?

 

毀廟之主,陳於大祖。

 

(毀廟,謂親過高祖,毀其廟,藏其主於大祖廟中。

 

禮,取其廟室笮以為死者炊沐。

 

大祖,周公之廟。

 

陳者,就陳列大祖前,大祖東鄉,昭南鄉,穆北鄉,其餘孫從王父。

 

父曰昭,子曰穆。

 

昭取其鄉明,穆取其北麵尚敬。

 

○笮,側白反。

 

炊沐,昌垂反;

 

下音木。

 

東鄉,許亮反,下同。)

 

疏「大祫者何」。

 

○解云:正以祫小於禘,而文加大,故執不知問。

 

○注「禮取」至「炊沐」。

 

○解云:出《禮記》文。

 

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自外來曰升。)

 

五年而再殷祭。

 

(殷,盛也。

 

謂三年祫五年禘。

 

禘所以異於祫者,功臣皆祭也。

 

祫,猶合也。

 

禘,猶諦也。

 

審諦無所遺失。

 

禮,天子特禘特祫;

 

諸侯禘則不礿,祫則不嚐;

 

大夫有賜於君,然後祫其高祖。

 

○諦,音帝。

 

礿,羊略反。)

 

疏注「禘所以」至「皆祭也」。

 

○解云:出《禮記》與《春秋說》文。

 

○注「禮天」至「特祫」。

 

解云:《禮記》及《春秋說》文,即「不主禘祫」是也。

 

○注「諸侯」至「不嚐」。

 

解云:即《禮記•王製》所云「夏禘則不礿,秋祫則不嚐」是也。

 

○注「大夫」至「高祖」。

 

○解云:正以於禮不得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2#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06: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3:58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躋者何?

 

升也。

 

何言乎升僖公?

 

(據禘於大廟不道所升。)

 

疏「躋者何」。

 

○解云:先君昭穆自有常次,今而言躋,故執不知問。

 

○注「據禘」至「所升」。

 

○解云:即僖八年「秋,七月,禘於大廟,用致夫人」是也。

 

譏。

 

何譏爾?

 

逆祀也。

 

其逆祀奈何?

 

先禰而後祖也。

 

(升謂西上。

 

禮,昭穆指父子,近取法《春秋》,惠公與莊公當同南麵西上;

 

隱、桓與閔、僖亦當同北麵西上,繼閔者在下。

 

文公緣僖公於閔公為庶兄,置僖公於閔公上,失先後之義,故譏之。

 

傳曰「後祖」者,僖公以臣繼閔公,猶子繼父,故閔公於文公,亦猶祖也。

 

自先君言之,隱、桓及閔、僖各當為兄弟,顧有貴賤耳。

 

自繼代言之,有父子君臣之道,此恩義逆順各有所施也。

 

不言吉祫者,就不三年不複譏,略為下張本。

 

○禰,乃禮反。)

 

疏注「不言」至「張本」。

 

○解云:閔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於莊公」,傳云「其言吉何?

 

言吉者,未可以吉也。

 

曷為未可以吉?

 

未三年也」。

 

然則吉禘於莊公在三年之內,今此大事亦在三年之內,是不須更言吉祫以譏之,但略言大事於太廟,為下躋僖公張本而已。

 

冬,晉人、宋人、陳人、鄭人伐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3#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07: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3:58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公子遂如齊納幣。

 

納幣不書,此何以書?

 

譏。

 

何譏爾?

 

譏喪娶也。

 

娶在三年之外,則何譏乎喪娶?

 

(據逆在四年。○喪取,七住反,本亦作「娶」同。)

 

疏「納幣不書」。

 

○解云:正以桓三年秋,「公子翬如齊逆女」,不書納幣,故難之。

 

三年之內不圖婚。

 

(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未滿二十五月,又禮先納采、問名、納吉,乃納幣,此四者皆在三年之內,故云爾。)

 

吉禘於莊公,譏。

 

然則曷為不於祭焉譏?

 

(據吉禘於莊公,譏始不三年,大事圖婚,俱不三年。大事猶從吉禘,不複譏。)

 

三年之恩疾矣。

 

(疾,痛。)

 

非虛加之也,(非虛加責之。)

 

以人心為皆有之。

 

(以人心為皆有,疾痛不忍娶。)

 

以人心為皆有之,則曷為獨於娶焉譏?

 

(據孝子疾痛,吉事皆不當為,非獨娶也。)

 

娶者,大吉也。

 

(合二姓之好,傳之於無窮,故為大吉。○好,呼報反。傳,直專反。)

 

非常吉也。

 

(與大事異。)

 

其為吉者,主於巳。

 

(主於巳身,不如祭祀尚有念先人之心。)

 

以為有人心焉者,則宜於此焉變矣。

 

(變者,變慟哭泣也。有人心念親者,聞有欲為巳圖婚,則當變慟哭泣矣,況乃至於納幣成婚哉。○慟,杜貢反。)

 

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沈,沈潰。

 

(○伐沈,音審,國名。潰,戶內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4#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08: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3:59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夏,五月,王子虎卒。

 

王子虎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

 

(據原仲也。)

 

疏「王子虎者,何。

 

○解云:欲言大夫例不書卒欲言諸侯而經書王子故執不知問。

 

○注「據原仲也」。

 

○解云:即莊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是也。

 

新使乎我也。

 

(王子虎即叔服也。

 

新為王者使來會葬,在葬後三年中卒,君子恩隆於親親,則加報之,故卒,明當有恩禮也。

 

尹氏卒日,此不日者,在期外也。

 

名者,卒從正。

 

○新使,所吏反。)

 

疏注「尹氏」至「外也」。

 

○解云:隱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下,傳云「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

 

天王崩,諸侯之主也」,何氏云「時天王崩,魯隱往奔喪,尹氏主亻賓讚諸侯,與隱交接,而卒恩隆於王者,則加禮錄之,故為隱恩痛之。

 

日者,恩錄之,明當有恩禮」。

 

然則彼天王崩,尹氏四月卒,仍在期內,其恩近,故書日。

 

此則巳經三年,其恩殺,故不日,是以注云「在期外」。

 

○注「名者,卒從正」。

 

○解云:隱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八月,葬蔡宣公」,傳云「卒從正」,何氏云「卒當赴告天子,君前臣名,故從君臣之正義言也」;

 

傳云「而葬從主人」,何氏云「至葬者,有常月可知。

 

不赴告天子,故自從蔡臣子辭稱公」。

 

然則此亦從君臣之正義言之,故云名者卒從正也。

 

秦人伐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5#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10: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3:59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秋,楚人圍江。

 

○雨螽於宋。

 

雨螽者何?

