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禮記正義】

 關閉 [複製鏈接]
142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0:0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

 

是以致其敬,發其情,竭力從事,以報其親,不敢弗盡也。

 

從事,謂修薦可以祭者也。

 

[疏]「君子」至「盡也」。

 

○正義曰:此一節申明反古復始、竭力報親之事。

 

○「是以致其敬,發其情」者,以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故致其恭敬,發其情性,竭力從事,以報其親。

 

謂竭盡氣力,隨從其事,以上報其親,不敢不極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1:0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是故昔者天子為藉千畝,冕而朱紘,躬秉耒;

 

諸侯為藉百畝,冕而青紘,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為醴酪齊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藉,藉田也。

 

先古,先祖。

 

○藉,在亦反。

 

藉田,《說文》作耤。

 

紘音宏。

 

耒,方內反。

 

酪音洛。

 

齊音咨,本亦作齊。

 

[疏]「是故」至「至也」。

 

○正義曰:以君子報親,不敢不盡心以事之,故古天子、諸侯有藉田以親耕。

 

○「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者,上雖總論天子、諸侯,此言天地者,特據天子,自外則通。

 

先古,謂先祖也。

 

「以為醴酪齊盛於是乎取之」者,為祭祀諸神須醴酪粢盛之屬,於是乎藉田而取之,敬之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2:0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養獸之官,及歲時,齊戒沐浴而躬朝之。

 

犧、牷祭牲必於是取之,敬之至也。

 

君召牛,納而視之,擇其毛而卜之,吉,然後養之。

 

君皮弁素積,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

 

歲時齊戒沐浴而躬朝之,謂將祭祀,卜牲。

 

君朔月、月半巡視之,君召牛,納而視之,更本擇牲意。

 

○朝,直遙反,注「躬朝」同。

 

牷音全。

 

[疏]「古者」至「至也」。

 

○正義曰:此一經明孝子報親,竭力養牲之事。

 

「及歲時,齊戒沐浴而躬朝之」者,云「歲時」,謂每歲依時,謂朔月、月半也。

 

躬,親也。

 

既卜牲,吉,在牢養之而身朝之,言朝者,敬辭也。

 

○「犧、牷祭牲,必於是取之」者,犧,純色,謂天子牲也;

 

牷,完也,謂諸侯牲也。

 

犧、牷,所祭之牲,必於是養獸之官受擇取之。

 

養獸者,若《周禮》牧人也。

 

○「君召牛,納而視之」者,此更本擇牲之時,君於牧處,更命取牛,採納之於內而視之。

 

○「君皮弁素積,朔月、月半君巡牲」者,即前言歲時朝之也。

 

巡,行也。

 

皮弁,諸侯視朔之服。

 

朔月、月半,君服此衣而巡牲。

 

○「所以致力,孝之至也」者,是孝道之至極。

 

耕藉云「敬之至」,養牲云「孝之至」,互文也。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築宮仞有三尺,棘牆而外閉之。

 

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於蠶室,奉種浴於川,桑於公桑,風戾以食之。

 

大昕,季春朔日之朝也。

 

諸侯夫人三宮,半王后也。

 

風戾之者,及早涼脆采之,風戾之使露氣燥,乃以食蠶,蠶性惡濕。

 

○近,附近之近。

 

仞音刃,七尺曰仞。

 

昕,許斤反,日欲出。

 

蠶,才南反。

 

奉,芳勇反,下及注同。

 

種,章勇反。

 

戾,力計反,燥也。

 

食音嗣。

 

蚤音皂,本亦作早。

 

脆,七歲反。

 

燥,悉皂反。

 

惡,烏路反。

 

歲既單矣,世婦卒蠶,奉繭以示於君,遂獻繭於夫人。

 

夫人曰:『此所以為君服與!』

 

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

 

歲單,謂三月月盡之後也。

 

言歲者,蠶,歲之大功,事畢於此也。

 

副、褘,王后之服。

 

而云夫人,記者容二王之後與?

 

禮之,禮奉繭之世婦。

 

○單音丹。

 

繭,古典反。

 

與音餘,注同。

 

褘音暉。

 

古之獻繭者,其率用此與?

 

問者之辭。

 

○率音類,又音律,又所律反。

 

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佈於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

 

遂朱綠之,玄黃之,以為黼黻文章。

 

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三盆手者,三淹也。

 

凡繅,每淹大總,而手振之,以出緒也。

 

○縿,悉刀反,下同;

 

《說文》作繅,云抽繭出絲也,以此為旒縿字,音所鹹反。

 

盆,蒲奔反,淹也。

 

掩,本亦作淹,徐於驗反,又於斂反。

 

[疏]「古者」至「至也」。

 

○正義曰:此一節廣明孝子報親,養蠶為祭服,祀先王先公之事。

 

○「公桑蠶室」者,謂官家之桑,於處而築養蠶之室。

 

○「近川而為之」者,取其浴蠶種便也。

 

○「築宮仞有三尺,棘牆而外閉之」者,築宮,謂築養蠶宮。

 

牆七尺曰仞,言牆之七尺又有三尺,高一丈也。

 

傳曰「雉有三尺」,雉字者,誤也。

 

