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注疏 卷第二十七】
上介皆奉其君之,置於宮,尚左。
公侯伯子男皆就其而立。
(置於宮者,建之,豫為其君見王之位也。
諸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
諸侯,東階之東,西面北上。
諸伯,西階之西,東面北上。
諸子,門東,北面東上。
諸男,門西,北面東上。
尚左者,建,公東上,侯先伯,伯先子,子先男,而位皆上東方也。
諸侯入門,或左或右,各就其而立。
王降階,南鄉見之三揖。
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
見揖,位乃定。
古文尚作上。)
[疏]『上介』至『而立』。
註『置於』至『作上』。
釋曰:云『上介皆奉其君之,置於宮,尚左』者,此雖不言前期,鄭云『豫為其君見王之位也』,則亦前期一日可也。
公侯就,據臨朝之時也。
此鄭雖不解,鄭註《夏官》中夏辨號名,此表朝位之,與銘旌及在軍徽幟同,皆以尺易刃,小而為之也。
云『中階之前』已下皆朝事儀,《明堂位》文。
以朝事儀論會同之事,《明堂位》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不在宗廟,皆與此同,故鄭依之也。
言『上』者,皆以近王為上。
云『尚左者,建,公東上,侯先伯,伯先子,子先男,而位皆上東方』者,以其侯伯別階相,對子男雖隔門,亦相對,皆以東為上,故云侯先伯、子先男也。
云『諸侯入門,或左或右,各就其而立』者,案下註云『諸侯初入門,王官之伯帥之』,則此云諸侯入門或左或右者,是二伯初帥之,各依左右。
若《康王之誥》云:『大保帥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帥東方諸侯入應門右。』
皆北面。
此雖無應門,亦二伯帥諸侯初入宮門,或左或右,亦皆北面立定,乃始各就其而立。
王乃降南面,見之而揖。
必知王有降揖之事者,《燕禮》、《大射》公降揖群臣,使定位,故知王亦然。
又知王『土揖庶姓』之等者,此是《司儀職》王在壇揖諸侯之事,彼與此同。
鄭彼註云:『土揖,推手小下之也。
時揖,平推手也。
天揖,推手小舉之。
以推手曰揖,引手曰扌壹。』
故為此解也。
若然,《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今王降者,以在壇會同相見,與覲異故也。
以其《覲禮》廟門設擯,此則堂門設擯,是以雖繼《覲禮》之下,《覲禮》無降揖法,此與諸侯對面相見,故有降揖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