 

死而墜也。

 

(以先言雨也。

 

墜,隋地也。

 

不言如雨,言雨螽者,本飛從地上而下至地,似雨尢醇。

 

○雨螽,於付反,下及注同,一音如字;

 

螽,音終。

 

而隊,直類反,注同。

 

隋,大果反。

 

上,時掌反。

 

醇,音純。)

 

疏「雨螽者何」。

 

○解云:欲言是雨,而特施於螽;

 

欲言非雨,而文言雨螽,故執不知問。

 

○注「以先言雨也」。

 

○解云:正以先言雨,後言螽,則知死而墜者也。

 

○注「不言」至「尤醇」。

 

○解云:欲道莊七年「星霣如雨」者,本從天來,又不及地,如雨不醇,故云如雨。

 

此則初從地上而還至地,故不言如,言其真似雨也。

 

何以書?

 

記異也。

 

外異不書,此何以書?

 

為王者之後記異也。

 

(螽,猶眾也。

 

眾死而墜者,群臣將爭彊相殘賊之象,是後大臣比爭鬥相殺,司城驚逃,子哀奔亡,國家廓然無人,朝廷久虛,蓋由三世內娶,貴近妃族,禍自上下,故異之云爾。

 

○為王,於偽反。

 

近,附近之近。)

 

疏注「是後」至「相殺」。

 

○解云:即七年夏,「宋人殺其大夫」;

 

八年冬,「宋人殺其大夫」是也。

 

○注「司城驚逃」。

 

○解云:即八年冬,「宋司城來奔」是也。

 

○注「子哀奔亡」。

 

○解云:十四年秋,「宋子哀來奔」是也。

 

○注「蓋由三世內娶」。

 

解云:僖二十五年及十七年傳皆云「宋三世無大夫,三世內娶也」之屬是也。

 

冬,公如晉。

 

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晉侯盟。

 

晉陽處父帥師伐楚救江。

 

此伐楚也。

 

其言救江何?

 

(據兩之,當先言救也;

 

非兩之,當重出處父也;

 

生事當言遂,三者皆違例,知後言救江,起伐楚意,故問之。

 

○重,直用反。)

 

疏注「據兩」至「救也」。

 

○解云:即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傳云「何以不言遂?

 

兩之也」是也。

 

必知先言救者,正以以江近楚遠故也。

 

○注「非兩」至「父也」。

 

○解云:即僖二十八年「春,晉侯侵曹。

 

晉侯伐衛」,傳云「曷為再言晉侯?

 

非兩之也」是也。

 

○注「生事當言遂」。

 

○解云:即宣元年秋,「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是也。

 

為諼也。

 

(諼,詐。○諼,許元反。)

 

其為諼奈何?

 

伐楚為救江也。

 

(救人之道,當指其所之,實欲救江而反伐楚,以為其勢必當引圍江兵當還自救也。故云爾。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四年,春,公至自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6#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11: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0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夏,逆婦薑於齊。

 

其謂之逆婦薑於齊何?

 

(據不書逆者主名,不言如齊,不稱女。)

 

疏「夏逆歸薑於齊」。

 

解云:隱二年注云「不親迎例月,重錄之」。

 

今此書時者,蓋以聚於大夫,賤不可以奉宗廟,故略之。

 

○注「據不」至「稱女」。

 

○解云:決宣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之經也。

 

略之也。

 

(稱婦薑,至文也;逆與至共文,故為略。)

 

疏注「稱婦」至「為略」。

 

解云:欲道遂以夫人婦薑至自齊之經,還至始言婦薑。

 

今此始逆,巳言婦薑,故云逆與至共文耳。

 

高子曰:「娶乎大夫者,略之也。」

 

(賤,非所以奉宗廟,故略之。

 

不書逆者主名,卑不為錄使也。

 

不言如齊者,大夫無國也。

 

不稱女者,方以婦薑見與至共文,重至也。

 

不稱夫人為致文者,賤不可奉宗廟也。

 

不言氏者,本當稱女。

 

女者,父母辭,君子不奪人之親,故使從父母辭不言氏。

 

○為,於偽反。

 

使,所吏反。

 

見與,賢遍反。)

 

疏注「不言」至「言氏」。

 

解云:莊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案彼亦是大夫無國而得言如陳者,何氏云「不言如陳,嫌不辟國事,實私行也」是也。

 

狄侵齊。

 

秋,楚人滅江。

 

晉侯伐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7#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13: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1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衛侯使甯俞來聘。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

 

(○甯俞,乃定反;下音餘。)

 

疏「衛侯使甯俞來聘」。

 

○解云:正本作「速」字,故賈氏云「《公羊》曰甯速」是也。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賵。

 

含者何?

 

口實也。

 

(孝子所以實親口也。

 

緣生以事死,不忍虛其口: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貝,春秋之製也。

 

文家加飯以稻米。

 

○飯,扶晚反。)

 

疏「含者何」。

 

○解云:欲言實口,上下無例;

 

欲言佗物,而經書含,故執不知問。

 

○注「天子」至「具者」。

 

○解云:皆《春秋說》文,故云春秋之製也。

 

○注「文家加飯以稻米」。

 

○解云:即《禮記•檀弓下》篇云:「飯用米貝,弗忍虛也。」

 

其言歸含且賵何?

 

(據宰咺歸兩賵不言且也。連賵何之者,嫌據賵言歸。○咺,況阮反。)

 

疏注「據宰」至「且也」。

 

○解云:即隱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是也。

 

○注「連賵」至「言歸」。

 

○解云:若傳直言其言且何,即嫌責此賵事亦當言歸,故連言賵以辯嫌。

 

兼之。

 

兼之非禮也。

 

(且,兼辭。

 

以言且,知幾兼之也。

 

含言歸者,時主持含來也。

 

去天者,含者臣子職,以至尊行至卑事,失尊之義也。

 

不從含晚言來者,本不當含也。

 

主書者,從含也。

 

○去,起呂反,下同。)

 

疏注「含者臣子職」。

 

○解云:正以大宰掌之故也。

 

○注「不從」至「含也」。

 

○解云:正以含者殯前之禮,遙始行之,故知晚。

 

然則宜言來以見晚,而不言來者,正以本不當含,寧得責其晚乎?