棘牆者,謂牆上置棘。

 

外閉,謂扇在戶外閉也。

 

○「大昕之朝」,為季春朔日之朝。

 

○「卜三宮之夫人」者,諸侯之夫人半王后,故三宮。

 

○「世婦之吉」者,亦諸侯世婦,卜取之吉者。

 

前雖則總舉天子、諸侯,此特舉諸侯,互言之。

 

○「奉種浴於川」者,言蠶將生之時而又浴之,初於仲春已浴之,至此更浴之。

 

○「風戾以食之」者,戾,乾也。

 

凌早採桑必帶露而濕,蠶性惡濕,故乾而食之。

 

○「歲既單矣」者,單,盡也。

 

三月之末、四月之初。

 

○「遂獻繭於夫人」者,蠶是婦人之事,故獻繭於夫人。

 

○「夫人曰:此所以為君服與」者,所舉奉處重。

 

○「遂副、褘而受之」者,既擬於君之祭服,故夫人首著副,身著褘衣,受此所獻之繭。

 

○「因少牢以禮之」,接獻繭之世婦。

 

○「古之獻繭者,其率用此與」者,率,法也。

 

夫人曰:「獻繭之法,自古如此邪!」

 

重事之義,故問之也。

 

○「及良日,夫人繅」者,良日謂吉日,宜繅之日,明繅更擇吉利之日,日至而後,乃夫人自繅。

 

○「三盆手」者,猶三淹也。

 

手者,每淹以手振出其緒,故云「三盆手」。

 

○「遂佈於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者,以夫人親繅,三盆,以手振出其緒訖,遂布與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

 

既據諸侯言之,則夫人唯一人。

 

世婦之吉者,此雜互天子而言之,以天子有三夫人,就其中取吉者,若諸侯唯世婦之吉者養蠶。

 

繅非一人而已,唯云「世婦之吉」者,擇其吉者以為主領,非唯一人而已。

 

○「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者,前云解耕藉,男子之事,故云「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兼云先祖;

 

養蠶,是婦人之事,婦人不與外祭,故云「以祀先王先公」。

 

其實養蠶為衣,亦事天地、山川、社稷。

 

○注「副褘」至「後與」。

 

○正義曰:案《內司服》注云「唯二王后褘衣」,與此注同。

 

案《明堂位》魯公夫人亦用褘衣,此不言者,魯為特賜,非常法。

 

此據常者,故不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3:0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斯須,猶須臾也。

 

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

 

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

 

子,讀如不子之子。

 

諒,信也。

 

油然,物始生好美貌。

 

○易,以豉反,下同。

 

子,如字,徐將吏反,及下注同。

 

諒音亮,下同。

 

油音由。

 

樂樂,並音洛,下「不樂」同。

 

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

 

躬,身也。

 

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故樂也者,動於內者也。

 

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樂極和,禮極順。

 

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不與爭也,望其容貌而眾不生慢易焉。

 

極,至也。

 

○爭,爭鬥之爭。

 

故德煇動乎內,而民莫不承聽;

 

理發乎外,而眾莫不承順。

 

理,謂言行也。

 

○煇音輝。

 

行,下孟反,下「理行」、「而行」皆同。

 

故曰:『致禮樂之道,而天下塞焉,舉而錯之無難矣。』

 

塞,充滿也。

 

○而措,本又作錯,七故反。

 

樂也者,動於內者也;

 

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

 

禮減而進,以進為文。

 

樂盈而反,以反為文。

 

減,猶倦也。

 

盈,猶溢也。

 

樂以統情,禮以理行。

 

人之情有溢而行有倦,倦而進之,以能進者為文。

 

溢而使反,以能反者為文。

 

文,謂才美。

 

○減,胡斬反,又古斬反,下同。

 

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

 

故禮有報而樂有反。

 

報,皆當為褒,聲之誤。

 

○銷音消。

 

報,依注音褒,保毛反,下音同。

 

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

 

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也。」

 

[疏]「君子」至「一也」。

 

○正義曰:此一節已具於《樂記》,但記者別人,故於此又記之,其義已具在《樂記》故於此不繁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4:3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公明儀問於曾子曰:「夫子可以為孝乎?」

 

曾子曰:「是何言與!

 

是何言與!

 

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

 

參直養者也。

 

安能為孝乎?」

 

公明儀,曾子弟子。

 

○養,羊尚反,後皆同。

 

與音餘。

 

先,悉薦反。

 

參,徐所材反。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

 

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

 

居處不莊,非孝也。

 

事君不忠,非孝也。

 

蒞官不敬,非孝也。

 

朋友不信,非孝也。

 

戰陳無勇,非孝也。

 

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

 

遂,猶成也。

 

○蒞音利,又音類,本又作蒞。

 

陳,直覲反。

 

災音災。

 

「於親」,本又作「災及於身」。

 

亨、孰、膻、薌,嘗而薦之,非孝也,養也。

 

君子之所謂孝也者,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

 

所謂孝也已。

 

然,猶如也。

 

○亨,普彭反。

 

薦,將見反。

 

眾之本教曰孝,其行曰養,養可能也,敬為難。

 

敬可能也,安為難。

 

安可能也,卒為難。

 

