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注金匱要略】

 關閉 [複製鏈接]
24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0:11 | 只看該作者

八條


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轉甚。 此言懸飲之久留者也。


缺盆。足陽明經脈第十二穴。在項下膺乳間。氣舍下。氣戶上。左右凡兩穴。痛引缺盆。 咳嗽轉甚。注見首條懸飲。並五條肝水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0:23 | 只看該作者

九條


胸中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 此亦言支飲之久留者也。


但七條曰心下有留飲。則飲當胃脘之部。此曰胸中留飲。則比心下又高而逼肺矣。


逼肺。


故氣機艱於下引而短也。


渴。詳三條肺水下。四肢歷節痛者。人身以歷節為溪穀。痛則飲將外溢。而其氣先為鬱冒之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0:35 | 只看該作者

十條


脈沉者。有留飲。 此統言留飲之脈也。


水性趨下。且飲留於中。則其氣機重墜而不能浮。


故凡脈沉者有留飲也。


然診法各從其部。


如沉脈見寸口。飲留胸中。即上文九條之症。微上關。飲留心下。即前七條之症。微下寸口。而於或左或右單見。則飲留脅下。即前八條之症。其余臟腑。各以其部處之。


而於十二篇積脈為準則也。


脈沉。並於沉處見滑細為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0:50 | 只看該作者

十一條


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劇。必有伏飲。 此發明六條水在腎。心下悸之候也。


夫伏飲者。伏而未見之謂。此其欲發而猶未全發。特比六條之但悸者較重耳。其曰必有伏飲。此長沙之獨見若神。而人猶不及覺者也。


膈上病痰。言膈上素有痰病之謂。喘滿咳吐者。言因病痰。所以胸滿而喘。咳嗽而吐也。


二句是主。以其為上工之診竅故也。


發者。言有時而甚之謂。 發字直貫下文五症。目泣。眼淚也。


振振劇。陽虛而上奔之象。詳傷寒並別注。言寒熱等五症。一時發作。大似陽虛而外中寒邪之候。但其膈上素病痰氣。而為滿喘咳吐者之所發。則知其非一時之暴病。而為腎中必有伏飲所致也。


蓋水飲雖伏於下。而其水寒之氣。必憑虛而射於上。肺性惡濕而忌寒。


故膈上病寒濕之痰。濕氣上逆。


故滿而喘。寒氣上逆。


故咳而吐也。


有時而發者。肺病寒濕。寒則持於丙丁。濕則持於戊己。而伏飲惟張於壬癸故也。


寒熱者。寒為飲之本氣。飲氣上張故寒。寒起而格微陽於外。


故寒而且熱也。


背者。胸之府。胸滿而咳。


故其氣徹於背而痛。腰為腎之府。腎中微陽。為飲寒所迫而外鼓。


故腰疼也。


目泣雖為肝液。飲寒上擗而不能攝。


故自出也。


寒氣上浮。而諸陽奔避。


故振振自戰而劇也。


十八條之苓桂朮甘湯。並腎氣丸二方。其可緩乎。


蓋苓桂朮甘湯。所以去伏飲。而腎氣一丸。又所以補腎陽而不使飲之再伏耳。門人問曰。六條注云。此四飲之外。另是一症。即此條之伏飲是也。


夫自二條至六條。明似列言四飲之傳五臟者。何以知水在腎一條。獨為四飲之外者。一也。


又六條但曰水在腎。並無伏飲字樣。此條言伏飲。並無在腎字樣。 何以知腎水即伏飲者。二也。


且四飲傳變。各有灌注道路。自腸胃而遞及胸脅經絡。皆飲湯飲水。從口而入者也。


即如夫子之言。腎水便是伏飲。而謂在四飲之外。倘為亦從口入。則安得謂之四飲之外。敢問此飲是從何道而入伏腎中者。三也。


又痰飲傳變。其名則有懸飲、溢飲、支飲、留飲之不同。其症則有胸中、心下、脅下、四肢之各別。伏飲之傳變。長沙並不詳論。而夫子以為急而尤烈。將終伏而為病、僅如本條者。即謂之急烈乎。