 

○注「主書」至「含也」。

 

○解云:言《春秋》主書此事者,正欲譏其含,而並言且賵者,因譏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8#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14: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1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閏月不告月,猶朝於廟。

 

不告月者何?

 

不告朔也。

 

(禮,諸侯受十二月朔政於天子,藏於大祖廟,每月朔朝廟,使大夫南麵奉天子命,君北麵而受之。

 

比時使有司先告朔,慎之至也。

 

受於廟者,孝子歸美先君,不敢自專也。

 

言朝者,緣生以事死,親在,朝朝莫夕:巳死,不敢渫鬼神。

 

故事必於朔者,感月始生而朝。

 

○ 大祖,音泰。

 

比,必利反。

 

朝朝,上如字;

 

下直遙反。

 

渫,息列反。)

 

疏「不告月者何」。

 

○解云:欲言朔日,文不言朔;

 

欲言非朔,剌其不告,故執不知問。

 

○注「禮諸侯」至「受之」。

 

○解云:出《玉藻》。

 

但謂禮法然,非謂禮有成文。

 

○注「比時」至「告朔」。

 

○解云:比時者,言比至月初之時也。

 

○注「親在,朝朝莫夕」。

 

○解云:據禮有朝玄端夕深衣之文故也。

 

而《文王世子》云「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者,蓋謂越禮之高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9#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15: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2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曷為不告朔?

 

(據具月也。)

 

天無是月也,閏月矣。

 

何以謂之天無是月?

 

是月,非常月也。

 

(所在無常,故無政也。)

 

猶者何?

 

通可以巳也。

 

(朝者,因視朔政爾。無政而朝,故加猶。不言朔者,閏月無告朔禮也。不言公者,內事可知。)

 

疏「猶者何」。

 

○解云:欲言非禮,禮則有之;

 

欲言是禮,而經書猶,故執不知問。

 

○注「不言」至「可知」。

 

○解云:欲道下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視朔」言公矣,故解之。

 

七年,春,公伐邾婁。

 

三月,甲戌,取須朐。

 

取邑不日,此何以日?

 

(據取叢也。○朐,其俱反。)

 

疏注「據取叢也」。

 

○解云:考諸舊本,叢皆作「闞」字,是以昭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取闞」,傳云「闞者何?

 

邾婁之邑也」。

 

若作「叢」字,即僖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晉人及薑戎敗秦於殽」,「癸巳,葬晉文公。

 

狄侵齊。

 

公伐邾婁,取叢」。

 

文承日月之下,而將取邑不日據之,非其義也。

 

且案彼叢字,多作「鄒」字耳。

 

內辭也。

 

使若他人然。

 

(使若公春伐邾婁而去,他人自以甲戌日取之,內再取邑,然後甚而日也。

 

今此一取而日,故使若他人然。

 

所以深諱者,扈之盟不見序,井為取邑故。

 

○並為,於偽反,年末注同。)

 

疏注「內再」至「日也」。

 

○解云:即隱十年夏六月,「辛未,取郜。

 

辛巳,取防」,傳云「取邑不日,此何以日?

 

一月而再取也。

 

何言乎一月而再取?

 

甚之也」是也。

 

若然,哀二年「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婁,取漷東田及沂西田」,亦是再取邑而不日者,隱公之時,新王始起,當先自正,而比取人邑,小惡之甚者,書日以甚之。

 

至定、哀之時,久致太平,內之小惡亦諱而不書,是以不書其日矣。

 

所以不全諱之者,如彼注云。

 

○注「今此」至「人然」。

 

解云:舊本「故」下有「知」字。

 

○注「扈之」至「邑故」。

 

○解云:扈之盟,在下文秋八月。

 

遂城郚。

 

(主書者,甚其生事,困極師眾。○郚,音吾。)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不書葬者,坐殺大夫也。不日者,內娶略。)

 

疏注「不書」至「夫也」。

 

解云:正以僖二十四年宋公王臣即位,至二十五年夏「宋殺其大夫」,而不書葬,明其坐此故也。

 

○注「不日」至「娶略」。

 

○解云:正決僖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禦說卒」,書丁丑故也。

 

宋人殺其大夫。

 

何以不名?

 

(據宋殺其大夫山名。)

 

疏注「據宋」至「山名」。

 

○解云:即成十五年秋,「宋殺其大夫山」是也。

 

宋三世無大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0#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16: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2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三世內娶也。

 

(故使無大夫。)

 

疏「宋三」至「娶也」。

 

○解云:僖二十五年傳云「宋三世無大夫,三世內娶也」注云「三世謂慈父、王臣、處臼也,內娶大夫女也。

 

言無大夫者,禮,不臣妻之父母,國內皆臣,無娶道,故絕去其大夫名,正其義也」是也。

 

然則彼巳有傳,今複發之者,恐大夫不書名,更有佗義,故明之。

 

其有佗義者,即莊二十六年夏,「曹殺其大夫」,傳云「何以不名?

 

眾殺之」之類是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1#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17: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3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戊子,晉人及秦人戰於令狐。

 

(○令,力丁反。)

 

晉先未以師奔秦。

 

此偏戰也,何以不言師敗績?

 

(據秦師敗績。○未,音篾,《左氏》作「蔑」。)

 

疏「晉先未」。

 

○解云:《左氏》、《穀梁》作「先蔑」。

 

○注「據秦師敗績」。

 

○解云:即上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於彭衙,秦師敗績」是也。

 

敵也。

 

(俱無勝負。)

 

此晉先未也,其稱人何?

 

(據奔無出文,知先未也。)

 

貶。

 

曷為貶?

 

(據新築之戰,衛孫良夫敗績不貶。)

 

疏注「據新築」至「不貶」。

 

○解云:即成二年夏,「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敗於新築,衛師敗績」是也。

 

外也。

 

其外奈何?

 

以師外也。

 

(懷持二心,有功欲還,無功便持師出奔,故於戰貶之,起其以師外也。

 

本所以懷持二心者,其咎亦由晉侯要以無功當誅也。

 

不起者,敵而外事可知也。

 

○咎,其九反。)

 

疏注「不起」至「知也」。

 

○解云:言所以不申作文,起見晉侯要無功,當誅之義者,以其可知故也。

 

何以不言出?