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

 

仁者仁此者也,禮者履此者也,義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強者強此者也。

 

樂自順此生,刑自反此作。」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

 

推而放諸東海而准,推而放諸西海而准,推而放諸南海而准,推而放諸北海而准。

 

無朝夕,言常行無輟時也。

 

放,猶至也。

 

准,猶平也。

 

○遺,如字,又於季反。

 

樂音岳,皇五孝反。

 

溥,本亦作敷,同芳於反。

 

放,甫往反,下同,至也。

 

准,諸尹反,平也。

 

輟,張劣反。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此之謂也。」

 

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

 

夫子曰:『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夫子,孔子也,曾子述其言以云。

 

○斷,丁管反。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

 

勞,猶功也。

 

○匱,其媿反,下同。

 

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

 

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

 

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

 

思慈愛忘勞,思父母之慈愛已而自忘已之勞苦。

 

○施,始豉反。

 

父母愛之,嘉而弗忘。

 

父母惡之,懼而無怨。

 

無怨,無怨於父母之心。

 

○惡,烏路反。

 

父母有過,諫而不逆。

 

順而諫之。

 

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謂禮終。」

 

喻貧困猶不取惡人物以事亡親。

 

[疏]「曾子」至「禮終」。

 

○正義曰:此一節以下至「可謂孝矣」,廣明為孝子之事,今各依文解之。

 

○「孝有三」者,大孝尊親,一也,即是下文云「大孝不匱,聖人為天子者」也。

 

尊親,嚴父配天也。

 

○「其次弗辱」,二也,謂賢人為諸侯及卿大夫士也,各保社稷宗廟祭祀,不使傾危以辱親也。

 

即與下文「中孝用勞」亦為一也。

 

○「其下能養」,三也,謂庶人也,與下文云「小孝用力」為一。

 

能養,謂用天分地,以養父母也。

 

○「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者,先意,謂父母將欲發意,孝子則預前逆知父母之意而為之,是先意也。

 

「承志」,謂父母已有志,已當承奉而行之。

 

「諭父母於道」者,或在父母意前,或在父母意後,皆曉諭父母,將歸於正道也。

 

○「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者,遂,猶成也。

 

若行在上五者事不成,其如是,災害必及親,所以為非孝。

 

然則君子於上五者,豈敢不敬而承之者乎?

 

○「亨、熟、膻、薌,嘗而薦之,非孝也,養也」者,言亨、熟、膻、薌之美,先自口嘗而後薦之父母。

 

此非孝也,唯是供養。

 

○「君子之所謂孝也者,國人稱原然,曰:幸哉,有子如此!

 

所謂孝也己」者,言嘗薦美食,但是養也,非論孝子。

 

言若人將為孝,曰此子百行皆美,一國之人稱揚羨願。

 

然曰如此,是羨原之。

 

云:此子父母有幸遇哉,而有孝子如此!

 

所謂孝也已,謂然而令人羨原如此,乃所謂孝也。

 

○「眾之本教曰孝」者,言孝為眾行之根本,以此根本而教於下,名之曰孝。

 

則《孝經》云「孝者德之本」,又云「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是眾行之根本以教於民,故謂之孝也。

 

○「其行曰養」者,言不能備孝之德,其唯行奉上之禮,但謂之養者也。

 

○「養可能也,敬為難」者,言供養父母可能為也,但尊敬父母是為難也。

 

○「敬可能也,安為難」者,其敬雖難,猶可為也,但使父母安樂為難也。

 

○「安可能也,卒為難」者,卒,終也,父母在日,使之安樂,猶可能也;

 

但父母沒後,終身行孝,是為難也。

 

○「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者,解卒為難之事。

 

其卒者,謂父母既沒之後,謹慎奉行其身,恆在善道,不遺與父母惡名。

 

孝子如此,可謂能卒矣。

 

○「仁者仁此者也」,此,謂孝也。

 

言欲行仁者,先仁恩於此孝也。

 

言欲行仁於外,必須行仁恩於父母也。

 

故云「仁者仁此者也」。

 

○「禮者履此者也」,履,踐履也。

 

言欲行禮於外者,必須履踐此孝者也。

 

○「義者宜此者也」,言欲行義於外者,必須得宜於此孝也。

 

行孝得宜,乃可施義於外。

 

○「信者信此者也」,言欲行誠信於外,須誠信於孝道。

 

言行孝道誠信,始可誠信於外。

 

○「強者強此者也」,言欲強盛於外者,必須強盛於孝道。

 

言行孝道強盛,則能強盛於外。

 

○「樂自順此生」者,自,由也。

 

言身之和樂,由順從孝道而生。

 

若能順從孝道,則身和樂。

 

「刑自反此作」者,言身受刑戮,由反此孝道而興作。

 

若違反孝道,則刑戮及身。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者,自此以前,皆曾子之言,但此以下事異,故更言「曾子曰」。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者,置,謂措置也,言孝道措置於天地之間,塞滿天地。

 

言上至天,下至地,謂感天地神明也。

 

○「溥之而行乎四海」者,溥,布也。

 

布此孝道而橫被於四海,言孝道廣遠也。

 

「溥」字,而定本作「傅」。

 