抑別有所為變症者乎。


四也。


請得而各聞其義。答曰。此問自不可少。夫水在心肺肝脾。俱是從四飲以後。 傳射入臟之重症。獨水在腎家。是四飲以前之輕症。即後文十八條之微飲也。


以腎為水臟。腎陽一微。即召水而伏飲。


故曰在四飲之外也。


凡伏而不見者謂之伏。臟腑中不特心肺肝脾四臟。即上中二焦諸腑。俱不能容伏飲。非無飲也。


以有飲則必明見外症。而不得謂之伏故也。


惟腎與膀胱。一臟一腑。有河海之象。飲伏其中。頗能隱藏得住。而少耽時日。


故知水在腎。即所謂伏飲也。


四飲皆從口入。伏飲亦何曾不從口入乎。


但四飲之病。是因上中二焦。陽氣不能分運。


故其水氣。漸積漸高。愈滿愈鼓之候。伏飲之病。上中無恙。惟腎氣衰冷。而腑化寒停。膀胱之絡通於臟。則水寒之氣。由腑絡而入伏腎中者也。


痰飲之變。至溢飲、支飲。而其勢已劇。若再傳腎則死。蓋水源從海出。而其橫流。復淹沒於海。為大地失陷之象也。


若夫伏飲之變。大概不越三症。一則伏而未發。每遇羽水之運。寒水之氣。及壬癸月日。間發而如本條之症。一則飲伏黃泉之下。而其寒氣每上干太虛。俾肺氣縮而不能運布。則水積腸間。而即為痰飲之症。我故曰。是四飲以前之輕症。及水源從海出者此也。


一則伏飲上射。而脾肺之陽交困。以致不能傳送。而小便不行。飲從上突。日腫一日。皮肉青紫而死之症。即六條所注怒潮直決。其症急而尤烈者是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1:04 | 只看該作者

十二條


夫病患飲水多。必暴喘滿。


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 此暴飲也。


與前懸飲支飲之留飲不同。此暴飲之在上者。與前伏飲。並十八條之微飲又不同。


凡兩段。前二句為一段。言病患胸膈熱而飲水多。則水不及滲而停於心下。於是水迫肺氣而喘。水浮胸分而滿。雖非四飲之已成者。而其為病亦暫與支飲同也。


後四句為一段。言不必病患。


凡屬胃虛而食少。膈熱而飲多者。俱能病此。悸及短氣。詳已見。其意以為雖屬暴飲。倘不主豬苓五苓等湯以止渴除飲。則漸成四飲等候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1:18 | 只看該作者

十三條


脈雙弦者寒也。


皆大下後裡虛。脈偏弦者。飲也。


此及下文共三條。總言四飲之脈。而本條當是言懸飲也。


夫弦為陽虛氣削之診。飲以陽氣不能呵噓下滲所致。


故飲脈必弦。但兩手雙弦。陽氣當虛於中。又另為中寒之脈。蓋因大下後裡虛。而其氣中餒之故。不可誤認為飲脈。惟一手偏弦。則左見為左脅之懸飲。右見為右脅之懸飲也。


然以十二篇積脈之例準之。


則左右雙見。飲在中央。支飲之在胸膈心下者。其脈未嘗不雙弦也。


第以其症辨之耳。蓋飲症則有喘渴短氣等候。而下後裡虛者無此也。


十條言留飲之脈曰沉。此條言懸飲之脈曰弦。則飲脈其沉弦兼見者乎。


然愚嘗試之。


大概飲之初病。其脈多弦。飲之久病。其脈多沉。長沙分別言之。


豈無意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1:38 | 只看該作者

十四條


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 肺飲者。支飲之上浮胸膈。而肺已受傷者是。弦為氣削之脈。水飲屯胸膈。則其氣不得下展。而自聚於飲上。 故氣削之弦脈不見也。


喘與短氣。詳已見。言飲脈弦。而肺飲獨不可以不弦自誤。但憑其外症為合。與胃有宿食而脈見滑者同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1:51 | 只看該作者

十五條


支飲亦喘。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支飲者。就支飲之在心下而言。蓋謂同是支飲。卻有高下。高者逼肺。


故為肺飲。下者在心下。與肺較遠。


故以支飲概之。


但胃脘聚飲。氣機便艱於下引。


故亦喘。不能臥者。臥則胃脘橫。而注飲迫肺故也。


短氣一症。為肺飲之候。言飲支心下。其脈還弦。飲略高而見短氣一症。則氣亦高而聚於肺。氣聚。


故其脈平而不弦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2:04 | 只看該作者

十六條


痰病者。當以溫藥和之。


此總言用藥之治例。病痰飲者。當合四飲而言。以諸飲俱由痰飲傳變。


故以痰飲統之耳。夫飲之由來。大概起於腎及脾肺之臟陽衰冷。成於三焦之腑化虛寒。溫藥和之。


則陽回氣化而飲自去矣。


蓋指後文苓桂術甘、腎氣、及大小青龍等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2:17 | 只看該作者