 

(據楚囊瓦俱戰而奔言出。)

 

疏注「據楚」至「言出」。

 

○解云:即定四年冬,「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於伯莒,楚師敗績」,「楚囊瓦出奔鄭」也。

 

以此言之,則令狐非晉地,伯莒為楚地亦明矣。

 

遂在外也。

 

(起其生事成於竟外,從竟外去。)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盟於扈。

 

諸侯何以不序?

 

大夫何以不名?

 

(序,次也。據新城盟,諸侯序,趙盾名。)

 

疏注「據新城」至「盾名」。

 

○解云:即下十四年夏,「六月,公會宋公、陳侯」以下「晉趙盾,癸酉,同盟於新城」是。

 

公失序也。

 

公失序奈何?

 

諸侯不可使與公盟,失晉大夫使與公盟也。

 

(以目通指曰失。

 

文公內則欲久喪而後不能,喪娶逆祀,外則貪利取邑,為諸侯所薄賤不見序,故深諱為不可知之辭。

 

不日者,順諱為善文也。

 

○失,音舜,本又作「失」,尹乙反,又大結反,以目通指曰失;

 

本又作「矣」,音同,字書云「失,寅也。

 

以忍反」。)

 

疏注「以目通指曰失」。

 

○解云:言其用目視之,而並指向魯,若今時瞬眼矣。

 

○注「文公」至「不能」。

 

○解云:即上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傳云「何以書?

 

譏。

 

何譏爾?

 

不時也。

 

其不時奈何?

 

欲久喪而後不能」是也。

 

○注「喪娶逆祀」。

 

○解云:其喪娶,即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傳云「何以書?

 

譏喪娶」是也。

 

其逆祀,即二年秋,「大事於大廟,躋僖公」,傳云「何譏爾?

 

逆祀也」者是也。

 

而先引喪娶者,正以納幣之前。

 

仍有數禮。

 

不妨在大事之前,故見之。

 

○注「外則貪利取邑」。

 

○解云:即上「春,公伐邾婁」「取須朐」是也。

 

○注「不日」至「善文」。

 

○解云:正以日為不信辭故也。

 

冬,徐伐莒。

 

(謂之徐者,前共滅王者後,不知尊先聖法度。

 

今自先犯,文對事連,可以起同惡,莒在下不得狄,故複狄徐也。

 

一罪再狄者,明為莒狄之爾。

 

徐先狄,在僖十五年。

 

○複,扶又反。)

 

疏注「謂之」至「同惡」。

 

○解云:即僖十四年「春,諸侯城緣陵」,傳曰「孰城之?

 

城杞也。

 

曷為城杞?

 

滅也。

 

孰滅之?

 

蓋徐、莒脅之」是也。

 

言不知尊先聖法度者,謂杞有禹法度也。

 

○注「莒在」至「徐也」。

 

○解云:謂莒時被伐,例不得出主名,是以無由狄之。

 

○注「徐先」至「五年」。

 

○解云:即僖十五年冬,「楚人敗徐於婁林」,彼注云「謂之徐者,為滅杞,不知尊先聖法度,惡重,故狄之也」是也。

 

公孫敖如莒蒞盟。

 

八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冬,十月,壬午,公子遂會晉趙盾,盟於衡雍。

 

(○雍,於用反。)

 

乙酉,公子遂會伊雒戎盟於暴。

 

(四日不能再出,不卒名者,非一事再見也。

 

○雒,音洛。

 

暴,步報反,本又作「曝」,一音甫沃反。

 

見,賢遍反。)

 

疏注「四日」至「見也」。

 

○解云:欲道宣元年「公子遂如齊。

 

三月,遂以夫人婦薑至自齊」,傳云「遂何以不稱公子?

 

一事而再見者,卒名也」,注云「卒,竟也。

 

竟但舉名者,省文耳」,言彼是一事再見,故得省文,與此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2#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26: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4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複。

 

丙戌,奔莒。

 

不至複者何?

 

不至複者,內辭也。

 

不可使往也。

 

(安居不肯行,故諱使若巳行,但不至還爾。即巳行,當道所至乃言複,如至黃矣。)

 

疏「不至複者何」。

 

○解云:欲言不到,經有如文;

 

欲言實到,複有不至之稱,故執不知問。

 

○注「即巳」至「黃矣」。

 

解云:即宣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黃乃複」是也。

 

不可使往,則其言如京師何?

 

遂公意也。

 

(正其義,不使君命壅塞。○壅,於勇反。)

 

何以不言出?

 

(據慶父言出奔。)

 

疏注「據慶」至「出奔」。

 

○解云:即上閔二年九月,「公子慶父出奔莒」是也。

 

遂在外也。

 

(諱使若從外奔,不敢複還者也。

 

日者,嫌敖罪明,則起君弱,故諱使若無罪。

 

○複,扶又反。)

 

疏注「日者」至「無罪」。

 

○解云:閔二年九月,「公子慶父出奔莒」,彼注云「不日者,內大夫奔例,無罪者日,有罪者月」是也,故此作注云「日者,使若無罪矣」。

 

內大夫奔例日者,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婁」之屬是也。

 

眾。

 

(先是公如晉,公子遂、公孫敖比出不可使,勢奪於大夫,煩擾之應。○眾,音終。)

 

疏注「先是」至「之應」。

 

○解云:公子遂不可使者,即僖三十年冬,「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傳云「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

 

公不得為政爾」,注云「不從公政令也。

 

時見使如京師而橫生事,矯君命聘晉,故疾其驕蹇自專,當絕之」者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26: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4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宋人殺其大夫司馬。

 

宋司城來奔。

 

司馬者何?

 

司城者何?

 

皆官舉也。

 

(皆以官名舉言之。

 

天子有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皆三公官名也。

 

諸侯有司徒、司馬、司空,皆卿官也。

 

宋變司空為司城者,辟先君武公名也。)

 

疏「司馬者何」。

 

○解云:欲言大夫,例不官舉;

 

欲言非大夫,而經有大夫之文,故執不知問。

 

○注「司城者何」。

 

○解云:欲言大夫,例不官舉;

 

欲言非大夫,司城者宋大夫之號,故執不知問。

 

○注「宋變」至「武公名也」。

 

○解云:桓六年《左氏傳》文。

 

○ 曷為皆官舉?