傅,溥古字,溥著之名,義俱通,其義如此一也。

 

○「施諸世後世而無朝夕」者,諸,於也,謂施此孝道於後世,而無一朝一夕而不行也。

 

終長行之,言長久。

 

○「推而放諸東海而准」至「北海而准」者,推,謂推排也;

 

放,至也。

 

諸於也。

 

言推排孝道至於四海,能以為法,准平而法象之,無所不從也。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者,《詩•大雅•文王有聲》之詩,美武王也。

 

言武王之德能如此,今孝道亦然,四海之內,悉以准法而行之,與武王同,故引以證之。

 

○「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者至「此之謂禮終」,亦是曾子之言,以語更端,故更云「曾子」。

 

○「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者,以庶人思父母慈愛,忘躬耕之勞,可謂用力矣。

 

○「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者,諸侯、卿、大夫、士尊重於仁,安行於義,心無勞倦,是可謂用勞矣。

 

○「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者,匱,乏也,廣博於施,則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是也。

 

備物,謂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助祭,如此即是大孝不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5:4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

 

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

 

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

 

吾聞諸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

 

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

 

曾子聞諸夫子述,曾子所聞於孔子之言。

 

○數,色主反,下同。

 

瘳,丑留反,差也。

 

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

 

頃當為跬,聲之誤也。

 

予,我也。

 

○頃,讀為跬,缺婢反,又丘弭反。

 

一舉足為跬,再舉足為步。

 

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

 

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逕,步邪趨疾也。

 

忿言不反於身,人不能無忿怒,忿怒之言,當由其直,直則人罰墬不敢以忿言來也。

 

○徑,古定反。

 

邪,似嗟反。

 

趨,七俱反。

 

[疏]「樂正」至「孝矣」。

 

○正義曰:此一節論樂正子春傷其足而憂,因明父母遺體不可損傷之事。

 

○「無人為大」者,言天地生養萬物之中,無如人最為大。

 

故《孝經》云「天地之性,人為貴」是也。

 

○「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者,非直體全,又須善名得全。

 

若能不虧損,形體得全,不損辱其身,是善名得全也。

 

○「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者,頃,跬也,謂一舉足。

 

君子於一舉足之間,不敢忘父母也。

 

言忘之恐有傷損。

 

○「是故道而不徑」者,謂於正道而行,不游邪徑。

 

正道平易,於身無損傷。

 

邪徑險阻,或於身有患。

 

○「舟而不游」者,言渡水必依舟船,不浮游水上。

 

乘舟則安,浮水則危。

 

○「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者,以其不忘父母之遺體,故不敢以先父母遺餘之體而行歷危患處。

 

○「惡言不出於口」者,悖逆惡戾之言不出於口,為人所賤也。

 

○「忿言不反於身」者,謂己之言必能正直,人則服之,故他人瞋忿之言不反於身。

 

定本反於身,作「及」字。

 

○「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者,總結舉足、出言二事,身及親並不羞辱,可謂孝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6:4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後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

 

貴,謂燕賜有加於諸臣也。

 

尚,謂有事尊之於其黨也。

 

臣能世祿曰富。

 

舜時多仁聖有德,後德則在小官。

 

[疏]「昔者」至「尚齒」。

 

○正義曰:此前經明孝,以下至「不敢犯」,又兼明孝弟,故下云「孝弟發諸朝廷」,事兼孝弟也。

 

各隨文解之。

 

今此一經,論四代悌順尚齒之義。

 

○「有虞氏貴德而尚齒」者,虞氏帝德弘大,故貴德。

 

德之中,年高者在前,是德中尚齒。

 

○「夏後氏貴爵而尚齒」者,夏後之世漸澆薄,不能貴德而尚功,功高則爵高。

 

既貴其官爵,德雖下而爵高者則貴之,由道劣故也。

 

故貴爵之中,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齒。

 

○「殷人貴富而尚齒」者,殷人又劣於夏,但身有功,則與之重爵。

 

殷家累世有功,世爵而富,乃貴之,故云貴富。

 

亦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齒。

 

○「周人貴親而尚齒」者,周人又劣於殷,敬愛彌狹。

 

殷人疏而富者,猶貴之,周人於已有親乃貴之。

 

就此之中,亦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齒。

 

○注「貴謂」至「小官」。

 

○正義曰:鄭恐經云貴者,皆班序在上,故名之「貴,謂燕賜有加於諸臣」。

 

凡四代朝位班序,皆以官爵為次,悉皆重爵,而夏後氏貴者,但於爵高者加恩賜。

 

云「尚,謂有事尊之於其黨也」者,謂德、爵、富、親各於其黨類之中而被尊也。

 

云「舜時多仁聖有德,後德則在小官」者,鄭解虞氏貴德之意,以舜時仁聖者多,人皆有德,其德小先來者已居大官,其德大後來者則在小官,是小官而德尊者,故有虞氏貴之,所以燕賜加於大官,俗本「後德」多作「小得」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7:4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

 

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乎事親也。

 

言其先老也。

 

[疏]「虞夏」至「事親也」。

 

○正義曰:此一經覆述虞、夏以來尚年之事。

 

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

 