十七條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2:29 | 只看該作者

苓桂朮甘湯方


茯苓(四兩)桂枝白朮(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 此言諸飲。除溢飲之外。俱以苓桂朮甘湯為主方。蓋痰飲是其總名。心下及胸支滿。為支飲之症。脅下支滿。 為懸飲之症。目眩者。飲高而水載木氣以浮也。


以淡滲去飲之茯苓為君。佐辛甘之桂枝以行陽。甘溫之白朮以培土。然後用甘浮平緩之甘草為使。所以高托諸藥。而令其徐徐下滲之意。此苓桂術甘。為諸飲之要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2:40 | 只看該作者

十八條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


苓桂朮甘湯主之。


腎氣丸亦主之。


此承上文苓桂朮甘湯。而補言腎中微有伏飲。以致上干肺氣者。亦主此湯也。


蓋腎有微飲。則其氣上射於肺。而見短氣之候。


故短氣者即知有微飲也。


微飲即伏飲。以其在腎臟。


故更當利其腑而從小便去也。


苓桂術甘為利水之劑。


故主之。


腎氣丸亦主之者。蓋苓桂術甘。溫上以御下。而化機下被。


故小便利。腎氣丸。溫下以蒸上。而化機亦下被。


故小便亦利也。


方論見虛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2:51 | 只看該作者

十九條


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


甘遂半夏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3:11 | 只看該作者

甘遂半夏湯方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渣)芍藥(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藥汁。煎取八合。頓服之。


病者。病痰飲者也。


飲脈多弦。留飲之脈則沉。今其脈忽然不弦不沉而伏於骨。幾幾有不可見之象。夫伏脈為收束下趨之診。以胸脅心下之飲症。忽焉收束下趨。豈非欲自利乎。


反快。對利而言。利症多因利而不快。 如膨悶、疲困及疼痛、沉墜等候。此則脾肺之陽。乘日辰之官旺而偶振。


故水飲不安於上而下利。利則水去氣展。


故反以利為快也。


然雖利而方以不堅滿為快。其心下續又堅滿而仍不快者。以胃脘及腸間之內水一空。而脅下之懸飲。先從中滿而由絡脈以外滲者。今復因內空而還滲心下。(心下當胃脘之部。)故曰留飲欲去。因其去機而掃蕩之。


其為功不較易乎。


主甘遂半夏湯者。甘遂去水最速。主病之謂君。


故以之名湯。又恐性急之品。下趨甚力。而留遺胸膈之飲。


故以甘草、蜂蜜、之甘浮者。托之在上而留戀之。


然後以辛燥之半夏。從上降抑。以酸斂之芍藥。從下直墜。而水飲安有不去者哉。


不主苓桂術甘。而主此犀利者。恐和平之藥。少延時日。而脾肺之陽仍伏。則飲將欲去而終留。其機豈不以因循坐失耶。甘遂性急。甘草性緩。相反者、言其緩急之性也。


俗解謂二藥自相攻擊。謬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3:26 | 只看該作者

二十條


脈浮而細滑。傷飲。 此言十二條暴飲之脈也。


蓋飲水多而其水停心下者。皆謂之傷飲。水停故脈滑。陽微不能運水。


故脈細。暴停之水。陽氣未負。


故脈浮也。


則脈浮而細滑者。非傷飲而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3:41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一條


脈弦數。有寒飲。冬夏難治。 先因陽虛而停飲。


故其脈弦。後則積飲化虛熱而復傷其陰。


故其脈弦而且數也。


冬夏難治者。蓋治飲之例。 惟宣發滲泄二義。冬則虛陽內伏。既非大小青龍宣發之所宜。且又有礙於弦脈之陽氣虛也。


夏則虛陽外應。既非苓桂術甘溫燥之所宜。且亦有礙於數脈之陰液短也。


謂之難治宜矣。


此合溢飲、支飲而言脈症與天時不順。其生死相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3:55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二條


脈沉而弦者。懸飲內痛。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4:09 | 只看該作者

十棗湯方


大戟芫花(熬)甘遂(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棗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平旦溫服之。


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錢。得快利後。糜粥自養。 此言懸飲之脈症治例也。


脈弦為飲。又為痛。脈沉為留飲。


故知為懸飲而脅下並缺盆內痛也。


重言病懸飲者。又推開內痛而廣言之耳。蓋謂凡屬脅下有懸飲。無論內痛與否。俱以十棗湯為主治也。


方論見傷寒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4:22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三條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亦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4:35 | 只看該作者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石膏(如雞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溫粉粉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34 , Processed in 0.10937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