 

(據宋殺其大夫山,不官舉。)

 

疏注「據宋殺」至「官舉」。

 

○解云:即在成十五年秋。

 

宋三世無大夫,三世內娶也。

 

(宋以內娶,故威勢下流,三世妃黨爭權相殺,司城驚逃,子哀奔亡,主或不知所任,朝廷久空,故但舉官起其事也。大夫相殺,例皆時。)

 

疏注「子哀奔亡」。

 

○解云:即下十四年「宋子哀來奔」是也。

 

○注「大夫相殺,例皆時」。

 

○解云:正以此經及下九年「晉人殺其大夫先都」,「晉人殺其大夫士穀之屬,皆不別書日月故也。

 

知彼此是大夫相殺之經者,正以下十六年傳云「大夫相殺稱人」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34: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5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九年,春,毛伯來求金。

 

毛伯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

 

何以不稱使?

 

(據南季稱使。)

 

疏「毛伯者何」。

 

○解云:欲言諸侯,經不書朝;

 

欲言大夫,又不言使,故執不知問。

 

○注「據南季稱使」。

 

解云:即隱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是。

 

當喪未君也。

 

(時王新有三年喪。)

 

疏注「時王新有三年喪」。

 

○解云:即去年八月「天王崩」是也。

 

逾年矣,何以謂之未君?

 

(據崩在八年,逾年當即位。)

 

即位矣,而未稱王也。

 

未稱王,何以知其即位?

 

以諸侯之逾年即位,亦知天子之逾年即位也。

 

(俱繼體,其禮不得異。)

 

以天子三年然後稱王,亦知諸侯於其封內三年稱子也。

 

(各信恩於其下。○信,音申。)

 

逾年稱公矣,則曷為於其封內三年稱子?

 

緣民臣之心,不可一日無君;

 

緣終始之義,一年不二君。

 

(故君薨稱子某,既葬稱子,明繼體以係民臣之心。)

 

疏「逾年稱公」。

 

○解云:莊二十年傳云爾,故據難之。

 

不可曠年無君。

 

(故逾年稱公。)

 

緣孝子之心,則三年不忍當也。

 

(孝子三年誌在思慕,不忍當父位,故雖即位,猶於其封內三年稱子。

 

子張曰:「《書》云:『高宗涼闇,三年不言。』

 

何謂也?」

 

孔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君薨,百官總巳以聽塚宰三年。」

 

○涼,音亮,又音良。

 

闇,如字,又音陰。)

 

毛伯來求金何以書?

 

譏。

 

何譏爾?

 

王者無求,求金非禮也。

 

然則是王者與?

 

(據未稱王。○與,音餘。)

 

曰:「非也。」

 

非王者,則曷為謂之王者?

 

王者無求。

 

曰:「是子也,(雖名為三年稱子者,其實非唯繼父之位。)

 

繼文王之體,守文王之法度,文王之法無求,而求,故譏之也。」

 

(引文王者,文王始受命,製法度。)

 

夫人薑氏如齊。

 

(奔父母之喪也。

 

不言奔喪者,尊內,猶不言朝聘也,故以致起得禮也。

 

書者,大夫家,危重。

 

言如齊者,大夫係國。)

 

疏注「奔父母之喪也」。

 

○解云:知者,正以諸侯夫人尊重,既在夫家,終身不反,唯三年之喪,乃可越竟而奔之。

 

今此夫人如齊,直書不諱,故知其奔父母之喪也。

 

○注「故以致起得禮也」。

 

○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夫人違禮而出會者,皆不致之,唯此一文而書至,故莊二年注云「有出道乃致,奔喪致」是也。

 

○注「書者」至「危重」。

 

○解云:欲道夫人如齊奔父母之喪,禮既許之,則是常事,而書之者,但此夫人所適,乃是大夫之家,卑於夫人,有不製之義,而危重之,是以書也。

 

○注「言如齊」至「係國」。

 

○解云:案上四年「逆婦薑」之下,注云「不言如齊者,大夫無國也」。

 

與此違者,正以四年經云「夏,逆婦薑於齊」,逆至共文,又不書如齊,見其娶於大夫矣,故不言如齊,正由大夫無國故也。

 

今此夫人,仍彼婦薑一也,經書如齊,明知正由大夫係國故也,何者?

 

今既尊內不言奔喪,若去如齊,即文不可施,是以將大夫係國,書如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5#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34: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5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

 

辛丑,葬襄王。

 

王者不書葬,此何以書?

 

不及時書,過時書,(重錄失時。)

 

疏「王者不」至「以書」。

 

○解云:正以隱三年「天王崩」之下,師作解云「天子記崩不記葬,必其時也」,故此弟子據而難之。

 

○注「不及時書,過時書」。

 

○解云:其不及時書者,即宣二年十月「天王崩」,三年正月「葬匡王」,昭二十二年「夏,四月,乙丑,天王崩。

 

六月,叔鞅如京師。

 

葬景王」之屬是也,以其不及七月,故書之也。

 

其過時書者,上下無文,唯桓十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至莊三年夏,「五月,葬桓王」,蓋以當之。

 

○注「重錄失時」。

 

○解云:以天下共葬一人而不如禮,故恩錄之,剌其失時矣。

 

我有往者則書。

 

(謂使大夫往也,惡文公不自往,故書葬,以起大夫會之。

 

日者,僖公成風之喪,襄王比加禮,故恩錄之,所以甚責內。

 

○惡,烏路反。)

 

疏注「日者」至「責內」。

 

○解云:如此注者,正以昭二十二年「六月,叔鞅如京師。

 

葬景王」之屬不日故也。

 

言襄王比加禮者,即元年「叔服來會葬」,五年「榮叔歸含且賵」,「召伯來會葬」之屬是也。

 

晉人殺其大夫先都。

 

三月,夫人薑氏至自齊。

 

(出獨致者,得禮,故與臣子辭。

 

月者,婦人危重,從始至例。)

 

疏注「出獨」至「子辭」。

 

○解云:書致者,臣子喜其脫危而致,故曰與臣子辭耳。

 

○注「月者」至「始至例」。

 

○解云:獨行無製,恐有非禮之惡,故曰危重也。

 

言從始至例者,即宣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婦薑至自齊」,成十四年「九月,僑如以夫人婦薑氏至自齊」之屬是也。

 

晉人殺其大夫士縠,及箕鄭父。

 

楚人伐鄭。

 

公子遂會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

 

夏,狄侵齊。

 

秋,八月,曹伯襄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35: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6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九月,癸酉,地震。

 

地震者何?