「未有遺年」者,言虞、夏、殷、周雖是明盛之王也,未有遺棄其年者,悉皆尚齒,更無他善以加之。

 

○「年之貴乎天下久矣」者,從虞、夏以來,貴年是久矣。

 

○「次乎事親也」者,言貴年之次弟,近於事親之孝,除孝則次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8:46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

 

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達乎朝廷矣。

 

同爵尚齒,老者在上也。

 

君問則席,為之布席於堂上,而與之言。

 

凡朝位立於庭,魯哀公問於孔子,命席。

 

不俟朝,君揖之即退,不待朝事畢也。

 

就之,就其家也。

 

老而致仕,君或不許,異其禮而已。

 

○於朝,直遙反,後皆同。

 

弟音悌,下及下注同。

 

為,於偽反。

 

[疏]「是故」至「廷矣」。

 

○正義曰:此一經明朝廷之中行於弟也。

 

○「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者,此因前文尚年,以是之故,朝廷之中同爵則尚齒,官爵同者則貴尚於齒,四代皆然。

 

○「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者,以其尚齒,故七十者許之據杖於朝。

 

若君有問,則布席令坐也。

 

○「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者,年已八十,不但杖於朝而已,見君揖則退,不待朝事畢也。

 

若君有事問之,則就其室,是遜弟敬老之道通達於朝廷矣。

 

○注「凡朝」至「而已」。

 

○正義曰:知「朝位立於庭」者,案《燕禮》大射,君與卿大夫皆立,卿大夫立於庭,君立於阼階上。

 

是也。

 

云「魯哀公問於孔子,命席」者,《儒行》文。

 

云「不俟朝,君揖之即退」者,案《燕禮》:大射,卿、大夫立於庭,北面。

 

君降自阼階,南鄉,爾卿。

 

卿西面,爾大夫。

 

大夫皆少進,皆北面。

 

爾,謂揖也。

 

於時老臣,君揖則退,不待朝事畢也。

 

則於路寢門外,曰視朝,亦揖竟即退,不待朝事畢也。

 

云「老而致仕,君或不許,異其禮而已」者,案《曲禮》云「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是或不許也。

 

此經中所云,是君不許者,故「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又「八十不俟朝」,是異其禮。

 

若其致事,君許,則《王制》云「七十不俟朝,八十杖於朝」,是君許者與此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2:59:5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行,肩而不並,不錯則隨,見老者則車、徒辟。

 

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達乎道路矣。

 

鍇,雁行也。

 

父黨隨行,兄黨雁行。

 

車、徒辟,乘車、步行,皆辟老人也。

 

斑白者,發雜色也。

 

任,所擔持也。

 

不以任,少者代之。

 

○並,步頃反,徐扶頂反。

 

辟音避,注同。

 

行,戶剛反,下同。

 

擔,都甘反。

 

少,詩照反,下同。

 

居鄉以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而弟達乎州巷矣。

 

老窮不遺,以鄉人尊而長之。

 

雖貧且無子孫,無棄忘也。

 

一鄉者五州。

 

巷,猶閭也。

 

○遺如字,一本作匱,其媿反。

 

長,丁丈反,下文皆同。

 

[疏]「行肩」至「巷矣」。

 

○正義曰:此一節明弟通達於道路。

 

○「行,肩而不並」者,謂老少並行,言肩臂不得並行,少者差退在後,則朋友肩隨是也。

 

○「不錯則隨」者,若兄黨為雁行之差錯,是父黨則隨從而為行。

 

○「見老者則車、徒辟」者,謂少者或乘車,或徒步,若逢見老者則辟之。

 

○「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者,任,謂擔持,言班白不以所任之物行於道路。

 

少者必代之,是弟通達於道路。

 

○注「錯雁」至「雁行」。

 

○正義曰:錯,參差,假雁行為行。

 

「父黨隨行」,《王制》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0:5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而弟達乎獀狩矣。

 

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也,以為軍田出役之法。

 

五十始衰,不從力役之事也。

 

頒之言分也。

 

隆,猶多也。

 

及田者分禽,多其老者,謂竭作未五十者。

 

春獵為獀,冬獵為狩。

 

○甸,田見反。

 

頒音班。

 

獀,本亦作廋,音蒐,所求反。

 

狩音獸。

 

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乎軍旅矣。

 

什伍,士卒部曲也。

 

《少儀》曰:「軍尚左,卒尚右。」

 

○卒,子忽反,下同。

 

[疏]「古之」至「旅矣」。

 

○正義曰:此一節明弟道達於獀狩。

 

○「古之道」者,謂作記之人在於週末,於時力役煩重,卻道周初之事,故云「古之道」也。

 

○「五十不為甸徒」者,謂方八里之甸。

 

徒謂步卒。

 

軍法:八里出長轂一乘,步卒七十二人。

 

謂之甸者,以供軍賦及田役之事。

 

五十者氣力始衰,不為此甸役徒卒。

 

○「頒禽隆諸長」者,謂四十九以下,田畢頒禽之時,多長者。

 

○注「四井」至「為狩」。

 

○正義曰:「四井為邑」至「六十四井也」,《司馬法》文。

 

云「以為軍田出役之法」者,謂一甸之中,出長轂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供君田役事,故云「以為軍田出役之法」。