 

動地也。

 

(動者,震之故。傳先言動者,喻若物之動地以曉人也。)

 

疏「地震者何」。

 

○解云:大陰沈重,本無動性而書震,故執不知問。

 

何以書?

 

記異也。

 

(天動地靜者,常也。

 

地動者,象陰為陽行。

 

是時魯文公製於公子遂,齊、晉失道,四方叛德,星孛之萌,自此而作,故下與北鬥之變所感同也。

 

不傳天下異者,從王內錄可知。

 

○行,下孟反。

 

孛,音佩。)

 

疏注「孛星」至「同也」。

 

○解云:即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是也。

 

言與北鬥之變所感同者,即十四年注云「齊、晉並爭,吳、楚更謀,競行天子之事。

 

齊、宋、莒、魯弒其君而立之應」是也。

 

○注「不傳」至「可知」。

 

○解云: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傳云「何以書?

 

記異也。

 

外異不書,此何以書?

 

為天下記異也」。

 

今此地震為內錄之,內為新王天下明矣,故言不傳天下異者,從王內錄可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36: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6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三 文公卷十三


冬,楚子使椒來聘。

 

椒者何?

 

楚大夫也。

 

楚無大夫,此何以書?

 

始有大夫也。

 

(入文公所聞世,見治昇平,法內諸夏以外夷狄也。

 

屈完、子玉得臣者,以起霸事,此其正也。

 

聘而與大夫者,本大國。

 

○椒,子遙反,一本作「萩」子小反。

 

見,賢遍反。)

 

疏「椒者何」。

 

○解云:欲言大夫,不言其氏;

 

欲言微者,書名見經,故執不知問。

 

○注「入文」至「昇平」。

 

○解云:知文公為所聞之世者,《春秋說》云「文、宣、成、襄所聞之世」是也。

 

言見治昇平者,升,進也,欲見其治稍稍上進而至於平也。

 

○注「內諸夏外夷狄」。

 

○解云:即成十五年冬,「叔孫僑如會晉士燮」以下「會吳於鍾離」,傳云「曷為殊會吳?

 

外吳也。

 

曷為外也?

 

《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是也。

 

○注「屈完」至「霸事」。

 

○解云:僖四年夏,「楚屈完來盟於師,盟於召陵」,傳曰「屈完者何?

 

楚大夫也。

 

何以不稱使?

 

尊屈完也。

 

曷為尊屈完?

 

以當桓公也」,何氏云「增倍使若得其君,以醇霸德,成王事也」是也。

 

其子玉得臣者,即僖二十八年夏,「楚殺其大夫得臣」,何氏云「楚無大夫,其言大夫者,欲起上楚人本當言子玉得臣,所以詳錄霸事」是也。

 

然則彼二人皆是傳聞之世,未合書之而書之者,欲起齊桓、晉文霸事故也。

 

○注「此其正」至「大國」。

 

○解云:等是夷狄,而舒越之屬皆無大夫,而楚得有大夫者,正以本是大國,故入所聞之世,於是見法矣。

 

始有大夫,則何以不氏?

 

(據屈完氏。)

 

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許,與也。

 

足其氏,則當純以中國禮責之,嫌夷狄質薄,不可卒備。

 

故且以漸。

 

○卒,七忽反。)

 

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禭。

 

其言僖公成風何?

 

兼之。

 

兼之非禮也。

 

(禮主於敬,當各使一使,所以別尊卑。

 

○禭,音遂,贈喪之衣服。

 

一使,所吏反。

 

別,彼列反,下同。)

 

疏「其言僖公成風之禭何」。

 

○解云:欲言非禮,禮有禭文;

 

欲言是禮,而二人並致,故執不知問。

 

曷為不言及成風?

 

(據及者,別公夫人尊卑文也。

 

連成風者,但問尊卑體當絕,非欲上成風使及僖公。

 

○上,時掌反,又如字。)

 

疏注「據及」至「卑文也」。

 

○解云:即僖十一年「夏,公及夫人薑氏會齊侯於陽穀」是也。

 

成風尊也。

 

(不可使卑及尊也。

 

母尊序在下者,明婦人有三從之義:少係父,既嫁係夫,夫死係子。

 

○少,詩召反。)

 

葬曹共公。

 

(○共,音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8#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37: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7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四 文公卷十四


(起十年,盡十八年)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

 

夏,秦伐晉。

 

(謂之秦者,起令狐之戰,敵均不敗,晉先昧以師奔秦,可以足矣,而猶不知止,故夷狄之。)

 

楚殺其大夫宜申。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公子遂之所招。)

 

及蘇子盟於女栗。

 

(○女,音汝,本亦作汝。)

 

冬,狄侵宋。

 

楚子、蔡侯次於屈貉。

 

(魯恐,故書,剌微弱也。

 

○屈貉,居勿反,又音厥;

 

下麥,又戶各反,二傳作「厥貉」。)

 

十有一年,春,楚子伐圈。

 

(○圈,求阮反,一音卷,《說文》作「圈」,《字林》臼萬反,二傳作「麋」。)

 

夏,叔彭生會晉卻缺於承匡。

 

秋,曹伯來朝。

 

公子遂如宋。

 

狄侵齊。

 

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於鹹。

 

狄者何?

 

(以日,嫌夷狄不能偏戰,故問也。

 

○鹹音鹹。)

 

疏注「以日」至「問也」。

 

○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偏戰日,詐戰月,夷狄不能偏戰,今而書日,故執不知問。

 

長狄也。

 

(蓋長百尺。)

 

疏注「蓋長百尺」。

 

○解云:何氏蓋取《關中記》云「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長人十二,見於臨洮,身長百尺,皆夷狄服。

 

天誠若曰:勿大為夷狄行,將滅其國。

 

始皇不知,反喜。

 

是時初並六國,以為瑞,乃收天下兵器,鑄作銅人十二象之」是也。

 

其文《穀梁》、《左氏》與此長短不同者,不可強合。

 

兄弟三人,(言相類如兄弟。)

 

疏注「言相類如兄弟」。

 

○解云:正以別之三國,不相援助,是以知其非親兄弟。

 

一者之齊,一者之魯,一者之晉。

 

(不書者,外異也。)

 

疏注「不書者,外異也」。

 

○解云:案上文「狄侵齊」,而云不書者,蓋以為侵齊之狄,非此等也。

 

其之齊者,王子成父殺之;

 

其之魯者,叔孫得臣殺之。

 

(經言敗,殺不明,故複云爾。

 

○複,扶又反。)

 

則未知其之晉者也。

 

其言敗何?