 

云「五十始衰,不從力政之事也」者,《王制》文。

 

云「謂竭作未五十」者,案《小司徒》云「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

 

唯田與追胥竭」。

 

作若田與追胥竭作之時,此未五十者猶任田役,故頒禽之時,多此長者。

 

云「春獵為獀,冬獵為狩」,《爾雅•釋天》文。

 

經云「獀、狩」,夏苗、秋獮可知也。

 

○注「什伍」至「部也」。

 

○正義曰:五人為伍,二伍為什。

 

士謂甲,士卒謂步卒。

 

在軍旅之中時,主帥部領團曲而聚,故云部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1:5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孝弟發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脩乎軍旅,眾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

 

死之,死此孝弟之禮。

 

○放,方往反。

 

[疏]「孝弟」至「犯也」。

 

○正義曰:此一節總論結上文。

 

○「孝弟發諸朝廷」者,即上文「而弟達乎朝廷」是也。

 

在上諸文但云「弟」,此兼云「孝」者,以孝故能弟,弟則孝之次也。

 

此經總結前諸文,故云「孝弟」也。

 

○「眾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者,言孝弟之道通於朝廷,行於道路、州巷、獀狩、軍旅,無處不行孝弟以教眾庶也。

 

故眾以道理之義死於孝弟也。

 

言行孝弟,雖死不捨,不敢犯此孝弟而不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2:55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

 

祀先賢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

 

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也。

 

朝覲,所以教諸侯之臣也。

 

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祀乎明堂,宗祀文王。

 

西學,周小學也。

 

先賢,有道德,王所使教國子者。

 

○食音嗣,下同。

 

更,古衡反,下同。

 

大學音泰,下「大學」、注「大下」皆同。

 

[疏]「祀乎」至「教也」。

 

○正義曰:此一節廣明孝弟之道,養三老五更及齒學之事。

 

○「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者,於周言之,祀文王也。

 

故《樂記》云「祀文王於明堂」是也。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者,案《孝經》云「雖天子必有父」也,注「謂養老也」。

 

父,謂君老也。

 

此食三老而屬弟者,以上文祀文王於明堂為孝,故以食三老五更為弟,文有所對也。

 

○「祀先賢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者,以先賢有德,故祀之,令諸侯尊敬有德,故云「教諸侯之德」。

 

此西學,鄭注云「周小學」,則周之小學在西郊,則《王制》云「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是也。

 

○注「祀乎」至「子者」。

 

○正義曰:云「祀乎明堂,宗祀文王」者,鄭以《樂記》武王伐紂,稱祀乎明堂,而民知孝。

 

彼謂文王廟制如明堂,武王伐紂後而祀之。

 

恐此「祀乎明堂」亦與彼同,故云謂「宗祀文王」也,實於明堂之中。

 

知者,以此經廣明周法,故五者天下之大教,明不獨論武王,是指周公制禮之後、宗祀文王也。

 

云「西學,周之小學也」者,謂虞庠也。

 

以祀先賢,明於虞庠小學,故《大司樂》云「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

 

《文王世子》又云:「《書》在上庠。」

 

以此知祭先賢所通之經,各於所習之學。

 

若瞽宗則在國,虞庠為小學者,則在西郊。

 

今祀先賢,則於西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3:5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

 

是故鄉里有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此由大學來者也。

 

割牲,制俎實也。

 

冕而總干,親在舞位,以樂侑食也。

 

教諸侯之弟,次事親。

 

○酳音胤,又事覲反。

 

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大子齒。

 

四學,謂週四郊之虞庠也。

 

《文王世子》曰:「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而已。

 

其齒於學之謂也。」

 

[疏]「食三」至「子齒」。

 

○正義曰:此一節明養三老五更之禮而竭其力,下象其德。

 

○「天子袒而割牲」者,謂牲入之時,天子親割也。

 

○「執醬而饋」者,謂食之時,親執醬而饋也。

 

○「執爵而酳」者,謂食罷,親執爵而酳之也。

 

○「冕而總干」者,干,盾也。

 

親在舞位,持盾而舞也。

 

○「是故鄉里有齒」者,以天子敬老,鄉里化之,故有齒也。

 

○「老窮不遺」者,老而被養,故在下年老及困窮者,皆化上而養之,故不見遺棄。

 

作記者以老弱被尊養,人皆化上,故「強不犯弱,眾不暴寡」。

 

○「此由大學來者也」,所致此養三老五更於大學,故此化而來。

 

○「天子設四學」者,謂設四代之學。

 

周學也,殷學也,夏學也,虞學也。

 

○「當入學而大子齒」,天子設四學,以有虞庠為小學,設置於四郊,是天子設四學,據周言之。

 

「當入學而大子齒」者,當入學之時,而大子齒於國人,故云「而大子齒」。

 

○注「四學」至「庠也」。

 

○正義曰:皇氏云:「四郊虞庠,以為四郊皆有虞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4:5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天子巡守,諸侯待於竟。

 

天子先見百年者。

 

問其國君以百年者所在,而往見之。

 

○守,手又反,本亦作狩。

 

竟,居領反。

 

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

 

西行,東行者弗敢過。

 