 

(據敗者,內戰文,非殺一人也。)

 

疏注「敗者」至「人也」。

 

○解云:以《春秋》之義,內魯為王,王王於諸侯無敵之義,但當戰,戰則是內敗之文;

 

言敗某師,則是內戰之文。

 

今敵其一人而言「敗狄於鹹」,作內戰之經,故難之。

 

大之也。

 

(長狄之三國,皆欲為君。

 

長大非一人所能討,興師動眾,然後殺之,如大戰,故就其事言敗。)

 

疏注「長狄」至「為君」。

 

○解云:正以各之一國故也,何者?

 

雖非兄弟,若不為君,群行亦得,即「長人十二,見於臨洮」是也。

 

其日何?

 

(據日而言敗,與公子友敗莒師於犁同,非殺一人文。

 

○犁,力知反,又力兮反。)

 

疏注「據日」至「人文」。

 

○解云:即僖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於犁,獲莒挐」,傳云「莒人聞之曰:『吾已得子之賊矣。』

 

以求賂於魯,魯人不與。

 

為是興師而伐魯,季子待之以偏戰」是也。

 

大之也,(如結日大戰。)

 

其地何?

 

大之也。

 

(如大戰,故地。)

 

何以書?

 

記異也。

 

(魯成就周道之封,齊、晉霸尊周室之後,長狄之操,無羽翮之助,別之三國,皆欲為君,比象周室衰,禮義廢,大人無輔佐,有夷狄行,事以三成,不可苟指一,故自宣、成以往,弒君二十八,亡國四十。

 

○行,下孟反。)

 

疏注「魯成就周道之封」。

 

○解云:正以周公相成王而致太平意,封於魯,故云爾。

 

○注「齊晉」至「之後」。

 

○解云:正以晉文、齊桓皆率諸侯尊事天子,此是齊、晉之君子孫,故云爾。

 

○注「長狄」至「之助」解云:謂執持此意也。

 

○注「事以三成」。

 

○解云:即長狄之三國,共成其異是也。

 

言不可苟指一者,明知其異,亦不苟指一事而已。

 

○注「故自宣成」至「四十」。

 

○解云:案今《春秋》之經,自宣、成以下訖於哀十四年,止有弒君二十,亡國二十四,則知此注誤也。

 

宜云弒君二十也,「八」是衍字;

 

亡國二十四也,作「四十」者錯也。

 

其殺君二十:即宣二年「趙盾弒其君夷獆」;

 

四年「歸生弒其君夷」;

 

十年「夏徵舒弒其君平國」;

 

襄二十五年「崔杼弒其君光」;

 

「吳子謁伐楚,門於巢卒」,為巢人所弒;

 

二十六年「衛甯喜弒其君剽」;

 

二十九年「閽弒吳子餘祭」;

 

三十年「蔡世子般弒其君固」;

 

三十一年「莒人弒其君密州」;

 

昭八年陳招殺偃師;

 

十一年「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

 

十三年公子比殺其君虔,棄疾殺比;

 

十九年「許世子止弒其君買」;

 

二十三年吳殺鬍子髡、沈子楹;

 

二十七年「吳弒其君僚」;

 

定四年蔡殺沈子嘉;

 

十三年「薛弒其君比」;

 

哀六年齊陳乞弒其君舍之屬是也。

 

其滅國二十四者:宣八年楚滅舒蓼,十二年楚滅蕭,十五年晉滅潞氏,十六年滅甲氏及留籲,成十七年楚滅舒庸,襄六年莒人滅鄫,齊滅萊,十年遂滅逼陽,十三年取詩,二十五年楚滅舒鳩,昭四年遂滅厲,八年楚滅陳,十一年楚滅蔡,十七年晉滅賁渾戎,二十三年鬍子髡、沈子楹滅,二十四年吳滅巢,三十年吳滅徐,定四年蔡滅沈,六年鄭滅許,十四年楚滅頓,十五年楚滅胡,哀八年宋滅曹之屬,是其二十四也。

 

然則三國變異,起自今年,而注者所以不言自今以後,而言自宣、成以往者,蓋以文公之年,巳過半以後,既不得其初,故遺去,其實楚人滅庸,宋弒處臼,莒弒庶其之屬,皆由此禍耳。

 

或者弒君二十八,亡國四十者,《春秋說》文。

 

其間亦有經不書者,故不同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38: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8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四 文公卷十四


十有二年,春,王正月,盛伯來奔。

 

盛伯者何?

 

失地之君也。

 

何以不名?

 

兄弟辭也。

 

(與郜子同義。月者,前為魯所滅,今來見歸,尤當加意厚遇之。)

 

疏「盛伯者何」。

 

○解云:欲言諸侯,不見存文;

 

欲言大夫,而經書伯,故執不知問。

 

○注「何以不名」。

 

○解云:桓七年夏穀伯綏、鄧侯吾離來朝之下,傳云「皆何以名?

 

失地之君也」,是以此處見道失地之君,即責云「何以不名」。

 

然則何氏此處不言據穀、鄧名者,正以僖公二十年「郜子來朝」之下,巳注訖故也。

 

○注「與郜子同義」。

 

○解云:即僖二十年「郜子來朝」,傳云「郜子者何?

 

失地之君也。

 

何以不名?

 

兄弟辭也」,何氏云「郜,魯之同姓,故不忍言其絕賤,明當尊遇之,異於穀、鄧也。

 

書者,喜內見歸」是也。

 

然則言同義者,謂尊遇兄弟異於他姓,是以不忍言其名,不謂朝奔之文相似。

 

○注「月者」至「遇之」。

 

○解云:正以穀、鄧、郜子之屬皆書時,此特書月,故須解也。

 

言前為魯所滅者,即莊八年「夏,師及齊師圍成,成降於齊師」,傳云「成者何?

 

盛也。

 

盛則曷為謂之成?

 

諱滅同姓也」是也。

 

杞伯來朝。

 

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卒者,許嫁。)

 

疏注「卒者,許嫁」。

 

○解云:舊本皆無此注,且理亦不須,疑衍字。

 

此未適人,何以卒?

 

許嫁矣。

 

婦人許嫁,字而笄之,死則以成人之喪治之。

 

其稱子何?