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弗敢過者,謂道經之則見之。

 

[疏]「天子」至「可也」。

 

○正義曰:此一節亦明尚齒貴老之義。

 

○「天子巡守」者,謂巡行守土諸侯。

 

○「諸侯待於竟,天子先見百年」者,謂天子問此諸侯之國內有百年之人,天子則先往就見百年者。

 

○「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者,既未滿百歲,不可一一就見。

 

若天子、諸侯因其行次,或東行、西行至八十九十者,或閭裡之旁,不敢過越而去,必往就見之。

 

○「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者,謂八十九十之人,雖不當道路左右,欲共言論政教,君即往就之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5:5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壹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族,三命不齒。

 

族有七十者弗敢先。

 

此謂鄉射飲酒時也。

 

齒者,謂以年次立若坐也。

 

三命,列國之卿也,不復齒,席之於賓東。

 

不敢先族之七十者,謂既一人舉觶乃入也,雖非族亦然,承「齒乎族」,故言族爾。

 

○復,扶又反,下文注「將復入」同。

 

觶,之豉反。

 

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

 

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揖讓,而後及爵者。

 

謂致仕在家者,其入朝,君先與之為禮,而後揖卿、大夫、士。

 

[疏]「一命」至「爵者」。

 

○正義曰:此一節明鄉里之中敬齒之法。

 

○「一命齒於鄉里」者,此謂鄉射飲酒之時,身有一命官者,或立或坐,齒與鄉人同。

 

○「再命齒於族」者,謂身有再命之官,其命既高,鄉人疏者,雖復年高,不與之齒。

 

但族親之內,計長幼為班序。

 

○「三命不齒」者,謂身在三命官,其命轉尊,不復齒於親族,謂特坐賓東。

 

○「族有七十者,弗敢先」者,若此飲酒之時,族親之內有年七十者,令其先入,此三命者乃始後入,故云「不敢先」也。

 

○注「此謂」至「族爾」。

 

○正義曰:此經云齒於鄉里,齒於族,未知何時如此,故明之云「謂鄉射飲酒時」,鄉射,謂鄉人詢眾庶而為射,於時先行飲酒之禮,是鄉射有飲酒者也。

 

又云飲酒者,謂鄉人飲酒及黨正飲酒。

 

此注鄉射飲酒,兼此三義也。

 

今案《儀禮•鄉飲酒》及《鄉射》無「一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族」之文。

 

此一命、再命之文,在《黨正》。

 

故鄭注《鄉飲酒》云「此篇無正齒位之事」是也。

 

雖無正齒位之事,其實《鄉射》、《鄉飲酒》亦有正齒位之禮,但文不備也。

 

故此云鄉射飲酒,以總正齒位之事也。

 

云「齒」者,謂以年次立若坐也者。

 

士立於堂,下大夫坐於堂上。

 

知者,《鄉射》云「大夫受獻訖,及眾賓皆升就席」。

 

於時雖立,至徹俎即坐。

 

《鄉射記》又云「既旅,士不入」,不見士坐之文,明立於堂下。

 

云「三命,列國之卿也」者,據諸侯言之,謂當飲酒之時,若天子國黨正飲酒,三命不齒,謂上士也。

 

以天子上士三命故也。

 

此經雖據諸侯,亦謂黨正飲酒,故云「三命不齒」。

 

鄭註:「三命,列國之卿。」

 

若其鄉飲酒,諸侯之國,但爵位為卿大夫,雖再命一命,皆得不齒,以鄉飲酒賓賢能,其賓必少,其得爵為卿大夫者,必年長於賓,故在賓東,西面,而不齒。

 

若《黨正》飲酒「以正齒位」,其賓必長,故天子、諸侯之國,三命乃不齒。

 

知鄉飲酒爵為卿大夫乃不齒者,案《鄉飲酒》云:「席於賓東,公三重,大夫再重。」

 

注云:「席此二者於賓東,尊之,不與鄉人齒也。」

 

天子之國,三命者乃不齒。

 

於諸侯之國,爵為大夫則不齒。

 

是大夫坐於上,士立於下者,謂諸侯之國。

 

若天子黨正飲酒,一命下士立於下;

 

再命中士齒於父族,坐於堂上;

 

三命上士席於賓東。

 

云「不敢先族之七十者,謂既一人舉觶乃入也」者,族七十者初飲酒之時,則與眾賓先入,此三命者,得為待獻賓獻介獻眾賓之後,至一人舉觶之時,乃始入也。

 

故《鄉飲酒》、《鄉射記》皆大夫樂作之前、一人舉觶之後,乃始得入也。

 

若然,大夫之入,依禮自當一人舉觶之時,縱令無族人七十者亦當如此。

 

又族之七十者及鄉人少者於先已入,今特云「族有七十者不敢先」,記人之意,以身有三命,應合在族人七十者之先,欲明敬齒上老,故云「不敢先」爾,是以鄭注云「雖非族亦然」,但鄉人長老皆上之,既入,然後始入。

 

此有「族有七十」者,熊氏云「謂黨正飲酒,故『正齒位』,故有七十。

 

若《鄉飲酒》之禮,則無七十者。

 