 

(據伯姬卒,亦許嫁不稱子。)

 

疏「此未」至「以卒」。

 

○解云:正以叔姬無所係,故知未適人也。

 

○注「據伯」至「稱子」。

 

解云:即僖九年「秋,七月,乙酉,伯姬卒」是也。

 

貴也。

 

其貴奈何?

 

母弟也。

 

(不稱母妹而係先君言子者,遠別也。

 

禮,男子不絕婦人之手,婦人不絕男子之手。)

 

疏注「禮男」至「之手」。

 

○解云:《既夕禮》及《喪大記》皆有此文。

 

夏,楚人圍巢。

 

秋,滕子來朝。

 

秦伯使遂來聘。

 

遂者何?

 

秦大夫也。

 

秦無大夫,此何以書?

 

賢繆公也。

 

何賢乎繆公?

 

(據聘不足與大夫,荊人來聘是也。

 

○使遂,二傳作「術」。

 

繆,音木。)

 

疏「秦伯使遂來聘」。

 

○解云:《左氏》、《穀梁》皆作「術」字。

 

經亦有作「術」字者,疑「遂」字誤。

 

○注「遂者何」。

 

○解云:欲言微者,書名見經;

 

欲言大夫,不錄其氏,故執不知問。

 

○注「荊人來聘是也」。

 

○解云:莊二十三年夏,「荊人來聘」,傳云「荊何以稱人?

 

始能聘也」是也。

 

以為能變也。

 

其為能變奈何?

 

惟諓諓善竫言。

 

(諓諓,淺薄之貌。

 

竫,猶撰也。

 

○諓諓,徐在淺反,又子淺反,又音箋,《尚書》作「截」,淺薄貌也;

 

賈逵注《外傳》云「巧言也」。

 

善竫,在井反,撰也;

 

本或作「訁扁」,皮勉反,又必淺反;

 

本作「譔」,七全反,又仕勉反。)

 

疏「惟諓諓善竫言」。

 

○解云:謂其念有淺薄之善而撰其言也。

 

俾君子易怠,(俾,使也。

 

易怠,猶輕惰也。

 

○俾,必爾反,注同,使也。

 

易,以豉反,注同。

 

惰,大臥反。)

 

疏「俾君子易怠」。

 

解云:能撰善言,故謂之君子。

 

言使此君子易為輕惰,何者?

 

自恃其善,而欲慢人以自尊矣。

 

而況乎我多有之,惟一介斷斷焉,無他技。

 

(一介,猶一槩。

 

斷斷,猶專一也。

 

他技,奇巧異端也。

 

孔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巳。」

 

○一介,古拜反,一介猶一槩也,《尚書》音古貨反。

 

斷斷,丁亂反,專一也,注同。

 

技,其綺反。

 

槩,古愛反。

 

奇,其宜反,本又作「琦」,同。)

 

疏「而況」至「有之」。

 

○解云:我,謂秦伯也。

 

言況於秦伯之懷,其善言無算,故曰多有之。

 

○注「惟一」至「他技」。

 

○解云:秦伯之善,雖曰無算,若思念之,皆是一槩專一之事,更無奇巧異端之術。

 

言其醇粹其善無擇矣。

 

○注「斷斷」至「異端」。

 

○解云:即鄭注《大學》云「斷斷,誠一之貌也。

 

他技,異端之技也」,是與此合。

 

其心休休,(休休,美大貌。

 

○休休,許虯反,美大貌。)

 

能有容,(能含容賢者逆耳之言。)

 

是難也。

 

(是難行也。

 

秦繆公自傷前不能用百裏子、蹇叔子之言,感而自變悔,遂霸西戎,故因其能聘中國,善而與之,使有大夫。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人皆見之;

 

更也,人皆仰之。」

 

此之謂也。)

 

疏注「秦繆」至「言之」。

 

○解云:事在僖三十三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0#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11:38: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8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四 文公卷十四


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於河曲。

 

此偏戰也,何以不言師敗績?

 

敵也。

 

曷為以水地?

 

(以水地者,謂以水曲折,起地遠近所在也。

 

據戰於泓不言曲。

 

○折,之設反。)

 

疏「此偏戰」。

 

○解云:以其書日,故知之。

 

○注「據戰於泓不言曲」。

 

○解云:即僖二十二年冬,「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師敗績」是也。

 

河曲疏矣,河千裏而一曲也。

 

(河曲流,以據地明,故可以曲地,因以起二國之君,數興兵相伐,戰無已時,故不言及。

 

不別曲直,而地以河曲,明兩曲也。

 

○數,所角反。

 

不別,彼列反,下同。)

 

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運。

 

(帥帥師者,剌魯微弱,臣下不可使,邑久不脩,不敢徒行,興師厲眾,然後敢城之。

 

言及者,別君邑臣邑也。

 

○運,二傳作「鄆」後皆爾。)

 

疏注「書帥」至「城之」 ○解云:如此注者,正見隱七年「夏,城中丘」之屬,皆不言帥師故也。

 

言臣下不可使者,即上八年「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複。

 

丙戌,奔莒」,傳云「不至複者何?

 

不至複者,內辭也,不可使往也」之屬是也。

 

○注「言及」至「邑也」。

 

○解云:正見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彼傳云「其言及防茲來奔何?

 

不以私邑累公邑也」,何氏云「公邑,君邑也。

 

私邑,臣邑也。

 

累,次也。

 

義不可使臣邑與公邑相次序,故言及以絕之」是也。

 

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

 

(不書葬者,盈為晉文諱也。

 

晉文雖霸,會人孤以尊天子,自補有餘,故複盈為諱。

 

○盈為,於偽反,下文「盈為」、「為周公」皆同。

 

複,扶又反。)

 

疏注「不書」至「盈為諱」。

 

○解云:盈者,相接足之辭。

 

晉文於僖二十八年之時,此朔之父陳侯款夏六月卒,至冬末未葬,而晉文會諸侯於溫,經有陳子,是強會人孤,令失子行,亦是文公恥之,是以《春秋》遂卒,竟不書款葬,深為文公諱也。

 

今若款之子陳侯朔書葬,則文公之惡還見,是以此處須去朔葬,使若陳國之君例不書葬然,故言盈為晉文諱。

 

故僖二十八年夏,「陳侯款卒」之下,注云「不書葬者,為晉文諱,行霸不務教人以孝,陳有大喪而彊會其孤,故深為恥之」是也。

 

邾婁子蘧篨卒。

 

(○蘧篨,其居反;下直居反。)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公子遂所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20:19 , Processed in 0.1406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