故《鄉飲酒》明日『乃息司正』,『告於先生君子』,是老者明日乃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6:5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天子有善,讓德於天。

 

諸侯有善,歸諸天子。

 

卿、大夫有善,薦於諸侯。

 

士、庶人有善,本諸父母,存諸長老。

 

祿爵慶賞,成諸宗廟,所以示順也。

 

薦,進也。

 

成諸宗廟,於宗廟命之。

 

《祭統》有十倫,六曰見爵賞之施焉。

 

○見,賢遍反。

 

施,始豉反。

 

[疏]「天子」至「順也」。

 

○正義曰:此一節明有善讓於尊上,示以敬順之道,不敢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7:5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示不敢專,以尊天也。

 

善則稱人,過則稱己,教不伐以尊賢也。

 

立以為《易》,謂作《易》。

 

易抱龜,易,官名,《周禮》曰「大卜」,大卜主三兆、三《易》、三夢之占。

 

○卷,古本反。

 

知音智。

 

斷,丁亂反。

 

[疏]「昔者」至「賢也」。

 

○正義曰:此一節亦明其不敢專輒尊賢之事也。

 

○「立以為《易》」者,聖人謂伏羲、文王之屬,興建陰陽天地之情,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立此陰陽,以作《易》,即今時易也。

 

「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者,立為占《易》之官,抱龜南面。

 

尊其神明,故南面。

 

天子親執卑道,服袞冕北面。

 

○「必進斷其志焉」者,言天子雖有顯明哲知之心,必進於龜之前,令龜斷決其已之所有為之志,示不敢自專,以尊敬上天也。

 

○「教不伐以尊賢也」者,有善稱人,有過稱己,教在下不自伐其善,以尊敬賢人也。

 

○注「周禮」至「之占」。

 

○正義曰:此稱官者,於《周禮》稱大卜。

 

三兆者,玉、瓦、原也。

 

鄭注云:「言兆形似玉、瓦、原之亹罅原田也。」

 

杜子春云:「玉兆,帝顓頊之兆;

 

瓦兆,帝堯之兆;

 

原兆,有周之兆。」

 

三《易》者,《連山》、《歸藏》、《周易》,杜子春云:「《連山》,宓戲。

 

《歸藏》,黃帝。」

 

鄭作《易贊》云:「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

 

三夢: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8:5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孝子將祭祀,必有齊莊之心以慮事,以具報物,以脩宮室,以治百事。

 

謂齊之前後也。

 

及祭之日,顏色必溫,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

 

如懼不及見其所愛者。

 

○恐,曲勇反。

 

其奠之也,容貌必溫,身必詘,如語焉而未之然。

 

奠之,謂酌尊酒奠之,及酳之屬。

 

如語焉而未之然,如有所以語親而未見答。

 

○以語,魚預反。

 

宿者皆出,其立卑靜以正,如將弗見然。

 

宿者皆出,謂賓助祭者事畢出去也。

 

如將弗見然,祭事畢,而不知親所在,思念之深,如不見出也。

 

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

 

思念既深,如睹親將復入也。

 

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

 

○陶音遙。

 

遂,本又作燧,音遂。

 

是故愨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

 

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術當為述,聲之誤也。

 

○思,息嗣反。

 

術,義作述。

 

[疏]「孝子」至「志也」。

 

○正義曰:此一節明孝子將祭祀之時,顏色容貌務在齊莊卑詘,思念其親存也。

 

○「以慮事」者,言孝子先齊莊其心,以謀慮祭事。

 

○「以具服物」者,以備具衣服及祭物。

 

○「以治百事」者,謂齊前後,凡治百眾之事。

 

○「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者,言孝子色必溫和,行必戰恐,其形貌如似畏懼不及見親之所愛然。

 

止由如是,言心貌必溫。

 

○「身必詘」者,言孝子設奠及酳之時,容貌溫和,身形必卑詘。

 

○「如語焉而未之然」者,如以語諮白於親,而未之見報答者。

 

○「宿者皆出」者,謂助祭所宿之賓,今祭事已畢,並皆出去。

 

孝子其立,卑柔靜默,然後以正定心意,以思念其親,如似將不復見顏色出然。

 

○「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者,孝子思念親深,及至祭後想像親來形貌,陶陶遂遂,如似親將復反。

 

更入然。

 

○「是故愨善不違身」者,以孝子思念親深,為是之故精愨純善之,故行不違離於身,言恆愨善也。

 

○「耳目不違心者,言忠心思慮不違於親,無時歇也。

 

○「結諸心」者,言思念深結積於心。

 

○「形諸色」,思念其親,形見於色。

 

○「而術省之」者,術,述;

 

省,視也。

 

言思念其親,但遍循述而省視之,反覆不忘也。

 

此乃孝子思念親之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4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0 23:09:5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四十八


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

 

周尚左也。

 

[疏]「建國」至「宗廟」。

 

○正義曰:此一節明神位所在,周人尚左,故宗廟在左,社稷在右。

 

案桓二年:「取郜大鼎,納於大廟。」

 

何休云:「質家右宗廟,尚親親,文家右社稷,上尊尊。」

 

此說與鄭合,故鄭云「周尚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6 14:38 , Processed in 0.1640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